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过程总结

2022-07-08

总结是一种事后记录方式,针对于工作结束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等,将整个过程中的经验、问题进行记录,并在切实与认真分析后,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如何采用正确的总结格式,写出客观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课题研究过程总结》,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课题研究过程总结

中学生记忆单词的阶段性研究过程及研究总结

中学生英语单词记忆方法研究的过程研究材料

及阶段研究报告

【研究摘要】

为了探寻适合中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我们确定了本课题。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进行了课题研究方面的必要培训学习,形成了英语百词竞赛和英语单词游戏竞赛的机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只有充分的课题研究方面的培训学习,才能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只有充分的课题理论学习,才能有效地指导实验研究;只有有效的英语单词背诵机制,才能激发学生背诵英语单词的热情。中学生英语记忆方法的研究,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顺应了课改的潮流。促进了学生记忆潜能的开发和主动记忆单词的热情,在提高英语学习成绩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尊与自信,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英语单词 记忆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阶段学生中考词汇量1600左右,掌握大量的单词是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单词是构建英语知识大厦的基石,如果没有单词,阅读、写作、交际都无从谈起,所以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要学习英语,记忆大量的单词是关键。因此,是否能够巧妙的记忆英语词汇成为一个人能否快捷突破英语的关键。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经说“Without grammar,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道出了积累词汇的重要意义。

记忆力的强弱固然是人的天赋,但只要记的方法得当,也能发展记忆力,提高学习效果。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思维能力是语言教学过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关乎学生学科素质的发展远景。如何帮助学生进行快速有效的记忆?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教师应该是有所作为的。

对我校展开调研,发现中学生英语单词的记忆时间和复习时间加到一起占用了英语学习者60%以上的学习时间,并且难以记忆持久。记单词成为我们学习英语的一个薄弱环节,成为我们学习英语过程中最大的“拦路虎”。

因此,本课题是在经过对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充分的调研,基于《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词汇学习的重要性而设置,用来解决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的实际问题。

二、研究内容

(一) 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以中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掌握一定的方法是记忆英语单词的关键,因此本课题以“方法”为研究对象。

(二) 研究目标

1、 研究的切入点:以寻找适合中学生记忆英语单词记忆方法为切入点,逐步探寻和确定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2、 研究的主要问题

(1)进行相关理论学习,总结出所要使用的记忆方法,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研究实验,达到研究的目的。

(2)使用一定教学的机制,激发学生记忆单词的热情,达到研究的目的。

3、 基本观点

记忆方法对中学生的英语单词的记忆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在记忆之初,如果教师能够通过有目的、主动地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记忆方法,就可以促进学生成功记忆,取得较好的记忆效果;反之,就可能造成费时费力相对低效的记忆结果。记忆方法是外显的,是可以学习的。正确引导学生从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入手,能够促使学生提高记忆效果。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1、实验研究法

按照课题提出的研究目标,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实验过程中随时收集学生学习资料,分析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向学生传授常见的记忆单词的方法 (一)归纳词根记忆法

就是按照构词基本知识,把具有相同词根的单词归纳到一起来记忆, 如care,careful,carefully,careless, carelessness,也可把同一前缀或后缀的词归纳在一起记,如unhappy,unpopular,unlucky,uncomfortable and so on。 (二)比较单词记忆法

就是通过对单词之间音形、词义的比较分类,找出其异同,分别记忆,从而避免单词之间弄混记错。如:改变一个元音的词,fall,full;改变一个辅音的词,day,lay,may,gay,pay,ray,say,way; 音同而形义不同的词,write 和right,too 和two; 形同而音义不同,quite(十分) 和quiet (安静的); 音形相同而意义不同,stick(粘贴)和stick(木棍)等等。 (三)象形记忆法

就是利用单词整体或局部结构的象形性(形状)想象到某种含义,加深印象,从而达到强化的记忆的目的。如eye 一词,字母e 就像人的眼睛,而字母y就像是人的鼻子,刚好在鼻子两边有一对眼睛。这样几秒钟就可记住了。 (四)单词分类记忆法

(1)人体各部分名称(按从大到小,从头到脚排列);(2)动物(按英文字顺排列);(3)植物;(4)亲属与尊称(按辈分排列,最后是尊称);(5)季节;(6)月份;(7)星期;(8)数词(注意用构词法记忆);(9)介词;(10)连接词;(11)代词;(12)不规则动词表(有相同特点的排在一起)等等。

(五)掌握读音规则,准确拼读,记忆单词。

英语语音中共有48个音素,除了要准确掌握其发音要领外,还应掌握字母组合的发音和重音的一般规律。英语是拼音文字,单词的读音与字母及其组合的发音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bike, bus, bag等词中的字母b都发/b/这个音;cow, how, now等词中的字母组合ow 都发/au/这个音;cake, these, five, note, tube等词中的元音字母都发该字母的名称音等。因此,记一个新单词要养成看着音标拼读单词的好习惯。否则,读音不正确或者只是默写,单词就只能放在脑海的角落里说不出来,或者说出来别人也听不懂,达不到提高英语水平的母的。有的学生念单词非常快,好像到了疯狂操练,但是许多发音不到位,不标准。我们知道读得快,说得快,并不等于是地道流利的英语。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会音标知识,让学生详细地总结,熟记和使字母及其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中的发音规则。学生们一旦掌握了这个识记单词的方法,他们就可以节约大量的记词时间,而其效果持久,既增强了兴趣、信心,又增加了成功感。为以后学习英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编口诀,让学生轻松记单词。

