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部分图文

2022-09-08

第一篇:中国古代史部分图文

中国古代文学部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本称《诗》,古时也称作《诗三百》,后世奉为儒家经典,故称《诗经》按音乐的不同编为风、雅、颂三部分.古人把《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为三点:赋、比、兴.

2.屈原,名平,又名(自名)正则,又字灵均,是我国战国出现的伟大诗人.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抒情、句式灵活、以兮字为助词的新诗体——骚体.他的主要作品都收在汉朝人刘向编的《楚辞》里,共25篇.计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远游》、《卜居》、《渔父》.其中《离骚》是他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个人抒情诗.

3.《左传》本名《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240余年的历史.

4.《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左传》长于记事,《国语》偏于记言.《叔向贺贫》“为卿大夫身家长久之计”的重要,

《召公谏厉王止谤》“说明对待百姓的批评言论,不能堵塞,只能宣导”.

5.《战国策》的作者不可考,现存的本子是西汉末年刘向编次的.《战国策》同《国语》一样也是国别体.著名的篇目,如:《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曹刿论战》等.

6.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它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论语》主要是记录孔丘言行的书,从记录的称呼和口气上看,是他弟子根据自己的回忆写下来的,语言简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

7.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主张“仁政”.他又一句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就是他的民主主义思想.他主张人性善论,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性丧失,就能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鱼我欲也》章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羞恶或义”的.《庄暴见孟子》章,他把“仁政”作为治国之本.

8.贾谊,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长沙、贾生,也称贾太傅.

9.司马迁,字子长,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的历史文学巨著.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的历史,分本纪(12)、书(8)、表(10)、世家(30)、列传(70)等五种体裁,共130篇,52万余字,作者创造了“纪传体”史籍的体制.《史记》被列为正史二十四史之首.鲁迅先生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三国志》是《魏志》、《蜀志》、《吴志》的合称,是记载三国政治情况比较完整的史书.过去人们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就其编写的体例说,属断代史,分国写,用纪传体,别具一格.作者是西汉的史学家陈寿.

11.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是东晋伟大的诗人.因对黑暗政治不满,岂知归隐,旋即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在《桃花源记》一文中表达了他的先进的社会理想.他善写田园诗.

12.杜甫有一首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余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留.”这首诗说的

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他的诗风雄奇豪迈,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的诗歌有:《李太白集》《望天门山》《秋浦歌》《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

14.杜甫,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晚年曾做过检校尚书工部外郎,所以后人又是称他杜工部.他的许多优秀作品完整地显示了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作“诗圣”.他的诗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他写过两组著名诗歌:《三吏》,包括《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包括《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15.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的文学思想,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

16.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常自称昌黎人,因而世称韩昌黎,他官终吏部侍郎,所以也称他韩吏部,谥文,所以也称他为韩文公.他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17.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为他做过柳州刺史,所以又称他为柳柳州.他和韩愈都是“古为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的《捕蛇者说》揭示了“苛政猛于虎”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暴政的憎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他的寓言,笔锋犀利,我们读过他的《三戒》中的《黔之驴》.他的山水游记清新,秀美,又以《永州八记》最为后世所传颂.

18.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追谥“文忠”,所以也称他为“欧阳文忠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他也被公认为是当时文坛的领袖.

19.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所以世称柳七.他是景嘉佑进士,官至屯田外郎,所以世称柳屯田.(《雨霖铃》《乐章体》)

20.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以诗为词,开创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其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世称“三苏”.其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21.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他是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所以世称王临川.生前封荆国公,故称王荆公.朝廷追谥文,又称他为王文公.他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散文,挺拔劲峭,简洁明净,有很强的说服力.《游褒禅山记》可以代表他的散文风格.

22.被誉为“唐宋八大家”的文学家是:

(1)韩愈(2)柳宗元(3)欧阳修(4)苏洵(5)苏轼(6)苏辙(7)王安石

(8)曾巩

23.司马光,是北宋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在今山西)人,居涑水乡,世称涑水先生.他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史书.全书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计1362年.这部宏伟的历史巨著,从编辑到成书,历时19年,各就所长,分段负责,有司马光总其成,删订定稿.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政”.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资于善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24.沈括,字存中,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晚年居 州(今镇江)梦溪园,著《梦溪笔谈》.

25.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女词人,著有《漱玉集》.

26.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伟大诗人.他的压卷之作是《水龙吟》,选自他的词集《稼轩长短句》.

