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2023-02-07

第一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某某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调研报告

为积极贯彻上级团委有关精神,扎实开展2012年“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进一步调研、掌握和分析某某区外来新生代农民工子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共青团某某区委通过面对面访谈、座谈会、资料收集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为进一步加强团组织特别是青年志愿者关爱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前往城市务工越来越多,并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春光对他们进行了这样描述: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因此,对于新生代农民工,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存、工作等基本的权益问题,也要关心他们精神文化生活等更高层面的需求与权利。现以某某区为样本,对这一群体的精神生活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某某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与分析

某某区作为城市中心城区,辖区内只有6个行政村,而且都是比较富裕的城中村,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前来务工居住在某某区的外来流动人口。据统计,2010年,在某某区务工及居住的外来农民工有9000余人,其

1中35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约5000余人,大多都居住在城乡结合插花地带。此次调查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样本采集对象为18至35周岁的外来新生代农民工。

(一)调查结果与现状

1、精神文化生活内容相对枯燥单一。

调查显示,在所提供的业余生活的10多种选项中,排在前六位的分别是:看电视、无事睡觉休息、读书看报、听音乐、逛街购物、上网。从调查中可以发现,现代生活对他们影响较大,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已经带上了一些城市色彩,生活较之以前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比如上网、听音乐、旅游等。但就其整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工业余生活相对单一。虽然城市中的文化设施和休闲场所已经比较丰富,但由于业余时间和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而无法享用。

2、主观感受普遍认为对现状不满意。

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业余生活内容“不太丰富”或“很单调”,其中36%的人对自己的业余生活“很不满意”,42%的觉得“不太满意”,而只有3%的人对自己的生活比较满意。调查显示,84%的人明确表示愿意参加企业、社区或其他单位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作为新生代的农民工,他们的文化水平、理想信念等较之第一代农民工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了渴望。

(二)原因分析

1、经济收入低,文化消费能力不强。

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与他们的职业、收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职业、收入稳定的群体,在时间与金钱方面有着更多的支配权,他们的业余生活相对丰富,可以从事看电影、K歌、旅游、健身等消费性的娱乐项目。在经济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除去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费用,他们每月可用于文化娱乐等消费的费用几乎所剩无几。对于城市里动辄数十元上百元的娱乐休闲场所,他们一般都会敬而远之。虽然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支出很少,但这并不表明他们不需要精神文化生活。相反,他们对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了渴望。

2、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的重视和关注不够。 近年来,对于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农民工子女上学等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足够重视,但对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却还缺少足够的关注。政府、各群众性社会团体、非政府民间组织、企业雇主以及各种社会主流媒体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与精神生活问题的关注都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

二、对策与建议

在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关注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确保社会稳定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

政府部门作为第一推动力,应该充分发挥作用,适当进行一些投入。在农民工相对集聚地,建议考虑由政府投资建设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活动中心,低成本或者免费对他们开放。同时加强群众性文化事业的建设,改进服务形式,让城市文化设施进一步向他们开放。此外,还可以发挥各社会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各类评选活动,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取得社会认可的精神需求,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需求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二)加强引导,让企业承担应有社会责任。

要对企业加强引导,让他们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企业要处理好企业效益与企业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定意义上讲,发展企业文化,进而改善务工人员的精神生活质量是对企业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组织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和培训工作,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加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

(三)农民工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素质。

新生代农民工较之第一代农民工,他们追求城市生活,融入现代城市的愿望比较强烈。其本身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勤于学习,积极参与政府及企业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技能,提升自身

素质,逐步改变自己原来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到遵纪守法,主动适应城市文明,进一步促进自身融入城市文化。

三、某某区共青团组织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 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当好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利益的代言人和权益的维护者,是共青团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共青团某某区委围绕“关爱新生代农民工”这一主题已经开展了非公企业团建,关爱农民工子女等工作。为进一步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动员全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团员青年及广大青少年学生为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开展关爱行动,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推动我区共青团关爱新生代农民工服务阵地建设,不断丰富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精神文化生活,共青团某某区委决定在全区开展“七彩小书虫”图书分享活动。

“七彩小书虫”活动以“体验阅读之美 感悟分享之乐”为主体,以某某区外来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为服务对象,通过发动全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团员青年及广大青少年学生捐赠家中闲臵图书,同时依托并发挥团中央在我区建设的全国首批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阵地——“七彩小屋”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我区外来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集中的城乡结合地带的社区、村、学校设立“七彩小书虫”图书分享站,统一放臵捐赠图书供外来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无偿借阅,满足外来新生代农民工及

