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课教案图文

2024-05-06

声乐课教案图文(精选6篇)

篇1:声乐课教案图文

《保存图文》说课教案

孙传卿

《保存图文》是选取泰山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上)第三章《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的第一节。本节内容从操作技能上看并不难,应是小学阶段所具备的基础技能。因此,本节课的关键点就不应仅停留在对技能的掌握上,而应进一步强调学生对网络信息构成特点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使用习惯,着重让学生体验因特网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极大方便。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网络中还存在着许多糟粕,应学会从中筛选健康的有用信息,为我所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网络,对网络巨大的信息涵盖及操作技巧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小学的学习重点是在“培养兴趣”,是在为初中的学习过渡铺设桥梁。按照新教材的改版思路,初中技能定位为技术价值作为课程核心,即,从技能的必要性去提高。本节内容是帮助学生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从因特网上自如下载各类图文信息,为丰富个人的学习、研究资源库,提高学习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持。本节内容是对学生以前所学技能的一个大总结、大考验,会涉及到学生对文件的认知、对文件类型的了解、对复制粘贴操作的实践应用以及主动筛选甄别优质信息的能力与约束力。

2、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初中一年级学生有来自城市,也有来自农村,他们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很不均匀,尤其是城市孩子家中一般已有家用电脑,这更加剧了这种失衡现象的产生。如此强烈的对比,很容易给农村孩子造成一种心理压力,进而以一种恐惧心理来接触计算机。好在初一的学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他们急于表现自己,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能够认真积极对待。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把他们分成学习小组,让有基础的学生手把手地带动没有基础或基础较差的学生,形成互动小组,体现新课标中“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学习”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科学上网,对网络信息的构成特点有正确的认识,并能自主筛选健康有用的信息

2、技能目标

A、有选择地选定并保存网页上的文字信息 B、有选择地保存网页上的图片 C、保存整个网页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使用习惯,尊重他人作品,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保存网页上的信息,难点是有选择地保存网页上的文字,疑点是区别保存网页与收藏网页的不同。就本节课而言,从操作技巧上,对学生们来说是以前所学技能的一种实践应用,但涉及到如何有选择地保存信息,则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为之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四、教学方法

根据《纲要》的要求和对教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使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循序渐进:

每个知识点随着问题被引出后,我都是让学生试着讲讲,试着操作,然后请大家讨论一番,再有针对性的强调讲解,当每个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在头脑中有一定的掌握后,再动手操作,强化识记。

2、任务驱动,体验成功:

“任务驱动法研究教学”是以“任务”驱动、实现方式为线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于学科的学习应用中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带动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于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这一教学方法也是我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学生在完在任务的过程中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在任务完成后体验成功的喜悦。

3、分层教学,应才施教:

让基础好的同学给基础差的学生做示范,并给予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达到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真正落实了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

五、学法指导

本课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师生情、同学情均得到升华。

六、教学准备

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网站地址,电子教室,学生自评学案(教参P35五),包括为学生们准备的练习内容已提前分发到座位上。

七、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播放《申奥宣传片.ppt》,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带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举国上下的大事,人人动员,人人参与,在座的同学们青春年少、活力四散,如此大事岂能坐视不理?我们学校准备建立一个相关网站,义务向社会宣传2008北京奥运的相关情况,你们都是“小小义务宣传员”,建立网站需要大量的信息收集,这就看大家的表现了,我们的网站现在正“干瘪”在等待着大家的“智慧滋润与填充”。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开始就给他们罩上一个“大帽子”,鼓励他们、信任他们、依赖他们,这可以充分满足学生们的“急于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请学生讨论,你在浏览网站时都看到了哪些信息?文字、图片、程序等,我们要建立一个网站,这些信息也是必不可少,尤其是文字和图片信息,是展示一个网站特色的最关键所在,我们先从这两方面入手吧。

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这两个大组都有几位操作相对熟练的“高手”,以他们为中心,带领本组成员解决以下两大问题

1、保存网页上的文字信息

为了防止太多学生完成一个大练习,造成“一窝蜂”的混乱局面,在提前发给学生的练习要求中,已将本大组成员又细化为若干小组,他们的操作技巧一样,但选择内容的方向不同,例如一组成员完成“申奥口号”的收集工作,一组成员完成“奥运在我心中”征文的收集工作等等(下面的保存网页图片一组也是如此)。学生上网收集信息时,教师已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网站地址,但不做固定限制。另外教师为学生的知识参考已提前放在一个共享文件夹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查阅,主要包括:文件、文件夹、文件属性等概念;文件类型及图标展示(教参P33)。

