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教案范文

2022-05-22

教案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幼儿的需求,提前准备好合适的活动主题。同时,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发展状态,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幼儿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以增强幼儿的自学能力,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闻稿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新闻稿教案范文

寻找新闻线索教案

第三章 寻找新闻线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线索、新闻价值、宣传价值等基本概念;

2、能运用介绍的各种方法寻找新闻线索,进行新闻价值的准确判断;

3、在实践中多加强新闻敏感。

二、教学学时:4学时

三、教学手段:讲授+案例+训练

四、教学内容

引言:我们知道,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那新闻采访又从哪里开始?每天世界上发生很多事情,哪些事实值得记者采访报道,我们又从哪里去发现新闻的线索呢?发现之后又怎么去评判它的价值大小?

第一节新闻线索的含义与特点

一、什么是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也称为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表现出来的某些信号或迹象。

作用:主要是告诉记者到哪里采访,帮助记者确定具体选题。

二、新闻线索的特点

1、相比于新闻事实,多数新闻线索比较简略,没有过程,更没有细节;

2、相比于新闻事实,新闻线索往往比较零碎;

3、新闻线索稍纵即逝;

4、不确定 、真假不明。

真假未定,价值未定。如果不加以核实和深入采访,很容易制造假新闻。

第二节新闻线索的发现渠道

(一)从政府各主管部门获得线索

1、每一项新政策的出台都是重要的新闻线索

例:二胎新政策引出哪些新闻线索?

最近教育主管部门有哪些新政策?

要求:记者与政府部门建立长期的良好关系,保持随时的信息沟通。

2、主管部门直接提供新闻事件的线索(主动提供) 例:政协

3、重大的政治事件需要传达政府的声音

4、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本身就是+发现其它)

5、记者从各种会议、简报、情况反映中获得新闻线索 。 例:两会是新闻富矿

(二)从其他新闻媒体中发现新闻线索

从同行的报道中寻找新闻线索是很普遍的。具体方法:

1、重新进行采访,挖掘出事实的新内容、新视点与新思想。

2、揣测它们的不全面和欠缺之处

3、肤浅的内容可以进行跟踪补充报道

4、变换角度,变换思路进行深入挖掘,重新报道。 例:水门事件

(三)基层通讯员和受众提供的线索

1、通讯员,是通讯社、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等新闻出版单位聘请的非专职新闻工作人员。任务是经常为其反映情况、提供线索、撰写通讯报道等。 通讯员是记者耳目的延伸。

(四)记者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

记者的性格 丰富的生活 人脉关系的重要

1.利用互联网寻找新闻线索 2.广交各方朋友

第四节加强新闻敏感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培养:

一、求异思维

二、个人的生活经验和阅历是新闻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记者善于从身边的各种现象中,直接发现线索。(从凡人小事中发现别人感知不到的)

思考:某电视台的两位记者在外出执行任务的归途中,看到通往机场的道路很堵车。你说他们会怎么做? 例:上海东方电视台《一次成功的迫降》

三、熟知新闻价值等新闻学的基本原理,来准确地判断某一事实和线索是否有一定的报道意义。 一是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公众共同兴趣(不是个别人)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

①时新性

②重要性

③显著性

④接近性

⑤趣味性

含义: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二是宣传价值

宣传价值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利益取向(国家或民族利益、团体利益)。

包括:①一致性性②针对性③普遍性④典型性⑤适宜性 案例分析:

客车撞桥坠河七人遇难

司机疲劳驾驶引发车祸 (来源:楚天都市报

2004年12月24日) 练习2

迅速判断以下线索是否具备新闻价值

本章作业:假如你是校广播台记者,采用本章介绍的各种方法寻找新闻线索。要求将发现的新闻线索用PPT的形式展示。

第二篇:家长助教教案、新闻

大班社会活动:做个懂得审美的孩子

活动目标:

1、知道健康的重要性。

2、让小朋友知道世界是美丽的,自信是美、善良是美、健康是美、自然也是美的。

3、懂得健康是美丽的第一步,以后要多做运动身体好。

活动准备:

1、故事书《笨笨猪减肥》。

2、猫、猪、鸡、鸭、兔头饰各一张,妈妈手偶一个。

3、《笨笨猪减肥》故事书的放映联图一组。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故事书《笨笨猪减肥》

——小朋友你们听说过《笨笨猪减肥》的故事吗?没有关系没听过的话今天我讲给你们听。

2、个别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猫咪咪为什么决定帮笨笨猪减肥啊?

——猫咪咪的医书上都告诉了哪几条减肥的方法?

——减肥以后的笨笨猪漂亮吗?为什么?

总结:健康是美丽的第一步,美丽还有很多的形式,自信、善良、健康、自然都是美丽的。

二、通过情景表演,让小朋友知道要怎样才能保持正常体重保证身体健康。

1、 让小朋友分别扮演笨笨猪和猫咪咪,还有鸡妈妈、鸭妈妈、小兔姐姐,通过故事情节和对话,让小朋友知道肥胖所致会引起很多的毛病,还有用什么办法可以保持正常体重保证身体健康。

2、分组讨论:

——肥胖还会得什么病?

——小结:肥胖是一种营养障碍,长期以来,有些人总以为只要长得腰圆体胖,就意味着营养良好。其实,肥胖并不等于营养良好,它与消瘦一样,都是营养障碍。肥胖还会导致各种血管疾病,易诱发糖尿病、心脏病等等。肥胖不仅影响形

体美,而且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更重要是容易引起多种疾病,加速衰老和死亡。所以人们都说肥胖是疾病的先兆、衰老的信号 。

——要做哪些有益的运动?

——跳绳、跑步、打羽毛球(让小朋友说说还有那些运动)

三、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在家里面都做哪些的运动?

2、谈谈今天听完故事的收获知道肥胖的后果。

3、小结:健康是美丽的第一步,从今天开始,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半个小时的运动吧,让我们成为健康美丽的一家。

活动反思:

情境描述:

孩子们都很认真听故事的讲述,也发表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还积极参加了情景游戏活动。但是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有些孩子没有机会参与角色的扮演。分析:

1、因为我是家长老师,第一次参加讲课,很多小朋友对我不熟悉,腼腆的小朋友心里面是想参加情景游戏活动的,但没有举手表示所以就没有机会参加了。

2、动物角色头饰的数量不够,应该多准备几组,让小朋友自由发挥。 调整:

1、应该增加头饰,让小朋友分组自己扮演角色,这样可以有时间让更多的小朋友参与游戏。

周云泽妈妈来助教啦

今天,我么亲爱的周云泽妈妈,带着她的故事书《笨笨猪减肥》,来到了我们丫丫一班,给我们小朋友上了一节与众不同的社会活动。

首先,周云泽妈妈出示故事书《笨笨猪减肥》,用甜美的嗓音,幽默的话语讲述了故事,通过故事,让小朋友们知道健康是美丽的第一步,美丽还有很多的形式,自信、善良、健康、自然都是美丽的。接着,让小朋友分别扮演笨笨猪和猫咪咪,还有鸡妈妈、鸭妈妈、小兔姐姐,通过故事情节和对话,让小朋友知道肥胖所致会引起很多的毛病,还有用什么办法可以保持正常体重保证身体健康。此环节通过情景表演,让小朋友知道要怎样才能保持正常体重保证身体健康。最后,联系实际,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在家里面都做哪些的运动?谈谈今天听完故事的收获知道肥胖的后果。并总结得出:健康是美丽的第一步,从今天开始,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半个小时的运动吧,让我们成为健康美丽的一家。

本次活动,孩子们非常喜欢,特别是分角色表演的环节,更是引来了超级多的小演员,以至于头饰都不够了,之后,孩子们也非常喜欢在区域中,表演这个故事。期待下一次周云泽妈妈再来我们丫丫一班家长助教哦!

孩子们正在选择角色,准备故事表演!