其子女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爱新生代农民工是当前共青团组织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共青团某某区委将继续积极参与关爱新生代农民工行动,不断创新形式扩大“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的影响,努力使“面对面”活动成为共青团服务党政大局和维护新生代农民工权益的有效载体。并通过这一载体更加准确的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普遍性利益诉求,努力为全社会关注关爱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做出积极贡献,让他们感受现代文明的丰富多彩,在城市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第二篇: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解新生代农民工(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外出从业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从宏观上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的总体情况,为加强和改善农民工工作提供依据,近期眉山团市委联合国家统计局眉山调查队对我市1区5县进行了新生代农民工专项调查,有效调查样本220户,调查结果为新生代农民工对现在生活状况不太满意,目前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贫乏,但追求精神生活和发展机会的愿望更强烈,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重视不够。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新生代农民工以男性为主。在所调查的220名新生代农民工中,男性占60.9%,女性占39.1%;90后占调查对象的8.2%,80后占81.8%。

2、新生代农民工以已婚为主。从调查结果来看,新生代农民工以已婚为主,所占比列为65.0%,未婚的占30.5%,离异的占4.5%,丧偶的没有。

3、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较高。他们大部分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文化和文盲比例低,仅占0.9%,受过初中教育的占36.8%,受过高中教育(中专、职高)的占45.5%;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占16.8%,他们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能够通过报刊、书籍及网络等接受知

1识和信息,所以更注重自己未来的发展。

4、新生代农民工行业分布较广,涉及多个门类。新生代农民工涉及

一、

二、三产业,主要分布在建筑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一产业;交通运输业和采矿业。分别占17.7%,16.8%,15.0%,11.4%,10.9%,10.5%,10.5%和7.2%。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工作,82.7%集中在私营、个体和股份制企业;72.7%属于普工和无技术等级的熟练工,中、高层管理人员仅占4.1%。

5、81.8%的调查对象务工时间在两年及以上。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大部分出来务工时间都在两年及以上,其中一年或一年以下的占18.2%;两年的占30.9%;三年的占27.7%;四年及四年以上的达到23.2%。

6、调查对象获得目前这份工作的途径以亲友或同乡介绍为主。占49.6%的调查对象获得目前这份工作的途径是亲友或同乡介绍;劳务中介介绍的占7.7%;政府劳动部门或工青妇组织介绍的占9.1%;自己直接到单位应聘的占14.1%;在劳务市场应聘的占6.4%;通过互联网信息的占3.6%;其他途径的占9.5%。调查显示:因没有技术成为他们目前找工作最大的困难,占43.6%,因学历太低的占37.3%,因户口受限制的占3.2%,因不知道什么地方招工的占7.3%,因交不起押金的占2.7%,因怕坏人欺骗的占1.8%,其他原因的

占4.1%。

二、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特点

1、新生代农民工对现在生活状况不太满意。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当前的生活状况很不满意的占8.6%;不满意的占20.5%;觉得一般的占43.6%;比较满意的占17.3%;觉得很满意的占10.0%。他们在城市生活存在各种各样的困扰,排在前三位的困扰分别是收入无保障、远离家人感到孤独和缺少文化娱乐生活,分别占调查对象的49.5%、39.5%和32.7%。同时,在所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接近两成的人要2年及以上才能回一次老家。

2、经济收入较低,工作时间普遍较长。调查显示:他们月工资在1200元以下的占28.6%;1200—3000元的占66.8%;3000—5000元的占4.6%;5000以上的为0。他们工作的时间在40-50小时的占42.3%;50-60小时的占15.0%;60-70小时的占25.5%;70小时以上的占5.9%;40小时及以下的仅占11.3%。

3、维权意识逐步增强。在求职和工作的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对待公正待遇的诉求比他们父辈更为强烈,他们更关注务工的环境及社会保障问题。当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找党组织、团组织、工会、单位领导和政府部门求助的占41.8%;找亲友或同乡的占37.3%;找新闻媒体和上网发帖求助的占6.8%;自己去解决的占6.8%;而默默忍受的只占3.2%;

