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教案八年级

2022-09-01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闻写作教案八年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新闻写作教案八年级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写作小专题新闻写作练习新人教版_144

写作小专题 新闻写作

【写作导航】

一、新闻要素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一般而言,一篇新闻可以分成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背景五部分。标题是全文的眼睛。导语是消息的写作重心,是消息的头一句或第一段话。主体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和补充。结尾和背景,是对主体的补充介绍或说明,可有可无。

二、新闻类别 (一)消息

1.简要的、完整的事实报道。消息的篇幅较短,一般只有几百字,但却对事实有较为完整的叙述。这里所谓的完整,一般是指“五个W和一个H”的完整。

2.有较强的时效性。在各种(报刊)新闻体裁中,消息的时效性是最强的。

3.结构一般较固定,如“倒金字塔结构”“时间顺序结构”“悬念式结构”等几种结构方式。

4.有明示的消息头。消息头分为“电”和“讯”两类,如“本报讯”和“本报××”等。

(二)通讯:通讯比消息的内容更为详尽,更为生动形象。在结构上没有消息那样严格的格式。从发稿时间上讲,通讯的时效性赶不上消息。

(三)特写:就是截取“局部”,而非一件事的始末或一个人的一生,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新闻体裁。它往往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或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三、新闻特征

1.时效性:一篇新闻所要报道的绝不能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而必须是最“新近发生”的事实。

2.真实性:(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都要确凿无误。(2)新闻所反映的事实发生的环境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甚至动作等都必须真实。(3)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如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都必须确切无误。(4)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都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例文引路】

孩子坠窗幸未死 家长看管应当心

【标题】新颖、清楚。

今天早上,有一小孩从五楼窗户坠下,牵动了左邻右舍的心。人们急忙打电话求救,不一会儿,120救护车赶到,孩子被送往县医院抢救。

【导语】言简意赅,叙事清楚,概括性强。

今天早上8点15分,在甘肃会宁县天润苑小区,正要去上班的陈女士忽然听到“哇”的一声哭喊,寻声望去,只见天润苑小区三单元五楼的窗户大开,一个小孩正向窗下坠去。她被吓呆了。正在这时,有几位晨练归来的居民路过,看到这情形,他们急忙跑过去,当他们走近小孩时,小孩正在大声哭喊,一位中年男子上前仔细查看孩子的伤势,发现孩子左腿大腿处骨折,其他地方一时看不出异常。于是,他马上拨打120,不到10分钟,120急救车赶到,把孩子送往县医院抢救。

【叙事】清楚,重点突出。

原来,这个小孩家有两个孩子,女孩5岁,男孩3岁,平时由奶奶在家看护。孩子的父母这时已经上班去了,孩子的奶奶去送女孩上幼儿园了。奶奶出去的时候,小男孩已经起床了,奶奶哄他在家玩,说她一会儿就回来。谁知,当奶奶走后,男孩觉得无聊,就爬上敞开的窗户,一不小心掉了下去……像我们这样的小县城,孩子大都由老人看管。老人刚从农村来,不熟悉城市的生活,没有过多地考虑孩子的安全,所以就导致了以上事件的发生。

【插叙】恰当,说明并分析了孩子从窗户掉下来的原因。

经过医院检查,这位从5楼窗户掉下去的孩子,除左腿断裂外,其他地方基本没有受到损伤,大夫和邻居都十分吃惊,大夫说,他看了近30年的病,从这么高的楼上掉下来还能保住生命,真是一个奇迹。

【补叙】很有必要,交代了事情的结局,满足了读者的求奇欲望。

这个从5楼掉下去的孩子,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这件事向人们敲响了警钟:看管孩子一定要谨慎小心,绝不能有丝毫马虎。

【结尾】简短有力,向人们提出要求和希望,发人深思。 【名师点评】

这篇消息,不仅结构完整,叙事清楚,重点突出,且恰当地运用了插叙和补叙,使事件脉络清晰。既是对孩子掉下窗户未死亡这一事件的报道,又是对所有家长在看管孩子一事上的一次警示,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作文课新闻写作最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初中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口语交际