口诀读起来朗朗上口,像中国的诗歌,合辙押韵,初一学生对这一方法非常感兴趣。例如,在教序数词时可编口诀:1,2,3各有异,8少t,9少e,ve, f两兄弟( five-fifth, twelve-twelfth)。像名词复数中以o结尾的词有negro, hero, tomato, potato这四个单词的变化常加-es.我们可按其义编排成口诀:黑人英雄爱吃西红柿和土豆。又如以f或fe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常把f或fe改为v再加es,这些单词我们可以编成这样的口诀来记忆:小偷(thief)之妻(wife)生活难,自己(self)采叶(leaf)做早饭,忽见恶狼(wolf)到眼前,架(shelf)上取刀(knife)劈两半(half),转眼恶狼命(life)完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编排这样的口诀,既方便了学生记单词,又增添了学习乐趣。

(七)谐音记忆法

英语中有些单词的汉语意思是根据读音直接翻译过来的。主要是一些国家、人名、地名、食物等。在教学这些单词时可指导学生进行解读,领会,然后再根据谐音记忆。如France(法兰西),Italy(意大利),New Zealand(新西兰),chocolate(巧克力),pizza(比萨饼),Olympic(奥林匹克),cool(酷),sandwich(三明治),sofa(沙发),pie(派)等。还有像Germany(德国)可根据读音记成“折磨你”,德国法兰斯不是折磨你吗?holiday(假日,假期)可根据汉语拼音结合记成“好乐day,”假日,假期你不是过得快乐吗?单词history(历史)可记成“他的故事”,再过去的历史不就是his的story吗?单词pest(害虫)可记成“拍死它”,我们见到害虫就喊“拍死它”pest。用这种方法记忆某些单词既生动又有趣,一旦记住就不易忘记。

(八)利用英语构词法,扩大词汇量

英语单词是以音节为单位的拼音文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向学生传授构词法知识,学生通过构词法可以成倍地扩大词汇量。英语构词法主要有三种:合成法,派生法和转化法。

合成法,这种方法就是把两个或几个各自独立的单词拼到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单词。由此法构成的单词便称为合成词或复合词。如:black(黑色)+board(木板)=blackboard(黑板),class(班)+room(房间)=classroom(教室),foot(脚)+ball(球)=football(足球),key(关键的)+board(木板)=keyboard(键盘),play(玩)+ground(场地)=playground(球场),rail(铁轨)+way(路线)=railway(铁路)等等。

派生法,这种方法就是在一个词根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前缀或后缀,从而构成另一个新词,并且与该词根的含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此类词便称为派生词。英语中的前缀和后缀很多,在初中英语中出现的主要有:名词后缀-or (invent+ or = inventor), -er (teach+ er = teacher),-tion (invent + tion = invention), -ment ( improve + ment = improvement),-ness (ill+ ness =illness),-ist (art+ ist =artist), -ian (music + ian = musician), -nce(confide+nce=confidence);形容词后缀:-ful(help+ful=helpful);-less(care+less=careless),-ous(danger+ous=dangerous),-able (enjoy+able=enjoyable),ed(interest+ed=interested);副词后缀:-ly(quick+ly=quickly);数词后缀: -teen(seven +teen=seventeen,-ty(seven+teen=seventy,-th(seven+th=seventh);前缀有否定前缀:un-(un+like=unlike),im-(im+possible=impossible);其它前缀:re-(re+tell=retell),dis-(dis+cover=discover),mis-( mis+ understand= misunderstand). 转化法,这种方法就是在不改变拼写形式的基础上,由一种词性转化为另一种词性。主要有名词转化为动词,动词转化为名词,形容词转化为动词或名词等。由于词类转化的结果,英语中就形成了大量的外形相同而词类不同的词,即同形异类词。在现代英语中词类转化应用非常普遍。教室要提醒学生在学习中一定要多加留心注意。如:lift(n.电梯)-lift(v.举起),quiet(adj.安静的)-quiet(v.使安静,平静),green(adj.绿色的)-green(n.青菜),book(n.书)-book(v.预定),notice(n.布告,通知)-notice(v.注意到,通知),water(n.水)-water(v.浇水),last(v.持续)-last(adj.过去的)等等。

(九)利用语境学习,理解,记忆单词 许多学生在背词汇表,孤立地记忆单词。这是不科学的。任何一个单词只有在上下文中才能准确地表达词义。如water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的词义:(1)I am very thirsty, so I want to drink some water.(2)The flowers are dry, so I must water them every day. (3)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bottle.从语境中学生们可以猜测出(1),(3)句中的water是水。(2)句中的water是浇水的意思。因此,在上下文中记单词,在词与词之间建立语义联系,这样的记忆不仅准确而且长久。

(三) 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策略。

学生通过上述方法进行学习单词后,教师又要怎样才能知道他们的学习效果呢?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策略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1复习。德国哲学家狄兹根说:“重复和复习是记忆之母”。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强调说:“应用不断的复习来防止遗忘,而不是在忘记后再重复记忆”。这都说明及时有效的复习是克服遗忘的最重要的办法。必须做到在记忆消失前强化记忆,使遗忘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对记过的单词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复习。否则很容易遗忘或混淆。在复习时可采用先朗读后默写的形式,也可以朗读一些含有这些词的句子或短语。如果有些学生觉得只读很难记住的话,也可教给他们边读边写的方法。在时间上注意短时和长时间隔复习,课前与课后复习,定时与不定时复习。在形式上注意课堂与课外复习,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总之,要教会学生在记忆单词时,充分调动眼,耳,口,手,脑等各种器官才能记得又快又牢。

2测试。初中生具有进取心,好胜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当今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学生们的竞争意识更加激励。教师可以把这种心理意识引入到英语词汇学习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拼读单词时来一个“单词王”竞赛。学完一个单元后进行一次小测试。把每一次的前十名的名字贴到学习园地中的光荣榜中,随时提醒大家要好好学习才能进那光荣榜。每月进行一次大测试,评比出月冠军。测试的形式可采用听说,听写等。教师还可以选择难易适中的短文让学生阅读,回答一些问题。检测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采取不同的方法去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英语单词学习及记忆策略”实施途径研究(学生方面)