其他的占4.1%。

4、排解心理压力方式多种多样,但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较少。现在新生代农民工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他们缓解压力的方法排在前三位的是上网浏览和聊天、喝酒或下饭馆和睡觉,分别占44.5%、40.9%和38.2%,但选择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仅占2.7%。他们大部分愿意帮助工友排解苦闷心情,非常愿意占45.5%;勉强愿意的占22.5%;视情况而定的占27%;明确表示不愿意的只占5%。

5、精神生活诉求提高,消费生活多元化。在调查的220名新生代农民工中,他们的业余生活情况是:43.6%的选择了看电影或电视;42.7%选择了打牌和打麻将;31.4%的人选择了去网吧上网;业余生活比较枯燥单调。但新生代农民工更希望能参加的活动排在前三位的有文体类比赛和文娱活动,看电影和演出、知识技能培训,分别占51.4%、47.3%、45.0%。由此看出,他们对物质和精神的享受也逐渐提高。

6、融入城市的愿望比较强烈。新生代农民工较之第一代农民工,他们追求城市生活,融入现代城市的愿望比较强烈。调查显示,23.6%的人出来打工的目的是希望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列第四。排在第一的是赚钱养家,占64.5%;其次为赡养父母或子女前途考虑的,占31.8%;第三是出来寻找发展机会的,占29.1%。他们希望在城市定居的理由排在第一位的是孩子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占60.5%;第二是

工作机会多、发展空间大,占43.6%;第三是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占42.7%;第四是城里人收入高、生活水平高,占41.4%;第五是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的生活方式,占28.6%;第六是城里人有退休工资和社会保险等保障,占23.2%;第七是家里已经无地可种,占13.2%;第八是做城里人有身份、受尊重,占6.8%。

三、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

1、务工单位共青团组织较少,开展有益活动更少。共青团员在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占51.8%,但他们所在单位共青团组织却相对较少,调查显示:52.7%的农民工所在单位没有共青团组织,在也有共青团组织的单位开展活动较少,其中从来没有开展过活动的占26.0%;偶尔组织一些活动但作用不大的占37.5%;经常组织活动,受到青年人喜欢的占25.0%;说不好的占11.5%。

2、企业文化活动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在私营、个体企业,企业注重效益而轻视职工文化生活,已经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从调查结果来看,没有提供任何文化活动的单位占35.5%;提供内容单

一、贫乏,不能满足文化活动需要的单位占32.7%;提供一些,基本满足需要的占25.5%,而内容丰富,能够满足新生代农民工需要的只有6.3%。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从来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活动占调查总数的

50.5%;一年中参加过1—2次的占40.4%;一年中参加过3—5次的占7.3%;一年中能参加5次以上活动的仅占1.8%。

3、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枯燥,文化消费能力不强。新生代农民工业余生活主要集中在看电视、上网、看杂志报纸等消费成本较低的活动,精神文化生活仍然十分单调和匮乏。每月用于文化消费的金额较低,没有文化方面消费金额的占16.4%;10-50元之间的占54.5%;50元以上的占29.1%,消费的用途主要是上网和购买书报和杂志。但作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的文化水平、理念信仰较老一代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了渴望。

4、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政府、群众性社会团体、非政府民间组织、企业雇主以及社会主流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与精神生活问题的关注都处于滞后的状态,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调查结果显示:88.1%的新生代农民工未加入文体休闲学习等兴趣爱好团体;85.8%未加入社会公益慈善组织;78.3%未加入民工协会;63.1%未加入老乡会;93.0%未加入维权性质的组织,同时,60%以上调查对象没有参加过以上组织的活动;90%调查对象基本没有参加过社区组织的活动。

第三篇:文化广场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古贤村的“夜生活”

每当晚霞灿烂的时刻,古贤村文化广场热闹非凡,热火朝天,三三两两的群众吃过晚饭携手来到广场,打球、散步、跳舞……。独具特色的广场文化已成为古贤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古贤村两委在党支部书记薛体彬同志的带领下,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加大了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余万元,建成风貌独特的文化广场,让人民群众有一个休闲、娱乐、运动场所。广场配备了各种健身器材,以及篮球场等体育运动设施。文化活动广场的修建,既美化了乡村环境,密切了干群关系,净化了社会风气,又传承了民俗文化,助推了城镇化的进程,而且还是广大群众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目前,该村不仅在文化广场组织举行了多场文艺演出活动,而且还开展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多项体育运动。同时老百姓还自发组织舞蹈队,让广场“健身舞”火起来了,文化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欣喜局面。

