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快递行业法律规制

2023-03-12

第一篇:我国快递行业法律规制

快递行业的法律法规快递物流行业的标准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物流的理念从日本引进我国以来物流便成为经济发展领域里一个热门的黄金产业。2001年中国邮政顺利实现了“扭亏为盈”的伟大战略。为拓展生存、发展空间实现邮政的现代化宏伟目标中国邮政加快了发展新业务的步伐。“十五”期间中国邮政将进军物流市场加速形成继储蓄、集邮之后新的支柱性业务。在法治经济时代邮政企业如何面对物流这一全新的产业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探讨邮政物流业务运作各环节中应该注意的若干法律问题以便为邮政企业规范操作物流业务做好必要的理论准备。

一、物流业务与邮政法 我国《邮政法》规定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可以这样认为邮政专营权仅适用于邮政向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通信等领域。由于新兴的物流业务不属于邮政普遍服务的范畴所以邮政物流业务自始就不受邮政法的调整。 因此邮政物流企业在面向市场时要转变观念要用竞争的眼光看待物流业务。在运作物流业务的过程中要以一名运动员的身份介入到物流市场的竞争中。当然物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产业主要受我国民商法、合同法、行政法、交通法等法律法规的调整。因此邮政物流企业在实务操作的过程中就要依靠上述相关法律法规逐步规范邮政物流业务的发展。

二、物流运输与交通法 运输是物流业务运作中的主要环节是物流业务的核心流程。物流运输行为主要受我国交通法的调整包括有关交通运输的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交通事故责任赔偿与保险等。例如《汽车货物运输规则》、《道路零担货物运输管理办法》、《道路交通管理条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公路法》等。具体来讲邮政物流企业在业务运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法律问题

1、确保邮政物流企业与投入生产的车辆具有准运资格 交通部2002年1月15日发布的《道路货物运输服务业管理办法部办公讨论后的修正稿》的第六条明确规定凡经营货运服务业须向当地县含县下同以上运管机关提出申请办理开业手续取得经营资格依法经营。该办法第十条对交通物流做出如下规定申办交通物流业务经县、地市级运管机关审核后报省级运管机关审批。

2、与用户订立合法有效的运输合同 交通部1999年发布的《汽车货物运输规则》第24条规定“汽车货物运输合同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书面形式合同种类分为定期运输合同、一次性运输合同、道路货物运单以下简称运单。汽车货物运输合同由承运人或托运人本着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签订。”另外该法第

25、26条还对上述不同种类运输合同应该包括的具体内容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结合我们邮政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邮政企业最好是采用运输合同格式化的方式来解决运输合同合法有效的问题。所谓运输合同格式化就是指运输企业事先拟订标准的运输合同文本合同相对人即用户只要在标准合同文本上签字或稍加改动就可以签字生效的合同。这种格式化的合同在海上货物运输领域比较常见。考虑到邮政物流企业在运作初期还不能大范围推广个性化色彩的精益物流服务邮政提供的物流运输服务大多属于服务项目类似或相近的业务因此省级物流企业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标准的货物运输合同文本供各地市、县邮政物流企业使用。另外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良好的合同审查与监管机制对保障邮政企业订立合法有效的运输合同具有良好的作用。

3、依法运输确保安全生产 《汽车货物运输规则》第81条规定货运事故是指货物运输过程中发生货物毁损或灭失。货运事故和违约行为发生后承托双方及有关方应编制货运事故记录。货物运输途中发生交通肇事造成货物损坏或灭失承运人应先行向托运人赔偿再由其向肇事的责任方追偿。 物流运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货运事故或是交通肇事等事件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解决问题。切忌发生生产事故后司机盲目回避更切忌司机驾车逃离现场如果一旦发生事故属于肇事逃逸现象情况严重的司机还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邮政物流企业应当教育员工遵守法律发生事故及时报案及时处理。另外邮政物流企业应该在合理估计的范围内参加责任及安全保险以分散事故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货运事故发生后邮政物流企业要与用户就货物损失的赔偿做好沟通保证及时赔付用户因货运事故带来的损失与肇事者协商妥善处理损失追偿事宜尽最大的努力挽回企业损失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保留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三、物流仓储与合同法 物流仓储是物流业务运作中的联结点。物流仓储行为主要受我国合同法关于“保管合同”、“仓储合同”等章节的调整。邮政物流企业拥有的仓库在保证物流业务运作的同时还可以对外提供仓储及保管服务。具体来讲物流仓储业务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法律问题

1、仓储合同保管合同与仓单提单的法律性质 仓单在保管合同是提单是提取仓储物的有效凭证。因此物流仓储服务提供商与用户就仓储服务发生法律纠纷时应该以仓储合同的约定为准。针对邮政物流企业仓储业务发展尚不充分的实际情况省级邮政物流企业也可以事先拟订格式化的仓储合同来指导各地市、县邮政企业规范运作。

2、仓储业务运作应该防范的经营及法律风险 现代化的物流仓储业务要求物流服务商拥有现代化的仓储设备要求仓库具有诸如冷藏、隔离、电子监控等现代化功能。而邮政物流企业目前所拥有的仓库能够达到现代化要求的为数不多因此我们在承接物流仓储业务的同时要考虑经营及法律风险问题。各级邮政物流企业要对其所属仓库具备的功能有合理的估计避免因变质、串味、腐烂等原因招致赔偿。

四、物流配送与合同法 物流配送是物流业务运作中的末端环节。配送行为主要受我国合同法“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的调整。邮政物流企业与用户达成货物配送约定后如果未能按照要求或允诺及时、准确配送将承担合同法上义务不履行的违约责任。因此邮政物流企业一旦向用户做出了某种物流配送服务的承诺就要达到标准。通常企业要考虑制订合理的配送方案包括配送的时间及路线订货、备货与出库管理分拣及配送运输等具体事项尽量避免因为配送未能达到要求而承担合同不履行或瑕疵履行的违约责任。

第二篇:关于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的问题探究要点

关于探究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的问题

关于探究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的问题

摘要

针对我国快递行业发展迅速,但是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存在着鱼龙混杂、服务质量名不副实、验货纠纷隐患等问题,我建议国有大型快递企业从建立战略联盟,降低运营成本,实行灵活的定价策略等方面加强竞争优势,建议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采取树立品牌,优化服务,提升员工素质,走合作化道路等措施。

关键词:快递 合作 网络化

关于探究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的问题

目录

一 引言 ............................................................ 3 二 发展现状 ....................................................... 4

1 我国快递业发展现状 ............................................ 4 2 快递市场的主体结构 ............................................ 4 3 不同快递企业的市场地位和政策待遇 ............................. 4 4 民营快递业发展现状 ........................................... 5

三、 我国快递存在的问题 ............................................. 7

1 中国邮政EMS存在的问题 ........................................ 7

1.1市场意识薄弱 ............................................. 7 1.2 技术落后 ................................................. 7 1.3 组织结构不合理 ........................................... 7 2 中国民营快递企业面临的问题 .................................... 8

2.1 资金不足 ................................................. 8 2.2 管理水平低下 ............................................. 9 2.3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 9 3 快递行业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9

四、 解决措施 ..................................................... 11 2 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策略 ................................... 13 2.1 树立品牌 ................................................ 13 2.2 优化服务 ................................................... 13 2.3提升员工素质 ............................................ 14 2.4加强网点建设 ............................................ 15 2.5走合作化道路 ............................................ 15 五 总结 ........................................................... 16 六 参考文献 ....................................................... 17

