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鸟画教案图文

2022-09-08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花鸟画教案图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中国花鸟画教案图文

中国写意花鸟画教案

(一)

中国写意花鸟画教案

核心提示:第一节 花鸟画的简要概述

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表现范畴,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

第一节花鸟画的简要概述

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表现范畴,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另外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最后应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内容(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形成和发展)

(1)花鸟形象比人物、山水出现要早,如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出现的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如长沙马王堆的帛画《人物夔凤图》等,当时还没有产生专门从事花鸟画创作的画家和理论,花鸟画也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这些作品或是常有较多的装饰性,或是主要表现人物生活环境。

(2)唐代经济繁荣,统治者生活奢侈豪华,社会习俗与审美观念都有新的要求(此期间出现不少花鸟画高手,如画鹤的薛稷,画马专家曹霸、韩干,还有如韦偃画龙,戴嵩画牛等)。

(3)五代时期,出现了两位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花鸟画家黄筌和徐熙,形成了“黄家宝贵,徐熙野逸”的两大流派,标志着花鸟画已进入成熟阶段。黄筌:西蜀宫廷画家,重视写生,专写宫中奇珍异石,珍禽异兽,风格富丽工巧。徐熙:南唐布衣,专画山野花鸟草虫,其画法“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主张笔墨为主,设色为辅,墨迹与色彩互不相遮盖。徐黄二体的不同风格遂形成五代以后花鸟画工整和粗放的两种风貌。

(4)进入北宋,因皇家画院独钟“黄家宝贵”之风,工笔花鸟画在此期间得到很大发展。直到北宋中叶,崔白、吴元瑜等创造了与黄家浓艳重彩大异其趣的“放笔墨以出胸意”的风格,才使宋初埋没多年的徐派画风得以光大。(宋徽宗赵结是北宋花鸟画的集大成者,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顶峰)。自此以后,工笔花鸟画便开始走向衰落,这与文人画出现不无关系。 (5)宋代文人画的兴起,宋代文人画的标志是水墨梅竹成为独立的画科,其代表人物是文人画理论的倡导者文同、苏轼等。他们主张“不专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崇尚笔墨、形式的意趣,强调寓意抒情。可以说水墨梅竹是文人画理论的实践。因此水墨梅竹一经出现,立即被士大夫掌握,作为感事抒情的艺术形式而迅速地发展起来。

(6)到了元代,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发展文人画的良好土壤,所以水墨梅竹风行一时。特别是画竹,名家之多,作品流派之广,是任何朝代无与伦比的。元赵孟頫标新立异,主张以书入画,他的“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的“书画同源”理论,为其后以水墨变化为主的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元代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的说法,更是将花鸟画推向写意的航道。同时,墨法已备,艺术技巧也达到了足以适应这种表现的要求。不再取悦于工丽,以清淡的水墨写意为主,是元代花鸟画的一个特点。

(7)明清两代是中国写意画真正确立和大发展的时期。明代沈周的花鸟画强调笔精墨妙,擅用水墨淡色。继而有陈白阳在其水墨写意基础上以生宣纸作画,使水墨韵味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徐青藤推波助澜,用笔更为奔放淋漓,“不求形似,但求生韵”,他的《杂花图卷》、《墨葡萄图》是其风格的代表,徐渭的大写意画风对清代的八大、石涛、杨州八怪及近代的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的影响极大。八大山人和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画家。他们无论在笔墨、造型、章法,还是在画中立意,画外寄情等方面都是别出心裁的革新者。八大山人以他奇古的笔墨画出的“伤心鸟”、“瞪眼鱼”传达了他孤高、愤懑的情怀。他的《荷花小鸟》、《孔雀牡丹竹石图》可以说是体现他艺术观的代表作。石涛是一位诗文并茂、书画冠绝的画家。他的花鸟画脱尽窠臼,挥洒自如,寓豪放于潇洒之中;他的《画语录》盛传于世,集中表达了他的艺术思想;他的“画者从于心”、“无法之法乃为至法”的独到见解,对后世的花鸟画创作起到了发聋振聩的作用。受八大山人和石涛直接影响的画家是称为“杨州八怪”的金龙、黄慎、郑燮、李蝉、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骋等一批富有创造精神的画家,他们在继承优秀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摆脱种种束缚,不拘一格,大胆创新,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艺术珍品,成为清代花鸟画最为别致的创作。更值一提的是其中的郑板桥。他是杰出的画竹专家,他的思想情绪往往借他的兰竹作品和题画诗来渲泄。

(8)清朝末年,“海上画派”的出现,顿时使嘉庆、道光以来花鸟画冷落的局面为之改变。这个画派起于赵之谦,盛行于任伯年,吴昌硕,别树一枳,放射异彩,对近代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9)近代画坛受其影响的画家的赵云壑、王一亭、诸乐

三、王个移、陈师曾、王梦白、陈半丁、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王雪涛等。他们不同程度地从吴昌硕艺术中吸取营养,同时发展各自特长,使得中国写意花鸟画出现了许多新的不同面貌。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下,一批有志于中国画革新的画家,努力从西画中吸取营养,以表现新的时代精神。最早体现这种艺术思潮的是以高剑父为代表的岭南画派。他们的花鸟画吸收西画的造型方法、重写实,重渲染设色、有较强的质感,清新明快,怡情悦目。 (10)同样,当代有成就,有创造性的花鸟画家,都十分重视生活,强调写生。无论是下笔奔放,造型夸张的刘海粟、朱屺瞻、崔子范,还是造型严谨,笔法工细的于非訚、陈之佛、郑乃珖等,由于作品中充满了新的生活情趣,反映了时代精神,均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喜欢爱。

第二篇: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大全

中国古代花鸟画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

李永成

一、 教材依据 人教版 第七讲

二、 设计思想

本章教学的设计思想是突出自主、探究、合作,实现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整合,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及工笔与写意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区别。

2、对重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感受力。

3、在分析作品的过程中,注意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五、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六、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教室和课件

七、教学过程: 课前投影:美术欣赏 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世界美术领域之中,中国古代绘画独树一帜,自成为一个体系。这里说到这个古代绘画,它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三大系科。在座的同学们是否知道可分为哪三大系科?(让学生集体回答。)出示画面:人物、山水、花鸟画。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系科。出示:中国古代花鸟画。

讲授新课:

首先,我们来看一幅作品。出示:《五牛图》。提问:这幅作品是不是中国画?(是)。是不是人物画?(不是)。那是不是山水画?(不是)。那它是什么画?(花鸟画)。是花还是鸟?(都不是)。(学生集体回答。)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花鸟画所描绘的对象并非仅仅局限于花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

