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公关公司如何处理

2023-03-13

第一篇:危机公关公司如何处理

在危机决策中领导者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9、在危机决策中领导者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在现实生活中,危机如同驱不散的幽灵始终追随着我们。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时,各种矛盾、冲突日益尖锐,若处置不当,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因此,如何处理危机成为现代领导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危机处理能力成为信息社会条件下衡量一个领导者行政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

一、迅速控制事态。无论面对的是何种性质、何种类型、何种起因的突发事件,领导者都应积极进行处理,立刻作出正确反应并及时控制局势。以积极的态度去赢得时间,以正确的措施去赢得公众,创造妥善处理危机的良好氛围,而不应一开始就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追究责任。从而耽误处理突发事件的时间,造成处理的被动局面。此时领导者应从容面对,快速反应,果断行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关键和首战。

二、准确找到突发事件症结要真正彻底消除因突发事件造成的危机。需要在控制事态后及时准确地找到突发事件原因,对症下药,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一阶段主要是作好如下方面的工作:1,收集信息,掌握第一手材料。突发事件的原因深藏在事物的内部,隐含在各种现象之中,要想把握它,必须掌握大量的材料,并能对此进行分析与综合,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据此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办法。2,确定事物的性质,这是危机管理的关键。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领导者要做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工作。这主要是对突发事件做战略性的分析。包括突发事件的主要力量是来源于哪里?最终目的是什么?通过分析,使之对危机认识更深刻,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危机的策略方案,争取控制危机的主动权。3,制定具体解决措施。事件的性质确定以后,必须迅速制定处理问题的总体方案。解决危机的方案,首先要具有可行性,其次要注重效果、标本兼治。所以领导者在出台处理意外事件的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因素,因人、因地、因事制宜,达到对公众、组织都有益处的效果,努力取得多重效果和长期效益。最后,要准备备选方案。为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必须做多方面慎重考虑,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胸中有数,从而使突发事件得到妥善解决。

三、及时向社会通报事件进展的情况,明确表明态度。发生事件后,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深入调查核实情况。通过行动依法维护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及时透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事件的真实情况,以良好形象争取社会支持和认可。

四、果断解决问题实施决策方案。采取具体措施处理事件,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决战时期。这时领导者的指挥能力、运筹、决断、魄力都将发挥重大的作用。1,领导班子内要达成认识和行动的统一。2,领导者亲临现场。在突发事件中,领导者魅力的最好展现是亲临第一线指挥,稳定人心,也充分体现领导者胆略、勇气。3,用好人。危机时刻是急需人才的时候,也是人才发展的最佳时机。这时的用人要突破传统框子,不拘一格。为鼓励人才的脱颖而出,要运用灵活的激励手段。4,执行要有力。处理突发事件,常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阻力,如果忍让、退却,就会带来无穷的后患。所以,只要是正确的措施,一经公布,就要坚决贯彻,丝毫不能妥协。

五、总结经验教训。突发性事件被平息后,组织获得了相对的平静与稳定,这并不意味着危机过程已完结。这时的领导者的主要工作是致力于危机的恢复和危机的根本解决。因为危机公开的冲突被制止了,但引起危机的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如果不从根源上控制还会以其他方式再发生。所以此时的领导者,一方面在恢复正常的社会活动外,更要从系统的角度查找问题出现的深层次诱因,教育广大群众提高认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并有效地制定危机后管理工作的重点,使群众看到领导者的远见与对组织负责的精神。、

第二篇:何处理公司解散债权债务如

公司解散债权债务如何处理

甲方(上海某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在 2005年3月28日之前为乙方(上海某信息有限公司)制作展台,乙方截止 2005年3月28日累计欠付甲方账款共计人民币130000元整,针对这笔款项,乙方于 2005年3月28日向甲方制定了还款计划书,根据该还款计划书:从2005年4月起,乙方将根据该公司的资金情况,每月尽可能多的向甲方还款。还款计划书出具后,乙方以丙方(上海某广告有限公司)的帐户在 2006年1月23日向甲方支付了5000元,之后就再未履行还款义务。经调查发现乙方于 2005年10月20日登记注销,金某、朱某是乙方的股东,金某、朱某作为公司股东,在注销登记时承诺对乙方的债务承担责任。根据这一情况,甲方以金某、朱某为被告诉至法院要求承担付款义务。