关于探究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 引言

快递服务作为一种先进的邮递和运输服务方式,于20世纪70 年代末进入我国, 在促进经济发展、方便社会交流、满足消费者和商家多元化寄递需求、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快递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成为世界快递市场中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部分,。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对物流产业和现代流通方式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快递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0亿,且每年还在以超过30%的速度高速增长。中国进入WTO后,服务领域更加开放,快递市场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我国从事快递业的法人企业有3000 多家, 从业人员30 多万, 年产值超300亿元。如果加上为数众多的非法快递公司, 目前全国共有10 000多家企业在从事快递业,实际从业人员在50万左右。快递业已成为我国服务业中的一个异军突起、前景看好的产业。

目前,我国快递市场分为国际快递、国内异地快递和同城快递三大市场板块,有外资、国有和民营三大市场主体。民营快递企业提供了传统邮政根本不能满足的服务,它以商务文件、小包裹为传递内容,采取了“门到门”的服务方式,具有灵活的机制、相对较低的成本、方便的服务以及众多的从业主体等特点,并且绝大部分业务集中在同城快递上。

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国际快递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国内民营快递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邮政和外资快递巨头的双方逐鹿之下,中国的民营快递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随着快递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深层次的障碍和矛盾逐渐凸现出来,制约了快递业的进一步快速健康发展。

关于探究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的问题

二 发展现状

1 我国快递业发展现状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商品的收集,配送,运输成为关系企业生存的重要因素。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出口企业及跨国公司贸易量的增长为快递业的发展创造了急切的市场铭求,在此背景下,我国于1979年引人了快递这样一种新的服务理念和运行模式。加WTO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飞快,据有关资料显示,每年GDP增长率都超过了10%,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快递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截止2006年年底,我国的快递市场规模已达420亿元左右,并且每年仍以25%-30%左右的速度增长。

2 快递市场的主体结构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快递市场大体可分为三大板块,四大势力。三大板块即国际快递,国内异地快递,同城快递;四大势力即四大国际快递巨头((DHL教未快递、FedEx联邦快递、TNT天地快运、UPS联合包裹);中国邮政;非邮政国有运输企业;民营快递。国际快递业务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属于高端产业,利润丰厚。但是出于其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国际快递服务提供商并不多,我国国际快递市场70%的市场份额由国际四大快递巨头占据。国内异地快递主要是国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快递业务.中国邮政速递公司(EMS)是该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占据了70%左右的市场份额。同时非邮政国有运输企业,民营快递企业也是该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根据其自身资源优势及信息网络,占据不同的细分市场。非邮政国有运输企业如航空快递主要依靠其航空公司和机场,为客户提供门到门服务,中铁快运利用其遍布全国的铁路资源搞快递。这些国有大型企业参与的是全国竞争。民营快递企业由于其技术及信息网络的局限,大部分从事的是区域业务,参与的是区域竞争。国内同城快递,技术含量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民营快递企业凭借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灵活的管理机制成为该市场的主耍参与者,占据了该市场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

3 不同快递企业的市场地位和政策待遇

关于探究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国际快递市场中占据主要份额的是敦豪、联合包裹、天地及联邦快递这四大国际快递公司,目前占据70%以上的份额。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EMS)是国内异地快递市场的主导者。2004年该公司业务量达2亿件,占国内快递市场份额70%左右,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而民营企业在同城快递市场占主要份额,目前民营快递企业占同城快递市场份额的75%以上。

邮政速递附属于中国邮政,能享受到与邮政同等的国家优惠政策。其他国有快递如中国民航快递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快运有限公司等分别民航总局、铁道部等,也能依靠主管部门争取到一些政策优惠。国际四大快递公司依据国务院规定和中国加入WTO承诺,在经营国际业务方面可以正常运作。而民营快递公司,基本上没有政策优惠,未能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甚至连合法经营权都得不到保障。只有通过一定的渠道从邮政得到委托才能合法经营。

4 民营快递业发展现状

我国民营快递业的出现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中国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凭借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及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成为密集型产业的集聚地。大量从事来料加工,来件加工或进料加工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些民营企业的发展依赖大量的外商邮寄的商务文件、货样以及商品目录,而且时效性强,当时国内传统邮政企业不仅传递效率低而且安全性也不高,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民曹快递企业应运而生。

民营快递企业从适应市场需求出发,运用与传统邮政业完全不同的运作模式及服务理念,提供了传统邮政无法实现的服务。它以工商、金融、贸易、海运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商务文件、小包裹为传递内容;采取了“门到门”的服务方式,承诺在严格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寄递任务。准确的市场地位、贴身、高效率的服务使民营快递业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从事快递业的民营企业上万家,从业人员多达100万人,年营业规模在100亿元人民币左右。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在区域快递市场已经与邮政系统势均力敌,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营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了邮政系统。

我国民营快递业发展具有三大特点:一是低成本扩张模式,二是贴近市场的运营模式,三是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低成本的扩张模式是指民营快递企业主要

关于探究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的问题

依靠承包经营和授权加盟这两种方式来扩大经营网络,这两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解决民营企业资金紧张困难。上海的申通公司就是依靠这两种途径,在南京、北京、广州、青岛等主要城市建立分公司,业务迅速走向全国.成为产值10亿元,缴税4000万元的优秀民营快递企业。贴近市场的运营模式是指民营企业运用机动的营业网点,灵活的管理机制实行门到门的收件送件服务。民营快递企业利用广大的服务网络进行多频次投递,加快投递速度,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使其在短期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同城快递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快递市场,大量民营企业的涌入,使该市场中的竞争日益激烈成为竞争最充分的快递市场。充分的竞争环境使快递市场价格降低,民营快递企业凭借邮政系统无法比拟的低成本扩大了市场份额,并最终成为了同城快递市场的主导力量。

综上所述,我国的民营快递企业凭借自身独有的优势形成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成为了我国快递市场中的后起之秀,但是由于我国政策法规的不健全及民营快递企业本身的弱点,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于探究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的问题

三、 我国快递存在的问题

1 中国邮政EMS存在的问题

1.1市场意识薄弱

现代营销经验指出,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只有在了解竞争环境的前提下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赢得市场生机。而邮政EMS长期以来不注重营销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没有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营销信息系统,致使公司的内部信息不畅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也缺乏及时的了解,在竞争中不能灵活地采取相应措施来获取竞争优势。此外,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细分和定位的重要性,长期以来EMS一直是国内速递市场的领导者,因而习惯性地沿用全面地毯式地覆盖整个速递市场,大而全的思想一直充斥着经营者的头脑,没有意识到在失去政策保护之后,要在所有细分市场与竞争对手展开竞争并获得优势是不现实的。其次,营销手段单一。目前,由于私营体制的灵活性,使他们在这一方面更具有竞争性,并直接伤及到邮政EMS,使EMS客户流失。第三,服务意识不强。一些邮政老职工,至今仍有把速递工作当成国家和党交给的任务来完成,没有树立起为用户服务的意识,更没有把服务作为中心工作来考虑。

1.2 技术落后

首先,在邮件的处理环节上,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分拣和封发两个环节仍基本依靠手工作业完成,工作效率很低。而国外的大型速递公司对快件的分拣和封发工作已实现自动化作业,仅对一些特殊情况用人工作为补充,大部分的快件从卸车到处理完毕再次装车的平均时间只有90秒,内部处理速度的加快也使快件的速度得以大大加快;其次,国外速递公司的信息系统也十分先进,生产处理的每个环节都在信息系统中产生相关的信息,并且在处理之后几秒钟内被传输到公司总部的指定服务器中,依靠这一信息系统的支持,客户能够方便地通过Internet网络查询到快件发送全过程的所有信息。而中国邮政EMS尽管也有自己的信息反馈系统和185客户中心以及183电子网络,但只能反应快件传送两端。

