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口译策略刍议

2023-02-03

随着我国国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导游成为传播文化和增加友谊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导游口译除了应具备较高的中外文水平和一定的文化底蕴之外, 还要做到知识与艺术的结合, 口才与交际、机智与严谨的融会。在翻译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旅游资源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由于海外游客往往会根据导游翻译的水平和提供的材料来评价一个国家和城市, 因此导译人员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形象的体现, 是了解一个国家和城市的“窗口”。由于文化的共性和个性, 使得跨文化交际中不同语言体系所承载的文化特征出现了相同、部分相同、空白和冲突的现象。因此, 口译者不仅要精通源语和译语两种语言, 而且还要了解两种文化, 了解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反映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

缺乏文化内涵的译品等于缺乏了灵性的翻译。要使译语最切近、最自然, 口译者必须注重不同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信息, 努力克服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文化障碍。英汉民族在价值标准与思维模式、审美取向与心理联想、历史文化与文化意象、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以及地域环境与生活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英汉口译中文化障碍的主要因素。根据以上的障碍分析, 导游在口译中处理文化现象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寻求对等, 运用地道的英语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研究《圣经》翻译过程中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处理翻译中文化现象的理论和方法, 其核心内容就是他的“功能对等”原则。该原则强调译者追求的不是文字上的对应, 而是要将文化因素在译文中反映出来, 达到功能上的对等[1]。根据口译“准、顺、快”的标准及口译的“现场、现时、限时”等具体特点, 口译中处理文化现象首先应力求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寻找“最近似的自然等值”, 尽量从目的语中找到地道的表达法或解释方法以便于听者的理解[2]。导游翻译的讲解应以“信”为前提。所谓“信”, 即指忠实于原语文本的思想内容, 忠实于其正确性和科学性, 包括文化背景、历史事实、天文地理、科学论证、审美信息、人文景观等。1.1两种语言中有些文化概念比较对应或完全等值, 表达形式也部分或完全对应。这种情况适合直译。

Like father, like son.有其父, 必有其子。

A word spoken is past recalling.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The 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

1.2当然, 也有两种语言中有些表达在内容上较为对应, 但表达形式不同。这时最好采用目的语中已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翻译

as timid as a hare胆小如鼠

Rome can not be built in one day.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增强跨文化翻译意识

导游翻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导游翻译的技能应包括跨文化翻译意识。旅游活动实际上是旅游者所代表的异国文化和旅游本土文化的撞击沟通。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差异, 生活习俗也不尽相同, 从跨文化的角度进行翻译能使欧美游客更容易理解和体会。

据说当年周总理陪同外宾看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时, 翻译作了许多解释也没法让外宾弄懂故事的内容, 周总理便提示翻译说, 梁祝就仿佛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外宾立刻恍然大悟。此处总理正是通过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对比, 将原文形象转换成译文文化或使用听者熟悉并且语用效果一致的另一形象来表达, 使听者更好地领会原文[3]。再如, 主人陪一对六十多岁的美国夫妇游览观光一天后, 将客人送回饭店。客人邀请主人去房间喝杯咖啡, 主人谢绝道:“不打扰了。今天走了不少路, 还登上了长城, 您们这么大年纪了, 一定很累了。早点儿休息吧。”导游将主人的话直接译成英文。客人立即回答说:“We're not tired at all.We're energetic enough to climb the Great Wall again and have a race with you.”虽然没有直说, 但话语中流露出他们并未年老体衰的弦外之音。在汉文化中, “老”是尊称。主人是按照自己民族文化习惯在向客人表示关切。而在西方“老”意味着衰老, 人们忌讳说“老”字, 特别是对年纪较大的人。很多误解或是不悦, 有些是由于语言上的沟通不当造成的, 但是大多数的冲突还是由于缺少跨文化翻译意识而造成的。

3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

归化、异化之争成为新世纪翻译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但实际上, 大多数译者在择取翻译策略时, 只是从归化和异化的对立性和不可调和性出发, 很少注意到二者的互补兼容性, 这样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汉英属于不同的语系, 在文化历史背景、文化心理结构、思维风格与方式及语言表达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两种语言中有一些文化概念属于对等、对应或者基本对应, 但大多数不但不对应或不完全对应, 而且有些概念在目的语中表达形式完全空缺[4]。为了便于听者理解, 口译中处理这类文化现象的时候应该是归化 (do-mestication) 为主、异化 (foreignization) 为辅。

如:三个和尚没水吃。

Everyone’s business is no one’s business.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Long distancese parates no bosom friends.

她有沉鱼落燕之容, 闭月羞花之貌。

She is as beautiful as beautiful can be.

综上所述, 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较大差异, 口译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研究相应策略进行处理。若想使自己的口译符合“准、顺、快”的标准并能够客观、得体、完整地传译交谈双方的意思, 除了语言技能之外, 口译员还应努力提高中西方文化修养, 不断扩大知识面, 注重培养跨文化意识, 力求避免在帮助交谈双方进行交流时出现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口译者应提高对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掌握填补不同文化间理解上的空缺的原则和方法。口译人员作为交际双方的中间人, 了解文化差异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弥合文化沟壑, 增进双方的理解, 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近年来,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跨文化活动的增加, 翻译的重心逐渐从语言层面转移到了文化层面。对于导游来讲, 具有跨文化意识, 帮助交谈双方克服由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沟通障碍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了在口译工作中研究文化转换对策的必要性并着重指出了口译中处理文化现象应采用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口译,跨文化交际,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 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2001.

[2] 陈刚.涉外导游词翻译的特点及策略[J].浙江大学学报, 2002 (3) .

[3] 魏星.导游语言艺术[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2.

[4]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上一篇:六味地黄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系统评价下一篇:中国证据开示制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