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型大学中教师发展

2022-09-11

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 整体水平快速提升。但由于高校间缺乏特色和层次, 既导致了一些高校潜力难以充分发挥, 同时也存在着高校盲目发展, 造成资源巨大浪费的情况。因此教育部门对高等学校实行分类指导、分层次管理。

教学研究型大学就是介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之间的一个重要过渡层次。他不同于以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为主体任务的研究型大学, 也不同于以知识传授和学生培养为取向的教学型大学。他除了传授知识以外, 更侧重于知识应用, 并涉及一些应用基础研究和知识创新工作[1]。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功能说明他的发展应该侧重教学和科研两个方向, 并且要把教学和科研放在同等地位。作为教学研究型大学中的教师就更应该把握住自己的发展方向, 明确自己的责任和目标。

1 明确教师的责任

古代学者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 培养学生为科学奉献的精神, 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还要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解答学生生活中的困惑, 为他们走向社会做好准备。所以, 教师要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

随着时代的变迁, 科技的飞速发展, 对教师提出了更为艰巨的任务。那就是, 要站在科技发展的前端, 不断地学习, 提高专业水平, 保证自己不会被迅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高校教师只有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才能通过教育不断地把学到的东西传递给学生。只有先成为好的学习者, 才能成为真正好的教育者。因此, 他还要承担自身专业发展的责任。

1.1“教书育人”的责任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 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取决于各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能力。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主要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培养。

在教学研究型大学中, 教师不仅要悉心传授学生专业知识, 还要注意道德教育的培养, 更要侧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首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 尤其是适应他们自身特点的自学方法。同时要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尽最大可能的传授给学生。其次教师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 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道德价值观念。最后要营造民主、宽松的创新氛围,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帮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 互相学习, 大胆交流, 共同提高[2]。

1.2 自身专业发展的责任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 只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才能造就高质量的人才。所以, 高校教师担负着自身专业发展的责任。

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贯穿了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是多层面、多领域的, 他的专业学习也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因此, 高校应该为教师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使他能够在职业生涯中持之以恒地学习。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 不断的获取新的知识, 教师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 才能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保证用最新的理论, 最准确的实验结果去教导学生。

2 知识共享、建立创新学术梯队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学术教育。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也就意味着他必须具有雄厚的学术底蕴, 同时要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使自己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要达到这样的目的, 仅仅依靠教师自己的刻苦钻研是不够的。一定要建立教师群体的知识共享机制, 用以满足教师之间相互学习,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的要求。也要建立具有创新能力的学术梯队, 用以满足教师学术水平共同进步的要求。

2.1 教师群体的知识共享

拉尔夫.斯泰西教授提出:“知识永远是一个过程, 而且是一个关系性的过程;因此它不可能只是存在于一个个体的大脑中, 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以提取、可以分享的组织资产[3]。”这句话指出了知识是流动的、可再生的特性, 它可以提取, 还可以共享。

如果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经常得以交流, 那么会使其他教师受到启发, 少走弯路, 也会使自己吸取他人经验, 改进自己的不足。同时有助于教师群体教学研究水平共同提高。只有在教学和科研中一直坚持着教师群体的知识共享, 才不会因为某些教师的退休或离职而丢失很多科研知识或教学经验[4]。

2.2 建立创新学术梯队

学术梯队是由学术带头人、教学研究工作骨干、助手等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教学研究队伍, 他是高校中教师队伍的一种存在形式, 是一种既从事教学又从事科学研究的队伍。创新团队是高层次人才集聚、以某一学术研究方向为纽带、以团队负责人为核心、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科研群体[5]。

选择一个在某一专业领域中具有很强科研能力的人作为学术带头人, 并且以他为中心建立学术梯队。这样建立的学术梯队可能存在某一方向的偏离, 在这种专业领域的研究也不会有很大的突破。如果将一些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创新团队作为学术梯队中的学术带头人, 那么在高层次的研究与碰撞中, 学者们耳濡目染, 学术水平能够得到较快的提升, 而紧密的团队协作, 也会克服个体自身的局限和认识的偏颇, 带动学术梯队中其他教师的共同进步, 从而有力地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当然, 创新学术梯队的生长、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他的模式也不是简单划一的。所以创新学术梯队必须在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 在学校大力支持下才能逐渐建立直至完善。

以创新团队为载体, 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梯队, 促进学科所有成员不断成长, 这也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教师的有效途径。要创建一流的大学、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实现从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的顺利过度, 就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学科;要想有一流的学科, 就必须要有高水平的一流的师资队伍;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就必须要有重点、有目标的建立创新学术梯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或学校在同行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所研究的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摘要:教学研究型大学是介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之间的一个重要过渡层次。教师的发展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顺利过度的重要保证。本文从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讲述了教学研究型大学中教师发展的方向。首先, 要明确教师“教书育人”和自身专业发展的责任, 其次, 要大力推广教师群体的知识共享机制, 并且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 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建立创新学术梯队。

关键词: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师责任,知识共享,创新学术梯队

参考文献

[1] 宣勇, 鲍键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与管理模式的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3) :82~85.

[2] 王蓓颖.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教师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12) :87~88.

[3] 迈克尔.富兰.变革的力量——深度的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4] 李春玲.构建教师群体的知识共享机制[J].教师教育研究, 2006 (2) :33~37.

[5] 沈传缘, 洪晓军, 肖刚.基于创新团队的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1) :106~108.

上一篇:钢琴练习法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科学的钢琴练习法下一篇: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