快乐体育论文范文

2022-05-12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快乐体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快乐体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

第一篇:快乐体育论文范文

阳光体育快乐大课间

【摘 要】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中小学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方式。现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已经成为学校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一定的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有明显的作用,是学校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需要,是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的保证,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全国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阳光体育;大课间;体育锻炼;特色运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教育部为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继续深化和推进学校体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和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校积极推行了大课间体育活动,通过实践与探索,改革与创新,摸索出了一些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做法。

一、落实学校大课间活动的管理机制

1.完善机构,健全组织。学校设立大课间体育活动领导小组,形成由体育专职老师及校长任负责人,副校长及几个行政任核心成员,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还有技能科的老师参与成员,做得齐抓共管,层层落实。

2.规范制度,强化管理。学校要求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大课间活动,学生活动情况计入校班级考核中,建立“行政值日制、班主任管理制、体育教师帮辅制”等,以使活动真正落实到位。

学校要求活动的开展做到“三落实”、“到位”、“责任到人”。“三落实”指活动场地落实、时间落实、带班教师落实。“到位”指领导监督到位、班主任组织到位、体育教师指导到位、安全检查学生人人参与到位。“责任到人”指行政值日要到活动现场巡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班主任要及时组织本班学生、有序参加活动,严格管理。体育老师全面负责大课间活动的组织,指导等事宜。

二、精心安排大课间活动

1.制订方案,周密有序。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首先要有详细的活动方案,只有精心设计才能使活动顺利地开展。力求做到规划合理,内容新颖,寓教于乐,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时时散发出时代的活力。方案制定要科学合理,每天早读课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为25分钟。

2.场地器材,合理规划。为了使活动更富成效,我们尽可能合理划分活动区域。我校活动场地比较小,根据这个实际活动区域来划分,我们把整个校园分成2个活动区,低年段站前面,高年段站后面,我们都采取无器材的来进行活动,学生就不会因场地站着空间小来相互碰撞,无器材活动才能激发孩子们的运动热情,愉悦师生的身心,当然也才能提高活动的效率。

三、不断完善大课间活动的创新

创新是生命的源泉,我们项目不断的更新,如最近在搞心理操又分为自我激励操、人际协调操、亲子游戏操、每个操分成三个小操,亲子操还邀请热心家长一起来参加,使整个大课间活动有序地完成,如果大课间体育活动也像课间操一样一成不变,必将失去对广大师生的吸引力。因而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对学生和教师作些调查,接受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对活动内容、组织形式、背景音乐等进行不断的调整、完善、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活动的质量。

四、大课间活动的实践成果

1.跳绳。我校学生每年参加区教育局举办的中小学生跳绳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2.五祖拳健身操。泉州南少林五祖拳健身操融入大课间活动中,很受学生的喜爱。为了让学生充分展现出“五祖拳”的神韵,把“五祖拳”健身操的风格操练得淋漓尽致,苦练“五祖拳”健身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同学们都听从老师的指教,发挥出健身操应有的神韵。那一声声“喝!哈”,显得那么铿锵有力,把健身操的健身作用领会得如此透彻。2013年5月12日,我校代表队参加了“泉州市丰泽区南少林五祖拳健身操比赛”荣获一等奖。

2012年5月24日下午,泉州市“轻工学院杯”小学生“南少林五祖拳健身操”会操比赛在“泉州轻工学院”举行。赛场上热闹非凡,我校代表队在赛中以雄壮的场面、威武的气势、规范的动作摘取了硕果,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几十支来自各县市的代表队中名列前茅,获得了小学组一等奖。

新课标倡导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得到了体现,虽然只是变换了一下活动形式,但却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在做这些操的同时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兴趣,锻炼了身体,并将活动向校外延伸,培养了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只要学校所有的活动都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考虑,以健康为主导,我们的新体育课程标准就能落到实处。大课间体育活动正如初生的婴儿,需要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共同培植,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大课间体育活动一定会更好的!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孙世良.课间操的思考与设计[J].中国学校体育,2003.04

[3]王少东著.《中小学教育科研导论》[M].苏州大学出版社

[4]甘亦农,史品南,蔡军.大课间校本化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11期

[5]吴昊.浅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几点新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02期

作者:范小妹

第二篇:快乐体育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摘要: 快乐体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兴趣是人类认知事物和从事各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实际教学中发现,影响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本文试图根据教师教授体育知识方法的改变和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培养两者相结合,来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快乐体育 兴趣 培养

1.前言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类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压抑的机能。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学过程中应尽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某个群体,要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没有兴趣,决不能有丝毫的强迫。”一句话,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的动力,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