2、保存网页上的图片

收集图片信息时,学生可能在某个网站上进行,也可能利用搜索引擎中的图片搜索功能来完成,作为教师,不限制学生的操作方法,但应提醒学生,因特网上的信息丰富无边,我们必须明确自己的搜索方向,有针对性地寻找目标,重点考虑图片的大小、清晰度、格式等等,切忌保存一些“又好看又可爱”但没有实际利用价值的图片。初一学生自制力还较差,他们常常在浏览网站的过程中,受画面影响,不知不觉中偏离了操作方向,导致最后交流时才发现自己做了很多“无用功”。

3、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此时学生交流作品,明确以下问题:

A、请口头总结保存文字信息的操作过程,并说明你是受何启发想到如此操作的,引导学生总结出文字保存与文件操作基本相同,均是“选定、复制、定位、粘贴”,完成知识的理论迁移。

B、你将文字保存在哪里?什么格式?如何得到的这种格式的文件?依据初一学生现有的操作水平,一般会分为两种:文本文档和WORD文档。那么如何得到文本文档和WORD文档?这两种文件格式的图标一样吗?这两种文字保存效果有何不同?你认为哪种更好?为什么?你还见过参考表中哪些文件图标?你知道是如何得到这种格式的文件吗?这里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文件格式与图标的关系。

C、你们如何把图片保存下来的?保存的图片格式一样吗?看看这些图片文件的大小区别大吗?图片格式相同时,文件越大图片的分辨率越高。

D、让我看看你们得到的文件,大家互相根据题目来猜猜里面的内容是什么?请你选择一篇文章或图片简单说明你选择它的理由。

这里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给文件命名应做到“见名知意”,以便于今后的进一步信息筛选,并有利于信息的归类与使用。另外,选择信息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切忌盲目保存无用甚至垃圾信息。

E、从网上下载的这些信息,你知道作者是谁吗?如果将来我们引用这些文字或图片信息,你会标明他们的出处或作者吗?这里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这么做,不仅出于对作者的尊重和对版权的保护,而且对我们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资源储备,便于以后查阅与引用。同时鼓励学生:老师希望有一天能在这些优秀作品的背后看到同学们的名字,希望有一天你们自己尽心尽力创作的作品也能成为他人学习与提高的重要参考。

4、迁移练习:保存网页

引入:2008奥运会中有一个项目会在距离我们不远的青岛进行,你知道是什么体育项目吗?为尽“地主之谊”,我们决定在自建网站中将“帆船”比赛的有关情况作为一个独立分支挂靠,请大家找到相关的网页,保存,以做参考。

提示:你能把整个网页信息全部保存下来吗?(可请一生演示)学生思考:这种操作和以前的什么操作差不多?(文件另存为)从保存结果上看,又有什么区别?保存网页与保存图片操作对话框中参数设置有何不同?保存网页的同时,文件夹中还自动生成了一个文件夹,这个文件夹中存放着什么信息?将这些信息删除后,网页能否正常显示?这种保存方法有什么优缺点?这种保存方法和收藏网页有什么区别?

5、课堂大练兵

A、两大组成员交换操作任务,并请同学们根据对方的操作结果自己判断应该增加或减免哪些内容,互相填充增加信息涵盖量

B、教师节就快到了,如果你是“2008北京奥运”的小小宣传员,现在你需要准备一份演讲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老师们展示北京申办奥运成功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准备材料?准备哪些材料?上网搜搜看,你能不能实现自己的预计目标,把这些信息保存在指定文件夹中。

C、迁移练习:学生参考课本P46-47学习内容,自己尝试相关操作。

6、展示作品,交流心得

A、说说你的创作心得,简单阐述演讲稿的创作思路。

B、请学生完成学案(P35)中的内容填写,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作一汇总,并明确自己的学习缺陷在哪里,查漏补缺。

C、生完成P34的自评,并请旁边一位同学签名证实其真实性

八、设计理念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

教学要提高课堂效果,必须优化设计。我主张“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即在教学中要充分研究大纲、教材,了解自己的学生,针对自己学生的状况、学生的认识规律,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然后分成小的目标加以实施,将计划落到实处;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又有重复,这种重复不是单一的重复教学内容,而是通过新的主题强化学过的知识技能;便于今后定期总结提高认识,深化教与学的过程。例如本节课中的很多操作技能,学生们已接触过,但他们从没有如此系统地将不同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对比,比如文件、文件夹命名规则、类型;保存网页与收藏网页等,既有小学知识的衔接,也有初中知识的贯通。因此学生们通过本节课乃至本册教材的学习,不仅能够获得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和文化素养、思维和学习能力、动手与实践能力,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均有所提高,能够主动适应信息社会的变化。

