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面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特色小面范文

重庆小面(创业项目)

营销策划专项实训项目

--重庆小面【创业项目】

一、项目背景

重庆小面是重庆四大特色之一;归属于重庆面的一类。是一款发源于美丽的山水都市——重庆直辖市的一种特色传统小吃,属于渝菜。小面属于汤面和干溜两种类型,麻辣味型。狭义的小面是指麻辣素面。

狭义上,小面是指以葱蒜酱醋辣椒调味的麻辣素面。而在老重庆的话语体系中,即使加入牛肉炸酱,排骨等豪华浇头的面条也称作小面,如:牛肉、肥肠、豌豆炸酱面等,但小面默认是素面。

重庆人对小面优劣的评价的标准,最主要是佐料,小面的佐料是其灵魂所在。小面家族品种丰富,富于变化,形成个人定制口味。比如,要求店家“干熘”(少水干拌面)、“提黄”(面条偏生硬)、“加青”(多加蔬菜)、“重辣”(多加油辣子)等等。也可要求店家采用不同粗细、形状的面身,如“细面”、“韭菜叶”、“宽面”一般店都有这三种面身。还可以要求店家增加或者减少某种特定调料,如:“少辣”、“重辣”、“不要蒜”等等。

小面是作为南方人的重庆市民唯一普遍接受的面食。重庆人对重庆小面的热爱不亚于火锅,亲密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重庆人喜爱小面与其说上瘾,不如说是一种依赖。每天清早起来,街边的面摊格外红火,尽管一些堂子装修的不太好,甚至就是路边摊。但是,食客们在这个时候也从不顾及自己的形象,还有西装革履的绅士,放下公文包,呼-呼-呼,三下五除二的就把一碗小面吃尽。面摊前,有白领,有棒棒力夫,有小学生,形形色色,不论身世,不论地位,各色人等为的就是一碗重庆小面。外出回家的重庆人,如果不能先吃顿火锅,但一定要先“下”碗小面解馋。

重庆小面的首个地方标准酝酿已久。近两年来,标准起草小组查阅了大量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并同实验小组一道走访了重庆部分小面饮食店。实验小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重庆小面进行了若干次实验和数据收集,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完成了标准草案;再经过不断讨论、修改,形成了讨论稿。在讨论稿的基础上,标准又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同时,意见稿还向重庆眼镜面饮食店、煮打哥重庆小面、黑娃面饮食店、陈氏面庄、杨八面庄等20家单位征求了意见。最终由重庆市商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重庆市餐饮行业协会起草的重庆小面首个地方标准《重庆小面烹饪技术指南》于2016年1月已审批通过,并开始实施。 相关负责人特别强调,《重庆小面烹饪技术指南》只适用于重庆小面的烹饪制作,属于推荐性标准。虽然标准将重庆小面的制作过程规定得很详细,但是其中调味的过程却没有具体规定调味料的比例,而是写明“按一定比例均匀地放入面碗内进行调配”。商委相关负责人认为,标准强调了卫生与操作规范,从而进一步保证了重庆小面的质量,提升了餐饮企业和重庆小面行业的品质和形象,也有效地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安全。

《重庆小面烹饪技术指南》的发布证明政府和商业委员会对重庆小面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重庆小面走出重庆,像火锅一样,成为重庆又一张名片,自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以后,大量外地人来重庆学习小面的制作,也回家乡开起了自己的小面馆,但除少数创业者能够取得成功意外,绝大部分的创业者均以失败告终,成功者的典型代表包括:孟非的小面、遇见小面、村碗小面、嘿小面、老太婆摊摊面等等。外地创业者失败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技术没学到位和原材料采购难等等都限制了外地创业的成功之路。