27.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诗人.一生留下9300多首诗.他的词也有名,

前人评为“纤丽处似淮海,豪慨处似苏轼”写他和前妻唐氏的爱情悲剧的一首词《钗头凤》最为有名.

28.姜夔,是南宋著名的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诗词均有名,且精通音乐,《扬州慢》是他的“ 首创”.

29.杨万里字延秀,号诚斋,是我国南宋著名诗人.

30.文天祥,字宋瑞,履善,号文山,是南宋最后一个大诗人.他是坚决抗敌的民族英雄.《正气歌》《过零丁洋》是他的代表作.宋代的诗,以他的诗当作结束,使人感到分外光辉.

31.《窦娥冤》,作者是元朝杂剧奠基人关汉卿,号已斋臾,该剧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元曲四大家,出关汉卿之外还有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32.睢景臣,字景贤,元朝散曲家.生卒不详,传世作品不多,其中一首著名的套曲《汉高祖还乡》,大胆辛辣,颇具讽刺文学的特色,为世所传.

33.明清文学出现了许多长篇小说,揭开了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的一页,其中最为杰出的有六部,他们依次是:

作者 时代 小说名称

(1) 罗贯中 明 《三国演义》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

(2) 施耐庵 明 《水浒传》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3) 吴承恩 明 《西游记》我国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4) 兰陵 明 《金瓶梅》我国第一部以日常生活和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5) 曹雪芹 清 《红楼梦》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自创作没有经过民间加工的长篇小说

(6) 吴敬梓 清 《儒林外史》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34.《三言二拍》是明人辑著的活本集及拟话本集的总称.请你依次填写下表:总称 集名 辑著者

(1) 三言 《喻世明言》 冯梦龙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2) 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二刻拍案惊奇》

35.我国明代的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牡丹亭》其主人公是杜丽娘和柳梦梅.

36.《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人.他的小说通过谈狐说鬼的表现方式,对现实多所批判,具有高度艺术成就,老舍题联:“鬼怪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37.桐域派,是清代的一个散文流派,方苞所开创、姚鼐、刘大魁等又进一步加以发展.因为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名,他们主张学习《左传》、《史记》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讲究“义法”,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要求语言“雅洁”.

38.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

作者 小说名称

(1) 曾朴 《孽海花》

(2) 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

(3) 刘鹗 《老残游记》

(4) 吴沃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

39.孔尚任是我国清代文学家,代表作为《桃花扇》.

40.李汝珍是我国清代文学家,代表作为《镜花缘》.

第二篇:中国古代史经济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概况(范文)

中国古代史经济部分基础知识专题

(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概况

一、古代经济发展概况

1、阶段特征

(1)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底下,远古人类以其有限的劳动经验和劳动协作在同大自然的艰苦抗争中,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发展生产力,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出现并缓慢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原始社会组织的演变和社会的进步。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出现,贫富分化加剧,并逐渐产生了阶级,开始向奴隶制过渡。

(2)奴隶制的确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当时条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夏代农业工具以木石工具为主,出现了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夏朝有了历法。商朝奴隶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农业是主要部门,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手工业以青铜制造最重要。西周井田制盛行,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农作物品种比商代更多,手工业分工更细。春秋时期,奴隶主为争霸战争的需要,重视发展生产。这一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增多。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使原有的阶级关系相应地发生变化,形成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各国也相继改革赋税制度,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这样,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为基础的井田制瓦解,我国奴隶社会走向崩溃。

(3)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的确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生产工具和水利事业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奴隶制的崩溃使更多的手工业努力转化为个体手工业者,促进了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城市兴起,中原市场繁荣。

(4)秦灭六国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由于秦的暴政,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首次盛世局面。西汉时期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牛耕的普及、铁农具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大量兴修和耕作技术的显著改进,西汉的手工业和商业也有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是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西汉后期,土地兼并严重,生产遭到破坏。东汉初,采取恢复经济的措施,生产又得以恢复和发展。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广大农民日益失去土地,沦为依附农民。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黄河流域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5)三国时期,魏、蜀、吴都注重发展经济。曹魏重视农耕、推行屯田制,在淮河流域兴修水利,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蜀、吴统治之下,西南地区和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农民大量南迁,江南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迅速,福建和两广也得到一定程度开发。南方的农业生产开始赶上北方,开始改变我国农业经济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北方的社会生产在十六国时期遭到破坏,但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南北经济的发,各地联系的加强,为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6)隋的统一,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但由于隋炀帝滥用民力,迫使大量农民离开土地,阶级矛盾激化,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唐初,接受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全面发展,国力强盛。那时,对外交往频繁,政治、经济制度影响到国外,唐都长安成为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唐朝中期以后,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唐朝实行两税法,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作为征税的主要标准,改变了以往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7)五代十国时期,黄河流域受到藩镇割据和五代各朝长期混战的严重破坏,直到周世宗改革后,经济才有所恢复。而同期南方经济有较大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农民的南迁和 1

