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

2024-04-15

《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精选8篇)

篇1:《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

导语:《红楼梦》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曹雪芹到底在书中赋予了主人公们怎样的性格特点?下面就给大家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曹雪芹深爱他笔下的林黛玉,爱她的一切,爱她的笑和泪,爱她的喜与悲。正是由于这种刻骨的爱,才使他将黛玉对宝玉的一段痴情演绎得美丽异常,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窍”、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

三、王熙凤

荣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三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她的个性是泼辣的,文中处处都不忘点明这一点,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淫妇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但毕竟她很能干,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又因此遭到嫉妒。

四、探春

贾探春,贾政之女——她没有黛玉的纤细怜人,没有宝钗的乖巧伶俐,没有香云的活泼开朗,却有卓超的才干,过人的智慧,深僻的见解,远大的眼光,这些在第五、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精彩地表现出来了。

王熙凤因病卧床不起,便由探春、宝钗,李执等人主持家务,此期间,探春查看家中大小帐目,发现发放给各个房的月钱和发放给买办的重叠了,便想出了两全的办法,与宝钗等人商议.“年里往赖大家去,与她们那儿的姑娘闲谈,才知她们吃的笋菜鱼虾,一年还有人包了,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破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发放月钱重叠之事于贾府已早有弊,可满园子的姑娘丫头无一人能指出个一二三来,探春却从赖大家中得到启发,和自家的情况对比,最后提出好的办法,岂不是足以见她的办事能力和精干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素质。谁怪宝钗说“真真膏粱 之谈!你们虽是个千金,原不知道这些事”而后宝钗又玩笑似的说“你才办了两天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么利弊大事,越发连孔子也都看虚了呢。”探春闻此言,却一本正经地回答“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姬子书,当日姬子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等之界者,穷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如此一番精辟的言辞,岂是一位普通女儿说得出的,非有政治眼光能矣!

第五十六回中的探春,以处事的果断干练显示出了她卓超的才干,而宝钗的嬉言却引出了她政治性的言论,真是叫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

五、薛宝钗

纷飞蝴蝶绕楼院,暖逐东风扑几回。扇影乱摇忙玉腕,粉痕斜溜湿香腮。偶因游戏间消遣,岂为迷藏暗捉来。恰怪亭中私语久,防人忽把绮窗开。薛宝钗在《红楼梦》中份演着重要的角色。她是封建各种礼束的守卫者,并且自身深受其害。她在家中与人关系甚好,受众的喜爱。她的性格中有王熙凤为人的圆滑,林黛玉小心和与贾宝玉完全对立的封建束缚的思想。如在每四十八回中,薛姨妈道:“……莺儿一个人,不够伏侍的,不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宝钗道:“买的不知底细,倘或走了眼,花了钱事小,没的淘气。倒是慢慢打听着,有知道来历的人买个还罢了。〃这里表现出她的处事小心。又如香菱向宝钗道:“我原要和太太说的,等在爷去了,我和姑娘做伴去。我又想恐怕太太多心,说我贪着园里来玩,谁知你竟说了!〃宝钗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的了,只是没有空儿……,所以趁着机会,越发往上一年,我也多个做伴的,也遂了你的心。〃这里表现出宝钗了解家人心里,为人圆滑。总之,薛宝钗是个深受封建束缚的人。

六、刘姥姥

红楼梦》中出场人物有四百多位,而且个个栩栩如生,就是那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也是写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就拿刘姥姥来说说吧。

出身乡村的刘姥姥来到了贾家,凤姐导演了一幕闹剧,在贾母那里吃饭的时候,丫鬟只捡了一个鸽子蛋放在刘姥姥那里,刘姥姥不知羞耻地说:“老牛,老牛,食量大如牛”,此时老刘那种直爽,快直的农民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然后刘姥姥又说:鸡蛋俊,小巧”,说明她见识敷浅,只知道吃。到后来鸽子蛋滚到地上,刘姥姥赶紧去拣,其农家那种艰辛勤俭穷酸的形象跃然纸上,与高贵阔气的贾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封建官僚与穷苦百姓差距之大,讽刺了当时的封建社会。最后,她与众姑娘对联,用的都是粗俗的言语,可见她文化甚少,引得大家一阵大笑。

总之,刘姥姥这种封建、贫穷、可笑的形象通过作者的笔墨,全部体现出来。

七、晴雯

晴雯乃贾府内又一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他天生的叛逆,直率,任性以及无所忌惮的言辞给读者呈现出了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晴雯并未因为宝玉是她的主子而谦虚,忍让他的无理大骂,而是以理辩驳。例:“平日坏了多少宝贝也不心疼,今儿一把扇子惹发了这么大问题”。“今儿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何苦来呢。嫌我们就打发了我们,再调好的使”。“我是一个蠢材,那里陪打发吃果子呢?倘或在砸了盘子,更了不得!”。只见她的反抗精神。而袭人的好心劝解又被她冷嘲热讽地反驳一翻,可见她的直率。而她又以撕扇子来取乐,不顾他人的看法,尽由自己开心,事后会做何评论,造成何种影响他都不会去理会。还有几句:“我不敢惹爷”“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我来撕”等。这一切刁酸无忌的语言把她的任性,也是我行我素的反叛精神就表现的淋漓尽致了!

也正是这一系列语言使晴雯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了。

八、平儿

要说《红楼梦》里丫环最漂亮的,还得是平儿,由于她被贾琏收了二房,所以地位也就不同于别的一般的丫环了,但她的出身低微这个事实却一生也抹不去,这也就决定了平儿在大观园中的地位不会太高。

平儿天资聪慧,可偏与王熙凤成主仆关系,则显得有点儿“小巫见大巫了”,不过在日常事务处理上,平儿可是帮了凤姐的大忙了,所以说王熙凤对平儿也挺好。

但虽说跟着王熙凤吃香的喝辣的,但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说平儿实际上去贾琏也有爱幕之情但是有王熙凤在,她也不敢太过于表露,而且由于凤姐婚久不孕,使她更加看管贾琏,不让他和别的女人相处太密切,当然,这一切都不是从表面上能看出来的。所以有时贾琏和平儿乘着王熙凤不在,偷偷亲热一番,被凤姐发现了,还要冷嘲热讽一番。

但是平儿还是比较善良的,当贾琏在外面沾花惹草,勾搭上尤二姐后,王熙凤假惺惺的去把尤二姐接回来,却在背地里使坏,使二姐已经成形的胎儿堕掉了,二姐也不堪忍耻辱而自缢身亡,在这期间,贾府里唯一对她好的便是平儿了,一直对他百般照顾,还把好死时将要交给贾琏的二百两银子一文不少的交给了贾琏。由此可见,平儿的心地是十分善良的。这样可爱的姑娘谁能不为之动心??

平儿在贾府没落后出家为妮,一生遁入空门,从此与世俗无缘,唉,平地儿啊,可怜,可悲,可叹的平儿呀!

