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忠诚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

2024-04-17

“夫妻忠诚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共9篇)

篇1:“夫妻忠诚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

“夫妻忠诚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

2005-08-15 10:34 人民法院报 我说两句(加入讨论)

[案情]:

某甲(男)与某乙(女)于2002年6月结婚,双方于2002年7月签定了一份协议,其主要内容为:任何一方都要洁身自好,不得发生婚外性行为,否则违约方应向对方补偿名誉损失费及精神损失费30万元。2003年8月,某甲与她人发生男女关系,被妻某乙发现。不久某乙起诉离婚,主张夫妻平分财产的同时,要求某甲按协议另补偿某乙30万元。法院经过审理,确认双方达成的忠诚协议合法有效,判决某甲支付某乙“违约金”30万元。

[法院据以判决的理由]:

1、婚姻法第四条已明确规定夫妻有忠实的义务。违约赔偿的“忠诚协议”,实际上是对婚姻法中抽象的夫妻忠实责任的具体化,完全符合婚姻法的原则和精神,所以应该而且能够得到法律的支持。

2、“忠诚协议”内容没有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也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双方在协议中体现的是各自的真实意愿,并且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签约,法律就应该认可它。它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因此有效。

3、婚姻法允许夫妻双方可以自己约定财产的处理方式,拥有对财产的处理权。

4、婚姻法也规定,如果因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非法同居等过错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那么,该院这种判决理由是否站得住脚呢,亦即夫妻忠诚协议是否有效呢?

[评析]笔者认为,这种协议是无效的。理由如下:

1、协议内容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可见,人身自由是法定权利而不是约定权利。因此,通过人为约定的方式来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是不合法的。与情投意合的异性自愿发生性行为,属于人身自由权之一,是一种基本权利,高于其它权利。不能因为要保护其它权利而限制这一基本权利。任何强行限制这

些基本权利的行为,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均是违背宪法的。夫妻忠诚协议,其实就是通过一纸协议,将夫妻双方一些基本人身权利特别是人身自由给予限制甚至是剥夺,就其本质而言,是违背宪法的。违法的民事行为,是不能产生法律效力的。同时,人身权既然是法定权利,就只能依从法定,而不能由当事人任意约定,亦即不能通过协议来调整。再者,从定约权的角度而言,“忠诚协议”也是无效的。因为法律允许夫妻对财产关系进行约定,但并不允许通过协议来设定人身关系。适用《合同法》或《民法通则》中确认合同是否有效的条款来判断有关人身自由方面协议是不是有效,显然属于适用法律不当。

2、夫妻相互忠实并不是强制性的法定义务。

《婚姻法》第四条所规定的是“夫妻应当相互忠实”,而非“必须忠实”。“应当”意在提倡,只有“必须”才是法定义务。当然,从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稳定的出度出发,《婚姻法》已将严重违背夫妻忠诚义务对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的情形作了严格而具体的列举,即: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除此之外的不忠实,是一些轻微的不忠实,属于道德的调整范畴,不在法律的强制调整范围之内。协议所指的婚外性行为,并不在列举之中,判定“不忠赔偿”显然扩大了对法律的解释。

3、确认夫妻忠诚协议有效,将严重损害部分公民的基本人身自由。

应当说,夫妻双方在订立夫妻诚协议时,绝大部分是自愿的,在订立的当时,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也许双方当时的本意都是想要维护家庭稳定,同时促使双方保持高尚的情操,这种协议的订立,是与当时双方的感情状况和道德素养分不开的,在当时,双方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能很好地按协议办事。然而,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感情状况和道德素养难免会发生变化,如果双方的感情恶化了,或者一方的道德素养降低了,甚至说一方的性能力降低无法满足对方了,难免就会有一方移情别恋,这时,夫妻忠诚协议就成了个人追求幸福和自由的牢笼。如果这种协议有效,这种人就将生活在极度痛苦之中。

如果用法律对“婚外恋”予以惩罚,这种无区别的强制性调整,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夸大了道德在法律领域的渗透力,而且也极易禁锢个人对幸福以及自由的追求,轻视个人应有的基本权利,这样的法律本身是不道德的。同时,法律也不能过分地涉足人们的内心世界,用法律去束缚人们的感情未免太牵强了,4、夫妻忠诚协议中的补偿并不是婚姻财产约定,而是一种损害赔偿,不能约定,只能依法据实计算。

婚姻法也确实规定了婚姻双方可以对婚前婚后财产归属进行约定,这种约定所指的财产,应是具体有所指的,亦即某个或某类财产,其归属在约定时即已定到具体的某个人;夫妻忠诚

协议中所议定的补偿,则是将违约者有所有权的财产补偿给了对方,与夫妻约定财产归属有本质的区别,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夫妻忠诚协议中所议定的补偿,其本质是损害赔偿,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赔偿。且不说《婚姻法》已将应赔偿的情形作了严格的规定,即使是扩大了应赔偿的情形,通过协议预先确定今后可能发生的违背协议后的损害赔偿额,也是与基本法理相违背的。这是因为,损害赔偿是以损害事实为基础,其数额不能由双方当事人预先约定。损害赔偿适用填补原则,数额上应依照法律规定的标准进行计算,当事人有多大损失就赔偿多大损失,而不是凭空想象。

综上所述,夫妻忠诚协议是无效的。

另有学者撰文认为,夫妻忠诚协议变换形式后有效,即约定一方违背夫妻忠诚义务时,婚内某项具体的财产归另一方所有。这种协议,其本质与前面所述夫妻忠诚协议是一样的,也同样无效,表现形式的变化,并未导致本质的变化,不能因为表现形式的变化,使得无效的协议变为有效。

(作者:李伟 单位:湖北省咸丰县人民法院)

篇2:“夫妻忠诚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

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这是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夫妻忠实义务是基于婚姻法律关系而产生的对一方人身自由的特殊限制,既是维系婚姻家庭稳定的纽带,又是符合社会伦理道德所倡导的价值观,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夫妻之间从忠实义务出发而订立的忠诚协议,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立法及司法解释并没有做出规定,因此,在实践中也产生了相关问题,但是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并不意味着问题无法解决。本文以婚姻法第四条为视角,来探讨夫妻忠诚协议相关法律问题,以便实务中得以合法合理解决。的主题是让法律服务更便捷,不用为了找律师东奔西跑,直接在网站下单,律师审核和代写完通过邮箱或网上下载就可以轻松使用自己的文书了,此外只要客户定制了我们的代写离婚协议书或者代写服务,就可以享受免费法律咨询。信法网向全国代写法律文书专项业务,方便广大群众,不出家门,花费较小的费用,就能享受到相当于专业律师提供的代书代理辩护等全套法律帮助。律师团主要提供以下代书服务:

一、非诉业务代书服务,代理书写信访材料,仲裁、听证、调解书协议书申请书答辩书代理词代理思路,告状信,举报信,报案信,检举信,合同协议,法律意见书及其它各种非诉法律文书;

二、诉讼业务代书服务,代理书写民事行政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起诉状、答辩状、上诉状、再审申请书、申诉书、抗诉书、代理词、代理思路等,代理书写刑事案件被告辩护词、辩护思路、上诉状、申诉状。离婚协议书代写 律师代写 代写离婚协议书 文书代写 代写起诉书 代写起诉状 代写遗嘱 代写遗书 律师代写协议

婚姻法解释三并未对夫妻忠诚协议作出规定,立法者亦有自己的考虑,然而,在实践中,夫妻之间的忠诚协议往往在离婚诉讼当中被提出,法院需要对此协议是否有效作出判断。那么,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如何遵循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来裁判,应当来说是法治的内涵和要求。