像这幅作品只是花鸟画中的一个类别,那么中国古代花鸟画可分为哪几个类别呢?出示:类别。从流传后世的作品来看,中国花鸟画可以说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刚刚欣赏的《五牛图》就可以说明,我们再一次来欣赏这幅作品。出示:《五牛图》。[这里一共画了五头牛的形象,有的独立、有的回首、有的昂首嘶鸣、还有的做擦痒之状,可以说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尤其是把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特征描绘的十分传神。]同学们,看一下这幅作品是属于花鸟画中的哪一类绘画?(畜兽类)说明此时的畜兽画已相当成熟,由此开始,经五代至明清,中国古代花鸟画如同中国古代山水画一样,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主流,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多种的画法和艺术风格,概括地说可分为两大类。出示:一类是工笔画、一类是写意画。(这种结构严谨、用笔工整细腻、设色艳丽、渲染精到的为工笔画;这种简练概括、粗放洒脱的画法为写意画。)下面我们来看两幅作品,哪一幅为工笔画,哪一幅为写意画?出示:《猫》。同学们都看到了,这两幅作品同样画的猫的形象,而表现手法却不同,看一看哪一幅为工笔画,哪一幅为写意画?这里有两个答案,第一个:A为工笔;B为写意。第二个:A为写意;B为工笔。看一看第一个正确还是第二个正确?(找学生回答。)我们来看一下他回答的是否正确:电击鼠标,如正确,应说“回答正确”!若回答错误,则说“很遗憾,回答错了,同学们说应该是第几个?”(学生集体回答。)对了,应该是第一个,A为工笔画,B为写意画。这是从技法的不同分为工笔和写意,我们再从色彩的差异上给以划分,可分为:出示:色彩划分的种类。(设色花鸟画、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白描花鸟画和没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是相对“白描”而言的着色中国画;水墨花鸟画是指以墨色或以墨色为主加少许颜色的花鸟画;泼墨花鸟画是指纯以水、墨来表现水墨淋漓的那种花鸟画;白描花鸟画指纯以线条勾勒而不着色的花鸟画;没骨花鸟画是相对勾勒着色视线条形象为骨而言的,是不采用勾勒,全依靠晕染和色彩对比来进行造型。] 我们由上面所欣赏的作品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花鸟画自有它自己的艺术体系,但更重要的是与这体系相适应的是它独特的艺术传统,那么(出示:艺术传统)这就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拖物言志为目的的传统。[中国古代的花鸟画并不是仅仅为了准确的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因此,这里所说的写生,也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客观的花鸟,而是要求在真实地描绘客观对象的同时能表现出花鸟的生命力。那么,所谓借物抒情、拖物言志:原指什么的基本性能和特点?(学生回答)[原指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性能和特点。例如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莆,当他处于国破家亡之时,写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师生一起背诵)的名句,事实上作者这就是在?(借物抒情)(学生回答)。再如李白身处逆境之时,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师生一起背诵)的名句,表明他远大的抱负,这实际上作者是在?(托物言志)(学生回答)。]当然,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并不是硬加在作品上的,就是要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感情的某种联系而给以突出的夸张、强调。例如中国古代花鸟画家喜欢表现的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出示:梅、兰、竹、菊作品。这里说它们是“君子”,已经把它们拟人化了,说明它们的特点与人们的思想感情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先看梅花,梅花的性格特征是什么?(不怕寒冷,能在严风霜雪中开放)(学生回答),正如毛泽东诗词中所形容的“梅花欢喜漫天雪”,借此歌颂一种不怕困难、不畏强暴的精神。兰花,自屈原《离骚》以来,兰花即常被比喻为高洁的君子,这是因为兰草生长在深山幽谷之中,花气清劲幽香。竹子因其“未出土时便有节,直至凌云尚虚心”,古人将其比作君子的坦直、忠诚、坚贞。菊花是在白花凋零的秋季开放,独自傲霜,所以古人把它比作清高拔俗的君子。]这是描绘的梅兰竹菊。还有一些其它的动植物也是画家常常描绘的对象。出示:动植物作品。[虎的凶猛奔突;牡丹的富贵;松的岁寒磊落;马的矫健骏勇;牛的任重致远]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被赋予“夺造化而令人移情遐想”的这样一个审美境界。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幅作品。出示:《墨梅图》。(这是一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的《墨梅图》,一枝含苞待放的梅花,横斜在画面中间,已开和未开的梅花正洋溢着一种蓬勃的生机,显得十分清新可爱,画的左上角有画家的一首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首诗和梅花一样,是充满着生气的。这也表明了作者在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的年代里,不甘心受民族压迫,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政治态度和自己的远大抱负。)这实际上就是作者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学生回答)。

当然,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这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传统,并不是一蹴而就,一下子就形成的,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如同中古古代山水画一样,某一时期更多的强调写生,抒情言志的成分并不明显;有时则更多地强调抒情言志。尤其是当明代大革新艺术家徐谓运用新的绘画方法,也就是,出示:徐谓作品。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兴起之后,中国花鸟画在造型上就不再拘泥于物象的形似,甚至追求一种“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以便来更好地抒情言志。他这种画风,对后世的像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影响极大。特别是对齐白石的影响更大。齐白石在他的艺术理论中曾主张:“绘画贵在于似与不似之间,(他说)太似则为眉俗,不似则为欺世。”像齐白石老先生画的《虾》就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主张。出示:《虾》。同学们看一下,这幅画上的虾,与现实中虾的形象可以说是相去甚远,但齐白石先生笔下的虾的形象,用一句通俗的话说,比真虾还要“虾”的多,也就是说在这儿画出了虾独特的艺术情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下面我们以宋代花鸟画和明清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具体实例来分析写生与抒情言志。

宋代,出示:标题、宋徽宗像。是中国花鸟画繁荣时期,作为这一时期花鸟画的主流,是强调写生,追求细节的真实。这位是宋徽宗像,在宋徽宗赵佶控制宫廷画院的时候,他曾要求画院的画家研究孔雀升墩是先抬左脚还是先抬右脚;画月季花要画出不同时间的各种不同变化,可以说对动植物是研究的相当真切。下面我们来欣赏他的一幅作品。出示:《芙蓉锦鸡图》。[这里画了一只美丽的锦鸡落在芙蓉花的枝头上,压得芙蓉花不停地摇曳,可以说被描绘地相当生动。] 我们再来欣赏宋代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几幅作品。出示:《寒雀图》。[画面上画了一枝偃仰曲折、叶子已经落尽的老树,说明这已经是隆冬季节。但是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似乎并不感到冬天的寒冷,依然在老树枝头鸣跳嬉戏,好像一个个活泼而又顽皮的孩子。它们不仅情态各异,而且活灵活现,充满生活情趣,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活力和生机。这说明画家很善于把欣赏自然美时所引起的感触巧妙地给予表达出来。]这是崔白的《寒雀图》,我们再欣赏另一幅作品,出示:《花篮图》。[这幅画很像西方近代的静物画,但它要比西方静物画早