2、转换教师角色,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以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语、数、英、政之后的第五位课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特有的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但在信息社会,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效率。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即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别人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学习者、竞争者。例如本节课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并不去限制学生上网查询资料的方法和渠道,包括不限制学生登录的网站;也不关心学生保存的内容是否准确,教师重视的是学生的操作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另外学生起点水平参差不齐,在实践能力和兴趣上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教师要通过设立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和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变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学习资源,确保所有学生都得到适度的发展。

3、教学中“以用带学”“以用促学”。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先理论,后实际;先抽象,后具体;先一般,后个别,致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一些抽象的概念的狂轰烂炸,把他们本来高昂的兴趣吓跑了,使他们感到信息技术这门课深不可测,从而产生畏学、厌学情绪。如果我们以用入手,在教学中采用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碎到系统,这是否会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我在设计学生的操作任务时,总是把学生捧得很高,给他们一个看似很严肃且重要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斗志,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可以影响到他人,服务与他人;同时完成这个任务又不是很难,学生经过努力与协同作战,就可以完成任务,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肯定了自己的价值,必然会带动他们今后的学习热情,而这一点儿,正是我们老师常常有意无意间忽视掉的。

4、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

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很注意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并能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同时也鼓励学生:能够有一天在网站上看到你们提供的信息被他人所用才是老师最欣慰的事儿。

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篇2:声乐课教案图文

范云芳

教学目标:

1、了解漫画的概念、特点及组成。

2、明确高考漫画题型的命题形式。

3、掌握漫画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教学重点:

1、漫画题的三种常见的命题形式:描述画面、揭示寓意、拟写标题

2、漫画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教学难点:解题思路及技巧的总结及运用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之前,请同学说说你对漫画这种绘画形式的印象? 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这两幅图,比较下这两幅图有何异同点?(讨论,小结)

相同点:主题一致,都揭示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不同点:

1、图一:语言直白,画面简洁,主题显而易见。(这是 一幅交通宣传画)

图二则是一幅漫画。

2、幽默,主题较含蓄。(1)即尽夸张之能事。“我们一起唱”“我们一起(高挂树上)”:大喜大悲,反差如此之大

结局:双双高怪树上(参照现实,夸大了后果)(2)极具讽刺意味 “树上鸟儿成双对”:原本是美好的祝愿,放在这一情境之下,多了份讽刺的意味。

教师小结: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用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或歌颂现实,这就是漫画

(出示板书)

漫画的特点

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 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它取材于社会生活,又讽刺或歌颂社会现实,以讽刺现实为主)

漫画生动幽默、图文并茂、使得它近几年逐渐成为图文转换题中的新宠,但因其主题较含蓄,解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下漫画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二、明确漫画的组成

1、师:要解读漫画,首先要明确漫画的组成,一幅漫画主要由标题、主体、注释三部分构成。

标题即题目,往往告知人们漫画的主题思想,有的虽没有标题但一定有鲜明的主题;

主体是画面各“要素”构成的情景; 注释是对画面情景的文字提示或注解。(师出示漫画,解释标题、主体、注释)三,明确漫画的三种主要命题形式

鉴于漫画的特点以及组成,高考漫画题主要的命题形式有以下四种:1.说明(描述)画面 2.揭示寓意 3.拟写标题 4.综合考查,今天我们主要就前三种题型展开学习,了解漫画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4:00)

四、探究第一种题型:描述画面。

这是对漫画主体的解读,用说明或描述性的语言把画面的内容描摹出来。可见,描摹画面,首先要解读画面的主体,因此我们要明确漫画的构成要素,才能有进一步的解读。我们以这道题为例,看下这幅漫画它的构成要素有哪些?(要素即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

(学生讨论)

明确:这幅漫画是由两部分构成的。

第一部分:四只小狗,窨井,望远镜,墨镜,盲杖。第二部分:一只小狗,窨井,墨镜,盲杖,一串脚印。

师:漫画的构成要素不是孤单的个体,只有要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才能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而我们在明确构成要素后,还应思考要素之间有何关系?