一、关于婚姻法第四条的解读

我国婚姻法第四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几点:首先,从主体上看,忠实义务的主体为合法的婚姻当事人,即夫妻关系的配偶双方;其次,从权利义务的对等性角度而言,夫妻应当互相忠实是夫妻双方共有的权利和义务,即丈夫享有要求妻子对自己忠实的权利,且自身负有对妻子忠实的义务,相反,妻子亦享有要求丈夫对自己忠实的权利,而同时自己负有对丈夫忠实的义务;再次,从时空上看,这种忠实义务只产生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根据婚姻法的解释,夫妻关系自办理登记领取结婚证时起生效,至夫妻离婚时或夫、妻一方死亡或宣告死亡时终止。因此,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内,夫妻双方才负有互相忠实的义务;最后,从立法旨意上看,该条规定是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也是倡导性、宣示性的道德要求,强调夫妻之间互相忠实,互相尊重,有利于婚姻家庭的和谐以及传统伦理道德秩序的建构。从婚姻关系的属性可以看出,夫妻忠实义务基于婚姻关系而产生,具有人身权的属性,并且人身权下的身份权是夫妻忠实义务的根本属性,没有婚姻关系就不可能产生夫妻忠实义务,婚姻关系是夫妻忠实义务产生的前提和基础,而夫妻互相忠实是婚姻关系合法有效成立的必然结果。夫妻忠实既是社会人伦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对公民婚姻生活必要的约束与规制,从这一点出发,夫妻忠实义务是对配偶双方某种权利的限制,但是,它追求的是一种更高的价值或者说人文关怀,即婚姻的和谐,并且在此基础上,婚姻的价值更进一步得以提升。

二、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性质及其效力

一般而言,夫妻忠诚协议系夫妻双方以书面的形式约定,违反忠实义务的一方给付对方一定财产的协议。从社会伦理角度而言,忠诚协议符合社会伦理道德所倡导的价值观,是配偶双方内心的真实意愿,也是个体自主性的体现。从法理上看,忠诚协议是夫妻双方对损害赔偿的约定,符合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要求,通过约定,实现在婚姻过程中的自我保护,减少家庭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因此,不管是从社会伦理角度,还是法理角度,都倡导夫妻之间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忠诚协议,虽然表面上对一方的自由和权利作出了限制,但是,很显然,我们要看到忠诚协议的价值和出发点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

忠诚协议是双方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作出的约定,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这种约定是否有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呢?需要我们从现有法律规定及精神,作出判断。民法通则第五十四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即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包括: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任何一方采取了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或者一方重大误解,或者内容显失公平,都将影响民事行为的效力,可以被撤销或变更;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忠诚协议若符合以上三种要件,即是合法有效的,对夫妻双方具有约束力,能够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法律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起生效,合同双方可以对合同的效力约定附条件或附期限。从这个意义上讲,忠诚协议是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所谓附条件,是财产给付附条件,当条件成就时,协议就生效。在忠诚协议中,这个条件是任何一方违背了忠实义务,而由此产生财产给付另一方的法律后果。

由于现行法律未对夫妻之间的忠诚协议作具体规定,但法律也未明文禁止当事人自行进行约定,并不能因为忠诚协议限制的人身自由权或者过多注重这种自由权利而否定其效力。其实,忠诚协议的约定是对婚姻法中抽象的夫妻忠实责任的具体化,与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相吻合,给付的财产具有违约赔偿性质,这种协议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另外,私法上强调意思自治,注重意思自治的自主性、合法性和正当性,遵循法无禁止即自由以及不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作出权利处分。所以,依法成立的忠诚协议能够产生预期的法律效力。

三、夫妻忠诚协议的司法裁量

在实践中,夫妻之间的忠诚协议往往在离婚诉讼当中被提出,法院需要对此协议是否有效作出判断。那么,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如何遵循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来裁判,应当来说是法治的内涵和要求。

根据我国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夫妻不离婚,不得请求损害赔偿。并且,婚姻法解释一第三条规定当事人仅以婚姻法第四条为依据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但是,忠诚协议不应受此限制。忠诚协议之财产给付,其违约金是弥补精神损害的特殊性质的违约金,具有行使上的专属性。正如前文所述,忠诚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同时,这种约定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有利于利益的平衡。因此,法院应当结合法律行为成立生效要件以及法律原则、精神作出裁决。

四、结语

夫妻忠诚协议乃夫妻双方基于家庭和谐稳定考虑而订立的协议,这既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更是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之要求,订立该协议本身不是目的,本质上是为了更好地维系夫妻和谐、融洽的关系,增进感情,正如婚前财产协议性质一样,夫妻忠诚协议,并不能保证忠诚,这种忠诚并不能靠协议的设立来完成,最重要的是夫妻双方出于内心的真正考量,对婚姻和家庭负起责任,承担婚姻家庭义务,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2008年10月,王某与刘某结婚。婚后,王某发现丈夫刘某与其前女友关系暧昧,交往频繁,但刘某声称俩人属正常交往。在此情形下,2009年5月王某与刘某签订夫妻忠诚协议,约定刘某应忠诚于婚姻,如出现婚外情等情况,刘某应赔偿王某30万元或放弃等值的夫妻共同财产。2011年6月,王某在掌握刘某出现婚外情证据的前提下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离婚并支持夫妻忠诚协议的约定内容。

认为夫妻忠诚协议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是对婚姻法第四条的夫妻忠实义务的具体化;第三种意见是无强制力说,认为夫妻忠诚协议本身并不违法,但若一方不履行,司法也不能介入强制履行,应由道德规范来调整。

认为本案的夫妻忠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应予支持,理由如下:

首先,对于不忠事项及其法律后果,我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是有明确规定的,但只规定了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等不忠事项,且未对具体的法律后果如赔偿金额等作进一步规定。笔者认为,对除重婚、同居外的其他不忠事项以及不忠行为的具体法律后果,夫妻双方有意思自治之合法性与正当性。

过多纠缠于婚姻法第四条究竟是属法定义务还是道德义务并无意义,因为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对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等不忠事项加以制裁,便说明夫妻相互忠实就是一项法定义务,否则该条规定就缺乏法理基础。至于说夫妻忠诚协议限制了宪法所赋予公民的人身自由,更是站不住脚,因为,夫妻忠诚协议主要是针对婚外情等背离婚姻的不忠行为进行规制,笔者实在想不出究竟是何种人身自由遭到限制,难道是发生“婚外情”的自由?显然这不是正确答案。此外,夫妻忠与不忠并非归属身份范畴,而是夫妻身份关系下的具体事务安排。身份协议是为创设或解除身份关系而达成的基础性协议,并在此基础上经过相应的法律程序(如行政登记)形成或解除身份关系。如离婚协议属解除夫妻关系的身份协议,但要解除夫妻身份关系,仍须经过离婚登记。所以,夫妻忠诚协议不是身份协议,因为其并不为创设或解除身份关系而提供前提。

据此,我国婚姻法虽然没有对重婚、同居等不忠事项的具体法律后果,以及除重婚、同居外的不忠事项作出明确规定,但也未禁止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故可推定对于不忠事项及其具体法律后果,诸如不忠事由、承担责任的方式及数额等,可由夫妻双方自行约定。该约定只要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便具有法律效力。

信法网是电子商务法律服务平台,提供在线法律咨询、文书定制服务、免费合同文本,欢迎广大朋友们注册体验。如果你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法律问题,请咨询在线TQ客服,或者拨打400-050-5151免费电话咨询,信法网将竭诚为你服务!

