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学的幼儿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摘要: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是新时代对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面对幼儿教育工作高压力、复杂性和重复性的特殊环境,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弹性,提升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以更好地应对纷繁复杂、富有挑战的工作,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心理弹性是指个体面临逆境或压力情境时,能直面威胁、积极有效地克服困难、并能够适应良好、顺利发展的心理特性。心理弹性是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和工作能力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对幼儿教师心理弹性开展系统研究亟待解决如下三个问题:(1)厘清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概念及结构;(2)编制适用于我国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测量工具;(3)探讨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作用及机制。因此,本研究在积极心理学的学科背景下,结合我国幼儿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探讨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内涵及心理结构,从工具开发、现状描述、影响因素分析及作用机制探讨等多个层面,系统研究幼儿教师心理弹性问题,以期以心理弹性为切入点,促进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提高和工作能力发展,服务于幼儿园教师质量的提升,以及高素质善保教的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本研究拟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分析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内涵及结构,编制幼儿教师心理弹性量表,探讨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心理弹性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和教学应激性反应的影响。首先,研究采用理论和质性分析方法初步探讨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结构,在此基础上编制幼儿教师心理弹性量表,并检验量表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其次,采用自编的幼儿教师心理弹性量表,对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现状进行调查,探讨我国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然后,探讨心理弹性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和教学应激性反应的影响。其中,对心理弹性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采用心理测量法,考察心理弹性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关系及心理弹性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可能的预测作用,检验大五人格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一定程度上揭示心理弹性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条件和机制。对教学应激性反应的研究以幼儿教师对教学应激性情境的注意偏向为研究突破口,采用行为实验法和眼动追踪技术,探讨不同心理弹性水平幼儿教师对教学应激性情境的注意偏向特点及其眼动规律。最后,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包括访谈法和个案法),对幼儿教师心理弹性形成及培养进行更具生态学效度的分析,为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提升和培养提供建议与参考。本研究获得以下结论:(1)幼儿教师心理弹性是指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情境中,能够直面困难,积极有效利用自身各种资源与社会支持应对幼儿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以更好地适应幼儿教育教学需要,提升自己心理素质和专业的心理特性。(2)幼儿教师心理弹性是一个一阶八因素二阶三因素的多层次结构,其中,二阶因素包括工作能力、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工作能力包括师生管理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三个一级维度,自我效能感包括一般效能和个人效能两个一级维度,社会支持包括家人支持、园所支持和家长支持等三个一级维度。(3)所编制的幼儿教师心理弹性量表包括47道题,三个分量表(工作能力、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八个因素,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我国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测量。(4)幼儿教师心理弹性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年龄、教龄、学历、婚姻状况和收入的幼儿教师心理弹性存在显著差异。除了人口学变量对幼儿教师心理弹性具有显著影响外,大五人格是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重要因素。严谨性、外向性和宜人性等3个因素对幼儿教师心理弹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幼儿教师严谨性、外向性和宜人性得分越高,心理弹性水平越高。(5)心理弹性能够有效缓解和预防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总分显著负相关,其中,工作能力与自我效能感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工作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得分越高,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越低。心理弹性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负向预测作用受到大五人格的调节作用:宜人性和严谨性在幼儿教师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宜人性和严谨性越高,心理弹性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负向预测作用越明显。(6)心理弹性能够使幼儿教师更积极应对教学应激性事件。对不同心理弹性幼儿教师注意偏向的行为实验研究表明,高、低心理弹性幼儿教师对教学应激性刺激的注意特点存在显著差异,高心理弹性幼儿教师表现出对教学应激性刺激的注意警觉,低心理弹性幼儿教师则表现日出注意回避。高心理弹性幼儿教师对教学应激性刺激的平均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均显著长于低心理弹性教师,眼动研究结果支持了高心理弹性幼儿教师对教学应激性刺激的注意警觉特性。(7)塑造幼儿教师的积极人格、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建构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提高幼儿教师心理弹性有效途径。

关键词:心理弹性;职业倦怠;大五人格;注意偏向;幼儿教师

学科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 社会背景

2 学术背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 心理弹性的概念

1.1 弹性和心理弹性

1.2 幼儿教师的心理弹性

1.3 相关概念辨析

2 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

2.1 外部因素

2.2 内部因素

2.3 生物遗传学因素

3 心理弹性的结构与测量

3.1 质性评估

3.2 定量评估

3.3 测量工具

4 心理弹性的相关理论

4.1 补偿模型

4.2 过程模型

4.3 层次模型

4.4 综合模型

4.5 生态系统模型

4.6 曼沱螺模型

5 心理弹性的作用

5.1 心理弹性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5.2 心理弹性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5.3 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5.4 心理弹性与积极应对

6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6.1 需进一步厘清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概念及结构

6.2 需要编制适用于我国幼儿教师的心理弹性测量工具

6.3 需探讨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作用及其机制

7 本研究的意义

7.1 理论意义

7.2 实践意义

8 研究思路与整体框架

8.1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操作性定义

8.2 研究对象

8.3 研究方法

8.4 研究目标

8.5 研究框架

第三章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结构与量表编制

研究一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结构初探

1 引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5 讨论

6 小结

研究二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量表的编制

1 引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第四章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研究三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特点

1 引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研究四 大五人格对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

1 引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第五章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研究五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1 引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研究六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大五人格的调节作用

1 引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第六章 心理弹性对幼儿教师教学应激的影响

1 引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第七章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发展与培养的质性研究

研究七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形成与发展的质性访谈

1 引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研究八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发展与培养的个案研究

1 引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李老师心理弹性发展故事

5 研究结论及对幼儿教师心理弹性培养的启示

第八章 总讨论与总结论

1 总讨论

1.1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结构

1.2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3 高心理弹性能够预防和降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程度

1.4 高心理弹性有助于幼儿教师积极应对幼儿教育教学的应激性事件

1.5 提高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有效途径

1.6 本研究的创新与之处

1.7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2 总结论

附录1 心理弹性开放式调查问卷

附录2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水平评定量表(举例)

附录3 大五人格量表

附录4 教师职业倦怠量表

附录5 教学应激图片和非应激图片示例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公务员考评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古建筑保护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