篇2:《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

1、薛宝钗的人物特征:

(1)她容貌美丽,举止娴雅,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

(2)她恪守妇道,但也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

(3)她稳重大方,八面玲珑。她对不同的人自有一套不同的“社交”方式:对贾母、王夫人这样的“权威人物”,她尊重顺从;对大观园的其他姐妹,她表现出的是“宝姐姐”的稳重和宽容;对下人,她又显得平易近人,不端架子。随和,大度;有才华;冷、无情,但 “任是无情也动人”。

2、贾宝玉的人物特征:

(1)他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

(2)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3)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

(4)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5)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逆臣”。

3、王熙凤的人物特征:

(1)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

(2)她容貌俊美,性格泼辣;

(3)她精明能干,要强逞能;

(4)权诈机变,心狠手辣;

(5)机智幽默,善于奉承;

(6)贪财好利,嫉妒成性;

4、林黛玉的人物特征:

(1)她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

(2)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3)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

(4)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篇3:《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

但作者给她的结局也比她的姐妹们好点, 贾家四姐妹中, 各自性格不同, 人生际遇也不同。元春虽为贵妃, 可惜在得宠之时就不幸生病而死;迎春嫁给了中山狼, 被折磨而死;惜春天性孤僻, 走上独善其身的遁世之路。只有探春的结局还算是美满, 虽是远嫁, 但对方毕竟是好人家, 不失为一桩好婚姻。由此看来, 作者对探春有一定的偏爱。

一、硬伤———庶出身份、地位卑微

探春是金陵十二钗之一, 也算是曹雪芹偏爱的形象之一。探春刚出场时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而描写出来的:“削肩细腰, 长挑身材, 鸭蛋脸面, 俊眼修眉, 顾盼神飞, 文彩精华, 见之忘俗。” (《红楼梦》第3回) 仅仅几笔的描写, 但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是从正面描写的贾探春。而再次描写探春时是从侧面描写的, 是贾宝玉游幻境指迷十二钗中的形象:“画着两个放风筝, 一片大海, 一只大船, 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四句诗是:“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红楼梦》第5回) 作者把她排在金陵十二钗中的第三位, 并赞扬了她的才华, 同时也交代了她的庶出身份。

在《红楼梦》世界中, 位于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府主子与主子之间、主子与婢仆之间、婢仆与婢仆之间矛盾重重, 人际关系十分复杂, 甚至连骨肉之间都是弱肉强食。用探春的感叹来说就是:“咱们一家子亲骨肉呢, 一个个不像乌眼鸡, 恨不得你吃了我, 我吃了你!” (《红楼梦》第75回) 生存在贾府这样险恶的人际关系网中, 探春本已是如履薄冰, 而她那庶出的尴尬身份使她处于比别人尤其不利的地位。但作者还是把她写成了一个才能出众、不同凡响、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探春虽是一个积极有为、律己甚严的正派人物, 但是庶出的身份还是她的硬伤, 使她处于不利地位, 将她的正牌主子身份也打了一些折扣。看起来平时对待都一样, 但具体到她的婚姻方面来说, 就存在两种可能, 即她的婚姻结果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和危险性。 (2) 用王熙凤的的话讲就是:“虽然庶出一样, 女儿却比不得男人, 将来攀亲时, 如今有一种轻狂人, 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 多有为庶出不要的。……将来不知哪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呢, 也不知哪个有造化的不挑庶出得了去。” (《红楼梦》第55回) 为了避免自己成为嫡庶制度的受难者, 探春一方面矫情处世, 一方面自强不息, 幻想为自己打造出一片新天地。因为是庶出, 所以她对主子身份问题极其敏感。处于主奴之间, 必须不卑不亢, 必须规行规步, 稍有不慎, 就会受到血统纯正的主子的排挤和虎视眈眈的奴婢的僭越。这样, 在一定的心理空间就受到了很大的压抑。

书中通过贾琏的贴身小厮兴儿之口, 把探春比作“又红又香, 无人不爱, 只是有刺扎手的玫瑰花”, 给予极高的评价。曹雪芹在书中也极力地渲染、烘托她迥异于一般贵族小姐的那种英豪阔大的思想气质。然而, 这样一位闺中豪杰, 仍免不了有才无运的结局。在那行将没落的封建家族之中, 她纵有天大的本事, 也无能于家族和自己的命运。而另一个让她无法施展抱负的阻碍就是庶出。在那个“妻妾不分则宗室乱, 嫡庶不分则宗室乱”的宗法社会里, 这种与生俱来的缺憾, 成了她一生最大的、最敏感的隐痛。因此, 她具有强烈的自卑感。近代个体心理学家A.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因为我们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改进的, 当这种改进成功时, 自卑感就会得到化解, 因自卑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就会得到减轻或消失;当改进受阻甚至无望时, 自卑感就愈积愈多, 变成精神生活长久潜伏的暗流, 这就是自卑情结。” (3)

二、能力———办事谨慎、治家有方

探春有着出众的才能和抱负, 虽是如此, 但在那个阶级分明的时代里, 姨娘所生的孩子是不受重视的, 更何况探春又是女性。然而探春懂得洁身自爱, 凡事都有自己的原则, 在她身上几乎找不出什么毛病。探春虽为庶出, 却也是锦衣玉食、使奴唤婢、无比尊贵, 在贾府的贵族小姐中她较受宠爱, 她没有迎春的懦弱, 也不像惜春那么孤僻。虽是未出阁的年轻的小姐, 却也能够当家理事, 杀伐决断, 表现出超人的才干, 就连荣府说一不二的管家奶奶王熙凤在“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头, 也就单畏她三分”。这就是她平时对自己要求严格、办事谨慎的结果。

贾探春的才能和办事谨慎最重要的表现在她理家这一事件中。在男尊女卑的观念占统治地位, 以及“女子无才便是德”思想的束缚下, 她表现出了自己的才能, 她曾这样感叹过:“我但凡是个男人, 可以出得去, 立一番事业来, 那是自有一番道理。” (《红楼梦》第55回) 事实上她不能是个男人, 因此她的抱负就无法实现, 但作者让她在理家过程中有所实现。探春、李纨、宝钗三人分别接管过理家大权, 在她们当中, 李纨是个重德不重才之人, 平时对下人是多恩无罚, 实在不是理家之才;宝钗虽有才, 但她所注重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 于是她采取“不干己事不张口, 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方针。如此看来, 在这期间为贾府真正办事的只有探春了。探春接过理家大权后, 横风狂雨扑面而来。首先是荣国府的仆人要试三小姐的本事, 想看她的笑话。谁知这位三小姐在接任凤姐的治家权时, 不仅能把握住短暂的时间, 细细观察这大家庭的缺失, 更能对症下药, 积极地兴利除众蔽。这时仆人们都暗中抱怨:“刚刚倒了一个‘巡海夜叉’, 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 (《红楼梦》第55回) 这说明探春治家有一定的才能。

贾探春的自尊自强、办事果断及对现实反抗达到极限表现在抄检大观园上。这期间她清醒地看透了百年旺族必然没落的趋势, 所以她一方面严阵以待, 坚决反抗, 同时感慨万千, 伤心落泪。没成算的王善保家的却便要趁势作脸献好, 故意掀了一下探春衣襟, 这一下更激怒了探春, 只听“啪”的一声, 王善保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巴掌。探春这一巴掌不仅是打在了王善保家的脸上, 同时还间接地打在了邢夫人的脸上;这一巴掌不仅是愤怒的一巴掌, 还是她维护贵族身份的一巴掌。庶出这一特殊的身份已经使她够尴尬的了, 今天又有一个奴才来掀她的衣服, 对于她来说简直是很大的耻辱, 在她心灵深处又添了一层痛处。因为在正统子面前奴才一般是不敢乱动的, 从内心深处探春又受到一层打击, 深深地伤到了她的自尊心, 所以她才会很愤怒。其实她也明白:虽然顶了不可一世的王熙凤, 也打了不识时务王善保家的, 但反抄是她个人的胜利, 却挽救不了家族的衰败。即使她的才能再高, 也于事无补。鲁迅曾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4) 其实, 探春在抄家事件中“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 才能一败涂地”的精彩议论和给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可以看出她的“清醒和魄力, 敏锐和卓识”。 (5) 因此, 探春的悲剧也在于此。