信法网:

篇3:浅析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

目前理论界对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评价不尽一致, 可谓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大体可归纳为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对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给予了积极评价, 即认为忠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可称之为肯定说;另一种观点则对夫妻忠诚协议给予了消极评价, 即认为忠诚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可称之为否定说。

二、效力判定

笔者支持肯定说的观点, 认为夫妻忠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它符合私法自治的原则, 符合婚姻法的基本精神, 是双方合意的结果, 且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较其他学者所论述的理由而言, 笔者更倾向于从订立夫妻忠诚协议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以及夫妻忠诚协议是一个带有人身性质的特殊合同这两个角度切入, 来论述夫妻忠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这一观点。

1、从民事法律行为的角度切入

(1) 订立夫妻忠诚协议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 简称为法律行为, 是指民事主体基于意思表示, 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 是引起私法上效果的最重要的法律事实。《民法通则》第五十四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首先, 夫妻忠诚协议是基于夫妻双方的意思表示而订立的。其次, 通过前文的分析已知, 夫妻忠实是婚姻法上的一项权利和义务。订立夫妻忠诚协议便是以设立夫妻忠诚这一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的行为。再次, 订立夫妻忠诚协议并不违反法律, 是合法行为。综上, 可得出订立夫妻忠诚协议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的结论。

2、依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来判定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

根据《民法通则》五十五条的规定,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应具备三个要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由于订立忠实协议的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 故可以用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来判定夫妻忠实协议的效力。

(1) 主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处于夫妻忠诚协议这一环境中, “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应作何理解呢?笔者认为, 应分情况讨论:第一种情况是夫妻双方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这种情况下的主体无疑都是适格主体。第二种情况是夫妻一方或双方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这时如果他们签订忠诚协议的行为在其行为能力范围以内, 那么也可认为他们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第三种情况是夫妻一方或双方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那么他们不具有订立夫妻忠诚协议应具备的相应民事行为能力, 他们订立协议的行为无效。

(2) 意思表示真实:即夫妻双方订立协议应在自愿的基础之上, 不得有受胁迫、受欺骗的情形。这一点也是在实务中存在较多争议的地方。有的学者认为对夫妻忠诚协议订立时是否是自愿的具体状态与条件法官难以判断, 在实践中存在操作困难, 因此不应对夫妻忠实协议进行调整。笔者认为并不能以判断是否自愿较困难为由否定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 而应将签订协议时主体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作为判断夫妻忠诚协议效力的一个要件。根据《民法通则》第58条第1款第3项关于“下列民事行为无效: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 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的规定, 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会影响到民事行为的效力。如果订立忠诚协议的一方当事人以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使另一方当事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作出签订忠诚协议的行为, 那么该夫妻忠诚协议是无效的, 自始不产生法律效力。

内心真意和做出的行为之间的不同需要有证据加以证明。笔者认为应由主张自己意思表示不真实的一方, 即主张自己在签订协议时存在受胁迫、受欺诈等情形的一方承担举证责任, 否则就可以推定双方意思表示真实, 双方是在真实、自愿的状态下签订该协议的, 进而确定夫妻忠实协议的效力。

(3) 夫妻忠诚协议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 有些学者认为夫妻忠诚协议违反了我国宪法关于公民人身自由的相关规定, 而笔者也已对此观点进行了反驳。故夫妻忠诚协议理应不存在因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而无效的情况。但是, 如果夫妻双方在订立夫妻忠诚协议时, 所约定的内容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那么该忠诚协议自始不产生法律效力。

2、从带有人身性质的特殊合同的角度切入

婚姻的本质是包含人身关系的特殊契约。婚姻的性质, 在一般国家的立法上都以为是契约, 即婚姻是男女两性以成立家庭, 建立夫妻一体生活为目的, 依据法律的规定而缔结的合同, 进而认为, 从法律观点看, 婚姻是一男一女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自愿终身结合, 互为伴侣, 彼此提供性的满足和经济上的帮助以及生男育女的契约而已。

夫妻忠诚协议是一个带有人身性质的特殊合同, 是夫妻双方设立夫妻忠诚的权利义务这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所以从本质上讲它就是一个广义上的合同。

从合同的角度, 夫妻忠诚协议是夫妻二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夫妻在签订忠诚协议的过程中, 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商、调整夫妻忠诚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后果, 在意思表示达成一致之后, 再以一定的外在形式将其固定下来, 从而形成夫妻忠诚协议。夫妻忠诚协议是以设立夫妻忠诚的权利义务为目的的。夫妻忠实是婚姻法上的一项权利和义务, 夫妻订立忠诚协议将婚姻法上这一原则性的法定义务具体化, 通过契约的形式使抽象的忠实义务具有可诉性。让夫妻双方明白彼此应当相互忠实, 任何一方违反就要付出所约定的代价, 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 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履行忠实义务, 维护婚姻的和谐稳定。它调整的不是财产关系, 而主要调整的是夫妻之间的身份关系。

三、法律适用中应注意的两点问题

1、承认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应以离婚为前提

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适用问题, 有一点必须注意, 就是承认该种协议的法律效力必须要以夫妻双方终止婚姻关系为前提。有如下几点原因: (1) 在未到离婚的情形时, 人们更多的希望自己处理, 不希望法律过早地介入他们的私生活。 (2) 纵观我国, 绝大多数夫妻实行的是夫妻共同财产制, 那么如果不以离婚为前提就申请执行夫妻忠诚协议并无太大的实际意义。因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夫妻双方的财产是共有的, 夫妻在财产问题上往往不分你我, 如果在此时要求一方赔偿另一方一定数额的金钱, 无异于把钱从自己口袋拿出又再装进口袋, 不具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3) 如果在婚姻存续期间一方随时可以提起夫妻忠实违约之诉, 这样难免会使婚姻中的占有经济优势的一方有以金钱换取不忠实的机会之嫌, 这有悖于夫妻忠诚协议维护婚姻稳定的价值取向。

2、忠诚协议所约定的违约金数额应当合理适度

夫妻双方在忠诚协议中虽然可以自行约定违约金的赔偿数额, 但是这一数额应当合理适度, 不能显失公平。在实践中, 笔者发现有的忠诚协议约定违约一方要承担远远超过自己履行能力的违约金。这样做既是对违约一方显失公平, 也会使夫妻忠诚协议缺乏执行力, 使协议变成一纸空谈。笔者认为, 所约定的违约金数额既要能起到补偿无过错方、减轻无过错方伤害的作用, 但又不能损害到违约方最基本的生存权利。

因此, 如果遇到赔偿数额明显不合理的情况, 法官应对赔偿数额进行必要的调整。法官在确定具体数额时应当考虑的因素:夫妻双方的收入情况;分割财产后夫妻双方的财产状况;当地的生活水平;过错方的过错程度;夫妻双方的年龄及身体状况;婚姻持续的时间;子女的情况等。

参考文献

[1]蒋月.夫妻的权利与义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2]梁慧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

[3]张玉敏.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4]杨立新.亲属法专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篇4:对于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探讨

关键词:夫妻忠诚协议;意思自治;人身自由;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大部分的家庭都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在这种富足生活的背后却存在一个很大的不和谐因素,那就是日益增长的离婚率。据相关法院的调查报告显示:在离婚案件中,占第二位的离婚原因是配偶与他人同居、长期分居。由此可见,婚外情泛滥是导致家庭破裂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防范这种风险,保持家庭稳定和夫妻之间的忠实,越来越多的夫妻在婚前或者婚后会选择签订忠诚协议。对于此种协议的效力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现实中也存在多种争议,所以对于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夫妻忠诚协议的含义以及内容

