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间忠诚协议效力的法律思考与理性应对

2022-09-11

一、夫妻间忠诚协议简介

所谓“忠诚协议”, 就是男女双方在婚前或婚后, 自愿制定的有关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恪守婚姻法所倡导的夫妻之间互相忠实的义务, 如果违反, 过错方将在经济上对无过错方支付违约金、赔偿金、放弃部分或全部财产的协议。

忠诚协议普遍具有的特征是, (1) 多以财产作为约定内容; (2) 约定内容涉及人身关系; (3) 是有过错一方向无过错一方支付的赔偿金。

二、夫妻忠诚协议效力之争议

针对忠诚协议的效力, 理论界的观点中一部分认为忠诚协议有效, 另一部分则持反对态度, 具体来说:

(一) 忠诚协议无效

1. 忠诚协议不具有可诉性

部分学者认为忠实义务只是道德义务, 不是法律义务, 因此并不具有约束人们行为的一般规范的效力, 因此以此订立的忠诚协议无效。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 》第三条规定, 对当事人仅以婚姻法第4条为依据提起诉讼的,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 裁定驳回起诉。由此也可以看出司法界认为以违反忠诚义务而订立的忠诚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 以违反忠诚义务起诉的案件, 法院不予受理, 即不具有可诉性。

2. 忠诚协议签订时意思不自由

部分学者认为忠诚协议的签订并不是当事人自由意志的产物, 有的是迫于被现场捉奸后的尴尬无奈之状况签订的, 也有的只是出于维护家庭和睦的临时目的签订, 并不具有真正的处分自己财产的意思表示。许多人把忠诚协议当做《合同法》中的无名合同来对待, 那么违背当事人意志签订的合同也是无效的, 因此忠诚协议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3. 忠诚协议的签订违背婚姻法主旨

有的忠诚协议的签订以离婚为条件, 即一方若与另一方离婚, 就给予另一方以金钱赔偿, 实践中有的人为了不支付巨额赔偿, 于是貌合神离的过着日子。反对忠诚协议的人认为以离婚与否为条件订立的忠诚协议无效, 因为其违背了《婚姻法》第二条的规定, 即“婚姻自由”, 这里面既包括结婚自由, 也包括离婚自由, 忠诚协议的签订限制了离婚自由权, 所以无效。

4. 忠诚协议不利于社会稳定

法院一旦认定忠诚协议有效, 会使个人觉得签订忠诚协议有利可图, 可能会助长犯罪之风, 有的人会故意与他人结婚, 然后再制造圈套使其出轨, 最终签订忠诚协议获利, 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 不应该赋予其法律效力。

(二) 忠诚协议有效

1. 忠诚协议的订立符合契约自由

债从产生开始, 就未根本的排斥人身关系, 在实践中, 收养协议、遗赠抚养协议等基于特定身份的合同关系大量存在。婚姻的确是以特定的人身关系为基础, 并且具有特殊性, 即结婚登记制度和夫妻关系相当内容的法定性。但是结婚登记之前必定有男女双方的合意, 这种合意也能够约定夫妻间权利、义务若干方面的内容。 (1) 许多支持忠诚协议的人认为, 忠诚协议同收养协议、遗赠抚养协议一样, 是基于平等主体间的合意, 并且订立合同是双方自由的意思表示, 符合契约自由的精神, 因此, 忠诚协议有效。

2. 忠诚协议是对女性所受情感伤害的补偿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吴晓芳倾向于认为忠诚协议有效, 她在《人民法院报》发表文章, 明确主张:法律规定的“夫妻应当互相忠实”虽是道德提倡, 但对于当事人约定的忠诚协议, 法院应该支持。

3. 忠诚协议是夫妻双方达成的处分财产的合意

忠诚协议可以看作是婚姻中的双方约定财产的行为, 因此只要双方一起表示真实, 并且达成合意, 那么忠诚协议就应该有效。

4. 忠诚协议是无过错方保护自己财产权益的合法手段之一

笔者认为, 忠诚协议是婚姻双方中无过错一方保护其合法财产权益的有效手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解释 (三) 》第四条的规定,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夫妻一方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 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但有重大理由且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该条提到的重大理由之一是, 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笔者认为, 有过错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 与其他异性保持不正当关系, 拿夫妻共同财产与其吃喝玩乐, 奢侈消费。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无过错方的财产权益, 因此“忠诚协议”是无过错方用来保护婚姻存续期间自己的财产权益的有效手段之一, 是合法有效的, 应该得到支持。

三、忠诚协议的未来走向

(一) 忠诚协议应该得到支持

1. 从现行法角度分析

关于忠诚协议有效与否的争议众说纷纭。无效说认为, 忠诚协议不受合同法的调整, 理由有两点:第一, 有的人认为《婚姻法》第四条规定的夫妻间的忠实义务是法律义务, 但是在实践中, 此义务更倾向于被当做一个道德义务, 因此, 忠诚协议并没有引起合同之债的根源, 所以不被合同法调整。第二, 《合同法》第2条第二款“监护、收养等人身关系的协议不适用本法”的规定来看, 明确排除了基于夫妻身份关系而签订的“忠诚协议”不适用《合同法》。 (2)

