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指导纲要测试卷

2023-04-26

第一篇:幼儿园指导纲要测试卷

幼儿园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对幼儿发展的指导作用及实践意义对幼儿发展的指导作用及实践意义对幼儿发展的指导作用及实践意义对幼儿发展的指导作用及实践意义

一、《纲要》对幼儿发展的指导作用

(一)什么是《纲要》 回顾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起到关键作用的三个法规文件就是 《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规程》(于1989年6月5日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号)发布,自1990年2月1日起试行)《纲要》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规程》制定的,是指导广大幼儿教师将《规程》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指导性文件。于2001年7月2日颁发。 《纲要》与《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在结构上有两点变化:第一,《纲要》将原来的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等8个方面的内容压缩为健康,语言,艺术,社会,科学等五个领域科学等五个领域;第二,受教育对象从3—6岁拓展到0————6岁(10年前,我们很少听到过亲子教学、小班、幼班,但现在我们都知道有很多专门的亲子教育机构)。 “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其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二)在教育的目的性与发展的可能性之间寻找平衡点 (矛盾)幼儿园理念的先进性与家长观点的滞后性;注重过程的认识与目标导向的评价;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掌握知识和技能与发展智慧和能力„„许多教师在困扰中被一种惰性——已经习惯了的传统行为所牵拉着,成为进一步改革的障碍。 新《纲要》追求的正是矛盾双方的内在统一性:即在教育的目的性与发展的可能性之间谋求平衡的发展适宜性教育。 从观念到实践的转化机制到底是什么?理念向实践转化的关键是从认识的层面上有对理念本身的理解和认同,在操作的层面上有对蕴涵着某一理念的实践所运用的策略和智慧。 学前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幼儿的主体地位表达了幼儿是发展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则表达了幼儿的理想发展离不开教师,于是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就表现为支持幼儿自主发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在支持中引导(所以《纲要》更强调的是教师作为幼儿发展引导者的地位, 11次提到“引导幼儿”),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在支持中引导,实际上强调了师幼互动中教师和幼儿双方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教育与发展就融为一体了。

(三)确定了引导幼儿发展的原则 1.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教什么”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奠基意味着与未来发展的关系。近几十年来的脑科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都揭示了一个共同的事实,那就是早期经验与未来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考虑“教什么”的时候,有两点是必须要把握的: (1)教育的即时效应和发展的潜在性问题 急功近利急功近利急功近利急功近利地提前灌输知识和训练技能,至少问题有三:一是违背孩子发展规律的训练,孩子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大,使孩子牺牲了个性多方面发展的机会。二是过于超前训练所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有些知识和技能在孩子以后成熟到一定的程度时再给予是轻而易举的事,刻意加速的发展,不恰当的拔高使孩子过早成熟,以幼儿的方式来塑造婴儿,以小学生的要求来规范幼儿,使发展的前一个阶段没有获得充实就产生跳跃,这种效应难以长久。三是训练者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性方法对孩子的影响,孩子被压抑的兴趣和紧张焦虑的心情,久而久之将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孩子的认知发展是以情感孩子的认知发展是以情感孩子的认知发展是以情感孩子的认知发展是以情感、、、、社会性发社会性发社会性发社会性发展的牺牲为代价的展的牺牲为代价的展的牺牲为代价的展的牺牲为代价的;;;;孩子的某一方面的发展是以孩子多方面发展的牺牲为代价孩子的某一方面的发展是以孩子多方面发展的牺牲为代价孩子的某一方面的发展是以孩子多方面发展的牺牲为代价孩子的某一方面的发展是以孩子多方面发展的牺牲为代价的的的的;;;;孩子的眼前发展是以长远发展的牺牲为代价的孩子的眼前发展是以长远发展的牺牲为代价的孩子的眼前发展是以长远发展的牺牲为代价的孩子的眼前发展是以长远发展的牺牲为代价的。。。。这样一种以断送以后长远发展为代价的提前发展是不值得的。 (2)培养终身受益的品质 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钡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纲要》对发展“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排序,以及各领域对教育内容的表述,体现了一个鲜明的价值取向,那就是取向于培养让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这一幼儿教育的价值。首先首先首先首先,,,,从发展情感和态度来看从发展情感和态度来看从发展情感和态度来看从发展情感和态度来看,,,,《纲要》之所以如此强调,是因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激发内在动力必须“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从兴趣和需要出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这是《纲要》一再强调的),由此幼儿才会逐步产生主体意识,独立、自制。专注、秩序、合作都是主体意识的体现。独立的价值在于自信和自主(因为一个独立的人,意味着他有自信,从而才能摆脱依赖,得以自主);自制的价值在于目标明确的自觉行为(因为具有自制力的人,意味着他的行为是自觉而非被动的,是自律而非受他人控制的,因而他往往能为实现一个目标而自觉付出);专注的价值在于热情和投入;秩序的价值在于规则和效率;合作的价值在于能与人共处。这些品质是一生为人处世、求学做事得以成功的保障。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从情感和态度入手,培养这些品质。其次其次其次其次,,,,从发从发从发从发展能力来看展能力来看展能力来看展能力来看,,,,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品质,最根本的能力则是自我发展(学习)的能力。落实到《纲要》提到的五个领域中,每个领域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的能力,如健康:自我保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艺术:创造能力。抓住这些关键能力的培养或许会给每个领域的优势发展和长远发展以保障。(能力是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这里就涉及到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是否自然就发展丁能力?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是让孩子自己建构知识还是记忆模仿知识,是强调“会学”还是强调“学会”,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足显而易见的。)最后最后最后最后,,,,从发展知识技能来看从发展知识技能来看从发展知识技能来看从发展知识技能来看,,,,要使幼儿终身受益,就必须重新认识知识的内涵,必须强调幼儿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强调幼儿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认知结构经历的变化,这就涉及到获取知识应定位于过程还是结果。

