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行节约理性消费——广西大学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22-09-12

本次调查采用在教室和图书馆随机发放调查问卷以及深入学生宿舍调查的方式, 共发放问卷500份, 收回有效问卷466份, 调查对象涉及我校各学院的本科生, 各专业、年级、性别都基本包括, 分布较均匀, 有一定的代表性。

1 我校大学生消费基本情况

1.1 基本情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正在迈向小康和富裕, 消费方式正在由“节俭型”转向“享乐型”。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亦是水涨船高, 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 我校大学生每月消费平均为550元, 基本生活费约350元, 娱乐交际支出约150元, 学习用品支出约60元。月消费最高的为2000多元, 最低的仅120元。80%的学生有手机, 50%的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 48%的学生有MP3, 29%的学生有数码相机, 15%的学生拥有电视机, 42%的学生有随身听, 22%的学生有CD机。每月发送短信数量集中在200~500条之间, 九成大学生月发送短信数量在100条以上, 月发送短信500条以上的约占15%。月手机费用100元以上的占12%, 50~100元的占37%, 50元以下的占51%。

1.2 初步结论

1.2.1 理性消费是主流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 消费没有基础, 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 而且没有形成完整的, 稳定的消费观念, 自控能力不强, 在消费上更多的表现是量力而行的理性化, 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父母给予80.72%, 勤工俭学9.87%, 奖学金7.43%, 其它1.98%。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 讲求实际、理性消费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 学生们的各种社会活动都明显比以前增多, 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 追求品位和档次, 虽然不一定买名牌, 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1.2.2 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 敏锐地把握时尚, 这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最突出的消费是使用手机。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80%, 平均两年就更换, 而且个别学生购买3000元左右的名贵手机。此外, 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 小至上网卡、MP3和MP4, 大到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 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 70%的学生表示肯定, 充分体现了大学生追求名牌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1.3 存在问题

1.3.1 储蓄观念淡薄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 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 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 很多同学表示陌生, 也不知道什么是理财, 如何理财。“你不理财, 财不理你”。在调查中, 有68.7%的同学每月的生活费没有盈余, 有31.3%的同学表示有少量赢余。可见, 大学生的理财能力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加强。

1.3.2 消费差距拉大, 出现两极分化

在调查月生活费时, 有5.2%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地坚持学业, 有28.3%同学在200~500元之间, 有44.4%的同学在500~800元之间, 有22.1%的同学在800元以上, 在800元以上的同学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 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 两极分化比较分明。这在我国经济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是必然的,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1.3.3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 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 一些同学认为, 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 情愿节衣缩食, 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 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一件名牌衣服或者新潮的发型, 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这都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 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攀比心理。

1.3.4 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 女生更为突出

我们惊奇地发现, 在被调查的女生中, 有60%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 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 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

1.3.5 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 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 最高的达到500元。

另外, 大学生消费中还存在盲目消费、随波逐流、攀比消费、观念落后等不合理的观念和行为, 因此科学合理引导其消费十分有必要。

2 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差的原因分析

大学不是高消费场所, 应力行节约, 理性消费, 但是有些学生在倡导高消费和超前消费, 他们的虚荣心态和炫耀行为造成了一种示范效应, 这对很多学生都产生一种外部压力, 导致消费水平水涨船高, 部分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攀比、奢侈浪费等问题, 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 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有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 对于时尚品牌, 基本生活用品, 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

3 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思考

3.1 学校应开展消费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 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因此, 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 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 加以引导。

3.2 学生个人应量入而出, “花”有所值

因为大学生消费与学生时代消费是完全不同的, 中学生消费一般是被动型, 其消费结构及消费价值取向多由父母决定。其消费观念也尚未完全形成。大学生由于在经济上有了相对的支配权, 因此其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主动性, 消费结构及消费的价值取向也多自主独立决定。这种消费转型在时间上是突然发生的。因而我们应当培养学生个人鉴别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提高自身人格修养和道德辨别力, 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范, 树立科学的消费道德观念, 养成良好的消费道德习惯。

3.3 全社会应积极创造条件, 改善大学生收入来源

“立人”是大学之本, 其基本内涵是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这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西方发达国家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方便的短期工作机会, 这不仅可以使大学生较早获得融入社会的能力, 而且优化了大学生消费经济来源, 增加了大学生经济收入。同时通过劳动获得的金钱也将使其消费价值取向更趋合理。因此,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大学教育, 多为大学生提供工作机会, 并改善社会劳动机制, 调整教育时间与假期的比例, 为大学生经济自立提供适宜方便的社会环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观念大有改观, 消费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而大学生是我国消费市场的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 进而对他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 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 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 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财商”, 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节约,消费

上一篇:《城子旧事》下一篇:住宅建筑施工图审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