周云泽妈妈在给大家讲述故事

第三篇: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案

一、课程说明

(一)教材的选用

本课程以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方汉奇主编的《中国新闻传播史》作为主要教学参考用书。

(二)本课程的目的

中国新闻事业史是新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了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变化规律。使学生吸取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丰富专业历史知识,以便更好地做好新闻工作。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总教学时数为54学时。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前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

3使学生着重学习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思想作风。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记取历史上新闻媒介的经验教训。 5丰富专业历史知识。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重点讲述新闻媒介的经验教训,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思想作风。其中五四时期的新闻改革和延安《解放日报》整风改版是重点章节;而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和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的反复为本课程难点章节。

(五)本课程的知识范围及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新中国文化史的组成部分,是新中国建立前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法规、管理等新闻事业演变的历史事实和经验教训的归纳和描述。新闻学专业的理论和业务等课程都会使用新闻史料来阐释相关的问题的。

二、课程内容

绪论(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学习这门课的意义,了解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一、 历史是一门经验科学

对于这种说法,克罗奇有一个很经典的论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也就是说我们对一切历史的认识,都掺入我们当代人的认识和理解,我们不能毫无主观色彩的去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大多时候我们都会把历史和现当代的具体事实相联系。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也曾经说过:“历史是一门经验科学,讲述的是人类的经验及后人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认识,其中加进了许多因素,如社会形态、人等。”

二、 新闻史是新闻事业演变的历史

从大的方面讲,新闻史属于文化史,同时又是通史的一部分;就内容而言,它包括四大媒体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包括新闻教育、新闻法规等有关新闻的演变的历史。中国关于新闻史这门学科的研究建设始于19世纪后期,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门显学。

关于新闻史研究的起点,新闻史学界公认的看法是我国从唐朝开元年间开始出现朝廷官报,从那时着为起始、至新中国成立(1949年),有1230能多年的历史,从主流媒体(即报纸)发展的情况看,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从唐朝开元年间——19世纪20年代(古代报纸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有1100年的时间,期间出现过3中类型的古代报纸:朝廷官报、非法民报(也叫小报)、合法民报(京报),其中小报出现于北宋后期,盛行于南宋,直到明清;京报出现于明朝末期,盛行于清朝;官报则存在于自唐朝开元年间至清末所有的朝代,属于主流报纸。

(二)19世纪20年代——90年代初期(在华外报的发展和垄断时期) 19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开始在南洋一带创办中文近代报刊,20年代初,外人办报开始从澳门、香港进入中国大陆,鸦片战争前外国人在中国沿海的一些城市创办了6种近代报纸和17种外文近代报纸;鸦片战争后,外报更加发展,出现了在华外报网,垄断了中国的报刊行业,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申报》、《新闻报》,使中国近代报纸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三)19世纪90年代中期——20世纪前10年(国人自办报刊的高潮期)

早在1874年,王韬就在香港创办了《循环日报》,但只有当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后,才形成了第一次国人自办报刊的高潮,戊戌变法后,革命派报刊风起云涌,改良派报刊也方兴未艾,而且两大报刊有大论战,形成了第二次国人自办报刊高潮,出现了许多报刊报人。

(四)1915年——1927年(黄金时期)

从1915年的《新青年》出版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报刊繁荣期,其表现主要有5个方面:

a.a.无产阶级报刊的出现。

b.b.国民党报刊的新变化和共产党报刊的新发展。

c.c.民营企业性大报的发展。

d.d.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和通讯社事业的发展。

e.e.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发展。

(五)1927年——1949年(国民党和共产党新闻事业对立格局形成与演变时期)

这个时期经历了三个阶段:

a.a.1927年4月——1937年7月两级新闻事业格局形成阶段。

b.b.1937年7月——1945年8月两级新闻事业格局暂时共处阶段。 c.c.1945年9月——1949年10月两级新闻事业格局在大陆的最后较量阶段。

从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从事业的性质来看,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① ① 各种新闻媒体应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在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发展前进。

② ② 政治家办报使中国新闻媒体运作的主流。比如维新派、革命派、改良派、共产党、国民党办报等。

(2)从新闻业务来看,中国的报纸重视言论,尤其是重视政论。

从1874年的《循环日报》开始就有政论发表,发展到《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等报纸都很重视政论,在以后的报纸上,经常会出现以政论来论证的情况出现。

(3)从管理体制上看,机关报成了中国新闻事业传媒的主体。

尤其是从党派报刊出现后,各党派都创办自己的机关报,用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或思想主张,而且这些机关报成了我国新闻传媒的主体。

(4)中国的传播事业有一个特殊的时期,即在华外报的发展和垄断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中国没有自己办的报纸,一些外国传教士、商人等在中国办的报纸影响都比较大,形成了外报对中国报业的垄断,其性质可以说具有侵略性,但是外报在中国的发展,同时也为自己报纸的诞生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为中国报纸的发展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同时也随着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不断进步的一个过程。

三、 研究新闻事业史的目的、意义

1.首先,学习新闻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进而对新闻事业进行更深如的研究。

我们对新闻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史的研究。对于新闻史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报刊史的研究为主,直到20世纪才出现了广播、电视、而关于报刊的研究中,对于报刊的产生、发展规律常有争议。

2.学习新闻史,我们可以借鉴前辈的办报经验和教训

比如,我国报纸有专门利用副刊进行宣传的经验。在五四时期,我国处在了著名的四大副刊,对当时社会有极大的影响。现在的报纸几乎也都设有副刊,如何办好副刊、利用副刊进行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宣传,还是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

失败的教训也有不少,我们也是应该“以史为鉴”的。

3.学习新闻史,可以让我们学习到许多著名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作风。

4.学习新闻史可以丰富我们的专业历史知识。

四、对新闻史的研究和现状

对于新闻史,尤其是报刊史的研究,可以说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在各个时期表现的局面是不一样的,可以说对于新闻事业的研究有过繁荣期,也有过萎缩期。

各个时期的研究情况:

1907年 商务印书馆《上海闲话》之《上海报刊史》是第一个出现的新闻史研究资料。

1927年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报刊发展的历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本书主要是研究浙江、北京和武汉等地的报刊出版发行情况。

20世纪

2、30年代 胡道静《上海日报》、《上海的期刊》、《上海新闻事业史的发展》出版。

40年代 中华新闻学院出版《新闻学集成》

1942年 章丹枫《近百年报刊发展及其趋势》

1955年 人大、复旦、中央党校合出《中国现代革命报刊史讲义》

张静庐《中国出版史料汇编》主要收集各种报刊的发刊词。

50年代还出版了《五四期刊介绍》(上、下各三册,共六册)、《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介绍》等书籍。

60、70年代由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文化大革命,文化事业处于停滞阶段,这个时期新闻事业的发展、研究都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属于新闻史研究的停滞阶段。

80年代 中国的文化事业开始回复发展,出现一派繁荣局面。

1981年 方汉奇出版了《中国近代报刊史》一书

另外还有论文汇集的丛书《新闻研究资料》出版。

90年代,新闻史研究的著作空前发展。

五、学习新闻史应注意的问题:

(1)要能够多方面搜集资料,辨别真伪。有的资料可能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或者其他主观等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不真实的情况,或者欠缺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要能够分析资料的真伪,这是我们考察历史的重要方面。

(2)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学习新闻史。我们不能一味的照本宣科,二要能够在实际的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在学习新闻史时,我们还要处理好新闻史、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的关系。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同等重要的,在对新闻史的学习中,我们要把握主线,突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

我们要明确新闻史的主线是:从政论报刊道政党的新闻业;重点主要有:政论时代的报刊活动;黄金时期的新闻事业发展,两极对立时期共产党的新闻活动;其它的主要包括古代的报刊活动,在华外报的情况,两极对立时期的报纸和私营企业性大报的情况等。

复习思考题:

学习中国新闻史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事业(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章学习,了解中国早期报纸的产生发展及其性质,正确认识早期的报纸。

第一节 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

一、古代新闻传播溯源

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山顶洞人使用过的经过加工的海蚶壳,和青海民和县阳山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制喇叭筒,都是远古民进行社交和传播活动的物证。

到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处土横议,战火频仍。统治者们需要发布政令,通报政情军情,诸子百家游说四方,宣扬自己的学说和政治主张,这时传播活动更为频繁。

在《墨子》、《吕氏春秋》、《左传》中都有早期传播活动的记载,新闻传播的政情、军情等方面情报都是最新的信息。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所记的“大叔完聚,缮用兵,将袭郑。??公闻其期”等,这些可以算做早期的广义的新闻传播。

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口头传播。(举例说明)