对于夫妻忠诚协议的定义,目前学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马忆南教授认为,夫妻忠诚协议是指具有合法婚姻关系的夫妻双方所约定的夫妻双方不得违反婚外性行为义务、约定违约责任、以变更夫妻人身权利义务或财产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协议。 笔者认为,通俗来说夫妻忠诚协议就是夫妻在婚前或是婚姻存续期间基于相互忠诚的要求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有关夫妻权利义务的协议。如果一方在婚姻存续期内有婚外情而背叛另一方(主要指有配偶者与他人通奸、姘居和重婚),就要给受害一方进行损害赔偿。这种损害赔偿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人身关系协议和财产关系协议。例如:出轨就剥夺对孩子的抚养权和探视权,或者是出轨方要向受害方进行金钱赔偿,且数额一般比较巨大。再有甚者要求出轨方进行剁掉手指等人身伤害。由此可看出夫妻忠诚协议不仅涉及到了人身自由的内容,还涉及到了道德精神层面,所以对此协议的争议才一直不绝于耳。

二、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争议

由于目前,我国法律对夫妻忠诚协议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中不同的法院和法官存在不同的认识,导致裁决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这种不同的认识归结起来大致可分为两种:即有效说和无效说。

(1)支持有效说的观点

有效说认为夫妻忠诚协议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总结一下理由大体如下:

第一,夫妻忠诚协议可以推定为一种特殊的契约,它体现了意思自治的原则。只要婚姻男女双方在制定协议时是出于真实的意愿,在平等条件下签约,并且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也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约定赔偿的数额有可行性,法官在审判时就应该认可它;

第二,《婚姻法》第4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第46条规定,重婚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但是,对于那些违背忠实义务但还不至于严重到法律规定的离婚程度的情节,比如说一夜情,嫖娼或是第三者插足,这些情况下婚姻中受害方的权利要如何得到维护,《婚姻法》并未做出具体的规定。法官审判时没有具体规定作参考,只能自由裁量,这样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当事人的权利也很难得到真正的实现。夫妻忠诚协议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它正是对忠诚义务的具体化,忠诚协议的内容对赔偿数额做了具体的规定,法官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前提下也大大提高了制裁违背忠实义务的可操作性;

第三,忠诚协议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的产生有很现实的社会原因。文章开头提到过,婚外恋是导致离婚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社会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在道德上我们都主张一夫一妻制,要维护这种制度就要求夫妻双方都要忠实于对方。婚外恋的出现会侵犯配偶的权利,破坏家庭幸福,给亲人造成情感上的伤害。同时家庭不和谐也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成为创建和谐社会的绊脚石。夫妻忠诚协议的有效性将会比较有效的防止这些情况的发生,即便是婚外恋避无可避的出现了,也可以通过物质损害的赔偿方式尽可能的将对受害方的伤害降到最低。由此可见,忠诚协议是保证夫妻相互忠实的伦理底线,也是维护社会、家庭安宁的伦理底线。

(2)支持无效说的观点

与以上观点相反的是对夫妻忠诚协议的无效评价,理由大致如下:

第一,夫妻忠诚协议依附于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没有婚姻关系的存在,也就无所谓忠诚协议。而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必须是建立在配偶之间,基于男女恋爱期间,或者基于同居关系或者是已经离婚的男女双方签订的忠诚协议对双方是毫无约束力的。所以说夫妻忠诚协议作为一种配偶之间约定的互相忠实的协议,必须是以夫妻关系的存在为前提,因此忠诚协议是人身关系协议。然而在我国是不允许通过人身关系协议来设定法律关系的,所以夫妻忠诚协议不能通过合同来进行调整;

第二,《婚姻法》第4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有人认为这里的用词是“应当”,而非“必须”,这两个词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必须”具有无条件性,即不论主体的意愿如何,客观上必然要求主体去实施某种行为、实现某种结果,是义务性法律规范。而“应当”则是一种原则性的规定或一般要求,允许在执行中有一定的灵活性,这种形式的法律规范表现出立法者的指向是引导性的,是一种道德性规范。这就说明该条只是倡导性条款,不是强制性条款。

第三,夫妻忠诚协议违背了婚姻以爱情和自由为基础的本质。婚姻是以爱情为前提的,爱情是维系婚姻的主要力量,爱情是纯洁的,如果签订了的忠诚协议那么就预示着爱情不再纯洁,婚姻也将充满铜臭味,以利益为基础的婚姻是维系不了多久的。另外婚姻自由是我们现当代社会所提倡的,一纸忠诚协议也意味着宪法赋予公民的人身自由得到了限制,离婚自由将得不到实现。

(3)对于以上“有效说”和“无效说”两种观点,笔者认为都有一定道理,但是相较来说笔者倾向与“有效说”,现在来谈谈我的观点。

第一,如“无效说”所认为的,很多学者都认同忠诚协议是依附于婚姻关系的身份协议,事关人身关系不能用合同来调整,因为合同主要调整的是财产关系。然而什么是身份协议,现行法律并无规定。只是在合同法第2条中有“婚姻、收养、监护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其实“将婚姻关系视为包含了特定人身关系的契约的观念在西方国家早已根深蒂固”, 我认为我国也应当接受这种观点。婚姻确实是一种人身关系,但我们不能否定它特殊的契约性。婚姻的缔结和解除需要经过法律程序,即需要去民政部门进行登记,所以男女双方在婚姻契约中不可能实现完全的意思自治。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此就否认了婚姻的契约性,因为婚姻的缔结必须以男女双方的合意为基础,这种合意也可以约定以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所以我认为忠诚协议只要是双方达成合意,并且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就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

第二,有关“必须”和“应当”二词的相互区分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条文中,经常出现这两个词混乱使用的情况。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法条中含有“应当”字眼的法律规定均为强制性规定。所以笔者认为婚姻法第4条“夫妻应当互相忠实”这不仅仅是道德性的引导条款,而是一种法定的义务,这正是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依据来源;

第三,婚姻自由是我们应当倡导的,但是这种自由是相对的,因为我们在拥有越来越宽的婚姻自由的今天离婚率却在不断上升,这就需要我们对婚姻自由进行重新思考,重新定位。婚姻自由是建立在一夫一妻制的基础上,具有排他性,如果一味的追求自由忽略责任,那么就会很容易出现婚外情,忠诚协议在此时就获得了正当性。如果还有人说忠诚协议限制了人身自由,那就得问问这种找情人的自由究竟算是什么自由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应当赋予“夫妻忠诚协议”法律效力,但对忠诚协议的效力必须有所限制,首先不能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比如说剥夺过错一方对孩子的监护权和探视权或是出轨就要剁手指等人身伤害;其次不能违反公序良俗,比如一方出轨的话就不能限制另一方出轨;再次不能超过合理的限度,也就是说违约金必须与过错方的能力相适应,否则很容易侵害到第三人的利益,比如限制了过错方履行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此外,双方意思必须表示真实,忠诚协议不能是受胁迫或受欺诈签订的。只要有了合理的夫妻忠诚协议,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就有了参考依据,法院在充分发挥自由裁量权基础上尊重当事人的意愿,这样才可以保障婚姻当事人的正当权益。

参考文献:

【1】王旭冬.“忠诚协议”引发的法律思考〔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4,20(4):29-32.

【2】刘涛.对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7:216-217.

【3】宋豫,李健.夫妻忠诚协议的价值判断与效力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2,29(3):83-90.

【4】黎理.夫妻忠实义务之司法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9:90-100.

