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物形象阅读技巧

2024-05-25

分析人物形象阅读技巧(精选6篇)

篇1:分析人物形象阅读技巧

人物形象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具体的事件表现出人物具体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以下结合《赌》这篇文章讲解“人物形象分析”的突破方法——四步分析法,或许能给你一些有益的启示。

①一个暴君,一个哲人。他们同时生活在一座城市里。②暴君指着哲人的鼻子吼道:“你,必须从内心臣服于我!否则,我杀你!”哲人笑笑,不说话。暴君突然笑了:“不会让你这么痛快地死的!”哲人笑笑,不说话。③这时上帝来了。暴君臣服于地;哲人谦卑地躬下腰。上帝说:“孩子们,不要太吵闹。”他指着暴君说:“你一吵闹,我就痛苦难忍。”他又指着哲人说:“你一思考,我就想笑。”然后,上帝建议他们一同穿过沙漠,不带任何补给。谁活着出来,谁就是王者。暴君骂骂咧咧地上路了。他很自信,多年的厮杀、搏斗生涯使他藐视沙漠。而哲人依然笑眯眯的,不见任何异样。④开始的两天,暴君一鼓作气,遥遥领先。他计算过:骑骆驼穿越沙漠需要6天,而他加把劲儿,估计5天足矣。哲人并不知道他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死了,他就去见上帝;如果活着,他就云游四方。因此,哲人安步当车,只是偶尔考虑一下前进的方向。⑤第三天,哲人远远看见沙漠上有个小黑点。渐渐走近,发现是暴君。那时暴君又热又累又饿,不堪重负,脱得只剩一条裤衩,坐在沙丘上。看见哲人,他傲慢地站起身,拍拍屁股,与哲人一同前进。哲人一直不说话,世界很静,只听见脚踩沙子的沙沙声。暴君终于忍不住了:“你,不渴吗?”哲人笑笑。暴君又问:“你,不饿吗?”哲人笑笑。过了好一段时间,暴君恼怒地叫道:“你,不感到寂寞,不感到无聊吗?”哲人笑笑。又过了好一段时间,暴君说:“若有剑,我会立刻杀你!⑥第四天,两人都有些垮了,走得很艰难。暴君一路咕咕哝哝,像是与哲人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哲人脸上也不再有往日的笑容,但沉默依旧。沙漠越来越静了。

⑦第五天,暴君远远落后了,他的精神已处于半失常状态,胡言乱语着。静默的沙漠对于他就像刀山火海一般沸腾、喧嚣。哲人也极端疲惫,难以支撑,但他依然移动脚步,没有停歇。⑧第六天,暴君在癫狂中迷失方向,后来再也没有人见过他。而哲人也快不行了,常常虚弱得栽倒,但方向感还在,他爬啊爬啊……

⑨第七天,早晨的阳光很好,露水也很滋润。哲人睁开眼,看见不远处有个村庄。

一、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因为篇幅短小,小小说的人物并不复杂,《赌》中只有“暴君”、“哲人”和“上帝”三个人物,而主要人物明显是“暴君”和“哲人”。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是一个较浅易的思维过程,但考虑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几个细节: 1.凡是文中涉及的人物描写方法都要考虑到,重点是分析主要的描写方法。如《赌》文中对二人的神态、动作描写,对“暴君”的语言描写等。如果我们在分析时仅仅关注“暴君”的语言描写,我们也许只能从文中读出他浮躁(或急躁)的性格特点,但再通过分析他“指着哲人的鼻子”等神态与动作,我们就能进一步了解他张狂(或盛气凌人)、自负等性格。

2.要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赌》文第③段中的“他(暴君)很自信,多年的厮杀……”中的“自信”及第⑤段中的“他(暴君)傲慢地站起身”中的“傲慢”等,这些词语不仅是对人物神态的描写,也直接展示了人物的性格。

3.关注具有双关意义或较含蓄(具有深层含义)的描写词语。比如,文中多次写到“哲人”“笑”与“沉默”,无非是为了展示哲人“沉着(沉稳)”、“心态平和”等性格特点。

二、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但这三者之间实际上不是并列的,从某个角度而言,情节与环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它们对人物性格的补充作用有时候会体现得相当重要。

自然环境描写除了推动情节发展这一作用之外,其他作用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它们包括: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比如,文章第⑥段末句写到“沙漠越来越静了”,乍看似乎与人物性格无关,但就是在这样“越来越静”的沙漠之中,“哲人”坚韧与平和的心态才最巧妙地得以展现。再比如末段中写道:“早晨的阳光很好,露水也很滋润。哲人睁开眼,看见不远处有个村庄。”这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只有以坚毅的性格去战斗,才能看到生命的绿洲呢?

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看清通过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赌”完全程之后我们发现,“暴君”因浮躁而自食恶果,而“哲人”则因坚毅谦卑而最终迎来了自己生命的春天,整个情节都是围绕“暴君”的浮躁与“哲人”的平和心态而展开的。于是,我们可以将“暴君”的性格特点归纳为:张狂(盛气凌人)、傲慢、自大(自负)、浮躁(急躁、意气用事);将“哲人”的性格特点归纳为:沉稳(沉着)、谦卑、耐劳(坚韧或坚毅)、心态平和。