《讲述》最新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本次活动主要是交代讲述常识,讲述对象、场合和技巧,使学生通过学习乐于交往,善于表达,喜欢上语文学习。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什么是讲述,讲述应该注意的事项,讲述语言的特点,能够流利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正确的用口语组织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活动要求讲述故事,介绍清楚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介绍清楚事件的基本要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态度诚恳,礼貌用语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

根据活动要求讲述故事,口语表达顺畅,能够抓住重点,条理清楚。 2.难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口语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方法

情景设置,互动讨论、训练展示、教师点拨

五、活动用具 教学用书等

六、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了哪些课文啊?这些课文讲述了作者身边发生的那些事情?

【1】 新闻的六要素有哪些?

【2】 要把事情讲说清楚,要注意哪些?

【3】 讲述事情的重点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引导大家去学习。 2】活动内容

【1】 讲述的注意事项 1.讲述要注意对象

同样的内容,对象不同,讲的方式就有所不同。

大家想一想:如果分别向你的同学、师长、父母讲述同一个故事,如鲁迅长妈妈的故事,讲述方式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交流讲述方式全班交流。 明确:

2.讲述要注意场合

要根据场合的特点,调整讲述的方式。 讨论:正式场合和日常聊天语气语调有什么不同?

明确:在正式的场合进行讲述,要事先做好准备,斟酌言辞,想好开头和结尾,讲述的时间语调要平缓自然,语气要庄重严肃,日常聊天时的讲述呢,就可以随意一些语气语调呢,不妨多一些变化,甚至可以加一些幽默调侃的话语。 3.讲述要突出重点,条理清楚

讲述之前,通常会有准备的时间,哪怕时间很短,也要充分的利用,先想你讲述的中心话题是什么?这样就不会散乱,讲述条理清楚,容易让人明白事理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4.讲述要运用一些叙事技巧

讲述要简洁,避免反复冗长,还要注意轻重的互动,讲述者还需要运用一些叙述的技巧增强讲述的效果。比如先叙述结果,讲述过程中到了紧要的环节,停顿片刻,卖关子,勾起读者的好奇心,语气语调要自然大方,可以赋予必要的体态,如表情手势的。

5.注意口语表达的特点

要尽量使用简洁的句式,多用短句,少用长句,有时为了强调提醒,引起读者注意,可以适当的重复说一些话,尽量不用生僻词语和专门的数据,以免造成引来误解,还可以借助说话的停顿语速,语气语调和动作表情,增强讲述的感染力。【2】活动内容

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讲给你的同学听 1. 我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2. 我有这样一位朋友 3.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出游 4. 我喜欢的一位老师 5. 我喜欢的一本书 6. 我最爱听的一首歌 7. 一个美丽的梦

3】活动收获:通过学习你收获了什么,让学生总结自己这节课所体会到的讲述的要求与技巧,让学生谈谈讲述过程中当中自己的心理感受与事物,让学生通过谈感受再次体会训练讲述的收获。

4】讲述小结:同学们,讲述无处不在,在生活中,擅长讲述的同学妙语连珠,听众如云;擅长讲述的同学思维敏捷,学习优异;擅长讲述的同学受人欢迎,人见人爱,将讲述进行到底,让你的人生因讲述而更精彩! 5】板书设计

讲述的基本要求

一、注意讲述的对象和场合

二、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运用一些叙事技巧

三、第三个注意口语表达的特点

第三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教案

第四单元写作

语言要连贯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明白什么是语言连贯和怎样做到语言连贯。 过程与方法

写作时能做到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运用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写作时能做到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运用语言的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完成写作,集体评议。 教学过程:

一、话题指导

(一)什么是连贯?

