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书

2023-04-25

第一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与家长相互配合,尤其在“组织与实施”这一部分中,还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多年的幼教工作经验更使我清楚地认识到:要提高幼儿的素质,光靠幼儿园是谁也难以实现的,唯有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来,使他们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家长工作在幼儿教育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

由于年龄、学历层次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家长们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所持的态度、观念往往也各不相同。在对待“家长如何对待孩子提出买昂贵玩具的要求”的问题时,发现有的家长就认为,孩子是家庭的唯一希望,只要是孩子喜欢的就应该买,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舍弃,惟独不能让孩子受委屈;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这种要求是无理的,应该制止,实在不行就打;还有的家长则认为,买不买应有家长说了算,不能由孩子来决定……等等。观念各不相同,行为、方法也就自然不相同,有的家长主张采取粗暴的打骂,有的家长则主张以哄骗为主。此时,转变家长不正确的观念与行为,开展家长工作刻不容缓。当然,家长的这种观念,不是一时形成的,因此,在开展家长工作的时候,作为教师不能寄希望于一次、二次家长指导活动就收到实效,而应该把家长工作纳入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中。为此,我们利用早晚接送孩子的时间与个别家长进行沟通,利用幼儿园的宣传橱窗,家长园地的“观念与思潮”栏目等向家长介绍最新的教育观念,向家长发放宣传材料,同时还组织家长听专家的讲座,看有关的录像,举办“家长座谈会”、“育儿经验交流会”、“家长辨析会”等多种形式的指导活动,多渠道地开展家长工作,让家长通过对照自己与他人的教育方式来自觉地更新自己不正确的观念与方法。事实证明,通过一系列的指导活动,家长们都认识到,如果一味地满足孩子,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则有害而无益,一些原本主张打骂的家长,现在已能采取说理的方法与孩子交谈,有的家长则变得越来越民主了,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再是一口拒绝了。由此可见,重视家长工作,并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对于转变家长的观念至关重要。家长观念转变了,落实到行为上,也会相应的有所改变,观念、行为转变了,家长的家教水平也就自然慢慢提高了。

其二,做好家长工作,有利于家园同步,形成家园合力。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提出“家园共育”这种观念。“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家长观念一旦转变了,家长就会正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要达到“共育”,仅仅转变家长的观念是不够的,还应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了解教师的工作。因此,我们在改变家长观念的同时,把家长请进幼儿园,开放“家长半日活动”,举办“家委会成员联谊会”,让家长直接参与孩子的活动,观摩教师的教育工作。同时,还充分利用定期更换的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近期开展的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了解教师和孩子,明确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家长才有可能来配合幼儿园的一切工作。例如:在“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时,仅靠幼儿在园学习一些礼貌用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首先转变家长的观念,让家长明确从小培养孩子文明礼貌习惯的重要性,明确幼儿园开展活动的目标及手段,然后注意在家对孩子进行引导,并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从而达到家园目标一致,促使孩子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试想,如果仅凭教师的说教,家长不管不问,甚至看到不文明的行为也不及时加以纠正,或者家园意见不统一,那么,孩子怎能养成好的习惯?由此可见,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有利于家长的主动配合,从而达到家园同步,形成家园一致的教育合力。

其三,做好家长工作,有利于家庭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更好地为课程建设服务。

随着教育的发展,幼儿园课程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如今每个幼儿园都在努力地探索适合自己幼儿园实际的,即所谓的园本课程,而实践告诉我们,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育资源的利用至关重要,其中就包括家庭资源的利用。幼儿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材料的支持与准备,比如一些图片、知识资料,以及与主题相关的事物材料等。光靠教师一人收集往往是十分有限的,只有我们平时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准备,才能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更加生动、活跃。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孩子已不同于以往的孩子,他们的知识已不再局限于在幼儿园学到的,他们提出的问题有时甚至连教师也回答不上来。那么,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我们就可以发动家长,让他们协助上网查阅资料,或者教会孩子如何从广播、报刊等媒体中主动获取信息资料,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同时,我们还体会到,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一些家长往往本身就是现成的教育资源。比如:有的家长是邮递员,有的家长在医院工作,有的家长是电脑专家,那么,如果我们能主动争取这些家长,让他们参与到我们的课程中来,为孩子介绍自己的工作单位,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介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使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生活化,而且,组织形式也更加活跃和贴近孩子的生活,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孩子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就能争取家长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并且可以充分发挥这些家庭资源的优势,以便更加有利于我们的课程建设。