三、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应该是人物性格与其身份地位的综合。人物性格的分析为人物形象的分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就如同要造一幢楼房,结构上的大多数建材都已具备,就只等着将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了。从表达上而言,人物形象用如下的方式概括:××是一个(人物性格)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质、评价等)形象。在《赌》文中,“暴君”形象可概括为:“暴君”是一个盛气凌人、傲慢自负且经常意气用事的反面形象;“哲人”是一个遇事沉稳、待人谦卑、心态平和且能吃苦耐劳的正面形象。概括时,如果能够确定人物身份的,则以“工人”、“农民”、“小市民”、“手工业者”……概括;如能确定其评价的,可以“文学家”、“画家”、“政治家”……概括;如能确定其(阶级)性质的,可以“资本家”、“封建地主”、“走狗”……概括。

四、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的“社会矛盾”与“现实生活”就是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因此,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的,分析时如果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就能顺利达到分析主题思想的目的。《赌》文塑造“暴君”和“哲人”这样两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从“暴君”的角度来说,无非是告诉人们目空一切的狂妄之徒终将自食恶果,警示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可心浮气躁;从“哲人”的角度而言,无非是想告诉人们唯有以谦卑与坚毅的心态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到达心仪的彼岸;如果再联系题目“赌”,从二者对比的角度来分析,又不难看出文章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场赌博,狂妄自大者必然输掉自己的人生甚至生命,心态平和者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步分析法概述: 通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人物形象分析

1、分析人物形象首先要从分析环境入手,看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所以然的社会因素。环境的描写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括的说,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例如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特别艰苦。但是决定人物命运的主要的是社会环境。大家都熟悉的小说人物:范进、鲁提辖、贾雨村、孔乙己、韩麦尔、于勒、马克、吐温、奥楚蔑洛夫、别里科夫、夏洛克、葛朗台、等等,他们的命运与性格无不为环境所决定。比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和《荷花淀》.中的水生嫂,这两个人物的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使社会主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里。而杜十娘被遗弃,那是由于生活在封建统治的时代,尽管做出了抗争,但最终也未能摆脱悲剧的结局。由此看来,环境决定人物,人物能动地改变着环境,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的。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的作品描写社会环境只侧重在一两个方面,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方面有专制主义的潮流,一方面有民主自由的潮流,反动潮流和进步潮流矛盾冲突着。而有的作品描写社会环境,而展现诸多方面,如鲁迅的小说《祝福》,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既有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的问题;既有人心冷漠的问题,又有人们的愚昧落后的问题。这诸多的问题,在祥林嫂的一生的苦难历程中,时而这种因素起作用,时而那种因素起作用。她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看出在旧中国妇女没有社会地位,周围的人冷漠、愚昧,迷信。怪不得有人评论说,祥林嫂非死不可了,不仅憎恨她的人,就是同情她的人也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柳妈叫她捐门槛)所以在分析社会环境时,应根据作品不同情况,多角度地加以分析。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该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挖掘其社会历史内涵。社会环境主要是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的。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代表,某种观念的载体,应该透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他们代表了一种怎样的社会势力,代表了一种怎样的观念。作家总是通过具体的人物来体现某种社会势力或观念的,我们分析小说要通过具体人物的言行来认识其社会历史内涵。例如:《祝福》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的;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的;表现人心冷漠主要是让小伙计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的。我们鉴赏时,就要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从小伙计的话语中看到人心冷漠。这样,我们才能领悟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第三,注意人物和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当然,这种作用有种种不同的情形。有的合乎历史潮流,有的违背历史潮流,有的被时代潮流所淘汰,有的被黑暗社会所吞噬。

第四,提高认识能力与鉴赏能力。一个人对社会,对历史,认识越深刻,对作品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提高,以今天的眼光去审视昨天和前天,是是非非见得分外明显。例如,《祝福》中写祥林嫂第二个丈夫贺老六死了,阿毛被狼衔去了,大伯就来收屋,又赶她,她就无处安身了。这种事情如果放在今天,就很荒唐可笑,按今天的情理,房产权理应归属祥林嫂。这样一比较,就知道祥林嫂那个时代,男女不平等,妇女没有丝毫权利可言。所以,我们阅读作品,应该自觉地将作品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相比较。2.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这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识一个人,或给一个人做鉴定有相通的道理。研究一个人,往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仅凭一知半解,仅凭大致的印象,轻率地议论一个人,往往会犯极左或极右的错误。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则要求我们掌握全部材料的总和,要求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做出全面而正确的结论。情节是人物性格历史。祥林嫂的半生事迹,就是祥林嫂性格的历史。例如,丈夫死了,祥林嫂不甘忍受严厉的婆婆的折磨,逃到鲁镇做女工。她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这样的生活她就很满足,渐渐地有了笑影。这些情节都是她的性格使然。又如婆婆把她卖到了贺家墺,她一路嚎,骂,拜不成天地,一头撞到香案角上,这些情节也是她思想性格使然。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的个性。所以,赏析人物形象,还要从情节分析手,据情节而论人物,避免失之偏颇,误入岐途。总而言之,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要从人物活动的环境和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入物。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作品所塑的典型以及这一典型蕴含深远意义和影响。

3.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另外,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换届的细致描写。

赏析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技巧

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1)人物描写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事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②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③外貌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外貌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的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

④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由于时代、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人们说话的内容、方式各有不同,语言描写就是要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写出“这一个”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目睹其容。语言描写宜简洁得体,不可拖沓散漫,有悖人物身份。语言描写主要表现为对话描写。⑤动作描写: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所以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

这里所说的行动,不是人物的一切行动,而是最有意义、最能显示人物性格,或者能推动情节发展的那些行动,包括人物的习惯性动作和下意识举止在内。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在“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中去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念、情感特性、性格气质、精神状态等,使读者透过人物的“所作所为”做出相应、相似、相关而不相悖的判断。

