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薛蟠这一人物形象

2022-11-17

第一篇:分析薛蟠这一人物形象

比较分析贾宝玉与薛蟠形象的异同

湖南第一师范(课程设计)

比较分析贾宝玉与薛蟠形象的异同

摘要:自《红楼梦》问世以来,诸多学者对这部奇书的评价经历百年依然如火如荼。不论是从环境描写或人物刻画上都被历代文学批评家所重视,《红楼梦》中的典型人物独具特色,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都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不同阶层。在男权时代的背景下,《红楼梦》中的男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了整个故事发展的大方向。其中,以贾宝玉和薛蟠这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为代表,更加能够看出《红楼梦》的主线和脉络。学界对这二人的评论不绝于耳,但对二者的比较式分析依然在不断被后人所完善。因此,本文将从文本出发,充分挖掘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贾宝玉和薛蟠的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贾宝玉;薛蟠

Abstract: Since the advent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yet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ago, various reviews on this masterpiece from many scholars in different periods have been still in full swing, whether from environmental description or characterization. As to the characterization, distinctly and vividly designed, most typical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well represent different social strata. Given the context of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the male images to some extent decide the main direction of the plot development among whom are Jia Baoyu and Xue Pan. From the two distinctive and contrasting characters we can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entral theme and skeleton. Comments on the two figures are prevailing among the academic community, however, further comparative analyses are still springing out among later generations. Thus, on the basis of the text and previous studies, this thesis will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Jia Baoyu and Xue Pan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第1页 共8页

湖南第一师范(课程设计)

Keywords:A Dream of Red Mansions;Character;Baoyu Jia;Pan Xue

一、研究背景

如果说女儿是《红楼梦》中最值得夸赞和叹息的群体,那么其中的男人们则有另一番研究价值。事实上,对更多大众读者来说,《红楼梦》的魅力在于传神饱满地刻画出许多人物典型,这些人物典型通过吃、穿、住、行等多方面内容带给读者深刻的印象。而在这些人物形象中,贾宝玉的形象最为光彩,但是这位“多情公子”、“混世魔王”还有一位兄长。这位兄长在众多红楼人物中,是贾宝玉形象的衬托,他的气质和性格在外在形式上与贾宝玉完全相异,这位兄长就是薛蟠。这一对“富贵闲人”有着共同的社会起点,身份和地位都极其相似,这就使二人有了可比性。

二、国内相关研究状况

(一)贾宝玉和薛蟠形象的内涵

宋子俊在《骄横而不奸恶 大俗而见谐趣——论<红楼梦>中的薛蟠形象》中对薛蟠和贾宝玉之间的大致区别做了总结。文章首先指出,宝玉重“情”,是情痴、情种,他对女儿们是尊重,是欣赏,是体贴,是同情;薛蟠则重“欲”,对女子是占有,是淫欲,是寻乐,稍不如意,则拳打脚踢。其次,宝玉乃“雅士”,薛蟠为俗物。宝玉虽厌弃读书,但诗词歌赋,样样皆通,他气质高雅,谈吐有致,妙语连珠,令人叹服,显示出深深的文学艺术修养;薛蟠则胸无点墨,愚昧无知,谈吐直白,俗不可耐,有时虽也语出惊人,却成笑料。再次,宝玉以“柔”而见称,薛蟠则以“刚”而出名。综上所述,宋子俊认为,《红楼梦》中的薛蟠,既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亦非流氓地痞之类,而是特定时代、特殊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具有独特性格的贵公子形象。

同样,吴松青在《对<红楼梦>中薛蟠的多维视角解读》中,提出薛蟠这一人物既呈现出绚丽多姿的美学元素,也具有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也正是这些因素,建构了这一角色在《红楼梦》中的价值,让读者在接受文本时能感受到一个鲜活的、真实的、独特的薛蟠。而龙

第2页 共8页

湖南第一师范(课程设计)

志坚在《在现实中感悟 在宇宙中永生——论贾宝玉悲剧形象的美学意蕴》中提到:宝玉的爱情、人生在现实中被侵害、摧残,乃至毁灭,使人感到强烈的痛苦;但宝玉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及人生的终极归宿却深深地打动和吸引着读者,并使读者因情感的剧烈震动体验而由痛感转化为快感,最终获得美的陶冶和享受。程建忠在《贾宝玉形象探析》提出:贾宝玉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他一生下来,家庭就给他安排了一条功名富贵、荣宗耀祖的人生道路。但他背弃了这条道路,成了“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人,最终促使他形成了封建社会的典型叛逆者。可见,在这一点上,贾宝玉和薛蟠有共同之处。

(二)贾宝玉和薛蟠的社会出境和家庭处境

《红楼梦》中的每个人物社会地位不同,所引发的事件和冲突也就有所不同。景向阳在《薛蟠,一个与贾宝玉互补的形象》中特别提到了这一点,认为在家族方面,贾宝玉和薛蟠都出生在与皇族有亲的世袭官宦之家,都肩负着振兴家族、继承家业的使命。但再注意到他们所处的时代特征就会发现,他们出生的时代已经不再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期,他们出生后,在时代的影响下,家族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就江河日下,也就是说,表面的浮华和实际的中落已成为其显著特征。贾宝玉是清醒地看到这一点的,而薛蟠则没有那么多思考,他的头脑近乎浑浊一团。

