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道德论文范文

2022-05-10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金融道德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会由于与生俱来的道德风险的发生而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乃至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将立足于此探讨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道德风险,以及如何使用法律手段预防金融创新的道德风险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第一篇:金融道德论文范文

金融新常态下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 本文旨在揭示金融新常态表现出来的新特征和新风险,并表明这些新特征和新风险本质上是由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决定的,说明金融新常态下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但是我国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基本呈空白状态,进而提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索构建主动适应金融新常态的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 金融新常态    金融职业道德    道德风险    金融从业人员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金融新常态指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当前我国金融领域出现的新趋势和新特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金融业整体增长速度逐步回归正常;二是金融结构调整日趋频繁,开始进入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期;三是金融产品创新日趋多样化,金融脱媒、去实体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四是金融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步入快速通道,金融干预与金融自由化之间的博弈愈发激烈;五是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发展重要分支,发展势头强劲,被誉为下一个经济增长引擎。

在金融新常态下,金融风险犹存且呈不断放大态势,人为因素在金融风险诱因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金融新常态下对金融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职业道德是金融从业人员必备的核心素质。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其从业时能否遵守有关金融准则、是否善于规避风险、是否敢于承担责任、是否顾忌他人利益等,进而影响、决定金融风险或危机是否发生、金融风险或危机发生后是否能快速得以控制。从某种程度上讲,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是金融行业稳定与否的关键因素,更是金融新常态下金融能否稳健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主动适应金融新常态,成为当前金融运行和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般而言,金融职业道德有两种培育方式,即金融机构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高校期间是人一生中最关键的思想塑造期,是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将职业道德教育托付给金融机构是不可取的,因此本文着重考察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在金融新常态下,金融风险性越来越强,金融能否稳健运行的关键在于金融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缺失会导致高校毕业生缺乏基本的金融职业道德,毕业走上金融工作岗位后对金融职业道德的概念和行为准则模糊,极易成为金融风险的爆发点。因此应该加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主动适应金融新常态。

邹宏秋(2007)认为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金融机构整体形象密切相关,因此财经类高职院校应加强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并提出高职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思路。蔡庆丰等(2009)提出高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是未来金融领域的主要从业人员,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教育及对我国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方建珍(2009)将金融专业知识教育比做“有形的手”,而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则是“无形的手”,两者缺一不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侯定凯和李明(2009)认为目前财经类高校片面重视学生经济利益方面的教育,而忽视如何做人的教育,财经类高校应该将伦理道德教育和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促使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操守素养同时提高。梁琪(2009)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学教育的影响,指出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对职业操守教育重视不够,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将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紧密结合[1]。徐学锋和马欣(2010)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对金融行业及金融专业学生的就业影响重大,并提出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2]。连英祺(2011)提出金融行业由于其特殊性,职业道德缺失的危害会被放大。高校作为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应该根据时代要求和行业特点,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安排相应的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内容[3]。

二、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金融专业学生培养上往往忽视职业道德教育,造成职业道德教育缺失或者流于形式,难以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1.缺乏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门课程

不是只有师范、法学和医学等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才需要接受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与道德紧密相连的金融专业需要职业道德教育,然而大多数高校都忽视这一点,片面重视对学生金融专业课程的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认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可有可无,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影响不大,职业道德教育只是枯燥理论的灌输,而且教学资源有限,金融职业道德应该由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结合实际工作加以培育才能得见成效,于是将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甚至直接省去职业道德教育部分[4]。

2.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不够

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高职院校的需要,本科院校也不可缺少,因为不管是高职院校还是本科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的学生最终都要走上工作岗位,都要成为金融从业人员,都需要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职业操守。目前一些职业技术院校有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实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等类似课程,而本科院校一般只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者都只具有一些和金融职业道德稍微擦边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公共课,往往是一个年级同时上课,不分专业,从而造成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缺乏针对性,这些公共课涉及的职业道德相关内容太少、太肤浅,而且偏重理论,难以达到教育效果[5]。