⑥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如果说人物的肖像、言语、行动的描写侧重于展示人物形象的外部风貌,让读者透过这些描写窥见或感受人物内心的活动,那么,心理描写则直接披露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它们的互相结合,就能够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完整、丰满而且深刻,因而也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心理刻画时,要注意捕捉人物内心的变化,尤其是那些一闪即逝的心灵波动。在描述心理变化轨迹时,要做到波澜起伏、跌宕多姿。(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①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③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④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有时起渲染气氛的作用。社会环境主要是渲染时代特征。另外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也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臵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4.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5.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活动体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家笔下的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活动的。这里说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环。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

情节本来就是人物行为和活动的过程,作家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4.探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所谓细节,是指对人物形象的某些局部或微小变化所进行的细腻描写,它是构成人物形象的组成单位,为展示人物精神风貌和深化文章主题服务。因而,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的品味,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

1、理清故事情节。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一般来说,首先要理清故事情节,掌握文章的“脉络”,因为小说是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抓住了故事情节的特点就是抓住了分析人物的突破点。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在阅读一篇小说前,提前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是阅读、透析一篇小说的“必修课”。要了解作者当时写作时所处的一个社会环境,了解作者擅长于写哪类的小说等等。了解这些,就可以用反推法大概推出小说的人物形象。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3、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一般侧重于社会环境,前者直抒胸臆,后者侧重反衬。环境的描写要找出属于小说人物的典型环境,通过典型环境可以揭露人物的典型形象。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4、对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进行分析。

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一句常说的话,一个常做的动作,都是表现人物特有的性格特征。记住:人物特有的形象是通过特有的语言、动作及心里活动表现出来的。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5、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

一个人离不开与社会上的人的交往,人在社会里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因此,小说作者笔下的人物也不列外,作者常常会将一些反例人放到小说里面,以更加突出小说人物的形象。小说一般的目的都是反映社会的某种现象,常常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的。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6、更深层次的了解人物形象。

小说一般都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揭示社会的本质。而社会的本质对应的正是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小说的深刻内涵都隐藏得很深,得从人物的一些形象下手,了解了社会的本质就能够深层次的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了。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篇2:分析人物形象阅读技巧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很多,有概括介绍,也有具体描写。描写的角度有正面和侧面,描写的对象包括外貌、心理、动作、语言、细节和环境等等。鉴赏人物形象,要紧扣这些手法去分析其性格特征。

与中国小说不同,很多外国小说在故事开始前,先对主人公作全景式的描写,也即概括介绍。这样点面结合,往往能收到以少胜多、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的叔叔于勒》《装在套子里的人》都是如此。后者在具体叙写别里科夫的婚事前,用了很多笔墨,通过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概括介绍了主人公别里科夫生活中和思想上的种.种套子:

生活中的套子是有形的套子,涉及穿着、用具、语言、生活习性等方面:他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戴黑眼镜,耳堵棉花,脸也藏在衣领里;雨伞、表、小刀等用具也都装在套子里;外出时一坐上马车,就支起车篷;卧室小得像箱子,床上挂着帐子;口头禅是“可是千万不要出什么乱子”!所有这些,都形象再现了别里科夫的胆小孤僻、封闭保守、与世隔绝和狭隘惶恐的性格特征。

篇3:分析人物形象阅读技巧

金子是歌剧《原野》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可以说,《原野》这部由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创作的歌剧,其主要矛盾的开展和戏剧高潮的迭起都离不开金子这个人物的起转承和。本文尝试着对以该角色为代表的女性人物的表演技巧进行探讨,通过对其中铺陈开的人物关系和人物互动进展的研究,找出《原野》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的规律或特点,同时从表演的角度揭示出该歌剧的成功之处。

在《原野》这部具有较多复杂情节线的歌剧当中,金子所延伸出的情节始终是贯穿全剧始终的主线。歌剧的跌宕起伏围绕的始终是金子追求自由与爱情的强烈自我救赎。从整部戏剧的描述中,观众的脑海里会逐步清晰地树立起一个为了追求自由与理想爱情的女性,不惜与封建落后社会现象作斗争,即便是在生活困苦压抑的艰难时刻,依然不放弃内心对于信仰的执着和对于自由爱情的向往。这样一个坚强而自立的女性形象,对于歌剧所表现的时代背景来说,无疑是十分亮眼和突出的,她把女性求新求变的自立形象塑造得非常感人。同时,金子在剧中的身份又随着剧情的变化有着多重的复杂性,其人物命运的悲悯与内心强烈的冲突挣扎,反而对比出人物在时代中无奈抗争的悲情,这一强烈对比又更增添了戏剧的感染力,使得观众更能与剧中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强化歌剧的艺术效果。

如果我们追溯《原野》这部歌剧的创作背景,就会发现,该剧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创新是那个年代的主基调,而《原野》这部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歌剧,正好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契合了当下时代的发展走向,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在当时被誉为“第一部叩响西方宫殿大门的东方歌剧”。[2]这其中,优美的唱段配合演员的精湛表演,不可不谓是成就该幕歌剧的一大功臣。

对于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已经通过其中的典型代表——金子做出了一定的论述,在演员角色身份的变化中,女主角由“叛逆女性”转变为“东方女性”,这深刻揭示了歌剧锐意突破的时代性和先锋性。除此之外,在另一个层面,即表演技巧的展现方面,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女性人物的塑造上找出《原野》的艺术魅力所在。