现在有3名重庆土生土长的重庆人,立志要把重庆小面发扬光大,愿景是把重庆小面做到重庆火锅一样,火遍全中国,而现目前这3个人只是拥有了过硬的小面制作技术和各种特色卤菜的制作技术,假定你们就是这几个人,把重庆作为实现梦想的起点,目前面临最实际的问题就是在重庆市区开一家面馆,并且能够在3个月之内实现盈利,保证首家店的存活,请你为这几个人撰写一份营销策划案,启动资金为20万,通过营销策划案的实施,能够让这几个怀揣梦想的人揽得人生的第一桶金,以此为基础把重庆小面发扬光大。

二、项目实训内容

(一)第一阶段:分析营销环境

1、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1)我国及重庆市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重庆市居民的收入支出及储蓄信贷情况;经济发展状况对小面项目的创业的利弊等等(不局限于列出的问题分析);

(2)国家/重庆市创新创业的政策的分析,国家/重庆市对中小企业创业的扶持政策分析,国家/重庆市对餐饮企业创业的扶持政策分析等等(不局限于列出的问题分析); (3)社会文化分析:重庆消费者对于小面的消费习惯分析;重庆的小面文化分析;重庆居民的民族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等的分析(不局限于列出的问题分析);

(4)人口环境分析:重庆市人口总量、年龄结构、地理分布情况分析,这个是决定店面选址范围和目标市场选择的主要参考指标(不局限于列出的问题分析);

(5)自然资源环境分析:主要从小面的原材料获得便利性来分析(不局限于列出的问题分析);

(6)科学技术环境分析:主要从影响小面的发展的技术手段来分析,如:压面机、小钢磨、炊具、互联网技术、外卖平台等等来分析(不局限于列出的问题分析)。

2、微观营销环境分析

(1)竞争情况分析:拟定开店的商圈,对周边的竞争者进行调查,对其产品组合,价格策略,销售渠道,广告策略,促销活动等,为本项目策划提供参考依据;

(2)消费者调查研究分析:对面馆可能辐射人群进行调查,深入了解消费者以下方面:消费者购买力水平:如家庭月收入、家庭成员职业等;消费者购买倾向:包括口味偏好、价格接受程度、店面位

(3)食材及香料等原材料供应商分析: 批发市场: 1.大型批发市场

盘溪批发市场、毛线沟批发市场、菜园坝批发市场。 优势:1.价格优势2.商品选择范围大

劣势:1.不提供送货服务2.距离较远,物流人力成本较高

2.小型的市场:石灰市市场、储奇门市场、十八梯市场。 优势:1.距离较近,拿货速度快

劣势:1.价格较高2.商品的选择范围要小一些

结论:

由于我们现在店铺初创,所以各种食材要货量不大,同时在采购方面虽然大市场价格相对便宜,但是我们会耗费更多的人力、物流方面的成本。而解放碑附近的小市场,产品质量方面和大市场是不相上下的,同时具有配送服务。权衡利弊,现经我们会选择在解放碑附近的小型市场中进行食材采购。这样有利于初创店铺的生产经营。

3、SWOT分析

根据以上营销环境和调研结论分析创业的 机会和威胁,并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分析优势和劣势,做一个综合的SWOT 分析。

根据SWOT分析的结果,说明SO战略、ST战略、WO战略、WT战略。

表述形式如下表:

(二)第二阶段:市场定位策划

1、市场细分

通过对市场数据的分析调查,我们对面馆主流消费群体主要按照年龄、收入两个指标进行细分。

通过对市场数据的分析调查,对面馆所在商圈、或所在城市的主流消费群体按照自己选定的细分标准进行细分,把每一个细分市场对于餐饮的需求【口味、价格、服务、用餐环境、健康卫生、省时方便等等】逐一分析清楚,并按照需求强弱程度进行排序。

2、选择目标市场

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我们老重庆面馆目标客户群体是年龄在50岁以内两个细分市场的消费者和收入水平主要是月收入8000元以内的三个细分市场。因为市场细分可知在这一类型的大多数消费者每周食用面食的频率是最高,而这一类消费者主要的需求是在与需要一个干净卫生、环境优雅的用餐环境;以及店面提供的优质服务;店面距离自身工作或者生活的区域较近用餐的便捷。