连贯,是从句子前后逻辑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无论是一段话还是一篇文章,都由许多句子组成,这些句子如果不连贯,就可能给读者的理解带来困难。

(二)怎样做到语言连贯? 1.保持前后话题统一。

一段话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围绕共同的话题,而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如《昆明的雨》中写菌子的那部分文字,作者提到了牛肝菌、青头菌等,虽然写的内容不少,但都围绕“昆明的菌子极多”这个话题,句子之间的意思是连贯的,所以读起来并不让人觉得杂乱。

2.有合理的顺序。

前面出现的“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这段话,虽然各句都围绕“四周景色”的话题,但因为句子间的顺序不合理,读起来同样让人感到不连贯。应该将第三句与第四句的顺序对调一下,这样第四句中的“它”才能指代“湖水”,整个语段读起来才连贯。 3.要注意句子间的衔接过渡。

适当的运用关联词、提示语或过渡句,可以帮助我们衔接句子。如:表示关联的“可是”,“比如”“例如”等这样的提示性词语来引出例子,使句子上下衔接自然,过渡流畅。

二、例文引路

感受特色

珍藏温馨的批语

有人珍藏衬衫,有人珍藏照片,有人珍藏邮票,而我珍藏的却是一张写有温馨批语的试卷。一看到它,我就想起了那治学有方的张老师。

记得那是上七年级时的第一次语文考试,本来基础就差的我考得一团糟。可以说当时我对分数已没有什么感觉,考不好无非是得到老师的一通训斥再罚抄几遍而已。习以为常也就见怪不怪了。发考卷时我像往常一样等待着老师的“电闪雷鸣”,可奇怪的是张老师并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从高到低念分数,念到不及格的同学还故意多停留几秒钟,好让你意识到自己考得有多么差;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表扬了几个考得好的同学,然后没念分数就把考卷发到了我们手里。

打开试卷,让我惊奇的是从头至尾竟找不到一个“×”,全是对号,只是在分数那一栏赫然写着59分。仔细一瞧,发现有一些题旁边没有打对号,当然也没有打“×”,这让我感到浑身不自在起来。翻到卷末,发现老师留了几行字:

××同学,你的书写很工整,批阅你的试卷简直是一种享受。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你的头脑是很灵活的,只要你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学习上,老师相信,今天的59分将会变成明天的95分。

看着这温馨的批语,我的眼眶湿润了,从小到大,从没有一位老师这样夸过我,这样信任我。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同时又觉得自己这样的成绩简直太对不起老师了,并下定决心要考一个95分回报老师的厚爱。 我抬起头深情地望着张老师,张老师也望了望我,还对我微微一笑,我立刻感觉浑身暖洋洋的,像沐浴在阳光下一样。这时只听张老师说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这次考试有一部分同学没考好,主要原因是我这个当老师的不会教,今后我会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当一个会教的好老师,你们愿意跟老师一起努力吗?”“愿意!”全班同学异口同声,那声音超乎寻常的响亮。

从那以后,我便把那张写有张老师温馨批语的试卷小心地珍藏了起来,并一改以往吊儿郎当的形象,开始认真学习了。

说来也怪,那些知识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难,老师讲的,我竟然全都懂,成绩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一切都得归功于张老师那温馨的批语!

【点评】文章围绕老师在“我”语文试卷上的批语这个话题展开,先写老师发试卷,然后写老师的批语,接着写“我”发现批语后的感受,最后写我珍藏批语以及“我”因批语而转变。句子、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也很自然。整篇文章语言连贯,条理清晰。

三、作文题目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你也一定沉浸在欢乐之中吧。以“节日”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选一个具体的节日,可以是春节、端午节,也可以是国庆节、劳动节,还可以是其他节日。 2.除了描写节日的场面,还应该写出人们在节日里的心情,并表达你的感受。 3.注意句子间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审题

1、明确写作的范围和内容。该作文的核心词汇是“节日”,围绕某个节日来写。

2、明确要求中的重要信息,“话题的统一”“描写节日的场面”“节日里的心情”“表达你的感受”“句子间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这些在写作过程中,都要有充分的体现。

3、通过写作要求及提示,我们能判断出文章的体裁应该是以记叙文或散文为主,不能写成说明文和议论文,这样才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在节日里的心情和感受。

