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新生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部分高校在新生管理工作中采用新生帶班员模式,通过研究发现新生带班员模式与新生入学教育在工作对象、内容、时间方面是相呼应的,这也就使得两者结合存在可能。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引入带班员模式,特别在入学教育方式部分有机融合,可以使得教育方式变得更具互动性、针对性、多样性,提升入学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篇:新生教育论文范文

浅析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山东工商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摘 要: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走进大学校园的第一堂课,对于学生面临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内外的高校都高度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国内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主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养成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三大主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帮助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高校新生 入学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养成教育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又称始业教育或新生辅导教育,国际上称之为orientation service,即定向辅导。目前,全世界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于1972年首开先河,为新生开设入学教育的专项内容并划入正式课程中。随后,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西方国家高校纷纷开设相应的课程,并不断创新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将此项策略称之为FYE(First year experience),即“大学第一年教育”[1]。近年来,FYE得到进一步的丰富,日本高校引进“一般技能”的概念,涉及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思辨能力及时间管理、责任感等[2]。在国内的各大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一般集中在开学初的一个月的时间,内容涉及学校规章制度、校情校史的学习及专业介绍等。尽管中西方高校对新生入学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式不尽相同,但都越来越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因为这不仅关乎学生入学阶段的过渡与适应,更对学生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及成长和发展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意义

对于大多数新生来说,由高中时期的走读学习到大学的寄宿生活,而且很多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开始集体生活,多少都会有些不适应。轻者可能通过自我调节,一周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很快地适应大学生活,融入班集体的氛围。较严重的学生可能需要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才会慢慢熟悉陌生的环境,适应大学生活的节奏。由于大一新生处于心理和思想尚未成熟的阶段,面对陌生的环境,会出现诸多不适应,具体表现在角色定位、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人际交往方式等方面的不适应及奋斗目标的不明确造成的迷茫与困顿。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入学阶段存在的各种不适应问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让大一新生对未来三年或四年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有清晰、全面的认识,合理地规划未来的人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明确奋斗目标

目标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有不竭的奋斗动力。明确目标,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并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減少对未来不必要的迷茫。

(二)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区别在于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学生的自我管理与主动学习。尽管刚刚结束紧张的高三学习,进入大学并不意味着学习就可以放松,反而是一段新的学习生涯的开始。学无止境,教育学生不断钻研、刻苦学习。

(三)教会学生积极面对挫折

在大学期间及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困难或者失败,有些是意料不到的。学会正确地面对这些,怀揣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地接受挫折、失败带来的挑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大学生在提高智商、情商的同时,更需要提高逆商。

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一般从开学初持续近一个月,不同的学校会结合具体实际情况作相应的延长,入学教育的内容涉及与新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归结起来,主要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养成教育和发展规划教育三大主题,内容涉及:

(一)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形势与政策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团组织建设等帮助大一新生了解国内外形势,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成才目标,增强学习动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校史校情教育

每个学校都有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发展历程,也有自己独有的发展特色和优势学科。通过向新生讲解学校的发展历程,与新生一起学习学校的校训,学唱学校的校歌,学习学校的校园精神文化,培养新生对自己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好地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增强为母校争光多彩的荣誉感。

(三)校规校纪教育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学校能否顺利正常地有序运行,离不开校规校纪对学校主体即学生行为的规范和约束。通过开展班会、集体学习学生手册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强化遵守校规校纪的意识,从思想上树立遵守校规校纪光荣、破坏校规校纪可耻的观点,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

(四)道德文明教育

养成良好的道德文明习惯是一个大学生应该自主践行的必修课,通过给大一新生讲解一些必备的文明礼仪外,结合鲜活的道德模范等先进事例,让新生在学习中感悟到良好道德素养的感染力,并自觉践行,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尊敬师长、友善同学,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五)心理健康教育