1.3 组织结构不合理

中国邮政是一个多元化经营的大型国有公用企业,其经营范围包括速递、普

关于探究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的问题

通信函、报刊发行、集邮、邮政储蓄和邮购等多种业务。为加强对各种业务的专业化管理,国家邮政局除设有职能部门外,还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中国速递服务公司。国家速递服务公司负责中国邮政EMS业务的全面管理工作,并针对全国速递行业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战略发展规划。这种组织机构不难看出,中国速递服务公司与各省市区邮政局平行,对各省局没有直接考核权,但有责任进行相应的业务指导,其职能类似于职能部门,但与职能部门不同的是速递服务公司还要完成自己的收入计划和利润指标,并接受年终考核。其后果首先是机构重叠,效率低下;其次是条块分割,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再次是控制跨度过大,管理效率不高;最后是内部竞争激烈,违规经营现象不断出现,相互之间进行内耗,严重损害了EMS的整体形象。

造成中国邮政EMS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由于组织机构不合理,重叠严重。目前,全国邮政EMS已拥有专职邮政速递员工14000余人,其中管理人员的比例明显偏高,而私营公司的组织机构相对简单,管理人员比例较小,其管理成本明显低于邮政EMS。二是邮政一直是自然性垄断行业之一,员工工资水平一直偏高,即使进入市场竞争之后,其员工工资水平也并未与劳动力市场接轨,与其他的私营快递公司相比,同样的工作岗位,邮政速递公司往往承担很高的人力成本。第三,邮政EMS邮件在航空运输中被区别于普通货物,航空公司以优先处理为由,索取高于普通货物50%的价格,而私营快递公司所发运的快件价格却按照普通货物计算,如果业务量达到一定的程度还能享受相应的折扣优惠,这使得邮政EMS的航空运输成本远远高于竞争对手。

2 中国民营快递企业面临的问题

中国中小民营快递企业不仅在企业内部存在着各种问题有待改进,而且在企业外部面临着外资快递的冲击和邮政快递的排斥。

2.1 资金不足

物流快递企业是资金投入比较大的行业, FedEx、UPS、DHL 每年都以几十亿的投入来扩大和完善其服务,而民营企业却几乎都是十万、二十万的投入,一些小企业可能更小。民营快递企业资金不足导致技术装备和设施落后,运输工具转载率、装卸设备荷载率及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以及快件的自动分拣率都较低。同时,资金不足是民营快递企业难以形成遍布全国的投递网络和综合运输能力的主要

关于探究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的问题

原因。

2.2 管理水平低下

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由于处在创立或成长期,资金和企业经营经验严重不足,导致企业没能力雇用较为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员,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企业创立者组成,并负责企业全部的管理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这势必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低就是管理水平低下的体现。大部分中小民营快递没有统一集中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快递信息的能力,无法及时准确地为客户提供快件的全程在线跟踪和随时解答顾客查询等,信息管理水平和处理手段落后。

2.3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中小民营企业在其创立期一般只雇用几十个甚至十多个员工,这些员工大多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他们只负责邮件的接收和递送。多数企业又不注重对员工的培训,致使员工专业技能差,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差。这些员工在没有物质激励的情况下,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表现得消极懒散以及对工作的不负责,使得企业的服务水平低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削弱了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另外,民营快递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不够重视,然而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快递企业强有力的竞争手段之一,甚至是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因素。丢件、盗件、抢件、迟到和快件损坏导致民营快递频繁遭到投诉,而这类工作失误有80%以上的原因是由于职业道德水准不高造成的。

3 快递行业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原因之一:是内部管理不完善,规章制度不健全。部分快递经营企业内部管理不完善,员工教育培训不到位,人员素质较差;部分快递经营者没有正规经营场所,规章制度不健全,员工工作无章可循,出现问题、责任无法追究。

原因之二:是存在恶性竞争,市场秩序难以维持。部分经营者过多考虑眼前利益,导致同行间恶性竞争;特别是价格之间的竟争,此外,无照经营现象在快递行业仍然存在,扰乱了整个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

关于探究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的问题

原因之三:是快递契约不规范,公司责任被淡化。多数快递公司在快递清单背后印有“快递须知”或“快递契约条款”,但这些条款大都偏向经营者,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索赔困难。

原因之四:是员工责任心不强,工作随意性大。部分快递经营企业员工责任心不强,工作较随意;货物在搬运、存放时未按要求,造成货物损坏、错送、误时,甚至造成货物丢失。

原因之五:是没有行业组织,缺乏内部自律。由于近几年来快递行业市场主体发展迅猛,目前,在梅列区已设有12家快递公司,但由于没有成立统一的行业协会,行业内各市场主体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经营过程中常出现无序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

关于探究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的问题

四、 解决措施

1 中国邮政EMS应采取的对策

1.1建立战略联盟

与国际大型的私营快递公司相比,中国邮政速递的国际网络存在着明显的弱点,而且随着私营快递公司对中国速递市场的入侵,这一弱点正变得越来越突出。中国邮政速递在国际业务上主要采用与各国邮政合作的方式,由于各国邮政速递的质量不一,中国邮政速递的国际快件在质量上也难以保持稳定,引起一部分客户流失。为弥补这一缺陷,中国邮政需要更有效率的国际网络。但因为本身实力有限,无论是在国外自建网络或者是收购现成的速递网络都比较困难,更为现实的做法是与私营快递公司结为战略联盟,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因此,为加强中国邮政速递的国际竞争能力,应该与国际大型的速递公司建立起更为紧密的战略联盟关系,在国际业务上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1.2实行区域市场的差异化策略

中国邮政速递在运营成本上高于主要竞争对手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改善,有些则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消除。另一方面,速递服务是一种高品质、高价格的服务,客户的价格敏感性相对较低,如果速递公司能够在关键性的服务指标上提供更有优势的服务,就有能力索取更高的价格。因此,为弥补成本高的缺点,发挥自己在品牌上的优势,中国邮政速递在集中经营的区域市场上更适合采用差异化战略。为此,中国邮政速递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提高快件传递速度

业务流程复杂是影响中国邮政速递快件传递速度的重要原因,由于中国邮政速递业务区域划分过于狭窄,快件在集中付运之前需要经过多道中转环节,对快件的运行速度影响很大。因此,要加快快件的传递速度,中国邮政速递必须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适当地扩大单个业务区域的服务范围,减少中转环节。

无法有效地控制干线运输网络是影响中国邮政速递快件运行速度的第二个制约因素。这一弱点可以通过后向一体化的方法得到解决。意识到干线运输网络对快件速度的关键性影响,邮政速递己逐渐向航空业实施后向一体化战略,目前,

关于探究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的问题

邮政组建了邮政航空公司,拥有10架货运飞机,主要用于各大城市之间的快件运输,中国邮政速递的快件将被在夜间完成全部的运输和处理工作,并于次日早晨进行投递,能够大大加快快件的传递速度。同时,后向一体化为中国邮政速递提供的速度优势是目前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因为中国其他的小型私营快递公司还无法达到使用专机进行快件运输,也缺乏相应的资金来建设自己的航空运输网络。

最后,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也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国邮政速递的快件运行速度。目前,中国邮政速递的生产处理工作仍然主要依靠手工操作,瞬时处理能力比较差,使得快件的内部处理时间偏长,严重影响了快件的运行速度。而引入机械化操作手段不仅能够加强中国邮政速递的瞬时处理能力,提高快件的运行速度,也能够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从而使中国邮政速递降低运营成本,获得竞争优势。

(2)改善查询质量

快件查询是快件在发运之后到送达收件人之前客户了解快件运行状况的惟一手段,因此,对于很多客户来说,速递公司的查询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快件的安全性。目前,尽管中国邮政速递在快件的安全性上有着较好的保障,但由于查询质量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的安全形象。所以,要提高速递服务在客户心目中的知觉价值,中国邮政速递现有查询质量必须得到有效的改善。

