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分析型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人物形象分析型范文

分析人物形象

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归纳方法

一、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

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小说中的人物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他是当时社会某阶层那类人的代表,如《范进中举》中的人物塑造,“胡屠户”和“范进”这两位人物,他们代表了当时社会不同阶层的两类人,一类是趋炎附势、嫌贫爱富、前倨后恭、市侩小人的代表,另一类则是热衷追逐功名利禄、人格扭曲、思想空虚、人性腐朽、精神颓废的读书人代表。个性则是指即使是同一类的人,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所受教养和所处的具体环境互不相同,他们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独特的生活习惯、心理气质、兴趣爱好、精神状态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胡屠户”是一个卖肉的屠户,生活上能吃饱饭,没有社会地位,在有钱有势人面前卑躬屈膝,在比他生活得差的人面前吆五喝六;在“胡屠户”身上,我们看见了虚伪势利、嗜钱如命、愚昧迷信、庸俗市侩等社会低层的“小人物”的人性弱点,这一人物的鲜明个性在典型环境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二、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举例:《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司马懿如果不是深知诸葛亮善用伏兵之计,他也就不会退兵了,反之如果诸葛亮不是深知司马懿生性多疑,他也就不会冒险用“空城计”了,那样“空城计”的情节也就无法产生了。由此可见,“空城计”的情节发展是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发生联系后的必然结果。 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如《祝福》中被卖改嫁时的嚎骂,是她与族权的矛盾冲突,体现出她性格特征中的主要一面――反抗.当祥林嫂用积攒的全部工钱捐了门槛后,自以为可以参加祭祀时被四婶大声呵止,这是本文的一个主要冲突,使祥林嫂完全绝望,精神支柱被彻底摧毁,精神世界顷刻土崩瓦解.

三、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1)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 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如《林黛玉进贾府》对贾宝玉、林黛玉的肖像刻画。

(2)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如《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3)心理描写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说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内心独白。这是一种直接剖析人物思想活动的心理描写方法。例如,《水浒传》中:“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提辖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户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这段心理描写,写了鲁达对这个不曾料到的人命案的认真思考。但是,他逃避官司只是因为担心没人送饭。这说明他即使仔细考虑,也不过是“鲁达式的思考”。(2)动作暗示。这是一种以动态的方式,通过对动作、表情的描写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例如,孔乙己买洒时“排出九文大钱”这一动作,正反映了他在短衣帮面前炫耀的心理。《项链》:“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这段文字就充分展现了马蒂尔德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她拿到项链后的狂喜之情。(3)通过梦境、幻觉写人物的思想、愿望。这是一种展现人物精神世界的特殊方式,常用来显示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曲折历程。例如,《红楼梦》中的“病潇湘痴魂惊噩梦”。 2.从侧面描写人物。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我的叔叔于勒》关于于勒的叙述(据说他当初行为很不端正,就是说他曾经挥霍过一些钱财,这在穷人的家庭里是罪恶当中最大的一种。在有钱人的家里,一个人吃喝玩乐无非算是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呼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家庭里,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儿,那他就是一个坏蛋,一个流氓,一个无赖了。)和结尾景物描写(在我们面前,天边远远地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塞岛了。)都属于侧面描写。 3.从细节描写入手。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要经得起推敲;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为摆脱尴尬,要叶尔德林不断地帮他脱下大衣、穿上大衣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见风使舵的变色龙性格。

四、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

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 自然环境对人物的衬托作用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是指环境与人物和谐一致,即社会风气、自然风光、气氛和景物色调等与人物的性格、命运、言行等组成和谐统一的艺术画面。反之,则是反衬。例如,《祝福》中写祥林嫂的死,色调是低沉与凄凉的,画面是悲惨的,但祥林嫂却死在了欢乐热闹的“祝福”中。这两幅反差极大的画面,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自然环境对人物命运有时有影响,但决定人物命运的主要是社会环境,像祥林嫂,别里科夫等,他们的命运与性格无不为环境所决定

五、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所选小说《侯银匠》,虽然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可是小说的主要文字却是写侯菊。如果考生不能准确地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很难全面总结出侯菊的形象特点。

六、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

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主题是小说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要在阅读中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和社会意义,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绝。《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首先要高度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什么事)。其次揣摩作者的态度:表现了什么,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赞扬什么还是批判什么,最好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如《祝福》)

第二篇:简爱人物形象分析

——追求自由,自尊,平等的人生理想

齐向东

内容摘要:《简爱》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女主人公简爱的形象。简爱从小就父母双亡,被寄养在舅舅家里。但不幸的是舅舅又过早的离世。寄人篱下的简爱在舅舅家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有的只是表兄的凌辱和舅妈的虐待。生性倔强的简爱不甘忍受这样的生活,她毅然选择了离开。后来在桑菲尔德遇到了罗彻斯特,她深深地爱上了主人。但当她知道了主人的妻子还活着的时候,她又选择了离开,因为她追求的是平等的爱情而不愿做别人的附庸。简爱对命运的反抗是为了追求平等,自由,自尊,她的每一次的反抗都意味着一种进步。最终简爱在抗争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关键词:反叛 自由 自尊 平等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伟大的女性存在主义先驱,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出了她的代表作——《简爱》,作品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文坛,直到现在它的影响还继续存在着。

《简爱》是一部带有作者自传性的作品,采用第一人称的自叙写法,让女主人公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人生理想,爱情,友谊,具有娓娓动听,亲切感人的艺术魅力。它写一个孤女个人的奋斗故事,作者本人生活中的悲哀,忧患,紧张和勇气在小说中得到了强烈的反映。襁褓中父母双亡的简爱被舅舅收养,舅舅死后,舅母一家人百般虐待她,最后又将她送入慈善学校,在那里简爱备受凌辱摧残。成年后,她被聘往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主人真诚相爱。及行婚礼时,发生不测,主人被证明早已结婚,其妻因疯病被私关密室。简爱不愿作人情妇,只身远离,流浪途中昏倒在风雨之夜,被一青年牧师圣约翰救回家,在圣约翰两个妹妹的精心照顾下简爱恢复了健康。牧师准备去印度传教,他认为简爱坚强而耐苦,可以作个好帮手,于是就向其求婚,但遭到了拒绝,因为简爱情有所钟。爱情又使她返回桑菲尔德庄园。这时女人已将庄园烧毁,自己也被大火烧死,主人抢救她时还弄成了残废。最后简爱和罗切斯特两人终于幸福地结合。此外,简爱还意外地得到浪迹海外的叔父的一笔遗产,同时被证明她和圣约翰原是姑表兄妹。