2.发展的全面性和差异性原则——“如何教” 《纲要》提到要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而且要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这里体现了儿童发展的全面观,其意义包含两个方面:对个体个体个体个体而言,应当培养一个和谐发展的完整儿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多种需要,在其各方面潜力还未发掘就被抑制,过早地分化而使其单方面发展的儿童。对整体整体整体整体而言,教育是面向全体的,而不是面向少数资优儿童,也不是只抓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儿童,而是面向每一个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那就必须“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纲要》),这里又体现了发展的差异性。

(1)发展的全面性 首先,就个体来说,要保证“多方面发展”,也就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儿童。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最好的办法就是关注成长环境的生态平衡,以发展的需要来平衡各种环境因素。其次,就整体来说,要保证“所有在园幼儿”的成长,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也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 (2)发展的差异性 幼儿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倾向差异、学习方式差异和原有经验差异。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方法是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多功能、多层次,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让孩子有机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自己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收外界。教师在此过程中了解孩子,个别化的指导。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方法是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多功能、多层次,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让孩子有机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自己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收外界。教师在此过程中了解孩子,个别化的指导。 《纲要》指出:“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当前幼儿园的区角活动就是这样的活动,当然区角活动要实现因材施教的功能,必须创设丰富的环境,满足个体的需要。。《纲要》指出:“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当前幼儿园的区角活动就是这样的活动,当然区角活动要实现因材施教的功能,必须创设丰富的环境,满足个体的需要。。《纲要》指出:“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当前幼儿园的区角活动就是这样的活动,当然区角活动要实现因材施教的功能,必须创设丰富的环境,满足个体的需要。 3.发展的规律性原则——“何时教” 《纲要》指出,教育必须“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是因为对年幼的儿童来说,其发展更倾向于遵循自身内在的发展逻辑性。 发展的规律性可以在三个层面上加以解释。