2、绘画传播。譬如,有人在河中捕到了鱼,便在河岸的沙滩上画下那种鱼的图画,以昭示后来人在此捕鱼。

3、烽烟和旗鼓。主要用于传递军事号令。烽烟用于示警,旗鼓用于指挥进退。有诗云“战火连三处,烽烟照五京”便指于此。

4、木铎。《术·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其中的“铎”,据贾疏云:“皆以金为之,以木为舌,则曰木铎,以金为之则曰金铎”。据说三代周秦时期,有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在各地采风。木铎成为早期新闻事业的象征。以上传播活动和文字无关,有了文字以后,古代的传播活动渠道、手段都更为多样化了。

时效性较强、影响较大的文字传播载体,主要是竹、帛和露布。

竹子劈成片称为简,简以绳相穿,称为策。简上面可以用笔书字,传之四方。 帛即绢绸。古时只有达官贵人和宫廷才用得起

露布是一种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大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古时战场上士兵快马加鞭,高举露布,一路传递捷报,可以说是古代报纸产生以前,实效性、公开性最强的传播媒介了。

除了这些传播媒体外,我国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不少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从事关于传播功能、传播效果、传播技巧、传播心理、传播道德乃至于受众需求等方面的分析论述和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是传播学的真正发祥地。

第二节 第二节 唐代新闻传播媒介的演进

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中国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报纸的萌芽;中古时期,有了报纸的雏形。所以,关于中国报纸的起源,不少中外新闻史学者都作过研究,曾提出过以下几种说法

1、周朝说。提出这一观点的有:

日本学者 后藤武男 著有《新闻纸研究》

杉村广太郎 著有《新闻概论》

美国学者 白瑞华 曾参与主编《申报周报》

2、汉朝说。持这一观点的有日本学者楚人冠,英国学者安东尼斯密斯和中国新闻史学者戈公振。

戈公振提出来的主要论据是:

①汉朝已经出现过传递新闻的活动;②汉朝已经有“邸”,而“邸”在唐宋以后各朝,都是发行官报的机构。但这些论据都不足以证明汉朝已经有了报纸。据有些学者证明汉朝的“邸”,都与后来的“邸报”无关。现存的汉朝文献资料中,也看不到“邸报”字样。

3、目前为新闻界所承认较可靠的说法是: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朝。 证明唐代开始有报纸的物证是两份唐代的进奏院状。现在这两份进奏院状分别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研究这两份进奏院状,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古代雏形报纸的一些特征:它以传报来自朝廷方面的消息为主,由地方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负责向地方传发,它具有官报的性质,但还不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审定发布的正式官报,它属于一种由官文书向正式官报转化过程中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第三节 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一、邸报的出现和宋代邸报的有关制度

研究宋代报纸的发展要注意此时“邸报”、“进奏院”的含义已与唐代有了较大的区别。

(一)宋朝出现了在封建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发行的官报称邸报。负责发行官报的机构是进奏院。负责采集信息和传报工作的是进奏官。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以后,发报制度逐渐正规、统一起来。

(二) 宋代邸报具有更多的报纸特征和封建官报的色彩。

(三)宋代的封建统治者开始注意对邸报的管理。

二、民间小报的诞生与发展

(一)宋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民间报纸。

据现有资料研究,小报的特征有:

(二)统治者对小报的限禁

第四节

一、

一、 的新闻传播活动

元代存世较短,体制不完备,没有建立由中枢部门统一发布官报的制度。

二、

二、代的邸报抄传制度

研究明代报史要注意和唐、宋、元的报史联系起来,使用比较的方法,注意明代邸报、民间办报与前代的连续性。研究本朝代出现的新特点。

(一)明代邸报的发布和抄传活动主要通过三个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

(二)明代邸报的特点

三、民间报房和抄报行的诞生与发展

通过引文来为明代已有民办新闻事业和民间报房这一点,提供了确凿的证明。

研究民办报房的几个特点。

现存明代邸报的抄本和抄件中主要有《万历邸钞》、《天变邸钞》。唯一的原件是《急选报》

四、

四、农民的新闻传播活动

明代农民起义使用的传播工具有竹筹、揭贴、旗报和牌报等。他们用这些工具传播军情、捷报,鼓吹起义,扩大农民军的影响,瓦解敌人士气。

五、

五、 清代的报房京报

一、

一、代的官方新闻传播制度

清代封建官报的发布方式、发行渠道,和明代的十分接近,即经由通政使司、六科、提塘等三个环节,但也与明代有所不同。

有关清代官报的情况可归纳如下几点

除发行邸报外,清代的提塘官们还曾经发行过一种小报,又称小抄。所刊载的主要是提塘官们和提塘报房的刷写报文者们自行采录的消息。目的在为有关省份的官员们提供更多的朝廷信息。 第四节 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二、北京的民间报房与京报

乾隆中叶以后,一部分人分化出来,以民间身份私设报房,专以编发报纸为职业 。

报纸在形式上的明显变化。

三、地方新闻事业与辕门抄

清代各省会和较大的地方州府也出现了专门从事办报活动的人,以获微薄之利。起初是省塘自设报房,翻印京报,定价出售。后来有些以私人名义开办的报房在民间兴起,有专门的,也有以此为副业的。

复习思考题:

1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报纸是什么?

2中国古代报刊有几大类,主要内容及性质如何?

第二章 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外国人在中国办报的历史及其报纸的性质、内容的介绍,使学生从历史教训中懂得国富民强的道理,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同时要学习和借鉴外国人办报的宣传方式,为我所用。

第一节 近代报刊在华南沿海的出现

一、外人来华办报的历史背景

鸦片战争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阶段,经济上占主要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是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此时的官办邸报,民间报房的京报,没有新发展,流于程式化,长期处于主要抄传谕旨,奏折等官文书的状况。内容、形式僵化。

二、 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在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区的出现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严禁传教,英国传教士因无法在中国公开活动,便转往东南亚一些华人聚居地区开展工作,以期起到渗透和过渡作用

第一个到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是英国伦敦会的马礼逊。伦敦会成立于1795年,是英国一个海外传教组织。马礼逊(1782-1834)祖籍苏格兰,父母双双信

教,自幼受到薰陶,15岁时信奉基督教。1803年入神学院学习,随即成为伦敦布道会的教徒,并于1804年上书该布道会请求派他去“困难最多”的中国传教。

1913年,伦敦会又派传教士米怜(1785-1822)来华协助马礼逊工作。1815年,米怜带中国刻字工人梁发等到达英国殖民地马六甲,建礼拜堂,办学院,设立印刷所,出版了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一些宗教书籍及英文期刊。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它创刊于1815年8月5日。主要编辑、撰稿人为米怜、中国人梁发及英人麦都思、马礼逊等。

此外,麦都思于1823年在巴达维亚创办中文月刊《特选撮要每月纪传》。传教士纪德于1827年在马六甲创中文月刊《天下新闻》,都继承《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办报模式。

三、近代报刊在澳门的出版

澳门始有中国最早的近代报刊。16世纪,葡萄牙人殖民澳门。1822年,葡人巴波沙少校创办了葡文周报《蜜蜂华报》,由一些天主教教士编辑。这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该报鼓吹立宪,抨击贵族保守派。最终成为政治派别斗争的牺牲品。

除《蜜蜂华报》外,居统治地位的葡人立宪派还先后出版了《澳门钞报》、《帝国澳门人》、《澳门政府公报》等报纸,为葡人政治、经济活动服务。葡文报纸的出版带动了中国大地其他地区近代报纸的发展。

四、近代报刊在广州的出版

英美人为迅速打开中国市场,窥察中国社会情况,1827年,美商伍德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份英文报纸《广州纪录报》,不久转归英国鸦片商马地臣所有。此外,《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中国丛报》、《广州周报》等英文报刊先后创办。这些都是商业报纸,以刊载商情为主,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历史、文化习俗等叙述详细。重视新闻和言论,印刷出版业务仿效西方本土报刊,较为先进。嘲笑中国贫穷落后,公开鼓吹和煽动西方列强武力侵华。

五、鸦片战争前外人在华办报活动的特点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一、英文商业报纸纷起一时