我认为简爱这一女性形象之所以从问世以来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是她身上的反叛精神和追求爱情平等的意识深深地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女性要独立,自由,就不能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就要敢于反抗,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

1.自尊自主,叛逆反抗 。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老”,人的童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哪一种学说,都承认简爱在舅妈家的生活经历对其日后的人格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简爱由于父母双亡,寄居在舅舅家中。在盖茨海德府,简爱是童话里的“灰姑娘”,弱小,丑陋,怪僻,胆小,任人摆布,是个没有明确地位和身份的“小家伙”,是个“外来人”,是个“异种人”,是个“比不上佣人”的小姐。一切力量都压迫她,残害她的天性,扼杀她的成长,但简爱的心却并没有被丑恶的现实所摧毁,她的精神却因苦难的生活而锤炼得顽强,她的意志被磨砺得坚决,非人的处境培植了她非凡的勇气和洞察力,十岁的孩子似乎具备了成人的智力,而这种超绝的智力促使她无所畏惧地去反抗压迫者。

里德先生是一个将简爱从孤儿变成有亲人的重要角色,但遗憾的是里德先生从一开始并没有出现在简爱的生活之中。作为盖茨海德的原主人,里德先生应该享有绝对的权利,在他的庇护之下的侄女简爱应该会受到小主人的待遇。然而,对简爱而言,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却过早的离开了人世,因而当简爱被关进红房子的时候,她禁不住地怀疑:“要是里德先生还在的话,他一定会待我很好的。” [i]然而,也是这样一个人,最终成就了简爱的叛逃。如果说里德先生曾经是简爱的希望之所在,那么他的死就是简爱绝望的导火索,而就是这样一种绝望,使得简爱从习惯的生活中出逃 。这是简爱反叛意识的开始。

在作品中,简爱的叛逆个性贯穿始终。从小就成长在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中的简爱,经历了同龄人没有的遭遇。她要面对的是舅妈的毫无人性的虐待,表兄的凶暴专横和表姐的傲慢冷漠。不公平的生长环境,使得简爱从小就向往平等、自由和爱,当她的这些愿望不能达到和满足时,简爱就有了本能的反抗。比如简爱在寄居的舅妈家里,和骄横残暴的表哥约翰发生冲突时,瘦小的她敢于和表哥扭打,并怒斥他:“我的里德舅舅在天上,你做的一切和想的一切,他都看得见,我爸爸妈妈也都看得见;他们知道你整天把我关起来,还巴不得我死掉。”[ii] “你这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虐待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皇帝。”[iii] 2

她还敢于指责冷酷护短的舅妈:“你以为你是好人,可是你坏,你狠心。” [iv] 简爱的童年生活让读者初步了解了她的反抗性格和捍卫独立人格的精神起点。

从下面的几段描述中还可以看到简爱内心的叛逆反抗。

“我被他打倒,头还在痛,血还在流;约翰粗暴地打了我,没有人责备他;而我,为了叫他以后不再干出这种荒唐的暴行,却受到了众人的许多责难。

|“不公平!——不公平啊!”我理智的说.令人痛苦的刺激逼得我的理智一时早熟地发挥了威力;“决心”也同样被鼓舞起来,催促着我采取什么奇妙的方法,从这难以忍受的压迫下逃跑——譬如出走,或者,万一走不了的话,就永远不再吃不再喝,听任自己饿死。在那一个悲惨的下午,我的灵魂是多么惶恐不安啊,我整个脑海里是多么混乱啊,我的心有多么的反抗啊,然而,这一精神上的搏斗,是在怎么样的黑暗,怎么样的愚昧中进行的啊,我无法回答内心的这个不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这样受苦;而如今隔了——我不愿说隔了多少年——我却看的明明白白了。”[v] 简爱非常的重视自我,她说:“我是自己的主人”,当一对恋人的结婚计划被粉碎时,罗切斯特提议到法国去过同居生活,尽管这个方案对于热恋中的人来说具有无可争辩的诱惑力,但是她拒绝了——“我关心我自己。越孤独,越没有朋友,越没有人帮助,我越要自重。”因此她逃离了。

2.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

当简爱发觉她深深地爱上了主人后,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她却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一个穷教师斗胆爱上一个上流人物,在等级森严的社会观念看来,无异于乞丐奢望着国王,所以这本身就是向社会及其偏见的大胆挑战,它也就意味着遭受嘲笑或侮辱,只有像简爱这样并不把权贵放在心上的人才能去坦坦荡荡地爱。当罗切斯特为了试探她而假意要娶某贵族小姐时,她愤怒地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就如我们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vi]基于此,她表达爱情的方式才不是甜腻的赞美,温柔的絮语,更不是祈求,诱惑或勾引。归根结底,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平等结合。

“你为什么和我讲这些, 她和你与我有什么关系, 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情感吗? 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vii]这是简爱发自内心的为精神平等观念的辩护。我认为这是全书人物对白里面最为精彩的部分,这也是广大读者喜爱简爱这一人物的主要原因。

在桑菲尔德,简遇和罗切斯特的交往过程中,简爱的思想日臻成熟。在粗暴、专横的罗切斯特面前,简爱始终表现得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在与罗切斯特相爱的过程中,简爱始终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平等。

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做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

但当简爱知道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的时候,她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试问哪个女人能够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亲密的人所欺骗呢?所以她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爱情力量包围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的精神最具有魅力的地方。