调查经过:

本律师在接受甲公司的委托后,对乙公司的工商登记资料进行了调查,查阅了内档,了解到乙公司已经依法解散,但是乙公司的两名股东在公司注销时都签了保洁单,承诺乙公司的一切债务由两人共同承担。

审理结果:

双方在法院主持下进行了调解,被告承诺在两个月内偿还欠款。

办案心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

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第一百八十五条“清算组在清算期间行使下列职权:(一)清理公司财产,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二)通知、公告债权人;(三)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

务;(四)清缴所欠税款以及清算过程中产生的税款;(五)清理债权、债务;(六)处理公司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七)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第一百八十六条“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其债权。债权人申报债权,应当说明债权的有关事项,并提供证明材料。清算组应当对债权进行登记。在申报债权期间,清算组不得对债权人进行清偿。”第一百八十八条“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公司经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后,清算组应当将清算事务移交给人民法院。”第一百八十九条“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并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止。”

本案当中涉及“公司解散后债务承担问题”。公司在申请解散时股东要成立清算组,由清算组承担债权债务的清算。如果资不抵债的,应当申请破产。否则视为有能力承担债务,那么解散后股东有义务承担债务。但时效为2年,超过两年的不承担。当事人在遇到欠款纠纷时,要及时的行使自己的权利,积极的向债务人主张,以免公司解散后,使自己的债权陷入无法实现的危险中。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三篇:典当公司绝当变卖业务会计如何处理?

具体会计分录如何处理

最佳答案

如今,典当业在现代市场中悄然兴起,并且成为一条重要的辅助融资渠道。而商务部、公安部去年颁布施行的新《典当管理办法》,使“冰封”5年的典当业重新“解冻”,大量资本纷纷涌入。财政部于今年1月底发布了《典当业务: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以期进一步规范典当业务的会计处理,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相关性,防范典当行业的风险。

根据典当公司的业务特点,其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1)当户提交典当物品时,收取质押物品、发放贷款、预收综合费的核算;(2)当户在当期或续当期内赎回质押物品时,收回贷款,收取利息及未收的综合管理费的核算;(3)确认及销售绝当物品的核算。征求意见稿对以上业务提供了具体的会计核算方法。

当户提交典当物品,典当行收取质押物品、发放贷款、预收综合费时,根据贷款金额,借记“抵押贷款”(房地产典当)或“质押贷款”(动产和其他财产权利典当)科目,根据实际发放的贷款金额,贷记“现金”等科目,并按预收的综合费,贷记“预收综合费”科目。值得注意的是,贷款发放以后,典当公司应在每期期末估计贷款回收情况,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实际收回贷款时,根据收回的金额将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数予以转销。

当户于当期内或续当期内赎回典当物品时,典当行收回贷款。借记“现金”等科目,贷记“抵押贷款”或“质押贷款”科目,并转回已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如实际损失超过计提数,则将补记的损失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同时,确认综合费收入及利息收入。

典当期限或者续当期限届满后,当户逾期不赎当也不续当的,为绝当。根据新修订的《典当管理办法》的规定,绝当物估价金额在3万元以上的,可以按照《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处理,也可以双方事先约定绝当后由典当行委托拍卖行公开拍卖;绝当物估价金额不足3万元的,典当行可以自行变卖或者折价处理,损溢自负。因此,确认绝当物品时,典当行应按绝当物品的初始估价金额,借记“绝当物品”,按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借记“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抵(质)押贷款减值准备”科目,按尚未收回的贷款金额,贷记“抵押贷款”、“质押贷款”等科目,按尚未收回的利息金额,贷记“应收利息”科目,按尚未确认的利息收入金额,贷记“利息收入”科目,按借贷双方之间的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或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销售(拍卖)收入在扣除拍卖费用及当金本息后,应退还当户的剩余部分计入“应付绝当溢价”,不足部分向当户追索,计入“其他应收款”,同时结转绝当物品销售成本。