大一新生正处在心理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心智尚未成熟,有些想法甚至偏激,有必要对大一新生传授一些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让他们理性地看待问题,避免钻牛角尖,通过科学的自我调适,正确排解心中的愤懑或困惑,疏导因学习或生活压力造成的负面情绪,培育对生命的珍爱意识,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六)专业学习教育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大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对专业课的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在毕业以后走向社会,让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专业领域得到发展和运用,以便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向学生介绍所学专业的专业背景、发展方向、就业前景及所开设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在大一时就对自己的专业有清晰、明确的认识,更好地规划四年的专业学习。

(七)职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简称职涯,事关学生未来的职业定位和职业选择,有深远的意义。传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的意识,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力,瞄准目标,强化学习动力和学习意识,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选择和职场求职积累理论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新生入学教育的模式探索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强、时效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特点,针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特点,我们要不断探索入学教育的模式,与时俱进,结合本校学生特点,运用适合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采取家校联合的教育模式

建立学校与家长的长效沟通机制,通过开展家长论坛、与家长通话、通信,并且畅通网络沟通渠道,借助QQ、微信等网络聊天工具或平台,与家长保持沟通和联系,做到学生信息的及时分享,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以免产生后患。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形成家、校两方教育的合力,实现家校教育的优势互补。

(二)正面教育与反面教材相结合

空洞的说教在教育过程中不会达到很好的效果,结合一些事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也不例外,正面教育与反面教材相结合:请一些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代表或者校友代表給新生做演讲,正面地引导新生,让他们体会到榜样的力量,对自己起到一种鞭策作用[3];另外,结合身边或者社会上一些反面的案例,为新生敲响警钟,时刻提醒自己,远离不规范、不文明的行为。

(三)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平行教育原则”,即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影响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影响学生。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高校新生的入学教育,在年级大会上可以就全体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做出统一的讲解,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个别对待,真正做到德育工作的因材施教,实现学生个人和集体的良性发展。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要职责,大学生的教育事关祖国祖国未来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的五四讲话中对大学生青年一代寄予厚望,提出四点要求:“一要勤学;二要修德;三要明辨;四要笃实。”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第一步,对于整个大学期间甚至将来的人生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为培养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过硬的青年人才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可谓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季宜敬,何学军,杨琦.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内容及方式探究[J].高校辅导员,2010(4):46-47.

[2]金子元久,刘文君.日本的大学教育与就业[J].职教通讯,2007(7):19-22.

[3]王建成.关于大学生新生入学的教育模式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51.

作者:汪灿

第二篇:新生带班员模式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部分高校在新生管理工作中采用新生帶班员模式,通过研究发现新生带班员模式与新生入学教育在工作对象、内容、时间方面是相呼应的,这也就使得两者结合存在可能。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引入带班员模式,特别在入学教育方式部分有机融合,可以使得教育方式变得更具互动性、针对性、多样性,提升入学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带班员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3.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治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而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完成高等教育重大任务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同时也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新生特点复杂多变,对新生入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特点,新生的入学教育急需转变工作思路、丰富教育内容、优化工作方法,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要强化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入学教育新模式以提升入学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促进新生入学阶段的适应能力提升,顺利完成角色转变,迈好进入大学的第一步。

一、新生带班员模式的具体内涵

新生带班员模式属于学生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最早于2001年左右在部分高等院校开始实施,是迎新工作的创新模式,旨在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新生带班员模式是指为了做好大一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避免因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人手不足而制约学生管理工作的现象,选拔和培养一批骨干学生干部,配合院系教师做好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这一模式包括带班员的选拔、培训、指导、考核评价四部分内容。

一是新生带班员的选拔。每年的3、4月份,组织带班员选拔,主要源于大二、大三等高年级学生,遵循自愿报名、公平竞争的原则,重点挑选那些思想政治素质硬、责任意识强、综合工作能力突出、品学兼优的学生。

二是新生带班员的培训。初步选拔的学生要经过培训,通过淘汰机制后,留下来的学生才可以作为新一届的新生带班员,培训内容分多个专题讲座和素质拓展训练进行,如学生工作方法与技巧、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等,通过培训考核,合格者方可胜任此项工作。经过培训能提高带班员的思想认识高度,强化带班员的业务工作技能、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新生工作。