3、目标市场的覆盖策略

在目标市场的覆盖策略方面,我们主要是选择专业化的覆盖策略。根据分析所选择地目标市场,我们针对年龄在25岁以内或者月收入在4000以内的细分市场,推出高性价比(汤鲜味美、分量足)的小面及其附加产品来供此类消费者选购。针对25-50岁或月收入4000-8000元的细分市场我们也会相应的推出较为高端(高品质肉类)的面条及附加的产品来满足这一类消费者选购。因为我们在覆盖方面只有通过这种选择专业化的方式来定制个类对应得产品,这样更多的消费者在我们老重庆小面馆消费得起,同时又能享受到高品质的产品、服务以及优雅的用餐环境,才能使得我们的消费者更加青睐我们老重庆小面馆。

(三)第三阶段:营销战术策划

1、产品策略

设定面馆的产品组合。在设计产品组合的时候,思路要打开,要体现产品组合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形成差异化优势,并具有一定创新性。

2、价格策略

给产品组合的每个产品定出合适的价格。定价的核心依据是竞争者的价格及产品的行为,还要参考目标市场的需求情况和消费力情况。

3、销售渠道策略

销售渠道设计主要是采取以下销售渠道,但不一定全部用这些销售渠道。要通过对企业自身实力、产品销售难度、产品定位、目标市场特点等综合分析,为本项目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并说明理由。

(1)店面销售 (2)外卖 (3)团购 (4)……

4、营销推广策略

(1)广告推广策略:提出项目的主要广告推广语;为项目的不同销售时期,进行媒体选择,尽量做到低成本,高效益。

(2)促销(狭义促销,SP)活动策划:为项目在开业时选择一套针对消费者的销售促进方案,重点描述促销方法及其具体开展形式。

5、CIS策划

(1)MI设计:经营理念、经营信条、企业使命、企业目标、企业座右铭、企业精神

(2)BI设计

技术形象:重点设计新品的开发速度和新产品设计、产品更新速度等等; 市场形象:重点设计面馆的服务措施;

公司风气形象:清洁、现代感、良好的风气、和蔼可亲。 (3)VI设计

VI的基本设计:如企业名称,品牌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企业造型,企业象征图案,企业宣传标语,口号,吉祥物等;

VI关系设计:重点描述装修风格,可以在网络上寻找合适的样图进行展示。包括装修总体效果图片、办公器具,设备,招牌,标识牌,旗帜,橱窗,衣着制服,餐具,展示形式,陈列等等。

(四)第四阶段:营销策划执行方案、财务分析及实训总结

1、营销策划案的实施时间和人员安排

2、经费预算

 对项目所涉及到的所有费用进行预算,用表格的形式体现出来。

3、实训总结

每个小组成员写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实训总结,实训总结要求紧贴实际策划的项目来写,必须原创,要求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1)完成的项目综述【像写论文摘要一样,把整个策划案的精髓全部描述】; (2)团队在实训项目中的分工、组织和协调; (3)团队在实训项目中总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本人在实训项目中承担的任务;

(5)本人完成实训项目的经历、方法、步骤; (6)本人在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7)本人从实训中获得的成长。

刘章勇

2016年12月8日

管理学院

第二篇:【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申报流程

特色小镇申报流程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林业局、国家农业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八大部委局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特色小镇建设。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小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等,都对中医药健康旅游做出了规划部署,鼓励中医药企业开发健康旅游产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中医药文化小镇。

2、国家旅游局、国家林业局:旅游风情小镇、森林小镇

日前,国务院下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将建设一批旅游风情小镇、森林小镇、低空旅游特色小镇。