五、六百年的历史。它虽然也是由茶花、蜀葵、萱草等花卉组成的一组“静物”,同样以写实的手法,但它更强调这些花卉的生命力,而不像西方静物画那样只是强调形体与质感的真实与否。也就是说,这组花卉不仅形似,而更具神似,也就是极具生命力。]这儿还有一幅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出水芙蓉图》。请同学们带着这样两个问题来欣赏这幅作品:这幅作品画了什么内容?给你怎样的艺术感受?请同学们相互讨论。(2分钟)提问学生:下面请哪位同学毛遂自荐来回答?[运用没骨画法,画了一朵娇嫩雅洁的荷花几乎是布满了整个画面,浅粉色的花瓣,嫩黄的花蕊,似乎还带着拂晓的露珠,那种一尘不染、雅洁妩媚的花资,正直育苞初放的最佳时刻。充分表现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 上面这几幅作品是宋代的花鸟画,主要是注重于写生,追求细节的真实性,那么与宋代强调写生的花鸟画相比,明清两代的水墨写意花鸟画就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了。出示:标题。中国水墨写意花鸟画的成熟,应归功于刚才我给大家提到的明代著名画家徐谓,他是一位具有相当革新精神的艺术家。在他之前,虽然也有苏轼、文同、沈周、唐伯虎等用纯水墨画竹石、花鸟,但都还没有达到放纵不羁的大写意,只有到了徐谓,出示:作品。才真正出现了水墨淋漓、恣肆豪放、大刀阔斧的不求形似、不拘成法,强调抒情言志的水墨大写意的画风。他这种画风的形成,与他的身世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作者简介:徐谓自幼相当聪颖,多才多艺,但屡遭不幸,怀绝世之资而遭遇不偶,有济世之才而无以施展,加之以修养广博,尤擅狂草,所以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能够空诸倚傍,别开户牖,来抒发“英雄失路,拖足无门”的悲愤与历却不磨的旺盛生命力。)这是他的一幅代表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全卷共画有13种花果树木,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我们这儿是其中的一个局部。这里有淋漓的荷叶;厚实的石榴;丰润的牡丹;孤傲的秋菊等等等等,所有这一切,虚虚实实,浓浓淡淡,形成了墨的旋律,使人看了心旷神怡。这种墨汁淋漓、风驰雨骤的艺术效果,充分抒发了作者的内心激情。] 这是明代徐谓的作品,到了清代具有革新精神的艺术家像朱耷、石涛、郑板桥等,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徐谓所奠定的水墨大写意画的传统。首先,我们来欣赏朱耷的作品。出示:《荷花水禽图》。(作者简介:朱耷,明朝宗室后裔,19岁遭国破家亡之痛,为了逃避政治上的迫害,同时也表示对清朝统治者的仇视,不久便削发为僧,后又当过道士。像他这样“金枝玉叶的老遗民”起伏跌宕的身世和经历,决定了他的绘画具有强烈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成分。)《荷花水禽图》为他的代表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幅作品。[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败叶,一只缩着脖子、瞪着白眼的水鸟蹲在这个摇摇晃晃的大石头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画家的自我写照。画上暑款“八大山人”连缀在一起,既象“哭之”,又象“笑之”,充分体现了作者处在当时的社会之中哭笑不得的愤懑心情。全画用笔奇简冷逸,并且留有大片空白,这样更增强了全画悲凉的气氛,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下面我们再来欣赏清代另一个著名画家郑板桥的作品。出示:郑板桥像。[这是郑板桥的画像,他原名郑燮,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他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到了50多岁才做了山东范县的一个县令,又因后来开仓赈济救灾,而被罢官,以后定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他并擅三绝,尤长于墨竹,画竹能经眼前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幻化过程。在郑板桥辞去县官时,别时生情,照例画上数干修竹,并题诗曰:“乌纱掷去不为官,曩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干。”来表明他的政治态度。画竹寄情,借竹咏志,在郑板桥之前已是故风,但他却赋予竹更广阔的内涵。有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另有“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俾下有何高。”故能别出新意。]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丛竹图》。出示:《丛竹图》。[此画写一丛墨竹,老干新篁,浓淡相间,重叠错落,疏密有致,劲拔挺秀,老嫩分明。又作长跋于竹枝之间,别有一番情趣。] 好了,我们以宋代和明清的花鸟画实例向同学们分析了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这就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目的的传统)(师生一起回答)。不知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刚才我们欣赏的花鸟画中,有很多作品不仅只是画,还有什么内容表现在作品中?像这一幅作品。(指屏幕上的《丛竹图》。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我们再看其他的作品。出示:《墨竹图》、《兰竹图》、《墨梅图》。这是郑板桥的《墨竹图》和《兰竹图》,这是刚才大家欣赏的王冕的《墨梅图》。同学们看一下,这些作品,除了画面,还有用书法写成的诗文以及印章。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出示:标题。诗书画印的综合运用。尤其是在写意花鸟画中这种形式表现更为显著。[画上题诗充实画意或表达观点。题款,或点题或借以抒情。使诗情画意相辉映。像大家比较熟悉的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师生一起背诵)就是郑板桥画兰题诗。这一经题诗,画意更深了一层。中国画本来就讲究书法用笔,题款诗文的书法之美又丰富了审美内容。篆刻一方,起到点缀提神和均衡构图的作用。诗、书、画、印的综合不仅丰富了欣赏的文化内涵,也丰富了审美内容和什么情趣。] 课堂小结:

好了,我们就讲到这儿,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出示:总结内容。(作课堂小结。)

下面出示一幅作品,出示:徐谓《墨葡萄图》。请同学们运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欣赏方法来鉴赏这幅作品。(简要介绍作品:徐谓《墨葡萄图》,诗文内容:“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掷闲抛野藤中。”根据诗意,分析作品。)同学们自由讨论。(2分钟)好,同学们先欣赏到这,在这儿呢,我就不一一让同学们来回答了,课后请同学们写一篇“徐谓《墨葡萄图》”鉴赏心得,交给语文老师,我想,同学们一定会写的不错。

通过这节课学习,主要是让同学们掌握欣赏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方法,并不是局限于哪几幅作品。就中国古代花鸟画可以说浩如烟海,我们这节课欣赏的犹如沧海一粟,让我们运用所学的方法,去欣赏更多的中国古代花鸟画作品。好,下课。

八、教学反思:

《中国古代花鸟画》案例分析

——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改革方面的几点尝试

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指导下,结合新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和《美术教学大纲》中的一些精神,就所讲的《中国古代花鸟画》一课谈谈自己在体现新的教育理念,落实素质教育方面的做法及其感受和体会。

首先在本案例中,我进行了大胆地尝试,运用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 一是强调了美术课程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使美术课程不在只是“制度课程”,而是真正的“教学课程”;美术教学也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成为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的过程,并使之在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是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案例中在刚开始讲授新课时的一连串提问;作品《猫》的辨析;“四君子”的品格;《出水芙蓉图》的学生感受;对《墨葡萄图》的分析理解等多处均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是更加关注学生的美术体验性教学,密切学生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梅兰竹菊”这“四君子”教学中;王冕的《墨梅图》分析中;《花篮图》的赏析中;《出水芙蓉》的感受中;八大山人的身世介绍中;郑板桥的简介中等多处体现这一教学理念。

四是充分发挥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一个新的学习共同体。在案例中的引入新课;对花鸟画的定义分析;《五牛图》的所属类别;《猫》的表现形式鉴赏;杜甫、李白诗的寓意;对“四君子”的阐述;《虾》的表现形式;“八大山人”的艺术书写;诗书画印的综合体现等都是紧密围绕着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理念。

五是让学生走向自主创新学习,使学生真正具有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空、自我评价反思基础上的以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案例中的《出水芙蓉图》的赏析;《墨葡萄图》的鉴赏等多处均体现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六是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本案例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加大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增强了美术作品的直观性,对学生起到了刺激——强化作用,又注重了学生内在因素的激发,充分发挥了学生多种感官功能去认识和理解艺术作品。

其次,在本案例的教学过程中,还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注重情感教学,使师生的角色不断转变,学生的注意不断转变,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学习、掌握知识。案例中的引入新课部分;对于花鸟画的定义这些教学中,教师就象一位节目主持人,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去提问,到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结果,逐步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师生这时融为一体。对于本案例中的花鸟画的表现技法、划分类别、艺术传统的教学,教师这时则如同一位解说员,把一些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娓娓道来。学生则跟着教师的思维去认识、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在讲解“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诗书画印的综合运用”时,教师和学生已不分彼此,一起参与其中,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得以充分体现。在对于《杂花图卷》、《丛竹图》这两幅作品的赏析中,教师则如同一位评书艺人,神采激扬,让学生仅从教师的神态中就可去体会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那么在赏析《出水芙蓉图》时,学生这时则如同主持人一般,你下台来我登场,发表看法,提出质疑,课堂气氛得到空前的活跃,对作品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在本案例的教学中,姊妹艺术充当了很好的配角。课前大屏幕上的“美术欣赏”四个大字的动画效果,电脑制作的水印效果绘画背景,优美的民族音乐,渐渐把学生带入本课的艺术氛围之中;在课堂上多次对作品的欣赏均配以悠扬的民族管弦音乐,让学生进入艺术的天国;课后学生在欢快的《喜洋洋》乐曲中意犹未尽离开美术教室。除了音乐,具有“书画同源”的书法艺术也得到充分展示。用隶书写出课题,楷书书写大标题,行书书写小标题,整个板书如同一幅书法作品,让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除此之外,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我在本案例中也得到了很好地运用。象谈话法、讨论法、问题分析法、讲解讲授法、比较法等一直贯穿于整堂课之中,也同样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在执教《中国古代花鸟画》时所做的几点尝试,谈不上创新。通过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我认识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并把它落实到每一节课当中,应该是每一个教师的任务。