2.关于快乐体育

2.1快乐体育的含义。

快乐体育是指教师正确运用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使他们快乐地参加体育教学,并从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以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体育教学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使学生在一种欢乐、兴奋地氛围中进行学习,并能充分地锻炼身体。

2.2快乐体育的意义。

2.2.1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就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丧失,自觉性、积极性泯灭,失去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动机,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快乐体育十分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分的满足,只有这样才能使笑声充满课堂。快乐体育的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顺利施教的重要条件,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和谐的师生关系能驱动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同时,它不会使学生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上的障碍,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学影响,并对教师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以至喜欢,最终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和谐的气氛中顺利地完成,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2.2.3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快乐体育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是学生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发展水平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以及参与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快乐体育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更深地挖掘从事体育活动的潜力和参与运动的乐趣。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承的,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在快乐体育的思想指导下,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等方面能力将得到全面的发展。

2.2.4让学生获得放大的自由度和广阔的空间感

经常处于教室内的学生,一旦到空阔的操场或运动馆,就会兴奋不已。如果这时的体育课再把学生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管得太严,就会显得沉闷、死板,严重抑制学生心理活动的变化,容易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定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使其获得一种空间释放感和放大的自由度。丰富的教学手段,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2.2.5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不仅要育体,而且要育心。社会越向前发展,对人的道德情操和适宜社会生活能力的要求越高。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社会生活要求的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品德、文明修养、道德情操等。快乐体育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个性的同时,也要求运动技能在积极参与下的提高,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

2.3快乐体育的基本特点。

快乐体育从方法论角度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因此,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扩展了其体质、个性、能力发展的自由空间,“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就成为其方法论的主要特征。

2.4快乐体育的基本策略。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还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主要决定条件。“快乐体育”在体育课实施中,因其自身的特点,特别强调情调情境的创设,重视在每节课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

教师如能将体育教学活动处于创设的最佳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贴近生活的感受,不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功能,而且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怜悦,并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4.1环境优化

“硬环境”美化、协调,“软环境”(人文因素)健康、和谐。

2.4.2情感驱动

教学中要引起学生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从情感教学入手,以自己对学生、对教材、对教学活动的热爱来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2.4.3协同教学

是指运用协同论的原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教与学诸要素之间的参量配置协调、同步与互补,以形成体育教学活动协同高效的运行机制,使体育教学的整体功能得以放大、增值。协同教学要求启发式的教法与创造性教法有机统一,其突出特点是在内容上强调“发现学习”,在形式上强调“学习过程自组”。

2.4.4增力评价

由口头的形成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组成,是一种即时的教学反馈,具体运用应注重以下几点:形成性评价要及时准确,激励性评价要适时并保持较高的频率;要有效实用;要避免超负荷;要强调多项性。

2.4.5快乐体验

主要指快乐的运动体验与成功体验。在教学中强调不同的体育活动所独具的乐趣。实践中应强调以下几点:教材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体育需要;“情知交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的学习在“我要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强调非同步化教学,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3.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具体措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以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强制性的、命令性的方式强迫学生必须去服从。

3.1利用反馈信息教发学生学习动机,使之激发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动机是由学生受外部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快乐体育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其激励、发展、创新功能,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的表扬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在第一时间给予首肯,会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3.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牲。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提出了“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观点。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通过自身体育活动的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如果此时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示范、讲解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提高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3.3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设疑,即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把教学的内容变成问题,使之成为一种诱因,把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从而成为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来解决当前的任务,同时使已形成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和加强。例如,上队形变换课时,教师先讲“一列变二列怎么走”,练习完成后便提问“二列变四列”、“二列变三列”具体如何走?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养成动脑的好习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又如中长跑教学,教学内容较单调、枯燥,学生比较惧怕。为了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我首先提出一些问题:“马家军在哪些项目上使国外对手胆颤心惊?”“为什么说长跑运动能考验人的意志和毅力?”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渐激发出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投身长跑运动并从中体会长跑带来的乐趣。

3.4通过新颖教学内容、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味,就应该不断地给学生新的、有趣的、系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以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兴趣。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如果总是按示范—讲解—练习—普遍模式进行,就显得呆板、单调、乏味。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高一技巧侧手翻教学,不同的教法效果不一样。传统的教法学生刚开始还有兴趣,但动作完成不规范、不雅观,练习效果与积极性急速递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后,效果则不一样,先进行三人一组在保护下的手倒立练习,让学生先体会人体在改变体位后的不同感受,教授学生如何保持身体平衡等技术要领,紧接着在保护下完成劈直分腿、依次推手、慢放腿等慢动作定格,体会完整的动作要领,如此学生在短时间内基本上能规范完成侧手翻动作,教学效果显著。