(3)提供全面的“一站式”服务

目前,为方便公司的物流管理,很多客户都要求速递公司能够提供“一站式”服务,即把公司全部的物流管理交由一家物流供应商统一进行管理。与私营快递公司相比,邮政速递拥有更为全面的服务能力,能够从事速递、货运和物流等多种业务种类,对于普通的挂号信件和包裹也能够通过邮政的内部协调得到解决,在“一站式”服务的潮流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保持和发展这一优势,中国邮政速递应适当改变自己的组织结构,对客户服务部门采用更为灵活的矩阵结构形式,以加强内部的沟通与协调能力,保证全面服务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4).降低运营成本

改革经营体制,简化组织结构是中国邮政速递加强管理的首要工作。通过改革经营体制和简化组织结构,中国邮政速递不仅可以降低管理人员比例,也能够

关于探究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的问题

保持内外部人力市场的工资结构平衡,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从而使经营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其次,利用航空业逐步放开、竞争加剧的有利时机,中国邮政速递将有能力向航空公司索取更为优惠的价格,从而降低自己的运输成本。

(5)加强市场营销力度

为保证差异化战略的顺利实施,不仅要能够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还必须让客户充分认识到差异化服务的优势所在,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因此,中国邮政速递在实施差异化战略时应注意加强市场营销力度,特别是应当充分发挥广告的宣传作用,使广大的客户充分了解到邮政速递的服务品质,为差异化战略的顺利实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 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策略

2.1 树立品牌

对企业进行定位与包装,逐步形成知名品牌是快递企业,尤其是民营快递企业的关键所在。根据自由市场竞争理论,在拥有大量原子型企业的市场中,单一的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民营快递公司要取得竞争优势地位,靠价格战是绝对行不通的,必须靠差异化竞争战略,做出自己的品牌,让顾客在同等的价格水平享受不同于其它快递公司的服务。目前中国快递业中最具代表性的民营快递企业为上海申通和深圳顺丰速运公司。当它们1993年反别在浙江和深圳起家时,也是不知名的小企业,但它们十分注重品牌的经营,在短短几年之内,就成为民营快递企业中的佼佼者。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民营快递企业而言,品牌树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整合资源,寻找自己的优势所在,如在速度或售后服务方面形成独有的品牌,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和品牌,在众多类似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逐渐做大做强,否则就会面临新一轮洗牌的危险。

2.2 优化服务

企业的品牌不是靠外在的宣传就能够维持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企业内在实力的支撑,这就需要企业提升服务质量。速度快、服务好、时效性是快递业者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作为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灵活的优势,提供快速、准确、安全的服务。

(1)民营快递必须在“快” 字上做文章,只有投递得快,快件才会增值,市场份额也会随之增加。如宅急送的核心产品“2D10”和“2D17”。所谓2D10是指当

关于探究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的问题

天下午5点上门收货,第二天上午10点钱送货到门,即“开门见货”,保证客户上班就能收到货。2D17是指当天下午5点上门收货,第二天下午5点之前送货到门。宅急送这样的核心产品极大地满足了客户的速度要求。

(2)适当延长服务的时间以满足一些特殊顾客的需求。很多私营企业上班时间不固定,他们希望客户一个电话,就能派服务人员上门取件,并保证按时送达收件人手中。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快递企业最好能够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但这项服务会大大提高企业的成本,所增加的业务收益量甚至可能难以弥补企业额外付出的成本,所以快递公司在提供这项服务时要谨慎。但灵活的中小民营企业在服务时间上具竞争力,可以与这些公司进行协商,适当地延长服务时间,以争取更多的顾客源,同时通过差异化服务,扩大企业的市场知名度,树立品牌。此外,提供延伸服务,如快件的安全性包装、代办商务手续等。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业务量,而且可以为不同的顾客提供别具特色的服务项目,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3)业务操作及管理要标准化、程序化、电脑化。如取送件礼仪语言表达要标准;使用统一的、符合法律规范的委托合同文本;制订科学的内部财务结算标准和分拣程序标准;实现计算机辅助快件查询系统或网上查询系统。对于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而言,引入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系统可能不大现实,但企业要做大做强,必然要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特别是随着外资快递企业的纷纷进入,国内中小民营快递公司要在竞争中生存,必然要技术装备和设施,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3提升员工素质

虽然不同的公司有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能力,但是离开公司员工,任何公司的核心能力都是枉然。因为核心能力蕴藏于员工个体中,依靠员工来执行。国际速递公司早就认识到,速递业务作为终端物流服务,速递人员要直接面对面地与客户打交道,速递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开拓新客户,巩固老客户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他们一直把提高速递人员的素质看得格外重要,每年对员工的培训投入都在成倍增加,员工的培训从品德、仪表到对客户说话的语气,甚至走路速度等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所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培训员工可以提高其业务水平,减少差错,降低成本,提高知名度和信誉度,还可以提高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对于表现好的员工,要给予物质适度奖励或升职;对于收到投诉的员工,则要严肃处理。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依法办事,规

关于探究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的问题

范快件经营行为。特别是在邮品与物品界定不清的情况下,要在运单上向客户说明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以履行经营者的告知义务,避免因文件、资料 汇票、报关单、现金丢失等引起的法律诉讼和违规罚款,开通客户服务热线以及建立投诉处理和赔偿标准。

2.4加强网点建设

国际快递公司在中国开设的网点不但位于业务量较大或能够盈利的地区,而且近年来,DHL、TNT、UPS、FedEx等分公司和代理点已开始从沿海伸向内地,从一级城市向二级城市扩展,这对其品牌和服务营销至关重要。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速递巨头,DHL和中方合作伙伴中外运所共同组建的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开设有56家分公司,覆盖全国318个城市,成为国内拥有速递服务网络最大的国际快递公司,这样广阔的服务网点成了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快速逾越的屏障。对国际速递巨头来说,中国国内的网络建设是他们决胜中国市场的关键。对于大量中小规模的民营快递企业而言,扩大网点数量是做大做强企业所必经的环节。在企业发展前期,要集中精力做好一两个同城市场,并逐步扩建网点,不能始终局限于一两个城市的同城快递业务,更不能一窝蜂地挤在一些大城市,要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的程度,拓展业务规模,并为后期开展国内异地快递和国际快递做准备。

2.5走合作化道路

我国大部分民营快递企业分散在各个城市,资金少,规模较小。这些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只能把资源集中在一两个城市,主攻同城市场业务。但企业要发展壮大,必然要增加业务量、拓展市场份额,而市场份额的扩大又取决于企业拥有的资金和经营规模。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是两个相互促进的,企业在提高市场份额的同时,积累了扩大企业规模所必需的资金和企业经营经验等要素,而企业规模的扩大也为企业提高市场份额奠定基础。在发展初期,资金少、规模小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是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走合作化的道路,如代理服务,可以使小规模企业达到只有那些大规模企业才能达到的市场规模。企业间的合作经营既扩大了代理企业的业务总量,也扩大了被代理企业的市场影响力,为企业进入该城市的快递市场做好了前期的宣传准备,也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打好了基础。

关于探究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的问题

五 总结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的快递业市场潜力巨大。我国民营快递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在同城快递上的市场优势,克服自身的局限性。同时,政府也要扶持民营快递企业,在法律、政策、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提高民营快递业竞争能力,借鉴国际经验,并制订更加有效和切合实际的相关法律和政策,促进民营快递业健康发展。

中国快递业目前还处于发展壮大阶段,很多内在和外在的不稳定因素始终影响着中国快递业的发展速度和方向。综合上述分析,中国快递也只有在认清新的市场机制条件下,加强体制改革和服务改进才能继续赢得市场,并且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相信今后中国快递企业在不断改革进步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于探究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的问题

六 参考文献

[1]秦岩,马天山.航空快递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分析[J].交通标准化,2006, [2] 洪泽, 墨岩. 国际巨头争相布局中国快递业[N]. 中国商报,2005- 12- 30. [3] 李红梅. 国际快递也是中国经济增长催化剂[N]. 国际商报,2003- 11- 15. [4]姜虹 国际快递企业发展给我们的启示[N] 物流技术2007 年第26 卷第7 期

[5]郭法霞 李少客 浅谈我国民营快递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北交通科技报 第7卷第2期 2010-6 [6 ]郑蜜. 中国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的生存现状及发展[J]. 时代经济 论坛,2008,(05)

[7]罗文丽. 快递业机遇和挑战并存———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 J ].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7, (22). [8]赵玉敏,张洪斌. 中国快递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总报告) [ J ]. 经济研究参考, 2006, (34) . [9]李电生,贾金玲. 我国民营快递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J ].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8, (10) .

