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差异性人文关怀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

2022-09-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 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 强调关注人生, 关注生命, 即要充分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和关心人, 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特别是人的精神需要。作为个体的人是有差异的, 进行人文关怀就要因人而异, 即实行差异性人文关怀。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在工作中应有针对性地实行差异性人文关怀, 真切关怀学生的精神世界,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辅导员工作中实行差异性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1.1 理论上

1.1.1 学生个体存在接受差异

由于性别、年龄、家庭环境、治理因素、性格特征、思想方式、兴趣爱好等因素的不同, 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表现出不同接受程度, 呈现出不同适应性, 这就要求辅导员在进行学生工作时, 必须区别对待, 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所说:“我们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 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 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 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

1.1.2 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认为, 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高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辅导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 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并将它作为开展学生工作的前提, 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1.3 是遵循教育规律的需要

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 现时的人的需要内容是不同的, 存在层次和类别的差异, 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除物质需求外, 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除安全感外, 还有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即使是同一个人在某一时期可能同时存在不同需要, 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也存在不同需要, 更不用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要。马克思也曾指出, “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 他就什么也不能做”。同样, 辅导员工作必须重视学生的不同需要, 依据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 避免空洞死板的教育内容和教条、单一的教育形式的弊端, 实行差异性人文关怀, 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指向、不同强度的需要, 通过人格感化和渗透做好育人工作。

1.2 实践中

1.2.1 轻视德育的育人作用

当前, 一些高校在工作重心上存在重学术科研、轻学生工作, 在学生培养上重智育、轻德育的不良倾向, 受此影响, 学生的思想观念发展和行为规范表现滞后于知识能力发展, 学生在成长中生理和心理上缺少人文关怀, 人格塑造和品质培养存在真空, 各方面综合素质得不到和谐全面发展。

1.2.2 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

一些高校过分突出辅导员的主导作用, 一味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 强调学生工作中教育的“强化灌输”和管理的“强制性”, 很少顾及不同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特点, 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扭曲了学生工作中师生的平等关系;同时, 在学生工作中采取大一统的一刀切模式, 采取空洞说教, 抹煞了学生个性差异, 忽视了学生在接受过程中的理解和内化作用, 使辅导员工作成效大打折扣。

1.2.3 辅导员专业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 一些高校还存在辅导员工作角色错位、专业化水平不高等现象。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许多高校辅导员本来数目就少, 专职的更少, 辅导员与学生的配比不平衡, 一些辅导员长期超负荷运转, 存在角色错位现象, 过多地参与具体事务的组织管理, 以日常行为和活动的管理工作来代替教育的职责, 往往会自主或不自主充当紧急事件的“救火员”;加之许多理工科院校辅导员虽具有不同的学科专业背景, 但却往往缺乏学生工作的专业化知识, 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实施差异性人文关怀更无从谈起。

2 辅导员工作中差异性人文关怀的实施途径

实施差异性人文关怀是个系统工程, 涉及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辅导员等诸多因素, 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通力配合。宏观上, 高校应加大投入, 健全网络, 不断完善差异性人文关怀机制, 加强学生监测、评估和预警, 通过学生党、团组织和各级学生组织, 建立健全人文关怀机制, 把人文关怀贯穿、渗透、体现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如志愿服务、心理咨询等。此外, 还可通过以下途径实行差别性人文关怀。

2.1 建立完善学生基准信息数据库

这是进行差异性人文关怀的条件之一。我校已初步建立学生基准信息数据库, 并在此方面做出了尝试,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辅导员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从新生入学时起, 基于学生高考志愿填报电子版、学生档案, 通过教务部门、学工部门、心理咨询机构等部门和教师的协作, 及时掌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个人兴趣爱好、心理状况, 补充入学后所在班级、宿舍等信息, 建立基准信息数据库, 形成学生差异性电子档案, 根据学期, 可动态记录学生各门课程成绩、参加各项活动等情况使各个相关部门能够准确掌握学生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相关部门可以依据一定权限对数据形成共享, 消除部门林立、信息不对称、不流通带来的障碍。