三、处世———寻求保护、捍卫尊严

探春在处世过程中和赵姨娘及弟弟贾环有着不寻常的矛盾, 为什么呢?同是嫡庶制度的受害者, 探春却旗帜鲜明地站到敌对的一方, 是像赵姨娘所说的“没有长羽毛, 就忘了根本, 只拣高枝儿飞去了吗”?事实并非如此。

探春并不是不爱自己的生身母亲, 如果是男人, “他”将出外建功立业。“早走了”可以缓和或避免嫡庶之争, “立一番事业”虽不能改变庶出的身份, 至少可以改善、也可以提高生母的“庶母”地位。可是作为“女孩儿家”的她, 对于自己后半生的幸福都没有决定权, 决定权在贾母、贾环和王夫人的手里, 如果王夫人对她不满, 可想而知她的婚姻会是什么样子。所以她如果要争取后半生的幸福, 目前只能与生母划分界限。有的研究者认为, 这是探春对封建正统的“嫡庶观念的强烈认同”。 (6) 蔡义江先生也说过:“在她的意识中, 区分主仆尊卑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深固。她之所以对生母赵姨娘如此轻蔑厌恶, 冷酷无情, 重要的原因, 是一个处于婢妾地位的人, 竟敢逾越这个界线, 冒犯她作为主子的尊严。” (7) 其实, 我个人认为这是对她的误解, 庶出是她心中永远的痛, 她这样做, 只不过想寻求实权派的保护, 自然难免“攀荣附贵”。当贾母因为贾环欲讨鸳鸯为妾一事而怨骂王夫人时, 她急忙主动为王夫人辩解 (第46回) , 当贾母赏月至深夜四更, “姊妹们熬不过, 都去睡了”之际, 只有她依然陪侍贾母。她想用自己的小心、殷勤和庄重换来贾母和王夫人对自己婚姻的正面干涉。但这就不等于说她因此会“纵然丧尽人格也在所不惜”。 (8) 实际上恰恰相反, 探春很在意自己的人格尊严, 而且具有很强的自尊心。

庶出的探春必须证明自己的贵族身份和捍卫自己的贵族尊严。她比血统纯正的男女地位低, 在他们面前要做到“不卑”;她比奴仆的地位高, 在他们面前又要做到“不亢”。因此她待人接物要矫情。我个人认为, 探春是嫡庶制度下的受害者, 她“不甘庶出”在情理之中, 但她“弃贱附贵, 一心想着出人头地”并不是“哗众取宠, 处心积虑地标榜自己”, 而是内心受尽煎熬的矫情之举, 是想通过这些矫情之举尽可能地保护自己利益, 捍卫自己的尊严。

探春在大观园中的庶出身份, 导致了她的高才大志被埋没的悲剧命运, 甚至是最后的远嫁, 但她自始至终都在维护她的贵族身份和个人尊严, 可谓是嫡庶制度下受害者的反抗典型。

摘要:探春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 也是曹雪芹所偏爱的人物形象之一。文章对探春这一人物进行了分析, 认为她是一位秀外慧中、有胆有识的杰出女性, 她是封建嫡庶制度的受害者, 一方面自强不息, 一方面矫情处世, 倒向嫡系一方, 希望当权者能对自己的婚姻正面干预, 从而摆脱悲剧命运。

关键词:《红楼梦》,探春,嫡庶制度的反抗典型

参考文献

[1]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北京出版社, 2004年1月.

[2]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M].北京:团结出版社, 1991年.

[3]梅苑.红楼梦的重要女性.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2年10月第2版.

[4]欧丽娟.诗论红楼梦.台湾里仁书局, 2001年1月.

篇4:《红楼梦》中晴雯的人物形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116-01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女儿大都是很可爱的,平儿的典雅、鸳鸯的聪颖、紫鹃的贤淑、香菱的哀怨,无一不让人赏心悦目。然而,晴雯作为金陵十二又副册之首,她的魅力是卓然超乎群芳之外的,是曹雪芹笔下最丰满又最完美的丫鬟形象。这个“身为下贱”, 却“心比天高”的丫鬟身上无一处不显现出她那光彩照人、 熠熠生辉的个性魅力, 她的性格是那样丰富多彩,让人爱之怜之!

一、美丽动人

晴雯是大观园里丫鬟中最美丽的姑娘。作者把她比喻为“霁月”“彩云”, 其容貌“花月不足喻其色”, 可见晴雯之美。对晴雯的容貌, 作者惜墨如金, 避免正面描写, 而先是用王善保家的 “标致”“像西施的样子”“骚眼睛”“妖妖俏俏”等抽象和带有主观感情成分的字眼向王夫人进谗, 后是王夫人听了王善保家的进谗后, 猛然触动往事, 回忆出“有一个水蛇腰, 削肩膀, 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 正在那里骂丫头, 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这两处侧面描写, 使人产生想看看晴雯到底是怎样的美丽的意念。当王夫人听了王善保家的挑唆后, 立刻命小丫头到怡红院把晴雯单独叫来。王夫人一见她钗斜鬓松, 衫垂带腿, 大有春睡捧心之态。王夫人冷笑道: “好个美人! 真像个‘病西施了。”此刻, 作者从反面写了晴雯之美。接着, 作者又借凤姐之口来直接赞美晴雯“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 都没晴雯生得好。”可见晴雯的美是公认的。

二、聪明伶俐

晴雯不仅是大观圆的丫鬟中长得最标致,而且聪明过人。机敏伶俐, 心灵手巧,这些都使她在众丫环中更显可爱之处。王夫人虽对她恨得牙痒痒的, 但也不得不承认她“处处比人强”。如第52 回宝玉的雀金褂子头次穿出去就被烧了一个洞, 偏偏老太太、太太叫他第二天还穿这件, 拿到外面, 所有的织补匠、截缝都不敢接,最后是发着高烧的晴雯“挣命咬牙几个时辰给补好的”。又第73 回贾政突然袭击要在第二天检查宝玉的功课,而宝玉大部分文章都是半生不熟的,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到半夜还没能入睡,三更时分,芳官从外面进来说“一个人从墙上跳下来了”,晴雯便急中生智, 要宝玉“快趁这个机会装病只说唬着了”,以便逃避检查, 当上夜的说“想是风摇的树枝儿,错认作人了”, 她便马上反驳: “别放诌屁,你们查的不严, 怕得不是, 还拿这话来支吾, 才刚并不是一个人见的, 宝玉和我们出去有事, 大家亲见的, 如今宝玉唬的颜色都变了,浑身发热,还要去拿安魂药去”, 一个弥天大谎被她轻而易举地编得天衣无缝, 有鼻子有眼的。此处,任何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一声:好一个能干贤达的晴雯!