3.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与金融发展现实脱节

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与金融发展现实相脱节主要表现在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局限于三字经式说教、缺乏金融职业道德案例教学、缺少具有实际金融工作经验的教育工作者等。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作为社会经济的核心,发展速度更是日新月异,高校金融专业知识教育很难跟上实际金融发展步伐,更不要说原本就落后的金融职业道德教育。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仍局限于传统的一成不变的说教,相关案例短缺且陈旧不加以更新,同时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师资力量匮乏,难以将实际金融业务中需要的职业道德和书本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对金融职业道德的认可度和接受力无法提高。

三、金融新常态下加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迫切性

首先,加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是时代需求。风险性是金融新常态下的典型特征之一,既有系统性风险,又有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无法消除,而非系统性风险可以加以分散,道德风险是典型的非系统性风险,对金融经济的损害不可测。在金融新常态下,金融能否稳健运行的关键在于金融从业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在金融新常态下应该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关注。其次,加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是行业需求。金融行业是信息高度不对称、风险高度集中的行业,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引人注目,金融业对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要求非常高。如果金融从业人员缺乏应有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那么将影响金融业的稳定健康发展,甚至引发金融危机。最后,加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需求。目前我国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普遍存在重金融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轻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如此培养出来的金融从业人员是十足的“经济人”,忽视自己应有的“道德人”角色,虽然专业上过硬,但道德水平低下,能力越强的人犯的错越大,因此加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四、构建主动适应金融新常态的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思路

高校金融专业学生是未来金融行业的主要人才,高校期间是培养金融职业道德的关键时期,在高校期间加强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规范从业后的自我行为,有助于适应金融新常态、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1.创新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模式

(1)针对不同阶段学历教育进行针对性金融职业道德教育。

本专科阶段主要以行为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为主,即侧重于金融产品投放和收回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毕业后在金融机构工作的要做到吸收存款不欺诈,发放贷款不盲目,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匹配;毕业后在企业投融资部门工作的要做到不盲目、不骗贷,合理规划投融资需求。研究生阶段主要以意识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为主,即侧重于金融产品和制度研发时的道德意识性教育,降低主观因素对金融产品和制度开发的影响。金融产品设计要符合市场需求,风险控制制度要实际、有效、可操作,不能存在人为欺骗因素,更要减少或避免人为因素引起的金融产品或制度缺陷。

(2)侧重案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金融职业道德的感知。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根据课程内容选择与金融实际工作相关的案例贯穿其中,引发学生对案例多方面地分析和思考,这样不仅使学生对金融实际工作中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修养有更直观的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统一。在案例教学中,选择的案例要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以金融职业道德课程教学项目为导向,同时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要明确,学生是主角,老师起引导作用,如此通过案例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对现实金融市场的认识,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感知[6]。

(3)聘请拥有实际金融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进行兼职讲授。

高校金融专业应该和金融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实行校企合作,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聘请金融机构的优秀员工作为校外兼职人员,举办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对高校金融专业学生进行入职培训及职业操守教育[7]。聘请来的校外专业人士凭借其丰富的实际金融工作经验,将金融职业道德融于实际金融工作中,便于赢得学生好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金融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可度。

(4)将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渗透到金融专业课程教育中。

相比开设金融职业道德的专门课程而言,在所有金融专业课程中安排足够职业道德内容,用渗透、熏陶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职业操守更可取[8]。高校金融职业道德培育不能依赖思想道德修养这门公共课,应该让所有金融专业课老师担负起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任务,在金融专业课中将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和规范全方位、全过程融入专业课程中,并从教学大纲、课程安排、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予以贯彻落实,提高学生的金融职业道德境界,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金融专业人才。

2.丰富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

(1)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即诚实信用,信用既是道德范畴,又是经济范畴,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必然包含诚信,诚信是金融职业道德的核心内涵。目前高校中借故旷课、考试作弊、剽窃论文、材料造假等诚信危机事件较严重,如果在校期间这些诚信缺失现象得不到有效纠正,那么从业后将会演变成职业操守问题[9]。而金融是典型的信用经济,诚信是金融的生命线,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会增加金融风险,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加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如积极开展各种以诚信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在评奖评优中增加诚信比重,通过各种活动培养诚信意识,将诚信观念深入人心。