在《“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着重提到了旅游+城镇化。根据该规划,“十三五”期间,将支持发展城市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拓展城市运动休闲空间,加快推进环城市休闲度假带建设。将规划建设一批旅游风情小镇和特色景观名镇。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将大力拓展森林旅游发展空间,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国有林场等为重点,完善森林旅游产品和设施,推出一批具备森林游憩、疗养、教育等功能的森林体验基地和森林养生基地。鼓励发展“森林人家”、“森林小镇”。

3、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 | https://f.qianzhan.com/tesexiaozhen/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求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等负责推进,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同时,农业部于2013年出台的《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中,也涉及小镇建设内容。

4、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工业文化特色小镇

为了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日前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将结合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打造一批工业创意园区和工业文化特色小镇,有序推进工业文化城市、园区和企业试点示范。

5、住建部:美丽宜居小镇

截至2016年12月28日,住建部已连续公布了四批美丽宜居小镇示范名单。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2016年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工作的通知》,在各地自愿申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农委)择优推荐的基础上,经组织专家审查,确定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陆家镇等95个镇为美丽宜居小镇示范予以公布。

6、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国家级特色小镇

根据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全国将培育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去年10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127个国家级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申报流程汇总 1. 申报条件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不具有镇一级行政管理职能,也不是产业园区、景区的“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打造,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业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各市选定上报的特色小镇,在产业定位、规划建设、运作方式等方面,符合下列条件。

(1)产业方向:与当地产业集群发展相衔接,聚焦支撑其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以及地域传统特色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每个小镇需明确一个主攻产业,突出“一镇一主业”。

特色小镇 | https://f.qianzhan.com/tesexiaozhen/

(2)空间布局:一般位于城镇周边、景区周边、高铁周边及交通轴沿线等适宜聚集产业和人口的地域,相对独立于城市和乡镇建成区中心,原则上布局在城乡结合部。严格划定小镇边界,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可适当放宽),建设用地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3)有效投资:三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以上(商品住宅项目和商业综合体除外),金融、科技创新、旅游、文化创意、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的总投资额可放宽到不低于15亿元,特色产业投资占比不低于70%,第一年投资不低于总投资的20%。

(4)功能定位:立足特色产业,培育独特文化,衍生旅游功能以及必需的社区功能,实现功能有机融合。一般特色小镇要按3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4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实现公共WIFI和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建设现代化开放型特色小镇。

(5)运作方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特色小镇要明确投资建设主体,以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鼓励采取企业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建设的发展模式。政府主要在特色小镇的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服务。

(6)综合效益:有效投资、营业收入、新增税收、市场主体数量、常住人口等实现爆发式增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新创业平台。

2. 申报材料

(1)规划方案:有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功能区规划的特色小镇概念性规划,包括空间布局图、功能布局图、项目示意图,如已经开工的要有实景图,明确特色小镇的四至范围、产业类别。

(2)建设计划:有分的投资建设计划,明确每个建设项目的投资主体、投资额、投资计划、用地计划、建设规模、项目建成后产生的效益,以及相应的推进计划。

(3)业主情况:简要介绍特色小镇建设主体的公司名称、实力、资金筹措计划等。可附上已建成运营项目案例。

(4)扶持举措:特色小镇所在设区市、县(市、区)政府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的扶持政策和具体措施。

(5)基本情况:如实、完整地填写《特色小镇基本情况表》

3. 分批审核

根据申报创建特色小镇的具体产业定位,坚持统分结合、分批审核,先分别由省级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初审,再由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联审、报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审 3

特色小镇 | https://f.qianzhan.com/tesexiaozhen/

定后公布。对各地申报创建特色小镇数额不搞平均分配,凡符合特色小镇内涵和质量要求的,纳入省重点培育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4. 动态管理

特色小镇实行创建制,按照“宽进严定、分类审批”的原则推进。制定考核办法,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公布达标小镇,兑现奖惩政策;对连续2年没有完成建设进度的特色小镇,退出创建名单。