三是新生带班员的工作指导。由2-3名带班员协助辅导员开展新生班级的管理工作,每位辅导员会配备多么带班员,带班员的工作包括迎新、军训、班级日常管理,时间为期2-3个月。作为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带班员要深入新生生活,及时获取新生的学习、思想、心理等情况,及时反馈给辅导员,以便有效开展教育工作。带班员毕竟还是学生,一般工作上要给予技术指导,同时在工作的大方向上还需要辅导员把关,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必须及时交由辅导员处理。

四是新生带班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带班员工作的考核评级机制实行的是过程性模式,在平时的带班过程中,包括做工作的痕迹、班级任务的完成情况、工作的出错率,工作结束时的班级状态、新生反馈,这些都作为带班员考核指标,对于考核出现问题的要及时纠正和指导。

二、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整体认知特点表现为:一是观察周围环境有很强的敏锐性,对新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但缺乏深入的分析的能力。大学新生作为时代最为活跃的群体,从中学时代就已经形成这种敏锐性,对所接触的新事物有很强接受能力,如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的使用等,但其性情单纯,缺乏深入分析事物的能力,很容易上当受骗,如校园网贷现象、电信诈骗悲剧屡屡发生等。二是认识、认知事物的独立性增强。大学新生在中学时代的认知方式是双重权威模式,校园外是在家长的知识权威下接触周围的环境、新事物;校园内是在辅导员的知识权威下认知知识世界。尽管学生在双重权威模式下,他们也能进行感知、记忆、思维及问题解决,形成基本的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但不具备初级的信息加工和高级层次的思维策略。进入大学,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自由,认知世界的模式发生了变化,更倾向于来自内容自身的认知方式,勇于尝试、实践,认知事物的独立性增强,如参加多种社团组织、校园活动等。三是认知行为的目的性、实用性显著。中学阶段更多的是感知世界,在中国传统教育背景下,他们进入学校的目的很明确——考大学。进入大学,他们更多的是探索世界,如参加社团组织是为了丰富大学阅历、积累大学人脉、提升自己的协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选取课程时,更多的是考虑强化知识体系或者易于拿够学分,不管出于何种目标,其积极主动性明显增强,更强调实用性。

三、新生带班员模式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性研究

目前,国内高校的入学教育工作显然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入学教育方式上。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入学教育组织、入学教育内容、入学教育方式的有机组合、统一,优秀的入学教育工作组织和丰富的入学教育内容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有效的入学教育方式,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新生入学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

现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入学教育方式陈旧、缺乏吸引力。高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时容易忽略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育效果的影响,仍然采用单向的灌输方式,如邀请专家学者开大会、做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这种单向的教育形式不但成本高,而且会带来一些问题:一是教育过程中缺乏双向互动,所授非所需。依据新生的认知独立力强的特点来看,新生来到陌生的环境,需要的是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认知事物会从内心的理性角度找认同,而专家和教师与学生有天然的代沟,对新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求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很难实现互动、交流;二是忽视了入学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新生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具备很强的敏锐性和灵活性,乐于接受新事物,但同时认知的独立性强,现今的大学新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习惯、社交方式等方面有着不同于以往大学生的特点,教育形式却还停留于过去单一的方式,无法形成对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烈的大学新生的吸引力,进而影响了入学教育的效果;三是单向教育方式针对全体学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个性的学生无法真切地解决他们的问题。因此,较为陈旧的教育形式,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教育内容的可达性低,内部转化率低,也就影响入学教育的实效性。

(二)带班员模式与入学教育工作的融合创新研究

新生带班员模式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面向的是同一群体——高校新生,在工作时间上高度重合,在工作内容上具有相融性,所以带班员模式和入学教育工作可以有机结合,探究入学教育新模式。在入学教育方式中引入带班员模式会使得教育方式具有互动性、针对性、多样性。