鸦片战争后,香港割让于英国,英文报刊迅速发展。香港第一份近代英文报刊是《香港公报》,主编为英军翻译马儒翰(马礼逊之长子), 1841年在澳门出

版,不久迁香港,获香港军方支持。该报最初并非商业性质,但次年即并入香港的商业报纸。

(一)《中国之友》1842年3月17日在澳门创刊,同年24日出第2期时迁香港。创办人为英商奥斯威尔德。1843年产权出售与卡尔,至1850年,台仁特取得该报产权,并任报纸发行人主编。报纸论调开始大变。

(二)《香港纪录报》:前身为《广州纪录报》,1839年迁澳,1843年迁港,改本名,为怡和洋行所办,至1849年转为英商史屈泉所有。产权几度变化,1863年停刊。

(三) 《德臣报》,汉译为《德臣西报》、《中国邮报》。1845年2月创刊于香港,为香港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创办人和主笔为英出版商肖锐德。

(四)《孖剌报》:1857年创,由美商茹达和英商莫罗创办。次年完全为莫罗所有。为外国人在华的第一张日报。

这期间新出版的报刊中,1863年创的英文《晚邮报和香港航运报》,是中国境内最早的晚报。1877年创的《香港天主教纪录报》,是天主教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份报刊。1881年创的《士蔑西报》,与《德臣报》、《孖剌报》并称香港英文三大报。

二、中文商业报纸相继出版

鸦片战争后,香港最早出现中文商业报纸。由于香港的资本主义经济相对发达,这些报纸的商业化程度较高,其办报模式、经验,对后来的内地的中文商业报纸影响较大。

香港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出现于1853年,即由英华书院和马礼逊教育会共同出版的《遐迩贯珍》月刊。

1861年7月,《德臣报》发行中文《香港新闻》,刊登行情、船期和新闻,后停刊。1871年3月,开辟中文版《中外新闻七日报》,每周六出,标榜不牟利、广见闻。刊登新闻、评论等。1872年4月,停刊,改出《香港华字日报》。先后为周3刊、日刊,出至1941年才停刊。

第三节 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

一、背景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西方列强的租界和通商口岸。人口激增,商业贸易逐渐繁荣,成为中外贸易的枢纽和全国商业中心。外国人在租界里出版了大量报刊,使上海成为中国近代报业的中心。

外国人在上海办得最多的、最早的是直接为他们的经济活动服务的外文商业报纸,其中主要是英文报。

二、《字林西报》与其他外文报刊的发展

《字林西报》,是上海最早的一家英文报纸,前身为《北华捷报》1856年出版的附张《每日航运和商业新闻》。《字林西报》,从1864年独立出版,至1951年停刊,是上海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外文报纸,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部“侵华史”。

同时期,上海出版的其他外文报刊有《上海每日时报》、《上海晚差报》、《文汇报》等各种英文、法文、日文、葡文的日报、晚报。这些报纸都显现出强烈的半殖民地色彩。

三、《申报》等中文商业报纸的重要发展

1861年11月,《北华捷报》创办了上海第一份中文报纸《上海新报》,首任主编是传教士伍德。版式创新,白报纸两面印刷,每期直栏、四版。主要刊登行情、船期和广告。传递商情迅速,最先刊登电讯稿。选录各地报刊新闻。不重视言论。

《申报》的主要特点是:

1、在经营管理方面,

⑴尽量降低成本,使用中国土产连史纸印报,售价低廉;

⑵努力搞好发行,设代销点、上门送报、沿街叫卖,买报人可先取报,月底缴款,剩余报纸退回;

⑶大力招登广告,对华人实行优惠价,付给外埠代招广告者回扣;

⑷经营其他文化事业。

2、在编采业务方面,

⑴报名中国化。取名为“申”。经营和编撰工作由中国人担任,书册式装订,文章风格适合中国传统文人口味。

⑵重视新闻,为吸引读者,大量刊登猎奇性、趣味性的社会新闻。

⑶重视言论,每天头版均有一篇言论,政治倾向保守。

四、宗教报刊的发展与《万国公报》

19世纪50年代起,教会中文报刊在上海首先发展起来。1857年,英国伦敦会创办了上海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六合丛谈》,仅出版一年多,便告停刊。1868年《中国教会新报》创刊,1874年9月5日改版,更名为《万国公报》。该报宗教内容较少,主要刊载中外新闻,西学知识,商业信息。增设论说。读者对象为官员、士大夫、商人等。1883年8月,因主编林乐知忙于他务而停刊。1889年2月,由广学会复刊,半月刊,仍由林乐知任主编。

复习思考题:

1外国人在中国主要创办了哪些报刊?性质如何?

2《申报》、《新闻报》在业务改革方面有什么贡献?

第三章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办报活动(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章学习,了解资产阶级改良派办报活动及特点,学习王韬、梁启超等人的政论风格。

第一节

一、 国人与近代报刊的背景与概况

中国人最早与近代报刊接触的,是梁发、蔡高等广州的雕版印刷工匠,在前文已提到。

70年代初,主要由洋务派官员、商人和要求改革的知识分子办的报纸,在汉口、香港、广州、上海等地诞生。此时,严重的民族矛盾和社会危机日渐暴露,这些报纸受到强大的封建统治和外国势力的双重压制,表现出明显的反对侵略,追求进步的倾向。

二、 林则徐、魏源、洪仁轩与近代报刊

林则徐是最早注意到外报的清廷官员。1839年3月,到广州禁烟时,组织翻译外报材料,译报主要来自《广州周报》和《广州记录报》,主要内容是外人对中国禁烟的评论。

继续和发扬林则徐译报思想的是魏源,他依据林则徐的部分材料和他自己的一些文献编著成著名的《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

中国人中最早提议创办近代报刊的是太平天国的洪仁轩。洪仁轩(1822-1864),字谦益,号吉甫,广东花县官禄土布村人,洪秀全的族弟,在其治国纲领《资政新篇》中曾提出,开设新闻馆,并论述过新闻馆有反映民情、传播商业信息和时事等作用。

三、《循环日报》与香港早期国人报刊

进入19世纪70年代后,香港的一些熟悉报刊出版事业,又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的中国人,受内地洋务运动的鼓舞,开始投资于出版印刷业,创办或盘进了一批中文报刊。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循环日报》。 第一节 第一批国人近代报刊的出现

进入19世纪70年代后,香港的一些熟悉报刊出版事业,又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的中国人,受内地洋务运动的鼓舞,开始投资于出版印刷业,创办或盘进了一批中文报刊。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循环日报》。

(一) 王韬介绍。

(二) 关于《循环日报》。宗旨,可概括为“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即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文化,振兴中华,抵御外患,进行爱国主义的变法自强宣传。

(二)

三、 第一批国人近代报刊的特点

第二节 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一、 概况:

19世纪90年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变法维新运动达到了高潮。与此同时,也掀起了一次办报高潮,据不完全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一百一二十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以资产阶级维新派以及与它有联系的社会力量创办的报刊,数量最多,影响最大。

二、康有为与强学会的三个报刊

1894年,中日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愈演愈烈。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挺身而出。举行了“公车上书”,提出变法维新的主张,又创办报刊、组织团体,积极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开展。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怡,字广夏,号长素,广东南海人。维新思想家,著名报刊政治家。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幼读经史,少有大志,青年时即接触到一些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曾在香港和上海大量收集和研读西学术籍与报刊。

1895年8月15日,康、梁等人主办《万国公报》在京创刊,双日刊,版式与《京报》相似。内容主要为与变法有关的西方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方面的情况1895年,11月中旬,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国内建立了第一个具有政党性质的政治团体——强学会,并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机关报于1895年12月16日出版,该刊新闻只占二三页,大部分篇幅是“译印西国格致有用诸书”,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格致理论》、《英国幅员考》、《各国驻华报馆考》、《地球奇妙论》等,每篇末加编者的“附论”。

该刊自撰论说,仅见《中西纪年比较表》和《论垦荒广种屯田为农务之本》二文,1896年1月20日,强学会遭清政府查禁,《中外纪闻》被迫停刊。从创刊到停刊,只存在了一个月零五天。

1896年1月12日,上海强学会机关报《强学报》在上海创刊,由康弟子徐勤、何树龄主编。5日一出,铅字排印,竹纸印刷,装订成册,页数不等。其政治色彩比《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更为鲜明。影响也比前二者大,公开强调变法维新的必要性,明确提出维新派的一些政治主张。1896年1月25日,被张之洞下令停刊,只存在14天,出版3期。