(2)加强相关法律教育。

法律和道德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般来说,大部分人会通过道德教育实现自律,主动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而对少部分人来说,道德教育作用甚微,需要用法律强制约束其行为。因此如果要使金融从业人员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仅靠道德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教育[10]。金融类从业人员经常与钱打交道,面临的诱惑较大,如果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就能主动以法律自觉约束、规范自己的从业行为,经得住金钱和诱惑的考验。

(3)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在金融新常态下,金融风险犹存且呈不断放大态势。金融风险不仅包括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还有道德风险。金融业是以信用为基础的高风险行业,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如果代理人存在道德风险,那么委托人的利益将会受到损害,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11]。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重点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开设如金融风险管理的类似课程,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金融风险定义、分类及如何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树立和强化金融风险意识。

(4)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金融行业节奏快、压力大,良好的心理素质对金融从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弱,心理素质薄弱。高校在加强金融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参加模拟炒股大赛、银行技能大赛、保险竞赛、投资理财竞赛等,提高学生的适应环境能力、抗打击能力、心理调整能力等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梁琪.浅析金融危机对金融学教育的影响与启示[J].甘肃金融,2009(10):4-7.

[2]徐学锋,马欣.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10(5):87-88.

[3]连英祺.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职业道德教育问题浅析[J].金融经济,2011(8):106-108.

[4]方建珍,杜伟岸.金融危机与金融教育的“道德奠基”——以CFA考试为鉴[J].理工高教研究,2009(8):5-8.

[5]何森林.高职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缺失的成因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3):75-76.

[6]邹宏秋.加强高职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品质金融人才[J].浙江金融,2007(11):59-60.

[7]陈伟滨.金融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12(12):90-92.

[8]郑晓丽.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人格培养[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186-190.

[9]王启亮,李六杏.金融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培育探析[J].黑龙江教育,2011(1):61-63.

[10]蔡庆丰,朱默涵,尹皎.从次贷危机看高校金融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教育[J].金融教学研究,2009(5):71-73.

[11]白钦先,蔡庆丰.金融虚拟化的道德风险及其市场影响:次贷危机的深层反思[J].经济学家,2009(1).

本文是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J/D/2014/01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魏蓉蓉

第二篇:金融创新、道德风险与法律责任

【摘 要】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会由于与生俱来的道德风险的发生而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乃至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将立足于此探讨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道德风险,以及如何使用法律手段预防金融创新的道德风险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关键词】金融创新;道德风险;法律责任

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仍历历在目,它不仅对美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使亚洲的经济也产生了震荡,全球经济发展进入萧条时期。追求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这与美国金融的过快发展、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金融市场缺乏管制等因素密切相关。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金融创新会给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活力。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尤其是金融产品本身就自带风险,若不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一旦风险发生将会产生比收益更大的损失。接下来本文将探讨金融创新的道德风险、法律责任以及如何利用法律手段规避金融创新的道德风险。

一、金融创新的道德风险

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所造成的破坏力之大,让人们不得不反思究竟是何原因造成了这场危机。金融机构及成员为了自身利益在开拓金融市场的同时,不断地创新金融产品,由于金融产品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使得金融风险得以巧妙的地转移到金融投资者身上。而一旦金融产品的道德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金融创新的道德风险与一般意义上的道德风险既有差别又有联系,即都是指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对他人不利的手段和方法,以致对它人造成不利影响。不同的是金融创新的道德风险是通过金融创新产品的转移而实现的,通过金融创新产品的转移实现收益最大化。其具有潜在性、隐蔽性和突发性等特点。由于金融创新产品是知识密集型产品,使得普通的投资者对于其风险难以衡量,这就进一步促进了金融创新产品的流通转让。