中国古代史经济部分基础知识专题

(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概况

割据政权注重发展经济。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农业、手工业发展引人注目,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南宋时,江南农业生产超过北方,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许多方面如水稻和棉花的种植、棉纺织技术、航海造船、对外贸易等成就就非北方所能及。两宋时期,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元朝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棉花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棉纺织技术进一步推广,海运和漕运的开辟保证了南粮北调,大都成为闻名世界的大都市,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但元朝末年,政治黑暗,经济崩溃,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8)明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积极恢复和发展经济。到明朝中期,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都超过了前代的水平,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入市场,出现了一批具有专业职能的工商业城市,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在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的基础上,江南地区如苏、杭等地个别生产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种萌芽虽然弱小,但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内部的新现象。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土地集中、赋税沉重,社会生产遭到破坏,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而实行的一条鞭法因大地主的反对而被迫废止。明末农民战争中提出的“均田免粮”的口号,直接触及到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清初,奖励垦荒,实行“摊丁入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得到了缓慢发展,但腐朽的封建制度已经成为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严重障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

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原因

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社会经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经济部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推动。首先是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发展起来。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商业和对外贸易得到发展,而城市、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商品经济繁荣时期和商品经济繁荣的地方,货币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并缓慢发展。

在古代经济的发展中,虽然正常的经济发展秩序多次被战乱和社会动荡所打断,但发展是主要的。特别是战国、两汉、三国、南朝、隋唐、两宋、元朝和明清等朝代的初年,经济发展尤为突出。究其原因可大体分为如下几点:①新制度的确立;②国家统一安定局面的出现;③统治政策的调整(包括发展经济的奖励措施);④民族融合的加强;⑤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农作物的推广;⑥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上述因素中,对某一朝代来讲,可能有两种或更多种起着作用,要根据某一朝代的实际而定。如西汉经济的发展,就是②③⑤⑥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古代国家所确定和推行的对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政策措施

中国古代国家所确定和推行的对于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政策措施,主要有:①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政策。②抑制兼并,保护小农经济的政策。③官营工商业的政策。④对外贸易政策。⑤救荒政策。⑥平抑物价政策。⑦增殖人口和扩大劳动劳动力生产政策。⑧推广科学技术政策。⑨重农抑商政策。上述各项政策在内容上多有交错,又各有相对独立的内涵。在其实施时间上,有的延续时间较长,有的责主要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存在。

第三篇:中国古代文学背诵篇目(秦汉部分)

中古背诵篇目简体字版(秦汉部分)

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nú)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wâi)君,双珠玳瑁(dài mào)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bēi)呼豨(xū xī)!秋风肃肃晨风飔(sī),东方须臾高(hào)知之。

上邪

上邪(yã)!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líng),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yù)雪 , 天地合 , 乃敢与君绝!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yú),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fū)。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jì),耳中明月珠;缃(xiāng)绮(qǐ)为下裙,紫绮为上襦(rú)。行者见罗敷,下担捋(lǚ)髭(zī)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zhuï qiào)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chí chú)。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shū)?“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nìng)可共载(zǎi)不(fǒu)?”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jì)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lián)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àng)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duō)!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皓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曰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dié xiè)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ǎ)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zhì)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chōng)谷 1

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mí wú),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hã)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jiān)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焦仲卿妻 并序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kōng hïu),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mǔ),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答:“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fù)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chîng)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pīng)萦(yíng)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wēi)蕤(ruí)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wâi)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niâ)丝履,头上玳(dài)瑁(mào)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dāng)。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pán)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五噫歌

陟(zhì)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嵬兮,噫!民之劬(qú)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 2

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踞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kǎn) 轲长苦辛。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yú)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hã)。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jiǎo)河汉女。纤纤擢(zhuï)素手,札札(zhá)弄机杼(zhù)。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jiàn),脉脉(mî)不得语。

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谏逐客书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jī)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论述题部分

00846224刘拓

索引

1. 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是如何确定的?