一是教育工作中引入带班员作为辅导员与新生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建立起双方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从而增加入学教育的互动性。带班员一般与新生的年纪相差不大,从入学开始就接手新生的军训、学习、生活等,相互之间形成信任关系,通过平等的沟通、交流,更能了解、掌握新生的心理特点、实际需求。带班员把学生的基本信息反馈给辅导员,有助于辅导员合理调整教育的内容,有效地组织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带班员也是“队长”,他们可以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这样使教育内容更容易理解、吸收。

二是带班员的日常管理工作要深入走访新生宿舍,经过长时间的相处、交流及带班员间沟通交流,带班员了解不同的学生专业、不同地域、不同性格的学生的心理、思想活动情况等,有利于教育工作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各类学生的实际需要;与此同时,带班员是通过特殊培训的,也可以做为“特派使者”对新生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教育、交流。

三是新生的认知敏锐性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带班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他们了解新生的思想特点、社交方式、认知特点等,可以采用新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教授教育内容,即便内容枯燥、乏味,新生也乐于去接收、接受;另外,带班员是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也是入学教育工作的结果。辅导员可以借助带班员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把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通过不同的社交方式进行教育,如微信群、QQ群、朋友圈等,从而增加了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陈征微,李晓鹏,谭菲.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创新[J].高校辅导员,2017(3).

[2] 李艳梅.團体辅导运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1).

[3] 陈立民,黄涛.带班员在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交际月刊,2015(5).

[4] 赵超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6.

作者:李祥飞 赵明奇

第三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探析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第一环,是大学生适应生活变化、学习变化、心理变化的需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模式初步形成。目前“90后”已经成为大学新生的主流群体,“90后”的大学生有着较为鲜明的思想特点,传统的入学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其学习成长的需要,高校学生工作者只有不断创新入学教育模式,适应新生的特点和需求,才能提高入学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高度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能够结合新生入学时存在的适应性问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包括:专业思想教育、校规校纪教育、荣校爱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这些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新生认识了大学生活。但目前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仍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成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内容宽泛,缺乏针对性

在教育理念上,高校统一规划,从宏观上介绍大学生活的特点,空泛而且不具体;在教育内容上,入学教育内容主要局限在爱国主义教育、校纪校规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侧重于向新生宣传学校、学院的优势,而对于新生将要面临的大学学习、人际沟通、生活技巧、就业形势等实际问题涉及较少,教育内容与新生思想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未能真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不能有效解决新生面临的问题。

·教育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性

在教育方法上,一般采取灌输式教育,简单地告诉新生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不能做什么;在形式上主要以会议、讲座、报告或集体参观等形式进行,较为深入个别沟通比较少,缺乏双向沟通,学生没有完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只是被动的接受,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没有得到调动和发挥,影响了入学教育的效果。

·教育师资单薄,缺乏系统性

入学教育应该是一项系统工作,在教育师资上,应该由学工部、团委、学院等多部门协调统一进行。但现实中入学教育常常被看作单纯的学生工作,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辅导员,很多学校的领导、专业教师和其他部门的管理者认为新生入学教育只是辅导员的工作,辅导员就能帮助学生解决所有的问题,造成入学教育缺乏系统性和全员性,与新生需要适应的形势极不相称,导致入学教育的效果差。

·教育时间短暂,缺乏连续性

在教育时间上,许多学校将入学教育安排在入学后较为集中的一段时间,或者穿插到军训过程中,军训结束后学校进入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入学教育也就走向尾声,没有后续衔接教育。这样的时间安排不符合“90后”大学新生实际需求的多样性与新颖性及基本素质培养过程的渐进性特征,这样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其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

创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途径

针对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新入学教育模式,增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

·转变入学教育理念,建立以人为本的入学教育模式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就是要从新生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精心设计入学教育工作。包括:

(1)拓展入学教育的内涵。面对“90后”大学生特有的思想特点,及时更新传统教育内容。要将一些传统教育没有涉及但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纳入教育体系。比如人际交往能力教育、恋爱观教育等。

(2)个别指导,因材施教。改变传统入学教育偏重统一规划的旧模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对于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解决,而对于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辅导员、班主任进行贴心的疏导和沟通,解决学生内心的压力或困惑,从每一位同学的生理、心理和家庭实际出发,对症下药。