作为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金子在歌唱表演上一是利用唱腔,二是利用唱词,很好地表达了歌剧音乐的戏剧性和抒情性。在剧中,金子与焦母是两个矛盾对立的女性人物。其中,焦母作为封建社会落后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与追求美好爱情生活的金子形成强烈的反差冲突,这既因为她们的阶级背景不同,同时她们二人的内在性格也存在巨大反差,这些戏剧的冲突强化了歌剧的戏剧性,而这种戏剧性在表演上创作者通过了两处三重唱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两段的表演中,亮点突出在唱词的选择上。创作者有意使用民间宗教的素材,通过类似“阎王小鬼你听真”、“天有灵,盼着地狱早开门”等民间封建迷信词汇,以民俗文化的形式来渲染人物内在的激烈情绪,强化了两个女性人物之间的强烈对立冲突。尤其是金子唱到“变猫变狗”的这段唱词时,创作者要求演员尽量不要过多追逐音色等专业技巧的变化,而是回归情绪的本身,迎合歌剧发展的节奏,快速的唱出歌词,甚至为了表现人物的内在情绪翻腾,在音色上可以夸张变形,乃至嘶哑。这一表演技巧,就是融合了演唱技巧和影视表演技巧,当然,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丰富歌剧的戏剧张力,体现音乐的戏剧性特点。另外,在体现音乐的抒情性上,鉴于《原野》这部歌剧除了描写复仇、仇恨外,还有爱情的主题成分。[3]女主角金子就有几处出色的抒情表演。比如,当金子经过了世事的沧桑再与当年的爱人仇虎相见的时候,唱了一首《啊!我的虎子哥哥》。这首歌曲在风格的演绎上就采用了北方民歌的演绎方式,男主角与女主角一前一后,交替演唱,衬托出二者爱情的水乳交融,两相应和的焦灼情感,让观众对他们之间爱情的曲折悲怆感同身受,引入共鸣。

摘要:歌剧的成功与否离不开情节、人物、矛盾冲突塑造等几大要素。其中,作为强化艺术效果与感染力的主要要素之一的人物,具有十分重要的表现作用。本文将从歌剧《原野》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及表演技巧研究出发,揭示人物形象塑造对于一部歌剧成功的重要性。

关键词:原野,女性人物,表演,形象塑造

参考文献

[1]邓雅娟.中国歌剧中女性形象的嬗变——以三次高潮的代表作品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2012.

[2]阚志伟.追求自由爱情歌唱人性解放——歌剧人物“子君”与“金子”的形象比较[J].山东师范大学,2012.

篇4:分析人物形象阅读技巧

关键词:中考语文阅读 人物形象分析 答题技巧

江西省中考省卷要求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具有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面对形势变化,笔者也在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总结答题技巧。

一、中考链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纵观近几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人物形象分析类题型备受青睐,从2012年至2015年均设置了4分~6分不等的考题。常考题型有两类:

1.概括人物形象

如2015年语文中考题中,阅读题《<汉字书法之美>自序》的第17小题: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形象。这就是要求学生结合全文概括人物形象。

2.结合具体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如2014年语文中考题中,阅读题《木瓜的选择》的第16小题:分析下面句子,说说加点词如何刻画出吸毒者的生存状态?

“他们弓曲在阴暗的角落,全身的细胞都散发出颓废,用迷离而失去焦点的眼睛看着世界。”

2013年语文中考题中,阅读题《两角钱》的第16小题:试从人物描写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两种),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第19小题:文中最后写到男孩子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请写出男孩子此刻的心理活动。

2012年的语文中考题中,阅读题《戚树下的家》的第17小题:作者“在一个夏日的清晨感觉到了自己的幸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作者的幸福观;第18小题: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清脆和圆润的笑声,真有点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时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二、探究答题技巧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历了初一、初二的学习和技巧积累,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在初三阶段,语文教师应为学生总结一套较为规范的答题方法,虽然语文阅读题不拘泥于标准答案,但要求学生答题必须规范、全面。

阅读题千变万化,看似“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实则有法可依。人物形象分析类题型的答题是由一定技巧和规律的。学生一旦掌握了答题方法,就不会畏惧语文阅读题了。

1.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笔者以2015年语文中考题阅读题《<汉字书法之美>自序》第17小题:“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4分)”为例探究人物形象分析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第一步,审清题干,看分答题。本题题干包括概括人物形象和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所以学生要分两点答题。

第二步,梳理情节。文章第四段写道:“‘上‘大‘人,一些简单的汉字,用双钩红线描摹在九宫格练习簿上。我小小的手,笔还拿不稳。父亲端来一把高凳,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答题时学生要抓住关键词句,概括主要事件,即“父亲教‘我写毛笔字。”这件事表现父亲是关心孩子、懂得教育的人。第26段写道:“父亲一直不鼓励我写‘行写‘草,强调应先打好‘唐楷基础。我觉得他太迂腐保守。但他一生写端正的柳公权‘玄秘塔,我看到还是肃然起敬。”学生可以概括出主要事件,即“父亲终生写端正的毛笔字。”这件事表现父亲是一个具有正直、慎重、执着等优秀品质的人。

第三步,标清序号,条理明确。细节虽小,但必须重视,有些学生不重视细节,以至于白白失分。如2015年语文中考第17小题最终的答案示例为:①文章通过记叙父亲教“我”写毛笔字这件事,体现了父亲是关爱孩子、懂得教育的人(2分),②文章通过记叙父亲终生写端正的毛笔字这件事,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具有正值、慎重、执着等优秀品质的人(2分)。

2.结合具体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观察2012年~2014年的人物形象分析类试题,提问方式可窥见一斑,“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或效果”。

这一类题型答题的核心是结合具体文章进行分析,切忌架空文章来答题,不能远离文本,应以文解文分析人物形象,从正面描写(外面、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入手,借助侧面描写,补充人物性格。

至于答题格式,学生可按总分式回答,即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概括人物特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还可以按并列分点式来回答,即分几点来概括人物复杂的形象,每一点先概括,后结合语言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崔向军.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11,(39).