关于上述两点理由, 首先, 笔者认为, 尽管现在国家立法并没有把忠诚义务规定为法定义务, 但是基于法理的基本指导意义和西方国家的法律的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设立“配偶权”这一基本权利, 把忠实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 那么无过错方就可以以侵害“配偶权”为由向法院提起侵权之诉, 要求出轨方给予侵权损害赔偿;关于第二点, 忠诚协议的确是基于夫妻身份关系而签订的协议, 但是并未损害双方的利益, 只是一种对财产的处分权, 所以应该有效。

从实践的案例中来看, 签订忠诚协议的理由大多数是因为有一方出轨, 但是从《婚姻法》46条来看, 可以请求损害赔偿的只有上述四种情形, 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都要求有过错方与他人有不正当的性关系, 并且必须住在一起达到一定的程度, 重婚还要求与他人另行领取了结婚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 法律对于出轨这一短暂的不道德行为是不予调整的。因此, 许多人钻了这一法律空子, 出轨多次, 无过错方却束手无策, 笔者认为, 忠诚协议是对无过错方获得赔偿金的一种很好的救济方式, 应该得到支持。

2. 从婚姻法解释三草案中分析

婚姻法解释三草案之一的第六条规定了关于“忠诚协议”的内容, 其规定到“离婚时夫妻一方以婚前或婚后双方签订的‘忠诚协议’主张权利的,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该协议系自愿签订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的, 应当予以支持。”还有另一种意见“应增加规定‘对协议约定的赔偿数额过高的, 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适当减少’。”从该条我们可以看出, 司法解释还是倾向于承认“忠诚协议”的效力, 并且只要协议约定的赔偿数额合理, 那么基于“忠诚协议”所提出的要求都会得到支持。西南政法大学陈苇教授认为, 对于夫妻双方自愿签订的忠诚协议, 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确属夫妻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的, 应当予以支持。这不仅符合我国现行《婚姻法》第4条的精神, 也符合民法的私法自治原则, 并且, 该协议既未违反社会公共道德, 也未破坏社会的公序良俗。因此, 人民法院承认该忠诚协议有关财产赔偿约定的效力, 既符合婚姻法规定的精神, 又符合社会主义婚姻道德的要求。 (3) 尽管后来出台的婚姻法解释三将草案的第六条删去, 但是笔者认为这仍旧不能阻止“忠诚协议”由无效变为有效的步伐, 笔者相信, 未来忠诚协议一定会成为无过错方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有力救济手段。

(二) 忠诚协议应该规范使用

1. 协议内容应合法

从实践中可以看出, 有的忠诚协议得到了支持, 有的却认为没有效力被驳回。笔者认为, 得到支持的那些忠诚协议, 是因为其约定的只是财产性的利益, 这是夫妻双方对其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的约定, 符合法律规定, 具有约束力, 所以会得到法院的支持。而那些被驳回的忠诚协议, 是因为其约定内容涉及人身伤害或者违背法律。有的约定“假如有一方出轨, 那么出轨方就砍掉一根手指, 或者出轨方要得到另一方配偶的原谅, 去广场了下跪道歉等等”, 这些约定都对公民的人身具有一定伤害性, 损害了人身利益, 所以未得到支持。还有的约定如果对方跟自己离婚, 那么就要给予高额赔偿, 有的人基于对高额赔偿的不舍, 签订协议, 法院认为这违背了离婚自由的法律精神, 因此也无效。

2. 理性的对待忠诚协议

反对忠诚协议的人认为, 如果忠诚协议有效, 会滋生犯罪, 导致社会不稳定, 不利于人们情感的维护。因此, 人们签订忠诚协议时应该理性, 不要一味的去追求经济赔偿, 更不要为了经济利益做出侵害他人隐私权等合法权利的侵权行为。

摘要:近年来, 有关忠诚协议的案件频发, 关于忠诚协议是否有效的争论一直存在, 笔者总结了实践中对于忠诚协议效力的两种对立观点, 最后对忠诚协议的完善提了两点建议, 希望立法者能够根据法理的基本精神和对外国先进法律的借鉴尽快制定法律解决这一争论问题。

关键词:忠诚协议,无过错方,赔偿

参考文献

[1] 张雯.从夫妻“忠诚协议”构建忠诚义务原则的法律适用[J].法制与社会, 2009 (11) .

[2] 何晓航, 何志.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思考[J].法学论坛, 2012 (3) .

[3] 牟玉霞.“夫妻忠诚协议”引发的法律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 2008.

[4] 赵敏.“忠诚协议”效力问题的法律分析-以现行法为视角[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5) .

[5] 薛强强.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及相关法律适用[J].法制与经济, 2011 (11) .

[6] 王旭冬.“忠诚协议”引发的法律思考[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12) .

[7] 赵敏.“忠诚协议”效力问题的法律分析—以现行法为视角[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5) .

上一篇:浅析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误区与对策下一篇:论新时期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