第三篇:中国古代花鸟画

教学目标:

1、分析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的区别,简要了解花鸟画的发展过程。

2、通过观察、讨论,初步领会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3、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所表达的对自然界、客观实际的体验和认识,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

4、感受花鸟画的艺术魅力,热爱祖国传统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的区别,简要了解花鸟画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花鸟画 “以情感人”的审美特点、情感特点。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老师想让大家轻松一下,先来一段视频! 这段视频描写了怎样一个故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表示对爱情的追求;

中国人的联想就是丰富,听到鸟鸣,看到沙洲上成双成对的鸠鸟,就能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把中国古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一花一鸟联系起来了。中国古人不仅善于“写”,还善于“画”,利用画笔同样能够把一花一鸟中传达出来的无限气象和情思描绘出来,所以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画科——花鸟画。

二、走近“花鸟”

1、什么是花鸟画?

顾名思义,就是以花和鸟为表现对象的中国画。

花鸟画的题材不仅仅只局限于花和鸟,鱼、虫、禽、兽、瓜果、蔬菜等都是花鸟画表现的题材。

2、花鸟画“以情感人”的特点

花鸟虫鱼,都是属于自然之美。自然中的动植物千姿百态,纷繁复杂。怎样才能把千姿百态的自然之美变成触动心灵的艺术之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出示照片《梅花》与王冕《墨梅图》

自然中的“梅”与《墨梅图》中的“梅”有什么区别? (1)借物抒情

古人云“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须两三枝”,只要选取能表现梅花“凌寒开放”的神韵气节的那“两三枝”并进行夸张,就能传情达意了,其他“不美的”、“分散的”、“多余的”“千万朵”统统都不要。

再看画中的梅与照片中的梅相比,侧重点不是以“形似”为满足的,更追求对象之“神”,所以这“两三枝”是在紧紧抓住对象内在的神韵气质的基础上进行取舍和夸张。因此也就有了花鸟画 “以形写神” 的特点。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这是人们称赞王冕品格的一句话。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 、“凌寒独自开”。 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因而王冕画 “梅”不仅仅是画梅花的品格,更是在画自己的淡泊名利的胸襟、在画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操守。这就是“借物抒情”。

小结:

“以形写神” “借物抒情”,是中国花鸟画的一大特点,一幅优秀的花鸟画并不是花鸟的单纯描绘,而是借助于花鸟的描绘,表现画家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受,所以花鸟画是画家抒情达意的载体。

当画家的思想感情和表现对象的神韵气氛交融在一起时,画面就产生了一种动人的境界,意境之美。

(2)笔墨寄情。

王冕画梅为什么只用墨不用色?不知道了吧?(那画家是怎样利用“墨”来表现情感的呢?)

因为中国画的技法即笔墨技法,中国画追求“笔墨”意趣。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笔”就是指毛笔在宣纸上描画留下的的痕迹,必须是经过精心提炼和高度概括,并能充分表现对象的“笔”,有中锋、侧锋、逆锋等用笔方法,进入初三我们将学习体验;“墨”是指墨色的变化,不能死墨一块,而是要有干湿浓谈的墨彩变化。

王冕以画梅著称,尤其擅长画墨梅。 这幅由淡墨画成的《墨梅图》,外表虽然并不如设色的梅那么娇妍,但经过画家浓淡相宜的 “笔墨”处理,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 更是把梅花端庄清幽的内在气质跃然纸上。再加上劲挺有力的用笔,独特的顿挫勾花方法,即使不加颜色,依然能把梅花的“含笑盈枝”,生动地刻划出来。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哪怕只有淡淡的“笔墨”也能散发出清香,留存于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花鸟画的情趣就这样体现在了笔墨之间——落墨成象,笔笔含情,笔墨相映成趣。只有掌握了运笔的轻重、浓淡干湿的千变万化,才能形成美仑美奂的节奏韵律,才能表现人的丰富情感。这是“笔墨寄情”。

这也是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3)诗情画意(诗书画印的结合)

中国画家在画完一幅画之后,还要在画面上题款、盖章,这件作品才算最后完成。诗、书、画、印包含了四种独立的艺术种类(文学、书法、绘画、篆刻),把它们综合起来,发挥各自的艺术品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是中国绘画在形式上的传统特色。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画家题在这幅画上的诗。

苏东坡说过“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画家通过“诗”这种文学语言与“梅”这种艺术形象的结合来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留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卓尔不群的气概。

宋代文学家张舜民也说过:“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问:我们如何理解花鸟画的特点? 师:不管是艺术形象的处理、笔墨的表现还是诗画的统一,都是在表现画家的内心世界。 古人有云:“色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这句话是对花鸟画特点的最好的诠释。 花鸟画所表现的是画家最空灵的精神世界,是心灵与自然的完全合一。是最超越自然而又最切近自然的、最心灵化的艺术。

三、“花鸟”探源

千百年来,中国花鸟画历经了从“写生”到“写意”的重大历史演进,审美理想得到不断的拓展升华„„

下面我们就乘着时光穿梭机回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去感受一下中国古代的花鸟画。 出示唐代韩滉的《五牛图》,五代黄荃的《写生珍禽图》,徐熙的《雪竹图》,宋代崔白的《双喜图》,文同的《竹》,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清代朱耷《荷花小鸟》,以历史为线索,通过对比的手法探讨花鸟画的艺术传统进程。

A、这些作品在画法上有什么不同? 分析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的区别 B、花鸟画起源于什么时代?

C、各个时期的花鸟画有什么特点?体现在哪里?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后发表观点。 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归纳:

(一)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的区别

1、工笔画: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层层染色,最后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据说五代画家黄筌画的禽鸟因工细逼真,呼之欲出,一只老鹰以为是真的直扑上去。可见工笔画的“工整细致、形神兼备”足可以以假乱真。

2、写意画:

写意画用简练、概括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往往用挥洒自如、墨彩飞扬的笔墨来描绘景物的神韵,讲究“落墨成象,笔笔含情”的笔墨情趣,较工笔画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二)花鸟画的发展

1、花鸟画的起源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用什么方式“记录”周围事物吗?(生:绘画)对人类从动物界脱化出来,有了初步理性意识后,便会观察并“记录”周围事物,把旦夕所见人物、动物、植物和天文等形象、图腾崇拜等,涂绘在洞穴古壁及悬峭崖壁上。这就是最早的绘画。

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鸟图腾观念虽然日趋淡化,但把人的思想、情感与动物联系起来的现象,却一直渗透到唐以来日益成熟的花鸟画中。