“现在每天晚上都有盼头,想到广场去走一下。”村民范某高兴地说,白天忙了一天,晚上吃过饭便带着小孩来到广场溜达,放松放松,看到有人跳健身舞自己也扭上一段。

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和活跃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在农村,各种文艺演出、秧歌表演、戏迷俱乐部、免费数字电影等已经成为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贤田锐勋白保军)

第四篇: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活跃群众精神文化

近年来,源汇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充分发挥社区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立足社区,面向群众,努力探索,采取搭建载体、 培育队伍、开展活动 、 破解“瓶颈等措施,走出了一条发展繁荣社区群众文化的新路子,活跃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市民文明素养,提升了城市品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搭建载体。源汇区将群众文化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以各类广场、游园为依托,建成固定社区文化广场18个、沿河文化活动中心6个。各办事处还积极协调辖区单位参与社区文化共建,目前,已有10余个企事业单位文化活动中心无偿向社区群众开放,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二是培育队伍。该区坚持政府引导和群众自办相结合的路子,相继培育出了柳江社区的“腰鼓队”,老街社区的“夕阳红文艺队”,新华街社区的“小蜜蜂曲剧团”,受降路社区的“普法文艺队”等特色文艺团队27个、民间艺术队63个,兼职演出人员达1700余人。艺术团体组织者以免费培训的方式,组织群众参与舞蹈、歌唱、戏曲、秧歌、腰鼓等演出活动。三是开展活动。该区通过每天举办“激情广场大家唱”、“舞动漯河大家跳”,每月举办“月末文化广场”,每季度举办“社区文化展演”,每年举办“家庭文化才艺比赛”,常年开展“图书进社区”、“经典文化进社区”等多种文化活动,将一道道文化套餐奉献给广大市民。各社区还在部分街巷制作艺术版面160多幅,绘制科普、文化长廊4条,同时发动居民利用书法、绘画、剪纸等形式美化楼道100余处。

四是破解“瓶颈”。源汇区通过企业冠名等方式举办文化活动,实现社区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双赢”。温州国际商贸城负责人告诉记者,年初以来,他们先后和区文化部门合作,成功举办了源汇区第十三届民间艺术大赛和社区月末广场文化活动,不仅缓解了社区文艺团队活动经费不足的难题,而且为商场聚集了人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企业的文化品位,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第五篇:恩施州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以恩施市为例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主要是指这一群体工作之余用于消遣、娱乐等方面的非物质生活。有效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根据对恩施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恩施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且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新生代

农民工

精神文化生活

一、调查背景及调查方法

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在我国改革开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随着农民工的“更新换代”,新生代农民工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他们占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成为一个庞大而独特的社会群体,并且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如何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问题,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何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本文将其定义为:年龄在18到35岁之间,具有农村户籍,主要从事非农劳动的这一群体业余时间所选择的进行娱乐和消遣等方面的非物质生活方式。

恩施市作为恩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在恩施市工作的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在整个恩施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主要以恩施市为样本调查点,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对恩施市金桂大道的某几个建筑工地、工业园、湖北民族学院周边的服务行业和凤凰山脚下的某些餐饮服务业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进行调查,问卷填答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自填问卷法,由被调查者亲自填写;二是调查员按问卷内容逐一读题,由被访者回答。本次一共发放了25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共210份,遗失3份,无效问卷37份,问卷回收率为84%。

二、恩施州新生代农民工概况

根据恩施州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州统计局发布的恩施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到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恩施州户籍总人口数约为3975661人,常住人口为3290294人,恩施市常住人口近75

1

万人,约占恩施州总人口数的18.86%。根据2009年恩施州统计局和劳动就业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恩施州农村劳动力为170多万人,外出务工人员为87万人。

三、恩施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调查回收的210份有效问卷中,女性占总人数的63.8%;其中少数民族人数为84人,占总人数的40%,未婚占54.3%,已婚有配偶的为90人,占总人数的42.9%;被调查的已婚人员中有1个子女,占总人数的31.4%,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占7.6%。另外,有51.5%的人进城务工已达到三年或三年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十年以上。

通过上图表我们得出,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初中及以下的占34.3%,上过高中的占23.3%,上过中专的人数为39人,占18.6%,有大专或高职文凭的占11%,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为6人,占2.9%,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在工作时间方面我们发现,53.8%的人工作时间集中在在8-10小时,17.1%的人工作时间为10-12小时,工作超过12小时占15.7%,表明大部分人的正常工作时间不是很长,他们的业余时间还是比较充足大的。