胡传言在《薛蟠寓言——中国旧男人性别危机的暗示》中提到了薛蟠和宝玉的身世。他分析道:在薛蟠这个男性的分主场里,其他男性都是隐性的,重要的男性亲属是缺席的——“幼年丧父”,这与贾宝玉的众亲环绕有明显不同。在中国,父亲和母舅象征着男丁初始家族的一种权威,薛蟠男性长辈的缺席暗示着在男性这个独立的体系里,血缘的亲和力是薄弱的。加之贾政基本对薛蟠不闻不问,薛蟠更是任意为之。相反,作为单个男性,薛蟠与家庭中的女性之间的血缘亲和力却是强有力的。薛母作为薛蟠的保护神、宝钗作为薛蟠的妹妹身份出现并非作者的疏忽,宝钗在薛蟠身旁的光彩夺人,是作者刻意

第3页 共8页

湖南第一师范(课程设计)

为之的强烈情景对照,宝钗与薛蟠的形象是现世的,而宝玉与黛玉则是来世的理想。

(三)贾宝玉和薛蟠二人对女儿的态度的异同

汪稚青在《关于第二十八回宝玉的酒令》中就着重分析了宝玉赴冯紫英之宴时所做的酒令。他认为,从贾宝玉的酒令中处处都能体现出女儿具有世间最尊贵、最高尚、最清洁的品格,他的观念和身体力行亦确如此。首先,宋子俊在《骄横而不奸恶 大俗而见谐趣——论<红楼梦>中的薛蟠形象》中也将这一段薛蟠的表现做了分析。他认为,薛蟠在这一回的言行令人醉倒,作者对其工笔细描,层层渲染。先是宝玉说女儿的悲、愁、喜、乐,众人听了,都说有理,独薛蟠“仰脸摇头”说“不好,该罚!”当云儿说“女儿悲, 将来终身指靠谁”时,薛蟠叹道:“我的儿,有你薛大爷在,你怕什么!”云儿又道:“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薛蟠又道:“前儿我见了你妈,还吩咐他不叫他打你呢。”薛蟠的这两句插入语,活画出一个财大气粗而又浅薄无知的纨绔子弟。其次,黎音在《丰富·复杂·统一——薛蟠性格琐议》里也提到了这次宴会。他认为,在冯紫英举行的那次小小的宴会上,薛蟠那幅令人作呕的下流相,那些不堪人耳的污言秽语,集中地表现了这个花花公子的性格中极端丑恶、极端肮脏的一面。他到这个宴会上来,唯一的目的,就是拿着锦香院的妓女云儿寻寻开心,以填补一下他那空虚、耀凝的灵魂。这一点与宝玉形成明显反差。

另外,俞燕、冯浩在《茜纱窗下,公子多情——浅析贾宝玉的审美观与性取向》中提到:贾宝玉从小是跟着女性在闺房内帏厮混长大的,以至于众姐妹搬入大观园时,还得让他一同进去。贾宝玉由女性负责启蒙,又在一个充斥着金枝玉叶的女儿国里成长,这些环境因素对他价值观和性格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以至于后来他的相貌、穿着、性格,甚至生活习惯,都与女儿无二。所有的这些也就导致了贾宝玉和薛蟠对女儿的截然不同的态度。而当把这些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放大来看,譬如刘心武在《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中,将贾宝玉踢袭人一段做了详尽分析,他认为,这是贾宝玉怜惜女性这个大方向中

第4页 共8页

湖南第一师范(课程设计)

的“短板”,曹雪芹在这个插曲中将贾宝玉的性格的真实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王富鹏在《论贾宝玉的双性化性格特征及其实质》中也提到:宝玉对女孩子们的关怀细心周到,别人想不到的事,他能想到,别人做不到的事,他能做到。而在薛蟠方面,黎音的《丰富·复杂·统一——薛蟠性格琐议》中表示,曹雪芹十分注重人物性格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在第八十回中,薛蟠为了尽情地满足无度的淫欲,终日鬼混于夏金桂、宝蟾和香菱之间,其灵魂之丑恶跃然纸上。但是,当他在夏金桂设计的圈套中愈陷愈深,不能自拔,薛姨妈气得无可奈何,狠狠地责骂他时,他又是“见母亲动了气,早已低了头”。十分明显,面对亲子之情,人性又回到了这个“人形动物”的躯壳中来了。曹雪芹就这样在一个人物性格中把“人性”和“兽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胡传言在《薛蟠寓言——中国旧男人性别危机的暗示》中明确提到了贾宝玉和薛蟠在面对女儿这一问题上的明显区别。他提到,在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中,薛蟠“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想那黛玉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如何将薛蟠式的旧男人放在眼里?也只能惊鸿一瞥地绝望,黛玉是薛蟠永远无法达到的精神境界和人性境界。在人格独立的黛玉面前,薛蟠是彻底失语的。薛蟠“酥倒”在那里,是文中所交代唯一一次黛玉与薛蟠同一场合下出现,是两个世界的偶然相望。在男女两性关系的发展中,薛蟠已远远地落后,不交叉也不是并行的,更没有任何精神的预见性。至此,薛蟠与贾宝玉对女儿的态度上的差异也就完全展现了出来。