在实验过程中,重点对词汇学习的5条策略进行逐一分析、举例。即:

(1)准备一本词汇记录本 (2)注重词汇形式的变化 (3)注重习惯用语 (4)注重构词法

(5)注重总结、反思、比较” 对4条原则进行逐一讨论,即

(1)系统性原则 (2)精细加工的原则 (3)迁移性原则 (4)练习性原则”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词汇学习及记忆策略的指导和训练时,学生有系统、有意识、有目

的地进行英语词汇学习。

3、调查研究法

对本校学生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以使实验者了解学生发展的情况,为本课题的研究创造条件。

4、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古今中外有关教学设计理论专著、专题论文和相关课题研究成果的不断学习,借鉴其中有价值的成果,使本课题的研究获得丰富的理论支撑。

5、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过程性研究资料,并及时组织交流和分析,总结经验,推广做法,对发现的问题,能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列出下一步改进的具体做法。

6、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提高单词记忆的方法,并探索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四、研究过程

1、成立课题组,进行组内分工。

2、课题研究方面的培训,进行了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教育案例、怎样做科研课题、如何撰写论文、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主要方法、课题核心概念分析与界定、研究报告撰写的必要培训。

3、课题理论学习和研讨,形成论文集。

4、形成英语百词竞赛和英语单词游戏竞赛的机制,激发学生记忆单词的热情。

五、研究结果

1、课题研究方面的培训。

2、课题理论学习的论文集。

3、形成英语百词竞赛和英语单词游戏竞赛的机制。

六、分析与讨论

1、课题研究方面的培训是必要的,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素质,有利于课题研究,但在研究过程中不能活学活用。

2、课题理论的学习与研讨,课题组成员探寻合适的记忆方法,并能有所创新。

3、再形成一些能激发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热情的机制,如:百词竞赛和英语单词游戏竞赛等。

七、研究结论

中学生英语记忆方法的研究,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顺应了课改的潮流。促进了学生记忆潜能的开发和主动记忆单词的热情,在提高英语学习成绩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尊与自信,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第二篇:地理课题研究过程报告

《构建高中地理教学网络互动平台的研究》课题组

吕敬

一、课题是怎样被确定的(2005.4)

我是怎样来做这个研究课题的呢?现在我想把它从头来说一下。

我记得是2005年 4月,学校科研中心下发一个通知,说是愿意申报教育科研课题的教研组可以在20日之前递交申请书。我并没有研究课题的经验,心里也不知道怎样去申报。于是在一个晚自习的时间,我在西分校的一个办公室里就这个问题简单地向李萌主任咨询了一下,他很严肃地说了一些关于怎样选题和选成员的话,就让我有空到他的办公室去拿申请书。我在第二天的下午领取了申请书。翻开来看,才知道做一个课题是多么的不容易。

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查阅关于课题申请的资料,以求弄懂每一个条款。怎样确定课题呢?这在我是一个大问题。我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杨晓萍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2006)上是找不到要研究的课题的。因为它说的与我所处的现实的教学环境相差很远,但是它终于让我懂得了怎样在现实的亳州二中的教学环境中去确定一个我能够进行的课题来研究。确定课题研究,即选题,就是确定研究什么教育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就没有所谓的科学研究,选题是教育科学研究的起点,而且是甚为关键的一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对此曾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

- 1归纳起来我们确定这样一个选题有三个理由:

1、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形势

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及教学计划纲要已颁行,基于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实践,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效果观。那就是评价课堂教学,只看结果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看过程。一堂课结束了,即便学生说不出得到了怎样的明确的知识,然而,他确实交流了,沟通了,讨论了,体验了,操作了,经历了,你能说他一无所获吗?你能说教学效果不明显?至少要比记住几条干巴巴的结论得到的多,其教学效果也是深厚持久的。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可供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操作、探究和实践的平台。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不再是“发布”,而成为一种交流和对话;学生的“练”不再是做规范的习题,而更多的是操作、探究和实践。

2、校园网利用问题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推进,我校校园网络趋于完善,怎样提高网络的利用率,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我们选择构建高中地理互动教学平台,就是要使校园网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舞台,使校园网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媒体,而成为一锅大家都来添菜加料的美味“石头汤”。从中我们将探索出网络与教学相结合的最佳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网的功能,提高利用率。

3、高中地理利用网络资源的方便快捷

高中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网络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地

- 3在2005年9月~10月这两个月内,我们按照计划开始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知名的教育网站,地理资源网站,网络教学互动模式研究资料,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网络互动平台的建设和地理网络教学相关的资料信息,查阅的结果使我们觉得自己构建一个纯粹的上课应用性平台很有必要,因为所有的相关研究都停留在一个简单的资料库阶段,是老师教学应用的一个资料库,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参与其中。也就是说互动研究处于初级阶段。这也就是下面我们课题的研究背景中所说的情况。

(1)世界各国重视利用网络进行教育

网络教育具有其它技术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无不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6年初就要求在2000年以前把每一间教室和每一个图书馆都联到Internet上。英国到2000年已有24门学科不同程度地实现了课程与网络的结合。日本政府在100所中小学进行的联网试验研究项目要通过一系列科学试验探索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

(2)我国在网络教育中处于尝试阶段

在我国,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策略主要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程,“即在教师的教学设计及讲稿中注入互联网上新的内容,用新的资料更新教学设计或者在讲授中加入交互演示,或者改编在线找到的教学设计,或者围绕一些以前从未得到的资料创作新的教学设计”(潘东标语)。这种策略中,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不是为了开发新的教学方法,而是用这些策略丰富课程,用互联网资源作为增进课堂活力的催化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应