(学生讨论)明确: 关系:

(1)窨井和这些狗:窨井是小狗前行的障碍。

(2)第一只小狗与望远镜:第一只小狗戴着望远镜,高高抬头往前走。

(3)盲杖、墨镜与最后一只小狗:最后一只小狗戴着墨镜,拄着盲杖,显示是只盲犬。

(4)脚印和狗:直指窨井的一排脚印,表明前三只小狗掉入窨井;绕过窨井的一串脚印,表明盲犬绕过了窖井。

师:除此之外,漫画主体中夸张等关键细节处的刻画,我们也必须关注到,大家思考下,这幅漫画中的关键细节在哪里?(生讨论)明确:夸张之处在于那两串不同踪迹的脚印显示,视力正常的小狗掉进了窖井,盲犬却绕过障碍。

师小结:由此可见,对漫画主体的解读,我们要注意漫画的构成要素、要素间的关系以及关键细节。(出示课件),而要转换成文字,在语言组织上,也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全面:整体把握。(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细节处都要考虑到)

2、客观:不作评论,不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

3、有序: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依据总分、上下、左右等顺序)。除此之外,如果漫画中有标题或者注释,在描述过程中应体现标题或注释的内容,才称得上完整。因此这幅漫画可以做以下描述:图画分为上下两半:上半部四只小狗从画面的右边鱼贯而出,第一只小狗眼睛上架着一部望远镜,最后一只是戴着墨镜、拄着盲杖的盲狗,它们前面的不远处有一敞开口的窨井;下半部画的是前三只小狗直掉入窨井,走在最后的戴着墨镜、手拄拐杖的盲小狗绕过窨井,留下了一串脚印。(4:07)

五、探究第二类题型

因为对事物的认知要符合由表及里的规律,所以我们在描述画面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探究漫画的寓意。揭示寓意,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主题,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

漫画的寓意,有时可以直接通过标题体现,比如说以下这幅漫画(出示课件),有时漫画中的注释也能一针见血揭示寓意,比如说以下这幅漫画(出示课件),那么既无标题又无注释的漫画,我们应该如何在解读漫画主体的基础上概括出它的寓意呢?我们仍以这幅漫画为例,来一起探讨下。漫画的最终目的是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我们首先要先明确漫画主体中被讽刺或被颂扬的对象,大家思考下,这幅漫画被讽刺的对象是谁?(前三只小狗),是否有褒扬的对象?(盲犬)对象明确之后,我们还应考虑到漫画讽刺、褒扬什么? 明确:讽刺三只视力正常的小狗掉进了窨井,褒扬盲犬绕过了窨井。这一结果引发我们的思考,原因是什么?第一只小狗眼睛朝上,好高骛远,第二三只小狗一味盲从,最终都掉进窖井;盲犬因借助盲杖,在摸索中前进,脚踏实地,最终绕过了窨井。我们知道,漫画是为了讽刺现实,因而,画的是小狗,却不是为了小狗而画小狗,讽刺的却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我们可以由此及彼,联系现实,概括出漫画的寓意:告诫人们不应眼睛朝上、好高骛远;不应盲目跟从,而应脚踏实地,在摸索中前进。

师小结: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归纳揭示漫画寓意的技巧,即在准确解读漫画主体的基础上,要注意:

1、找准讽刺、颂扬的对象。2.由果溯因,引发思考。3.由此及彼,联系现实。

画面—社会生活,物—人,人一一类人

要注意,在语言组织上,揭示寓意要语言简明,一般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4:15)

六、探究第三类题型

在描述漫画、揭示寓意的基础上,我们将更深一层推进对漫画的解读,给漫画拟标题,如何给漫画拟标题呢?我们先来尝试下,给大家3分钟时间,为这幅漫画拟个标题,待会我们请同学来展示下他的答案,供大家讨论。

师小结:可见,给漫画拟标题,首先弄清漫画的主体以及寓意,拟定标题先要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漫画的主题,然后围绕讽刺的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给漫画拟个合适的标题,要紧扣寓意,选择角度拟题:(1)从讽刺主体角度命名;(2)从呼吁主体角度命名;(3)从两者关系角度辩证命名;

语言表达上,漫画还可以借用一些修辞手法来拟标题。(4:25)归纳总结

现在我们来回顾整理下这堂课,我们就漫画的三类题型分别展开讨论归纳总结,描述漫画应关注要素、要素间的关系及细节,揭示寓意要明确褒贬对象,概括画面意,联系现实,揭示本质内涵,拟写标题可以从讽刺主体、呼吁主体、两者关系、寓意等四个角度命名。

七、学以致用

接下来,我们就这幅漫画为例,请大家分别从描述画面、揭示寓意、拟写标题三个方面加以训练,先看第一题,描述画面。(要素、关系、关键细节),揭示寓意和拟写标题,请同学们当场完成,给大家5分钟时间,来完成这两道题。(4:38)

三、拓展延伸

篇3:再谈声乐小组课

一、传统观念中的声乐课教学

多年来, 对于声乐课的教学一直沿袭着“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因为不管在教师还是在学生的观念里对于声乐课教学的认识是一致的, 那就是:声乐课之所以一直沿袭“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根据不同学生的生理特征、领悟能力以及学习声乐的天赋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 可以很快让教师发现学生的特点, 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