三、率真洒脱

晴雯率真的个性在她生活中的一颦一笑中表露无遗。在第五十一回中,晴雯一见麝月出门赏月,为了“唬他玩耍”,竟“仗着比别人气壮,不畏寒冷,也不披衣,只穿着小袄,便蹑手蹑脚地下了熏笼,随后出来”作为晴雯这样一个因“身微下贱”而失去了全部自我的少女,能够在毫无人身自由的奴隶地位上毫无掩饰地表现其少女的童真,这种恶作剧较之其他少女就更显得可爱了。最能反映晴雯纯真洒脱个性的事件还是“撕扇子”这一细节。撕扇子之初,晴雯固然存在着赌气的心理,可当宝玉真的将扇子递给她时,晴雯竟“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成两半,接着又‘嗤‘嗤几声。”这里我们不能将晴雯的举动看成是胆大,说成是任性倒更有几分道理,而任性本身就是晴雯任由自己少女本性的率真表现。可当麝月的扇子也被抢来递与晴雯“撕作几半”之后,宝玉晴雯二人的大笑则完全没有了丝毫出气的样子,变成了真正的开怀大笑了。如此精透的性格刻画,让每一个人都看到了晴雯率真洒脱的可爱形象。

四、勇敢反抗

晴雯的勇敢也是她的可爱之处。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奴敢于反抗,那是要多大的勇气和担当呀!第七十四回王善保家的奉王夫人之命抄检大观园, “这个贾府中最猖狂的狗腿子”狐假虎威。而一圈抄捡下来,只有两个人发泄了自己的不满情绪,一个是探春,另一个就是晴雯。探春是小姐主子,晴雯是奴才丫头, 晴雯以无声的语言表示了她愤怒的反抗: “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十分明显地表现出了自己的愤怒。但当王善保家的说道: “姑娘你别生气, 我们并非私自就来的, 原是奉太太的命来搜查。你们叫翻呢? 我们就翻一翻, 不叫翻, 我们还许回太太去呢。何用急得这个样子!”晴雯听了这话便指着她的脸说道: “你说你是太太打发来的, 我还是老太太打发来的呢! 太太那边的人我也都见过, 就只没有看见你这么个有头有脸大管事的奶奶!”。一个奴才丫头挑战封建制度的威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是多么不容易和难能可贵呀! 这也正是晴雯个性中最最闪光之处。

美丽、能干、真率、勇敢构成了晴雯性格的集合,这个集合让晴雯成了大观园中最为出众的女子,傲视群芳的她,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超然傲世的态度。晴雯的这种孤傲性格是与她保持着一个少女未被扭曲的人性密不可分的,是一个美少女人性的自然流露,这种自然流淌的美是美中极品。

篇5:红楼梦 夏金桂 人物形象分析

——读《红楼梦》有感

读《红楼梦》,最吸引人的就是宝黛爱情及其大家族的兴盛衰亡,这种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值得后人去鉴赏和结构,那么除了宝玉、黛玉、王熙凤等重要人物形象值得我们去分析外,一些出场不多但同样有分析价值的配角也不少,而夏金桂就是其中一个。可以说,夏金桂是这个大观园女孩里的一个异类,在她的身上有着超越那个时代局限的叛逆。因此,撇开贾府这个大的背景不谈,围绕薛蟠、夏金桂、香菱、宝蟾、薛蝌这五人的感情纠葛来分析夏金桂的形象。

一:河东吼——乖戾的悍妇

在《红楼梦》第七十九回的章回题目上就取名为“薛文龙悔娶河东吼,贾迎春误嫁中山狼”,见此题目我们就可以知道好色纨绔的薛蟠娶了一个顶顶厉害的女人——夏金桂,在描写夏金桂为数不多的几回,就让我们见识到夏金桂的厉害,刚过门没多久就降丈夫、顶嘴婆婆、大骂下人、陷害香菱,将薛府上下闹得人仰马翻、鸡犬不宁。书中形容夏金桂是“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流之性”,早年丧父,又无同胞兄弟,得寡母娇养溺爱,因而“自己尊若菩萨,他人秽如粪土”可见夏金桂是个清高自傲之人,给香菱取名为秋菱既是想打压薛蟠这个才貌双全的爱妾,内心的嫉妒作祟,也是因为鄙薄他人的才学,显示自己的胜人一筹,可见夏金桂嫉妒心、好胜心之强。

有人分析夏金桂是“颇步熙凤之后尘”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她们的性格又显示出明显的差异。王熙凤虽然也是做事雷厉风行,将下人管制的服服帖帖,可以说是贾家的女强人,但在骨子里她还是一个传统的女人,她依然受礼法、妇道的制约,处处寻她不是的婆婆邢夫人当众给她没脸,她也能含羞忍愧,而不是像夏金桂这般,婆婆训斥一句,要么顶嘴,要么哭闹耍疯,指桑骂槐,以至于薛姨妈也不得不“声战气咽”。可以说在自古以来就讲究“夫为妻纲”的中国,夏金桂是一个特例,夫道、孝道全然不顾,只顾自己开心快乐,在她的身上完全看不到三从四德的影子,正如她刚进入薛家就想着“自为要做当家的奶奶,比不得作女儿时腼腆温柔,须要拿出威风来,才能压得住人”因而层层逼近,以至于让薛蟠“旗纛渐倒”。又见美妾香菱才貌双全,遂有了“宋太祖灭南唐”之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之心”因而才有了第八十回金桂设计使香菱屈受棒打。结合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在“薄命司”中副册香菱的册页上,“上面画着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的题词曰“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芳魂返故乡。”后人分析认为隐喻着夏金桂是致使香菱惨死的罪魁祸首。将这几回结合来看确实是如此,如脂砚斋的批语“金桂坏极”曹雪芹将夏金桂塑造成一个悍妇,是对贾宝玉所认为的女孩都是水做的这一说法的反驳,于千姿百态的花园中,夏金桂可谓是独出一支。

二:无羞耻之心的荡妇

夏金桂不仅为人泼辣,不守礼法。而且还是一个毫无羞耻之心、耐不住寂寞的荡妇。在薛蟠惹上官司,全家人都在为薛蟠的性命而担心时,夏金桂却看上了自己的小叔子——薛蝌,对他动了邪念,与丫头宝蟾合谋,处处勾引,在不能如愿,最后竟饥不择食,与蠢笨的娘家过继兄弟———夏三勾搭,只是“尚未入港”,夏金桂为人的不堪由此可知。在夏金桂身上完全看不到何谓男女之防,若是在现代,我们还能说夏金桂是在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是女性自我解放的体现,在放在那个时代,在那个恪守礼法的薛家,夏金桂的行为完全就是不守妇道的体现,这与曹雪芹所塑造的那些美丽、善良、隐忍的好女孩形成一个鲜明地对比,所以说夏金桂是众多女孩中的异类。

就是与王熙凤对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贾瑞对王熙凤产生欲念,王熙凤将其迫害致死,与侄子贾蓉暧昧不清,当着刘姥姥的面打情骂俏,虽说有其不当之处,但并无真正的越轨之事,王熙凤虽然男女关系有些混乱,但夏金桂却是完全追求肉体上的欲望享受,因而即使夏金桂的结局不好,害了自身,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种品行不端之人必定为社会所不容。

三:对夏金桂形象的反思

除去夏金桂不谈,曹雪芹笔下的众多女孩都是美好的,值得宝玉喜欢的,要么是有才情,如黛玉宝钗之人,要么是办事能力强,如王熙凤等人,但夏金桂空有一些美貌和一点才华,却无任何传统妇人所应有的品质,这与她的生长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夏金桂早年丧父,母亲溺爱,无父权压制下养成桀骜不驯的性格。又因自家颇有些钱财,加上自身的美貌,自然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不是常人所能比的,长此以往,其性格发生扭曲以致变态。如稍不如意就打骂下人,喜欢啃骨头不吃肉以及自命是嫦娥花等都可以看出她并非是个心理健康的人,与宝玉口中那些美好女孩相差太远。