三、梁启起与《时务报》

随着维新运动的继续发展,康有为、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等人于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时务报》,经费来自上海强学会的余款和黄遵宪的捐助。注康年任总理,负责馆务及对外,梁启超任总主笔,负责文字编撰。社址在上海英租界四马路。

梁启超(1873-1929),以全部精力投入《时务报》的编撰工作。字卓如,又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曾用笔名饮冰、哀时客、中国少年、中国之新民等40多个,是晚清最杰出的报刊政论家,资产阶级启蒙宣传家。从小熟读经史,8岁“学为文”,9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人。

四、维新派的其他主要报刊

《知新报》1897年2月22日创刊,铅印,书册式。初为5日刊,不久改旬刊,后改半月刊。由康有为之弟康广仁主编,维新派人士为其撰稿。出版至1901年停刊,是戊戌变法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派报纸。

第三节 维新运动时期报刊在业务上的改进

一、 重视政论的作用

维新派对维新变法主张的阐述和宣传,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揭露和抨击,主要都是通过政论的方式铺陈展开的。维新派的一大批骨干人物都是撰写政论的大手笔,他们创造出“报章文体”,又称“时务文体”。其特点一是,针对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感而发;二是强调具有较为自由而通俗的形式,倡导浅显易懂,灵活自由的文风。

二、寓评论于新闻报道之中

戊戌时期的报纸与期刊尚未有严格的分野。新闻报道也未能成为报纸主角。报纸多利用新闻报道来发表政见。

三、改进编辑工作

四、注意新闻采访工作

复习思考题:

1王韬对新闻事业有何贡献?

2《湘学报》、《湘报》、《国闻报》、《知新报》何时、何地,何人主编?在维新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

3梁启超在戊戌维新前后办过哪些报刊,有何影响?对新闻事业有何贡献?

第四章 旧民主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这一时期的办报活动的特点,吸取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的经验和教训,学习资产阶级诞生时期报人的英雄行为和自我牺牲精神。

辛亥革命是民主革命史上一个光荣的里程碑,资产阶级革命派深知舆论重要,“将图国民之事业,不可不造国民之舆论”,他们十分重视办报活动,出现了一批宣传家和报人。

第一节 旧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宣传话动

一、利用小册子宣传

资产阶级革命派早期利用王秀楚《扬州十日记》、朱子素《嘉定屠城纪略》等小册子进行反满宣传。

二、香港的办报活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香港创办了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报《中国日报》(1900.1.25-1913)。还办了《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唯一趣味有所谓》。

三、国内外宣传活跃

国内有:章士钊创办的《国民日报》和《苏报》、林獬办的《中国白话报》、蔡元培办的《警钟日报》、陈仲甫办的《安徽俗话报》等等。

国外有:檀香山《隆记报》、新加坡《图南日报》、《仰光新报》、旧金山《大同时报》,留日学生还办了《开智录》、《译书汇编》、《国民报》以及各省同乡会办的《江苏》、《浙江潮》等报刊。

四、“苏报案”及具有英雄行为和自我牺牲精神的资产阶级宣传家邹容和陈天华。

第二节 旧民主革命高涨时期的报刊

一、《民报》

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办了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它共出二十六期,1910年停刊。《民报》宣传三民主义;热情介绍支持外国民族解放斗争;介绍西方进步文化和各种新思潮,值得注意的是它已对马克思和社会主义作了介绍。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在报刊上展开的一场论战

这场论战的主要阵地是《民报》和《新民丛报》。论战集中在四个问题上,即:

(一)要不要推翻清朝政府——关于民族革命的论战。

(二)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关于民主革命的论战。

(三)要不要改变土地所有制——关于民生主义的论战。

(四)要不要进行革命—一关于革命是否会引起瓜分和内乱的论战。

论战从1905年到1907年进行了两年之久,最后以改良派失败而告终,并为辛亥革命作了很好的思想准备和舆论准备。

三、国内办的几个报刊及其特点

(一)主要报刊:

上海有:《国民日报》、《警钟日报》、《中国女报》、《神州日报》,竖三民报:即《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横三民:即《民权报》、《中华民报》、《民国新闻》。

武汉有:《商务报》、《大江报》等。

广州有:《人权报》、《平民报》等。

京津和各省市还有一些报纸。

(二)办报特点

这时期报刊活动和民族民主革命竞争结合的非常紧密、报刊的战斗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报刊文字浅显通俗,读者对象扩大。

新闻业务有改进,出现了针对性强,短小精悍的时事短评;新闻写作广泛运用夹叙夹议,报纸栏目增多,重要消息发号外。

第三节 辛亥革命后新闻事业从发展到幻灭

一、临时政府成立后新闻事业大发展

武昌起义半年后统计,全国报纸由十年前的一百多种,陡增近五百种,其中

191

2 2多数集中在京、津、

二十家,其中以

年 月向北京民政部进行登记的报纸,就多达九十余种。新创办的报纸沪、广州、武汉等地。

通讯社在1912年至1918年间,有了较大发展,新创立的通讯社不下邵飘萍主办的东京通讯社、新闻编译社影响最大。

二、北洋军阀对报纸出版的摧残

袁世凯指使特务暗杀了宋教仁,又镇压了国民党的“二次革命”,在这 种封建淫威下,

国民党系统的报纸迅速地垮了下来。1915年秋后,袁世凯又因帝制问题封了一批改良派

的报纸。这时北京报纸所剩无几。

袁世凯垮台后,相继执政的各派军阀宣布袁世凯关于报纸法令一律有效,并实行新闻

邮电检查,颁布了《报纸法》。从此报纸被封,记者遭迫害的事接踵而至。

第四节 民初的新闻记者和新闻学研究活动

这时期有名的记者有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刘少少等人,这些人各有所长,各有成就。

这时期新闻研究活动也开展起来了。1918年10月14日北大成立“新闻学研究会,翻译了日本松本君平的《新闻学》,美国休曼的《实用新闻学》。邵力子、徐宝璜出国学新闻。北大增设新闻学课程,请回国的徐宝璜主讲。

复习思考题:

1《中国日报》、《民报》的创办及其宣传情况如何?

2于右任办过几个报刊?其性质怎样?

3《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4简述“苏报案”。

5民国初年有哪几个著名记者,各有什么贡献?

第五章 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8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五四时期报刊的特点,学习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办报作风,继承无产阶级早期办报的好传统。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新机

一、国民党的报纸复苏

首先是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的报纸开始出现,1915年10月10日在上海出版了《中华新报》,由张季鸾主持笔政;1916年中华革命党人叶楚伧、邵仲辉创办了《民国日报》,之后在北京还先后出版了国民党各派的报纸《甲寅日刊》、《中华新报》、《东大陆民报》、《晨钟报》等。这些报纸反对帝制,相信共和,主张中国走民主的道路,这就从新闻宣传中打开了军阀控制报界的缺口。

二、邵飘萍自办新闻编译社

1916年邵飘萍一面担任《申报》驻京特派记者,一面创办“新闻编译社”,既采编本国新闻,也选择外电,向北京各报发稿。他有振兴中国人民新闻事业的雄心,想发展独立自主的新闻事业,这是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反抗,也是一种民主要求。

三、陈独秀的思想转变和《青年杂志》问世

陈独秀“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到日本,1915年回国,9月15日在上海创办了大型刊物《青年杂志》。后来他应蔡元培之聘担任北大文科学长,依托北大文科,以该刊物为阵地,使新思想新文化得到了发展。

第二节 《新青年》和《每周评论》

一、《新青年》

宗旨:第一卷《青年杂志》其宗旨:“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天职,批评时改,非其旨也”。第二卷改名《新青年》接受读者批评,开始批评时政。

作用:在批孔反复辟中宣传科学民主;在反顽固势力中提倡新文学运动;把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反帝反封建相结合。

影响:造就了一个伟大的运动;造就了一批人才;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品。

二、《每周评论》及新青年团体的分裂

(一)《每周评论》是《新青年》的姊妹刊物,二者相互补充,各有特点,他们协同作战共同扫除新文化运动的障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辟广阔阵地。

(二)新青年团体的主要成员及其分裂

陈独秀,他走过康党——乱党——共产党的道路。

李大钊,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向共产主义者,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支持创办了《少年中国》、《政治生活》等多种进步刊物,写下了近百万字的出色政论文章。