2、花鸟画在唐代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

花鸟画在唐代兴起后,于五代十国期间初试身手,产生了黄筌、徐熙两位大画家,他们创立各自画风,确立了两种花鸟画审美风范,画史上称为“徐黄异体”。

黄筌、徐熙,开启了中国写意和工笔花鸟画的先河。 出示《写生珍禽图》和《雪竹图》 你能说说这两幅画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感受,回答问题。 黄筌,西蜀宫廷画家,出入皇家庭苑,作画多取材于宫庭奇花异草、珍禽瑞石,造型工致,设色华丽;

徐熙,往来于南唐山野村溪,所画自然为园蔬药苗、杂花野竹,造型纯朴,用笔简率。 所以有“黄家富贵,徐家野逸”之说。

黄筌的画,结构准确,造型生动,形貌真切,写实技巧高超,画风工整朴实。创工笔花鸟画基本格法。

徐熙的画,造型纯朴,用笔简率,墨法为主,设色为次,意不在似,开水墨写意花鸟画先河。

3、宋代的作品重视写生,追求细节的真实。

绘画具有感化功能,经常用来为其政治服务。所以,历史上有不少朝代设立画院,两宋最为兴盛。原西蜀画家黄筌父子转入北宋后,其工整富丽、形神兼备的画法正合皇家口味,统治者以此格式要求画师,刻画物象尽精入微,生动逼真,形成院体花鸟画风格特征,成为后世工笔花鸟创作典范。

北宋后期,由于宋徽宗赵佶对绘画的特殊爱好,建立画院,倡导写生,花鸟画进一步向工笔写实发展,笔法工整细腻,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颠峰水平。

在工笔画盛行的同时,由五代徐熙开启的写意一脉亦有文人水墨画兴盛于朝野,苏轼、文同等文人墨客以梅、兰、竹、菊等为创作题材,为“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元、明、清文人画发展的先导,一直影响到今天。

4、元代的花鸟画清淡自然。

元代皇室废弃画院,院体花鸟画在元代备受冷落。所以水墨梅竹风行一时。

元代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的说法,更是将花鸟画推向写意的航道。

所以元代的花鸟画不再取悦于工丽,以清淡的水墨写意为主。 元以后的明、清两代是中国写意画真正确立和大发展的时期。

5、明代 以徐渭为代表的强调抒发情感的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开始兴起。 徐渭,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才气横溢,曾作浙闽军务总督胡宗幕僚,后胡入狱,惧祸而狂。中年始学画,擅长花鸟,作画时常把情感泻於笔锋,水墨淋漓,浓淡相间,变化万千。是明代中期文人水墨写意花鸟画的杰出代表,并对以后大写意花卉发展影响巨大。

《墨葡萄图》是最能代表徐渭大写意花卉风格的作品,也是明代写意花卉高水平的杰作。 你能不能说说这幅画有什么特点?

构图奇特,串串果实倒挂枝头,形象生动,鲜嫩欲滴,有不经意间信笔挥洒的效果。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酣畅淋漓,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效果。

自题:“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一生坎坷怀才不遇,借用笔墨发出自己的感慨和愤怒。比喻自己像野葡萄一样被抛在野藤里。所以人们说,这张画的墨点就如同徐渭辛酸的泪珠。

徐渭的画以狂草笔法纵情挥洒,泼墨淋漓,“不求开似”,借物抒情,韵味无穷,把大写意花鸟推向至高境界。

6、清代花鸟,追求笔墨意境,继承和发扬了徐渭所奠定的水墨大写意画传统。

清代名家辈出,明末清初,有两位明皇室后裔,国破家亡,未能享受荣华富贵,但却在绘画上取得了成就,那就是八大山人与石涛。

《荷花小鸟》就是八大山人的作品。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是明朝献王朱权的九世孙,19岁,国破家亡,装痴扮傻,佯作哑子。性孤僻,借诗文书画排遣郁闷。顺治五年(1648年)22岁削发为僧,顺治十年(1653年)在弘敏门下为徒。从此开始他的艺术生涯。弃僧还俗后取号八大山人。

这幅描绘的又是怎样一幅景象?

《荷花小鸟》画中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画家的自我写照。

正如郑板桥所评价的那样:“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朱耷继承和发扬了徐渭所奠定的水墨大写意画传统,他的画极富个性,其花鸟画简练、夸张,大多缘物抒情,如画鸟、鱼,作 “白眼向人”状,表现出他对异族统治的蔑视和仇恨,署款“八大山人”,连笔如“哭之笑之”,寓“哭笑不得”之意。

朱耷这种独特的风格是特殊时代背景下造成的个性心理的一个反映,也是他孤傲性格的一种体现。

问:中国花鸟画家想要营造的是怎样一个世界? 当我们回顾花鸟画历史的时候,可以看到一切有成就的花鸟画画家,莫不得力于生活实践,常于寻常的生活中体悟生命之大美,在有形中体验无形的生命感悟,那变化丰富的花鸟画正是画家眼中的世界,心中的世界。

中国花鸟画的世界是一个人造化的理想化的精神世界。

第四篇:课题:移情草木 ——中国花鸟画

高中美术鉴赏之《中国古代花鸟画》教学研究(2):收获与建议

本节视频课中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中国画,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花鸟画的基本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展示研究成果时,采用了课堂剧的形式,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在互动中学习,课堂气氛活跃。从赏析画家的花鸟画作品活动中,可以看出学生能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及画家的生平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已从单纯的绘画语言、艺术形式的评价上升为从文化层面上去鉴赏作品,这是学生情感的最好体验。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整节课体现学生从以往传统课堂被动地接受到现在主动地参与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贯彻了以学生为主的学生观,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观,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理念。

这一课程不局限于现行教科书,拓宽了学习的知识面。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后半部分,教师利用讲授法,既让学生掌握了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又了解了花鸟画的产生、发展的脉络,同时还能对一些重要的、具有时代性的画家、名作进行鉴赏。使学生明白了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工笔和写意为主的花鸟画传统绘画格局。在摹写客观对象的过程中,画家们倾注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所以,花鸟画便成了画家拟人化的观照,审美化的再现。因此,花鸟画也有了象征的寓意,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功能。从而使学生懂得了传统花鸟画的人文内涵,并寓德育于审美教育之中。当然,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建议:在网络时代,学习课堂离开网络,似乎与时代脱节。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自主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课程的学习内容,特别是鉴赏课,更是大有可为。

第五篇: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1课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美术学习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单元。该单元由中华博览和世界之旅两部分组成,本册介绍的是中国花鸟画和外国静物画。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分析美术作品,他们还没有系统的认识。教师应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中外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并评述相关作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全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

一、教学路径

在中国画中,花鸟画是与人物、山水画鼎足而立的画科。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其不仅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且在世界美术领域亦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花鸟画千年不衰,为广大的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

从黄筌的《写生珍禽图》、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到文同的《墨竹图》、朱耷的《游鱼》,再到齐白石的《蟹篓图》„„中国花鸟画的画家们在看似寻常的花鸟虫鱼中发现自然之美,运用笔墨色彩的技巧去表现大自然中的丰富和生动。他们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反映社会现实。在画家的笔下,花鸟画不仅仅表现花鸟之美,更是把花鸟作为表达特殊情感的重要媒介,这远远超出了花鸟本身。

本课以名家画作为切入口,围绕花鸟画家如何描绘自然,又如何表达情意而展开。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评析,逐步理解中国花鸟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二、课时建议 2~3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名家名作的欣赏,让学生们了解花鸟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和花鸟画家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1课

技能目标:让学生们学习多角度欣赏花鸟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情感目标: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们体味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美,感受花鸟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如何表意。 教学难点:理解花鸟画抒情写意的独特表现形式。