(1)发展的能动性问题 儿童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规律的作用,即“学习是建构知识。所谓“建构’’则是指儿童通过动作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了认知冲突,个体凭借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同化和顺化以求新的平衡,因此“建构’’的能动作用并不是在头脑中简单累积外部信息,而是掌握认识外部信息的一种程序,这是皮亚杰理论的主要观点。也就是说,儿童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并不满足于“知其然”的知识,其能动性主要体现在追究“其所以然”的知识,“所谓“建构’’则是指儿童通过动作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了认知冲突,个体凭借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同化和顺化以求新的平衡,因此“建构’’的能动作用并不是在头脑中简单累积外部信息,而是掌握认识外部信息的一种程序,这是皮亚杰理论的主要观点。也就是说,儿童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并不满足于“知其然”的知识,其能动性主要体现在追究“其所以然”的知识,“对儿童认知发展的认识已从个体建构走向了社会建构,今天的许多幼儿教育改革实践,包括很有影响的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都既强调幼儿个体对环境的自主作用,也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还强调了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意义的集体活动,要求每个幼儿的积极参与,强调的也是社会建构的意义,而不是单向传递的意义,即由教师组织在同一个主题下的探索活动,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同伴交流和表达,鼓励以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来建构有个人特点的知识经验(区角活动后就某一有价值的问题进行集体交流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2)发展的阶段性问题 教师的责任是:首先首先首先首先,以发展的趋势去关注孩子小步递进的过程,抓住发展的寻常时刻,学会了解行为的发展意义。其次其次其次其次,,,,关注孩子的发展需要,把握发展的时机显现,创设条件,支持发展。个体发展需要的时机显现对教育是很重要的,众所周知,幼儿的某些行为和能力的产生,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会特别容易,环境提供的相应刺激在促进这方面的发展上会显得特别有效,心理学上称为关键期或敏感期,脑科学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并形象地称其为机会之窗机会之窗机会之窗机会之窗。也就是说,在某一行为获得的敏感期内,打开的机会之窗如果没有从环境中获得经验,此后机会之窗则关闭了,一旦失去则难以获得。虽然大部分机会之窗并非是紧闭的,但却告诉我们机会是重要的,且孩子发展的自身需要是教育的契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纲要》)。(孩子所突然热衷的行为,往往是符合该年龄孩子发展水平的新的需要,如新的兴趣倾向、新行为的出现、反复提问和追究特定事物、同伴争议等,这正是机会,捕捉它们,并创造条件,提供刺激,诱发经验,在幼儿自身需要的基础上组织活动,满足发展的需要。)再次再次再次再次,以“最近发展区”为依据,在发展的关键时刻,做出及时有效应答,推进发展。 (3)发展的自然性问题 发展是在天性的基础上展开的,天性是自然赋予孩子的,非人力所能控制。 游戏游戏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是游戏本质所决定的。因为游戏是活动者内在动机的活动,不受活动以外的目标控制,活动的目的就在于活动本身,因而是自由的;游戏是活动者自主的活动,它不受活动以外的他人控制,因而它是符合自己意愿的一种活动;游戏是注重过程体验的活动,它不受结果评价的制约,因而它营造的是一种轻松安全的氛围;游戏是在个体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活动,它无须承受过于超越自己能力的行动,因而游戏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表现;游戏是个体作用于环境的活动,在操作物体的动作中建构经验,因而它同时是一种自发的学习,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游戏的发展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感发展的价值,二是认知发展的价值。从情感发展来看,其发展的功能首先表现为情感补偿,游戏的象征意义使孩子在游戏中能满足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其次表现为情绪宣泄,孩子在现实中压抑的情绪能在游戏中得到排解。因为游戏是幼儿自己的世界,幼儿在自己的世界里,已经从一个被动的承受者转化为主动的执行者。所以前苏联的阿尔金说,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维生素。从认知发展来看,其发展的功能首先表现为自发探索。 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一是“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二是要求“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 我们知道,要保证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积极参与,那么这个集体活动的组织也必须是游戏化的,即首先这个活动的目标要隐蔽,外在的要求尽可能地转化为幼儿的需要;其次是幼儿感兴趣的意愿活动,所以活动中要使幼儿有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度;第三要注重过程体验,不要过于追求结果,不要急功近利;第四要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之上,是幼儿力所能及,是最近发展区内的活动。这几点都是游戏的内在要素。要使教育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游戏的功效,利用游戏的“自发”机制很重要,其关键是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