案例:王女士是一家服装店的老板,2005年年底,她把自己的汽车开到泉州某典当行,把车当给了典当行,然后拿着当来的10万元,到香港进货以备年终销售旺季。假定当金利率为4.7%(月利率),当期3个月,月综合费率为当金的41‰,于支付典当款时收取,综合费收入到期一次结转。则相关会计处理为:典当行支付王女士贷款时,借:质押贷款 100000贷:预收综合费12300(100000×41‰×3)现金 87700。按月计息, 借:应收利息4700 贷:利息收入4700。

若王女士于3个月后归还贷款,赎回汽车, 借:现金114100 预收综合费12300 贷:质押贷款100000 综合费收入12300 应收利息9400(前2个月利息) 利息收入4700(第3个月利息)。

若王女士3个月后无法赎回贷款,汽车即为绝当物品。典当行应作会计分录: 借:绝当物品100000 营业外支出14100 贷:质押贷款100000 应收利息9400 利息收入4700。

经双方协商将汽车予以拍卖,假定最后拍卖成交价为150000元,增值税率17%,拍卖费用1400元,则扣除贷款本息、增值税及拍卖费之后,应退还当户的绝当溢价为9000元,典当行会计处理为: 借:现金148600(150000-1400) 贷:绝当销售收入114100 应付绝当溢价9000(150000-114100-25500-14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5500。 同时,结转绝当物品销售成本, 借:绝当物品销售成本100000 贷:绝当物品100000。

若最后拍卖价为80000元(低于估价),其他条件不变,则典当行应向当户追索49100元(100000+14100+80000×17%+1400-80000)。会计处理为: 借:现金78600(80000-1400) 其他应收款49100 贷:绝当销售收入1141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00。

按照征求意见稿的要求,每期期末,典当行应编制资产负债表,披露质押贷款、抵押贷款、绝当物品及应付绝当溢价等项目的金额,编制利润表披露当期利息收入、综合费收入及其他业务收入情况。15

第四篇:员工不同意公司调岗调薪该如何处理

案例来了:

前天有网友咨询,公司以业务调整,她不再适合现在岗位为由,将其调到一个她不喜欢的岗位,而且按新岗位工资要降薪了。公司的意图很明显:自己打辞职报告走人吧。遇到这类情况怎么办,公司可以擅自调整员工的岗位和工资吗? 现实中,调岗调薪是非常普遍的。如果是升职加薪自然是皆大欢喜。而很多情况是,有的员工不胜任工作或企业认为其不胜任工作,将其调到其他岗位,同时按照新岗位的工资标准核定工资待遇。但员工往往对降低工资提出异议,尤其是工资降幅过大时。现实中不乏有企业以生产经营需要或者用人自主权等名义擅自调岗调薪,迫使员工自行辞职。

假如职工对调整岗位和降低工资待遇提出异议,那么企业强行调整的做法是否合理合法呢?现在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调整岗位和降低工资是合法的。理由是企业依法享有用人自主权和工资分配权。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劳动者不胜任工作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岗位并适当降低工资待遇,属于企业的用人自主权,但应该由企业举证证明其具有充分合理的理由,否则不得擅自调整岗位或降低工资。

我们赞同第二种观点。企业的用人自主权和工资分配权是法律赋予企业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不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当企业的用人自主权和工资分配权主要体现在招用劳动者之前,企业可以自行设置岗位和组织架构,同时还可以自行设定各岗位的工资待遇(前提是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如果企业招用了劳动者后,就不能再以企业用人自主权和工资分配权,擅自调整劳动者的岗位和工资待遇。因为双方此时已建立了劳动关系。双方在建立劳动关系前是完全平等的关系,一旦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要受到企业的管理和支配,双方的关系变成了不完全的平等。