2. 为什么必须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端正党的思想路线有什么重要意义? 3.毛泽东对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给我们的历史启示是什么? 4.请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毛泽东关于“两个务必”思想的认识。 5. 从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出发,去分析论证中共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6. 简要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7. 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8. 怎样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9. 为什么说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 10. 怎样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1. 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内容有哪些? 1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13. 论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意义和经验教训 14.试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5.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6.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17. 试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 18.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还是无功,有理还是无理?论述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选择。

19.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客观实际论述中国革命的必要性与进步性。 20.从中国人民自新求强的历史艰辛及最后胜利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21.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三大选择”的必然性与进步性。 22.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主线和历史主题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 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是如何确定的?

1949 年3 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地提出,革命胜利后,必须稳步地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2 分)

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总路线。(2 分)

1954年9 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这是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最早表述(2 分)

1957 年2 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任务。(2 分)

1959 年底,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是要求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2 分)

20 世纪60 年代初,毛泽东在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的过程中,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2 分)

依据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论述,1964 年底,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一完整的“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3 分)

2. 为什么必须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端正党的思想路线有什么重要意义?

强调从思想上建设党,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断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3 分)

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从理论上讲,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基础。(3 分)第二,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看,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普遍规律(3 分)第三,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实际看,党是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会时时侵扰党,如果不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党就很难保持自己的先进性。(3 分)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对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有重要意义,即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党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基础。而党的政治路线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党领导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着党、国家和人民的前途与命运。(3分)

3.毛泽东对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给我们的历史启示是什么?

1956 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1 分)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具有独创性的见解,比如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和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考、提出了经济建设的方针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等等,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推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5 分)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经验相联系的。毛泽东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走自己的道路。(5 分)

这一探索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课题的探索,确实为后人作了开创性的工作。(2 分)

探索中的理论观点并不都是成熟的和正确的,也有欠缺甚至错误。任何杰出历史人物的思想和实践不能不带有那个历史时代的局限,应该看到,要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我国基本国情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2 分)

4.请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毛泽东关于“两个务必”思想的认识。

1949 年3 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告诫全党要经得住胜利的考验,不要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所击中,他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 分)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始终把加强执政党建设放在一切党务工作的首位,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开展了整党、三反、整风等运动,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3 分)

毛泽东反复强调,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持“两个务必”,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反对贪污腐化。必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接受党内和党外的双重监督。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的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3 分)

目前,党所处的地位、环境、条件,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目标,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党肩负的社会责任比以往更加艰巨和繁重,这就为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形势下,坚持“两个务必”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6 分)

5. 从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出发,去分析论证中共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1、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存在矛盾,因而具有革命性的一面,所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联合资产阶级和他结成民族统一的革命战线;同时另一方面,又要看到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妥协性动摇性的另一面,对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斗争。

2、要全面看待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如果只看到他革命性的一面,而忽视或者看不到他妥协性动摇性的另一面,那就会导致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错误倾向,相反,如果只看到他妥协性动摇性及其表现,而忽视或者看不到他还有革命性的一面,就会导致对民族资产阶级一切斗争否认联合的错误倾向。

3、抗日战争时期,对亲英美派的大资产阶级也要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因为日本侵华战争的扩大,其利益受损,因而有抗日的一面。但同时其出于阶级本性又具有反共和对日妥协的另一面。对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对其进行坚决的斗争,甚至不惜作流血的武装斗争。

6.简要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1、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经济文化需要和当前经济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尽快的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国。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他是非对抗性的矛盾,他可以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而得到不断解决。

3、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原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一是敌我矛盾,一是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要用专政的方式加以解决,而人民内部矛盾要用民主的方法加以解决。在社会主义人民内部是大量的普遍存在的,正确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7. 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以科学态度来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要以对毛泽东思想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准确性的理解,不能把毛泽东在某一条件下对某一问题所说的某一两观点,抽象地脱离具体条件去理解,孤立地从个别名词去把握。重要的是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去理解和把握,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来指导实际工作,尤其是要着重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是完整而不分割、准确而不武断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从根本上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