二、《纲要》对幼儿发展的实践意义

(一)为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终身教育提供保障 《纲要》在各领域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以及组织和实施、评价等所有环节中, 一致地将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放在了核心位置,强调教育活动要“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各领域的目标表述较多地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突出了我国基础教育共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取向;各领域都强调良好的习惯形成,强调合作、参与、探索,强调“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强调通过“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来学习知识、技能„„这些都明显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的重要的素质,如强烈的学习兴趣、主动性、有效地与环境互动的能力等。只要我们遵循《纲要》的精神,自觉地坚决地对那些不正确的做法加以抵制,才能保护每一个幼儿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幼儿园生活中发展潜力,良性成长,不仅更好地去适应小学生活,而且为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只有这样,幼儿园教育才能无愧地被称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二)为幼儿园实施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指明方向 《纲要》的要求肯定了幼儿的乐趣、需要、游戏具有独立的而非从属的价值,肯定了幼儿现实生活本身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纲要》的目标和要求还明确地体现出,“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是帮助幼儿从现实的存在状态过渡到更高质量的生活的中介,是融入到的成长和发展历程中的教育,它必须为幼儿发展权的实现作出踊跃的贡献。 在关注幼儿的同时,《纲要》也表现出对教师、对家长、对教育中所有人的因素的尊重和关注。 “教育活动的社团与实行历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历程”,“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

《纲要》强调教师的权利教师的权利教师的权利教师的权利,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创造性、主动性,强调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成长。倡导踊跃的、进取的、乐观的教师观,视教师职业为以自己的生命之光与被点燃的火种交相照映,从而获得生命的意义和辉煌的职业。因此《纲要》但愿把教育历程构建为让参与此中的所有人,尤其是幼儿、教师都能共同发展的历程;构建为让教师能在幼儿发展的历程中,同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铸造自己美好职业生活生计的历程;构建为幼儿、家长、教师等都能患上到尊重并实现自身权利的历程,因为只有“当社会可以或许保证家长享有参与学校生活的权利,可以或许保障教师享有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权利时,儿童才能最佳地享受到自己的权利”。

(三)为幼儿园对幼儿实施面向世界的科学的幼儿教育提供指导为幼儿园对幼儿实施面向世界的科学的幼儿教育提供指导为幼儿园对幼儿实施面向世界的科学的幼儿教育提供指导为幼儿园对幼儿实施面向世界的科学的幼儿教育提供指导 《纲要》在立足我国幼教的现实的基础上,面向世界教育潮流发展的方向,注重吸收现代教育科研的成果,倡导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对教育规律的尊重等等。 在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方面,《纲要》正视幼儿的乐趣、情感、立场,并在实行中正视幼儿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凡是包含教育目标的地方,我们几乎总是关注踊跃的情感,关注指导而不是驱使儿童去学习”。 在内容方内容方内容方内容方面面面面,《纲要》吸收了建构主义和现代认知生理学的成果,强调了作为教育内容的知识的建构性、过程性,视知识为动态变化的、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 在《纲要》的实施原则实施原则实施原则实施原则中,根据现代学习生理学的研究,从广义的学习观出发,要求保证幼儿的游戏、自由和自发的活动时间。《纲要》强调幼儿园教育的生活性,这符合教育回归儿童的生活,紧密亲密地贴近儿童的生活的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生态教育”成为今日教育界高频率使用的辞汇。《纲要》中“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物质的数量关系并体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育评价要“在日常生活与教育讲授历程中接纳天然的要领举行”,“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等条目,都体现出“生态教育”理论在教育的“文化生态”、“学科生态”、“评价生态”等方面的许多基本思想;强调教育应当关注儿童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进行状态;强调儿童是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正视教育评价中潜在的文化决定性和内含的人文关怀等等。另外,根据儿童智力研究、学习方式研究、脑科研、儿童发展规律研究的成果,给《纲要》正视幼儿主动性、正视个别差异、尊重幼儿学习特点等原则铺垫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纲要》还根据现今教育的民主化特点和对教育历程的认识的变化,服从世界教育界的共识将教师的脚色定位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倡导“形成合作的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关系,并通过这种社会互动,与幼儿一起共同建构认知理解的途径。 《纲要》还体现出世界基础教育另外一个共同特征——“学科融合的方向”——这一近期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变化之一。“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彼此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生活、游戏之中”作为《纲要》的实行原则,意在推进综合的、统整的学习,力图营造一个与幼儿本身一致的高度综合的课程形态,这一意图不仅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步调一致,也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因为“教育内容正在由单一知识向跨学科知识、由学问知识向体验知识、由内容知识向方法性知识转化。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已经指出,小学课程必须以综合课程为主,幼儿园显然更应当突出综合性特点。此外,《纲要》“与家庭、社区紧密切合作,与小学互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充实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供给服务”等开放教育原则,重视发展性、过程性、激励性的评价思想和原则等等,都呼应着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体现着社会化大教育的方向和素质教育的精神。 《纲要》的实现不仅需要幼教界从上到下的努力,还必须有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配合。《纲要》给我国幼儿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它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尽管机遇尚处于潜在状态,挑战却是现实的存在,但只要我们付出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奋斗,就可能将挑战变为机遇,将机遇变为现实。一旦如此,将不仅让幼儿受益,也让我们的社会受益,从而像布鲁纳所说的那样(瑞吉欧国际钻研会,1999),通过教育造福于我们的儿童,造福于我们的文化,并把教师对社会的理想,对未来的希望充实地表达出来。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做有思想的教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做有思想的教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做有思想的教师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育其实也是一门关于思想的学问,要教好学生,教师首先要学会思想,然后才能教育孩子也学会思想,并很好地传承思想。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离不开教育教学思想。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做到多学习,让学习成为自己的终身习惯,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可以多看一些关于教育教学设计方面的书籍,把它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展开一系列地研究,从各方面,重点是对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总结、反思,然后做到有所改进,有所提高。