(四)贾宝玉与薛蟠对同性的态度的异同

首先讲贾宝玉与同性之间的关系。在俞燕、冯浩的《茜纱窗下,公子多情——浅析贾宝玉的审美观与性取向》中明确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似女儿亦美”,暂可理解为贾宝玉并非完全是同性恋,而是像欣赏女儿一样欣赏那些美男子,这些男子是他极为所爱、乐于交往的对象。文章还指出,纵观全书,可以看出同贾宝玉交好的男性主要有以下四人:秦钟、北静王、蒋玉菡、柳湘莲。除了柳湘莲之外,《红楼

第5页 共8页

湖南第一师范(课程设计)

梦》对宝玉初见这些使他喜爱的男儿的情形和感觉做了详细介绍。把这些与贾宝玉交好的男性形象做一个综合分析后,发现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有女儿的外貌特征,如秦钟是“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琪官是“妩媚温柔”,柳湘莲则是容易被人误作的“优伶”一类。他们不仅长得眉清目秀、风流倜傥,外貌上一点也不逊色于宝玉的那些姐妹们,就是性情方面也不输于他们,都是那么多情而真挚。这就说明与宝玉交好的男性实际上都是他“唯女儿是美”这一审美观的衍生。所得出的结论就是,贾宝玉见到自己欣赏的女儿,就问寒问暖,体贴入微;遇到自己喜爱的男儿,就有时发痴、有时兴奋。这就说明,他在与男儿、女儿交往时,并没有以生理上快感的满足为最终目的,而是追求一种精神上审美的满足。

张在舟在《暧昧的历程——中国古代同性恋史》提及贾宝玉时,把他的性取向定义为“准同性恋”。提出“准同性恋是介于同性友谊及同性恋情之间的一种特殊状态。其特点是在亲密关系上超乎朋友之情,但又极少或者说不含有性的成分”。这句话恰当地概括了贾宝玉与一些男性的“暧昧”关系。另外,《茜纱窗下,公子多情——浅析贾宝玉的审美观与性取向》也提到了贾宝玉与袭人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他们之间是发生过关系的,但此文作者认为这并不能说明他的性取向就是异性,因为他并不执着于“性”。之所以与袭人发生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警幻仙姑的影响,而且在那一次后,他并未再与其他同房丫头发生过关系。在作者看来,这正是由于“意淫”使其不执着于与审美对象发生肉体关系,而更为看重与之产生的精神交流——“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性取向不同于薛蟠、贾琏,相较于他们明显的双性恋取向,贾宝玉显得“模糊朦胧”。然而,书中明确地交代了贾琏与小厮之间的同性恋性行为,由于巧姐起了痘疹,贾琏只 得搬出外书房来安歇,“独寝了两夜,十分难熬,只得暂将小厮内清俊的选出来出火。”

相比起贾琏,薛蟠则更为典型。他第一次在小说中出现,就因好女色而强占香菱惹出人命,而入读贾家私塾,只是因为动了龙阳之兴,

第6页 共8页

湖南第一师范(课程设计)

结交契弟,香怜、玉爱、金荣都与他有染。在《丰富·复杂·统一——薛蟠性格琐议》中,黎音也指出“呆霸王调情遭苦打”是描写薛蟠肮脏灵魂的重点章回。在这回书中,这个花花公子的淫欲邪念,一时膨胀到置一切于度外的疯狂程度。只要能够把柳湘莲弄到手,什么家庭、财产,都可以统统扔掉。没有柳湘莲,他简直连一分钟也活不下去了。在这里,用“寡廉鲜耻”四个字已经不足以表现其丑恶。

三、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和意义

(一)研究方法

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文本细读法、综合分析法、对比法等深入具体地对《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薛蟠的形象进行对比分析。

(二)研究思路

从《红楼梦》中对贾宝玉和薛蟠二人的语言、动作等描写语句着手,加以前人的研究成果,综合贾宝玉和薛蟠二人在整个故事中的独特之处,并将二人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

(三)研究意义

通过精读《红楼梦》,提炼出贾宝玉和薛蟠两个主要人物的个性特征,以此能让我们更加了解曹雪芹的创作意图,从而学习到文学作品中刻画人物的独特方法。结合时代背景的分析,同样能加深对《红楼梦》传达出的思想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续.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3]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M]东方出版社,2005 [4]王蒙.王蒙话说红楼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 [5]峰青.《红楼梦》中的两处笑料[J].红楼梦学刊,1993,(4) [6]黎音.丰富·复杂·统一——薛蟠性格琐议[J].红楼梦学刊,1986,