篇5:中考阅读理解人物形象分析

记叙文阅读能力是各省市考查的重点,尤其是河南省中考必考的内容。河南省连续10年来的记叙文阅读,都选取了文质兼美的写人叙事类文章,文中一个个人物形象影响启示着每一位考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已经成为河南省记叙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这节课的主题就是探讨中考记叙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回顾一下河南省五年来人物形象分析的考题:

(07《让我看着你》)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4分)(08《梨一样的苹果》)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3分)

(09《前方遭遇塌方》)文中的司机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4分)(10《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11《漓江情韵》)文中的摇船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4分)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五年来的考题,总结出题型的规律。生:07、09、11年的题型一样,08、10年的题型一样。

师:这个同学总结的很好,五年来,人物形象分析的分值基本在4分。不难看出07、09、11年的考题同属一类“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08、10年的属于“结合具体的人物描写分析形象”。不仅仅河南省,各地市人物形象分析的考题一般可以分为这两个类型,请同学们将题型齐读一遍。(屏幕显示题型)中考人物形象分析常见题型:

1.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结合具体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师:下面我们将一一分析其应对策略。我们先来分析题型一: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师:实践出真知,我们一起完成河南省07年的考题,在实践中探究做这一类题的方法。

师:大家先来看屏显,(2007·河南·《让我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她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问题: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4分)(1)爱孩子:怕我伤心难过,忍住病痛,强作平静;怕我为难而主动要求捐献眼角膜(2)坚强: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

(3)豁达:说起身后事,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4)追求完美:母亲唠叨身后事时,惦记还少了一条裙子(5)善良:不愿我为她耽误工作;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

师:答题第一步审清题干。同学们看这道题包括几个部分的题干?大家可以议一议。

生:这一题干包括了三个部分,“母亲是怎样一个人”,需要对形象进行概括,写出品质特征1分;“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需写出具体的依据1分;括号内的要求说明要写两个方面的品质和对应依据。

师:对,审清题干可以让我们明确思考的方向。第二步 梳理情节 师:我们进行第二步:梳理情节。写人叙事类文章中人物的品质特征往往通过具体情节体现,情节是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变化的一系列的生活事件。请大家齐读第2段,提取相关有几个情节。(屏幕显示文段)2那个时候,母亲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 生:读。两个情节。

师:情节转换的标志是什么(何处可见一个事件的开始)? 生: “那个时候”“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

师:好,这个同学抓住了关键词语。同学们梳理情节时要“抓住关键词句,注意情节转换”。师:这些情节分别揭示了人物什么特点呢?需要进行第三步“具体概括”。请大家依据相关语句加以概括。

生1:例如第①段中两个情节都写到母亲对病痛的忍耐,但第1个情节“母亲疼痛无法入睡却从来不吱一声”更加侧重于表现母亲的“坚强”。

生2:第2个情节“母亲怕影响儿子工作故作平静”侧重于表现母亲“爱儿子”。生3:“母亲很平静,并微笑”表现母亲很乐观,坚强。

师:这几个同学概括的都很好。特征时要注意情节表现出人物特征的“多个侧面”。特征要具体,比如第①段中的特征概括为“高尚”“优秀”就太笼统了。

师:由大家的分析可知,母亲是一个“爱儿子”“坚强”“豁达”“追求完美”“善良”的形象,老师按题目要求分析了两个方面显示在屏幕上。已经可以得到4分了,但细微之处也能彰显智慧甚至决定成败,我们还要注意第四步“标清序号”以增加条理。

师:现在才是真正的大功告成。但做一道题不是目的,我们要总结出解决这一类题的方法。刚才我们做题的过程就是答题思路:审清题干梳理情节 具体概括 标清序号。表述形式:答出两个方面性格特征和对应的具体依据。

(注意事项)性格特征要注意“多侧面忌笼统”,具体依据“梳理情节 简明概括”,别忘了“标清序号增加条理”。

师:请同学们将学案上的“方法总结”补充完整。

师: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实战演练,阅读2、3段,梳理情节并具体概括母亲的形象。(屏幕显示文段)

②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

③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

生1:“母亲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表现母亲很坚强乐观。

生2:母亲一生爱美,唠叨她的后事时,说需要一条裙子,说明母亲爱美。、生3: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但母亲竟然愿意捐出自己的眼角膜,表现母亲有爱心。生4:母亲答应捐出眼角膜说明母亲很善良。

生5:母亲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的离去,说明母亲很追求完美。

师:大家总结的而很好,一定要抓住人物相关的主要情节概括:人物品质+具体依据。师:一般情况下在通读全文以后同学们基本会心中有数,较容易得分。相比之下第二种题型就较为复杂,容易丢分。我们一起探讨第二个题型“结合具体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师:描写根据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什么描写?