篇5:浅析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

摘要:随着生活观念、恋爱观念、婚姻观念的变革,夫妻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了维护夫妻关系,预防另一方的出轨等可能破坏婚姻关系稳定的行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签订“忠诚协议”以约束对方,但是夫妻关系不同于普通的单一民事关系,这种披着“契约”外衣的协议不能当然的认定为有效,同样也不能一概认定为无效,而应该根据其具体内容和性质分别适用不同的法律规范来认定其效力。本文从一个现实的案例出发,引出忠诚协议的效力问题,并详细论述忠诚协议的效力认定。

关键词:夫妻忠诚协议 效力认定 契约自由

由于当前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恋爱观和婚姻观也不断在发展和变化,婚姻不仅仅只是感情的结果,人们更多考虑的是经济等各方面的综合。同时随着离婚率的不断升高,婚姻双方对婚姻的不安全感也在不断攀升,此时夫妻忠实的重要性得到加强和重视,而限制忠诚的条件却从感情发展到了经济,权利等方面。此时单纯的道德调整无法满足当事人对于夫妻忠实的要求,夫妻忠诚协议应运而生。但是夫妻关系不是普通的买卖关系,显然不能以普通的契约自由解释,但是忠诚协议的签订是夫妻间自由选择的行为,基于婚姻自由等基本原则,也不能一概认定为无效。

一、夫妻忠诚协议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

案例1[1]:2009年5月,蒋某偶然发现丈夫韩某与李某(女)存在暧昧关系,出于对今后生活的考虑,双方协商签订了一份夫妻忠诚协议。协议中约定:夫妻双方应当相互忠诚,洁身自好,若一方在婚姻期间背叛对方与他人发生婚外情,必须支付30万元补偿金。2013年1月6日,蒋某在家中发现了丈夫韩某与李某的不轨行为,遂至法院起诉离婚,并要求韩某按照夫妻忠诚协议补偿自己三拾万元。韩某表示同意离婚,但认为夫妻忠诚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拒绝补偿三拾万元。法院认为蒋某与韩某签订的夫妻忠诚协议是对婚姻法抽象的夫妻忠实义务的具体化,符合婚姻法的原则和精神,并未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也没有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认定协议有效,支持蒋某的诉讼请求。

案例2[2]:2000年王某(男)与赵某(女)登记结婚,婚后二人感情一般。2001年1月1日王某与赵某签订一份协议书,约定:夫妻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爱护对方,彼此忠诚相待。如乙方道德品质出现问题,向对方提出离婚,必须赔偿对方精神损失费和青春损失费共计人民币三十万元。2004年,双方因琐事发生矛盾,王某离家在外租房居住,二人分居期间,赵某发现王某与一女子有婚外情,并提供了照片和录音等证据予以证实。2005年3月,王某曾提起诉讼要求离婚,法院判决不准。2007年,王某再次提起离婚诉讼,赵某反诉要求王某支付协议约定的三十万元,此案经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回重审后,原审法院作出最终判决,部分支持了赵某的诉讼请求,判决王某赔偿赵某十五万元。

由以上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可以看出,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问题已经是婚姻诉讼中重要、疑难的问题,对于夫妻忠诚协议的认定不同法院也有不同的观点。在司法实践中契约自由旺旺在夫妻间忠诚协议的效力认定问题上占据上风,但是夫妻关系具有其特殊性,不能简单归于普通的民事财产关系,因此,正确的对待夫妻间的忠诚协议已经成为司法实践中亟需解决的理论问题。

二、夫妻忠诚协议概述

(一)夫妻忠诚协议概念

夫妻忠诚协议主要是指男女双方在婚前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经自愿平等协商,对夫妻忠诚的义务以及违反此义务所要承担的不利后果所进行的约定,表现为过错方对无过错承担某种义务。这个不利后果通常包括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两方面的内容。例如,在经济上,过错方对无过错方支付违约金、赔偿金、放弃部分或全部财产权利。在涉及人身关系的权利上,过错方丧失对子女的抚养权、探视权等。

(二)法律性质分析

从静态角度看,夫妻“忠诚协议”是一种身份契约;从动态角度来看,夫妻签订“忠诚协议”的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身份契约是特定主体间就成立、变更、消灭某种身份法律关系而达成的合意,其性质是广义契约,即“以交换的所为二个以上意思表示之一致为要素之法律行为。苟以发生私法上之效果为目的。无论其为债权契约,物权契约抑或为亲属上之契约(例如婚姻契约),均包含在内”24。身份契约的主体具有不可替代性,内容具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夫妻“忠诚协议”是男女双方为了维系婚姻关系的稳定对夫妻相互忠实的权利义务所达成 的合意。从主体、内容及目的来看,夫妻“忠诚协议”是一种身份契约。民事法律行为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夫妻双方订立“忠诚协议”的行为具有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当属民事法律行为。

总之,忠诚协议是身份法律关系,其标的是精神给付。忠诚协议约定的财产给付,是附延缓条件的给付。[3]条件成就,形成财产给付法律关系。条件的成就,为当事人违反忠实义务。忠诚协议中关于财产给付的约定,本质上是给付精神损害违约金的约定,可以参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予以调整。

三、忠诚协议效力分析

(一)理论综述

对夫妻于忠诚协议效力的认定,理论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积极肯定说,承认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认为夫妻“忠诚协议”应受法律保护。有效说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夫妻相互忠实是婚姻关系的本质要求,夫妻“忠诚协议”是对婚姻法中抽象的夫妻忠实义务的具体化,完全符合婚姻法提倡的原则和立法精神,应该得到法律的支持。第二,夫妻忠诚协议是夫妻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建立在双方平等、自愿的基础之上,符合私法上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的理念,其内容没有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因此,夫妻忠诚协议应当有效。第三,《婚姻法》第 19 条规定了夫妻可以约定财产的处理方式,拥有对财产处理权。因此夫妻可以通过签订忠诚协议来放弃自己的财产或者承担一定的责任[4]。第二种是消极否定说,认为夫妻“忠诚协议”不应当受法律保护。主要理由如下:第一,夫妻相互忠实义务是道德义务而不是法律义务。《婚姻法》第四条规定的“夫妻应当相互忠实”只是一种原则性、倡导性规定,并无强制性效力。婚外情、包二奶等行为仅仅是道德问题,法律不鼓励、也不应加以干涉,当事人也不可以通过契约加以限制。第二,夫妻“忠诚协议”有侵犯人身自由之嫌疑。夫妻“忠诚协议”的内容多是限制夫妻双方与其他异性发生性行为,束缚人的情感。如果认定夫妻“忠诚协议”有效即是承认人身自由可以限制或者剥夺,这与宪法原则相背。第三,夫妻“忠诚协议”中约定的责任既不能适用《侵权法》,也不能适用《婚姻法》或《合同法》。假若赋予夫妻“忠诚协议”强制效力则于法无据。第四,如果赋予夫妻“忠诚协议”法律效力,会导致诸多不利的社会影 响,例如增加婚姻成本、在举证过程中容易侵犯他人隐私、有钱人花钱买性等[5]。

(二)忠诚协议效力认定

忠诚协议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对其性质的界定和婚姻本质的认识。我认为对夫妻忠诚协议原则上应当不予支持,但是对于其中合法部分应当予以支持。主要理由有下:

第一,婚姻的本质是身份关系,是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包含有多种人身属性,人身权应由法定,不能由当事人私自约定,这是民法的一个原则,婚姻法属于民事法律规范,应当遵从这一原则。

第二,婚姻法第四条规定的夫妻忠诚义务为原则性、提倡性条款,更多体现道德义务而非法律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的解释