简爱身上的自卑使得她在与罗切斯特的交往过程中总是带着一些不平等的成分,而伯莎的遭遇唤醒了简爱的担心,简爱最终能决定反抗自己的崇拜者,离开了桑菲尔德。

选择离开并不能否定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只是维护做人的尊严成为一道牢固的防堤和行为底线,压制着简爱的冲动。然而,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将感情压抑得太久了,需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适度地释放能量以保持心理平衡。”终于有一天,当圣·约翰牧师想把她纳入无爱婚姻以便使她成为其传教的得力工具时,感情的波涛冲破理智的大堤,简爱抑制不住对罗切斯特的思念,匆忙赶回桑菲尔德。在简爱再次见到罗切斯特并决定嫁给他的那一刻,相信每一个人也都会承认这是一个至真、至纯、至善的女子。

3.感情炽烈,敢于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完整的爱情。

简爱的爱情始自于桑菲尔德,不是为了贪求钱财、高攀门第,而是出于彼此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真挚热烈。对于更多的简爱的喜爱者来说,她对独特的爱情追求也许才是她魅力四射且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所在。

简爱对于爱情非常的渴求,同时也非常的真诚和专一,这主要表现在她对罗切斯特执着而强烈的爱情上。当圣约翰向她提出求婚,要她作为他的助手一起去印度传教时,简爱虽然认为“他是个好人”,但还是拒绝了他的求婚。因为在简爱看来,他爱的并不是自己,他更爱的是上帝。更重要的是,无论他对她如何,但在她的心里爱的仍然是罗切斯特。因为牧师对他的爱是不完整的。勿庸置疑,简爱所期望的是平等、独立和人格尊严,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的两心契合的纯洁爱情。在简爱看来,婚姻的基础只能是爱情,而真正的爱情决不取决于任何外在条件,相反它能冲破外貌、门第、财产的种种障碍,达到男女双方精神的契合和心灵的沟通。这种强调婚姻不应该是商业的契约而应是心灵自由结合的爱情理念,充分体现了来自下层平民阶级女性的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同时也是对当时英国以金钱为基础的的婚姻风习的一种反叛与挑战。可是在得知罗切斯特还有疯了的合法妻子时,她还是拒绝了他的爱。她不愿作人情妇,她要的还是一份真正意义的完整爱情。

她强烈反对罗切斯特的风流行为,所以在教会和政府仍然认为他同其他女人已婚关系的情况下,她拒绝考虑同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对于从小缺少关爱的简爱来说,罗切斯特对于她的爱是简爱身为人的价值的体现。然而对于一个接受过教育的女性而言,光有爱,这还不够,尤其是对于简爱。“我关心我自己。越孤独,越无依无靠,越没有人来帮助我,我就越要自重。我要遵守上帝制定的、有人认可的法律。”[viii] 然而,当简爱离开了罗切斯特后,并没有在感情上抛弃他;相反,她的爱情像殉道一般,专一到打算为其作永远的牺牲,贫困时是这样,富有后仍是这样,更不会因为罗切斯特身体上的残缺而弃之不顾。

以下是罗切斯特在庄园被烧毁,眼睛瞎了后,向简爱求爱 “简,你肯嫁给我吗 ?”

“肯的,先生。”

“一个比你大20岁的瘸子,你得伺侯他的人。” “是的,先生。” “当真,简 。”

“完全当真,先生。”[ix]

从中可以看到简爱所追求的爱情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洁爱情,不含半点虚假造作。

简爱和罗切斯特的心灵感应又重新使他们走到了一块,尽管当简爱回到桑菲尔德府时,她面对的是一个双眼已瞎,一只手已经残废的罗切斯特,但是在简爱看来,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只要罗切斯特爱她,她也爱罗切斯特,就已经足够了。她毅然与罗切斯特结婚,当起了罗切斯特的妻子和护士。两年以后,命运垂青了这么一对恩爱的夫妻,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罗切斯特的一只眼睛也恢复了视力,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我们看到,简爱经过了重重的波折以后,终于实现了她向往的爱情——平等,自由的爱情,而罗切斯特也找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真爱。于是,就像童话中的王子与灰姑娘一样,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这时的简爱在人格上不仅是独立的,而且在经济上也是独立的。尽管这时罗切斯特已经不再富有而且残废了,尽管简爱已从一个贫穷的家庭教师成为一个拥有巨款的富人,但她还是和他结了婚。这表明,简爱所追求的是不附带有任何外在条件的真正平等、了解、尊重基础上的爱情婚姻。

与简爱一样,我们每个人在出生之时起就必须接受一些先天的安排,比如我们的性别、相貌、国籍、父母、家境等,由于成长环境会影响性格的形成,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因素给我们带来的困扰。我们无法改变出身,但可以改变自身;我们无法改变处境,但可以改变心境。虽然简爱这一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虚构出来的,但是当我们走进作品营造的环境和气氛中,就会发现她是一个有着强烈生命气息的人。简爱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她能在诸多生活安排的苦难中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虽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完全满意的表现,但这更真实地反映了人的本性和生活的常态。

在我的心目中,《简爱》是一部完美而伟大的著作,因为它使我懂得了什么是善恶美丑,学会了怎样做人;而书中的主人公简爱是我学习的榜样,她的聪明、善良、坚强、有主见,是最令人敬佩的。简爱的一生有悲欢,也有离合。她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坎坷,可以说是不幸的,但是她却从不向命运低头,任何困难在她面前都会感到恐惧。

同时小说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虽然我觉得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甚至这种圆满本身标志着浮浅,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 6

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爱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在对待尊严和爱情上,简爱给我们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注释:

[i]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年出版.第21页 [ii]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年出版.第18页 [iii]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年出版.第174页 [iv]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年出版.第49页 [v]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年出版.第236页 [vi]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年出版.第264页 [vii]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年出版.第326页 [viii]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年出版.第327页 [ix]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年出版.第432页

第三篇:林冲人物形象分析

林冲的形象主要有四点:

第一: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作为一个禁军教头,他曾得到高俅的提携,他对他的顶头上司毕恭毕敬。即便是刺配沧州,言及高俅,仍称之为高太尉。如课文中林冲对李小二这样说:“我因恶了高大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这给人的感觉是林冲受罪乃因自己有过在前。而反观林冲之前的表现,无一不是逆来顺受。