按照这样的教学模式, 在新中国成立后至高校扩招之前的确培养出了相当多的声乐歌唱家和桃李满天下的声乐教师。这些人才至今仍是中国声乐界的中流砥柱, 有的活跃在舞台上, 有的工作在学校中, 也有的服务于各级政府以及大中型企业的文工团中。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学子们在高考时选择报考音乐院校, 很大程度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有成绩的声乐演员或是声乐教育者的影响。

学生在高考前都会有参加考前专业强化训练的经历, 多则三四年少则几个月, 在此期间, 学生所经历的都是“一对一”的传统声乐教学模式, 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 对声乐的基础训练、歌曲的演绎有了明显的提高, 使得当中有天赋、有领悟、肯努力的学生得以如愿考取艺术类院校继续深造。

然而,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 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变, 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高考这条成才之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 历年的高考大军在数量上都有大的增长, 使得教育部门也转变了教育理念, 对全国的高校进行扩大招生, 以便于有更多的学生可以如愿以偿地接受大学教育。扩招的变化在学生的眼中都化作了可以上大学深造的好心情, 却很少人会考虑扩招的另一个负面结果是高校的师生比发生严重的失衡。

学生对于高校的声乐课教学, 仍然希冀可以继续接受“一对一”的传统模式, 因为这样的模式可以更多地使教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自己, 为自己制定最为合理的学习方法。在大多数学生的观念里, 始终认为自己是被命运之神眷顾的幸运儿, 是应该接受扩招前的精英教育的, 然而却忽略了扩招对自己带来的另一种影响。

二、新时期的声乐教学理念

对于音乐学 (教师教育) 专业的学生来说, 声乐课的学习, 不仅要掌握演唱的技能, 还要掌握音乐教育的方法。一个普遍的现实是:目前各院校音乐教师普遍不足, 特别是声乐教师更为缺少, 每位声乐教师每周要带二十几个学生甚至更多, 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改变目前音乐学 (教师教育) 专业声乐课的单一授课模式。多年的个别课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仅靠每周一次的“一对一”的传统声乐教学, 发生训练基础进展缓慢, 再加上相隔时间长, 给声乐教学增加了难度, 一个学期下来, 能巩固的知识比较少。所幸针对艺术院校师生比的失衡, 教育者对声乐课的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将传统的“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模式完善为个别课与声乐集体小组课相结合。这样的尝试在部分高校中已经实践便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一致认同。

三、声乐小组课优势谈

笔者是从大一开始便接受了声乐个别课与声乐小组课结合的新型声乐教学法的尝试。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 笔者个人认为声乐小组课教学有着诸多的优越性, 具体表现为:

(一) 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形成通畅的歌唱状态

开设小组集体课, 上课时间增加, 教师讲解详细、透彻, 用示范对比等教学方法在学生中找出实例, 比较直观地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和练习, 学生则从集体练唱、个别抽唱、指导、评比中, 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易于掌握方法和正确的声音概念、歌唱状态形成快。促进了学生的进步, 这是个别课所不具备的。

(二) 有利于学生以更快捷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旋律听辨能力

个别课中声乐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发声练习中唱的方法不对, 教师为了提醒学生注意, 模仿做一个错误的唱法, 再示范一个正确的唱法, 让学生鉴别, 学生有时听辨不出来。这是声乐教学中的一大障碍, 小组课中就可以解决个别课辅导难以解决的这个问题。一个人唱大家听, 教师进行评议对比, 能尽快提高学生对发声法正误的辨别能力, 还可以学到更多的声乐知识, 为以后教学打下基础, 这也是做一名音乐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与能力。

(三) 有利于师生间互动教学, 避免重复教学

在小组课中, 我们把重点放在歌唱、发声基础知识中具有共性的一般规律上, 去解决学生容易犯的通病, 既节约了时间又有利于同学间的相互鉴别和督促。上课时一个同学唱另外几个同学旁听, 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从而避免了教师毫无意义的重复教学。那些进步明显的学生, 还可以在小组课中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促进了全组的共同进步。

(四) 有利于提高小组课学生整体的学习兴趣, 加快教学进度

在小组课的学习中, 学生克服了胆怯心理, 丰富和扩展了学生演唱的曲目, 起到了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 培养了学习声乐的兴趣, 并通过同学间互学互帮互教活动, 锻炼了声乐学习的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今后的音乐教学打下深厚的基础。