金融机构为了规避我国法律制度的管制,以及满足人们渴望利益的需求,在我国金融管制领域的灰色地带创新金融产品。这些金融产品只有不断地转移和分散道德风险才能够得以持续。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可以说由于市场经济的存在人们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道德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再加上人们本身知识的有限性和对金钱欲望的存在。当投资人与金融机构达成协议时,金融机构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道德风险。因此,我们必须从道德约束和法律责任两个方面入手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

二、金融创新的法律责任

伴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法律制度也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21世纪以来在实体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虚拟经济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这里所指的虚拟经济主要是指金融领域,即各种证券及股票的买卖流通。特别是近几年来金融创新产品的层出不穷。但是若把实体经济领域的法律制度用于虚拟经济这必然是不行的,毕竟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不同的。美国由于次级贷款危机而产生的金融危机恰好验证了这一点。表明各国在金融领域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伴随着金融产品的创新也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法律体系的缺失必然会助长金融创新的不良风气,导致金融创新产品道德风险的发生。因此,为了预防金融创新产品道德风险的发生我国需要建立合理高效的法律体系,使法律体系能够与金融创新与发展相适应。不至于重蹈美国次贷危机的覆辙。为我国金融领域的发展保驾护航,使实体经济能够与虚拟经济相互协调配合,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经济健康的发展。

追究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我们主要归结于以下4个方面:(1)在金融创新产品不断出现和增多的同时,美国相关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由于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这就为金融创新产品道德风险的发生的提供了宽松的市场环境。(2)美国的信用评级系统成为一纸空文,许多美国商业评级机构把一些次级债券甚至评为A级。许多投资者由于自身储备知识有限不能很好的辨别和认清这一虚假的现象。(3)过分夸大了保险的作用。尽管当时许多投资者意识到许多高风险投资产品的存在,在购买它们时会小心谨慎。但是由于保险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并且涉足到金融投资领域。这就为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促进了债券的流通转让,也为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4)忘记了风险与收益并存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在投资者疯狂的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却忘记了这些投资产品背后的高风险,以及风险发生的危害性。金融法律制度的意义就是维护市场的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在美国的次级贷款危机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次级贷款经过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原本可以控制的风险被逐级放大成为难以控制的市场性风险,最后成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风险的诱因。从次级贷款危机已经发生的事件和过程反思,现有法律制度的根本问题在于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出现了法律控制不足或失灵的问题。

三、如何加强金融创新管制及法律责任

对于金融创新产品道德风险的管制,我们要不断加强和完善法制建设,合理的管制金融市场的发展。一方面法律制度的建设不至于使我国金融市场活力的丧失;另一方面又要保证金融虚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加大对金融犯罪的界定和惩罚监督机制。根据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发展制定合理有效的法律条例。并定期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行监督和检查。

参考文献:

[1]卓武扬,《以金融道德风险责任机制为契点的法律规制机理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2]卓武杨,《金融创新、道德风险与法律责任》,《管理世界》,2013年第6期.

[3]郝云,《金融创新与道德风险控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作者:刘嘉慧

第三篇:金融海啸下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摘要:文章对金融海啸下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探讨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以促进我国会计业发展。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职业道德 原因剖析 措施

0 引言

2008年突如其来的一场金融海啸,使全球经济由盛转衰。在这个急剧变化的转折关头中,很多企业被查出有会计造假现象,如航天通信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至2005年划出资金通过其他单位进行周转,虚增利润3110万元;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2005年通过虚构售电量,虚增收入5.1亿元等。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1 金融海啸下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趋加剧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在金融海啸中,重新审视,发现近年来会计失真现象在当今社会中有愈演愈烈之风。表1列出了自2005年至2008年以来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中因会计造假而进行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数目:

从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受到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数目大幅上升,除了财政部加大检查力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缘故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趋加剧。