(一)第3条更进一步明确了这一点,该条规定:“当事人仅以婚姻法第四条为依据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三,忠诚协议的签订有悖自由原则。自由是所有民事法律规范的最根本原则。忠诚协议的签订不仅限制了当事人的人身自由,更是对婚姻自由的侵犯,在这方面同样有德国的判例可供参考:甲男与乙女未结婚而同居,约定女方应服用避孕药。乙女在没有向甲男发出警告的情况下停止了服用,因此生下了一个孩子。法院判决甲男承担这个孩子的抚养费,甲男则要求乙女赔偿损害。德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本案不存在任何可设想之法律原因为依据的请求权。法院特别否认了合同上的请求权,因为,非婚姻共同体的伙伴,一般不愿意将其自由的伙伴关系置于法律规则的管辖之下。这一点更适用于当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即便当事人例外地具有受法律约束的意思,他们之间也不成立有效的法律行为。因为,此项意思涉及到最为隐秘的个人自由领域,在这个领域是不容通过合同予以约束的。”这一判例表明,涉及到人身自由的,不能通过契约加以限制,即使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也不应例外。

第四,违反忠诚协议、违反忠诚义务的行为是侵权行为,而非违约行为,侵权法律关系适用填补原则,不能预订。夫妻双方互相享有包括同居等在内的多项配偶权,对忠诚义务的违反实则是对配偶权的侵犯,虽然有着“契约”的外衣,但实则是侵权法律关系。不能通过合同予以预订。

第五,承认忠诚协议的效力并不能如预期的那样维护婚姻关系的稳定。婚姻关系是要靠情感来维护的,包含爱情、亲情等。当双方感情基础破裂并无法挽回后,以忠诚协议之名约束对方不仅不会维护婚姻的稳定,反而适得其反,这更与婚姻自由原则相违背,“法律的绳索也未必能缚住婚姻的翅膀”。相反,还有可能出现一方为了逃避赔偿责任,面对已经破裂

[6]的婚姻也不愿意离婚的极端情况,这无疑是对人性的摧残。同时,解决婚外情等有悖于社会道德的现象并不简单是夫妻间的事情,也不是忠诚协议所能承载的,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同时,忠诚协议的签订并非都是自愿的,事实上当一方以婚姻为条件时,另一方也不得不接受忠诚协议。

但是忠诚协议同时具有契约的性质,同时我国婚姻法赋予了夫妻双方自由处置财产的权利,因此对于忠诚协议中合法的部分应予以承认。首先,忠诚协议是民事法律行为,对于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符合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的,应赋予其有效的可能,对于夫妻财产的处置约定应当予以尊重,同时对于夫妻一方因为另一方的背叛等行为导致的精神等损害也应该予以支持。其次,夫妻忠诚协议是婚姻法规定额夫妻忠诚义务的具体化,忠诚协议的出现使得这一抽象的规范可诉化,更加有利于保护夫妻弱势一方的权益。此外,虽然忠诚协议原则上无效,但是夫妻双方自愿履行的不得以无效为由主张撤销。对于经过公证程序的忠诚协议,表明当事人具有接受法律拘束的意思,应当原则上认定有效。

四、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不能一概而论,应当采取一种更加灵活的态度,对于其中合法的部分应予以承认,对于其中不合法的部分应认定为无效。我们必须明确,夫妻忠诚协议只是其所谋求的一种外在的保护婚姻爱情的形式,对于稳定婚姻家庭生活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夫妻双方应该站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经营婚姻生活,须谨慎对待签定“忠诚协议”,夫妻关系稳定的维护不能简单的靠一纸协议,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

篇6:也谈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

据2011年4月21日《凤凰网》报道,青岛一对夫妻在婚前签订“忠诚协议”,约定“一方有外遇,赔偿另一方30万元损失费”、“一方夜不归宿需要支付另一方空床费每天1000元”„„,不过该协议并没有拴住男方的心,在丈夫出轨后,女方持此协议将丈夫起诉到法院,索要“出轨费”和“空床费”。法院审理认为,该协议属于道德协议,不具备法律效力,驳回女方的诉讼请求。

近年来,媒体时有夫妻间婚前签订“忠诚协议”而一方出轨被另一方诉至法院索赔巨额赔偿金的报道。据了解,2003年初,上海市闵行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因婚外情而引发的夫妻不忠赔偿案。法院判令违反忠诚协议的男方赔偿女方30万元,成为道德协议具有法律效力的首宗判例,开创了法律作用于婚外情的先河。不过此后的多数案例,均驳回了当事人的请求。虽然大多数“忠诚协议”未能得到法院支持,但目前还是有不少年轻人对签订“忠诚协议”乐此不疲,尤其以80后居多。

从意思自治原则角度来看,夫妻双方自愿签订“忠诚协议”,是作为平等主体间意思自治的体现,且“忠诚协议”约定的通常是夫妻双方的忠诚义务,与《婚姻法》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是相一致的。根据合同的生效条件来看,这种“忠诚协议”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显然夫妻关系显然又不同于一般的民事关系,“忠诚协议”约定的权利义务更多的是一种道德规范,而不同一般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法律源于道德,但法律规范的范围却大大低于道德规范的范围。因此,即使是书面约定的道德权利义务也不能一概上升为法律保护的范畴。

从法律的明示作用角度来看,如果法律对“忠诚协议“予以明确支持的话,显然是对签订“忠诚协议”的一种鼓励。这就势必会造成越来越多的人在婚前签订“忠诚协议”,从而造成婚姻成本的增加,也会使得原本建立的爱情与互信基础上的婚姻沾满铜臭,这客观上也给婚姻的破裂埋下了隐患。

从违反忠诚义务事后救济的角度来看,我国《婚姻法》第四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 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因此,即使夫妻双方未签订“忠诚协议”,依据我国现行《婚姻法》,一方对违法忠诚义务的另一方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赔偿,还是能获得法院的支持。

从“忠诚协议”约定的具体内容来看,“忠诚协议”约定的内容不能过于苛刻,应该在一定的合理预期范围内。比如,一对亿万富豪夫妇约定一方违反忠诚义务应赔偿另一方1000万;而一对普通工薪阶层夫妇约定违反忠诚义务的一方赔偿对方100万。显然,在多数情况下前者会受到法律的支持,后者不能。这就说明,“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当从夫妻双方的收入情况,赔偿所占家庭财产的比例,以及夫妻双方过错程度等多种综合因素来考虑。

作者:邹艳辉

作者单位:江西省泰和县人民法院

篇7:“夫妻忠诚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

来源:作者:

【案情】张某(男)与陈某(女)结婚后,双方签定了一份协议,其主要内容为:任何一方都要洁身自好,不得发生婚外性行为,否则违约方应向对方补偿名誉损失费及精神损失费50万元。两年后,张某与她人发生男女关系,被陈某发现。不久陈某起诉离婚,主张夫妻平分财产的同时,要求张某按协议另补偿某乙50万元。

【分歧】本案在审理过程中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夫妻“忠诚协议”有效,因为《婚姻法》第四条已明确规定夫妻有忠实的义务,另外,《婚姻法》允许夫妻双方可以自己约定财产的处理方式,拥有对财产的处理权。另一种意见认为,该“忠诚协议”无效,因为夫妻相互忠实并不是强制性的法定义务。

【评析】笔者比较认同第二种意见,“忠诚协议”是无效的。理由如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可见,人身自由是法定权利而不是约定权利。因此,通过人为约定的方式来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是不合法的。与情投意合的异性自愿发生性行为,属于人身自由权之一,是一种基本权利,高于其它权利。不能因为要保护其它权利而限制这一基本权利。任何强行限制这些基本权利的行为,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均是违背宪法的。夫妻忠诚协议,其实就是通过一纸协议,将夫妻双方一些基本人身权利特别是人身自由给予限制甚至是剥夺,就其本质而言,是违背宪法的。违法的民事行为,是不能产生法律效力的。同时,人身权既然是法定权利,就只能依从法定,而不能由当事人任意约定,亦即不能通过协议来调整。再者,从定约权的角度而言,“忠诚协议”也是无效的。因为法律允许夫妻对财产关系进行约定,但并不允许通过协议来设定人身关系。适用《合同法》或《民法通则》中确认合同是否有效的条款来判断有关人身自由方面协议是不是有效,显然属于适用法律不当。