- 5月刊外其余都是月刊,所以我们每月有一个学习会议,阅读杂志并讨论相关课题研究资料、文献等,从中我们获得许多宝贵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根据学校科研中心的安排,定期向学校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成果。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并做好会议记录,课题组成员汇报近期个人研究进展情况,并进行充分讨论、交流。

学校科研中心给每个成员购买了一个256M的U盘,用来临时存储相关资料和电子文档。我们课题组自己购买了一个80G的移动硬盘,用来存储平时积累的相关资料和电子文档。购买了一个索尼DCR-SR62E的数码摄录一体机准备进行课堂教学实录,并与常态教学对比。

四、初步完成亳州二中地理平台构建(2005.11——2006.1)

1、本阶段网络平台整体架构确定,部分栏目已做好可以使用。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讨论和可行性论证,我们确定了11个栏目,分别是:新闻、地理知识专辑、网络课本、课件、论文、试卷、在线考试、作业、BBS论坛、地理游戏、优秀链接。其中网络课本(电子教材)、BBS已可以使用,其他的栏目内容在充实中,因为需要动态更新。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仅靠课题组的力量难以实现在线考试和作业栏目,我们就把这两个整合到网络课堂这个平台上去了,利用学生反馈来完成作业和试题自测。详见方迎春的《网络平台概述》和《亳州二中地理平台建设体会》。

2、撰写出阶段成果论文3篇并获得评比奖项和交

- 7束缚,总觉得这样无法控制课堂,难以把知识的重点、难点给学生解释清楚,总想多占用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多讲解一点,归根结底还是不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而且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也不是很高,面对学生提供的大量反馈信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即时反馈一开始做的不好。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学习,努力让地理老师掌握网络平台上的各项操作技能,使他们对平台能够了如执掌,对于出现的问题也能够自己及时解决,而不要信息技术老师全程陪伴上课了。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成功所在,在他们的心得体会中都有所述及。

详见李景文老师撰写的论文《运用网络平台·实践高中地理教学》。在这里引述一段其中的内容:组织教学时,教师和机器不能完美的结合起来。初次应用平台教学,找不到上课的感觉,感觉上课的过程不流畅,上课没有了节奏,怎么也不能和机器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计算机成了我上课的累赘、负担,不能发挥她应有的功能。我课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症结在我的教学方式一下子没有转变过来,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后来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彻底改变不适应网络平台的教学方式,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经多次的课堂验证和不断的修改完善,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

3、培养教师的新教学理念,转变他们在传统教育中的权威角色。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利用网络平台就是要让传统课堂中老师的权威角色获得转变,让学生和老师在平等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对

- 9解说了其中的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时间不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利用网络平台教学,学生要通过平台给出的资料,对老师提供的引导性问题进行探索,展开讨论,后面还有课堂练习和疑点难点反馈。如果时间把握不好的话,45分钟很难完成课堂教学的。经过多次的课堂实践,发现这是非常突出的问题,我们课题组成员后来讨论,决定采取一下几点措施:①提高学生的打字速度,因为很多信息是要通过电脑反馈到教师那里的。②对问题的设置进行改造。例如,变“农业区位的含义是什么?”为“农业的区位含义:一是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

。”这样以来学生要输入的文字减少了,节省了时间。③建议学生课堂要对新课进行预习和自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④教师对新课的讲解要突出重难点和疑点,要精讲,要减去课堂上繁琐重复的语言和过程。

5、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统计结果写出分析报告。

教学实践表明:网络互动平台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具有松散性、不确定性和难控制性,如果不了解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及心理情况,我们就很难在课堂上实现对学生的理想驾驭,更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发展了,为此,我们需要聆听学生心声,找出问题,总结经验,才能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深入,从而带动整个学校地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我们向实验班的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并写出了长达1万字的分析报告。

本调查问卷以我校实验班26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 11有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计划表、问卷调查表、课堂教学评价表、成果获奖汇总表等);成果性资料:一些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的精品(能支撑研究报告的论文、教学设计、课堂网络平台、典型课例、课件、学生作品等);课题研究方案。争取客观地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

把地理网络平台中的栏目资料整理,完善一下。

2、录制精品课10节,并进行教师问卷调查。 为了推广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们特别邀请了亳州市和谯城区教研室的专家以及兄弟学校的地理老师来我校进行听课和评课。并准备录制10节精品课程。在公开课后我们发放了调查问卷,以了解他们对于网络的认识和网络应用水平,制作和使用课件情况,对于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认识情况。

这次公开课由李景文和于铁柱老师来上的,由于来自教研室和兄弟学校的专家和老师时间有限,安排在一上午,两人各上一节,这样我们可能无法给他们一个很完整的平台应用情况,只能看到和听到网络课堂部分,整个平台他们只能大致浏览,不能深入了解,这是一个遗憾,只能等以后有时间再邀请他们参加讨论。

我们从专家和老师的教学评价表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这种教学方法还是很感兴趣的,表示和新课程改革理念很吻合。

同时他们对于课堂控制也表示很担忧,因为与传统课堂相比,网络课堂显得很松散、纪律性差、学生随意性大。在评价里他们只是说课堂气氛活跃,在评课讨论会上说到纪律松散。

- 13进行外部访问的服务器上,想看一下社会效果。

4、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和研究过程报告。

课题面临结题,我们根据课题结题要求来撰写结题报告和课题研究过程报告。

为了能够顺利结题,我们商讨一下结题报告如何撰写才能更好地把我们的课题研究明确清晰地表达出来,让专家和评委一下子就能够把握住我们的研究精髓,我们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仅让专家和评委能够接受,也让广大一线的地理老师能够实践进行,而不单单是纸上谈兵。经过讨论,我们确定了结题报告的提纲,内容如下:

前言、致谢、摘要、第一章 课题的提出、第二章 研究过程和方法、第三章 主要研究成果、第四章 研究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附录。由吕敬执笔完成。

过程报告的提纲如下:

一、课题是怎样被确定的(2005.4)

二、课题获得立项(2005.8)

三、开题会议和第一阶段计划落实情况(2005.9-2005.10)

四、课题实施阶段(2005.11-2007.6)

五、课题结题阶段(2007.7-2007.12)。

5、等待专家评估和验收。

我们课题组根据结题的鼓励参与、求真务实、总结反思、推动发展的原则,认真制定结题计划,提出结题申请,梳理实验材料和数据,讨论和确定成果形式和完成人,按期提交研究结题报告。内容如下:

(1)课题成果鉴定书一式三份(单列)

(2)研究报告及附件装订成册一式五份(顺序:立项通知、研究结题报告、研究工作过程报告、研究论

- 15

第三篇: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概述

一、科研课题研究方法

1.1 “科学就是科学方法” l获取信息的方法: l处理信息的方法: 1.2 科研的最终目的

l构建理论被认为是科学方法的最终目的。

l科学研究不只是发现事实,而是构建理论,以确保经验现象能够纳入一个有意义的框架。 1.3 教育科研的决定因素

l真正决定着教育研究过程的,不是某些具体的方法,而是我们的研究观念与教育观念;而构成这些前提性观念的实质,也还不是逻辑和结构因素,乃是历史与文化因素。

l必须有比较系统理论框架,其作用涉及到研究课题的价值。这主要取决于我们对所要研究问题的专业知识,它保证开展的研究在特定的领域中有继续、有发展、有一定科学价值。

二、教育科研中理论构建的意义 2.1 理论能为研究提供一个框架 l研究者以此为起点来追寻研究问题; l鉴别出最重要的因素(关键因素,即变量);

l为系统地、相互联系地展开研究的各个侧面提供一个准则; l较好地鉴别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空白点、薄弱点和不一致点。 2.2 理论有综合功能

l能将观点和个别的经验性信息整合为一整套的思维框架,便认识更深刻,意蕴更博大,应用范围也更加广阔;

l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赋予事实以意义,并将它们置于恰当的视角。 2.3 理论有解释和预计的作用

l对于观察到的现象作出解释,并根据现状预计末观察到或未发现的因素; l提供一个或多个可检验的普遍性判断,并在实践和深入研究中使用这些判断。

2.4 理论与资料的关系

l研究收集到的资料作为研究的事实,为理论的获得提供了依据或间接地印证了理论;反过来,理论赋予资料以意义,因而研究事实变得更容易接受。

l在这个过程当中,理论变得更为充分,事实变得更为流畅;理论促进了研究,同时,研究也促进了理论的发展和验证了理论。

三、教育科研中理论构建的趋向 3.1 模式趋向 3.2 演绎趋向 3.3 功能化趋向 3.4 归纳趋向

四、教育科研中理论构建的过程 4.1 选择研究问题阶段的理论构建

1 l问题陈述:一个具有科研价值的问题的提出,是研究者的教育思想观念、理论学术水平的具体反映,必须对产生问题的有关现象进行分析,最终使问题得到归纳、概括、提炼、集中,从而抓住问题的实质,将有科学价值的问题筛选出来。

l课题论证:对开发、选择、确定课题的经过及有关情况所作的清楚明了的叙述。 4.2 研究变量分析阶段的理论构建

l研究假设形成(没有正确的、首尾一致的理论作指导是不行的): l研究变量分析(一定理论的具体体现): 4.3 研究资料收集阶段的理论构建

l这个阶段主要是随着研究资料的不断收集与丰富,不断地对研究方案中的理论构建进行修正。 4.4 报告研究结果阶段的理论构建

l这个阶段的理论构建主要体现在研究报告中的“分析讨论”部分;

l“分析讨论”主要就是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解释研究结果,这种解释实质上是运用一定的理论赋予研究数据以一定的意义;这种解释过程中也必然会有所理论创新:发展现有理论、生成新的理论。

l对所获得的研究结果作理论上的分析,论证为什么会得到这个结果;讨论研究结果与别人的研究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应分析原因;

l要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研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并对研究结果的含义和意义进行评价;

l应说明结果是否支持了研究的假说,并探讨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l注意点:1)将研究结果提升为理论时,需要同时照顾到资料内容内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避免为了使理论看上去完满、清晰而牺牲资料的丰富性和复杂性。2)只有让不同的声音都为自己说话,我们的理论才会获得概念密集的品质。

五、教育科研中理论构建的评价 5.1 理论构建的标准

l应能够解释针对一特定问题而观察得到的事实,应能够说出某些现象的所以然; l应谋求与观察而得的事实和早已确立的知识体系一致; l应能够为检证自身的合理性提供手段;

l应能够刺激新的发现,并指出必须进一步研究的新领域。 5.2 理论构建的效度准则

l陈述的清晰性(概念、命题表述的清晰度,先决条件)

l表达的一致性(内部各种概念、命题或陈述的内在逻辑一致性、连贯性)

l逻辑的简单性(逻辑陈述的简洁,用尽可能少的命题或假设来说明尽可能多的经验事实) 5.2 理论构建的效度准则

l理论的可证实性(能够得到逻辑的证明或经验的证实才有意义、才是科学的)

l理论的可预见性(可以从中合乎逻辑地推导出一些超出该理论产生时所依据的经验材料以外的结论) l理论的可证伪性(有可能收集经验事实来证伪,不能逃避证伪;不能仅凭有限的经验事实证明某种理论是绝对可靠的)