第二: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就节选部分看,课文先借李小二的话“林教头是一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侧面传达出林冲这一性格特征。当他得知陆谦、富安追至沧州欲加害于他时,不禁大怒,四处寻仇,最后在山神庙手刃仇敌,上了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

第三: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作为达官显宦,林冲不同于谄上欺下的贪官污吏。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课文开头有关林冲救过李小二免送官司的插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第四: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最能体现此点的就是在林冲往市井买酒之前,先将草屋里火炭盖了;而当他回到草屋时,发现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此时课文这样描写: (林冲)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些细节,固然对情节发展具有铺垫作用,但也生动地凸现出林冲个性中精细的一面。

应该指出,林冲四个层次的性格特征并不是面的叠加,而是线的交错,而且它们的强弱也是不一样。

林冲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⑴ “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林冲与鲁智深此时的比较: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⑵ “忍”之二:

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应该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第一,还是怕高衙内,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第二,这是写林冲重义。就是说陆谦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⑶ “忍”之三:

林冲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小说这里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读者对于罪恶势力的更加憎恨。

⑷ “忍”之四:

刺配沧州,有一个情节:押监他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烫水让他洗脚,连读者都不能忍了,他还是“忍”,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而林冲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武松到飞云浦就已想到差人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鲁智深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林冲极力阻挡。这时他还是忍,不想反抗。

⑸ “忍”之五:

到沧州牢营不久,他从李小二口中得知来了几个“尴尬人”,于是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寻了几日不着,“心下且自慢了”,又“忍”过去了;

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这是个阴谋,林冲浑然不知,还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换个泥水匠修补”,“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还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说话,要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时林冲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小结: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作者写林冲的转变,它是有很多伏笔,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所以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

几个梁山人物“上山”的比较: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林冲上山是走了一个非常艰苦的道路。《水浒传》写人物,不同的英雄有不同的性格,上山走的是不同的道路。这个不同的道路是跟他性格有关系的,这个性格又是跟他的家庭出身、他的生活境遇有关系的。李逵上山是最痛快的,宋江是最曲折的,鲁智深是最爽朗的,爽朗跟痛快不完全一样;一点都没有瞻前顾后,凄凄惨惨切切,军官当不成就当和尚,和尚当不成就上山,非常爽朗。

第四篇:《水浒》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宋江 绰号:及时雨

性格特点: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被招安。 相关情节: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浔阳楼题反诗

人物简介: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呼保义。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在历次讨伐其他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甚众,宋江本人也被所赐御酒毒死。

林冲

绰号:豹子头

性格特点: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相关情节: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人物简介:东京人。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中第二员,初充太尉府八十万禁军教头。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秀士王伦不容。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山后,王伦不容这些英雄,林冲一气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林冲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李逵 绰号:黑旋风

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相关情节: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人物简介:长相黝黑粗鲁,一生憨直,善使两把大斧。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宋江被发配江州,吴用写信让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照应。李逵这时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就和宋江认识。戴宗传梁山假书被识破,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杀头,李逵率先挥动一双板斧打去,逢人便杀,勇猛无比。上梁山后,思母心切,就回沂州接老母,翻越沂岭时老母被老虎吃了,李逵生气杀了四虎。招安时,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旗帜,要反攻到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 鲁智深 绰号:花和尚 性格特点:嫉恶如仇、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相关情节: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人物简介:本名鲁达,因为他关西人,又有镇关西的外号,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步军头领第一名。因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播。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鲁智深,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头领。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而死。

吴用 绰号:智多星 性格特点: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相关情节: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

人物简介: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经书。使两条铜链。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

武松 绰号:行者

性格特点: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相关情节:景阳冈打虎、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人物简介:江湖上都称他武二郎,山东清河县人。他的事迹最显著的,因为景阳冈打虎,威震天下,做了的阳谷县步兵都头。哥哥武大郎被西门庆、潘金莲杀害。武松杀了二人,报案自首,被发配孟州牢城。在安平寨牢营,结识了金眼彪施恩。为替施恩夺回店铺,武松大闹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后被蒋门神勾结张团练所陷害。在飞云浦武松杀死公差,回鸳鸯楼杀死张团练、蒋门神,在十字坡张青酒店改扮成行者,在二龙山落草,后来投奔梁山泊。成为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步军第二名头领。攻打方腊时失去左臂,留在六合寺照看林冲,后出家成僧,到八十岁死去。

杨志 绰号:青面兽 性格特点: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相关情节: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

人物简介:客籍关西,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先后失陷花石纲、生辰纲,投鲁智深二龙山落草,三山入伙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马军八骠骑兼八先锋使之一。

第五篇:水浒传中人物形象分析

浅析《水浒传》作者的妇女观

“马克思说过:‘每一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①《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一部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的英雄传奇小说。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在刀与剑的厮杀中,人们往往看到的是一个个英雄威猛、侠肝义胆的梁山好汉,而忽略了小说中千姿百态的妇女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中妇女形象的类化与解读,揭示作者矛盾而复杂的妇女观,以及这种妇女观形成的原因之所在。

一、 《水浒传》女性形象的类化与解读

《水浒传》虽然是以梁山好汉的塑造闻名于世的,但依然刻画了众多妇女形象,“全书(百二十回本)写了七十六个妇女形象,其中略为提及,不做具体描写的有二十九人,而具体展开描写的有四十七人。” ②对如此众多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与评价,不可能人人具到。纵观这些妇女形象本文主要把她们分为四大类:一是作者热情歌颂、极力赞扬的女英雄形象:以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为代表;二是“坏女人”形象:这一类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类:(一)“淫妇”类:以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贾氏为代表;

(二)“不守闺训”的少女形象:以段三娘、狄太公之女为代表;

(三)市井掮婆形象:主要有王婆、阎婆,还有一个忘恩负义、蛇蝎心肠的知寨夫人。三是妓女形象:这里既有帝王之妓——李师师;又有下层妓女——李瑞兰、白秀英、李巧奴之流,四是被神化的另类女性——九天玄女。