生: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师:人物描写方法又有什么描写呢? 生: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

师:我们一起看屏显,回顾2010、2011年这类题型的主要提问方式:

例1.(2011·鸡西·《拔下钥匙》)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例2.(2011·遵义·《趴下》)第⑤段中画线句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例3.(2010·河南·《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第⒀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例4.(2011·湛江·《最辛酸的秘密》)请说明下面句子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例5.(2011·安顺·《梨一样的苹果》)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师:大家观察题型,相同的容易把握的是哪个?不易下手的是哪个? 生:例1好把握,其他不好做。

师:大家别着急,我们慢慢来探讨它的方法。

师:各种提问方式中,例1的提问较容易把握答题方向。请大家阅读这道题和答案。回答答案中包含了那两个要素。

(屏显)例1.(2011·鸡西·《拔下钥匙》)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⑩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也渐渐模糊,他似乎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着„„ 生:两个要素“描写方法”和“表达效果”。

师:对,这一提问方式的答题格式大多如此,较为简单。答案:心理描写(1分),突出了他镇定果敢、不畏死亡的高贵品质(1分)。

师:和例1相比,后面几种提问方式常常让我们感觉没有方向无从下手,别着急,我们仍从它们的答案里寻找解题的角度。请同学们阅读例2题及答案,边读边划出答案中的关键词。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讨论各题的答案要素。

例2.(2011·遵义·《趴下》)第⑤段中画线句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她避开他们的目光,面朝外,两眼呆呆地盯着已经关上的电梯门。

答案: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人物。(2分)传神地表现出老太太因担心遭黑人打劫而产生的恐惧心理。(2分)

生:是描写方法+表达效果。

师:好,答案要素:描写方法+表达效果。我们依次看下面几个例子,大家讨论,总结出它的答案要素分别是什么。

例3.(2010·河南·《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第⒀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答案:“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亲,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

例4.(2011·湛江·《最辛酸的秘密》)请分别说明下面句子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他们一拐一拐地去捡破烂儿,一前一后紧挨着走。

答案:动作描写,突出老白父子俩相依为命,感情深厚,为下文写老白牺牲自己为儿子争取手术机会埋下伏笔。例5.(2011·安顺·《梨一样的苹果》)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2分)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答案: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哈朵夫老师内心深深的痛苦,表现了他认真负责的品质。生1:例3答案要素:写作手法+表达效果

生2:例4答案要素:描写方法、结构作用+表达效果 生3:例5答案要素: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师:我们现在进行方法总结知识梳理,看似难以入手的提问,可以从描写方法、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结构作用等角度分析。其中描写方法常见的有? 生:齐答

师:修辞手法常见的有 生:齐答

师:写作手法常见的有?

师:这个问题大家有困难了吧?老师来告诉你们:平时在记叙文中对比、衬托、象征、想象、借物喻人等都是写作手法。这些也都属于表达技巧。师:结构作用有哪些呢? 生1:引起下文 生2:承上启下 生3:总结全文 生4:总领全文 生5:照应开头 生6:照应标题

师:由例题答案的要素可知,第二类题型的回答的表述形式是: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请同学们参考刚才例题的答案想一想,表达效果一般如何表述?

生:生动形象地(传神地、巧妙地)写出了„„(突出地)表现了„„(性格特征或感情等)师:我们一起来回顾刚才的第5个例题,(稍停)这样回答可以吗? 生:不行,缺少具体分析。

师:所以我们在分析表达效果时一定要有“具体分析”。分析时不能只看部分语段,而要把握全文主题和人物整体形象,结合上下文分析。

师:这类题的答题思路可以概括为:抓住技巧选取角度,明确效果 具体分析。请同学们将学案上的方法总结补充完整。

师:我们的目的不是死记而是活用。我们的方法是否灵验呢,真金还需火炼,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练习。

练习1.(2011·滨州·《用你爱我的方式爱你》)赏析画线的精彩语句。(3分)

①你突然打电话说要来我家,电话里,你轻描淡写地说:“听你二伯说,巩义有家医院治腿疼,我想去看看。先到你那里,再坐车去。你不用管,我自己去„„” ②第二天,我还没起床你就来了。打开门后我看见你蹲在门口,一只手在膝盖上不停地揉着。你眉头紧锁,脸上聚满了密集的汗珠。我埋怨你不应疼成这样才去看医生,你却说没啥大事。③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我紧追过去,在你前面弯下腰,我说:“爸,我背你到外面打车。”你半天都没动,我扭过头催你,才发现你正用衣袖擦眼,你的眼睛潮红湿润,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风迷了眼。”又说:“背啥背?我自己能走。”纠缠了半天,你拗不过我,终于乖乖地趴在我背上,像个听话的孩子。

生1: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病的很重。生2: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坚强。生3: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的乐观。师:“乐观”这个词不太符合的。

生4: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病的严重,进一步表现了对儿子的爱。师:努力的走,不让儿子担心,是一种对孩子的爱和理解。生:动作描写,照应下文儿子背父亲。

师:大家总结的都很好。最后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分析。

师:动作描写(1分),传神地写出了父亲行动的痛苦,暗示父亲病情严重(1分)。为下文“我”背父亲做了铺垫(1分)。(或照应上文父亲说自己腿疼要去看病。)生展示 师点评

练习2.《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

星期一的早晨,我紧张而又兴奋,因为教课竞赛就要开始了。这是一次级别很高的竞赛,有各学校的领导做评委,还有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到场。年轻的我渴望掌声渴望奖杯,渴望一切有光环的东西,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一切。