二、《婚姻法》第四条所规定的是“夫妻应当相互忠实”,而非“必须忠实”。“应当”意在提倡,只有“必须”才是法定义务。当然,从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稳定的出度出发,《婚姻法》已将严重违背夫妻忠诚义务对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的情形作了严格而具体的列举,即: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除此之外的不忠实,是一些轻微的不忠实,属于道德的调整范畴,不在法律的强制调整范围之内。协议所指的婚外性行为,并不在列举之中,判定“不忠赔偿”显然扩大了对法律的解释。

三、夫妻忠诚协议中的补偿并不是婚姻财产约定,而是一种损害赔偿,不能约定,只能依法据实计算。婚姻法也确实规定了婚姻双方可以对婚前婚后财产归属进行约定,这种约定所指的财产,应是具体有所指的,亦即某个或某类财产,其归属在约定时即已定到具体的某个人;夫妻忠诚协议中所议定的补偿,则是将违约者有所有权的财产补偿给了对方,与夫妻约定财产归属有本质的区别,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夫妻忠诚协议中所议定的补偿,其本质是损害赔偿,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赔偿。且不说《婚姻法》已将就赔偿的情形作了严格的规定,即使是扩大了应赔偿的情形,通过协议预先确定今后可能发生的违背协议后的损害赔偿额,也是与基本法理相违背的。这是因为,损害赔偿是以损害事实为基础,其数额不能由双方当事人预先约定。损害赔偿适用填补原则,数额上应依照法律规定的标准进行计算,当事人有多大损失就赔偿多大损失,而不是凭空想象。

篇8:论夫妻间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

关键词:夫妻忠诚协议,忠实义务,法律效力,适用

近年来, 由夫妻忠诚协议而引发的赔偿案件逐渐增多, 社会上对有关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展开了更多的讨论。夫妻忠诚协议到底是道德层面的规定, 还是具有法律效力?各方观点不一。由于我国现行的法律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 这也就导致了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对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认定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判决结果。

一、我国国内有关夫妻忠诚协议的学说争议

在学界有关忠诚协议的效力存在一定的争议, 有的人认为有效力, 有的人认为没有效力。而在司法实践中, 不同的法官对于忠诚协议的效力的认定存在不同, 也导致裁判的结果也大相径庭。因为没有统一的法律依据, 使得法官在判案的过程中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一) 道德和法律相互作用,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虽然有些人认为夫妻忠诚协议约定的内容属于道德调整的范围, 不应用法律加以约束。认为忠实义务只是倡导性的规范, 而非法定的义务。然而, 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成的, 不能忽略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 在一定的条件下, 法律与道德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协议中双方愿意约定较高要求的道德义务, 且自愿接受该义务的要求, 那么道德义务就上升到了法定义务。只要这种约定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的原则, 法律就可以对夫妻忠诚协议进行调整。

(二) 给予夫妻忠诚协议法律效力, 是社会现实的需要

首先。在婚姻法和有关司法解释中并没有对违反忠实义务的法律后果做出具体的规定, 而夫妻忠诚协议的出现弥补了法律的空白, 对当事人也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是当事人在一定的程度上能约束自己性行为, 保证婚姻关系的排他性和统一性。其次, 赋予夫妻忠诚协议以法律效力能够使受害的一方在权利受到侵害时, 可以依据忠诚协议向法院寻求救济, 体现了公平, 公正的精神。最后承认忠诚协议的有效性, 能够树立司法的权威, 保证审判的统一性。

二、如何完善夫妻忠诚协议制度

(一) 建立完善夫妻忠诚协议公正制度

《婚姻法》中规定了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的义务, 但是这条规定比较笼统, 也不具有可操作性。而夫妻忠诚协议的出现弥补了法律的不足, 但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协议本身的内容、形式、性质、有效期限不是很规范, 而且社会上也缺少对这种协议的认同。在社会上, 协议的成立有效一般需要公正机关的公正, 但公正机关常常拒绝认定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 理由是没有关于夫妻忠诚协议有效地依据。其实, 夫妻忠诚协议是可以公正的, 它符合公正的受理范围。

另外, 法律中规定的忠实义务是原则性的规定, 没有具体的规定, 对于效力的规定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公正机关可以对夫妻忠诚协议内容、结构、条款以及违约责任进行审查, 经过审查后, 对于符合公正条件的协议予以公正。一方面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 也使协议保持在有效的法律范围之内。另一方面, 提高了夫妻忠诚协议的证明力, 也加强了社会认可度。同时也可以作为法官审理有关案件的重要证据, 减少法官主观因素的判断。除此之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事物的不断出现, 公正机关也应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新事物, 在实践中, 积极探索忠诚协议有效的依据, 在夫妻双方签订忠诚协议的过程中, 引导他们做出真实合法的法律行为, 减少纠纷的发生。

(二) 完善《婚姻法》立法

首先, 应当承认夫妻忠诚协议的有效性, 弥补婚姻法的不足。同时明确协议的有效要件, 使法官在审理有关夫妻忠诚协议的案件时有法可依, 减少主观因素上的判断, 既有利于公正审判, 也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其次, 推进婚姻法的改革和完善。在婚姻法的规定中, 可以请求离婚损害赔偿的情形有四种, 而有关夫妻忠实义务的只有两种, 即重婚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对于像通奸、婚外性行为等不忠的行为没有规定。鉴于《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没有列举有关情形, 所以可以在四十六条的规定之后加上一个兜底条款即其他重大其侵害行为, 将其他严重损害夫妻另一方权利的不忠行为包含在内, 法官在其他情形的判断上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这样既有利于对无过错方合法权益的保护, 也有利于对违反忠诚协议的不忠行为的个案处理。

我国法律规定了忠实义务, 但没有明确承认忠诚协议, 所以对于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存在很大的争议。对此, 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对于那些符合合同生效要件的协议予以承认其效力, 那些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同时夫妻忠诚协议在适用时应当以离婚为前提, 在与离婚损害赔偿情形竞合的情况下, 法院在审判时要做出具体的判断。

参考文献

[1]徐果.夫妻忠诚协议效力研究[D].中国:中央民族大学, 2013.7.

[2]包静雅, 王英秀.论夫妻忠诚协议效力[N].襄樊学院报, 2010.7 (7) .