有思想的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人本观”。任何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强调通过意识体验达到自我肯定。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每一个孩子,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清楚每个孩子的优势领域,不能只顾自己的教学,更要明白孩子的知识需求,让有效地教学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服务。“教不等于学”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孩子越小,我们越要把教育变得适合孩子,而不能让我们的教学去改变有自主选择能力的孩子。

刚参加工作时,我只知道照搬教材,把教材放在第一位,根本不去考虑孩子们的知识需求和接受能力,一节课下来,我辛辛苦苦地教学,却不知道孩子们到底学到了多少,也不知道他们学习是否快乐,也不知道怎样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更谈不上从事研究,现在想想当时真的好无知,听了讲座以后,才发现其实反思,研究也并不难,要从小事,从细节去思考,慢慢地悟出大道理。

说得容易做好难,就让我们共同勉励,一起踏上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思想之路,去争做幼儿教师队伍中的“思想者”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

第一部分

总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队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心发展的经验。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二部分

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一、健康

(一)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内容与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3.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4.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二、语言

(一)目标

1.

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内容与要求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养成幼儿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7.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三、社会

(一)目标

1.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四、科学

(一)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4.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5.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6.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7.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三)指导要点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五、艺术

(一)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4.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5.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6.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三)指导要点

1.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2.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3.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第三部分

组织与实施

一、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四、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五、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本《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原则:

(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七、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八、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开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二)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三)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四)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九、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一)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二)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的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四)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十、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三)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四)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五)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十一、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第四部分

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二、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三、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四、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

五、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

六、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七、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一)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二)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四)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五)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八、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要注意:

(一)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二)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是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三)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

(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第三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与家长相互配合,尤其在“组织与实施”这一部分中,还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多年的幼教工作经验更使我清楚地认识到:要提高幼儿的素质,光靠幼儿园是谁也难以实现的,唯有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来,使他们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家长工作在幼儿教育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