5. 验收命名

通过3年左右的创建期,对实现规划建设目标、达到特色小镇标准要求的,由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组织验收,通过验收的认定为省级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 | https://f.qianzhan.com/tesexiaozhen/

第三篇: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

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 乌江镇辖12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127个村小组,总面积16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40090亩,占总面积的17.5%,山地面积151795.5亩,占65.8%,森林覆盖面137155.5亩,占62.9%。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以"突出特色、壮大规模、提升档次、塑造品牌"为指导,坚持"优先发展龙头企业、优先扶持开发商、强化经济环境建设",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强力推进多种经济发展,粮食、蔬菜、油菜、蜜柚、油茶五大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达81412.63亩,发展大棚蔬菜1500亩,油菜种植面积3000余亩,蜜柚种植面积达300亩,新增高产油茶927亩。

转变思路谋突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镇村两级引导群众发展显得力不从心,片面的行政干预手段弊端很多,单个农户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难以立足。这些问题都必须依靠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借助市场调节,发挥市场经济主体的作用来加以解决。具有一定实力的开发商因其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技术,掌握市场和订单,在引导群众发展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党委、政府充分吸取以往结构调整的经验和教训,自2008年起,把“优先发展龙头企业、优先扶持开发商、强化经济环境建设”作为全镇农业农村工作指导思想,变过去由直接干预群众的生产向服务有实力的开发商和开发商引导群众发展转变。由以往的行政指令向宏观指导转变。对能够培育壮大的专业合作社、农村能人、大户,建立起“一名领导牵头、一个业务人员全程服务、研究一个专门政策、制定一个具体工作目标”四个一的工作思路,从思想上重视,政策上倾斜、

领导力量上保证,在全镇营造鼓励群众干事创业和亲商、重商的良好氛围,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和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壮大。近几年,培育和引进了龙源坳农家乐、福源山庄、冻江万头肥猪养殖、凫冲千亩高产油茶等多家有规模的开发商,培育组建了乌江福源果业产销专业合作社、乌江镇金地优质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吉水县鑫农养殖专业合作社等5个专业合作社。建立起了紧密的农户+基地+公司的农业产业化链条,极大地推动了全镇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了全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11年,在凫冲沙埠村打造了一个种养结合、精深加工、休闲旅游“三位一体”的油茶产业示范园,目前已开发种植高产嫁接油茶600亩;在凫冲双源莲花山坑投资约120万元开发种植300亩的红心蜜柚基地。

营造氛围壮龙头

党委、政府一直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引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的工作重点来落实。一是竭尽全力,配套基础设施。整合各项政策,加快镇级主干线路、农副产品主产区道路、镇村两级环形公路网、社区公路建设步伐。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使全镇主干线公路全部硬化,进村入户到田块公路保证晴雨通行。二是加强治安环境建设。全镇建立了综治办、维稳办、公安、司法、村治保会多级防控网络,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在农副产品销售季节,严厉打击各种强买强卖及扰乱干涉产业发展等行为,每年组织企业召开一次发展环境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营造了支持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从而稳住开发商。三是为销售创造便捷通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订单是整个流通网络的首要环节。把发展订单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积极拓展订单农业的范围和数量,促使形成

一个规模有序的销售网络群体。以重点村、大户和民间经济能人为龙头,重点抓好蔬菜、食用菌、优质稻等产业的规模经营,促成了乌江蔬菜产销合作社与国光超市的对接、枫坪农户与金田米业的订单合作上万亩,切实提高订单农业占农产品总量比率。四是建立征求客商、大户经济发展环境意见制度,妥善解决他们的困难。