三、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赏析要点

本课知识点、结构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1课

教学内容与方法

■ 典雅中的寓意 示例作品:《芙蓉锦鸡图》

基本信息:《芙蓉锦鸡图》轴,北宋徽宗赵佶绘,绢本,设色,81.5厘米×53.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绘画内容: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图中芙蓉盛开,随风轻轻颤动,蝴蝶翩跹,相互追逐嬉戏,引得落在枝上的锦鸡回眸。

构图:画幅左侧安排了芙蓉、锦鸡,与右上轻盈飞舞的蝴蝶遥相呼应,使得错综的布局显得密中见疏,揖让有度。

用笔:全图所用双钩法线条细劲,不仅花卉枝叶和锦鸡造型准确,芙蓉为锦鸡所压的低垂摇曳之态也能如实体现。

用色:色彩晕染得层次清晰、浓淡相宜,富丽堂皇中蕴含端庄典雅的气质。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1课

绘画特色:“形神兼备,曲尽其妙”,借物寓意,书写情怀。

宋徽宗赵佶描绘五彩斑斓的锦鸡,目的是借锦鸡的5种自然天性颂扬儒家的5种伦理道德。

宋徽宗赵佶以瘦金体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右下书款“宣和殿御制并书”,和“天下一人”的签名花押。花押:也就是现代所谓的个人签名,徽宗的花押可谓别出心裁:写得既像结构松散的“天”字,又像一个简写的“开”字,而实际是由“天下一人”四个字组成,四笔连成。今天我们欣赏徽宗个性十足签名的同时,似乎能感受到这位皇帝可爱率真的气质。他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搞了个文字游戏,在捉弄那些不明就里的人们。

鸡在中国向有“德禽”之称,《韩诗外传》载:“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可见其文武兼备、仁勇俱存、信守专一的性格为世人所欣赏,难怪才艺绝代的一代帝王也会留下“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的诗句,流露出对安逸高贵之品格的赞许,由此体现了中国花鸟画的人文寓意。

背景:赵佶作为皇帝,实在是一个很大的失败者,但作为“天下一人”的艺术家,却是个很大的成功者。作为一个热爱艺术的皇帝,他是个奢君,他为了修建华阳宫,滥增捐税,激起了民变,就连小说《水浒传》,也以他的执政期为时代背景;作为一个具有皇帝身份的艺术家,他是个“功莫大焉”之人,他扩充翰林图画院,网罗画家,兴办画学,广收古物书画,让文臣编撰《宣和书语》《宣和画语》《宣和博古图》等书,除此之外,他本人还擅长书法,独创“瘦金体”。

■ 精微与逼真

示例作品:《写生珍禽图》,五代,黄筌。

基本信息:《写生珍禽图》卷,绢本设色,41.5厘米×70.8厘米,是黄筌传世的重要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绘画内容:画家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龟类共24只,均匀分布,它们之间并无关联,亦无一个统一的主题。

创作背景:画面的左下角有一行小字:“付子居宝习”,由此可知,这幅《写生珍禽图》只是作者为创作而收集的素材,是交给其子黄居宝临摹练习用的一幅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1课

稿本。

绘画特色:这些动物均以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鸟雀或静立,或展翅,或滑翔,动作各异,生动活泼;昆虫有大有小,小的虽仅似豆粒,却刻划得十分精细,须爪毕现,双翅呈透明状,鲜活如生;两只乌龟以侧上方俯视的角度进行描绘,前后的透视关系准确精到,展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令人赞叹。

教法建议: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主要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类,而黄筌和徐熙分别是两种技法的代表人物。课本中的作品可以用比较分析法进行赏析,使学生理解“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含义。

■ 瞬间的气氛 示例作品:《双喜图》

基本信息:193.7厘米×103.4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崔白,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字子西,濠梁(今安徽凤阳东)人。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凫雁,注重写生,精于勾勒填彩,笔迹劲利如铁丝,设色淡雅,别创一种清淡疏秀之格。

绘画内容:此图写秋野景物,草树坡石:秋风飒飒,竹树摇撼,山草皆靡,风势甚烈。两只山喜鹊,向一只野兔鸣叫示警。一只腾空飞来助阵,一只居枝俯向鸣叫,向闯入者张翅示威;野兔知道这是威胁性不太大的鸟类,故伫足回首张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1课

望。

绘画特色:喜鹊、野兔和树木,三者动态呼应,呈现“S”型之律动感;树木的枝叶、竹、草均受风而有倾俯之姿,更增添了活泼生动的神韵。这种自然生态中的景象,是画家时常到郊野观察,偶然中见得,遂以精练的技法忆写稍纵即逝的景象。整幅画面诗意浓郁,大得自然野趣。

教法建议:《双喜图》描绘的是生动有趣、稍纵即逝的自然景象。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创设情景,发挥学生的想象,带领学生分小组进行探讨研究:崔白没有前人的画稿可临摹或参考,更没有现代人的照相机可协助,他是怎样将自然界的生态景象,通过画笔表现出来的?

■ 胸有成竹

示例作品:《墨竹图》

基本信息:文同(1018~1079),宋代,绢本,墨笔,145.3厘米×124.6厘米。

绘画内容:《墨竹图》的画面清淡空灵,斜垂下来的一株秀竹正随风摇曳,生机盎然。

用色:文同的创意在于他以没有色彩的墨色,取代了五彩缤纷的颜色;以一种如书法般自由挥洒点画的技法,取代了传统的双钩敷色的画法;以一种抒情达意的创作方法,取代了如实描摹自然的创作方法,独创了一种图式语言。

用墨:从《墨竹图》中可见,文同是运用墨的浓淡,笔的轻重变化来作画的。他以水墨在绢上渗透的偶然性造成墨色的层次,并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使得画面浓淡参差、轻重错落,枝叶的向背、折旋各具姿态。

文同的墨竹画,不仅被同时代的文人画家奉为经典,而且影响了元、明、清几代的文人画家。

绘画特色:文同是以文人的风格来画竹的,迥异于北宋时期盛行的工笔重彩的写实绘画风格。文同把画竹作为一种寄托,一种表现,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他“凡于翰墨之间,托物寄兴,则见于水墨之戏”。画面中的竹子,极尽“虚心有节”、“洒然清风”和“飘逸淡泊”之气韵——在那清逸的墨竹之中,蕴含着文人的情思,寄托着文人的理想品格。以《墨竹图》的画面,对照苏轼为文同撰写的《墨君堂记》,更可以感悟文同墨竹的内涵。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1课

教法建议:“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文同常常流连于竹林修篁之间,熟谙竹子的生长规律和形态特点,他画竹时所见之竹,已不是自然生长之竹,而是文人的“胸中之竹”。教师可借用苏轼的题诗“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来引导学生理解“胸有成竹”的含义。

■ 画如其人

示例作品1:《墨葡萄图》,明代,徐渭。

基本信息:纸本,墨笔,165.7厘米×64.5厘米。

绘画内容:水墨葡萄一枝,串串果实倒挂枝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

绘画特色:画作风格疏放,代表了徐渭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也是明代写意花卉高水平的杰作。

教法建议:徐渭为这幅《墨葡萄图》自题一首七绝:“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徐渭把葡萄比作明珠,又把明珠比作自己,用充满激情的水墨葡萄表达自己怀才不遇,身世坎坷的悲凉。该作品的赏析中,题款是亮点,注意让学生仔细体会。