2.2 大力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

教育部在2 0 0 5年颁发的《关于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 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表明, 辅导员是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为工作范围, 以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专业发展方向的教师。作为专业化教师, 辅导员必须具备专业化的知识背景, 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如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 涉及个人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等。辅导员应有意识地扮演“教育者”角色, 在“做事”中渗透“育人”工作, 将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约束转到对其人格的精神感化, 对学生进行差异性人文关怀, 把学生工作做细, 做实。我校辅导员“育学同行”工程自2 0 0 3年启动以来, 在推动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方面做出了重要探索, 使辅导员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不断提升自我素质, 达到共同成长, 共同进步。

2.3 启发开展学生主体性的自我教育

辅导员必须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 首先应在尊重学生不同人格特征、切实关心学生不同需要的前提下开展工作, 把学生看成具有独立个性和特定观念的主体, 善于启发学生内在的教育需要, 了解并掌握学生的需要, 有效引导学生的合理实际需要, 使之成为优势和主要需要, 并有针对性地满足其需要。在这一过程中, 要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以我校为例, 学生活动的开展不再是辅导员一厢情愿, 而是每年通过学生问卷调查, 对学生需求进行统计, 有针对性开展受学生欢迎的各种精品活动, 活动形式实行项目化管理和运作, 在辅导员指导下, 由学生组织招标负责, 使学生通过平等交流和共同参与接受自我教育, 切实感到积极和主动参与的重要价值, 同时, 我校的学生活动效果也显著提高。可见, 只有充分尊重人、关心人, 高扬学生的主动性, 才能使学生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自觉形成慎独, 形成内化, 在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上得到进一步升华, 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形成自我教育。

2.4 注重细化学生群体, 因材施教

辅导员可以依据一定标准, 划分学生群体, 依据不同层次、因人而教, 有的放矢地实行差异性人文关怀, 学生工作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我校2 0 0 3年启动的“优秀学生党员引领工程”和学生骨干“精英锻造计划”, 即在对优秀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进行选拔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针对性培养和系统性培训, 全面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等, 使其在思想建设、学风建设等诸多方面发挥辐射作用, 以点带面, 带动整个学校学生素质的提高。辅导员可充分利用学生基准信息数据库, 根据贫困生资助、心理问题学生筛查、“网瘾”学生帮劝、学生骨干培养、素质拓展计划推广、后进生帮扶、女大学生教育等不同工作需求, 对不同学生进行共性分群和个性分类, 有针对性开展活动。

2.5 创新突出生活化形式和幸福化内容

在实行差异性人文关怀时, 辅导员既要提高说服力、增强影响力, 又必须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辅导员应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 贴近学生生活, 突出幸福化关怀, 切实解决学生的真正困难, 满足其实际需要。如在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中, 辅导员应高度重视学生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高兴的情绪反应, 关注学生的生活理想、学习信念和个人感受;在帮助“网瘾”学生时, 从其心理着手, 通过博客、q q、论坛、聊天室等网络手段与学生平等对话, 真正走进学生心中, 引导学生告别孤独、自闭, 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精神境界, 完善自我人格,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志向和目标, 从付出、从自己的创造和对社会与别人的关爱中获得幸福, 促进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

学生是辅导员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辅导员工作旨在改善学生的思想行为, 提高其精神境界, 帮助其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品质。这一过程中, 离不开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关照。辅导员应根据学生实际需要, 从单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逐步转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又注重人文关怀, 并把对学生的差异性人文关怀作为重要手段和驱动力量, 才能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 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和关心人, 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特别是人的精神需要。

关键词:差异性,人文关怀,辅导员工作

上一篇:活动导叶轴瓦拆卸工艺改进下一篇:浅谈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