首先来看第一类,自然、最光彩、倾注作者更多情感与心血的还是三位女将。其中孙二娘是水浒传中一个让人不得不爱的角色,她做事有勇有谋,对朋友有情有义,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个阳刚之气十足的可以媲美于真正男子汉如李逵、武松的女中豪杰。她在小说中出现于第二十七回,书中写道:“她露出绿纱衫儿来,头上黄烘烘的插着一头钗环,边插着些野花,下面系着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纽”。③正倚门迎接来酒店喝酒的客人。她的打扮与众不同,既不象“大家闺秀”,也不象“小家碧玉”,而且也绝非一个一般妇人。她应该是一个无视封建伦理束缚,自立自强的女性,事实上她也的确如此,她与丈夫张青在十字坡开了一个酒店,看似与丈夫一起经营,实则由她一人应付,丈夫张青只是“每日挑些去村里卖”。(《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一回)如此一来自然没时间打理小店,孙二娘理

1 所当然是店主婆,直接经营和管理着酒店。孙二娘又是十分智慧的,且不说她在十字坡干着杀人的买卖,就说她助武松逃难一事,她首先是批评丈夫幼稚与粗率的做法,接下来便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叔叔要逃难,只除非把头发剪了做个行者,须遮得额上金印,又且得这本度牒做护身符,年甲相貌又和叔叔相等,却不是前缘前世”。(《水浒传》百回本第三十一回)依着孙二娘的建议,武松果然逃脱官府的追捕,顺利上了二龙山。并且,自此后武松便以这种面目出现在《水浒传》中,人称“行者武松”。由此,孙二娘的智慧可见一斑。孙二娘也是一个武艺出众的女中豪杰,在上了梁山以后,她同男子一样,横刀跃马,驰骋疆场,建立了不少功勋。

顾大嫂出现于第四十九回,书中写解珍、解宝兄弟二人因射的一个大虫(猛虎)被本乡财主毛太公赖去,又把二人强扭做贼送入监牢。毛太公又买通官府,要结果二人性命。为救二人性命,便引出了他们的叔伯姐姐顾大嫂。这位女性侠肝义胆,为救人而不顾自己身家性命。当得知自己的表兄弟解珍、解宝被冤入狱之后,心急如焚,当夜便要去劫牢救人。在丈夫孙新的建议下,找来了邹渊邹润叔侄,还把孙新的哥哥登州兵马提辖孙立“赚”来,说出自己的意图——同“去城中劫牢”。然后一发“投奔梁山入伙去”。 (《水浒传》百回本第四十九回)她非但自己下定决心,而且还要其它知情人也这样做,她说道:“有一个不去的我便乱枪戳死他!”(《水浒传》百回本第四十九回)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看到她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当孙立表现出犹豫的态度之时,她说:“为今天下有甚分晓!走了倒没事,见在得吃官司”。 (《水浒传》百回本第四十九回)这无疑是对那个黑白颠倒的社会的强烈批判。她上梁山的意愿是十分坚定的,为此她甚至冲破亲戚情面,不惜以性命相抵,说道:“既是伯伯不肯,我们今日先和拼个你死我活,”(《水浒传》百回本第四十九回)说完便从身边製出两把刀,逼使孙立最终同意,解救出兄弟并一块上了梁山。在这里顾大嫂所以表现出的那种敢做敢为,无一丝犹豫徘徊之意的言行,是十分令人敬佩的。顾大嫂的武艺也是很高的。解珍说过:“我那姐姐有三二十人近他不得。姐夫孙新这等本事也输与她”。 (《水浒传》百回本第四十九回)在书中孙新的武艺“全学的他哥哥的本事,使得几路好鞕枪 ”。(《水浒传》百回本第四十九回)孙新的武艺就已经很厉害了,可他还敌不过顾大嫂,顾大嫂的武艺之高可想而知了。上了梁山之后,她随梁山英雄们东征西讨,冲锋陷阵,巾帼不让须眉,立下了累累战功。由此可见,作者对她自然是十分喜爱的。

对于扈三娘这个女性形象,她不仅美貌,而且武艺更在孙二娘、顾大嫂之上。对于她的美,书中这样写道:“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水浒传》百回本第四十八回)难怪王矮虎会看得:“手颤脚麻,枪法便都乱了”。 (《水浒传》百回本

2 第四十八回)而她的武艺在二打祝家庄她一出场就令人刮目:先生擒王英,再斗下欧鹏,又力战马麟、紧追宋江!以后又活捉彭玘与郝思文,有意思的是,被她活捉的这三人都名列一百零八将。连名将呼延灼也不能占她半点便宜而不住赞叹。没有积极的思想意识,真难以下笔。

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是梁山一百零八将中的三员女将,作者在赞叹她们武艺出众、有胆有识的同时,笔端总是下意识地,无形之中贬低着她们,比如给予她们的绰号:“母夜叉”、“母大虫”之类的称呼,另外她们在梁山英雄的坐次中都在其丈夫的名次之下。由此可见,作者妇女观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第二类:“坏女人”形象。这其中首推第一类:“淫妇”类。对于这类女性,既是作者憎恶与批判的对象,也是水浒世界中塑造最成功、性格最鲜明,给读者留下印象最深的女性形象。此类形象以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卢俊义之妻贾氏为代表。潘金莲原是清河县一大户人家的使女,“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 (《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四回)因为不肯依从主人的纠缠,而被记恨于心,将她惩罚性地嫁给武大郎,一个“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的“三寸丁谷树皮”。 (《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四回)书中说:“这婆娘倒诸般好,为头的爱好偷汉子”。(《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四回)潘金莲首先是看上了生得“一貌堂堂”的打虎英雄武松,更为不巧的是这位英雄竟是武大郎的同母兄弟,几番挑逗、引诱武松,遭到武松拒绝、呵斥后,她的情感倍受压抑,顿时心生怨恨,反诬武松调戏她,并说些污言秽语,俨然一个泼妇。结果在王婆的精心设计下了投入了猎艳老手西门庆的怀抱,最后事发毒死了忠厚老实的武大郎,被“为兄报仇”的武松结果了性命。其实,潘金莲在书中一出场就是一个受害者的形象,她敢于反抗大户的欺辱,却无权安排自己的命运,无法摆脱张大户魔爪的控制,只能接受大户报复性的安排——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三分象人,七分象鬼”的武大郎。正是“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 (《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四回)应该说她不屈从于大户的淫威,是有个性的,她不贪图钱财,追求个人幸福的婚姻与爱情是无可厚非的,她的错就在于她毒死了武大郎,从而将自己导向了不归路。