5.2 理论构建的效度准则

l理论的可转移性(在其他条件下的适用性与代表性) l理论的可实践性(能够付诸教育实践运用) l理论的合理性(主要针对涉及价值判断的规范理论)

l理论的启发性(主要适用比较特殊的理论类型,如形而上学理论、批判性理论)

课题研究的结题

胥经华

2

一、为何结题?——结题的意义

1、课题研究本身的需要

o课题研究是课题负责人与课题管理部门共同约定的一种特殊研究活动; o研究过程包括选题、论证、申报、立项、开展研究、阶段总结、结题等环节;

o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需要以正式的结题方式呈现研究取得的成果,表示课题管理部门与课题负责人双方约定的研究任务的达成。

2、课题管理工作的需要

o课题管理部门对各级各类立项课题都有时间限制,到时就要结题,以实现管理目标。

3、课题负责人的需要

o结题是课题管理部门和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对课题负责人的基本管理要求 ;

o为课题负责人提供了听取同行评议、反思自己研究过程和研究行为的机会,有利于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是产生新问题,为进一步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开辟了道路; o提高课题负责人承担课题研究的信誉。

二、如何结题? ——结题的方式

1、会议鉴定

o以召开同行专家会议的方式对课题的研究过程、成果进行鉴定 ; o需要课题负责人做许多会议组织工作,成本高、投入大,但收益也最大。

2、通讯鉴定

o通过通讯的方式把评议的材料寄送专家,由专家个人审评完成鉴定工作; o鉴定成本较低,但收益也小。

3、成果认定

o主要通过审定和认可社会专业评价机构的评价、在专业刊物发表的论文或公开出版的专著、获政府奖励等来表示研究成果已经取得,从而认定结题;

o需要课题负责人提交评价机构的证明,提交成果与课题研究相关性的说明,由课题管理部门进行判断和认定;

o在现实的课题管理中,这种认定方式还远未得到认可。

三、若何结题? ——结题的阶段

1、结题材料的准备阶段

o结题材料(课题文档),包括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研究报告、其他成果附件、管理办法所规定的结题申请表及鉴定表等材料;

o一般而言,提交课题管理部门的课题文档主要包括:

(1) 课题申请书(或课题立项合同书);

(2) 成果主件(能集中代表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专著、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

(3) 附件(文献综述、研究方案、研究工具〈问卷、测试题等〉、原始数据、数据统计方法、实验观察记录等);

(4)

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对整个课题研究工作组织、计划的执行情况及经验与问题等做工作性总结,包括课题组人员组成和组织、经费分配与使用、课题的调整与变化、研究活动的开展等);

(5) 有关材料(指辅助说明课题研究有关情况的材料,如课题组成员的获奖证书、实验学校教师的工作总结、成果应用证明等) 。

o课题研究成果呈现的最主要方式是研究报告,撰写好研究报告是这一阶段的关键;

2、人员联系沟通阶段

o核心工作是广泛征求各方面对课题文档(主要是研究报告)的意见,了解结题的具体要求,确定同行

3 专家。

3、会议鉴定或通讯鉴定阶段

o核心工作是安排鉴定的具体组织程序,使同行专家有充分地时间和机会对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进行学术上的评判,提出切合课题实际的鉴定意见。

4、归档阶段

o主要工作是整理专家鉴定意见,按课题管理办法规定进行课题文档的归档,要求课题材料应全面、综合、完备且符合存档的规定。

四、结题之后?——课题的后续工作

o进一步修改研究报告等一系列成果,提升研究成果的水平; o以出版、发表、讲座、实验等方式进行传播、宣传与推广; o将研究成果整理完善,参加各种教育成果评奖;

o根据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或发现的新问题,开展新的研究。

研究报告的撰写

胥经华

第一讲 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一、三大部分

1、题目部分

n正文之前的有关资料

2、正文部分 n研究报告的主体

3、附录部分 n正文后所附的资料

二、简要说明

1、题目部分

(1)标题:研究报告的题目,要求简练、概括、明确,不宜超过20个字。

(2)署名:署真名和单位。如属集体成果,可署集体名或课题组名称。

(3)摘要:论文的浓缩、梗概,一般涉及问题、方法、结果、结论,可独立使用,200字左右。

(4)关键词:选取能够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重要词语,一般3~ 8个字。

(5)序或前言:一般是作者对研究主旨、动机、经过等内容的简介。

(6)致谢:对研究过程中给予资助、支持、帮助的人员表示感谢。

(7)目录:将研究报告的章节标题用页码排序,以显示文章的纲目结构。

2、正文部分

(1)绪论: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意义。

(2)研究方法:被试,取样方法,材料和工具,主要方法与设计,研究程序,数据处理方法。 (3)研究结果:概括性描述,列出图表,假设检验的结果。

(4)讨论与分析:讨论与研究结果、绪论中的内容联系,研究的局限性、尚待解决的问题、应用的价值和推广的可能性等。

(5)结论与建议:结论要简洁中肯,针对假设;从结果中作出合理的推论;具有一定的概括力和普遍性;建议可涉及结论给予的启示或研究的局限性,提出改进或应用的意见。

4

3、附录部分 (1)注释或参考文献: (2)参考书目:

(3)附录:文章最后所附的资料。研究者认为有参阅价值或必要,但不便于正文中描述的,皆可作为附录。通常研究工具(问卷、量表、测验),重要的统计数据,旁证性资料等。

第二讲 研究报告中的“分析讨论”

一、 “分析讨论”的意义

研究的最终目标不只是发现事实,而是建立理论,以确保经验现象能够纳入一个有意义的框架;