好心的教研组长特地跑来告诫我,一定要把时间安排好,万万不可拖堂,这次大赛规则里有一条,对拖堂者采取一票否决制,前面有几位参赛者已经“触电”,与奖杯无缘。我感激地点点头,拿着书正准备去教室,美术老师却气呼呼地闯了进来。他告诉我,市里举行儿童绘画大赛,主题是“我最爱的人”,孩子们都很认真,可绘画天分颇高的安锐却故意捣乱,把妈妈画成了老巫婆,刚才去找他,他竟然拒绝修改。

看到安锐的画,我也很吃惊。画上的妈妈,真的没有任何美感可言,那一双眼睛尤其怪,一只画成了一团浑浊的雾,另一只眼角有泪滴下来,手用了怪诞的紫黑色。这时,惊惶的班长跑来告诉我,安锐与同桌打架了,打得很凶。

看见我的一刹那,两人同时松了手。同学们纷纷告诉我,同桌嘲笑安锐不爱自己的妈妈,所以把她画成了老巫婆。谁也没想到,瘦弱的安锐,像个发怒的小豹子般扑了过去。

就要上课了,听课的老师坐满了教室,孩子们顿时安静下来。安锐的胸脯一起一伏,他的眼睛紧盯着我手上的那张画。我轻轻地将画递过去,他愣了一会儿,不敢相信似的伸出小小的手,在握住画的一刹那,他的眼睛湿了,这时,铃声响起来。

我们上的是一节口语交际课,题目是《我爱四季》。面对众多陌生的老师,孩子们紧张得成了小木头,课堂里的气氛像被冰镇过,我微笑着启发他们„„

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小结,这节课就可以漂亮地结束了,而我也似乎能感受到那只奖杯的厚重。忽然,一直沉默的安锐举手了,他的声音很小,却很清晰:“老师,我不爱秋天和冬天,可以吗?”几乎所有的人都转过头,看着这个奇怪的孩子。

这时,他的同桌气呼呼地站了起来:“他是个怪人,他不爱秋天,不爱冬天,他连自己的妈妈都不爱。”

“我爱我妈妈!”安锐大声反驳。这时,下课铃声刺耳地响起来,但我没有打断安锐。教研组长无奈地摇头,我似乎听到他懊恼的叹息声。

“我妈妈是清洁工,到了秋天,落叶扫也扫不尽,要是被人踩碎,被车碾碎,就更难扫了,妈妈累得气管炎都犯了。”他的声音仍在发抖,语言却变得流利。

“冬天一下雪,我和妈妈半夜就得起来扫雪。要是被车碾过和被人踏过,雪就成了冰石头,我们只能一小块一小块地砸,妈妈的两只手都生了冻疮,经常流血。”

安锐举起那张引起非议的画:“我爱妈妈的眼睛,她的右眼生了白内障,什么都看不见了;左眼老是流泪,晚上她就流着眼泪给我织毛衣,给爸爸煎药。我爱妈妈的手,她的手是紫黑色的,可妈妈说,这双手养活了我们全家。”

“我爱我妈妈,可我不想爱秋天和冬天,老师,可以吗?”他看着我,眼睛里是不安的期待。

我微微哽咽着点点头,郑重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与此同时,安锐的同桌也举起了手。在我渐渐模糊的眼睛里,我看到许多举起的手臂,有孩子们的,有老师的,甚至还有评委和专家们的。安锐张开嘴笑,门牙那儿明显有个豁口,这是世上最无邪的笑,这比任何一个奖杯都令人陶醉。

十多年后,安锐在寄给我的贺卡里写道: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这让我在今后的岁月里,能够从容地去爱。现在,我热爱生命中的每一天,因为在八岁那年,我遇见了世上最好的爱。

安锐是个怎样一个孩子?请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篇6:分析人物形象阅读技巧

广州市协和中学 粟嘉

【教学设想】

小说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选考题之一,而小说鉴赏的着眼点正是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小说必考的考点之一,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历年来也是高考小说阅读命题的热点。高考考纲对于人物形象有着明确的要求: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根据考纲的要求,就小说人物形象的考点,准备从人物形象的把握、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探究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几个部分进行教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小说人物形象的把握,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能够准确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结合文本分析,规范答题。【学情分析】

在高

一、高二阶段通过必修和选修教材的学习,学生对于小说的基本知识已经有所了解,基本能明确小说三要素和主题的关系。但在高三的综合测试中,学生对于小说人物形象特点把握得不够准确,主要是不知道如何准确概括人物形象特点,不知道在文本的什么地方去寻找答案,并且在答题中思路比较混乱,不知道如何规范答题。【教学目标】

1、掌握小说阅读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准确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2、规范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的答题思路。

3、提升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说阅读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紧扣主题,准确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复习《备考指南》P203 内容提要、P206 复习指引,梳理小说的考点,思考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根据已复习的小说鉴赏基本知识,完成学案上文本研读1-3。

二、导入

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叙事写人,以塑造人物形象观照人生世相。因此小说鉴赏的着眼点要摆在人物形象上,要看作品塑造了怎样的人物,用什么方法塑造的,人物有着怎样的个性,蕴含着哪些值得人们深思的有价值的东西。而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历年来都是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附:近年高考考题中人物形象分析题的命题方式

【2008广东卷】《河的第三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2009海南卷】《孕妇和牛》 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2009浙江卷】《魔盒》 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

【2010山东卷】《骆驼祥子》 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010安徽卷】《无题》 根据小说第4—6段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2011山东卷】《审丑》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2010陕西卷】《保护人》 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012安徽卷】《邮差先生》 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2013新课标卷】《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三、文本研读