(五) 有利于学生适应灵活的教学模式, 做到寓教于学

虽然我们不是培养演员的, 但是艺术实践是必要的, 他们终究要走向社会, 走向讲台、舞台。我们时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上个别课时唱得很好, 但一到考试就乱了方寸, 发挥失常。出现这种情况, 有的是因为功底不扎实, 有的则是缺乏舞台锻炼机会。为了培养学生能适应考试、比赛、舞台演出, 有时我们把小组课拉到音乐厅的舞台上, 一个同学在台上演唱, 其他学生当观众。学生在舞台上的一举手、一投足、及面部表情, 教师都给予细致指导和传授。小组课的这一改进,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舞台实践的适应力。

结语

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 在对这些新思想、新观念进行学习与理解的过程中, 我也从初入大学校门时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不理解、不认同逐渐地转变为慢慢理解, 逐渐认同, 并且在声乐教师的悉心讲解下, 转变为后来的愿意主动尝试这样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大四实习期间, 将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尝试性地运用于中小学音乐教学中, 值得欣慰的是在中小学生的观念里很快得以认同, 学生在集体学习的过程中, 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与任务, 又与同学建立了良好而融洽的关系。

摘要:声乐课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旋律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 能胜任中等学校的音乐课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工作。声乐课从传统模式的个别课教学发展到现在的声乐个别课与声乐小组课结合的教学模式, 是声乐教学模式的一大进步。

关键词:声乐小组课,声乐个别课,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声乐教学论》, 俞子正, 西南大学出版社, 2006.

篇4:声乐课教案图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文结合;探讨

G623.5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与抽象理解能力均较弱,但数学理论知识中,平面几何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诸多学生均对此难以理解,进而造成教师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停滞不前。例如一些小学生尽管能够正确分辨圆形、长方体、多边形等,但无法将其性质准确概括出,若小学生无法将具体的图形提升到抽象的高度,则无法通过抽象的形式对平面几何问题进行探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选取图文结合教学手段为学生建立几何概念,使学生能够突破思维的限制,熟练掌握平面几何知识。

一、应用图文结合教学,形成抽象概念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几何教学内容难以理解,将图文结合教学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形成抽象概念,这对学生几何的学习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述“线”这一概念,“线”虽然十分常见,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理解起到具有一定难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线”的概念,教师可以将图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明白“直线”没有端点,没有长度,能够无限延伸;有2个端点,而2个端点间的距离就是这条线段的长度,并且线段也是直线的一部分。如下图所示。

二、应用图文结合教学,理解几何概念

几何这门学科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可以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点、线、面、体等等在我们生活之中随意可见,所以教师在传授的几何知识的时候应该深度的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从现实中举例不仅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兴趣,还有利于学生们课下的自我探究以及对几何知识的记忆牢固程度,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教科书中《几何》这一大章节里列举的第一个示例图片就是烟花在半空中绽放的图片,从这张图片中我们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几何中点和线之间的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这一情景的时候也会不自觉的想到数学课本中几何这一章节的相关知识,便于学生课下的探究和记忆。用那种方式介绍点和线之间的关系对几何的空间能力和联想的想象力尤为有利,如下图所示点动成线。

三、应用图文结合教学,深化学生记忆力

小学几何中最重要的几个元素就是点、线、面、体。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教师应采取图文结合教学,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几何教学中,对学生空间想象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但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体系缺乏全面,难以通过自己去感知几何图形。据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可以利用相关案例来向学生展示几何体,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从生活中来寻找几何图形,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感知。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对于数学这门新学科理解能力更差,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一点,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的时候应该抓住他们的长处,比如说对语文的记忆与理解能力,这方面无论是小学还是其他阶段的学生较于数学来说具有优势的一点,因为在他们嘤嘤学语的时候就对语文这门学科开始了一定的学习,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对语文他们并不算新学科自然也不会感到陌生,所以往往用这种方式更容易唤醒他们潜意识当中的记忆力[2]。比如人教版小学教科书中《几何》这一大章节里的《体》这一小章节中开篇的一句话就概括了点线面体之间所存在的联系“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确实也是这个样子的。而其中对于这三句话的实例也是非常形象的。点动成线的例子前面已经说过了,线动成面则是用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工作时由于转动而形成的面作为例子,面动成体则是用转门转动是形成的空间作为例子。这样的例子既生动又便于记忆而且在学完这门课程之后当他们看到例子中的事物时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来,人的记忆力存在这一个周期,在这个周期的临界点到来时再次记忆就会更容易的重新记住这门课程的知识。

四、应用图文结合教学,提高解题效率

小学的平面几何中对于面积的求解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什么图形的面积都有它固定的公式。当教师传授知识的时候运用记忆这种方法的话,那么这种方法无疑是失败的,公式虽然简单但是让学生知道公式是怎么来的比让学生记忆更好,或者也可以让学生去计算自己家房子的面积等,首先测量数据然后运用公式计算,最后用自己算出来的结果与真实的房屋面积做对比,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己心里确定自己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和实用性,而面积的求解在小学平面几何中最主要的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等图形。如下图所示。

五、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图文结合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形成学生抽象思维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平面几何相关知识学习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后来的平面几何以及立體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摆脱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对教学手段加以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我国教学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艺. 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2014,14:90.