分析讨论主要就是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解释研究结果,这种解释实质上是运用一定的理论赋予研究数据以一定的意义;这种解释过程中也必然会有所理论创新:发展现有理论、生成新的理论。

二、“分析讨论”的内容

对所获得的研究结果作理论上的分析——什么会得到这个结果;

研究方法上的特征分析——方法的科学才能保证结果的可靠;

讨论研究结果与别人的研究结果是否一致——分析原因;

要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研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并对研究结果的含义和意义进行评价;

应说明结果是否支持了研究的假说,并探讨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要讨论该研究的局限性及将来进一步研究时如何改进;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等。

三、“分析讨论” 的方法 l 研究结果的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为了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分析,主要解决“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我们要研究某个对象,首先就要研究它所具有的性质,并把它与其他的对象区别开来。 l 定性分析方法

1、因果分析法:即分析因果关系的方法。

(1)求同法

(2)求异法

(3)求同求异法

(4)共变法

(5〉剩余法

2、比较分析法: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加以对比,从而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点的方法。

3、矛盾分析法:即运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各种事物的方法。

4、结构-功能分析法:即分析事物或现象的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5、归纳法与演绎法

6、分析与综合法

7、科学抽象法

l研究结果的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对研究结果“量”的方面的把握。是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揭示教育现象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掌握研究结果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 l 定量分析方法

5

1、统计图表的使用;

2、统计量数(集中量数和差异量数);

3、标准分数;

4、相关系数、方差分析、回归分析;

5、统计检验。

l 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不同于以往研究的重要区别,是教育实践的特点提出的客观需要:

在定性分析中,需要定量分析使之更加精确;在定量分析中,定性分析又可以把握确定方向。二者有效的结合,可以使之相得益彰,并依照具体的研究对象允许有所侧重。事实上,有效的研究正是二者相互渗透、交织于研究的全过程。

l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相互关系:

教育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不能取代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必须以定性分析为基础,这是因为定量分析必须以定性分析为出发点,即定性分析为定量分析规定方向;定量分析的结果只有通过定性分析才能得到有意义的解释和理解;

定量分析辅助定性分析,使定性分析更趋于精确,更趋于具体,更趋于深刻。 l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方法

1、搜集整理研究资料时,既要注意搜集质的资料,也要注意搜集量的资料,要胸中有“数”。

2、在对研究资料的消化、理解过程中,通过量的分析把握研究结果的质。

四、“分析讨论”的撰写

导言中提及的论点必须在分析讨论中得到阐述,在此范围内,作者可以对研究意义的范围和深度发挥论述;

可以把提出的问题、结果、理论背景、有关文献、研究的应用意义等综合起来写,以使研究结果在理论和实践应用上的作用发挥到尽可能大的程度。

1、下结论:

“分析讨论”部分一开始最好是概括地阐述一下研究的结果。譬如研究的目的在于检验某一个假设,那么作者就应说明根据研究结果该假设是否成立。这可使读者对全部结果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下面分析讨论的展开打下基础。

2、阐明研究的意义:

阐明研究呈现了怎么样的社会、文化或教育意义,什么观点可用来解释描述的现象和其意义;

要求阐述研究得到的结果说明什么?原因是什么?如果结果与假说不一致,则还应讨论没有获得如假说所预期的那样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还应提及研究的局限,这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结果的意义或说明结果与假说不一致的原因,而且可以在提出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或补充的必要性和方法。

3、综合讨论:

研究报告中根据假说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分散的,分析讨论时就有必要将各种似乎无关的结果综合到一起,如讨论研究结果和文献上哪些理论或学说有所关联,从而得出研究的意义。

4、建立理论: •理论的作用: •理论建构的方式Ⅰ:

1)用简单的理论性语言对资料进行初步的描述、分析和综合; 2)根据资料的特性建立初步的理论框架;

3)按照初步建立的理论框架对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

6 4)在原始资料与理论框架中的概念和命题之间不断进行比较和对照; 5)建立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理论体系或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假设。 •理论建构的方式Ⅱ: 1)确定某一类事实的主要特性;

2)对这些特性进行抽象以后进行一个初步的假设,这个假设愈是基础愈具有普遍性; 3)对这个假设进行检验,寻找其他不同假设(基础的和非基础的)特性; 4)按照这些特性的功能将这些假设组成一个理论系统。 •理论建构的注意点:

将研究结果提升为理论时,需要同时照顾到资料内容内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避免为了使理论看上去完满、清晰而牺牲资料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只有让不同的声音都为自己说话,我们的理论才会获得概念密集的品质。

5、应用推广:

研究结果若有实践上的应用价值,就应在分析讨论的结束时提出来,以推广研究的结果。

6、进一步研究建议:

分析讨论还往往提出进一步研究或完善的建议,从而指出在该研究有关的领域中未来可开展的研究方向。

第三讲 研究报告的评价

一、研究题目 1.题目是否简明清楚? 2.题目是否正确的认定问题的范围?

二.研究问题

1.研究问题是否清楚的敘述和明确的界定? 2.研究问题是否对解决实际问题和理论具有价值? 3.重要名词是否明确的界定? 4.研究问题是否有理论的依据? 5.研究假设是否可检验和清楚的陈述?

三、文献探讨

1.有关的重要研究是否包括在文献探讨中? 2.有关的研究是否很有组织的统合在一起? 3.是否适当的评价有关研究的內容? 4.是否將有关研究归纳成摘要?

四、研究方法

1.是否详细的說明研究设计? 2.研究设计是否适当? 3.取样是否适当? 4.是否适当的操纵和控制有关变量? 5.用以收集资料的工具是否适当? 6.研究工具的信度与效度是否检验? 7.资料分析方法是否适当?

五、结果与讨论

1.统计图表是否清楚的显示結果?