第三篇:我国快递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繁荣,我国的快递业飞速发展,产业规模已经很大,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产业内的竞争十分激烈,服务态度,信息技术和规范管理有待改善。在结合我国快递业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快递;发展;对策

一、快递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4年我国快递揽件量达140亿件,同比增长51.9%,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并且快递行业已经连续4年保持年均增长幅度超过50%;2015年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业企业量累计完成84.6亿件,同比增长43.3%,在电商的积极推动下,快递行业呈现出稳中有进、快速发展的态势。快递行业已然成为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不过,其高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行业管理标准落实不到位

考虑到快递行业自由发展的无序性,国家陆续出台了新《邮政法》和《快递市场管理办法》,试图对快递市场进行规范管理。但是这些未能对快递行业的具体业务、市场监管、延误损坏的赔偿细节等进行明确的规定,标准针对性不够强且在执行过程中较难落实,直接导致出现业务纠纷时消费者利益受损,维权困难,较为被动。

(二)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较低

快递企业大多采用家族管理模式,缺乏现代的管理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由于我国一些快递企业投入资金不足,快递系统之间兼容性、协调性较差,严重制约了我国快递企业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还有一些快递主要采取加盟模式进行管理,加盟模式虽然十分有利于快递网络的建设,但在管理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加盟模式下,加盟商需要缴纳加盟费以共享企业的系统平台。但如果加盟商订单量不多或者经营不善,很容易影响其服务,甚至会发生卷款跑路的情况。最明显缺陷是各网点之间营业收入效益不均衡,导致地区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一旦遇到问题,加盟形式形成的公司应对冲击能力也较低。此外,加盟门槛过低,爆仓等事件不断被曝光。

(三)专业人员素质偏低,缺乏高端管理人员

现阶段我国快递企业主要以粗放型为主,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员工文化水平层次较低,大多未经过正规的就职培训,再加上较高的流动率使得整体的专业素质较低,不能为公司树立专业正规的形象。我国物流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素质的快递业管理人才比较匾乏。快递行业的一些员工为了牟取私利,在网上倒卖用户的个人信息,这不仅给个人隐私安全带来危害,也严重影响了整个快递行业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正常交易。

(四)缺乏科学管理,延误件、丢件、霸王条款频现

我国快递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大都规模较小,操作及管理水平有限。大部分企业在包装、分拣、装卸、搬运等环节上还是采取手工作业,这就容易因工作人员的疏忽而造成邮件的编号错误、录入不及时、中转站之间沟通不畅、派件人员派送时间长、邮件损坏丢失现象频繁出现。快递业务中的霸王条款也频繁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虽然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很多快递企业都喊出了上门服务、当场拆检的服务口号,但这样的口号往往是空喊的。很多快递公司派件人员在送件时只是把快递送到某一指定地点,并未兑现上门服务的承诺,给客户带来不便。再有,顾客在收到邮件时应该先拆件检查,确定邮件无破损缺失后再进行签收的,但快递公司往往规定客户不签收就不给邮件,一旦客户签收了,邮件的一切损坏也就与之无关了,这一系列的霸王条款都严重损害了客户的利益。

(五)非法快递公司扰乱市场

目前,一些小型或私人快递公司一方面在抢夺快递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扰乱了市场的秩序。这些小公司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营业执照的非法快递公司。据估计,目前仅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四地就有非法快递公司3000多家。这些非法的快递公司仅有三五个人,几辆自行车,到处揽活。他们以价格便宜、送件灵活而穿梭于城市中的楼宇间,他们在给人们送去方便的同时,也给消费者的利益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二、发展对策

(一)树立品牌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赢得消费者信任

调查发现,消费者对快递服务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投递和售后服务两方面。我国快递企业本身竞争力就弱,只有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上有较大提升,才能消除消费者对民营快递企业的信任危机,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快递过程中偶尔会出现货物损坏或者货物丢失等令人不满的情况,当顾客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进行投诉时,服务员对投诉问题的处理能让顾客感到满意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这揭示了我国快递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服务这一块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跟上来。在扩张规模和服务范围的同时,快递企业要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树立诚信服务理念和构建优质服务体系。在手续的办理上、货物的运输包装上、售后服务环节上提高效率,重视客户的要求,提高企业的形象;并与商家或买家合作,规范验货程序;妥善解决客户的索赔和投诉等问题。通过优化快递服务产品和延伸快递服务领域,实现快递服务的规范化和差异化,积极自创业务服务品牌,发挥自主品牌效应,打造具有现代服务意识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快递企业。

(二)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促进快递企业的信息化发展

今后快递企业应重点加强售后和投递等后端服务,提升快递服务总体水平。提高运营设备和信息处理系统的科技含量,建立与顾客良好的互动与信息沟通模式,使货物传递的全过程处于更加透明的状态。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货物跟踪与查询服务,加强客户信息服务,提高快递后续服务水平。

(三)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21世纪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无论任何行业都是如此。快递业务作为终端物流服务人员要直接面对面地与客户打交道,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开拓新客户、巩固老客户无疑至关重要。快递企业要想拥有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则需要走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比如申通快递深谙此道,一方面特别关注行业内高级人才的动态,强化内部的激励机制,采用多种手段引进稀缺人才;另一方面,从企业战略的层面出发,高度重视从业人员的培训,从员工的行为、仪表、品德、职业素养到接待客户的礼仪、用语等方面,都要形成了比较细致、完善的规范和流程,从而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树立快递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李睿.我国快递行业发展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4(16)

[2]孙先强.国际快递企业发展对我国民营快递业的启示[D].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2011

[3]郭法霞,李少蓉.浅谈我国民营陕递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交通科技,2010(06)

[4]王丽莉.民营快递业现状及发展对略[J].经济研究,2011(05)

[5]张亚军.我国民营快递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物流技术,2012(12)

第四篇:银行卡法律规制

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业务取得了

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新情况, 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迫切需要银行卡 业务经营机构、有关专家、学者等社 会各界共同研究,为银行卡的健康发 展出谋划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 策制度,创造良好的银行卡发展环境。 银行卡在我国支付工具中的地位

日益上升,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个人使 用最为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银行 卡发卡量持续增加,信用卡发展迅速, 截至2007年底,全国银行卡发卡量 14.7亿张,其中:借记卡发卡量为 13.8亿张,同比增长28%;准贷记卡 发卡量为1750万张,同比减少14%; 贷记卡发卡量为7000万张,同比增 长140%。银行卡业务135亿笔,金 额12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和 67%。2007年,银行卡消费额占同期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1%,比 2006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2007年底, 全国银行卡特约商户74万户,POS 118万台,ATM 12.3万台,同比分 别增长41.9%、44.4%和25.8%。银 行卡受理范围不断扩大,2005年开始 推出的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将银 行卡跨行网络延伸到14个农民工输 出大省的农村乡镇。2004年,人民 币银联卡首先在香港地区实现境外受

理。目前,已有26个国家和地区可 以使用人民币银联卡,对满足境内居 民出境支付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体来看,我国银行卡应用取得