由于年龄、学历层次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家长们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所持的态度、观念往往也各不相同。在对待“家长如何对待孩子提出买昂贵玩具的要求”的问题时,发现有的家长就认为,孩子是家庭的唯一希望,只要是孩子喜欢的就应该买,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舍弃,惟独不能让孩子受委屈;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这种要求是无理的,应该制止,实在不行就打;还有的家长则认为,买不买应有家长说了算,不能由孩子来决定……等等。观念各不相同,行为、方法也就自然不相同,有的家长主张采取粗暴的打骂,有的家长则主张以哄骗为主。此时,转变家长不正确的观念与行为,开展家长工作刻不容缓。当然,家长的这种观念,不是一时形成的,因此,在开展家长工作的时候,作为教师不能寄希望于一次、二次家长指导活动就收到实效,而应该把家长工作纳入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中。为此,我们利用早晚接送孩子的时间与个别家长进行沟通,利用幼儿园的宣传橱窗,家长园地的“观念与思潮”栏目等向家长介绍最新的教育观念,向家长发放宣传材料,同时还组织家长听专家的讲座,看有关的录像,举办“家长座谈会”、“育儿经验交流会”、“家长辨析会”等多种形式的指导活动,多渠道地开展家长工作,让家长通过对照自己与他人的教育方式来自觉地更新自己不正确的观念与方法。事实证明,通过一系列的指导活动,家长们都认识到,如果一味地满足孩子,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则有害而无益,一些原本主张打骂的家长,现在已能采取说理的方法与孩子交谈,有的家长则变得越来越民主了,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再是一口拒绝了。由此可见,重视家长工作,并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对于转变家长的观念至关重要。家长观念转变了,落实到行为上,也会相应的有所改变,观念、行为转变了,家长的家教水平也就自然慢慢提高了。

其二,做好家长工作,有利于家园同步,形成家园合力。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提出“家园共育”这种观念。“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家长观念一旦转变了,家长就会正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要达到“共育”,仅仅转变家长的观念是不够的,还应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了解教师的工作。因此,我们在改变家长观念的同时,把家长请进幼儿园,开放“家长半日活动”,举办“家委会成员联谊会”,让家长直接参与孩子的活动,观摩教师的教育工作。同时,还充分利用定期更换的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近期开展的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了解教师和孩子,明确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家长才有可能来配合幼儿园的一切工作。例如:在“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时,仅靠幼儿在园学习一些礼貌用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首先转变家长的观念,让家长明确从小培养孩子文明礼貌习惯的重要性,明确幼儿园开展活动的目标及手段,然后注意在家对孩子进行引导,并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从而达到家园目标一致,促使孩子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试想,如果仅凭教师的说教,家长不管不问,甚至看到不文明的行为也不及时加以纠正,或者家园意见不统一,那么,孩子怎能养成好的习惯?由此可见,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有利于家长的主动配合,从而达到家园同步,形成家园一致的教育合力。

其三,做好家长工作,有利于家庭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更好地为课程建设服务。

随着教育的发展,幼儿园课程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如今每个幼儿园都在努力地探索适合自己幼儿园实际的,即所谓的园本课程,而实践告诉我们,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育资源的利用至关重要,其中就包括家庭资源的利用。幼儿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材料的支持与准备,比如一些图片、知识资料,以及与主题相关的事物材料等。光靠教师一人收集往往是十分有限的,只有我们平时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准备,才能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更加生动、活跃。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孩子已不同于以往的孩子,他们的知识已不再局限于在幼儿园学到的,他们提出的问题有时甚至连教师也回答不上来。那么,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我们就可以发动家长,让他们协助上网查阅资料,或者教会孩子如何从广播、报刊等媒体中主动获取信息资料,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同时,我们还体会到,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一些家长往往本身就是现成的教育资源。比如:有的家长是邮递员,有的家长在医院工作,有的家长是电脑专家,那么,如果我们能主动争取这些家长,让他们参与到我们的课程中来,为孩子介绍自己的工作单位,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介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使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生活化,而且,组织形式也更加活跃和贴近孩子的生活,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孩子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就能争取家长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并且可以充分发挥这些家庭资源的优势,以便更加有利于我们的课程建设。