3.5通过游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多利用游戏手段,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体操横向分腿腾跃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在准备活动中安排了“跳人马接力”游戏,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并在游戏中领会了技术要领,克服了跳横箱怕摔跤的恐惧心理,顺利地掌握了技术动作。又如在上短跑教学中,我多利用“迎面接力赛”、“50米往返接力”等。又如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不仅比一比谁投得远,还要比一比谁滑步滑得好,比一比谁能牢记老师所讲的技术要领等。参与者受到竞争气氛的影响,逐渐学会用体育活动来调节日常带来的紧张和疲劳,从而收到了良好效果。

3.6利用竞赛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

3.7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失败乃成功之母,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

总之,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兴趣和养成锻炼的习惯。

4.结语

教师在理解快乐体育的内涵并掌握快乐体育的特点和基本方法后,选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传统的体育教学变为快乐体育教学,由原来的教师教学生的单向教学模式变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劝,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熟练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同时快乐体育也为那些体育设施差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刘苗苗 张 伟

第三篇:走出“快乐体育”的误区

摘 要: “快乐体育”是新课程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教育理念,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但在现实中,不少人对“快乐体育”的理解步入了误区,使得“快乐体育”华而不实,昙花一现。要走出“快乐体育”的误区,就要深入理解“快乐体育”的内涵;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把“快乐”与“体育”完美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让“快乐体育”回归本位,以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 “快乐体育” 内涵 现状 冷思考

发端于世纪之交的课程改革已有十年的历程,在这十年中,各种新思想、新理念层出不穷。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教育工作者已由当初对这些新名词、新概念的盲目崇拜变得更加理性、冷静。克服浮躁的心理,杜绝极端的思想,还原教育的本真,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思想、新理念再回首、再思考,从中找到一些经得起时间考验又具有普遍实用价值的东西来指导实践,对一线教师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就如“快乐体育”来说,它是当时名噪一时的新课程理念,可是现实中的“快乐体育”却与理想渐行渐远,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本文试作分析。

一、“快乐体育”的内涵和现状

据研究,“快乐体育”的概念最早是日本全国体育学习研究协议会1979年提出的,是为适应日本社会变化的体育思想。其基本宗旨是把运动作为体育追求的目标而不仅仅是手段,把运动作为学生将来生活的内容,让他们理解、享受、掌握和创造运动,使运动文化成为自己生活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至终身。这种思想与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理念是相一致的。此外,“快乐体育”还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因此,“快乐体育”很快得到课程改革者的亲睐,在全国各地许多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时过境迁,在当年热衷实施“快乐体育”的学校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番景象。

(一)重形式,不重内容,体育课成了“玩耍课”。

在许多学校,“快乐体育”包括一些优质课、示范课成了花架子,体育老师把体育课上成了劳动课、游戏课、音乐课或“四不像”是常有的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跟体育一点不沾边。更有甚者,体育课成了玩耍课,学生三三两两分散于运动场,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追逐打闹;有的静静地坐着看热闹;有的忙于出入超市买饮料……而老师则在旁边空地坐下,目视学生玩耍,真是各得其所,皆大欢喜。有个顺口溜很能说明一些学校“快乐体育”的现状:“足篮排一起走,要想快乐不用愁;课前准备不需有,该出手时就出手;学生快乐我清悠,树下纳凉把烟抽!”

(二)“快乐体育”昙花一现,传统教法重焕青春。

与第一种情景相反,在一些学校曾经风行一时的“快乐体育”已难觅踪影,悄无声息,“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传授式教学模式重回讲坛。不禁让人疑惑:难道体育课程改革要重回应试原点?“快乐体育”要让位于传统教学?对此,学校坦言:“‘快乐体育’华而不实,形式重于内容,不利于增强学生体质”,而如今各地均把体育列为必考科目,且要求和占分比例有日益提高之势,如福建泉州2011年中考就把体育长跑不及格列为一票否决,这些都非下苦功不可。何况,许多体育教师周课时数太多,而真正要上好“快乐体育”其实并不容易,它过于讲究精雕细刻,因此,大多数时候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就这样,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课程改革从一个起点又回到原点。

二、对“快乐体育”的冷思考

(一)“快乐体育”只是一种课程理念,而不是教学方法。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体育教学都把“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作为体育教学的“唯一目标”或“首要目标”,认为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就能增强学生体质;教学模式固定化,课堂教学一味追求运动技术的重复与提高;学生缺乏情感的体验与交流,更难以感受体育学习的乐趣;在评价中,过于注重量化考核,没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学目标的片面理解和教学实践中的偏差,使部分身体素质差的学生,逐步远离了课堂,体育课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充满恐惧与无奈的字眼。