了明显成绩,但也应看到,随着银行 卡应用快速发展,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新业务、新 情况层出不穷,而相配套的银行卡法 律法规却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银行卡业务管理的基本制 度主要是人民银行1999年发布的《银 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其对推动我国 银行卡市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该办法效力层级偏低,调整范围较 窄,特别是近年来银行卡运行和管理 中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无法通过该办 法进行规范,其已不能适应目前业务 发展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顺应发 展形势,制定新的、更高层级的与银 行卡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和促进银 行卡市场的有序发展。

为此,在国务院法制办的支持下, 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开始组织起草 《银行卡条例》,以后又根据各方意见 多次对《银行卡条例》草稿进行修改、 完善。目前,《银行卡条例》相关工 作仍在积极开展中。

在《银行卡条例》的制定中,我 们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坚持规范和发展并举。银

行卡业务作为一项新兴金融业务,市 场创新层出不穷,发展潜力巨大,但 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风险管理有 待加强等问题。因此,《银行卡条例》 作为行政法规,应坚持规范和发展并 举的原则。一方面《银行卡条例》要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能够对相关业务 进行有效规范管理,切实防范风险, 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也要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留给市场足够的 发展空间,鼓励创新、鼓励竞争,使 银行卡市场更具有活力。

第二,保障持卡人的合法权益。

实践证明,银行卡业务要发展,必须 取信于持卡人,切实保护持卡人的合 法权益。在银行卡业务中,持卡人与 商业机构相比,相对处于弱势地位。 因此,《银行卡条例》从保护持卡人 利益出发,要求银行卡业务经营机构 更多地履行义务和责任。

第三,尊重中国实际,借鉴国际

惯例。我国银行卡业务起步相对较晚, 虽然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市场已 初具规模,但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 结构还不完整,市场秩序仍有待完善。 因此,我国银行卡在发展的过程中, 应该积极学习国外成熟的经验。同时

我们也要注意到,我国经济结构、社会文化、居民消费意识、风险偏好等 与国外有所区别,所以,我国银行卡 业务的发展不能完全照搬国外,而应 尊重我国实际,在借鉴国际惯例的同 时,走中国特色的银行卡发展之路。 第四,平等互利,充分竞争。银

行卡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营 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银行卡 条例》应使各业务经营主体有法可依, 公平、有序、充分竞争,实现共赢。 基于以上原则,《银行卡条例》 将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明确银行卡业务的基本概念, 如银行卡分类、银行卡业务经营机构 的定义等。

(2)明确银行卡发卡和收单业务

的市场准入门槛,规定银行卡的申请、 发放程序、使用和计息规则。 (3)维护交易秩序,防范银行卡 业务风险。规范收单和特约商户的行 为规则,对银行卡密码和签名确认、 机具检测和认证、交易凭证的保存、 交易差错处理等方面提出要求。 (4)保护持卡人的合法权益。对

持卡人和发卡机构之间的权利、义务关 系进行规定,明确发卡机构的查询服务 以及公示、投诉处理、风险披露和保密 等义务,持卡人的挂失程序和法律效力、 免责情形以及争议的救济手段。 (5)建立多部门的协作机制。银 行卡业务涉及面较广,政策性强,与 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财政、 税收、商业、公安、司法、旅游、交 通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各有 关管理部门应明确权责、各司其职、密 切配合,共同规范和促进银行卡业务。 当前,在银行卡业务快速发展的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各方共 同探讨。

一是规范信用卡发卡业务。信用

卡作为一项创新业务,越来越得到商 业银行的重视。商业银行投入了大量 的人力、财力宣传和营销本行信用卡。 这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对信用卡的认 识,促进消费信贷。但有些商业银行 在开展信用卡业务时“重发卡,轻管 理”、“跑马圈地”、损害持卡人利益 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为业务发展留下 了隐患。因此,商业银行要重视发卡 业务管理,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和 流程,特别是收费项目要清晰、明确, 要尊重持卡人意愿,不应硬性发卡、 变相收费,并要做好客户服务,减少 纠纷和投诉。

二是信用卡信贷风险控制。据初

步统计,截至2007年底,信用卡(含 贷记卡、准贷记卡)应偿信贷余额达 750亿元,信用卡总授信额度6300亿 元。这一方面说明信用卡发展迅速, 信用卡信贷功能逐渐增强;另一方面 也提示我们,在大力发展信用卡的同 时,要采取措施,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控制不良贷款,完善呆坏账核销制度。 三是不法中介虚假申请信用卡和

信用卡套现。目前,不法中介(个人) 虚假申请信用卡与信用卡违规套现问 题,也已对信用卡业务的正常发展产 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成为困扰信用 卡业务健康、持续发展较突出的问题。 信用卡套现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收单机构的责任,也有发卡机构 的责任。收单机构拓展商户不规范, 缺乏对商户的持续性管理,发卡机构 信用卡发卡审核不严,对自身风险控 制和管理不到位,将发卡业务不规范 外包,都是导致信用卡套现的重要原 因。对此,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应各 司其职,严格内部风险控制和业务操 作流程;中国银联要积极会同成员机 构建立联合防范机制,明确相关风险 责任和利益赔偿机制;同时,有关管 理部门也应完善与虚假申请和信用卡 套现相关的法规制度,为打击这类不 法行为奠定法规基础。

四是银行卡定价机制。关于商业

银行对持卡人的收费,根据《商业银 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除 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本票、支 票等人民币基本结算类业务实行政府 指导价外,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其 他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因此,商业 银行作为自负盈亏的商业企业,为保 证日常业务顺利开展,满足社会需求, 可在国家价格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下, 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市场定位、服 务对象和内容,依法制定自己的银行 卡收费策略,以实现差异化竞争。当 然,商业银行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要 注重社会责任和社会影响,银行卡收 费项目不应一哄而上,要考虑客户的 承受能力,应广泛听取客户意见,并 做好定价测算、收费公示和宣传等工 作。对涉及多方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 费,如商户刷卡手续费,不仅涉及不 同参与主体的利益,也涉及不同行业 利润水平差异以及对银行卡受理的政 策导向等问题,定价相对复杂。因此, 我们应从促进银行卡市场发展的角度, 综合考虑各方利益,积极、慎重地研 究刷卡手续费等银行卡定价问题。

第五篇:论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摘要]:广告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的普遍现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全面深入,商业广告在促销商品和服务的作用上越来越大,可随之产生的虚假广告也越来越多,不仅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同时也对市场管理秩序及其他合法经营者的权益造成了损害。为了有效遏止虚假广告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我们应明确界定虚假广告的法律概念,分析我国现行法规对虚假广告规制所存在的不足,改革广告审查制度、完善立法、加大对虚假广告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加强对虚假广告的执法监督。

[关键词]:虚假广告;规制;治理

广告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的普遍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商业广告在促销商品和服务上所起的作用日益扩大。厂商借助广告传播信息的功能拓展市场,推销产品或服务;消费者借助广告了解信息,选择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09年我国的广告营业额突破两千多亿,达到2041亿元,经营单位达20万户,从业人员133万人,广告业已成为社会经济中有重要影响且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它为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虚假广告屡禁不止,且越演越烈。据2000年8月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专项调查表明,虚假广告已成公害。而近年来,电视购物广告、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广告,以及非法涉性、低俗不良广告等不仅给消费者带来财产损失,更严重的危机到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

1

全。分析虚假广告个中泛滥的原因,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审查制度存在缺陷,执法不够严格以及监督体系不健全等。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如何规制虚假广告?有何不足之外?如何完善对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这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虚假广告的概念及社会危害

明确虚假广告的概念及社会危害,一方面可以为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设定公认的行为准则、使其预测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可以使其有关国家职能部门制裁虚假广告活动责任主体时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一)虚假广告的概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在这里,广告法将规制对象明确界定为商业广告。而关于虚假广告的定义,广告法上并未明确界定。但各种法律法规都对虚假广告作出规制。《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2