(一)学生展示文本1、2的习题答案,教师加以点评。

文本1:(2011全国课标卷)《血的故事》 “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文本2:《木笛》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二)小结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1、从人物的外貌、语音、动作、心理等细节去把握人物形象。

2、从情节发展中去分析人物形象。

3、要结合小说的环境去分析人物形象。

4、要关注小说中其他人对于人物的评价。

5、要结合小说的主题去分析人物形象。

(三)规范答题思路

人物形象:XX是一个XX(性格+身份)的人。

性格特点:(1)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2)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四、课堂演练

1、根据课堂所学的内容,学生互相修改文本3《老人和鹰》的答案。

2、学生展示并互评答案,教师加以点评。

五、布置课后作业:(2013全国新课标卷2)《峡谷》 附:

“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形象”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够掌握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准确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2、能够规范作答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

二、课前预习:

复习《备考指南》P203 内容提要、P206 复习指引,梳理小说的考点,思考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根据已复习的小说鉴赏基本知识,完成学案上文本研读1-3。

三、了解近年考题中人物形象分析题的命题方式 :

【2008广东卷】《河的第三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2009海南卷】《孕妇和牛》 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2009浙江卷】《魔盒》 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

【2010山东卷】《骆驼祥子》 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010安徽卷】《无题》 根据小说第4—6段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2011山东卷】《审丑》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2010陕西卷】《保护人》 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012安徽卷】《邮差先生》 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2013新课标卷】《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四、文本研读

文本一:(2011全国课标卷)

血的故事

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注】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 “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

“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CC,共需300CC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你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

“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 “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血交流,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有删改)

(注)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

【整体阅读】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主题。

【习题】“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文本二:(2011•百校论坛第二次联考)

木 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是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竞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 “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整体阅读】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主题。

【习题】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自主探讨】你认为应该如何把握人物形象? 文本三:(2013茂名市一模)

老人和鹰

老人住进城里后很不习惯,坐不是站不是,每天都不自在。一天,老人拿了锄头,去楼下开荒种菜。锄头是老人从乡下带来的,他才在小区的一块空地上挖了几锄,就被儿子看见了,儿子说:“您在干什么?”

老人说:“这块地荒着,我想种些菜。”

儿子说:“您以为这是乡下呀?”

老人说:“那我回乡下去。”

儿子说:“咱们乡下已被拆迁了,那儿现在是工业园区,您还回得去?”

老人何尝不知道这些,一想到乡下被开发了,他就神思恍惚。老人说:“城里什么都不好,不像咱们乡下,能种菜,养猪养鸡,乡下空气也好,咱们乡下有各种各样的鸟,天上还飞着鹰。”的确,老人经常在乡下看见天上飞着鹰。老人总坐在门口,抬着头看,看鹰在天上盘旋。看久了,老人的心便跟着鹰去了,也在天上盘旋,自由自在。到城里后,老人也经常抬头,但很多时候,连一只麻雀也看不到。

老人叹息了。

过后,老人更不自在了,每天都怏怏不乐的。这样,老人就出问题了,病了,住院了。等老人从医院出来,似乎更老了,走路都不稳。儿子很急,每天开导着老人,老人就是开心不了。

这天,儿子带老人去河边。快到河边时,老人忽然看到天上有鹰。

“你看到鹰么,在天上飞。”老人兴奋地跟儿子说。

儿子说:“看到了。”

老人说:“没想到城里也有鹰,它是从咱们乡下飞来的吧?”

“是吧。” 儿子说,“一定是!”

那时已是傍晚了,老人一直在那儿看着,直到天黑。

老人住的离河不远,为了看鹰,第二天他自己去了河边。“鹰!”还没到河边,老人就看鹰了,一只,两只,好几只呢!那些鹰一会儿在天上盘旋,一会儿往下俯冲。老人不走了,一直抬头看着。

一个孩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爷爷,你在看什么呢?”

“看鹰在天上飞。”

“那不是鹰,那是风筝。”

“胡说,风筝我还看不出来呀,那就是鹰。”

“我没胡说,那就是风筝,不信,到河边去看。”

到了河边,老人果然看见几个人在放风筝。他们也是老人,很矫健,在河边跑来跑去。

老人走到他们中间,“我以为是真的鹰在天上飞哩。”

“好多人都这么说。”

“你们怎么能把风筝放得这么好?”

“你也能。”

“我也能?”

“真的能,只要天天放,就能让你的鹰也飞在天上。”

老人这天真买了风筝,也是那种像鹰的风筝。

那几个老人,教他放,但他总是不会。老人有些灰心了,几个老人安慰他:“慢慢来,我们以前也是这样的。”

老人点点头。

这以后,老人天天到河边去放风筝,开始走得很慢,慢慢地就快起来了。后来,也能跑起来了。老人的风筝或者说老人想放飞的鹰,在天上盘旋着,往下俯冲着。老人开心极了。

一天,老人放飞他的鹰,天上又来了几只鹰,那是几只真的鹰!

“你的鹰引来了真的鹰了。”老人们跟他说。

“是真的鹰啊!”

“是真的!”

“肯定是我们乡下的鹰飞来了!”

老人说着,笑了。笑着时,老人一颗心也跟了鹰去了,也在天上盘旋,自由自在……

(取材于刘国芳的同名小说,有改动)【整体阅读】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主题。

【习题】 结合小说内容,请简要分析“老人”这一人物形象。预习时作答: 修改后作答:

四、【课后作业】(2013全国新课标卷2)

峡谷 阿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峡口处,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靠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1、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上一篇:辩论赛方案范文下一篇:公司车辆及驾驶员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