示例作品2:《游鱼》,清代,朱耷。 绘画特色:“墨点无多泪点多”。

教法建议:作品《游鱼》中,除了一条鱼,再无多余的内容,空白的画面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如何理解艺术的“虚实相生”、“有无相生”的意境?可以结合朱耷的其他作品,如《荷花怪鸟图》、《孔雀竹石图》、《孤禽图》和《眠鸭图》,让学生展开分析与讨论,了解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墨点无多泪点多”——沿着他所提示的这条线索,去欣赏和理解这位画家的艺术作品。也可以通过赏析朱耷的落款,来了解画家其人。

■ 以花鸟传情

示例作品1:《花卉册》,清代,恽寿平。

基本信息:《花卉册》为恽寿平43岁时所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绘画特色:恽寿平善于用色渲染,点染并用,他以明丽淡雅代替了浓艳富丽,很快成为清代院体花鸟的正宗,为清代统治阶层所欣赏。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1课

示例作品2:《蟹篓图》,现代,齐白石。 基本信息:33厘米×39厘米。

绘画特色:《蟹篓图》是齐白石随兴而作的小品,笔墨的趣味与生活的趣味在画面里融为一体。

教法建议:如何理解“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示例作品3:《松龄鹤寿图》,现代,陈之佛。 基本信息:148厘米×29厘米

《松龄鹤寿图》是陈之佛1959年夏为建国十周年献礼而创作的,是陈之佛绘画作品中最大的一幅。

绘画内容:画中10只丹顶鹤,一字形排开,有停立,有漫步,有凝视,有回盼,各尽其态。每只鹤都被刻画得精妙入微,身上每一丝羽毛,腿上每一片鳞甲都栩栩如生。丹顶鹤身后是寿历千年的青松,根深叶茂。

用色:灰黄的背景、青翠的松针、洁白的羽毛,殷红的鹤顶,艳丽中透着古朴。

笔墨:以图案配色方法融入笔墨之中,采用不同底色的色纸表现主题;造型则勾染并施,或用水渍法作古干虬枝,益显作品的丰满大气。

绘画特色:风格清新,造型优美,形象逼真,章法谨严,独树一帜。 教法建议:《松龄鹤寿图》艳而不俗、工而不匠,是因为画家在作品中贯注了看到历尽沧桑的祖国焕发青春后激动喜悦的心情,没有这种真挚的感情就无法画出这样一幅工笔极品。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样的情感在绘画作品中的表达。

参考案例1

一、引导阶段

视频、音频导入。通过配有自然界中的声音为背景的课件,展示花鸟画作品。 揭示课题,了解花鸟画的定义、绘画题材。

二、发展阶段

初步了解和感受花鸟画的两种表现技法:工笔和写意。

欣赏黄筌的《写生珍禽图》,了解“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含义。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1课

三、深入阶段

通过赏析赵佶的《芙蓉锦鸡图》、朱耷的《游鱼》、文同的《墨竹图》,了解中国花鸟画的构图、用笔、用墨、用色技巧,体会画家借物寓意,抒发情怀的表现手法。

四、拓展阶段

齐白石作品赏析——在造型上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其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强调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参考案例2

一、游戏导入 小游戏:画鱼点睛

比较与讨论:不一样的眼睛,不一样的画法。

“画如其人”,让我们走进中国花鸟画的世界,去了解画家们的内心世界吧!让我们从这里开始,踏上感悟中国花鸟画家的心灵之旅吧!

二、作品赏析 1. 朱耷作品赏析

观察与发现:看朱耷的花鸟画作品,寻找相同点。看朱耷的落款题名,你发现了什么?

思考与探究:画家为何要这样画?他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交流与探讨:学生交流前置性作业。 归纳与总结: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心境。 2. 赵佶作品赏析

观察与发现:作品的基本信息、绘画内容、构图、用笔、用色。 思考与探究:作品的绘画特色。

归纳与总结: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绘画。 3. 黄筌作品赏析

观察与发现:作品的创作背景,绘画内容,用笔。

讨论与交流:学生将生活的记录,如真实禽类的照片与作品中的相应禽类进行对比赏析。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1课

归纳与总结:黄筌作品的绘画特色。 4. 齐白石作品赏析

观察与发现:学生将对河虾的记录,与绘画作品中的虾进行对比赏析。 讨论与交流:如何理解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归纳与总结:如何通过绘画理解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三、课堂总结

回顾本课欣赏的名家名作,师生共同归纳赏析的要点,总结赏析的方法。以表格方式呈现。

资料库

一、名词解释 1. 《六法论》

由南宋谢赫提出。“六法”,是我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中涉及的各种概念,在汉、魏、晋以来的诗文、书画论著中,已陆续出现。到了南齐,由于绘画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文艺思想的活跃,这样一种系统化形态的绘画理论终于形成。“六法”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气韵生动”是对作品总的要求,是绘画中的最高境界。它要求,以生动的形象充分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六法”的其他几个方面则是达到“气韵生动”的必要条件。

“气韵生动”——指画一张画的总体感觉生动与否,系画之魂; “骨法用笔”——指中国画的用笔必须有骨力,所谓笔力遒劲; “应物象形”——写形、造形;

“随类赋彩”——着色要分类别甚至要分季节及气候条件; “经营位置”——构图; “传移模写”——写真。 2. 宫廷画院

中国古代由统治阶级直接领导的,主要为宫廷服务的绘画机构。因官制上属于翰林院,所以史称“翰林图画院”。汉、唐时已有宫廷画家。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西蜀首创“翰林图画院”。北宋时,翰林图画院最盛,画院中的画家可按才能的高低,分别授以待诏、供奉、艺学、画学、学生等职衔。元、明、清时期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1课

虽未设立与此相同的机构,但宫廷中仍有专门的宫廷画家为统治者服务。

3. 扬州八怪

是指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活跃在扬州地区的一批职业画家。清中期扬州的商业繁荣,盐商富豪聚集,使绘画在扬州进一步商品化。那时期扬州本地区和从各地来的知名画家就有上百人,真可谓人才济济、百花争艳。“扬州八怪”就是其间八位著名的书画艺术家,究竟具体指哪八位,说法不一。这批画家是:汪士慎、金农、黄慎、高翔、郑燮、李方膺、罗聘、高凤翰、边寿民、闵贞、陈撰、杨法等。其数超出几乎一倍,所以解放后一些美术史学者认为应称为“扬州画派”。这些人同属于对现实不满的知识分子,具有一种共同的反叛意识,所以在绘画中注重个性的发挥,强调神韵,追求主观情感的表达,注意诗、书、画、印的结合,另外还十分注重品格修养。“八怪”的绘画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人画的传统。

4. 文人画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多取材于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或个人抱负,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强调神韵,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近代陈衡恪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这说明了文人画具有文学性、哲学性和抒情性。在传统绘画中,文人画特有的“雅”与工匠画和院体画所区别,独树一帜。

二、基础知识 1. 花鸟画的发展演变

花鸟画为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是一种以植物、动物、昆虫等生物为题材的独特绘画表现形式。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殷周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古代大量的工艺美术品上,都经常出现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魏晋南北朝和初唐时期也出现了不少以描写鹰、鸡、鹅、雉、孔雀、鹦鹉以及山花园蔬为题材的作品。当时的花鸟画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 带有较多的装饰性,主要表现人物的生活环境。

唐朝中晚期,花鸟画逐渐独立,成为专门的画科。唐朝有史可查的花鸟画家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1课

就有数十人。花鸟画和人物画、山水画三分天下,形成鼎足之势。

五代时期,花鸟画分为两大流派。其中以黄筌为代表的“黄筌派”形成了后来的工笔花鸟画体系,以勾线、填色、染色为主,造型严谨,工整艳丽。以徐熙为代表的“徐熙派”则开写意花鸟之先河,重水墨,重意境,超脱淡逸。此即有名的“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在以后的发展中,这两派均有名家辈出,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花鸟画的两大主要派系。