其四,做好家长工作,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

二十一世纪,对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开展家长工作已成为每个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能否成功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活动,也是体现一个教师开展家长工作能力高低一个方面。如果我们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学会与不同的家长进行沟通,那么,久而久之,作为一个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与家长之间的交往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这是其一。其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生老师,孩子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比教师多,因此,家长和教师相比,更了解自己孩子的脾气、性格与兴趣爱好,在教育孩子方面或多或少会积累一定的经验。虽然这些经验不一定都是成功的经验,但肯定也有我们教师可以借鉴的地方。因此,如果我们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平时能多开展一些诸如“家长座谈会”、“育儿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家长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对教师来说,无疑也是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因为,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目标,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针对性,同时,还可以发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以便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使自己不断地成长起来。

其五,做好家长工作,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的声誉。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测试题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題2分,共20分)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从(

)起试行。

A、1996年7月

B、1998年9月

C、2001年7月

D、2001年9月

2、《纲要》是根据(

)制定的。

A、幼儿园管理条件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工作规程》 D、党的教育方针

3、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

)的奠基阶段。

A、学校教育

B、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 C、终身教育

D、小学教育

4、幼儿园应与(

)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A、学校

B、家庭

C、家庭、社区

D、社区

5、幼儿教育应以(

)为基础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A、游戏

B、教学

C、上课

D、写字

6、幼儿园教育是全面的、(

)性的。 A、彻底

B、启蒙

C、理解

D、可塑 7、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

)服务的。 A、健康成长

B、学习

C、生活

D、游戏 8、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

)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A、创造性

B、主动

C、生动

D、人为 9、教育活动目标要以(

)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A、《纲要》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 D、《幼儿园管理条例》

10、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

) A、学习特点

B、认识规律

C、年龄特点

D、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1、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

)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12、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

)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

13、幼儿教育的每一领域包括(

)三部分。

14、教育内容和要求在目标表述上较多地使用了(

)等词汇突出了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15、“内容”与“要求”部分则在说明为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应该(

)。

16、“指导要点”主要的功能有:一是点明该领域的(

)特点;二是点明该应该注意的有(

)的问题。

17、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

),有(

)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18、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

)、因(

)、因(

)、(

)灵活地运用。

19、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

)者、(

)者、(

)者。

20、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

)教育以及(

)教育相互衔接。

三、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

1、我国幼儿教育的性质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2、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在遵照《纲要》第三部分有关条款进行时,还同时要体现在哪些原则?

3、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30分)

联系教学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

第三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 通知

教基〔2001〕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部属师范大学:

为进一步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现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印发给你们,从2001年9月起试行,并就贯彻实施《纲要》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纲要》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制定的,是指导广大幼儿教师将《规程》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指导性文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纲要》的实施工作给予充分重视,认真抓好。

要积极利用多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纲要》,使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以及社会人士都能了解《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认真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幼儿教育工作的行政人员、教研人员、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学习和理解《纲要》,以有效地依据《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据儿童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教育计划和组织教育活动,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能。

二、贯彻实施《纲要》,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制订本地贯彻《纲要》的实施方案。应从具体情况出发,切忌搞“一刀切”。各地可采取先试点的方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幼儿园,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待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三、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幼儿师范学校要认真、深入地学习《纲要》的精神,改革现行学前教育课程和师资培养方式,并主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贯彻实施《纲要》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四、各地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研究和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注意总结积累经验,并及时反映给我部。

198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同时废止。

教 育 部

二○○一年七月二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一部分 总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二部分 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一、健康 (一)目标

1.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内容与要求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 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 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 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 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3. 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4.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二、语言 (一)目标

1. 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 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 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内容与要求

1.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 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 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 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7. 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 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 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三、社会 (一)目标

1.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 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 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 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 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四、科学 (一)目标

1.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 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 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4. 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5. 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6. 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7. 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三)指导要点

1.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 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五、艺术 (一)目标

1.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 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3.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4. 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5. 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6. 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三)指导要点

1. 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2. 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3.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第三部分 组织与实施

一、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四、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五、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本《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原则: (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七、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八、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二)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三)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四)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九、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一)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二)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四)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十、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三)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四)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五)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十一、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第四部分 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二、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三、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四、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

五、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

六、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七、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一)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二)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四)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五)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八、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要注意:

(一)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二)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三)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

