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主题教育研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入学适应”主题开发研究 ——以与Q老师协同探索为例

摘要:在从小学升入初中的阶段中,新生将面临整个环境全方位的改变。随着这一系列变化,新生可能会发生相应的生理和心理不适症状,但同样地,这个特殊的适应过程也会为新生带来各方面发展的动力和可能性。因此,小升初阶段的“入学适应”对新生未来中学生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的“入学适应”教育可以从多方面着手,而本研究试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编的角度出发,基于“入学适应”主题对Y中学初一上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部分内容进行校本开发。在生命全程发展观和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观理论指导下,本研究借鉴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结构,在理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的基础上结合凯米斯行动研究经典模式,并运用协同式行动研究法对成都市Y中学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入学适应”主题进行校本开发。研究包括两阶段性循环行动,具体从以下七个主要行动研究步骤展开对“入学适应”主题的校本开发,第四环节到第七环节为循环圈:情境分析;问题界定;总构想(总计划);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对研究问题的提出背景、目的与意义、相关文献和概念界定以及方法与思路等进行阐述。第二章是Y中学“入学适应”主题的校本开发过程,即研究合作者们共同进行协同式行动研究的具体研究历程。该章包括行动前合作双方的知识准备、对Y中学初中“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的情境分析、“入学适应”方案的编制与实践观察、期中后对上一阶段行动的反思与改进以及“入学适应”方案再实践等方面。第三章是研究结果,提炼“入学适应”主题的校本开发过程中的研究结果,包括“入学适应”主题的四个开发内容和协同式行动研究是进行课程校本开发的有效途径两个方面。第四章对研究进行反思,反思现阶段研究中现存的突出问题并提供改进思路;分析Q老师在此次协同式行动研究中的专业成长;分析研究合作双方“合作关系”;分别就协同式行动研究“计划”、“行动与观察”、“反思”三环节进行思考来进一步明晰后续研究方向,从而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校本开发的不断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入学适应;校本开发

学科专业:教育学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核心概念界定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2 Y中学“入学适应”主题的校本开发过程

2.1 研究现场的进入——合作关系建立、行动时间规划

2.2 前期调研与问题明确——Y中学初一新生“入学适应”问题

2.2.1 Y中学概况——城郊中学

2.2.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

2.2.3 初一新生“入学适应”现状调查

2.2.4 初一新生“入学适应”问题明确

2.3 行动前的知识准备——理论知识以及行动研究方法的学习

2.3.1 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取向的选择

2.3.2 生命全程发展观中的“入学适应”

2.3.3 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

2.3.4 协同式行动研究方法的学习

2.4 “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方案计划与实施——方案编制与实践

2.4.1 “入学适应”主题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拟定

2.4.2 “入学适应”子主题的选择与具体活动设计

2.4.3 “入学适应”主题的活动实施方式确定

2.4.4 “入学适应”主题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选择

2.4.5 “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方案的实施

2.5 “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的问题反思与改进——方案的调整

2.5.1 “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的问题反思

2.5.2 “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的改进

2.6 “入学适应”主题的校本开发方案再实施——方案的再实践

2.6.1 课前准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2.6.2 课上实施——多种方法观察课堂“活动”

2.6.3 课后总结——五人小组会议

2.6.4 期末评价——灵活多样的过程性评价

3 研究结果

3.1 “入学适应”主题目标设计具有层次性

3.2 “入学适应”主题具体活动进行“螺旋式”设计

3.3 “入学适应”主题实施“活动教学”

3.4 “入学适应”主题以“发展性”评价取向为主

3.5 协同式行动研究法是进行课程校本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

4 研究反思

4.1 “入学适应”主题校本开发的未来改进

4.1.1 增强“入学适应”主题的子主题和具体活动的可选择性

4.1.2 “活动教学”课堂中需要纪律控制

4.1.3 建构“入学适应”主题教育的评价体系

4.2 Q老师在协同式行动研究中的专业成长

4.2.1 教育理念的改变

4.2.2 课程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知识的改变

4.2.3 课程开发能力与反思能力的改变

4.2.4 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的改变

4.3 协同式行动研究下课程校本开发的“合作关系”

4.3.1 合作双方的角色定位

4.3.2 开发中的“协同合作关系”

4.3.3 开发中的“深度协同”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幼儿美术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幼儿文学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