同潘金莲一样的被小说描写为“淫妇”的潘巧云,背着丈夫杨雄与和尚私通,发觉石秀有所察觉,就诬告石秀调戏她,破坏了杨雄与石秀的兄弟情,使得两位好汉之间发生了不快。石秀为了昭示自己的清白智联杨雄杀死和尚,并激发杨雄剖心挂肠杀死潘巧云,之后二人一同投奔了梁山。潘巧云的死除了淫乱,还在于她挑拨了杨雄与石秀的结拜之义,兄弟之情,打破了二位好汉平静的正常人的生活,只有落草梁山,所以潘巧云的死是罪有应得。

3 每每被读者与“二潘”相提并论的阎婆惜,见于小说的第二十一回。她本是东京人,跟随母亲自东京“来山东投奔一个官人不着,流落在此郓城县”。(《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一回)不想,其父病死后,她母女二人无力发丧。宋江知道后仗义疏财,出一具棺材,十两银子,帮着了理了阎公的后事。阎婆固心存感激、又见宋江没有妻室、也恐自己老来无依无靠,便把阎婆惜嫁给宋江做外宅。但宋江“只爱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一回)由此,二人关系出现裂痕,再加上宋江生的“不中那婆娘意”。(《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一回)一个偶然的机会,阎婆惜看上了宋江的同房押司张文远,此人“生的眉清目秀,齿白唇红,”“一生风流俊俏,更兼品竹弹丝,无有不会”。(《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一回)阎婆惜“眉来眼去,十分有情”,不久便和他“搭识上了,打的火块一般热”,而且“自从和那小张三两个搭上了,她并无半点情分在宋江身上,宋江但若来时,只把言语伤他”。 (《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一回)在抓住宋江私通梁山的把柄时,她一口一个“老娘”地羞辱、要挟宋江,全不念宋江对她母女的救命之恩,极其刁蛮,争执之下,宋江怒起杀了阎婆惜。可以说,阎婆惜得寸进尺、欺人太甚、自取其祸、死得活该。至于卢俊义之妻贾氏则全不把这位河北名将放在眼里,背着丈夫和管家私通,为了和管家相好,竟然向官府告发自己的丈夫私通梁山,蓄意谋反,使卢俊义险些命丧刑场。结果自己落得个被“割腹剜心”、“凌迟处死,抛尸弃首”的下场。

纵观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贾氏为代表的“淫妇”们的生命历程,小说有意将一个个“淫妇”的丑行曝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严厉批判和道德谴责,否则,不会将她们塑造成为为英雄祭刀的女性,给以“惨死”的结局。作者在关照女性的命运时,虽然不自觉地流露出人情意味,如对潘金莲有一定的同情,但是,并没有投入太多的深刻的理性思考,笔端迸射出的仍是对这类女性的厌恶与批判。由此可见,作者妇女观的复杂矛盾。

除了以上几个所谓的“淫妇”,《水浒传》还写了几个不守“闺训”的姑娘,如段三娘,她与王庆交手失败后,“毫无羞怒之色”,倒把王庆赞道:“啧啧,好拳腿!”并主动托媒人向王庆求亲,这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非常大胆的,“更兼段三娘自己看中意了对头儿,平日一家都怕她的,虽然段太公也不敢拗她,所以这件事一说就成”。(《水浒传》百二十回本第一百零四回)应该说段三娘的举动是正当的,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但《水浒传》却批判段三娘“从小不循闺训”,自家择配,做下弥天大罪,如今身首异处,又连累若干眷属,认为自家择配是不可饶恕的罪行。再如四柳村狄太公的女儿与情人王小二私自结合,两人都被李逵杀死,李逵还骂狄太公:“打脊老牛!女儿偷汉子,

4 兀自留他”。(《水浒传》百回本第七十三回)在李逵的逻辑中,一个姑娘如果自找情人,就该碎尸万段,这实在是荒唐的。

市井掮婆是作者为我们塑造的另一类“坏女人”形象。这类女人的典型是王婆、阎婆,还有一个忘恩负义的知寨夫人。王婆是《水浒传》女性的第一恶人,是为众多读者所痛恨的角色。王婆在作者笔下是潘金莲和西门庆两人奸情事件的总导演,她是个“异样蹊跷作怪的事都猜得着” (《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四回)的人,再加上西门庆有财有貌,潘金莲又是白日守空房,何乐而不为。王婆贪贿说情,用白凌、蓝绸、白绢,好锦成就一桩流传千古的淫事,“两意相交似蜜脾,王婆撮合更稀奇”。但纸里包不住火,终于事情败漏,王婆又心生毒计,唆使西门庆毒害武大郎,又帮助潘金莲安排武大郎的尸首,她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一个“钱”字,为了钱,她彻底失去了自己的良知;为了钱,终落得个被判剐刑的下场,确实恶有恶报,大块人心。而阎婆则把女儿当作摇钱树,为了报答宋江的施舍之恩,也为自己的一己之利,就把女儿嫁与宋江,全然不顾女儿是否愿意。当女儿与宋江关系破裂之后,她仍然要女儿维持与宋江的关系,因为“我娘儿两个,下半世的过活,都靠着押司”。 (《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一回)刘高夫人则是书中一位地位较高的妇女,但她却“极不贤,只是挑拨她丈夫行不仁的事,残害良民,贪图贿赂”,(《水浒传》百回本第三十三回)而且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将自己被抓上清风山,险些被辱之恨全诬加在宋江身上,还将宋江抓去,要将他置于死地。她的心地之狠毒由此可见,最终被燕顺“拔出腰刀,一刀挥为两段”。她的死正是“自作孽,不可活”。