胡适:首先倡导文学改革,后来向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献媚,猛烈地向无产阶级进攻。

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对新文化运动也各有贡献。

第三节 几种主要民主主义报刊

一、《国民》和《新潮》

1919年北京大学学生主办了《国民》月刊和《新潮》月刊,前者是侧重政治的综合杂志,后者是以研究文艺学术问题为主,这两个刊物都受到李大钊和鲁迅的支持,在反封建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们的出版改变了思想文化战线的形势。

二、无产阶级革命家早期的办报活动

(一)毛泽东与《湘江评论》。

(二)周恩来与《觉悟》、《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三)恽代英与《武汉星期评论》。

第四节 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

一、《新青年》改组为中共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开辟了介绍马列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经验的园地,进行了反对伪社会主义的论战。

二、《共产党》月刊的创办。

为了建党需要而创办,宣传建党知识,探讨中国革命的纲领,与《新青年》配合,进行反对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三、工人报刊的出现

《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其共同特点是应工人需要,由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小型、周刊;通俗,有工人特点;出版时间短,这些刊物主流是好的,也各有缺点。

第五节 新闻工作的重大改革

一、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普遍推广运用。

二、无产阶级新型报刊的诞生及副刊的革新。

三、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开端。

四、向国外派驻记者及瞿秋白的苏俄采访。

复习思考题:

1《新青年》的沿革、作用及影响。

2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在五四时期新闻工作中各自的贡献和作用有哪些? 3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在五四时期办过哪些报刊?有何影响?

4五四时期新闻工作有哪些重大改革?

5《申报》、《新闻报》如何向现代化企业报迈进?

第六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复杂情况,明确党的报刊在革命斗争中的特点和作

用。

第一节 政治形势与新闻界概况

一、国共统一战线建立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国共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国出现了革命高涨局面。我党的报刊,中共党员帮助国民党左派创办的报刊获得大发展,并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统一战线破裂,大量的革命报刊停刊或转入地下。

二、新闻界概况——三种报刊

(一)党的报刊和党领导的报刊

党的报刊:《向导》、《前锋》、《新青年》。

(海《民国日

(

团的报刊:《先驱》、《中国青年》。

工人的报刊:《劳动周报》、《工人周刊》等。

二)国民党左派的报刊及进步文化人士主办的刊物:《政治周报》、上报》、《汉口民国日报》、《语丝》、《莽原》等。 三)帝国主义、军阀政客、国民党右派及胡适所办报刊。

第二节 建党初期的革命报刊

一、党的报刊的创办及党报思想初步形成

(一)《向导》的创办及其特点

创办情况、宣传内容及主编蔡和森的情况。

宣传特点:紧密联系斗争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与读者息息相通。

(二)瞿秋白与《新青年》季刊和《前锋》月刊。

这两个刊物是党中央出版的机关刊物,由瞿秋白主编。这两个刊物在党的理论宣传上起了很大作用。

(三)党报思想初步形成

强调党报要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有力武器,党报是党委的一个工作部门,必须无条件服从党的领导;报纸是集体的组织者。

二、青年团的刊物和其他报刊

第四篇:教案 八上[1].《新闻二则》

《新闻两则》教案

编号:八(上)第1课

备课人:陆军

审核人:

包科领导:

日期:2011.8.29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的有关知识,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3、养成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堂预习交流(5分钟)

各小组就自己组的学习任务条进行讨论交流

附任务条: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2)在新闻中找出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3)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特征,请举例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真实性他现在哪里?

(4)用波浪线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议论性的语句,探究议论的表达作用。

二、小组展示

各小组代表展示(每组3分钟,教师精讲10分钟)

1组展示任务1,1号板书,2号展示,组内其他同学补充,其他组的同学质疑点评,教师精讲点拨。

2组展示任务2,1号板书,2号展示,组内其他同学补充,其他组的同学质疑点评,教师精讲点拨。

3组展示任务3,1号板书,2号展示,组内其他同学补充,其他组的同学质疑点评,教师精讲点拨。

4组展示任务4,1号板书,2号展示,组内其他同学补充,其他组的同学质疑点评,教师精讲点拨。

5组展示任务5,1号板书,2号展示,组内其他同学补充,其他组的同学质疑点评,教师精讲点拨。

6组展示任务6,1号板书,2号展示,组内其他同学补充,其他组的同学质疑点评,教师精讲点拨。

7组展示任务7,1号板书,2号展示,组内其他同学补充,其他组的同学质疑点评,教师精

讲点拨。

8组展示任务8,1号板书,2号展示,组内其他同学补充,其他组的同学质疑点评,教师精讲点拨。

附任务及答案: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导语:第①句话。概述我中路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一主题。主体部分为②③④⑤句。每句为一层。第②句:概述我军对敌发动进攻的时间,突破敌人防线的地点。第③句:概述敌军防线不堪一击,士气低沉以及败逃情况。第④句:正面描写我中路军渡江作战的情况,概述战斗所花的全部时间,战斗的结果以及发展趋势。第⑤句:综述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命令,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2)在新闻中找出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3)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特征,请举例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真实性他现在哪里?

(4)用波浪线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议论性的语句,探究议论的表达作用。

三、课堂检测。(6分钟)

1.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教学反思:

第五篇:新闻串联词写作正式教案

电视新闻串联词的写作技巧

电视新闻串联词又称为导播词、串词,是电视新闻播报过程中衔接两条内容上彼此独立的新闻时采用的比较简短精炼、观点鲜明的句子。串联词不同于新闻导语,新闻导语内容仅与本文相关,而串联词有所不同,它既要承上又要启下,使新闻在电视画面和语言表达的更替上具有连贯性。

电视新闻串词一般占用的时间短、花费的文字少,呈现的观点鲜明、通俗易懂,而如何让电视新闻串词更能体现新闻的可读性,更好地引导到下一条新闻的播报,就要求对新闻串词写作上掌握好一定的技巧。

一、串联词的作用

电视新闻的串联词是节目主持人在报道的条与条之间“说”的话。它的作用有三:

(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电视新闻串词最显著的作用就是把内容相互独立的两条无关新闻“强行”关联起来,让新闻在播报时呈现一种上下有序、相互关联的作用,不至于让观众从听觉上感觉内容上有较大的跨越或跳跃,使得观众在观看时形成一种循序渐进的、逻辑严密的思维形势。电视新闻的串词改变了长期以来电视新闻编排中关联性不大的播报形式,让电视新闻的播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限的字数在限定的时间内明确了媒体的观点,总结了上条新闻的要点,带出了下一条新闻。 (二)对上条新闻的点评,亮明观点

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以正确的观点引导舆论,对新闻做出正确的评价是引导舆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提高电视公信力的有效手段。电视新闻的报道,尤其是民生新闻的播报,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乎老百姓身边的事情,有道德的、有法律的、有习俗的、还有观念上的,涉及到是非曲直、大是大非的新闻,如果在播报新闻后附上一段短评,对于表明媒体立场、引导舆论,帮助群众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借用鱼竿跳江救人

竟被索要费用》在一个生命面前,一根鱼竿的价值是多少,这个不必多说。不过让人欣慰的是,我们身边总是不缺毕先生这样的好心人。《河水浸过路面

轿车径直落水》(超级新闻场)

(三)树立新闻栏目特色,展现节目魅力

新闻节目的播报不仅是严肃的,同时也应该是活泼的,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的。众所周知,“个性魅力是广播电视节目获得良好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节目主持人艺术生命力的体现”,电视新闻播报过程中,只有新闻串词是主持人能够发挥个人魅力、展示艺术特色的唯一过程。主持人应当抓住这个机会把自身特色的东西、个性的东西融入新闻的播报中,创造出一种亲切、自然、独具魅力 1 的栏目特色,才能形成品牌,广受欢迎。北京卫视的《特别关注》同样的栏目,江西卫视《晨光新视界》主持人没有充分发挥新闻串词的作用,没有个性风采魅力的一种展示。而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孙鹏飞则串不到点子上,对整个栏目也有影响。