篇9:“夫妻忠诚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

[关键词]夫妻忠诚协议;效力判断;配偶权

报道显示,我国目前离婚率正在持续走高,而婚外情泛滥则是导致家庭破裂的离婚主因之一。为了防范这种风险,人们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婚姻保卫战”,签订夫妻忠诚协议的现象在实践中逐步增多。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判决结果却大相径庭,有判决不予受理的,有支持忠诚协议的,也有判决忠诚协议无效的。这一现象引起了法学界的激烈争论。在2011年7月4日正式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中,最高人民法院对忠诚协议的效力最终选择了沉默。因此,有必要在此对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问题做一下深入的法律思考。

一、夫妻忠诚协议的界定及表现形式

(一)夫妻忠诚协议的含义

所谓夫妻忠诚协议,是指夫妻之间违反忠实义务的一方给付对方若干财产的协议。忠诚协议有时也以“忠诚承诺书”等形式出现。①违反夫妻忠实义务,应当作狭义解释,是指夫妻一方与第三方发生性关系。②但夫妻忠诚协议又不仅限于财产关系,往往还同时涉及到人身关系,它同时会带来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变更的可能性问题。

(二)夫妻忠诚协议的表现形式

从“夫妻忠诚协议”的实例看,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人身关系协议和财产关系协议。即在满足协议约定的特定条件下,有引起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变动以及导致人身权和财产权的相对丧失的可能性。笔者认为就夫妻忠诚协议约定的违约方承担责任内容也可分为以下几类:

1.在违背忠诚协议的情形下,给付守约方一定数额的赔偿或精神补偿金。现实生活当中,主要是以“空床费”等形式出现。

2.在违背忠诚协议的情形下,违约方在离婚时财产分割是缺失优势。主要是指,守约方可在离婚时,于同等条件下分得较多的财产。

3.在违背忠诚协议的情形下,约定以离婚为前提条件的惩罚赔偿条款。诸如一方提出离婚,则要给付对方一定数额的赔偿;或者是婚前约定以后不能离婚的。

4.在违背忠诚协议的情形下,约定婚姻自动解除或失效。

5.在违背忠诚协议的情形下,约定违约一方自残、自虐、自杀等(人身伤害性自罚行为);或者要求用不当的方式公开道歉,认错,赔礼道歉等有损其人格尊严的。

6.在违背忠诚协议的情形下,约定违约一方自动无条件丧失监护权,探望权的。③

二、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学说以及法律评析

虽然在我国已经存在承认夫妻忠诚协议效力的案例,④但在学术界就夫妻忠诚协议是否有效仍然有两种学说,即有效说和无效说。

(一)有效说

承认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理由主要如下:我国法律并未禁止夫妻双方签订夫妻忠诚协议;夫妻忠诚协议符合新《婚姻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是将婚姻法宣言性的规定具体化,具有操作性,是审判的依据;新《婚姻法》实质上是把道德的要求上升为法律的义务,夫妻忠诚协议并非单纯道德范畴的问题;夫妻忠诚协议符合婚姻的契约实质,其本身而言可以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来理解,原则上是具备法律效力的。

(二)无效说

否定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理由主要如下:新《婚姻法》第46 条是我国法律干涉夫妻现实婚姻“不忠诚”行为的穷尽和限度;夫妻应当相互忠实、尊重的原则,仅是一种价值倡导、提倡,道德的问题要用道德来调整,法律要给当事人预留私人空间;我国当前的法律不允许通过协议设定人身关系;承认其效力可具有婚姻功利化等负面效应;侵权损害通过契约预定,有损公序良俗原则。

无效说的缺陷在于否认夫妻忠诚协议具有民事契约的本质特征,没有准确把握法律和道德的界限,进而将夫妻忠诚协议排除在法律范围之外,实在是不可取的。

根据全国妇联2010年5月公布的《中国和谐家庭建设状况问卷调查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有三成左右的受访夫妻感到婚姻不幸福。“情感不忠诚,有外心或外遇”已经成为婚姻关系的最大威胁。⑤结合社会生活,笔者倾向于认为夫妻忠诚协议有效说的态度倾向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夫妻忠诚协议是婚姻伦理的反映。马克思认为婚姻的世俗本质在于是“合乎伦理的制度”,而不是“宗教的和教会的制度”;马克思还说“可见,他们注意到的仅仅是夫妻的个人意志,或者更正确些说,仅仅是夫妻的任性,却没有注意到婚姻的意志即这种关系的伦理实体。”⑥婚外恋,即男女双方或一方在婚姻之外发生的恋情,广义上包括通奸、姘居和重婚。婚外恋行为一是侵犯了配偶的权利。违背夫妻相互忠实的义务,即否定了爱情的专一性和排他性,破坏了家庭的稳定,给子女造成痛苦和伤害;二是侵犯了社会的利益。婚外恋得不到社会承认,无法律保障,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而夫妻忠诚协议是对婚外恋的伦理拒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防的作用。

承认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的理论基础更在于:现行婚姻法对权利人保护的局限性,其能够为权利人维护自己的权利提供新的途径。首先,在婚内因配偶违背忠实义务受到侵权的当事人多数情况下得不到法律的有效救济,夫妻签订“忠诚协议”追究过错方责任,是公民自我救济的有效方式,是对婚内侵害配偶权制度的填补。通过有限认可契约的效力,对受害方进行一定的补偿和慰藉,对违法者进行惩罚,体现了正义、公平的价值,并有助于逐步树立公民健康文明的婚姻价值观。其次,在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中,无过错方常常面临赔偿范围小、数额低、举证困难的现实尴尬,但如果离婚诉讼中夫妻一方基于契约的违约责任主张按忠诚协议得到损害赔偿金,它可以对法定赔偿进行扩张,赔偿数额、赔偿金支付方式等都可自行约定,对现行法定赔偿灵活补充,有利于受害人寻求法律救济,以弥补现行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功能的不足。

三、司法实践中夫妻忠诚协议效力认定

笔者认为,在承认夫妻忠诚协议有效说的态度基础上,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夫妻忠诚协议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来判断是否有效,而不能一味地予以肯定或者否定。

首先,对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认定应当遵循一般民事行为的要件来进行认定。它应当是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意思表示真实且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夫妻之间不得通过契约侵犯任何一方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如人身自由权、离婚自由权等。如有夫妻忠诚协议:“每晚12点之前必须回家,女方有权随时检查男方手机,夫妻之间谁也不许提离婚,谁先提出离婚,谁就净身出户。”等等,类似的忠诚协议均剥夺了配偶的人身自由权、婚姻自由权、通信自由权、人格尊严等公民法定权利,这样的忠诚协议均应认定无效。此外,对夫妻的缔约行为还应作出限制,防止侵害到第三人的利益。比如,夫妻忠诚协议中若约定违约责任是一方丧失全部的共同财产权,则可能会影响到该方对债权人的还债能力,或是夫妻故意通过该类忠诚协议以规避对第三人的债务。还有的忠诚协议通过剥夺配偶的共同财产管理权限制其履行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也侵害了第三人合法权益。

其次,公序良俗原则应成为其效力认定的重要标准。法官可依据它是否符合公序良俗原则作出司法裁判。笔者认为危害家庭关系的契约无效,有违性道德的契约一般也无效。前者多指如断绝亲子关系协议、免除夫妻互相扶养义务协议;后者是指夫妻允许配偶性自由协议(比如“包二奶”协议),对婚外同居情人的赠与协议等。笔者认为以婚姻关系终止或过错方丧失离婚自由权为违约责任的忠诚协议无效;以丧失未成年子女监护权、探望权或直接抚养权为违约责任的忠诚协议无效;

最后,从我国目前国情出发,为了避免有人会滥用忠诚协议,使得婚姻家庭关系庸俗化,对忠诚协议效力的认定应持谨慎和保守的态度,部分忠诚协议的效力是完全被否定的,部分忠诚协议在严格审查下是可以认定有效的。

[注释]

①夫妻一方收藏了另一方单方签字或盖章的的忠诚承诺书,应认为双方建立了协议关系。

②“夫妻的忠实义务,主要是指贞操义务,即专一的夫妻性生活义务。”见巫昌祯:《婚姻与继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0頁。

③胥润蓉,武小红.关于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4

④2002年上海市闵行区法院审理了我国首例因婚外情而引发的“违反忠诚协议的赔偿案”,一审法院支持了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判令违反“忠诚协议”的男方支付女方违约金30万元人民币,这是道德协议具有法律效力的首起判例。

⑤数据来源:http://news.qq.com/a/20101003/000942.htm

⑥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郭够萍(1984—),女,山西吕梁人,山西大学法学院2010级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方向。

上一篇:端氏煤矿机电队长述职报告下一篇:景星乡2011年农村财务管理及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