篇6: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论点:通观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出中国古代封建家族、封建社会衰败没落,“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巨大悲剧;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只是贯串其中一支主要的咏叹调对唱,却也是注定的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由伟大作家曹雪芹栽培和浇灌,宝玉黛玉的爱情之花,具有一种永远的凄艳之美。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是民主主义的萌芽,是作者真善美的寄托,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其爱情形象的悲剧魅力,永远留在读者的心中。

本论: 总述

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

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

2、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

3、林黛玉小气多疑的性格特征。

二、造成林黛玉复杂性格的原因。

三、林黛玉一生的爱情悲剧。

结论:林黛玉的思想性格有其鲜明的阶级烙印和时代烙印;她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并没有脱离封建主义的思想而独立。而后这种情况又是与当时虽有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但这种萌芽尚不能脱离封建主义经济母体而独立发展的状况相一致。

目 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1

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 „„„„„„„„„1

2、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 „„„„„„„„„2

3、林黛玉小性多疑的性格特征 „„„„„„„„„4

二、造成林黛玉复杂性格的原„„„„„„„„„„5

三、林黛玉一生的爱情悲剧„„„„„„„„„„„6 注释„„„„„„„„„„„„„„„„„„„„„8 参考文献„„„„„„„„„„„„„„„„„„„8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 林黛玉的思想性格,既有尊重自我、敏感、尖刻、孤高、脆弱的一面,又有尊重别人、篤实、宽厚、谦和、坚强的一面。前者是外在的,后者是内在的,二者在她身上是辩证的统一。其内在联系是:从人生哲学上说,就是黛玉的谁尊重我,我就尊重谁的处事原则,这种处事原则饱含着近代平等观念的萌芽。从政治思想上说,就是黛玉的坚持叛逆本阶级给青年一代所指定的人生道路和价值观念。从婚姻观上说,就是黛玉的坚持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前提,而爱情又必须以共同的叛逆思想作基础。这三者,也就形成了林黛玉的思想性格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

脆弱;坚强;叛逆;小气;宽厚;自尊又自卑;

[正文]《红楼梦》众多女性中作者塑造最好,也是作者极力赞颂的一个人物,她出身于姑苏钟鼎世家,父亲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官至兰台自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因母亲去世,又无亲生姐妹兄弟作伴,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黛玉从小聪明清秀,与诗字相伴,进入京城后,便长住贾府与宝玉相亲相爱。她生性孤傲,纯洁率真,小气多疑,是封建的叛逆者。她藐视功名权贵,和宝玉有共同的理想和志向,真心相爱,但爱情被王夫人等残忍的扼杀了。林黛玉德才兼备,天生丽质,便到头来既在无奈中香消玉损,留下千古遗愿。为什么造成这样的悲剧?下面就分别从林黛玉的性特征表现等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

(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寄人篱下,因而什么事情都显得小心在意,唯恐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本来性格的外面有“小心眼”的一面。林黛玉的“小心眼”谁都知道,可她“小心眼”的背后是坦诚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真是相爱,但她也面临着许多的压力。她把薜宝钗、史湘云看成情敌,说话刻薄尖刻,见一个打趣一个,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如薜宝钗生病,贾宝玉去探望,本来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竟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她来了,我就不来了。”这样带刺的话,使薜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然而率真的林黛玉在表露着自己缺点的同时,也向人们畅开了她纯真无邪的心扉。在她的眼中,容不得半点微尘,但也不见前嫌。当她对某人某事有看法时,就锋芒毕露地相对。但也就事论事,论过之后也丢在了一边,正是这种坦率,她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不把她当外人。有时候缺了她,大家都感到空虚寂寞。她的灵魂是清澈的,“小心眼”、尖酸刻薄,只不过是美玉上的瑕疵罢了。在大观园里,她把薜宝钗当情敌,但后来又坦诚相见,结为姐妹,谱写了友情中最动人的篇章。她被薜宝钗的善意批评所感动,深情的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而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既太感谢激你,往日既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表面“小心眼”的林黛玉却能做到,再说小气是说不过去的。林黛玉不仅在十二钗面前表现很宽容,就是丫环面前也不例外,丫环紫娟就曾为林黛玉和贾宝玉经常闹别扭的事批评林黛玉:“宝在

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当然此类事情中,紫娟有许多不明就理的,但林黛玉也却一声也不责怪她。在这些方面,被人们视之为“小心眼”,“行动爱恼人”的林黛玉表现得非常豁达和宽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当宝钗提出给她送燕窝时,林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别人不知,还以为林黛玉真是个多心的人。其实,林黛玉怀疑薜宝钗是有原因的,薜宝钗确实对林黛玉奸诈过。林黛玉对她怀有戒心是很自然的。而当林黛玉处在孤苦、愁闷的心境下,薜宝钗给她捎来一点燕窝说几句悄悄话之后,就把心都全盘掏出来给薜宝钗,把内心的秘密都说给了薜宝钗。在这里,林黛玉仅凭几件小事就相信了薜宝钗,不仅改变了对她的看法,还把自己过去对她不尊敬的看法也直率地告诉了对方。这一切并不是她幼稚不知,而正是反映了她朴实纯洁而直率的美德。

(2)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

在林黛玉的丰富性格中,较为突出的是说话尖酸刻薄不饶人,诸事好挑剔等。其实,这些都是种表面现象,在其性格背后,隐藏的正是她那颗十分强烈的自尊心。执着地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正是她一切性格的根源,要求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不能容忍对人格和自尊心的丝毫亵渎,是她性格的核心部分。林黛玉母亲去世后,进入京城寄人篱下。她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正反映了她那种强烈的自尊心。林黛玉之所心这样,是因为她曾常听母亲说过,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况今至其家。而自己如今处境是寄人篱下,不是“正经主子”因而显得更加小心在意,惟恐自己的自尊心在众人面前受损。可以说,林黛玉就是带着这样的一颗强烈的自尊心来到贾府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林黛玉说话尖酸刻薄等事情都是和她这颗强烈的自尊心密切相关的,它就像一根绷得紧紧的弦,安装在异常敏感的林黛玉身上,不管有意无意,只要稍微一触动,就会强烈地颤动起来,在《红楼梦》的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难囊,贺元春归省庆元宵”中,宝玉一时高兴把身上的所佩之物都给了众小厮们,林黛玉知道后,以为自己送给他的“荷包”也给了小厮们拿走了,就道:“我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说完就赌气回房,把原来正替宝玉做的香袋儿“拿过来就咬”。后来宝玉跟她解释过后,她也知道了那“荷包”宝玉珍藏在怀里,可还是生气,当宝玉向她赔不是时,她还边哭边说:“你不用对我好一阵歹一阵的,要恼,就撂开手,这当了什么!”最后禁不住要宝玉“好妹妹长、“好妹妹”短的短赔不是。咋舌一看,林黛玉似乎真是太小气了,简直有些无理取闹的架势,但只