在月收入方面,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集中在1200-2400元之间,达到46.6%,超过2400元的有32.9%,低于1200元的仅占19.5%。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2

在分析精神文化生活消费支出这方面中,消费在30元及以内的占36.7%,30到50 元的占28.1%,超过50元的占33.8%。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月消费在1214元左右,精神文化消费只占他们月消费很小的一部分,说明他们用于精神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支出金额明显偏低。

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具体支出分析发现,手机上网、网吧受到了较为普遍的欢迎。手机上网主要采用流量包月的形式,花费在5元和10元的居多,其中不超过20元的有179人,20元—100元之间的有25人,超过100元的有6人,人均每月手机上网消费为13元,另外,平均每月去网吧的次数为5次,在电影院、公园、演出、比赛、培训、购买书刊杂志等方面的支出或参与活动次数很少,其中参加过成人自考或培训的有15人。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是比较单一的,对高品位有价值的活动也很少涉及,消费层次偏低。

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所在的小区或工作所在企业文化娱乐设施发现,仅有9.5%的人选择了有文化娱乐场所,而61.4%指明没有,另外28.1%的人选择了不清楚,由此可知工人们生活和所工作的地区提供文化学习的场所明显不足,文化教育与娱乐基础设施设施不完善。

在居住地与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娱乐场所间距离上, 16.6%的人认为近,选择距离一般的占26.7%,另外56.8%的人认为远或说不清楚。直接调查工人们对自己拥有的生活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环境条件的看法,4.8%的人认为很差,13.5%的人认为较差,认为一般的占56.7%,3.3%的人认为很好。说明大部分对自己目前生产和生活的环境不满意。

3

在共青团、工会、妇联、社团等组织开展活动方面,15.2%的人选择自己所在单位有部分社团组织, 84.8%的用人单位无相关群团组织,实地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在所选择的几个大的调查点中,工业园区是没有共青团组织的,个体私营企业更是没有。关于本单位有共青团的,在其开展活动方面,多数认为偶有活动,但作用不大。对于一些“社团组织”,16.2%的人参加过文体休闲学习等兴趣爱好团体,25.7%的人参加过社会公益慈善类组织,9.1%的人参加过打工者协会、民工协会,47.1%的人参加过老乡会、同学会,11.4%的人参加过维权性质的组织。从这些数据可分析出,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会参加自发组织的活动,而很少参加正式组织组织的活动。

在对未来文化水平预期方面,11.4%的人选择了没有必要再提高,22.4%的人选择了大专或高职,有64人选择大学本科,比率达30.5%,另有26人希望达到研究生水平,占12.4%。总体上看,新生代农民工仍有着较强的学习欲望,他们盼望有更高的学历、文化水平。

在个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上,最受欢迎的是网络、电视和工作岗位,比率分别是44.8%、39.5%、26.7%,选择报纸、杂志、讲座等形式的较少,均不超过20%。具体情况如下表:

对上面图表分析可以发现,现代技术和网络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得到较大的普及,但普及率不是很高。传统的信息传播工具电视,在农民工生活当中仍然发挥着较重要的作用。工作岗位所提供的信息不足。

4

在新生代农民工缓解心理压力渠道方面,有113人选择“听音乐”,占总体人数的53.8%,40.9%的人选择用“上网”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另外有41.43%的人选择了用“睡觉”的方式缓解,具体情况如下表:

在希望在城市定居的理由方面,认为工作机会多、发展空间大的占71.4%,希望孩子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的占50.5%,认为城市收入高生活水平高的占44.3%,选择城市文化生活丰富的占36.2%。可见新生代农民工们选择城市定居更多的是考虑工作机会和孩子的教育,满足基本的生存问题。

在城市生活最困扰的问题方面,生活成本高、 收入无保障 、工作不稳定 、住房困难 、远离家人 、子女上学困难是最主要的因素。具体情况如下表:

5

,从他们对自己是否是城市人得界定上,75.2%的人认为自己是农村人,仅11.9%的人认同自己是城市人,而12.9%的人选择了不知道,表面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水平低,城市认同感低,对自我身份认定模糊。如下图:

综上所述:恩施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存在以下问题:

1、文化生活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文化娱乐活动,获取知识的渠道少。

2、精神文化消费支出偏低。

3、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参与文娱活动的热情,总体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能满足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娱活动很少,