2 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为何会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有很多种,如部分单位领导要求会计人员调整账项;会计人员受利益诱惑以身试法等;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在日常工作中,部分会计人员放弃原则,屈从领导,有意识地在会计信息上作假;或部分会计人员法制观念不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对一些违法违规事件听之任之;再者部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差,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只是简单的记账、算账、报账,不熟悉也不关心本单位的经营管理,更不熟悉涉及本单位的其他法律、法规;以上现象导致了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容易产生错误,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3 金融海啸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3.1 金融海啸压力影响 金融海啸下,不少企业存在着各种压力,为减轻负担,很多企业想方设法地提高公司业绩,往往会要求会计人员调节会计事项对财务报告进行粉饰。特别是上市公司,受利益的驱动,需要在证券市场这个重要舞台上以最佳面貌展示自己,为此而不惜在财务报表上做手脚。为避免被裁员或获取更大利益,一部分会计人员会屈从甚至共谋。

3.2 新旧会计准则过渡时期影响 现在我国还处于新旧会计准则过渡时期,有部分会计人员对准则理解有偏差、判断不准确、执行不到位,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出现的新风险点,如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重大债务重组和资产转让、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财政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等未予以高度重视。从而出现违背准则操纵利润、虚构交易等严重会计造假行为。

3.3 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规范和各方面监管力度的加大,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一些中小事务所存在内部质量控制薄弱、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出具不实审计报告的问题。会计人员未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未充分关注审计中的高风险领域,少数审计机构在利益驱使下甚至主动配合上市公司造假。

3.4 执业环境有待规范 此外,会计执业环境亟待进一步规范和治理,事务所之间低价揽客、恶性竞争的问题仍比较严重,一些地方存在行政干预、垄断市场的行为,影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公平竞争。不少事务所重业务发展、轻质量控制,急于扩大规模,对分所的管理存在严重不足,分所执业质量存在大量问题;还有的证券资格事务所忽视非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控制,形成了重大审计风险。

3.4 忽视职业道德教育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教育体制中,学校的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及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以及违背职业道德造成的严重后果教育不足。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我国采取的是连续集中培训的方式,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与不同类型会计工作需求严重脱节;在培训考核上不够严肃,导致职业道德教育形同虚设;以上种种都直接影响了会计职业道德培训质量。

4 金融海啸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4.1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最重要手段,不仅要加强在岗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而且还应重视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会计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之中。要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知识水平,造就一批适应时代经济,既精通技术和业务,又能起到监督作用的高素质人才;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确保其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做到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依法办事、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其可靠性。

4.2 发挥社会力量,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通过社会宣传和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让会计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成为一种自觉的、理性的选择;让会计人员认识到:虽然有金融海啸影响,但也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提高专业品德修养,增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讲求对事业的献身精神,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必须发挥社会力量,加强社会舆论和公众的监督评价,形成揭露违法违纪行为的力量。

4.3 加强法制和政府监管,健全监督机制 会计职业道德与法律规范是紧密相连的。应结合《会计法》完善相关配套法规体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在政府监管方面,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部门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经常进行专项检查督促,也可借鉴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对会计行为的查验评估。国家和会计工作管理部门,还应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素质的检查,促进会计人员思想水平不断提高,使其能自觉抵制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产生,从而不断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

4.4 建立健全选拔和激励约束机制 任何财务活动都要通过会计进行收支与核算。在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确定以后,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因此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应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建立考核、评价、奖罚制度,并与岗位资格、聘任专业职务、提升、精神与物质奖励等结合起来,促进会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4.5 建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 自律以职业良心为核心,但是在个体职业道德没有达到完全成熟高度的情况下,就需要职业团体以职业价值目标为主导,将职业道德的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建立职业团体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机制。在发挥会计人员及组织职业道德自律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动员全社会都来支持、理解会计工作,使其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5 结束语

金融海啸已经到来了,但其产生的影响何时消失则是一个未知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讲求会计诚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中国会计业发展需要每个会计人员从自身做起,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朱丹.新时期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2):98-99.

[2]刘露露.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思考[J].财经论坛.2007(2):36-37.

[3]董宏尧.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J].现代审计.2007(4):69-70.

作者:覃伟霞

上一篇:经济专题论文范文下一篇:高一数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