要细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她的这种“小心眼”后面,遮住的正是她美好品德,正是她那要求爱情专一,要求尊重人,维护人的尊严的强烈自尊心,是这种强烈自尊心的表现。[1]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林黛玉到怡红院敲门,刚好碰到晴雯生气,没听清是林黛玉的声音,而不开门,林黛玉就错疑在贾宝玉身上,就“独立墙角边花阴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回去后,又“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薜宝钗史湘云都曾受过贾宝玉不留情面的顶撞,她们也不过是满脸通红而已,而林黛玉却只因一点误会受了点委屈就撕心裂肺的痛苦,实可见其自尊心的强烈了。要列举林黛玉为捍卫自己的自尊心而表现的事例太多了。但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莫过于林黛玉在处理爱情问题表现出的尊严,生命与爱情皆可抛了。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中,林黛玉发现宝玉看的是《会真记》后,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并也笑道:“果然有趣”。可当贾宝玉借机说出:“我就是一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来表达自己的爱意是,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顿时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生气地指着宝玉说:“你这该死的的胡说,好好的把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说到欺负时,早又把眼睛弄红了,;转身就走。这一切,可见林黛玉的自尊心是何等的强烈了。总而言之,对林黛玉来说,自尊和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所以,她时时刻刻在人面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饰她内心的自卑。

(3)林黛玉小性多疑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在性格上是有些缺陷的,使得她有时在贾府内不受一些人的欢迎,那她是怎么样小性多疑的呢?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中,有这么一段“„„二人正说话,只见紫娟进来,宝玉笑道:“紫娟,把你们的好茶沏碗我喝。”黛玉道:“别理他,你先给我舀水去罢。”紫娟道:“他是客,自然先沏了茶来再舀水去。”说着,沏茶去了。宝玉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共鸳账,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林黛玉登时急了,便哭道:“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拿我取笑儿,我成了替爷们解闷的了。”一面哭,一面下床来往外就走。逼得贾宝玉慌忙赌咒发誓:“好妹妹,我一时该死,你好歹别告诉去,我再敢说这些话,嘴上就长个疔,烂了舌头。”明明是两人一同看的《西厢记》,书中这些言语,林黛玉早就烂熟于心。这时宝玉随口一说倒成了“调笑”她了。细揣林黛玉的心理,大概是因为当时有紫娟在场,不得不矜

持一下,生怕被别人取笑了去。而紫娟对林黛玉却是忠心耿耿,甚至为了她不惜顶撞贾府“正经主子”。林黛玉对自己身边贴心的人尚且如此防备,可见其生性多疑。还有一次林黛玉夜访怡红院的时候,正遇着晴雯和别的丫头拌嘴,没听出她的声音,林黛玉叫门不开,便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了„„只听见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两人。林黛玉心中越发动了起,左思右想,忽然想起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告他的原故„„然后越想越觉伤感,便也不久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在这里,林黛玉不仅多疑,想象力更是丰富,可以将完全不相干,不合情理的事情掺杂在一起,从而坐实了贾宝玉的无情的罪名。而在此之前,宝玉就对她说过,掏心窝子的话“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姐妹,宝姐姐是两姨姐妹,论亲戚也比你远;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从小儿一处长大的,她是才来的,岂有个为她远你的呢?这样掰开揉碎的明白话,都不能打消她心头的疑虑,可见林黛玉实在是一个不明白的人了。再从逻辑上推敲,就算是现在单元楼,站在门外也不可能听到里面人们正常的音量的对话声,再加上宝玉宝钗都不是会大声喧哗的人,林黛玉站在大门外,是绝对不可能听到。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两人,这些只不过是林黛玉疑心病发作引起的幻听而已。这跟林黛玉生性多疑是分不开的。

二、造成林黛玉复杂性格的原因

从上可以看出,林黛玉本来是个纯洁、率真、热情大方、温柔体贴的人,但由于 各种环境因素影响,造成了各种复杂性格的特征。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写到夜间下雨,宝玉要从黛玉那里回去:黛玉听说,回手向书架上把个玻璃绣球灯拿下来,命点一枝小蜡,递与宝玉道:“这个比那个亮,正是雨里点的。”宝玉道:“我也有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了打破了,所以没有点来。”黛玉道:“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怎么忽然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这些开启黛玉的心扉之处,散发出一种芬芳的气息,其心地何等之纯净而美好!但黛玉又“小心眼”说话尖酸刻薄、小气多疑等。比如,第十九回“意绵绵静玉生香”一节中,宝玉闻得林黛玉袖中发出一股幽香,便拉住要瞧笼着何物,林黛玉说:“想必是柜子里头的香气,衣服上熏染的也未可知”。宝玉说:“这香的气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饼子„„的香”。林黛玉冷笑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 6

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霜儿,雪儿替我泡制,我有的是那些谷香罢了。”当宝玉识趣地避开话题后,她又说:“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害得宝玉一时解不下来,就问:“什么‘暖香’?”她却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后来还是宝玉解得围。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中有“冷香”的就是薛宝钗一人,而林黛玉说的那个“人家”当然就是指宝钗了。从这里比方出来,一句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画出来了。亏他相的确良倒出快!”这一番明褒暗贬的话,倒是着实刻画出了林黛玉的小气多疑。从林黛玉这么多的生活事情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造成这样复杂性格的原因。林黛玉生活的贾府是一个典型传统势力十分顽固的封建没落家族。在这里我可以找到,许多封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比如正是这种觉醒了的人的价值观念,所以她挚着地追求着实在的人生和真正的爱情,热恋着“心王熙凤“戏效彩斑衣”那样令人恶心的“孝心”。宝钗在饮食、穿衣、点戏、猜谜等各个方面对贾母所献的殷勤和在作诗方面对元妃的奉承以及在丫环面前的所作所为。王夫人在人面前的假慈悲,“薜姨妈的爱语慰痴颦”等封建社会的遗毒。寄人篱下的林黛玉虽是个弱女子,但她选择的却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绰渠沟”的人生道路。这样她那高洁的不肯折节媚俗,孤极傲世的性格就必然和世俗隔隔不入。因此,由于林黛玉坚持其固有的高洁本性,因而就不见容于这污绰世俗的更大不满。就是这些原因,循环往复的作用,形成林黛玉性格与现实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就形成了林黛玉丰富复杂格特征。

三、林黛玉一生的爱情悲剧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允许他们之间的爱 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向他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今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大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作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一切美好的理想最终毁灭了,林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没得到美满的婚姻。林黛玉毕竟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得到封建势必力的认可,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她没有贾宝玉那样自信,她担心着将来不知如何,更多是预感爱情的悲剧结局。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整的,林黛玉正是将爱情发展成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胁,显得无能为力。事实是有一团乌云 7

笼罩在他们的爱情空上,而乌云的制造者是贾母,贾母对她的心肝宝贝宝玉的配偶的选择是长期萦绕于心的重要问题。林黛玉成为她安排中的一个牺牲品,林黛玉小心眼儿,在大观园中得罪了周围很多人,婚姻之事也没有替她着想,她的性格孤傲,对别人没有一点而顾忌,直率惊人,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她的叛逆思想,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是那样的勇敢绝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此外,她强烈的自尊心也是造成她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比如,在第二十六回“萧湘馆春困发幽情”一节中表现得也很充分。当宝玉当着林黛玉的面对丫环紫鹃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时,林黛玉是气得“登时撂下脸来”,还哭着说:“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爷们解闷的。”哭着下床往外就走。林黛玉为什么这样大发作呢?当宝玉来时就明明听到林黛玉在床上忘情地长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这足以说明林黛玉心中对宝玉的爱恋是无限火热的。每日都为宝玉神昏不定,思曲缠绵,而且自己口中说的就是那所谓的“混话”。本来宝玉话中的内容、词语的实质是可以带给林黛玉爱情的喜悦的,但宝玉表达爱情的方式却伤了她的尊严,令她无法接受,可见,她这种强烈的自尊心注定了她的爱情悲剧。这样一个美丽、柔弱、勇敢的悲剧形象,永远铭刻在读者的心中,屹在中国文学史上。[2] 总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性格特征具有丰富性、深刻性,多侧面性。其性格特征是时代所赋予的,是在与污绰的世俗斗争中形成的。她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人,是成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就是这些作者所极力赞颂的优秀女性,却成了“薄命司”册子上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作者用她们的悲剧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冽的艺术美酒,这就是书中说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成了千古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注释:

[1]马建华:《一个封建礼教的回归者------林黛玉性格之我见》,红楼梦学刊,199901期。

[2]何大堪:论《红楼梦》的人物系统,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文选,1985年。

参考文献:

[1]张锦池:《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十二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2]曹雪芹:《红楼梦》,岳麓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3]田兴爱:《林黛玉人物的思想品格》,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002期。[4]刘继保:《红楼梦》评点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吴敏、赵谦、王占梅:《林黛玉性格浅析》,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 9

篇7:《红楼梦》之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

在高中课本中我们就知道了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两弯柳叶吊梢眉,一双丹凤三角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这就是凤辣子的形象,一个外貌很美的女人,但内心很毒辣,阴险的女人。她同时也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将荣国府治理的井井有条。另外,她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一流,真可谓八面玲珑。她很会讨贾母喜欢,正因为如此,所以她在贾府中的权利很大。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奴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比作一张网的话,那么王熙凤这个人物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所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婢妾,下层有一大群管家陪房奴仆丫环小厮等等。按说王熙凤在整个贾府当中,她的辈份是很低的,她是孙子媳妇,那么为什么像王熙凤这样一个人物能够来当家呢?除了她有娘家“金陵王”的背景,贾母的靠山,还有她对人情世故的巧妙周旋,她的聪明和才智。比如大观园那个诗社起来,探春这里刚出口,说王熙凤我们想请你做个“监社御史”,探春一说,王熙凤马上就猜到你们是缺个“进钱的铜商”,你们是想要赞助了,那么她说“我明儿立刻上任,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作会社东道”。你这边刚刚说,她那里早就猜到了,大家都笑起来,所以李纨说:“你真真是水晶心肝玻璃人”。说这个王熙凤通体透亮。其实王熙凤的心机固然是用于聚钱敛财,但是更体现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的心机深细、谋略周密,有更加精彩的表演。

王熙凤这种揣测对方的心理,善于察言观色本事超出任何一个人。有的时候,她还可以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同一件事,原来这样说,现在又那样说,但是她都说的入情在理,十分动听。例如邢夫人要讨鸳鸯。邢夫人先来找王熙凤商量,说老爷想讨鸳鸯作妾,就是把这件事先跟王熙凤说,王熙凤一听,她就连忙回说,“别去碰这个钉子,”“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成了,何况说老爷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反劝告邢夫人,“明放着不中用,反招出没意思来,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她先这样说,觉得这个事(/wenxue/)情根本是不行的,但是这个邢夫人呢一点也听不进去,反而冷笑说要个妾有什么不可以,老太太未必好驳回,埋怨王熙凤,说我还没有去你倒派我不是。王熙凤听了邢夫人这话,知道刚才那番实话全不对路,就立即调头转向,改换话锋,连忙陪笑:“太太这话说得极是,我能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而且她举出例子,她说那个贾琏,贾琏有了不是,老爷太太恨得那样,及至见了面,依旧拿心爱的东西赏他。父母待儿子这样,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那样了。你看她这个出言何等现成,何等有说服力。当时邢夫人便又喜欢起来。同样是讨鸳鸯这件事,一正一反的两番说辞,同出于王熙凤之口,居然都通情达理,动听入耳。像这样能够顺应对方心里,急转直下又不落痕迹,像这样一种本领在《红楼梦》里,只有在王熙凤身上可以看得到。所以说王熙凤的这种机心,机变之速真是能够让人叹为观止。

她作为贾府的女管家,地位显赫,但也责任重大。她是贾府里的大忙人,忙忙的几乎到了“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地步。忙则忙矣,然而凤姐管起来,无论大事小情,里里外外,都是井然有序,妥帖周详。

凤姐的理家才干,在“协理宁国府”的过程中,表现的最为充分。宁国府都总管赖升,闻知里面委了凤姐,因传齐同事人等说道:“如见请了西府了的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她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小心侍侯才好。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了一个月,过后再歇息,别把老脸面扔了。那个是有了名的烈货,脸酷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第二天一大早,就“走马上任”,并宣布“施政纲领”道:“既然委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再别说‘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管不了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理!”她针对宁府的五种弊端,采取了“承包责任制”,做到是有人办,物有人管,活有人干,各司其职,忙而不乱;加之他软硬兼施,“打一儆百”,各色人等愈加谨慎小心,不敢怠慢。由此可见,王熙凤的权威性确实是很强的,把那本是乱糟糟的宁府,治理的十分整肃。她的才能还表现在她能将平儿的`心笼络住,以致平儿死心塌地跟随她,一切先以凤姐的正面和长远利益为重;在某些场合,平儿会违逆凤姐意图,但凤姐对这些其实很多时侯是睁一只眼闭只眼,而这正是许多成功领导的拿手好戏,试想:如果凤姐和平儿事必较真,平儿何敢阳奉阴违?而凤姐也就必定会失去平儿的忠顺了。她笼络住平儿这样一位得力心腹和助手,没有平儿,她将照顾不到许多方面,但若平儿没有凤姐,恐怕更难胜任林林总总的府中大小事物。

她是个“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厉害角色。她凭着伶牙俐齿讨得贾母欢心,在贾母面前谈笑自若。但表面光鲜亮丽的他暗地里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她为了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的婚事索要了3000两银子的贿赂,假托别人的名义写信给长安节度使迫使守备忍气吞声收回聘礼,使得张金哥用麻绳自缢,守备的儿子跳河自尽。她还经常扣住丫鬟小姐的月钱放高利息贷款,逼死了贾琏的奸妇鲍二家的,还借刀杀人让贾琏的小妾尤二姐折磨致病,不堪忍受欺辱,吞金自杀。但是,“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生命。”一辈子争强好胜的“凤辣子”曾经呼风唤雨,最终却难逃众叛亲离的命运,到死也只有一张破席包裹她的尸体。

她的判词就是她的一生: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篇8:《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

紫鹃是以贾母将其调给黛玉作丫鬟而出场的。李商隐有诗云“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鸟啼鸣, 声声啼血, 紫鹃这个名字是否暗示了黛玉悲惨的结局呢?