4、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一般公共文化场所距农民工居住地和工作单位较远,而且没有专门针对农民工开设的公共图书馆等文娱场所,农民工们拥有的文化娱乐环境条件不是很好。

6

5、农民工所在的社区、工作单位组织和开展的文娱活动很少,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重视不够。

6、情感诉求得不到倾诉。在缓解压力方面,缺少必要的人际交流与沟通,缺少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在城市定居有许多传统问题如生活成本、收入保障、子女上学等困扰。身份认同方面,不能很好的融入城市。

四、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原因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原因大致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工资收入较低、生活成本高,工作不稳定,没有经济基础支撑其精神文化需求。

新生农民工出生在农村,长大后跟随父母外出,来到城市中的工厂、工地,住宿在工作单位宿舍、建筑工地工棚、租赁房屋等。他们早出晚归,没有闲暇时间学习娱乐,加上工资较低,何谈精神文化需要。

在现今的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工压力也越来越大,又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觉得维持家庭的生计是头等重要的大事,所以他们不愿意把仅有的一点工资用到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

工资是一方面,相对于工作岗位的稳定性农民工们可能更关注后者。在对建筑工地的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的建筑工人都没有稳定的工作岗位,他们时刻都在为下一份工作谋划着。虽然都在建筑工地工作,行业未换,但是几乎都不会在同一个地方,从来都是“哪里需要就到哪里”。相关项目部负责人也明确告诉调查者,建筑工地每天的人数都不是确定的,这里的工人流动性很大。如此,一份稳定的工作可能会比较高的工资更受欢迎。

(二)文化水平较低、择业迷茫、规划欠缺、同时自身文化需求有待加强。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刚迈出中学校门,没有接受更多的教育,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价值观尚未稳定、身份认同尚不清晰,面对铺天盖地、瞬息万变的信息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确定具体职业发展目标的能力仍旧不足。因其文化水平低,自身要求不高,工作繁杂、闲暇时间少等因素,使得他们自已主动去了解、学习、接受的难度加大。

(三)企业文化的不重视,政府部门基础设施服务的滞后。

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不高,不仅是自身原因造成,同时也与企业对文化建设的不够重视,政府部门基础设施服务的滞后相关。而要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则应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不仅是满足物质需求,更要紧的是满足精神文化需 7

求。政府、企业不仅没能给青年提供健全的学习文化的平台,比如一个数字平台,一个公益性图书馆,同时对广大的农民工学习文化的关心鼓励不够。这些都是导致农民工精神文化匮乏的原因。调查中我们发现,工作单位中有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极少,也没有基本的文化设施。有的被调查者直接告诉调查者,即使是想学习娱乐也没有真正适合他们的地方。

(四)制度问题,学历、理论门槛,流于形式,新生代农民工难以得到真正的培训,也难以提升。

35岁的刘师傅在建筑工地做粉刷工作,他告诉调查者自己有很强的学习欲望,虽然年龄相对较大,但他还是认为“自己有一颗年轻的心”“心态很好”。他很想学一些东西,尤其是电脑方面的基础知识,却一直苦于没有人教。“请家教没时间也没钱,上培训班也要有专门的时间,也需要钱。”即使请人教,作为农民工也不一定能够找到,不管哪种方法对他自己都是不适用的,没有什么场所可以专门解决这种问题,或者可以说,类似于这样的问题从没有人给予过关注。

关于技能,刘师傅讲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所工作地方招工程技术人员,自己很想尝试,然而其前提要求却是大专学历、会使用办公软件,如此即使自己有技术也被这“入门条件”给拒在应聘之外了。像这样的招聘,自己有期望,知道技能不足后马上去学,可是即使学会了却仍可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因为等到学成之时,招聘早已经结束。如此,也是不知道“市场”需求,信息滞后所致。

类似的还有一些技能证书考试,自己明明有技能,甚至是熟练工,却被所谓的“理论考试”给难住了。有技能没证书证明,要拿证书却过不了理论一关,这种情况在农民工中较为常见。而且有些单位即使有培训,也多流于形式。比如所在单位要争取什么称号就要要求哪类技术工人达到多少人,这时培训的作用就可凸显了。工人们一起去听课参与所谓的“培训”,实际什么也没学到,一两堂课之后立即进行所谓的考试,实际上就是拿着事先发的答案填空即可。所有的都按程序来进行,立即证书发下来了,可是实际上不会还是不会,技能并没有因为一纸证书便有了。