作者通过对恶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并不单一的女性世界,恶与善、丑与美的对立,使人对恶者深恶痛绝,对善者赞扬歌颂。

妓女是水浒世界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书中所描写的妓女有帝王之妓——李师师;又有市井之妓——李瑞兰、白秀英、李巧奴。在《水浒传》中,李师师是一个有着“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且相当有见识的年轻女子,当她得知自己接待的是令朝廷“梦里也怕”的梁山好汉时,她并不像一般人那样认为他们是“草寇”、“强盗”,从而表现出害怕、恐惧之态,她说:“你这一般义士,久闻大名。只是奈缘中间无有好人与你们众位作成,因此上屈沉水泊”。(《水浒传》百回本第八十一回)称梁山诸将为“义士”,将他们在梁山落草视为“屈沉水泊”,真可谓是梁山好汉的知音。《水浒传》的作者肯定了李师师的慧眼识英雄,又不忘往她身上泼脏水,说她是“水性的人”,对燕青有“邪心”。其实即使李师师爱慕燕青,又何罪之有?作为女人,李师师也有追求爱的权利,也希望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生活伴侣。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矛盾的

5 妇女观。另外几个妓女在《水浒传》中更是每况愈下。白秀英虽然“色艺双绝”但是作为知县的“婊子”,她对知县“撒娇撒痴”,不仅要求知县责打了雷横,还把他号令在构栏门首对其进行侮辱。雷母前来探望儿子,因气愤便骂了白秀英,白秀英因此出手打了雷母。雷横一怒之下一枷捎打死了白秀英,真是死的活该。李巧奴虽和安道全打得火热,却又抽空与截江鬼张旺勾勾搭搭,后被张顺杀死。李瑞兰与史进相好,却又一边接过史进的银子,一边又向官府告发了他。后来致使全家都死在史进的刀下。

这三个女人看起来都该杀,杀了让人心里舒畅。《水浒传》着力揭露她们水性无定、见利忘义等丑恶品质,而不是努力发掘她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方面作者在利用她们来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另一方面却流露出对她们的厌恶之情,由此作者复杂矛盾的妇女观可见一斑。

另外,书中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女性形象——九天玄女。这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女性,她是中国古代女神,具有超凡入胜的本领。她的出现给梁山事业的正义性抹上了浓重的“神助”色彩。宋江若不是玄女娘娘护佑,早已被官兵擒拿。她又赐予宋江三卷天书,要宋江“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 (《水浒传》百回本第四十二回)后来在宋江征辽失利时,她又教宋江如何破混天阵法。在中国古代作品中,虚构神仙的做法是很普遍的,但起决定作用的以男性神仙居多,九天玄女也是虚构的神仙,但却是一位女神仙,让她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居于如此崇高的地位,足以说明作者对女性的尊重与爱戴。

上述女性,在书中作者是花了大力气写的。而对这些形象的类化、解读,可以看出作者的妇女观。

二、《水浒传》妇女形象折射出的作者的妇女观

在《水浒传》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丰富的女性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既有巾帼英雄,又有恶毒女性,还有烟花女子,更有仙化的另类形象。这些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的女性与众多的英雄好汉一起充实着《水浒传》的人物画廊,二者相映成辉,相得益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妇女观是十分矛盾、复杂的。

首先,他大胆地把三位女英雄列入七十二地煞,让她们一起与众多男性“好汉”“替天行道”。与此同时,作者还将女性神话,将九天玄女塑造成为神仙,在这里作者把她们尊为天上星宿,地下神祗。让三位女英雄同其他的男英雄一起闯荡江湖,铲奸除暴,建功立业;让她们和其他好汉一样平起平坐,在梁山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位。不再是花木兰式的“女扮男装”,乔装改扮,也不再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黄花”的回归家

6 庭。在作者笔下,这些女性真正走出了家庭,走上了社会,而且参与到男性的政治活动中来。在乱世中,她们或为生活所迫,干起了“剪径”杀人的“强盗”买卖;或不满世道的污浊、官府的黑暗,见义勇为、劫牢反狱;或武艺高强、冲锋陷阵,巾帼不让须眉。这是由衷的礼赞,但是作者又不可避免地流露出对她们的贬义:有意将她们的外貌丑化,如孙二娘和顾大嫂分别是:“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坌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脚”。(《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七回)“眉粗眼大胖面肥腰,生来不会拈针线”。(《水浒传》百回本第四十九回)同时又给予她们诸如“母夜叉”(孙二娘的绰号)之类的绰号,而夜叉在佛经中是一种形象凶恶的鬼,后人称丑恶凶狠的人为夜叉。由此作者复杂矛盾的妇女观表露无遗。

其次,作者对他笔下的所谓“淫妇”、掮婆们表现出了强烈的批判与道德谴责,将她们塑造成为为梁山英雄祭刀的女性。但是作者却又如实地写出这几个女性的生活环境、坎坷遭遇、堕落原因和过程,既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女性在男性世界中生活的痛苦,也使我们深刻地了解作者对女性命运寄予的同情。可以说作者的妇女观是十分矛盾复杂的。对那些言行可憎,淫荡恶毒者,作家在凸现其性格特征的同时,也流露出复杂矛盾的思想情感。例如对潘金莲的塑造:首先她是可爱的, 她的可爱从二十四回出场开始。潘金莲的身份是使女, 地位低下。但她面对主人的淫威敢于反抗,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她不贪恋钱财,选择了“宁做小贩妻, 不做主人妾”的贫民生活, 其骨气和婚姻自主的追求,是值得肯定和尊重的,这里作者表现出的是对她的肯定。潘金莲的可爱的褪化是从与西门庆勾结成奸开始的。至此形象由可爱变为可憎,最后落到可杀的地步。作者对于潘金莲的生命历程表现出的不是“从一而终”的态度,而是前后不一。从中折射出的是作者矛盾复杂的妇女观。