7 2.研究结果的组织是否清楚和合乎逻辑? 3.研究结果的说明是否适当? 4.是否适当的解释研究结果? 5.是否规避讨论和研究不一致的有关资料? 6.是否说明研究结果推论的限制? 7.在研究设计时有沒有想好統計方法(目前很大的缺点) 8.用的统计方法恰不恰当 9.误差率多大

10.统计方法能不能达成研究目的

11.统计方法太簡陋 (即资料没有充分应用) 12.只重视统计的显著,而忽略了事实上的意义

六、摘要与结论

1.是否简明扼要的说明研究问题、方法和结果? 2.结论对假设是否适当? 3.结论的提出和研究结果是否有关? 4.是否提出研究结果应用的建议? 5.是否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参考书目及附录

1.在文中引用的资料是否全部列举在参考书目之中? 2.参考书目所包括的各项资料是否够完整? 3.参考书目的安排是否适当? 4.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是否列入附录中?

八、研究报告的撰写 1.书写是否清楚和客观? 2.是否使用适当的标题和次标题? 3.书写的体例是否适当?

九、研究报告质量标准评价表 l一般质量标准

1、理论观点阐述清楚

2、理论概念、名词术语的界定与解释合理

3、结论客观,不含偏见

4、数据、图表正确无误

5、统计方法恰当,运算正确

6、注意尊重与公正对待研究合作者(包括被试)

7、研究问题有新意,有自己的创见

8、全文无前后矛盾

9、文字流畅通顺

10、措词准确、通俗易懂

11、条理分明

12、标点符号正确

13、附注格式统一

14、缩写规范统一,并在第一次出现时加注全文.

8 l各部分质量标准

1、题目

l表述清晰、简明、规范

l涉及的对象范围与论述的范围一致 l关键词恰当,便于检索 l概括性强

2、摘要

l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l简洁,不超过200字 l准确 l易于理解

3、文献综述

l涉及适当范围,能够满足研究的需要 l包含有关的重要发现 l紧扣研究问题与目的 l组织良好

l有综合概括性小结,能够看到研究的创新之处 l引用方式恰当,所引文献权威、新近

4、问题 l阐述清楚 l范围恰当

l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 l明确指出其重要意义 l与文献综述相联系

l正确解释有关名词术语(应用操作性定义)

5、假设 l针对研究问题 l阐述清楚、易于理解

l有理论或发现作为依据(有理论框架) l可供检验(有操作性定义)

6、方法

l取样恰当(取样方法、样本容量、抽样的代表性) l设计合理,符合研究问题的需要 l说明样本与研究条件特征 l研究步骤合理、详述 l研究控制适宜 l操作定义合理 l测量工具可靠 l比前人的方法有所改进 l统计方法、分析手段恰当 l叙述详细而简洁

7、结果

l包含所有有关的重要结果 l有效地使用附图 l有效地使用附表 l统计处理得当

9 l计算无误

l说明统计结果的含义

8、讨论 l紧紧联系主题 l分析合乎逻辑 l与前面部分相呼应 l合理解释显著与不显著结果 l说明结果对理论与实践的贡献 l客观分析研究局限 l指出未来研究的改进方向

9、结论

l基于研究资料与结果 l推论合理,无主观偏见 l针对问题与假设 l阐述简练

10、结语

l重述研究问题与假设 l简述方法、结果与结论 l简短概括

11、参考资料

l注释规范,周到无遗漏

l各项信息齐全(数量多少、质量优劣) l校审无误

第四篇: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1、准备阶段(2012年4月—2012年10月)

课题组成员在2012年9月课题正式立项之前,已经为该课题搜集相关的研究成果,阅读大量的有关农村教育研究的文献资料。课题正式立项之后,有课题主持人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构成,拟定总体研究内容提纲,并将任务分解到个人,同时将课题组成员分为调研组、分析组等,为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另外,为调研组下一步的调研阶段开展做了相应的准备工作。

2、调研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3月)

2012年11月到2013年3月,课题组调研成员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成员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文献综述等多种方法,开始大量搜集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资料以及数据,包括农村教育的研究现状,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农村教育对城镇化制约的因素;另一部分搜集有关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形势,发展的瓶颈以及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新的问题,调查城镇化基于人力资本对教育的需求。期间课题组成员还集中学习并讨论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导着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教育的发展趋势。

3、汇总分析阶段(2013年4月—2013年6月)

本阶段,课题组成员结合实际调查资料,河南城镇化进程和河南农村教育发展的数据为样本,剖析教育与城镇化的相关性,城镇化对农村教育的挑战,以及教育退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并从人力资本与二元经济理论角度,提出目前农村教育适应并推动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撰写研究报告(2013年7月-2013年8月)

结合前一阶段对调查资料的汇总、分子,有课题主持人执笔撰写课题研究结项报告,并提出《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教育发展问题研究》的研究报告。

第五篇: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2月) (1)参加研究队伍,知道课题组、了解研究任务。

(2)拟定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目标、内容、任务及方法。

2、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2月) (1)调查研究

按照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分类编制问卷调查表,设计提纲,并实施调查,了解学生教和学的情况,并撰写调查报告。

(2)实践探索

了解、掌握自身教和学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缺陷不足,按照课题研究的要求,制订措施,开展实施提高课堂教学高效的行动研究。 选择试验对象、规定内容、形式。根据高效教学的理念完成教学设计,然后在实验班实施,并进行反思调整、总结,撰写课例、总结经验等。

(3)总结阶段成果

撰写论文、经验总结、教学案例若干篇。撰写调查总报告。

3、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 (1)整理研究资料,文档归类。

(2)设计教育实验报告的结构、撰写研究报告。

上一篇:课外辅导工作总结下一篇:口腔科病人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