(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第四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如何避免幼儿在游戏中发生意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而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户外自由活动是最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在活动中他们难免要奔跑、跳跃、钻爬、攀登等,往往因为过度的兴奋而淡化了自己安全的意识,而安全的活动场地,正确的玩法,和老师的及时提醒与教育引导,都会减少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那么在户外活动中如何才能做好这些呢?下面是我多年的保教工作的点滴经验,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户外活动;避免;事故发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而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户外自由活动是最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在活动中他们难免要奔跑、跳跃、钻爬、攀登等,往往因为过度的兴奋而淡化了自己安全的意识,所以常常会遇到幼儿在活动中突然跌倒,或因争抢玩具打架,从秋千上摔下来,抛接的物品落到自己或同伴的身上等情况。那么如何在户外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呢?在我多年的保教工作中,有了以下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创设安全、舒适的环境,为幼儿的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为此,幼儿园应当重视创设安全、舒适、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在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中,秋千、跷跷板、木马等大中型器械玩具使小朋友们爱不释手,因此幼儿园在选择购买此类玩具时,要求检查制作材料要否环保,是否耐用,还要注意检查螺丝、钉子等工具是否外露,是否会对幼儿造成扎手、划伤等危害。幼儿园中这类玩具的定时检修也是老师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每周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维修,看螺丝是否松动,玩具是否完整,并及时处理掉因长期风吹雨晒和孩子使用时间过长而导致的破裂、断掉的玩具,减少因此原因对幼儿引起的伤害。除了对户外玩具进行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以外,幼儿活动场地地面也需要老师经常清理,孩子们在自由活动中奔跑、追逐,并经常有不慎摔倒的事情发生,有很多幼儿会站起来继续游戏,而也有很多幼儿却因地面有树枝、石子等硬物而把皮肤铬伤,也会因有钉子等尖锐物体扎进幼儿身体里,为了避免这种事例的发生,要求老师要经常清扫地面,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幼儿的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二、引导幼儿自由与规则并存,减少安全隐患 幼儿园的户外自由活动时间是最受幼儿喜欢的,在这个时间里,幼儿不再受常规的制约,随心所欲的玩,滑滑梯、荡秋千、玩荡船等等,常常是玩的不亦乐乎,笑声喊声此起彼伏,有时还会夹杂着哭喊声,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要求老师在给孩子以充分自由的前提是,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必须的安全行为规则。当孩子第一次玩某一器械,或对一些游戏设施还未完全适应,或尝试某些具有危险性的活动时,教师会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成人,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分享如何安全使用某一器械、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如何避免危险发生的经验等,并在儿童对这些器械设施活动的反复尝试中给孩子以适当的安全指导与提醒,如秋千的使用。教师并不规定某一特定的玩法,但要让孩子理解一个基本的安全规则,即当你在荡秋千时手要抓紧绳子,避免从秋千上摔下来,还要注意前后有没有其他小朋友,以免相撞。滑滑梯时教育幼儿不要在滑梯上拥挤,不要趴着滑滑梯等,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掌握玩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游戏规则,教师可在课堂上对幼儿进行专门的教育引导,采用游戏或观看课件等方式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并教会幼儿掌握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的自我中心特点极为突出,玩得高兴时,常常忘记了要遵守规则和秩序,往往一拥而上,你推我挤,争抢玩具等,此类现象极易造成身体伤害。因而,在自由活动中,注意引导幼儿同伴间友好相处,培养幼儿按秩序活动,遵守活动规则,也是使幼儿获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充分发挥教师职责,做好监管工作

在幼儿园中保护幼儿的安全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教师也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户外自由活动中,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时,老师的视线不能同时顾及到每个幼儿。活动前老师要向孩子不断重复交待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活动中教师还要四处巡回走动观察,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纠正幼儿的危险动作,对部分幼儿不遵守规则、争抢玩具,不正确使用玩具等现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安全教育。使幼儿了解不正确的做法会给自己或同伴带来如何严重的后果等。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调节幼儿的活动量,防止幼儿因活动失控而受伤、更要时刻提高警惕,以防周边外部不法分子侵袭。老师要多聆听幼儿交谈、评价,以便更好的走进幼儿的内心,了解幼儿的需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因此,定期对活动场及幼儿玩具的检查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安全意识差,每次活动前的安全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并在幼儿原有的认识的基础上,要适时、及时地提醒幼儿,让幼儿巩固已有的知识并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让安全意识逐渐在幼儿心里扎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让幼儿能健康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的承受力都非常脆弱,一旦孩子发生什么意外,唯一的希望也随之化为泡影,所以父母们都竭尽全力地在孩子的生活周围竖起一道安全屏障。即便如此,各种各样的意外还是不期而至,那么,怎样更好地维护孩子的安全呢?