大观园中能和黛玉相处好的姐妹不多, 可是紫鹃和她的关系好得超乎想象。她们之间已经有了知己之情, 姐妹之情。两人关系的飞升, 主要原因是紫鹃对黛玉那份真心。都说王熙凤是酸辣、香辣、泼辣、麻辣、毒辣的五辣俱全。仿此, 我觉得紫鹃则可以算是细心、慧心、忠心、死心“四心”齐备了。紫鹃在黛玉的饮食起居方面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的那份细心;生活中待人接物、说话技巧等各个方面处处透露出的那种慧心;不管是平时还是在黛玉临终前都拥有的那份绝对的忠心以及绛珠草魂归离恨天后杜鹃鸟啼血而尽, 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死心。

一、生活上的细心

黛玉去了宝钗那和一帮姐妹们闲话聊天, 她的小丫鬟雪雁送来了一个小手炉, 仔细一问才知道是紫鹃的主意, 能将她体弱多病的情况考虑得这么周详的也只有紫鹃一个人。慧质兰心的她关心黛玉是深入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天气冷了, 想着送去小手炉给她御寒;葬花累了, 要催促着她去休息;时间到了, 还要提醒她按时吃药……黛玉生性孤傲, 与人相处十分冷淡, 临终前她称呼紫鹃“好妹妹”, 这样一句真心的称呼足以见得两人的关系是多么的要好。而紫鹃为此付出的努力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为黛玉试宝玉的慧心

在《红楼梦》中, 曹公是以一“慧”字许紫鹃。全书中重点写紫鹃的一章出现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跟黛玉的朝夕相处让紫鹃明白, 黛玉最大的心病就是宝玉对自己的爱情是否真实, 因此, 为了黛玉的幸福紫鹃必须要试出宝玉对黛玉真实的感情。紫鹃并没有直接找来宝玉问:“宝二爷, 您究竟喜不喜欢我家小姐?”这样问未必能问出宝玉内心真正的答案, 因为这种问题的回答不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所以她抓住了“黛玉吃药”的话题慢慢牵引, 层层推进, 达到了“宝玉听了, 便如头顶上响了一个焦雷一般”的效果, 这也就是她所说的“万两黄金买不到的知己”啊!而宝玉强烈的反应还引起了贾母、王夫人等一干大人们的注意, 这也算是一个意外的好收获。

三、超越主仆关系的忠心

紫鹃是个丫鬟, 对待她的主子———林黛玉, 她是绝对的忠心。由于两人超越了主仆而升华到姐妹之情, 紫鹃的忠心实际是对知己的报答和责任。

为了试出宝玉的真心, 她不惜承受贾母等人的严厉训斥;为了将宝黛二人的婚事尽快促成, 她不顾脸面地在薛姨妈前要求其在贾母面前将宝黛撮合撮合;抄检大观园从她那搜出宝玉的旧物时她顺势便将自己与宝玉拉扯上“关系”, 她这样做无疑是赔上了自己的清白……

四、抛却红尘的死心

紫鹃的结局如何, 曹雪芹并未在太虚幻境中像袭人、晴雯那样用诗点明, 紫鹃出家这个结局是高鹗纯个人的创作, 唯一的一点小小的依据应该就是她的名字吧!绛珠草还泪, 泪尽魂归离恨天。杜鹃啼血, 声声血泪。泪流干了, 血尽而化。黛玉死后, 紫鹃最后也遁入空门, 长伴青灯古佛。黛玉已去, 紫鹃便成了无主之鸟, 与其在红尘中到处徘徊, 倒不如皈依佛门, 也是一种解脱。很多人认为高鹗对于紫鹃这个人物最后结局的创作是套用了妙玉的出家。可笔者认为, 紫鹃的出家完全合乎其人物的性格特点。黛玉死后, 紫鹃十分痛恨宝玉。在她看来, 黛玉的死和宝玉是脱不了干系的。想当初宝玉那句“活着, 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 咱们一处化灰化烟!”多么信誓旦旦啊, 可如今看来一切都是水中月, 镜中花, 脆弱得不堪一击。对黛玉的思念和对宝玉的埋怨使紫鹃一直沉浸在悲伤之中, 对宝玉也是冷眼以待, 直至宝玉那一夜与她的一番隔窗对话。紫鹃在体会了他的身不由己之后, 一下子顿悟了“可怜那死的倒未必知道, 那活的真真是苦恼伤心, 无休无了。算来竟不如草木石头, 无知无觉, 倒也心中干净。”这一番想法倒有些像书开头的那首《好了歌》。这种想法也为她后来的出家奠定了思想基础。

当然, 紫鹃也并非一个十全十美的人物形象。在为黛玉考虑好一切的前提下, 她也为自己想过。例如, 在她试宝玉的过程中我认为她也将自己的利益考虑进去了。她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因为黛玉,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 宝黛二人的爱情是否能有结果, 这其中也包含了紫鹃自己的利益。她被贾母给了黛玉, 以后是要跟着黛玉走的, 因此便想着若是黛玉嫁给了宝玉, 那么她便可以在不与家人分开的前提下继续和黛玉在一起了, 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嘛!再加上宝玉曾经引《西厢记》里的词说过“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 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 若是黛玉嫁给了宝玉, 那么她的未来也算是有了着落了。宝玉的真心没有确定之前, 就连轻轻地碰一下背也讨到了紫鹃的一顿训斥, 而当紫鹃知道宝玉是真正地爱着黛玉的时候, 宝玉拉着她的手她也没有太大的意见了。后来黛玉死后, 紫鹃是连门也不让宝玉进了。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紫鹃是把自己的命运与宝黛两人的爱情联系在了一起, 她并不是单纯地为了黛玉而完全不顾自己的。但是, 正是有这样一些小小的或许可以称为“缺陷”的东西才使得紫鹃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 更有血肉之感。

大观园中的主子丫鬟多如牛毛, 紫鹃也并非重点。论长相, 她不如晴雯;论交际, 她不如袭人;论才干, 她也远不及平儿。但是, 她不像晴雯那样具有反抗封建礼教、不甘为奴的思想, 可是她却能用自己的真诚、热情和善良赢得黛玉、宝玉这些主子们对她的尊重;她不像袭人那样到处向太太们显示自己对宝玉的“死忠”, 但是她却能够和黛玉做一个真正的好知己、好姐妹;她不像平儿那样大气、具有行政能力, 可以协助凤姐运筹于帷幄之中, 将偌大的一个荣国府治理得井井有条, 可她却是唯一一个可以治得住黛玉, 让黛玉服气的人;更进一步地说, 也许她不能像大观园中的才女们那样可以出口成章, 但是她却可以了解人生的真谛, 超脱于世。都说《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生错了时代, 否则她准是个运筹于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奇才, 但就算是在现代, 她仍然是高处不胜寒。其实紫鹃若是抛却了丫鬟这个身份的束缚, 一定会做得更成功, 让自己的人生更出色!紫鹃虽说只是一朵不引人注目的小花小草, 但却善解人意, 体贴大方, 于生活中的细节之处尽显智慧且不张扬。

紫鹃就是这样一个聪慧而又真诚, 温柔而又不失刚烈的女子。最后, 以一首给紫鹃的题诗结束全文:

昔年翠馆侍湘妃, 啼尽春风不忍飞。

一自青灯伴朝暮, 前尘旧梦尽共消。

摘要:紫鹃是黛玉身边的丫鬟, 是标准的“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想林黛玉”。因此, 将她的性格特点归结为四心——细心、慧心、忠心和死心。

关键词:丫鬟,忠心,聪慧,解脱

参考文献

[1]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

[2]胡文彬.红楼梦人物谈:胡文彬论红楼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

[3]王蒙.红楼梦王蒙评点:增补版[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5.

[4]马瑞芳, 左振坤.红楼梦人物形象解析[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4.

[5]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好家风伴我成长3下一篇:常山一中2011学年开学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