(3)切实为新生提供事务服务。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以教育者的身份对学生实施教育行为,而经常忽略学生的实际需要。面对90后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特点,为新生提供事务服务就是把学生和教师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为学生提供各种咨询和帮助服务,为大学新生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从而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从宏观普遍教育的层次推进到学生微观个体的心理层次。

·创新入学教育形式,实行“交互式”入学教育模式

入学教育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行”交互式”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就是学校在实施入学教育活动中,采取教育者和学生双向互动,充分发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自我教育功能,使入学教育的成效落到实处。包括:

(1)以新生为教育主体,教育者和新生双向互动,采用活动、游戏及情境创设等方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创造性。转变以教育者为主的单一灌输教育模式,注重受教育者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与新生平等地互动交流。

(2)以校园文化为抓手,鼓励新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活动。在新生入校之初,积极开展新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让新生在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的活动中认识大学、融入集体、锻炼自我,学会独立判断、主动思考,自觉调整和实践自己的行为,才能符合“90后”大学新生的观念接受方式的自主性的特征。

(3)以网络教育为辅翼,加强新生的互动交流。“9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使网络教育成为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高校要充分利用网上交流平台,如博客、QQ、飞信、BBS等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开展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相互沟通交流互动中成长进步;同时建设优秀的网络教育阵地,用科学的、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系统教育模式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新生的诸多问题,应该协调各种力量共同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系统化模式,为新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整体环境。

从学校层面看,学校要成立以主管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为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院系领导为成员的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工作,确定入学教育工作主线,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比如充分发挥招生、保卫、后勤、教育管理人员、学院领导和教职工、老生、各种协会的作用,还要调动新生积极性,开展自我教育,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整体合力。

从家庭层面看,要通过致新生家长的信、召开家长座谈会、邀请新生家长参观图书馆、开放课堂等形式,与家长互动交流,让家长了解大学;建立家长和学校的联系网络等,定期邀请家长代表来校参观,对学校的建设、教育、管理等各方面提出意见或建议,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从社会层面看,“90后”新生入学教育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通过建立全员育人机制,团结协作共同育人。学校要积极与政府沟通协调,博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周边环境治理、良好舆论环境导向、健康生活氛围营造等方面的支持和关心,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利用同龄人优势,实行以新生助理班主任为主体的朋辈辅导模式

新生助理班主任对新生开展朋辈辅导活动,朋辈辅导是大学生新生教育的重要途径。当选为新生助理班主任的学长学姐都是大学生的优秀阶层,作为“过来人”的学长与新生有着共同的经历,具有共同的语言,比较容易形成相似的思维,他们已有的大学生活经验能够有效的帮助新生快速认识并了解大学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包括熟悉并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这有利于掌握新生思想动态,有助于解决各种问题;同时助理班主任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够有效引导新生的发展方向。因而朋辈教育更能贴近新生所面对的实际问题,效果往往好于整体规模化教育。

·延伸入学教育时间,注重入学教育的延续性和长效性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时段可以适当向前延伸及向后延长,除了高校比较重视的入学后国庆前的集中教育之外,还应该包括入学前的教育,即录取通知书的寄发到新生入学报到,对新生进行入学准备教育。比如学校可以在通知书中放入新生辅导员致学生的一封信,内容可以包含安全、生活、学习指南,让新生在假期中就对大学有一定的认识。

此外也应该包括从国庆假期结束到第一学期结束的不间断的教育活动。在集中教育结束后,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分专题组织教育活动,引导新生领会、消化前一阶段的教育内容,进一步巩固入学教育的成果。这个阶段主要是结合大学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不断展开而面临的问题,进行大学精神及励志成才、生理及心理健康、专业思想、人际交往技能、社会实践及自主创新、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

总之,高校和学生工作者要真正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效,不断创新新生入学教育的模式,让新生在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教育活动中确立新的奋斗目标,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作者:王敏

上一篇:维普医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绿色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