有了串联词,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不是隔一会露个脸,播一段新闻导语就了事了,而是在播或“说”串联词这样一个过程中,把自己融进新闻报道中去,也就是把自己的表情、声音、语态等与新闻报道融为一体,将对报道的理解很自然地传达给观众,引导观众逐条观看,同时给观众以贴近感和亲切感。可以说,串联词是新闻节目主持人自我展示的一个载体,不少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因此而展现了自己的主持风格,不少新闻节目也因主持人的出色表现而独具特色。

二、串联词的特点

从上述对于电视新闻串词作用来看,不难看出,电视新闻串词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首先,电视新闻串词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子”,它必须是简短、精炼、通俗易懂而又观点鲜明的语句。作为“过渡句”毕竟不是新闻节目的主体,是用来修饰新闻播报的主体的,所以不能喧宾夺主。如果不能找好两条新闻之间的关联内容,绕一个大圈子去连接下面的新闻,势必会让观众产生生拉硬扯的感觉,同时也会占用宝贵的时间。因此必须简短、精炼,既能承接、总结上条新闻,又能引出下条新闻,不要让观众产生唐突或硬扯的感觉。

其次,电视新闻串词使用的语句必须是观众认可的,在群众中有一定认可度的“俗语”,也就是观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必须使用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具有普遍认可度的语句,同时还要雅俗得当,合乎常理的,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冲动是魔鬼”“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等等。像“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样的语言就显得粗俗了。

第三,串联词的花样繁多,语言表达应别出心裁、诙谐幽默。语句简单但富含哲理,启人心智,同时也要一针见血,点明事件本质。主持人使用的电视串词既诙谐幽默,又富含真理,能一针见血揭露事件本质,让人观后拍案成绝,回味无穷,才真正体现了主持人或是编辑人员的新闻播报或编辑水准。

比如“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我市郊县的农民却遇上了种瓜得豆的事儿。今年春上,这里的农民种了几百亩优质西瓜,眼看夏天就要过去了,这几百亩瓜地一个西瓜也没有长出来。”

再比如,“煮熟的鸭子会飞吗?当然不会。然而火车站的两个小偷今天却遇上了这样的尴尬事儿。他们俩合伙偷了旅客的一个大行李包,正当两人躲在一个 2 静悄悄的角落里分赃的时候,却被从天而降的警察逮了个正着,原来他们躲藏的地方正是公安局的宿舍。”

三、电视新闻串联词的写作注意事项

首先,要对播报的所有新闻内容作大体上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特别要了解播放时的前后两条或多条新闻内容,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直接或间接的关联特性,才能够使之形成一种上下之间的逻辑关系。找新闻与新闻之间的交集。

其次,电视新闻串词的写作应当秉持言简意赅、幽默诙谐、一针见血、富含启迪的理念,用最少的文字传达出最丰富的内容,在节目允许的时间内,扩大新闻播报的效果。

再次,电视新闻串词作为语言播报类节目的用词,应当选择口语化的词语,尽量少用或者不用书面词。电视新闻是“说”给观众听的语言类节目,使用书面语或者生僻字,容易让人听了而不知道意思,或者是听完了还在想这个字或词的意思时,下面的内容就错过了。同时,对于文言文、专业性强的术语等等都要经过编辑加工形成口语化、容易理解的词语后才使用。

四、串联词的写作技巧

现在不少电视新闻节目的串联词都取代了传统的新闻导语形式,成了名副其实的引导新闻的“导播”。这样的超越单篇新闻内容之上的串联词在写作方式上十分灵活。

要写好串联词关键是找到新闻的条与条之间比较合适的关联内容,这种关联可以是关联词、关联句,也可以是语气关联、逻辑关联、情感关联等等,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方法。

1.关联词串联法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上下两条新闻之间能够找到一个关联的词或句。例如,上一条新闻说的是小偷行窃围观者不愿管,而下一条新闻说的是农民不愿打消费官司,这两条新闻都有“不愿意”这么一层意思。所以,“不愿”就可以作为一个关联词。于是两条新闻之间的关联词可以这样写:“看见小偷正在行窃就是不愿管,说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候愿与不愿既有主观的原因,又有客观的原因。就拿现在的一些农民来说吧,遇到消费纠纷时,宁愿私了也不愿打官司,这是为什么呢?”

《夏季腹泻增多 不可乱服黄连素》再来关注另外一种病,暴发性心肌炎。很多人认为,这病一般还真不容易得吧,尤其是年轻人,殊不知青少年对于这个病来说那还就是高发人群。《暴发性心肌炎

青少年成为高发人群》通过“病”这个词连接起上下两条新闻。

有时候关联词要换成关联句才能使串联词更流畅。如《此处何时才有人行道》与《明晚 3 又有流星雨,市民肉眼可见着》之间的串联词可以写成这样:“人走人的道儿,车走车的道儿,宇宙间的星星更是按照各自的轨迹运行。记者刚才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天文奇观好戏连台,刚刚欣赏完500年一遇的狮子座流星暴雨,双子座流星雨又将于明晚划亮夜空。”

《“杂技摩托“开上路 险象环生》8个年轻人骑在1辆摩托车上路,姿态各异,像玩杂技一样。现在很多年轻人呀只能用无知者无畏这句话来形容他们了。同样,在前些天邢台市消防中队接到了一个报警电话,说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卡在了邢台市一个小区的顶楼洗手间通风管道里了,为什么呢?说这小伙子练缩骨功呢。《男子练习”缩骨功“ 被困六层通风道》

2.同类串联法

具有同一个主题的几条新闻的上下联接,可以从上一条消息的内容说开去,引出下一条消息。比如在《我市开展“3·15”大型投诉活动》和《“12315”今天太辛苦》两条消息之间可以这样串联:“从现场投诉的效果看出,今天可以说是个让消费者放心、让造假售假者胆颤的日子,当然仅仅靠这一天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广大观众都有一个愿望:让‘3·15’变成‘365’。不过,一年365天都在开通的‘12315’投诉热线,也只有今天最热。”

《砸车打司机 号称为正义》我们再来关注一个案子,29岁的男子王璐想带女友出国旅游,但是没钱购物,他就决定冒充快递员,到客户家中弄点钱花。不料过程中遭遇事主反抗,导致一名七旬老人死亡。昨天王璐在北京中级人民法院接受审理。《男子冒充快递员 老人在家被劫杀 》据了解,2002年至今假快递员犯罪案件国内已发生35起,涉及受害者63人,11人被杀死。由于近几年网购越来越多,在上述案件中有7场都发生在2010年之后。王璐一时的贪念毁了自己的一生,在这起案件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就是被告王璐是通过购买快递单获取被害人信息的,我们说任何事情有因才有果,那么,导致王璐这么轻易地得到快递单上的客户信息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多家快递公司的客户信息遭到泄露,网上出现了多个专门交易快递单号的网站,其中不少网站成为专门卖快递单号信息的载体。《网站出售快递单号 泄露个人重要隐私》

3.语气串联法

当上下两条新闻很难找到关联词的时候,可以用一种语气关联的办法进行串联。语气关联的种类很多,用法也很灵活。比如上条新闻是《峨眉山市:全力抢救“12·11”事故伤员》,下条新闻是《此处何时才有人行道》,我们在串联时就可以选 “愣是”这么一个语气词:“好端端的一条路,那辆大客车愣是冲下了沟。在咱们乐山城里被人称为‘十里长街’的嘉定路的一段街上,行人也愣是找不着人行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4.情绪转移串联法

如果连续几条新闻都使观众的心情紧张起来,为了调节一下观众的情绪就可以使用这种串联方法。如在《输气管道破了,居民们急了》和《煤气泄漏一夜,好悬!》两条新闻之后, 4 使用这样的串联词连接下面的新闻《一盏红军留下的煤油灯》,以调节观众紧张的情绪:“又是水管破裂,又是煤气泄漏,还真让人有点紧张。下面我们来看一条轻松的消息。前不久,在犍为县城发现了一盏当年红军用过的煤油灯,在场的人试了试,没想到还能点燃。”

5.点评串联法

对上一条比较有分量的新闻作简练的点评,既能够体现编辑思想,增加报道力度,又能够平滑地转到下一条新闻上。如上一条新闻是《直击“乡官”公选》,下一条新闻是《峨眉山市:全力抢救“12·11”事故伤员》,我们就可以使用点评串联法:“选‘乡官’曾经被村民们认为是走过场的事儿,现在公推公选‘乡官’明来明去,村民们说,他们就需要这样透明的选举。好了,我们来看下面一条来自峨眉山市的消息„„”