(五)城市、社会环境的影响,使新生代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更难以享受到均等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社会资源。

新生代农民工们自小受乡土礼俗熏染,他们的根仍在农村,思考、行为方式、习惯、需求等不同也就有其根源,城市人也自有其特点。但是城市对于农民工的关注很多还停留在一些差异上,还没有在认识并理解这种差异的基础上达到一种认同和对差异的尊重,故而存在某些排斥。因此,城乡二元一体发展,不能仅仅 8

只限制在地域上,还更应该关注文化等其他层面,加大对作为乡村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的关注。转变观念不仅仅是对乡村人的要求,更是对城市人的要求。

五、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对策

根据上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以及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和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原因,本人主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对新时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国家层面

1.加大基础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重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宣传教育 政府相关部门应增加公共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的数量,并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发放免费入场券,或者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文娱活动,比如组织文艺演出、参观博物馆等。同时,向新生代农民工宣传国家关于保障权益的相关法律,如组织学习《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劳动合同法》等,以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法治意识、组织意识和参与意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建立就业信息交流平台,助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

2.制定切实符合新生代农民工需求的社保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相关部门应努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有计划地把新生代农民工纳入社保范围,同时加强社保基金的筹集和监管,切实保障农民工受益。 3.建立合理有效的新生代农民工诉求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政府,切实关注新生代农民工诉求,尤其在精神文化生活诉求方面,扩宽诉求渠道,并建立定期走访机制。 4.突出群团组织作用

(1)扩大群团组织覆盖面,在流动新生代农民工中广泛建立群团组织,逐步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局面。

(2)发挥群团组织在加强新生代农民工道德文化建设方面的思想引领作用,使他 9

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突出群团组织的人文关怀作用,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心灵窗口”的作用,为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摆正心态,正确看待和认识周围的人和事。 (4)充分发挥团组织四项基本职能。精心设计新生代农民工感兴趣、符合新生代农民特点的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比如体育竞赛,交流会、趣味知识竞赛等。

(二)社会层面 1.企业单位

(1)增加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在劳资关系中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使新生代农民工的正当劳动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从而为他们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消费提供经济保障。

(2)把发展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完善企业内部的文化设施,注重文娱活动的多元性,如阅报栏,棋牌室,图书阅览室,文化知识传播窗等,以便为农民工参加学习文化活动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展示才华的平台。

(3)注重把农民工的技能提升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完善员工竞争机制。组织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讲座,企业的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将公司人员按组进行合理分配,实行小组竞争机制,并且与工资奖励挂钩,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工之间的交流,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融入城市生活竞争的程度,以便为他们日后在城市定居,实现农民到市民角色的转变。 (4)在企业内部建立诉求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文关怀机制。 加强管理层级与普通职工的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有效解决。 2.社区

(1)在服务中加强管理,深化进城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建设,开展多项文娱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注重关爱新生代农民工的子女家庭,使他们在“新家园”感受到家的温暖。

(2)建设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坚持以服务群众为本,尤其要提高对新生代农民工 10

的服务质量。

(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

1.提升文化素质,转变思想道德观念,努力接受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2.树立正确的文化娱乐消费观念,追求高尚的有价值的文化生活方式。 3.积极参与各项文娱活动,注重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提高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4.积极而正确利用获取知识的渠道,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多角度的丰富文化知识,如网上学习,远程教育等。

七、总结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显现出年龄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精神文化生活期望高等特点,他们年轻活跃,有更高的追求;他们虽如祖辈一样来自农村却有着改变自身处境融入城市的强烈意愿并得到身份上的尊重与认同;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满足,还有精神文化上的充实与快乐。农民工问题已经在政府、社会等不同层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新时代的产物也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调查中我们发现恩施市在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方面的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基础设施建设覆盖范围不够、社区组织文化建设不足、专门针对农民工服务的维权、协会、文化场所等未普及。对于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而言少数民族的新生代农民工自然占了不小的比例,而他们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功不可没。政府部门能否发挥其职能,社区、单位等组织能否协力齐心,共同使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问题得到有效关注和解决,让以农民工们为代表的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进步之成果,在此背景下就显得尤为迫切。这也就是本次调查开展的意义之所在。

上一篇:群众工作督导问题整改下一篇:期中常规检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