容易发生的意外伤害主要是窒息、溺水、交通事故、中毒、烧伤、烫伤等。只要父母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心,这些意外是可以避免的。针对不同的情况,父母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

一、 窒息

窒息一般发生在婴儿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四肢的谐调能力较弱,当口鼻处被堵压时,避开的力量弱,自卫能力差,因此常发生窒息。避免窒息的措施有:

1、 防止异物吸入气管。

2、不要把被子盖得过高,超过婴儿的头部。

3、喂完奶以后,不要让婴儿仰卧,以免漾奶时误吸入气管。

4、不要把塑料袋放在婴儿身边,以防他蒙住头。

二、 溺水

学龄前儿童游泳时,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溺水的很多。另外城市下水道井盖丢失现象严重,阴天下雨时,孩子容易坠入下水道中,引起伤亡。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不要单独在水边玩,也不要在下水道井盖丢失的道路上走,如果井盖是水区附近的,应积极联系市政部门,及时进行检修。

三、 交通事故

我国是交通事故多发区,由于儿童的谐调能力差,对车辆的防范意识差,交通事故在儿童意外伤害中占很大比例。那么,怎样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呢?

1、要让孩子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过马路时有成人带领。

2、 不要让孩子在马路上追逐、玩耍、跨越护拦和隔离墩。

3、 不要让孩子在马路上骑童车。

4、 不要在汽车旁玩耍,也不要乱动汽车、摩托车。

5、 坐车时教育孩子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上下车时不挤车。

四、 烧伤、烫伤

烧伤、烫伤在意外伤害事故中占的比例非常大。孩子对火、电等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非常强,当他偷着玩火、玩电时容易发生意外。在家中,要教育孩子不要玩打火机、火柴,也不要乱动各种电器,不要动暖瓶、开水,以防止烫伤、烧伤。

五、 中毒

中毒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有煤气、食物、化学品、药品、消毒剂、杀虫剂等多种中毒事件,当毒性物质进入孩子体内时,会造成身体器官功能性损害或伤亡。由于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和安全知识,对各种有毒物品的识别能力差,因此容易造成中毒事件。主要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将药品、有毒物品收藏好。水果、蔬菜在食用前要清洗干净,还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购买变质、过期的食物。

2、严禁在洗澡间安装煤气热水器,如果在厨房安装,要保证良好的通风,还要定期检查煤气管道。

3、不要把有毒物品、药品放在孩子够得到的地方,并告诫孩子有关毒品的防范知识。

第五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为进一步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从2001年9月起试行。 目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第一部分 总 则

第二部分 教育内容与要求 第三部分 组织与实施 第四部分 教育评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 通知

教基〔2001〕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部属师范大学:

为进一步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现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印发给你们,从2001年9月起试行,并就贯彻实施《纲要》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纲要》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制定的,是指导广大幼儿教师将《规程》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指导性文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纲要》的实施工作给予充分重视,认真抓好。

要积极利用多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纲要》,使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以及社会人士都能了解《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认真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幼儿教育工作的行政人员、教研人员、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学习和理解《纲要》,以有效地依据《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据儿童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教育计划和组织教育活动,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能。

二、贯彻实施《纲要》,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制订本地贯彻《纲要》的实施方案。应从具体情况出发,切忌搞“一刀切”。各地可采取先试点的方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幼儿园,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待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三、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幼儿师范学校要认真、深入地学习《纲要》的精神,改革现行学前教育课程和师资培养方式,并主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贯彻实施《纲要》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四、各地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研究和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注意总结积累经验,并及时反映给我部。

198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同时废止。

教 育 部

二○○一年七月二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一部分 总 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二部分 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一、健康 (一)目标

1.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内容与要求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 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 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 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 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3. 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4.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二、语言

(一)目标

1. 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 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 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内容与要求

1.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 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 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 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7. 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 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 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三、社会

(一)目标

1.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 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 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 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 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四、科学

(一)目标

1.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 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 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4. 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5. 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6. 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7. 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三)指导要点

1.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 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五、艺术

(一)目标

1.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 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3.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4. 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5. 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6. 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三)指导要点

1. 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2. 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3.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第三部分 组织与实施

一、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四、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五、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本《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原则:

(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七、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八、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二)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三)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四)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九、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一)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二)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四)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十、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三)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四)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五)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十一、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第四部分 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二、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三、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四、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

五、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

六、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七、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一)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二)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四)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五)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八、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要注意:

(一)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二)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三)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

(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上一篇:幼儿园美术教案对称画下一篇:幼儿园家长开放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