篇5:声乐课教案图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

2.根据版面需要调整图片大小,移动图片的位置。3.学会设置文字环绕方式。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三)情感目标

通过宣传单的设计,激发学生对同学、对学校、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调整图片的大小、位置。教学难点:图片和文字的环绕方式。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

一、导入明标 由介绍家乡的特产谈话导入新课。

老师来自静宁县,我们静宁是个美丽的地方,有很多非常有名的特产,你们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静宁,老师专门制作了两份宣传单。请同学们看哪一份的宣传效果更好呢?为什么呢?

看来,在word中插入图片能使得文档更加生动、形象。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两份不同的宣传单的对比,一方面培养同学们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讲授】

二、直观演示 那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呢?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把操作过程给大家演示一遍。

1.教师演示插入图片的方法。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2.谁想当小老师把这个操作再演示一遍呢?学生当小老师演示插入图片的方法。

(设计意图:因为同学们都特别想展示自己的才能,所以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培养好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鼓励学困生向这些同学学习。)

3.师生归纳总结插入图片的方法并板书在黑板上。

插入 图片 来自文件 选择图片 插入(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代表演示,教师归纳这三步,让每一个学生掌握操作要领。)【活动】

三、自主探究课件出示老师的作品,再出示其中一个学生的作品,问:这个同学的作品和老师的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为以下3个问题。问题1:图片太大了。

问题2:图片和文字没有融合在一起。问题3:图片和文字内容不符。

请同学们尝试解决这3个问题,有不懂的可以问老师或同学。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同学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谁会解决第一个问题呢?

同学们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老师补充。

依次解决第二个、第三个问题。

非常好,同学们自学的能力真强。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的这三个操作再练习一遍。

【练习】

四、发展提高 老师发现咱们班同学非常聪明,已经做出了图文并茂的word文档,下面我进行一场比赛,比赛规则是在10分钟内,利用老师课前搜集的灵台县东关小学的一些资料,(关爱留守儿童、快乐的六一儿童节、灵台特产、我的中国梦等主题)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选择其中的一个主题,制作一份宣传单,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东关小学,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好,比赛开始。

学生开展创作比赛,教师巡视辅导。

(设计意图:通过比赛的形式,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活动】

五、展示评价 1.现在请各小组评选出你们一组的优秀作品。由各组小组长组织,评选优秀作品。

2.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同学的作品。你们认为他们的作品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同学们的审美情趣和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

看到这个主题,同学们想说点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可以谈热爱同学,热爱家乡,助人为乐,献爱心,谈梦想等方面的内容。

3.你们认为今天的创作大师是谁呢?同学们举手表决,谁的票数最多,谁就是今天的创作大师。

(设计意图:通过评选设计大师,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和你追我赶的劲头。)

只要同学们肯动脑、动手,你们都会成为创作大师。

【活动】

六、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从知识方面、心情方面、技能方面等谈谈自己的收获。)

【活动】

七、自我评价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自我评价表,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

第5课 让板报变得图文并茂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第5课 让板报变得图文并茂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导入】

一、导入明标 由介绍家乡的特产谈话导入新课。

老师来自静宁县,我们静宁是个美丽的地方,有很多非常有名的特产,你们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静宁,老师专门制作了两份宣传单。请同学们看哪一份的宣传效果更好呢?为什么呢?

看来,在word中插入图片能使得文档更加生动、形象。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两份不同的宣传单的对比,一方面培养同学们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讲授】

二、直观演示 那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呢?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把操作过程给大家演示一遍。

1.教师演示插入图片的方法。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2.谁想当小老师把这个操作再演示一遍呢?学生当小老师演示插入图片的方法。

(设计意图:因为同学们都特别想展示自己的才能,所以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培养好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鼓励学困生向这些同学学习。)

3.师生归纳总结插入图片的方法并板书在黑板上。

插入 图片 来自文件 选择图片 插入(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代表演示,教师归纳这三步,让每一个学生掌握操作要领。)【活动】

三、自主探究课件出示老师的作品,再出示其中一个学生的作品,问:这个同学的作品和老师的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为以下3个问题。问题1:图片太大了。

问题2:图片和文字没有融合在一起。问题3:图片和文字内容不符。

请同学们尝试解决这3个问题,有不懂的可以问老师或同学。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同学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谁会解决第一个问题呢?