学习培训强本领

近年来,我们一直把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来抓,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科技、市场、经营观念,提高经营农业产业本领。一是“请进来讲”。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组建了形式多样的“农业产业发展义务宣讲团”,他们中有从外地聘请的农技专家、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也有本地产业发展能人、大户、土专家,他们利用农闲时机,活跃在全镇田间地头,大到产业发展趋势,小到怎样使用农药等悉心向农民群众传授,成为群众身边的“农业大学”。使各种知识、技能渗透到千家万户和群众心中,凝聚了民心,鼓足了干劲。去年以来,全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多期,经验交流会3场,有5000多群众接受了培训和教育。二是“带出去学”。利用农闲时机,组织龙头企业法人、镇村干部、大户、能人到山东、广东及省内学习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近年来,为推进全镇特色产业的发展,镇委、政府先后组织3专班60余人赴外地考察学习,推动了思想转变,促进了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

示范带动育品牌

在结构调整中,我们充分发挥农业开发商在资金、技术和市场的先导优势,农村党员和农村能人在带头调结构、带领调结构的示范作用,有效的整合农业开发商、农村党员和农村能人三支先进力量。以

开发商为依托,围绕全镇五大特色产业,办示范样板,以点带面、辐射全局;同时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基本形成了一社一品、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格局。2006年,果树园村成功向工商部门申报了“绿景祥”商标; 2007年,由100多人入股自发组建了蔬菜产销合作社;2009年与江西国光商业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实施了“农超对接”项目,并建立了农产品快速检测系统,成为了江西国光商业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果树园蔬菜产品远销南昌、吉安、湖北黄石等地,“果树园蔬菜”已成为吉水乃至吉安市有影响力的品牌。坐落在永吉公路旁枫坪渡头段油菜基地,已由核心区种植面积的1000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油菜面积3000多亩,并随着油菜籽收购价格快速提升及农业部门的各种试验示范的带动效益,使油菜生产效益成倍增长,该基地冬季油菜种植历年来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和传承,品牌效应逐步实现。

我镇的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两个优先、一个强化”工作思路,求真务实抓好农业产业化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中心任务,以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序为基础,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

第四篇:特色办学总结:强化特色办学 突显教

学成果

特色办学总结:强化特色办学

突显教学成果

一、紧跟时代步伐,突出信息技术特色

自XX年开始,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投入130余万元,购置了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并强化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目前,教师都能自制,都能熟练使用、乐于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网络教研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逐步向现代化、信息化、科研型转化。

二、加强集体备课,突出教师专业成长特色

建立了科学的集体备课制度、规定了完整的集体备课体系、完善了集体备课操作流程、形成了集体备课管理评价模式、优化了集体研讨质量提高的方法,洼中的集体备课活动形成了和谐、务实的研究氛围,每个人都能各尽所能,畅所欲言,毫无保留,特别是新教师能主动问、主动学,得到了快速成长,在相应学科迅速脱颖而出,并在学科教学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集体备课提升了所有教师的专业素质,缩短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

三、创新完善讲学稿,突出教学合一特色

讲学稿的实施正在形成以学生自学为主线,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的教学模式和适合校情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合一,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强化特色办学,突显教学成果

几年来,有26人次先后在国家、省、市、县举行的评优课获奖。有11人获省骨干教师,市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标兵等称号。有18人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承办的国家、省、市、县级课题有10个结题,7个立项研究。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连续三年教学成绩获同类学校第一名,XX年中考成绩进入全市规模学校前20强。连续七年获教体局“中考成绩优胜单位”和“工作实绩突出单位”。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三者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总体性概念,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统率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分别立足于政治、实践、理论、制度规范等领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的整体诠释,就其功能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 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提,作为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加以阐述,形成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旗帜统领下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框架,为我们从整体和学理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

一、三者的内在共性

第一,世界观、方法论一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自身的理论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理想与现实相统一,即党的最高纲领与党的最低纲领相统一的基本原理,都始终根植于、立足于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治立场,都遵循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的一致性决定了三个概念的内在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也是三者能够相互贯通、形成统一整体的根本依据所在。

第二,目标指向一致。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还是制度,三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指向,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充分调动广大人民发展社会主义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指向的一致性,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重维度具有共同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指向,避免中国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曾经出现的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挫折,从而确保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行。