综上所述,以大多数人对虚假广告的普遍认识,笔者认为虚假广告是指广告活动的主体即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在广告中采用欺诈性手段,对商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作不真实的或引入误解的表示,导致或足以导致消费者对其产生高期望值从而做出错误判断,牟取非法利益,侵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的广告。因此,虚假广告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含义:1. 虚假广告违反了广告的真实性原则。2. 创作和发布虚假广告的目的是通过欺骗或误导消费者来获取营利。3. 虚假广告严重侵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是一种广告违法行为。其虚假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夸大失实的广告:语言模糊,令人误解的广告:不公正的广告;消息虚假的广告。

(二)虚假广告的社会危害

虚假广告的存在对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危害性,它不仅侵害了个人的利益,同时也严重危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1、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的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而虚假广告通过虚构编造、吹嘘夸大等手段,剥夺了消费者的这些合法权利,从而导致消费者在经济上、心理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2、阻碍了广告业的良性发展

虚假广告带来的暴利蒙蔽了某些广告从业者的视线,使他们花费大量精力研究如何炮制更具欺骗性的虚假广告,而忽视了发展正常的广告

3

业务,引发公众对广告的不信任感上升。这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广告业是个不小的打击,必将严重阻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3、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虚假广告作为一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不可避免地会对市场运行秩序造成冲击。虚假广告往往和假冒伪劣产品结合在一起,凭借传播迅速、受众面广的优势误导公众的消费,造成“劣胜优汰”的反常现象,破坏了正常的竞争机制,导致市场秩序严重混乱,使公平合理、诚实信用等传统商业道德受到极大的挑战。

二、我国在虚假广告规制及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方面的缺陷

对任何行为的规制一般都要有法律的规定作为依据,才可以执行,即做到有法可依是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基础。对虚假广告行为的规制也不例外。

1、虚假广告界定标准模糊

目前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当中,尚无虚假广告的法定概念,有关虚假广告的规定也过于简单,只散见于《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条文中,没有具体的认定标准,不利于认定虚假广告,实际操作难度大。《广告法》除第3条对所有广告的内容和形式规定“应当真实、合法”外,直接规定虚假广告的有:第4条“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第37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38条“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接受

4

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承担民事责任。”此外,间接规定虚假广告的有:第9条关于广告的表述“应当清楚、明白”;第10条关于广告使用的数据、资料等“应当真实、准确”;第11条关于广告中涉及的专利产品或专利方法应当合法有效。在行政层面上,《广告管理条例》第3条规定“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健康、清晰、明白,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骗用户和消费者。”综合以上法律法规,有几点值得思考:其

一、关于什么是虚假广告,我国的广告法规没有明确的界定,更没有明确的定义。只在《广告法》第3条、《广告管理条例》第3条中笼统地规定,广告应当真实、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这让消费者在面对虚假广告的时候无法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执法部门亦无法可依。由此可见,我国对虚假广告相关的概念和界定标准模糊不清。

2、虚假广告规制范围狭窄

《广告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由此可见,《广告法》所规定的只是商业广告,范围界定狭窄,外延过小。实际上,现代广告中有很多非商业广告诸如医疗广告、招聘广告、征集广告、征婚广告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出现了一些“边缘广告”,如带有宣传色彩的虚假公益广告、虚假科普广告等。即使在商业广告中,广告内容也不仅包括商品、服务广告,还包括企业形象广告和其他广告。由此不难看出,《广告法》权威性较高,但仅调整商业广告。《广告管理条例》比较全

5

面,但没有明确广告的含义,而这却是关系到《条例》的调整对象和调整范围的重要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非商业性的虚假广告却很多,社会危害性也很大。例如,医疗服务广告中关于义务就诊、免费医疗咨询等公益广告以及寻人、挂失、征婚、招聘等启示,都是非商业性广告,如果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则广告法对其无法规制。其他的法律法规又欠缺相应的规定导致对这一领域的法律规制出现空白。现实生活中,由名人做的广告也存在着虚假广告,那么名人是否也应承担法律责任,《广告法》亦无明确规定。

3、责任主体处罚无据

《广告法》规定广告的主体包括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而对虚假广告主体的违法行为虽然在《广告法》第三十七条有规定,但处罚时的依据却很难把握,在举证方面就极不利于消费者者一弱势群体,而在明星代言方面的虚假广告根本就没有法律方面的规制,很难追认责任主体的违法行为。

(二)事前审查不力

广告事前审查是指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在承办广告业务中依据广告管理法规的规定,在广告发布之前检查、核对广告是否真实合法,并将检查、核对情况和检查结论、意见记录在案,以备查验的活动。 我国现行广告审查制度存在诸多问题。

1、审查主体不全

《广告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以及其他媒介发布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等商品的广告和法律、

6

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进行审查的其他广告,必须在发布前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广告内容 进行审查,未经审查;不得发布.” 广告审查既是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权利,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广告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查验有关证明文件,核实广告内容。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广告业务的审查制度,要有熟悉广告法的管理人员和编审人员。对内容不实或证明文件不全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不得提供设计、制作、代理服务,广告发布者不得发布。” 因此,我国的广告审查主体主要是国家专门的行政审查机关、广告经营者以及广告发布者,而专门的广告审查机关主要是对几种特殊的广告进行审查,一般商品和服务的广告通常由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进行自我审查,时下流行的网络广告审查主体更是模糊不清,。这种审查主体的不健全真实虚假广告产生的一大诱因。

最后,广告审查人员违反规定、审查不严。根据广告法第二十

七、二十八条的规定,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应进行广告发布前的自行审查

2、审查力度不够

审查机关或主体在审查时没有明确的广告审查实施细则可参照,而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审查往往流于形式,审查力度不够。

3、审查范围不广

根据《广告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我国规定部分特殊商品,主要是

7

药品、农药、兽药、医疗器械等四类商品的广告进行强制审查,在发布前由有关的广告审查机关分别审查取证,广告经营者收取、查验证明,而对涉及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医疗广告等没有明确规定,仅在《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中作了规定,但没有归责条款。还有其它公益广告、边缘性广告都未规定,审查范围太窄,不利于防制虚假广告。

(三)执法力度和监督力度不足

虚假广告如此泛滥,执法力度不足、监督力度不足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实践中,因为没有专职的虚假广告执法监督队伍而由工商机关兼管,许多工商行政部门怠于行使职责,对虚假广告姑息纵容;监管权限区分不清,除工商部门之外还有城市管理部门、物价部门、消费者委员会等等都有各自对虚假广告的监督职能,但分工不明确,令出多门;有些行政执法人员面对虚假广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更有甚者,某些地方行政执法部门在金钱或利益的诱惑下对虚假广告大开方便之门甚至充当起虚假广告的保护伞。还有就是各级执法机关往往习惯于偏重对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执法监督,而未对虚假广告执法的督察引起足够重视,致使一些虚假广告未得到应有处罚。而消费者由于处于弱势地位,对自己权益受到的伤害只要不是特别严重,多是息事宁人,也未能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四)处罚力度不足,违法成本低

我国《广告法》第38条规定了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应承担连带民事责任。但这种连带责任是有条件的,既在广告经营

8

者和广告发布者明知或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发布的情况下才承担连带责任。这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是非常不利的。作为广告的经营者和发布者应对广告的真实客观性尽到必要的审查注意义务,而其没有做到。当消费者因受到虚假广告的侵害提起诉讼时,却需证明对方“明知”或“应知”这种举证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来说是另附加义务,显失公平,也容易致使广告经营者、发布者逃脱责任,从而不能切实保护消费者。

对于虚假广告的处罚太轻,力度不足。《广告法》规定是以广告费为基础的,处罚最高金额为广告费的五倍,而实践中广告费用很难准确计算,而且往往违法者受到处罚的可能性及程度与违法的获利机会差别很大,即获利数额很多,但被处罚的机率和处罚数额很小,处罚太轻,导致犯罪成本低,这就使得很多广告经营者、发布者置广大消费者利益于不顾,甘愿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三、加强对虚假广告治理的建议