同学们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老师补充。

依次解决第二个、第三个问题。

非常好,同学们自学的能力真强。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的这三个操作再练习一遍。

【练习】

四、发展提高 老师发现咱们班同学非常聪明,已经做出了图文并茂的word文档,下面我进行一场比赛,比赛规则是在10分钟内,利用老师课前搜集的灵台县东关小学的一些资料,(关爱留守儿童、快乐的六一儿童节、灵台特产、我的中国梦等主题)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选择其中的一个主题,制作一份宣传单,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东关小学,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好,比赛开始。

学生开展创作比赛,教师巡视辅导。

(设计意图:通过比赛的形式,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活动】

五、展示评价 1.现在请各小组评选出你们一组的优秀作品。由各组小组长组织,评选优秀作品。

2.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同学的作品。你们认为他们的作品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同学们的审美情趣和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

看到这个主题,同学们想说点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可以谈热爱同学,热爱家乡,助人为乐,献爱心,谈梦想等方面的内容。

3.你们认为今天的创作大师是谁呢?同学们举手表决,谁的票数最多,谁就是今天的创作大师。

(设计意图:通过评选设计大师,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和你追我赶的劲头。)

只要同学们肯动脑、动手,你们都会成为创作大师。

【活动】

六、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从知识方面、心情方面、技能方面等谈谈自己的收获。)

【活动】

篇6:声乐课教案

教学内容:歌曲《多情的土地》

教学目表:1.学习并演唱歌曲《多情的土地》,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的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

2.通过学习此作品,加强学生对发声、咬字、歌唱意境与歌唱情感表现的重要性认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达作品。教学难点:对歌曲情感的准确把握。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启发法、示范法、个别小组指导法 教

具:钢琴 曲谱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发声练习1.U母音练习

要求:正确的打开腔体,注意搭气的感觉。2.母音过渡练习

要求:下行音阶,注意喉头稳定,气息的通畅。3.母音转换练习

4.跳音练习

5.mi ma练习

二、演唱实践部分 1.作品创作背景简介

《多情的土地》作曲:施光南 作词:任志平

施光南(1940—1990),金华金东区源东乡叶村人,系政治活动家施复亮之子。一级作曲家,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的一代作曲家的杰出代表。

他创作曲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和《祝酒歌》享有盛名。《祝酒歌》在1980年“听众最喜爱的15首广播歌曲”评选中独占鳌头,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入世界性的音乐教材。尔后他又创作了《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台湾当归谣》、《假如你要认识我》、《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等一大批优秀歌曲。不幸他却早早地倒在钢琴上,倒在歌声中结束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纪念施光南,金东区建有施光南音乐广场。

任志平,性别,男,民族,汉,1938年出生。河北张家口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校金属切削加工专业。历任北京量具刃具厂技术员,中央歌舞团演员、创作员、创研室主任、副团长,一级编剧。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主席助理、常务副主席。曾为百余台晚会、电视栏目策划撰稿,文化部历届春节晚会策划人之一。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歌词集《心愿》,歌曲《春满京城》、《赞美你,骆驼》、《春天的脚步》、《红星的故事》、《别情依依》、《驼铃》、《如意在新春》、《金色的田野》、《心愿》等。《多情的土地》获1982年中国音协上海音协全国新作品比赛优秀奖,《心愿》获1989年全国电视歌手大赛优秀作品奖,《远方书信乘风来》获1996年全国群众歌曲大奖。

创作背景:当初任志萍是怀着满腔的热忱写下了《多情的土地》这首歌词的说起来这歌词的出炉还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1982年正值中国兴起了第一次出国热潮.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很多人因为看不出今后国家的发展到底会如何.因此很多人都想到国外去有的人甚至觉得只要到国外就是扫大街也比在国内呆着强.任志萍家里有亲戚在日本他们回国探亲看到中国当时物质还很匮乏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于是亲戚力劝他出国深造.回日本后亲戚多次写信来告诉任志萍不是说日本现在怎么怎么发达就是说日本的电器如何如何好有多少人到日本大到电视机小到电熨斗都要从日本买回国。信的末尾还要附带一句话:如果你到日本肯定比国内生活得好.到底出国还是不出国任志萍也反复琢磨了一阵但最终他决定不出国了自己生长

上一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下一篇:一束冬日的阳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