期间也出现了不少有创造才能的画家,综合二者之长又有新发展,形成新的风格和流派,如“没骨法”。

南宋时兴起的文人画,其强烈的精神性和哲学深度,使花鸟画更臻完善。明清以来直至近百年,花鸟画成为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高峰。

2. 工笔重彩与淡彩

工笔画有重彩、淡彩之分,二者的区别,主要从画面效果来区分。 重彩:画面以矿物质颜料(石色)来表现主要部分,颜色浓重、艳丽、浑厚。当然画面中也用淡彩衬托,轻重、浓淡相得益彰。另外重彩部分也用淡彩打底色。

淡彩:以植物质颜料(透明水色),来表现画面的主要部分,虽然在一些必要的地方也用一些矿物质颜料,但整个画面仍保持清新、淡雅的格调。

教师在讲授欣赏作品及技法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不同风格作品的介绍,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其了解花鸟画的发展过程。

3.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五代西蜀画家黄筌,与其子黄居宝、黄居寀供职西蜀画院长达40余年。他们均善于精确地表现鸟类、昆虫等自然形象,从而达到一种形神兼备的境界,对此后宋代院体绘画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时极具权威性。南唐画家徐熙出身江南望族,志趣高雅,多画汀花野竹、水鸟渊鱼,在画法上创造了一种落墨的表现手法,即先以墨写花卉的枝叶花蕊,然后再赋色。徐、黄二人通过不同的选材和手法, 分别表达或富贵或野逸的志趣,更代表了五代时期花鸟画发展的新水平。

三、画家其人 1. 黄筌

黄筌(?~965年)字要叔,成都人。后蜀宫廷画师。擅画花、竹、翎毛、佛道、人物和山水,是一位技艺全面的画家,以画品“富贵”流传后世,并开创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1课

了花鸟画的一大流派。其画风格写实而华丽,体现了奢华的皇家气派,倍受日后各朝各代的宫廷画师所标榜。

黄筌的花鸟画以华美逼真的画风特别受到皇帝的重视。黄筌画风细腻,宋人谓其“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不见墨痕,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现存黄筌《写生珍禽图》正体现了这种细笔轻色不见墨迹的画法,而鸟的羽翎的质感、避风翅膀的抖闪、天牛触须的弯动等微妙表现,都显示出他写生的功力。

2. 徐渭

徐渭(1521~1593),号青藤,明代著名画家、戏曲家和诗人。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道人、田水月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徐渭自幼聪慧,文思敏捷,且胸有大志,参加过嘉靖年间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和反对权奸严嵩。一生遭遇十分坎坷,可谓“落魄人间”,入狱获释后,贫病交加,以卖诗、文、画糊口,潦倒一生。他中年学画,继承了梁楷减笔和林良、沈周等写意花卉的画法,用笔放纵。他画的残菊败荷,水墨淋漓,古拙淡雅,别有风致。他反对当时盛行的复古、模仿之风,敢于革新、创造。他洒脱、豪放的大写意画法开创了我国古代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画风,对后世影响极大。传世名作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等。清代郑板桥就曾刻一闲章为“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提到徐渭时曾说:“恨不早生三百年”为“青藤磨墨理纸”。

除绘花鸟,徐渭还兼绘山水,纵横不拘绳墨,画人物亦生动,其笔法奔放、简练,干笔、湿笔、破笔兼用,风格清新,恣情汪洋,自成一家,形成“青藤画派”。他自己尤以书法自重,自称“吾书第

一、诗

二、文

三、画四”。袁宏道等称赞他的书法“笔意奔放”,“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他画的《黄甲图》,峭拔劲挺,生动地表现了螃蟹爬行、秋荷凋零的深秋气氛。

3. 文同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世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他是北宋有名的文人画家,是大文豪苏轼的从表兄,历官邛州、洋州等知州。文同博雅嗜古,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他善作诗文,有《丹渊集》行世。他长于书法,擅于绘画,尤以画墨竹著称。

文同一生酷爱竹子,把他自己所画的墨竹尊称为“墨君”,把自己的居室称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1课

为“墨君堂”,苏轼为其作有《墨君堂记》。

4. 齐白石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其代表作品有《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白石草衣金石刻画》等。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他的绘画,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的最高峰。

齐白石专长画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套,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

在他的笔下,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他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深深得益于传统而又善于出新,故而他的画能够感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他的山水画表达他对自己艺术创新的自信与深刻体悟,他的人物画长于传神达情,他的书法简约大方、雄健浑厚的笔意融入人物画中,完善了人物内在的神情的表达。

5. 陈之佛

陈之佛(1896~1962)又名陈绍本、陈杰,号雪翁。中国画家、工艺美术家。陈之佛是近代中国艺坛与美术教育界非常重要的一个代表人物。他不仅是中国图案画的拓荒者,也是提升、发展中国工艺美术的导师,在中国工笔花鸟画的领域里创造了奇迹。他的工笔花鸟《松龄鹤寿》,已由苏州刺绣研究所将它绣成双面绣,布置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里。

“观、写、摹、读”四字诀,是陈之佛律己教人的金科玉律。陈之佛工笔花鸟创作,无论在构图上、线条上、设色上都有独到之处,别具一格,尤其对色彩的运用,融合了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精华,艳而不俗、淡而有味,让人百看不厌。

陈之佛初期作品多追求淡泊、宁静、雅洁、清幽的情调,孤芳自赏,寄托画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1课

家对社会、人生的看法;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则趋向欢娱明快,反映了作者心境上的变化,间有巨幅作品问世,而清新典雅是其全部创作的基本特征。其著作有《陈之佛画集》《陈之佛画选》《陈之佛工笔花鸟画集》《图案构成法》《西洋美术概论》《艺用人体解剖学》《中国历代陶瓷图案概说》《西洋绘画史话》等。

四、相关链接

国内主要博物馆、美术馆都建有网站,提供他们收藏的艺术作品的图像和内容介绍,如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这些网站的网址是:

故宫博物院:http:/// 中国美术馆:http:///

五、活动建议

1. 你喜欢鸟雀和昆虫吗?通过“中国花鸟画赏析”这一单元的学习,你也试着去描绘一下吧!

2.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美术馆、博物馆参观学习,以增强学生的艺术体验。学生可以用“寻宝图”或学习提纲来独立观察美术馆或博物馆的艺术作品。如没有条件,可以访问博物馆网站。

3. 教师可以示范工笔与写意的区别。

4. 通过参观图书馆和浏览书店(利用艺术杂志、彩色摹本、艺术明信片或其他彩色的艺术复制品),找一些你认为画得出色的中国花鸟画作品, 使用彩色复印机,按时代顺序编一本《中国花鸟画经典作品集》,在同学之间交流体会。

六、推荐书目

《中国书画鉴赏辞典》,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 《中国美术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中国古代花鸟画百图》,刘玉山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纲要》,黄宗贤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绘画史》,王伯敏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1课

《艺术史话丛书——花鸟画史话》江苏美术出版社 《中国花鸟画通鉴》(共20册)上海书画出版社 《国宝在线——狸奴小影》上海书画出版社 《国宝在线——翎毛草虫》上海书画出版社 《国宝在线——梅竹双清》上海书画出版社 《国宝在线——四季牧放》上海书画出版社 《五代宋元花鸟名画》西泠印社

《品位经典——陈振濂谈中国绘画史》浙江古籍出版社

上一篇:中国骄傲作文袁隆平下一篇:中国建筑史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