《借用鱼竿跳江救人 竟被索要费用》在一个生命面前,一根鱼竿的价值是多少,这个不必多说。不过让人欣慰的是,我们身边总是不缺毕先生这样的好心人。《河水浸过路面 轿车径直落水》(超级新闻场)

《出租车私自改装 不烧汽油烧甲醇》的哥的姐们工作辛苦,赚钱不容易。这个大家都理解。但是行车在路上,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安全。这点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理由,都是马虎不得的。(江西卫视《晨光新视界》)

五、新闻串联词的写作方法

我们还可以分别从承上和启下去考虑方法。首先看承上的方法。

一是补充法,即对上一条新闻尚未说尽的内容加以补充。补充式串联词常常出现在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中,交待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注意事项,以增强新闻的服务性;再者就是补充由于画面缺失无法用电视语言表达的内容。

二是点评法,即对上一条新闻事件进行点评。可以是严肃的观点,也可以是对新闻的点滴感受,可以是环环相扣的郑重言辞,也可以是三言两语的俏皮调侃。

《撞坏法拉利拒赔偿 法院查封被告房产》咱就说那试驾吧,一次试驾就110万,不是我不厚道,落井下石啊,你没这金刚钻,就别揽这瓷器活。

三是并列法,即把有共同特点的事物并列陈述。共同特点可以是内容、本质,也可以是形式甚至关联对象。简言之,并列式连接就是要合并同类项,如“除了……,还……”、“……也……”、“……和……一样”等等。

这是有明显连接词的并列连接法,但更多的情况是并列关系并不能一眼看出来,这时候就得通过生活积累,再通过分析,总结出并列关系。有两条新闻,上一条报道的是雪后高速公路发生多起车祸,提醒大家小心驾驶;下一条新闻说雪后第二天,航班恢复正常后,各地上百名MBA学员专程坐飞机到北京上课。两条新闻内容迥异,共通点只有一个,都是雪后第二天的事情,但如果仅以时间作为连接点,未免刻板、生硬。换个角度看问题,虽然车祸和坐飞机上学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但人与汽车、人与飞机的关系是一样的,它们对生活的作用是相同的, 5 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这样就找到了连接点,可以这样串联:

“现代社会,人们对飞机的依赖已经不亚于汽车,昨天的雪让首都机场部分航班晚点,经过一宿的铲冰除雪已经恢复正常,今天一大早,就有上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MBA学员打着飞机的到北京来上课。”

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冲动是魔鬼,一点都没错,无论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咱都必须得冷静。看看下面这一位,就为一口气,怒砸肯德基。《女子怒砸肯德基 一时冲动铸成错》一个女子因为在肯德基摔了一跤,扭伤了胳膊,不满意肯德基的赔偿,再次拿着菜刀到肯德基乱砍人家的机器和桌子,共计损失达到6万元。该女子被刑事拘留,可能要判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而在7月初,在长安区管庄附近的一家麦当劳内也发生了一起伤害事件,当时的监控录像显示,一名男子有重大的作案嫌疑,现在这位投案了。再多说一句啊,眼下这三伏天,是不是特容易让人心浮气躁啊,反正咱得注意调适自己的心情。您知道这事为什么吗?就因为两包番茄酱。《麦当劳内伤人逃逸 涉案男子自首》:3个男子喝酒之后在麦当劳餐厅醒酒,与麦当劳的一名员工发生纠纷就大打出手,之后逃离了现场。后来监控录像在《法制进行时》栏目播出,征寻打人者线索。节目播出后不久3名男子到派出所自首。知道投案自首了,估计这事也想的差不多了,想明白了。而下面这位小偷,必须给他点颜色看看,为什么呢?太嚣张了。偷了人家东西,还给人打电话呢。《男子偷窃起色心 要挟事主终落网》一个男子在筒子楼里趁女孩睡觉房门没关严之际偷走了手机和笔记本,女孩发现之后拨打自己的电话,这个小偷不仅贼心不死,还色胆包天,竟然接了电话,女孩问他要电话,他还和对方约定见面。警察将计就计,在见面过程中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四是递进法,即寻找上下两条新闻之间是否存在递进的逻辑关系,并以此关系推进下一条导语。有两条有关禽流感的新闻,上一条是说一家专门卖炸鸡的洋快餐连锁店销售未受影响,因为食客们大多知道,禽流感病毒最怕高温,70度两分钟就可以杀灭,炸鸡的温度足以杀灭病毒。下一条新闻是工商部门下达禁令,严禁现场宰杀活禽。显然两条新闻有共同的主题即防治禽流感,上一条说的是人们面对禽流感的态度,下一条说的是措施,两者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因而可以这样连接:

“面对禽流感,不仅要有科学的态度,而且要有得力的措施。未经检疫的禽蛋、羽毛、粪便都有可能携带病毒,所以从今天开始,北京禁止在现场宰杀活禽。”

五是转折法,即通过上下两条新闻内容之间存在的转折关系进行连接。很多时候,这种转折关系并不存在于表面上,也要通过分析才能得出。有这样两条新闻,上一条说的是搜抓网站为给自己新推出的业务造势,首席执行官亲自穿上轮滑服在广场上作秀。下一条新闻是另一家门户网站得到了风险投资的支持。分析一下, 6 这两条新闻有多种连接方法,都是网络行业,可以用并列法,说“一家网站在作秀,另一家网站在找钱……”,也可以用递进法,说“互联网仅仅靠作秀是不够的,更需要资金支持……”,但两种连接都感觉欠火候,而使用转折法,则是:“互联网从来不缺点子,缺的是钱……”

三种连接法立见高下,最后一种不但有连接,而且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句话概括出互联网行业当时的现状和问题,应该说是最得当的连接。

以上是串联词“承上”的几种方法,所列举的实例已经表明,其中的并列法、递进法、转折法在“承上”的同时还具有“启下”的作用。“启下”的方法除了这三种,还有其他一些方式,姑且概括为顶针法、多层推进法等。

先说顶针法。上下两条新闻的连接可以是逻辑上的,也可以是形式或情绪上的,顶针法就是在上一条新闻的尾句或串联词起到“承上”作用的部分,找到一个关键词或一句话,通过这个词、这句话延续上一条新闻所引发的情绪或内容,并以其作为连接点,顺延到下一条新闻的导语中去,从而产生连接的效果。

再说说多层推进法。很多时候,上下两条新闻是否具有逻辑关系不是从表面上就能看出来的,即使有关系,也不是简单的一层关系,而是需要层层传导才能从上一条新闻推导到一下条新闻,在具有多重关系时,就需要多层连接才能达到目的。有这样两条新闻,上一条是说粮油小幅涨价了,下一条是华夏回报基金发放第一笔红利。串联词是这样的:

“物价有涨有落,谁不希望多挣点儿钱来面对这种起伏,投资华夏回报基金的市民,今天拿到了第一笔红利,才3个月,红利就相当于一年定期存款的利息,而且不用交税。”

分析一下,这段串联词实际上暗含着四层关系,第一层是对上一条新闻的点评,说“物价有起有落”,第二层与第一层形成因果关系,因为“物价有起有落”,所以“希望多挣点儿钱来面对这种起伏”,第三层的意思是暗含的,没有在字面上表现出来,应为“投资基金是挣钱的手段之一”,有了这层意思,就有了“基金”这个关键词,从而衍生出第四层——华夏回报基金开始分红了。

综上所述,面对同样的两条新闻,不同的人会有各异的承上启下的方法,但正如文无定法却有高下之分一样,串联词作为一种智力劳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总之,电视新闻串词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而承上启下却是电视新闻串词最主要的功能。同时,电视新闻串词作为新闻播报中重要的“过渡性”语言,其所占用的时间和内容是非常少的,如何在有限的字数和时间内发挥出串词的魅力,使之成为新闻播报主持人的播报艺术特色之一,不仅需要主持人提高对新闻播报内容的了解上,更需要编辑在写作新闻串词时因地制宜、因事而异,随时随地把握好舆论引导的主调,创办起栏目的特色。

7

上一篇:学习新宪法范文下一篇:夏蔚的诺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