因此,双方在建立劳动关系时所约定的事项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劳动法也明确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所以,企业不得擅自调整岗位和降低工资。

在现实中,确有员工不胜任工作,需要降职降薪的情况。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企业应当证明对其的调整具有充分合理性。如果企业调整岗位或降低工资待遇是在合理范围内的,应该予以支持。这样既保证了企业的用人自主权,也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合理性的掌握由仲裁员或者法官根据一般人的认知标准和自身的价值观念来自由裁量,达到平衡劳资双方利益、缓矛盾的目的。 当然,在员工确实不胜任工作的情况下,企业与劳动者就调整岗位或者降低工资协商不成时,企业可以按照《劳动法》第26条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提前30日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又根据《劳动法》第28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以该理由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按照国家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还有部分企业,以员工不服从工作调动为由,安排其放假待岗,待岗期间只发基本工资或最低工资,已达到迫使员工主动辞职的目的。

企业的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根据《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和《工资支付暂行条例》及各地的工资支付规定,只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才可以对富余人员进行待岗安置。设立待岗制度的初衷是为了使生产经营暂时发生困难的企业通过合理安排岗位,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尽快使企业度过难关,实际上这是对生产经营困难企业进行的一种帮助和救济措施,并非用人单位处分劳动者的形式。并且根据相关规定,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综上所述,企业擅自调整员工工作岗位,降低员工工资,或者以员工不服从工作调动为由,安排其放假待岗,待岗期间只发基本工资或最低工资的做法明显违反劳动法相关规定,应该予以纠正。 下期内容预告:

周末文娱,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不华丽的分割线—————

劳动纠纷小砖家,做您身边的贴心顾问,为您提供劳动关系争议咨询服务。如果您在合同、工资、加班、离职、辞退、社保、工伤等等问题上有困惑,请向我们咨询。

每天向大家发送干货,请注意查收!现已开通往期内容回看功能,发送日期如1015,即可阅读10月15日精彩文章。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请转发给您身边的朋友,微信订阅号:worker566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一次关注,终身受益!

第五篇:如何处理投诉

如何有效的处理顾客投诉的技巧2011.11.1

1很多人都关心有效处理顾客投诉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很容易,但贵在正确执行和坚持。 在处理顾客投诉的过程中,首先要具备两种关键的心理,这为处理好投诉奠定了基础。

1. 同理心

投诉的顾客大都表现得怒气冲冲,情绪失控,碰上谁就向谁发火。因此,服务人员很容易在心理对顾客产生反感,觉得顾客是在和自己过不去,或者没教养。于是在无意中把自己与顾客的关系对立起来,采取了对抗或不理踩的态度。

这样的想法只能导致冲突的发生、升级,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其实,此时最需要的是抱持同理心,即站在顾客的立场上去看问题,理解、信任顾客,相信顾客的怨气是理由的,他们之所以投诉确实是因为他们的某些需求未获得满足;他们之所以见到谁就向谁发火,不是因为天性如此,而是把每个服务人员都看成是企业的代表。

抱持同理心,并不意味顾客一定是对的,而是尽可能去理解顾客为何如此难受,什么原因让他如此生气,他的问题在哪里?只要尽可能这样去思考问题,服务人员就会对顾客抱有理解的心,同情的心,而不会把顾客看作是令人讨厌的不可理喻的人了。

2. 克制

正确的选择是抑制身体对顾客愤怒的自发反应,让它回到安静的状态中,即是克制。顾客就相当于这个游戏中的“老虎”,他发怒、投诉就相当于向服务人员施压。如果服务人员以同样的态度对待顾客,顾客就会用更大的愤怒反击;但如果服务人员始终以一种礼貌友好的态度对他,就会令顾客的怒火慢慢降低。顾客回复平静,问题就好解决了。所以,克制自己的情绪才能控制顾客的情绪。

上一篇:违纪典型案例剖析材料下一篇:物流管理认知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