第7页 共8页

湖南第一师范(课程设计)

(3)

[7]汪稚青.关于第二十八回宝玉的酒令[J].红楼梦学刊,1983,(3) [8]李荣.冠盖满京华 斯人暗憔悴——贾宝玉形象探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 [9]宋子俊.骄横而不奸恶 大俗而见谐趣——论《红楼梦》中薛蟠的形象[J].甘肃高师学报,2004 [10]王富鹏.论贾宝玉的双性化性格特征及其实质[J].商丘师专学报,2000 [11]蔡睿.弄性尚气地胡闹,虚伪与单纯的比照——论《红楼梦》中薛,蟠形象及其文本功用[J],大众文艺

[12]胡传言.薛蟠寓言——中国旧男人性别危机的暗示[J].红楼梦学刊,2003,(4)

[13]俞燕 冯浩.茜纱窗下,公子多情——浅析贾宝玉的审美观与性取向[J].小说论丛,2009(2)

[14]景向阳.薛蟠——一个与贾宝玉互补的形象[J].红楼梦学刊,1994,(3)

[15]龙志坚.在现实中感悟,在宇宙中永生——论贾宝玉悲剧形象的美学意蕴[J].文史博览,2006,(1)

[16]曹雪芹,高鹗著;脂砚斋,王希康点评红楼梦[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7] 陈建军.却说是“呆”两般“情”——呆霸王薛蟠之呆的双重含义[J].红楼梦学刊,2008,(5)

[18]周晓波.呆并快乐着——论红楼梦中的两个呆子[J].2010 [19] 王蒙.王蒙话说红楼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44) [20] 刘朴芬.性别角色的叛逆者——贾宝玉——论贾宝玉性格的女性化倾向[J].2010

第8页 共8页

第二篇:分析人物形象

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归纳方法

一、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

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小说中的人物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他是当时社会某阶层那类人的代表,如《范进中举》中的人物塑造,“胡屠户”和“范进”这两位人物,他们代表了当时社会不同阶层的两类人,一类是趋炎附势、嫌贫爱富、前倨后恭、市侩小人的代表,另一类则是热衷追逐功名利禄、人格扭曲、思想空虚、人性腐朽、精神颓废的读书人代表。个性则是指即使是同一类的人,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所受教养和所处的具体环境互不相同,他们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独特的生活习惯、心理气质、兴趣爱好、精神状态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胡屠户”是一个卖肉的屠户,生活上能吃饱饭,没有社会地位,在有钱有势人面前卑躬屈膝,在比他生活得差的人面前吆五喝六;在“胡屠户”身上,我们看见了虚伪势利、嗜钱如命、愚昧迷信、庸俗市侩等社会低层的“小人物”的人性弱点,这一人物的鲜明个性在典型环境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二、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举例:《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司马懿如果不是深知诸葛亮善用伏兵之计,他也就不会退兵了,反之如果诸葛亮不是深知司马懿生性多疑,他也就不会冒险用“空城计”了,那样“空城计”的情节也就无法产生了。由此可见,“空城计”的情节发展是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发生联系后的必然结果。 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如《祝福》中被卖改嫁时的嚎骂,是她与族权的矛盾冲突,体现出她性格特征中的主要一面――反抗.当祥林嫂用积攒的全部工钱捐了门槛后,自以为可以参加祭祀时被四婶大声呵止,这是本文的一个主要冲突,使祥林嫂完全绝望,精神支柱被彻底摧毁,精神世界顷刻土崩瓦解.

三、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1)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 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如《林黛玉进贾府》对贾宝玉、林黛玉的肖像刻画。

(2)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如《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3)心理描写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说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内心独白。这是一种直接剖析人物思想活动的心理描写方法。例如,《水浒传》中:“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提辖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户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这段心理描写,写了鲁达对这个不曾料到的人命案的认真思考。但是,他逃避官司只是因为担心没人送饭。这说明他即使仔细考虑,也不过是“鲁达式的思考”。(2)动作暗示。这是一种以动态的方式,通过对动作、表情的描写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例如,孔乙己买洒时“排出九文大钱”这一动作,正反映了他在短衣帮面前炫耀的心理。《项链》:“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这段文字就充分展现了马蒂尔德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她拿到项链后的狂喜之情。(3)通过梦境、幻觉写人物的思想、愿望。这是一种展现人物精神世界的特殊方式,常用来显示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曲折历程。例如,《红楼梦》中的“病潇湘痴魂惊噩梦”。 2.从侧面描写人物。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我的叔叔于勒》关于于勒的叙述(据说他当初行为很不端正,就是说他曾经挥霍过一些钱财,这在穷人的家庭里是罪恶当中最大的一种。在有钱人的家里,一个人吃喝玩乐无非算是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呼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家庭里,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儿,那他就是一个坏蛋,一个流氓,一个无赖了。)和结尾景物描写(在我们面前,天边远远地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塞岛了。)都属于侧面描写。 3.从细节描写入手。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要经得起推敲;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为摆脱尴尬,要叶尔德林不断地帮他脱下大衣、穿上大衣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见风使舵的变色龙性格。