8. 怎样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从性质上来看,二者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从内容上来看,二者都包含民主和专政两个方面,是民主与民主专政的统一;从历史使命来看,二者都是为了保卫无产阶级的政权,发展社会生产力,最后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因此,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立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国家政权的同时,就赋予它新的内容和中国特色。第一,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衔接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不同的历史时期。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在社会主义时期。它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第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不仅包括工农联盟,还包括劳动人民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把民族资产阶级列入人民的范围,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围。第三,人民民主专政在概念表达上准确鲜明,它准确在说明了我国的国家政权具有民主和专政的双重含义,比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更符合中国实际,易于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和理解。此外,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组织形式,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9. 为什么说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它揭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指明了正确实现党的领导的根本途径。

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形成的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对党和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

群众路线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之一。

10. 怎样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首先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不能只从个别词句去理解毛泽东思想。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尤其要着重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其次,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别开来。毛泽东思想是指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则是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它不属于毛泽东思想体系的范畴。

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客观真理、科学的理论,它的主要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必须坚持的,但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没有也不可能穷尽真理,只是为认识和发展真理而开辟了道路,它必定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11. 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内容有哪些?

(1)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是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实行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制度。 (2) 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领导权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

(3)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文化是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决定新民主主义社会将来的发展前途。因此对资产阶级既要联合,又要斗争,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既要允许其充分发展,又要限制其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方面。 (5)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带有过渡性的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社会。

1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它是总路线的主体;另一方面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强烈愿望,因此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另外,这一路线集中反映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和开创中国 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贡献,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

但是,由于当时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局限和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到我国原来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发展生产力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总想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全部转变为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样就总有“求纯”的倾向,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13. 论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意义和经验教训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逐步完成的。它的任务是: (1) 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资助我国设计的156 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694 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 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 (3) 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4) 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稳定增长。

(5)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加强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有许多经验和教训:

(1) 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必须加强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的发展,这对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很必要的,而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速度压得太低也是不适当的。所以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重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使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保持适当的比例,不能片面地强调重工业。

(2)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实事求是,稳步前进,既反保守又反冒进,保持工农业发展的综合平衡。要加强调查研究,反对主观主义,使经济建设的计划建立在积极可靠的基础上。

(3) 要正确地处理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关系,贯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照顾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充分地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在搞好综合平衡的条件下,要保证重点建设,以重点为中心,带动和促进整个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5) 增加生产,厉行节约,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重要办法和经验。

14.试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是有中国特色的改造道路,这条道路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把农民引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来。中国农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革命的主力军。对农民不能采取剥夺的办法,只能引导、说服和教育,使农民自愿地走合作化道路。 (2) 对农民的社会主义改造经过了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带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和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几个阶段。

(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定息”赎买的政策,采取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际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4) 正确掌握农民的阶级政策。

(5) 区别对待中国的资产阶级,把对民族资本家的改造和对企业的改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资本家的个人专长,使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5.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学说 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 (2)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学说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子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因此,解决敌我之间的矛盾,采取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矛盾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不同的具体方针、原则和办法来解决。 (3)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目的是团结各族人民,发展经济、文化,巩固新制度,建设新中国。

16.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1)提高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思想

党中央和毛泽东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2)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思想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认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造成一个有集中又有民主、有纪律又有自由,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一学说在理论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问题,回答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性质、领导者及主要问题等问题,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3)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思想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要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八大”坚持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建设方针,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这些极富创造性的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思想。

17. 试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

(1)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苏联模式曾被普遍认为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对中国国情以及中国建设经验的认识中,看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和局限性,进而提出了探索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2)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以新的内容丰富了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宝库,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提出的许多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3) 探索中所提出的许多正确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或者为邓小平理论所继承,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为邓小平理论所吸收,成为这一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而探索中所经历的曲折也从正反两个方面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

18、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还是无功,有理还是无理?论述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选择。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总的来说是无功的,无理的。当然并不能完全的说帝国主义侵华是完全无作用的,如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觉醒,他加速了封建主义的毁灭速度。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宣扬的“侵华有功”是截然不同的。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它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刺激作用是在客观上发生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它们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帝国主义越来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障碍。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从各方面控制和操纵了中国,在政治上,帝国主义列强践踏了中国神圣的主权,在中国割占领土,攫取了中国的海关主权、司法主权和外交权等许多特权;在经济上,帝国主义列强控制和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进出口贸易等经济特权,牢牢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在文化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在中国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吸引留学生等文化侵略政策,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另外,帝国主义列强还在侵略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精神损失和精神伤害。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总结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经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甲午战争后的戊戌变法、辛亥革民,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回答该题应分别叙述帝国主义侵略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等方面加以说明,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同时揭露侵略者鼓吹“侵华有功”的颠倒黑白的丑恶嘴脸。)