第三,实践基础一致。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共同的实践基础,来自实践的需求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旗帜确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并成功地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党的每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每一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都是基于道路的具体实践,基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求。实践的需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形成、发展的动力源泉。

第四,理论品质一致。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理论品质,这一品质也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重维度的理论展开中。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这一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随着改革开放战略的横向和纵向展开而逐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过程,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制度层面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可见,正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能突破陈规,在排除各种错误倾向干扰的同时又能吸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

、三者的区别

科学社会主义在形态上是理论、道路和制度的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是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三位一体”。这三者是有区别的。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重的是“实践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上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目标的实践路径,因而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是路标。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重的是“理论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中国发展进步的理论引导,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是方向盘。我们既要反映当代中国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和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要从本质上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内容逻辑和发展逻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注重的是“制度保障”。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成果最终都应固化下来,成为一种制度,只有形成一种制度,才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才能避免左右摇摆,也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得到有效保障。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表明我们已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状态,进入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规律的自觉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的规则体系,因而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维护国家和平统一的制度保障。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是保障沿着正确路标和方向行进的规则体系。这一规则体系的实质是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关系,以及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十种基本关系”,以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三、三者的内在逻辑关联 如前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之间具有诸多理论共性,正是这些理论共性使得三个理论维度展开的理论成果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所维系、所联结。不仅如此,由于存在诸多理论共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之间还形成了紧密的逻辑关系,彼此有机统

一、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验证。

第一,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实践探索的新成果,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的不同道路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

新时期理论探索的新成果,是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而言的,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制度形态展现,它是相对于其他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而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旗帜之中,且是以具体的实践来体现,以最终实践的结果并且经由高度理论化的抽象来展现。道路和理论体系是旗帜的现实表达,它们分别从实践和理论层面丰富了旗帜的内涵。如果说,旗帜强调的是方向性,道路强调的就是实践性,理论体系强调的便是指导性,制度强调的便是科学性,它们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于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

第二,相互依存。道路、理论、制度三者之间联系紧密,相互依存。其一,道路的具体实践为理论体系的形成、丰富和发展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十分注重吸取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本经验,并使之成为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无论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之所以具有不同的理论重心和阶段性特征,主要原因在于它们都是总结不同时期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理论成果,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发展道路的现实需求。其二,理论体系为具体制度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设计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但这一理论必须基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立足中国现实国情,符合上述要求的理论只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我们党设计出颇具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

第三,相互促进。一方面,理论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规定、价值目标和发展方向,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注意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每一个关口的突破,都离不开理论上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正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中国才能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而且,随着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就会更加显著地展现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另一方面,实践推动理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经验,对实践经验的概括成为理论创新的基本途径。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理论或实践上的难题,对这些难题的破解深化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对这些规律的科学归纳和提升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的发展和创新。鉴于此,习近平同志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又要在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就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高高飘扬。

第四,相互验证。所谓相互验证是说不同的理论维度所展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整体的多个面,或谓之不同表现形态。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而言,道路以实践形态表现理论体系和制度,理论体系和制度是以科学化的理论形态表现道路。创新实践中包含了理论的指导和制度的规定,理论体系和制度中又包含了对道路探索经验的总结和提炼。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高度综合和统一,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熔铸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旗帜。其内在的验证关系在于:改革开放实践的巨大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而证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正确性。由于彼此之间存在相互验证的关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孤立地谈论坚持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某一方面,而是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缺一不可。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特色小面范文】相关文章:

重庆小面特色范文06-05

幼升小面试题集锦04-27

幼升小面试题集锦07-25

非洲特色范文05-16

警校特色范文05-16

猎头特色范文05-16

农安特色范文05-17

特色民俗范文05-17

特色管理论文范文05-09

河北的特色范文05-19

上一篇:舞台能力范文下一篇:网吧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