四、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

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 自然环境对人物的衬托作用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是指环境与人物和谐一致,即社会风气、自然风光、气氛和景物色调等与人物的性格、命运、言行等组成和谐统一的艺术画面。反之,则是反衬。例如,《祝福》中写祥林嫂的死,色调是低沉与凄凉的,画面是悲惨的,但祥林嫂却死在了欢乐热闹的“祝福”中。这两幅反差极大的画面,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自然环境对人物命运有时有影响,但决定人物命运的主要是社会环境,像祥林嫂,别里科夫等,他们的命运与性格无不为环境所决定

五、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所选小说《侯银匠》,虽然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可是小说的主要文字却是写侯菊。如果考生不能准确地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很难全面总结出侯菊的形象特点。

六、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

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主题是小说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要在阅读中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和社会意义,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绝。《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首先要高度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什么事)。其次揣摩作者的态度:表现了什么,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赞扬什么还是批判什么,最好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如《祝福》)

第三篇:简爱人物形象分析

——追求自由,自尊,平等的人生理想

齐向东

内容摘要:《简爱》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女主人公简爱的形象。简爱从小就父母双亡,被寄养在舅舅家里。但不幸的是舅舅又过早的离世。寄人篱下的简爱在舅舅家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有的只是表兄的凌辱和舅妈的虐待。生性倔强的简爱不甘忍受这样的生活,她毅然选择了离开。后来在桑菲尔德遇到了罗彻斯特,她深深地爱上了主人。但当她知道了主人的妻子还活着的时候,她又选择了离开,因为她追求的是平等的爱情而不愿做别人的附庸。简爱对命运的反抗是为了追求平等,自由,自尊,她的每一次的反抗都意味着一种进步。最终简爱在抗争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关键词:反叛 自由 自尊 平等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伟大的女性存在主义先驱,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出了她的代表作——《简爱》,作品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文坛,直到现在它的影响还继续存在着。

《简爱》是一部带有作者自传性的作品,采用第一人称的自叙写法,让女主人公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人生理想,爱情,友谊,具有娓娓动听,亲切感人的艺术魅力。它写一个孤女个人的奋斗故事,作者本人生活中的悲哀,忧患,紧张和勇气在小说中得到了强烈的反映。襁褓中父母双亡的简爱被舅舅收养,舅舅死后,舅母一家人百般虐待她,最后又将她送入慈善学校,在那里简爱备受凌辱摧残。成年后,她被聘往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主人真诚相爱。及行婚礼时,发生不测,主人被证明早已结婚,其妻因疯病被私关密室。简爱不愿作人情妇,只身远离,流浪途中昏倒在风雨之夜,被一青年牧师圣约翰救回家,在圣约翰两个妹妹的精心照顾下简爱恢复了健康。牧师准备去印度传教,他认为简爱坚强而耐苦,可以作个好帮手,于是就向其求婚,但遭到了拒绝,因为简爱情有所钟。爱情又使她返回桑菲尔德庄园。这时女人已将庄园烧毁,自己也被大火烧死,主人抢救她时还弄成了残废。最后简爱和罗切斯特两人终于幸福地结合。此外,简爱还意外地得到浪迹海外的叔父的一笔遗产,同时被证明她和圣约翰原是姑表兄妹。

我认为简爱这一女性形象之所以从问世以来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是她身上的反叛精神和追求爱情平等的意识深深地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女性要独立,自由,就不能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就要敢于反抗,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

1.自尊自主,叛逆反抗 。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老”,人的童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哪一种学说,都承认简爱在舅妈家的生活经历对其日后的人格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简爱由于父母双亡,寄居在舅舅家中。在盖茨海德府,简爱是童话里的“灰姑娘”,弱小,丑陋,怪僻,胆小,任人摆布,是个没有明确地位和身份的“小家伙”,是个“外来人”,是个“异种人”,是个“比不上佣人”的小姐。一切力量都压迫她,残害她的天性,扼杀她的成长,但简爱的心却并没有被丑恶的现实所摧毁,她的精神却因苦难的生活而锤炼得顽强,她的意志被磨砺得坚决,非人的处境培植了她非凡的勇气和洞察力,十岁的孩子似乎具备了成人的智力,而这种超绝的智力促使她无所畏惧地去反抗压迫者。

里德先生是一个将简爱从孤儿变成有亲人的重要角色,但遗憾的是里德先生从一开始并没有出现在简爱的生活之中。作为盖茨海德的原主人,里德先生应该享有绝对的权利,在他的庇护之下的侄女简爱应该会受到小主人的待遇。然而,对简爱而言,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却过早的离开了人世,因而当简爱被关进红房子的时候,她禁不住地怀疑:“要是里德先生还在的话,他一定会待我很好的。” [i]然而,也是这样一个人,最终成就了简爱的叛逃。如果说里德先生曾经是简爱的希望之所在,那么他的死就是简爱绝望的导火索,而就是这样一种绝望,使得简爱从习惯的生活中出逃 。这是简爱反叛意识的开始。