第三,作者对他笔下的那些不按妇女或其父母意愿强迫促成的婚姻加以否定,对自主择偶予以批判,但对受害妇女则给予同情、“解救”。段三娘自己择配给家人带来了灾难。而周通逼迫刘太公女儿成亲,被鲁智深一顿好打,又在智深“他心里怕不情愿”的劝说下,被迫退了婚。宋江等见王英抢了妇女上山做压寨夫人,忙去劝说放人。李逵听到宋江抢了刘太公女儿,心中大怒, 扯下“替天行道”大旗。这些描写固然与作家远色禁欲思想有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妇女的某种尊重。可见,在批判的同时作者又表现出了一定的尊重意识,其妇女观是十分复杂矛盾的。

综上可知,《水浒传》有关妇女的篇幅及女性活动的艺术空间不算太小,但妇女观却是复杂矛盾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作者形成这种妇女观的呢?

三、作者复杂矛盾妇女观形成的原因

《水浒传》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许多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将女性引入了刀光剑影与侠肝义胆的世界中,开拓了她们的人生新境界。但从中折射出的妇女观却是复杂矛盾的,我认为造成如此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没有摆脱“男尊女卑”“从一而终”的封建迂腐观念。尽管在书中他将三位女性列入着力表现与赞美的一百零八将之中,让她们与男子一道“替天行道”,平起平坐、“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但是却将她们置于各自丈夫的名次之后,可见作者头脑里仍有等级尊卑的落后观念,而对于小说中的“淫妇”们则给予惨不忍睹结局,来惩罚她们的“不忠”,表现出以男性为“中心”的夫权主义思想意识。

第二,《水浒传》的妇女观与新兴市民文化有一定关联。从宋代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繁荣,商人、市民阶层不断兴起,他们注重世俗享乐,其文艺审美趣味与传统文人并不相同。《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且属章回小说。而章回小说又脱胎于说话艺术,市民阶层往往喜爱听说书人的精彩表演,如果故事说的是英雄们缠绵悱恻的婚恋内容,是家长里短的日常生活,其吸引力就会大大低于将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故事。所以,在小说里妇女们便成了陪衬英雄们的绿叶。因此,《水浒传》的作者也难免说受此影响。

第三,作家自身思想复杂矛盾的影响。假定最后加工完成者是施耐庵一人,作品仍然可能思想龌龊前后不一。因为作者的思想不是纯粹的简单化一的,而是复杂的充满矛盾的,而这些矛盾又必然会反映到他的作品中来,《水浒传》中的复杂矛盾思想的出现,或许是多作者造成,或许是作家自身矛盾造成,都是可能的。

第四,与明小说家受封建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有关。《水浒传》中不反对妇女改嫁,却极为仇视女性红杏出墙,最可恨淫妇奸夫,所以《水浒传》中的淫妇都死得令人目不忍睹。这表明封建传统道德在世俗社会的根深蒂固,作为明代的小说家也必然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

第五,与小说的成书背景有关。“《水浒传》乃是从南宋初年到明朝中叶四百年的‘梁山泊故事’的结晶”。④从南宋《宣知逸事》的宋汉故事,到嘉靖,万历年间的《水浒传》一百回、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的成书经历了从民间到文人改编、创造的漫长过程,期间跨越了南宋、元、明三个朝代。南宋时程朱理学兴盛,理学把封建伦理道德提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理学宣扬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对妇女的要求尤其苛刻,“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特别强调女性的“贞节”。一些大家如周敦颐、朱熹,都把妇女看作是一切家庭纠纷及至天下不平的祸根,由此封建礼教进一步加强了对女

8 性的禁锢。元朝统治者依然尊崇理学,明朝初期,朱元璋更是大力提倡理学,所以《水浒传》在形成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理学思想的严重影响,从而形成小说复杂的女性观。

总之,《水浒传》在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草莽英雄的同时,也通过大量笔墨描写了众多女性形象,我们通过仔细阅读、深入分析,认为作者对他笔下的英雄女性是极力赞扬的。在水浒世界中,她们无视“男尊女卑”观念的束缚,敢于同男性平起平坐,像男性一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敢于同男性对阵杀场,不怕流血,不怕死亡;敢于冒险救人,将义气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巾帼的本色,看到的是女性的英雄美。但与此同时,作者也给予了她们丑陋的外貌,凶悍的形象。对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这三个所谓的“淫妇”,作者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描绘了她们真实的感情生活。但却给她们安排了血淋淋的结局,让人目不忍睹。对恶妇丑陋嘴脸的揭露以及烟花女子的水性不定的批判,使我们看到了女性中也是有恶者存在的,并由此展现出一个丰富的女性世界。同时,作者对他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也是耗费了不少心血的,他在她们身上是寄予深厚感情的,然而这种感情在文本中表现的却显得十分复杂矛盾。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是梁山这个世界中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只有通过对女性的描写,全书对男性世界的刻画才更加多样与丰富,也更能吸引读者的目光。

注 释:

①② 汪远平.漫说〈水浒传〉里妇女形象的塑造[J].东北师大学报,1984(1):54 ③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 第一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86 注:以下所有引用原文之处均出于此书。

④ 李希凡.名家解读〈水浒传〉第一版. 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8

参考文献:

[1]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2]王基.诸家汴梁论水浒[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3] 刘咏涛.〈水浒传〉妇女观的矛盾及其原因初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6 ) [4] 刘相雨.刘富伟.<水浒传>的女性景观[J].济宁师专学报,2000(1) [5] 臧国书.〈水浒传〉女性群像的类化与解读[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1)

9 [6] 郭健敏.男性视脚下的偏离——试论〈水浒传〉的女性描[J].写语文学刊,2004(3) [7] 孙姗珍.试论〈水浒传〉中的妇女观[J].安徽文学,2006(12)

[8] 吴

璇. 从〈水浒传〉女性人物形象看作者的女性观[J].惠州学院学报,2008(1)

上一篇:人生有几个目标范文下一篇:让数学有趣起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