综上所述,由于虚假广告的量大而面广,因此对虚假广告的规制必须从源头到源尾系统而科学地加以完善。

(一)完善立法

1、扩大虚假广告范畴

《广告法》有关虚假广告的规定过于简单,既没有明确的概念,又没有具体的认定标准,实际操作难度较大,易造成虚假广告认定方面的混乱。另外,《广告法》规定的虚假广告的范围仅限于商业广告,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广告法》没有包容的“边

9

缘性”广告,如带有宣传色彩的虚假公益广告,虚假科普广告等,它们均被排除在《广告法》的范围之外而依然逍遥法外。对虚假广告的打击范围不应仅限于商业广告,对那些有商业目的的虚假公益广告、虚假科普广告、虚假医疗广告、虚假招聘广告等也应认定为虚假广告,依法惩处。

2、明确虚假广告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

从法律构成要件上看,《广告法》已把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列为责任对象,但未列入商品推荐者,建议《广告法》将那些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服务的公民也列为责任主体;从主观方面看,行为主体主观上须具有欺骗或误导消费者的目的,使广告原意与广告在一般大众心目中产生的印象相背离。参照国际惯例增加虚假广告的责任主体。建议我国广告法将那些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服务的公民也列为虚假广告的主体。如欧美国家广告法中规定:无论是明星、名人还是专家权威人士,都必须是产品的真实使用者,否则便是虚假广告;同时,如果证词广告暗示证人比一般人更有权威,也应有理有据,否则视为违法。

3、明确消费者与虚假广告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明确消费者与虚假广告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是有效执法的前提,我国《广告法》没有明确界定两者之间的法律关系,这位执法者和消费者都带来了不便。因此,虚假广告的商品或服务一旦被消费者购买,便可认定为行为主体的买卖合同关系成立,执法部门可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处理虚假广告的违法行为。应从广告目的、广告行为、广告

10

结果确定广告主与广告受众之间的直接法律关系;从广告的对象是广告受众,虚假广告的危害性也必然及于广告受众为出发点,明确权利主体寻求司法救济的途径,赋予广告受众对虚假广告的起诉权。

(二)严格执法

1、机构设置

我国需要建立管理商业广告的专门政府机构来加强执法。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是商业广告的主要政府监管机构,该委员会成立于1914年,下设反诈骗行为局等6个局,其中在反诈骗行为局里又会设一般广告处和食物药品广告处,专门监督、管理和处理各项广告事宜。该委员会还在国内11个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处理地方上的欺骗广告和违法广告。[3]加强执法是完善法治的关键。建议成立各级防治虚假广告委员会,专门从事防治虚假广告工作。要配备一支廉洁奉公,忠于职守的防治队伍并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培训,筹集足够的资金,除国家财政拨款外,还应建立防治虚假广告的公积金和保证金制度,以保证正常运转。

2、制度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纪律,规范执法行为。对于违纪者,要严肃处理,以保证委员会执法的权威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社会广告活动的法律管理,加大对虚假广告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情节严重者,要处以高额的罚款。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要坚决执行“更正广告”的规定,

3、行政问责

11

对广告审查机关实行行政问责制。 一方面,广告监督机关对广告审查行政机关由于其审查不严而产生的虚假广告进行问责;另一方面,对于漏审而产生的虚假广告,审查机关必须承担行政的甚至刑事责任。从而从源头遏制住虚假广告的产生。

(三)强化监督

1、专业的监督团体

建立专业的广告监督机构,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法制人员组成。专门的执法部门必须公开、公正、公平执法,杜绝以权谋私,建立健全司法程序监督机制,严格限制个人权力。对于《刑法》第222条规定的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虚假广告应克服以罚代刑、违法不究,坚决移送司法部门依法处理。实践中,虚假广告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寥寥无几,而各种情节严重的广告欺诈行为却大量存在,所以要建立行政案件移交司法处理的监督程序。同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全局意识,切实做到公平执法。

2、广泛的社会监督

加强对广告的社会监督,就要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体系。社会监督工作由监督部门具体负责,监督部门通过与同级有关部门和协会联系,建立监督网络,形成从中央到基层的层层监督网。建立规范的虚假广告公众举报制度。虚假广告同其他违法行为的重要区别在于虚假广告的公开性和其它违法行为的隐蔽性,这就需要建立虚假广告公众举报制度,必须要有明确的受理机关和举报方式,以解决向谁举报和如何举报的问题;建立负责的查处结果反馈公告制度,从对违法者罚金拔

12

款对举报者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措施,调动举报者的积极性,并依举报者意愿建立相应的保密制度

3、加强广告行业自律

建立政府职能部门的外部监管与广告行业内部自律双项结合的高效制约机制,以对虚假广告进行有效治理和防范。一方面,作为广告监督管理主体,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转变单纯依靠审批登记的被动监管方式,采取更灵活主动的措施向广告违法者施加压力,切实加强外部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应该从立法上明确广告业自律组织的法律地位和基本职能,赋予广告业自律组织在治理虚假广告方面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强化广告业的内部治理和约束,排除外部行政的干涉,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枷锁,完善广告业内部法律环境。

4、提高消费者素质和维权意识

消费者由于法律知识欠缺,在其合法权益受侵害时,不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又或者由于诉讼成本高昂的考虑,只好忍气吞声放弃赔偿或采取其他方式“私了”,这在无形中助长了虚假广告的嚣张气焰。因此有关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消费者广告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的宣传导向作用,提高消费者对虚假广告的鉴别能力,加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改善虚假广告侵权的救济机制,降低诉讼成本,提高执法效率,确保受害者能通过法律途径获得及时救济。营造治理虚假广告的有利的社会监督环境。

(四)处罚有力

1、有违必罚(行政的、民事的、刑事的)

13

我国《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刑法》等对虚假广告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了规定。从这些法律规定来看,存在措施不力,有关标准不清,一些法条之间缺乏统一性,这给有违必罚带来了难度。应该在加强法的协调一致性的同时,强化法的强制作用,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发现一例处罚一例。不仅仅适用民事方面的单一制裁,情节严重的更应综合适用行政的、刑事的法律制裁。

2、及时有效

在处罚时讲究及时有效的原则是为了迅速降低虚假广告带来的不良影响和损害。广告主为了让自己的虚假广告能获得高额的经济收入,同一类虚假广告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进行投放,影响面会越来越广,被蒙骗的消费者会不断增多。因此,处罚要及时有效,让虚假广告还没有被广大消费者所知晓就被连根拔起,降低受害面和避免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3、罚则重、而后警

当经济发展有大跨越时,法律也应当相应修改以适应经济水平,而虚假广告的利益也在水涨船高。为了达到打击虚假广告的目的,必须提高法律的惩罚标准。一方面是行政处罚,可以将《广告法》中的罚款标准:"广告费用的一倍到五倍"适当提高。另一方面是民事责任中的损害赔偿,如果消费者损害多少,广告主就赔偿多少,那么对于虚假广告的违法者来说仅仅是少了一个顾客而已,并不会因此而终 止其违法活动,对此可以适当适用惩罚性的赔偿。在美国,动辄几十

14

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赔偿案例我们已经不再新鲜。巨额的罚款或赔偿,一来可以制裁违法行为人,二来具有警示作用,使虚假广告的活动者不敢轻举妄动。

四、结结语

虚假广告的蔓延已经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了影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危害,虚假广告也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于虚假广告的治理应强有力的加以规制,最终达到维护社会利益,实现社会公平,稳定社会市场经济持续。

注释与参考文献

3. 郭敬波、郭晓菊:《虚假“状元广告”谁担责?》,《人民日报》2006年7月19日第13版

15

上一篇: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下一篇: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