“快乐体育”正是针对学生的体育厌学而提出的,为适应终身体育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想。它力图在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并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养成终身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其本质是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力求使体育教学达到“乐教乐学”这样一个较为完美的境界。因此,“快乐体育”以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感情投资”、创设情境为途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紧张而有序中学习知识,增长才能,锤炼意志,培育品格。

然而,“快乐体育”究竟是一种教育理念,还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教学方法?对此,学术界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快乐体育主要以乐趣来实现体育教育的教学形式”①;有人认为,“快乐体育就是把每一项运动中的内在乐趣作为教育目的和内容的体育教育方法”②;有人认为,“快乐体育是指从情感教学入手,对青少年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它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与各项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③;而日本学者的解释是:“所谓快乐体育是重视每一个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并可以愉快地从事运动的学习的一种体育。是把运动中的乐趣作为日常和内容来学习的一种体育。”由于人们认识角度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概念,可以说,就目前而言,对“快乐体育”的理解本身就是个问题。现实中的“快乐体育”五花八门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认为,“快乐体育”只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教学方法。“快乐体育”通过教师有计划的教学设计,有组织的教学指导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强调学习者的兴趣和情感体验,这是教育的至高境界,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实践中为什么会出现偏差呢?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理清楚“快乐体育”内涵,他们忽视了“体育”,放大了“快乐”,于是把“快乐体育”上成了“玩耍课”,甚至变得不伦不类。

(二)“快乐体育”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一说到课程改革,许多人就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大加挞伐,仿佛一定要置之于死地。他们没有想过,其实每一种新的理念、思想和方法都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时代在向前发展,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自然有更新的必要,但并非对传统全盘否定,否则新的思想、观念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快乐体育”是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形成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而娱乐性本身是体育固有的特征之一。游戏则是人类追求乐趣的一种活动。这样看来,“快乐体育”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而是自古有之。借课程改革的东风,“快乐体育”被大张旗鼓地提出来,这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突出体现。新课程改革,要求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应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而增进学生的健康和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这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功能。因此,安排适当的游戏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是有必要的,但传统教学中重视技能技巧的精髓照样不能丢。课程改革应该立足传统,着眼创新,这样学生才既有学习的兴趣,又得到身体的锻炼。

(三)“快乐体育”应该把“快乐”与“体育”完美结合起来。

要把握“快乐体育”的精神理念,必须弄清楚“快乐”的内涵。从心理学上说,“快乐”是一种感受良好时的情绪反应,常见的成因包括感到健康、安全和爱情等。它有三个层面:一是当某人的愿望和想法得到满足时,他是快乐的;二是当某人在征服困难后获得了愉悦感或者成就感,他是快乐的;三是当某人认识了某个事物的意义和价值后,他为所从事的活动而感到快乐。如此看来,“快乐”不是绝对的,不同的人对“快乐”有不同的理解,但“快乐”有浅层次和深层次之分,“快乐体育”中的“快乐”应该属于深层次的快乐。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因此,“快乐体育”应该是“快乐”与“体育”的完美结合,让学生有一种“累并快乐着”的真实感受。从事过“快乐体育”改革的学校和教师大都有这种感觉,由于过于追求体育课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而忽略了“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教学。久而久之,学生们玩得开心,但体质却得不到提高。这就是没有摆正“快乐”与“体育”的关系,也就是说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过于强调学生兴趣和主体地位,致使“快乐体育”步入误区,走向另一个极端。也许这只是一种个别现象,但足以混淆视听,让一些人对“快乐体育”望而却步。

“教无定法”,但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变化,教育总有一些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快乐体育”立足传统、着眼创新,把“快乐”与“体育”和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体育活动中,既锻炼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坚强的意志品格,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何乐而不为?这才是教育的本真。愿老师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能够活学活用,让“快乐体育”回归本位。

注释:

①陈进华.浅论“快乐体育”[J].体育世界·学术,2006.8.

②王茂,袁红文.快乐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浙江体育科学,2004.8.

③包昌明.快乐体育是一种体育教育思想[J].中国学校体育,1996.6.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雄伟.“快乐体育”:快乐太多,体育太少[N].南方日报,2009-06-04.

[3]马卫平.快乐体育是什么[DB/OL].新浪教育.

作者:李玉燕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快乐体育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快乐教育论文范文05-10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05-10

快乐学数学论文范文05-12

快乐教学法论文范文05-14

快乐愚人范文05-16

快乐前行范文05-16

快乐拼音范文05-16

快乐写字范文05-16

美文快乐范文05-17

向快乐出发范文04-14

上一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班干部培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