19、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客观实际论述中国革命的必要性与进步性。

必要性: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使它必须进行革命。首先,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太紧太深,它们不希望中国富强,也不希望中国通过改良而改变现状;其次,中国的封建实力根深蒂固、力量强大,不经过巨大的革命风暴无法将它摧毁;再次,改良本身的弱点及改良过程中的失误,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改良的流产。因此中国近代的革命,不是革命者任意制造出来的,而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要残酷压迫下,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的产物。不革命,中国将无法取得进步,改良的道路走不通,近代各种改良的失败即说明了这一点。进步性:进现代中国革命经历了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它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给人民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而五四运动打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枪,五四运动具有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具备的特点,它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展现了新的面貌。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进行革命斗争,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线。在经过曲折艰苦的斗争后,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代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20、从中国人民自新求强的历史艰辛及最后胜利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鸦片战争以来到1949 年成立新中国,我们国家先后经历了反帝国主义侵略,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系列的困难及挫折,但是中国人民没有被打倒,而是凭着一种力量走到了今天,这种力量就是——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我们要透过历史看到这种精神并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之一是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抗日救国的过程中“不当亡国奴”“誓死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精神感召着举国上下亿万民众,各阶级各党派万众一心,一致对外,显示着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这种精神支持着我们走到最后的胜利。

团结合作精神: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号召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共同抗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抗联将士活跃在白山黑土,回民支队让日闻风丧胆,全国各界成立了救国联合会捐钱捐物,台湾同胞更是以65 万烈士的鲜血换来了台湾的光复。团结合作让我们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还是八年抗战,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艰苦奋斗的史诗,就拿抗日战争来说,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以一往无前,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37 年9 月,八路军115 师同日军展开白刃战,取得平型关大捷;38 年3 月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摧毁日军精锐部队第

五、十两个师团„„这种精神指引我们走向更多的辉煌。

总之,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我们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生动体现。当然,这种传统精深要与时代精深融会,才能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比拼,经济实力技术实力是物质基础,但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所以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从那段悲壮史中汲取力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发奋图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注:答题思路,回顾历史,看到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并加以论述,联系实际展望未来)

21、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三大选择”的必然性与进步性。

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求先进理论。这时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五四运动促进了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所以这种全新的社会力量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是必然的。 正确性:

(1)马克思主义使得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马克思社会科学主义

(2)当时经济文化落后,军阀混战,帝国列强侵略下的中国只有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放之路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它联合了工人农民和士兵等,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

(4)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思想条件,其理论也成为共产党党内的指导理论。

历史证明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选择共产党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因辛亥革命失败而迷茫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他们的斗争开拓了通向胜利的新航道。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正确性:中国共产党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并且深入到工人中做群众工作,它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根本对立的;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指出了一条基本线索,指明了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全部活动都是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是为他们的解放事业服务的,它就敢于相信、发动和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采取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这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也不可能采取的。它解决了其他党派、团体所解决不了的中国革命的对象和动力问题,采取了其他党派、团体所没有采取过的依靠群众的革命办法。

这个情况表明,它能够胜利地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责任。

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为中国人民所欢迎.也是是中国国内封建势力所不允许的。总之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进步性: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能最大限度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消灭了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2、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主线和历史主题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的历史,即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主线共有四条:

(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以及扩大国际参与、步入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进程

(二)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求强求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

(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的历史进程历史证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通过四条历史主线得到体现。

第五篇:中国古代部分书籍名著的英文译名

《本草纲目》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红楼梦》 A Deam in Red Mansion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聊斋志异》 Strange Tales of a Lonely Studio

《论语》 Analects of Confucius

《三国演义》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山海经》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 Mountain and Sea Classics《围城》 A Surrounded City

《西厢记》 The Romance of West Chamber

《西游记》 Pilgrimage to the West; Journey to the West

中国古代部分书籍名著的英文译名

《本草纲目》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红楼梦》 A Deam in Red Mansion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聊斋志异》 Strange Tales of a Lonely Studio

《论语》 Analects of Confucius

《三国演义》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山海经》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 Mountain and Sea Classics《围城》 A Surrounded City

《西厢记》 The Romance of West Chamber

《西游记》 Pilgrimage to the West; Journey to the West

上一篇:中国合伙人经典语录下一篇:总工会个人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