在作品中,简爱的叛逆个性贯穿始终。从小就成长在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中的简爱,经历了同龄人没有的遭遇。她要面对的是舅妈的毫无人性的虐待,表兄的凶暴专横和表姐的傲慢冷漠。不公平的生长环境,使得简爱从小就向往平等、自由和爱,当她的这些愿望不能达到和满足时,简爱就有了本能的反抗。比如简爱在寄居的舅妈家里,和骄横残暴的表哥约翰发生冲突时,瘦小的她敢于和表哥扭打,并怒斥他:“我的里德舅舅在天上,你做的一切和想的一切,他都看得见,我爸爸妈妈也都看得见;他们知道你整天把我关起来,还巴不得我死掉。”[ii] “你这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虐待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皇帝。”[iii] 2

她还敢于指责冷酷护短的舅妈:“你以为你是好人,可是你坏,你狠心。” [iv] 简爱的童年生活让读者初步了解了她的反抗性格和捍卫独立人格的精神起点。

从下面的几段描述中还可以看到简爱内心的叛逆反抗。

“我被他打倒,头还在痛,血还在流;约翰粗暴地打了我,没有人责备他;而我,为了叫他以后不再干出这种荒唐的暴行,却受到了众人的许多责难。

|“不公平!——不公平啊!”我理智的说.令人痛苦的刺激逼得我的理智一时早熟地发挥了威力;“决心”也同样被鼓舞起来,催促着我采取什么奇妙的方法,从这难以忍受的压迫下逃跑——譬如出走,或者,万一走不了的话,就永远不再吃不再喝,听任自己饿死。在那一个悲惨的下午,我的灵魂是多么惶恐不安啊,我整个脑海里是多么混乱啊,我的心有多么的反抗啊,然而,这一精神上的搏斗,是在怎么样的黑暗,怎么样的愚昧中进行的啊,我无法回答内心的这个不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这样受苦;而如今隔了——我不愿说隔了多少年——我却看的明明白白了。”[v] 简爱非常的重视自我,她说:“我是自己的主人”,当一对恋人的结婚计划被粉碎时,罗切斯特提议到法国去过同居生活,尽管这个方案对于热恋中的人来说具有无可争辩的诱惑力,但是她拒绝了——“我关心我自己。越孤独,越没有朋友,越没有人帮助,我越要自重。”因此她逃离了。

2.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

当简爱发觉她深深地爱上了主人后,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她却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一个穷教师斗胆爱上一个上流人物,在等级森严的社会观念看来,无异于乞丐奢望着国王,所以这本身就是向社会及其偏见的大胆挑战,它也就意味着遭受嘲笑或侮辱,只有像简爱这样并不把权贵放在心上的人才能去坦坦荡荡地爱。当罗切斯特为了试探她而假意要娶某贵族小姐时,她愤怒地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就如我们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vi]基于此,她表达爱情的方式才不是甜腻的赞美,温柔的絮语,更不是祈求,诱惑或勾引。归根结底,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平等结合。

“你为什么和我讲这些, 她和你与我有什么关系, 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情感吗? 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vii]这是简爱发自内心的为精神平等观念的辩护。我认为这是全书人物对白里面最为精彩的部分,这也是广大读者喜爱简爱这一人物的主要原因。

在桑菲尔德,简遇和罗切斯特的交往过程中,简爱的思想日臻成熟。在粗暴、专横的罗切斯特面前,简爱始终表现得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在与罗切斯特相爱的过程中,简爱始终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平等。

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做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

但当简爱知道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的时候,她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试问哪个女人能够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亲密的人所欺骗呢?所以她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爱情力量包围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的精神最具有魅力的地方。

简爱身上的自卑使得她在与罗切斯特的交往过程中总是带着一些不平等的成分,而伯莎的遭遇唤醒了简爱的担心,简爱最终能决定反抗自己的崇拜者,离开了桑菲尔德。

选择离开并不能否定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只是维护做人的尊严成为一道牢固的防堤和行为底线,压制着简爱的冲动。然而,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将感情压抑得太久了,需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适度地释放能量以保持心理平衡。”终于有一天,当圣·约翰牧师想把她纳入无爱婚姻以便使她成为其传教的得力工具时,感情的波涛冲破理智的大堤,简爱抑制不住对罗切斯特的思念,匆忙赶回桑菲尔德。在简爱再次见到罗切斯特并决定嫁给他的那一刻,相信每一个人也都会承认这是一个至真、至纯、至善的女子。

3.感情炽烈,敢于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完整的爱情。

简爱的爱情始自于桑菲尔德,不是为了贪求钱财、高攀门第,而是出于彼此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真挚热烈。对于更多的简爱的喜爱者来说,她对独特的爱情追求也许才是她魅力四射且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所在。