其四,做好家长工作,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

二十一世纪,对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开展家长工作已成为每个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能否成功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活动,也是体现一个教师开展家长工作能力高低一个方面。如果我们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学会与不同的家长进行沟通,那么,久而久之,作为一个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与家长之间的交往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这是其一。其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生老师,孩子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比教师多,因此,家长和教师相比,更了解自己孩子的脾气、性格与兴趣爱好,在教育孩子方面或多或少会积累一定的经验。虽然这些经验不一定都是成功的经验,但肯定也有我们教师可以借鉴的地方。因此,如果我们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平时能多开展一些诸如“家长座谈会”、“育儿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家长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对教师来说,无疑也是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因为,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目标,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针对性,同时,还可以发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以便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使自己不断地成长起来。

其五,做好家长工作,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的声誉。

第四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测试题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題2分,共20分)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从(

)起试行。

A、1996年7月

B、1998年9月

C、2001年7月

D、2001年9月

2、《纲要》是根据(

)制定的。

A、幼儿园管理条件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工作规程》 D、党的教育方针

3、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

)的奠基阶段。

A、学校教育

B、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 C、终身教育

D、小学教育

4、幼儿园应与(

)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A、学校

B、家庭

C、家庭、社区

D、社区

5、幼儿教育应以(

)为基础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A、游戏

B、教学

C、上课

D、写字

6、幼儿园教育是全面的、(

)性的。 A、彻底

B、启蒙

C、理解

D、可塑 7、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

)服务的。 A、健康成长

B、学习

C、生活

D、游戏 8、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

)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A、创造性

B、主动

C、生动

D、人为 9、教育活动目标要以(

)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A、《纲要》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 D、《幼儿园管理条例》

10、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

) A、学习特点

B、认识规律

C、年龄特点

D、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1、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

)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12、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

)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

13、幼儿教育的每一领域包括(

)三部分。

14、教育内容和要求在目标表述上较多地使用了(

)等词汇突出了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15、“内容”与“要求”部分则在说明为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应该(

)。

16、“指导要点”主要的功能有:一是点明该领域的(

)特点;二是点明该应该注意的有(

)的问题。

17、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

),有(

)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18、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

)、因(

)、因(

)、(

)灵活地运用。

19、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

)者、(

)者、(

)者。

20、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

)教育以及(

)教育相互衔接。

三、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

1、我国幼儿教育的性质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2、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在遵照《纲要》第三部分有关条款进行时,还同时要体现在哪些原则?

3、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30分)

联系教学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

第五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 通知

教基〔2001〕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部属师范大学:

为进一步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现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印发给你们,从2001年9月起试行,并就贯彻实施《纲要》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纲要》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制定的,是指导广大幼儿教师将《规程》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指导性文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纲要》的实施工作给予充分重视,认真抓好。

要积极利用多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纲要》,使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以及社会人士都能了解《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认真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幼儿教育工作的行政人员、教研人员、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学习和理解《纲要》,以有效地依据《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据儿童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教育计划和组织教育活动,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能。

二、贯彻实施《纲要》,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制订本地贯彻《纲要》的实施方案。应从具体情况出发,切忌搞“一刀切”。各地可采取先试点的方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幼儿园,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待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三、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幼儿师范学校要认真、深入地学习《纲要》的精神,改革现行学前教育课程和师资培养方式,并主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贯彻实施《纲要》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四、各地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研究和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注意总结积累经验,并及时反映给我部。

198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同时废止。

教 育 部

二○○一年七月二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一部分 总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二部分 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一、健康 (一)目标

1.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内容与要求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 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 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 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 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3. 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4.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二、语言 (一)目标

1. 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 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 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内容与要求

1.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 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 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 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7. 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 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 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三、社会 (一)目标

1.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 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 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 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 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四、科学 (一)目标

1.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 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 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4. 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5. 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6. 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7. 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三)指导要点

1.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 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五、艺术 (一)目标

1.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 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3.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4. 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5. 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6. 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三)指导要点

1. 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2. 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3.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第三部分 组织与实施

一、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四、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五、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本《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原则: (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七、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八、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二)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三)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四)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九、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一)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二)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四)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十、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三)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四)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五)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十一、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第四部分 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二、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三、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四、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

五、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

六、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七、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一)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二)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四)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五)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八、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要注意:

(一)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二)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三)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

(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上一篇:幼儿园园务工作计划表下一篇: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指导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