简爱对于爱情非常的渴求,同时也非常的真诚和专一,这主要表现在她对罗切斯特执着而强烈的爱情上。当圣约翰向她提出求婚,要她作为他的助手一起去印度传教时,简爱虽然认为“他是个好人”,但还是拒绝了他的求婚。因为在简爱看来,他爱的并不是自己,他更爱的是上帝。更重要的是,无论他对她如何,但在她的心里爱的仍然是罗切斯特。因为牧师对他的爱是不完整的。勿庸置疑,简爱所期望的是平等、独立和人格尊严,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的两心契合的纯洁爱情。在简爱看来,婚姻的基础只能是爱情,而真正的爱情决不取决于任何外在条件,相反它能冲破外貌、门第、财产的种种障碍,达到男女双方精神的契合和心灵的沟通。这种强调婚姻不应该是商业的契约而应是心灵自由结合的爱情理念,充分体现了来自下层平民阶级女性的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同时也是对当时英国以金钱为基础的的婚姻风习的一种反叛与挑战。可是在得知罗切斯特还有疯了的合法妻子时,她还是拒绝了他的爱。她不愿作人情妇,她要的还是一份真正意义的完整爱情。

她强烈反对罗切斯特的风流行为,所以在教会和政府仍然认为他同其他女人已婚关系的情况下,她拒绝考虑同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对于从小缺少关爱的简爱来说,罗切斯特对于她的爱是简爱身为人的价值的体现。然而对于一个接受过教育的女性而言,光有爱,这还不够,尤其是对于简爱。“我关心我自己。越孤独,越无依无靠,越没有人来帮助我,我就越要自重。我要遵守上帝制定的、有人认可的法律。”[viii] 然而,当简爱离开了罗切斯特后,并没有在感情上抛弃他;相反,她的爱情像殉道一般,专一到打算为其作永远的牺牲,贫困时是这样,富有后仍是这样,更不会因为罗切斯特身体上的残缺而弃之不顾。

以下是罗切斯特在庄园被烧毁,眼睛瞎了后,向简爱求爱 “简,你肯嫁给我吗 ?”

“肯的,先生。”

“一个比你大20岁的瘸子,你得伺侯他的人。” “是的,先生。” “当真,简 。”

“完全当真,先生。”[ix]

从中可以看到简爱所追求的爱情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洁爱情,不含半点虚假造作。

简爱和罗切斯特的心灵感应又重新使他们走到了一块,尽管当简爱回到桑菲尔德府时,她面对的是一个双眼已瞎,一只手已经残废的罗切斯特,但是在简爱看来,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只要罗切斯特爱她,她也爱罗切斯特,就已经足够了。她毅然与罗切斯特结婚,当起了罗切斯特的妻子和护士。两年以后,命运垂青了这么一对恩爱的夫妻,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罗切斯特的一只眼睛也恢复了视力,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我们看到,简爱经过了重重的波折以后,终于实现了她向往的爱情——平等,自由的爱情,而罗切斯特也找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真爱。于是,就像童话中的王子与灰姑娘一样,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这时的简爱在人格上不仅是独立的,而且在经济上也是独立的。尽管这时罗切斯特已经不再富有而且残废了,尽管简爱已从一个贫穷的家庭教师成为一个拥有巨款的富人,但她还是和他结了婚。这表明,简爱所追求的是不附带有任何外在条件的真正平等、了解、尊重基础上的爱情婚姻。

与简爱一样,我们每个人在出生之时起就必须接受一些先天的安排,比如我们的性别、相貌、国籍、父母、家境等,由于成长环境会影响性格的形成,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因素给我们带来的困扰。我们无法改变出身,但可以改变自身;我们无法改变处境,但可以改变心境。虽然简爱这一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虚构出来的,但是当我们走进作品营造的环境和气氛中,就会发现她是一个有着强烈生命气息的人。简爱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她能在诸多生活安排的苦难中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虽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完全满意的表现,但这更真实地反映了人的本性和生活的常态。

在我的心目中,《简爱》是一部完美而伟大的著作,因为它使我懂得了什么是善恶美丑,学会了怎样做人;而书中的主人公简爱是我学习的榜样,她的聪明、善良、坚强、有主见,是最令人敬佩的。简爱的一生有悲欢,也有离合。她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坎坷,可以说是不幸的,但是她却从不向命运低头,任何困难在她面前都会感到恐惧。

同时小说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虽然我觉得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甚至这种圆满本身标志着浮浅,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 6

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爱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在对待尊严和爱情上,简爱给我们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注释:

[i]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年出版.第21页 [ii]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年出版.第18页 [iii]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年出版.第174页 [iv]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年出版.第49页 [v]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年出版.第236页 [vi]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年出版.第264页 [vii]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年出版.第326页 [viii]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年出版.第327页 [ix]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年出版.第432页

第四篇:林冲人物形象分析

林冲的形象主要有四点:

第一: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作为一个禁军教头,他曾得到高俅的提携,他对他的顶头上司毕恭毕敬。即便是刺配沧州,言及高俅,仍称之为高太尉。如课文中林冲对李小二这样说:“我因恶了高大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这给人的感觉是林冲受罪乃因自己有过在前。而反观林冲之前的表现,无一不是逆来顺受。

第二: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就节选部分看,课文先借李小二的话“林教头是一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侧面传达出林冲这一性格特征。当他得知陆谦、富安追至沧州欲加害于他时,不禁大怒,四处寻仇,最后在山神庙手刃仇敌,上了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

第三: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作为达官显宦,林冲不同于谄上欺下的贪官污吏。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课文开头有关林冲救过李小二免送官司的插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第四: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最能体现此点的就是在林冲往市井买酒之前,先将草屋里火炭盖了;而当他回到草屋时,发现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此时课文这样描写: (林冲)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些细节,固然对情节发展具有铺垫作用,但也生动地凸现出林冲个性中精细的一面。

应该指出,林冲四个层次的性格特征并不是面的叠加,而是线的交错,而且它们的强弱也是不一样。

林冲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⑴ “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林冲与鲁智深此时的比较: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⑵ “忍”之二:

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应该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第一,还是怕高衙内,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第二,这是写林冲重义。就是说陆谦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⑶ “忍”之三:

林冲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小说这里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读者对于罪恶势力的更加憎恨。

⑷ “忍”之四:

刺配沧州,有一个情节:押监他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烫水让他洗脚,连读者都不能忍了,他还是“忍”,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而林冲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武松到飞云浦就已想到差人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鲁智深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林冲极力阻挡。这时他还是忍,不想反抗。

⑸ “忍”之五:

到沧州牢营不久,他从李小二口中得知来了几个“尴尬人”,于是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寻了几日不着,“心下且自慢了”,又“忍”过去了;

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这是个阴谋,林冲浑然不知,还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换个泥水匠修补”,“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还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说话,要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时林冲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小结: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作者写林冲的转变,它是有很多伏笔,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所以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

几个梁山人物“上山”的比较: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林冲上山是走了一个非常艰苦的道路。《水浒传》写人物,不同的英雄有不同的性格,上山走的是不同的道路。这个不同的道路是跟他性格有关系的,这个性格又是跟他的家庭出身、他的生活境遇有关系的。李逵上山是最痛快的,宋江是最曲折的,鲁智深是最爽朗的,爽朗跟痛快不完全一样;一点都没有瞻前顾后,凄凄惨惨切切,军官当不成就当和尚,和尚当不成就上山,非常爽朗。

第五篇:《水浒》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宋江 绰号:及时雨

性格特点: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被招安。 相关情节: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浔阳楼题反诗

人物简介: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呼保义。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在历次讨伐其他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甚众,宋江本人也被所赐御酒毒死。

林冲

绰号:豹子头

性格特点: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相关情节: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人物简介:东京人。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中第二员,初充太尉府八十万禁军教头。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秀士王伦不容。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山后,王伦不容这些英雄,林冲一气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林冲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李逵 绰号:黑旋风

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相关情节: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人物简介:长相黝黑粗鲁,一生憨直,善使两把大斧。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宋江被发配江州,吴用写信让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照应。李逵这时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就和宋江认识。戴宗传梁山假书被识破,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杀头,李逵率先挥动一双板斧打去,逢人便杀,勇猛无比。上梁山后,思母心切,就回沂州接老母,翻越沂岭时老母被老虎吃了,李逵生气杀了四虎。招安时,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旗帜,要反攻到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 鲁智深 绰号:花和尚 性格特点:嫉恶如仇、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相关情节: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人物简介:本名鲁达,因为他关西人,又有镇关西的外号,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步军头领第一名。因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播。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鲁智深,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头领。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而死。

吴用 绰号:智多星 性格特点: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相关情节: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

人物简介: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经书。使两条铜链。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

武松 绰号:行者

性格特点: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相关情节:景阳冈打虎、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人物简介:江湖上都称他武二郎,山东清河县人。他的事迹最显著的,因为景阳冈打虎,威震天下,做了的阳谷县步兵都头。哥哥武大郎被西门庆、潘金莲杀害。武松杀了二人,报案自首,被发配孟州牢城。在安平寨牢营,结识了金眼彪施恩。为替施恩夺回店铺,武松大闹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后被蒋门神勾结张团练所陷害。在飞云浦武松杀死公差,回鸳鸯楼杀死张团练、蒋门神,在十字坡张青酒店改扮成行者,在二龙山落草,后来投奔梁山泊。成为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步军第二名头领。攻打方腊时失去左臂,留在六合寺照看林冲,后出家成僧,到八十岁死去。

杨志 绰号:青面兽 性格特点: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相关情节: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

人物简介:客籍关西,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先后失陷花石纲、生辰纲,投鲁智深二龙山落草,三山入伙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马军八骠骑兼八先锋使之一。

上一篇:法院干部现实表现材料下一篇:纺织厂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