四、范文赏析

节日

金阳暖暖,投射出一室静谧,轻启窗帘,钻进屋里的风儿,携来幽幽粽香,又是一年端午节!不由得勾起我的绵绵思绪,似青烟般随风远去,飘向那个粽香淡淡、节味浓浓的午后。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父母和我终于来到了位于旅顺的奶奶家。一进大门,扑鼻的饭香直冲鼻腔,顿时让早已饥肠辘辘的我精神一振。例行公事地和迎在门口的爷爷打了声招呼,我便奔向餐桌,操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大口吃起来,狼吞虎咽了好一阵子。当我把目光从各色美食中“拔”出来时,恰巧瞥见被我忽视了很久的奶奶正满头大汗地在厨房中煮着粽子。

升腾的水蒸气带着灼热的温度扑向她的面颊,额头上、鼻尖上,那细密的水珠也不知是水还是汗,在阳光的映衬下,分外耀眼。她的一头白发如银似雪,散发着柔柔的光。那光,应是她对儿孙堪比

清泉般细腻、无私又源远流长的爱吧!她满脸的皱纹是无情岁月留下的痕迹,她微微颤抖的双手布满了老茧。原来奶奶已经这般苍老,可她现在这般辛苦又是为了谁呢?

想到这儿,我的双眸不禁泪光涟涟。忽然,眼前出现一个盛着还冒着热气的粽子的白瓷盘,托着它的是一双瘦削的手。抬头,眸光流转,竟见奶奶的脸。她慈祥的目光中盈满无尽的爱意,微笑着说:“尝尝吧,奶奶自己包的,烫啊,小点儿口吃!”我微微颔首,见她枯瘦的手灵巧地剥开粽叶,将莹白如玉的粽子放入我碗中。刹那间,幽幽粽香沁人心脾。夹下一小块,再蘸点儿糖,放入口中,淡雅的清香与浅浅的甜蜜萦绕心头,弥久不散……

“奶奶又托人捎来粽子了,快来吃吧!”妈妈的召唤将我从回忆中唤醒。望着桌子上一个个翠衣紧裹的粽子,嗅着渐渐氤氲开的淡淡粽香,想象着咬上一口后唇齿间那化不开的香,我不禁抿嘴一笑。这般清香甜美、回味悠长的味道,若没有浸透奶奶满满的爱,怎能散发出如此令人难忘的节日的味道呢?

我终于明白:节日的味道,其实是亲情的味道;节日的味道,是无论走到哪里也忘不了的家的味道!

五、写作素材

素材一

初五时不仅要吃饺子,而且饺子里还要包上钱、枣、糖,每样包6个。意思是:如果吃到带钱的饺子,这一年就会发财,如果吃到带枣的饺子,就会好运早来;如吃到带糖的饺子,这一年就会过的“甜甜蜜蜜”,一家人和和睦睦。6是吉祥的数字。虽然这只是人们对新年的期望,但我们家还是继承了这种传统。

素材二

俗话说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十四的月亮十五圆。那天我与家人做在月下边吃月饼边赏月。那月饼带着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还伴有香甜的味道。天上一丝云彩都没有,静静的。只留一片墨蓝色的天空。这我回想起小时候曾在北方生活过。那时有无数颗星星映在天上。那星星好像一个个金黄的梨挂在哪好似树藤的天上。反正在印象当中月亮要比这里大,星星也一样。而且是黄里透白的。

啊!我看见那月亮的下半部分有一些阴影。莫非那就是嫦娥的寒宫,我想象着嫦娥抱着玉兔坐在窗下看着天空。她的嘴里还嚼着月饼。那月饼的皮是像冰一样的精致,那馅是像沙一样软。

素材三

今年嫦娥也学会节省了,她也没做新衣服。她身上穿着那件白色的裙子配上长长的粉红色的披肩,好似回到几百年前的样子。别有风韵。玉兔戴着一个卡通型的眼镜,显得好斯文。寒宫里灯火通明不过用的都是蜡烛或是LED灯。门卫和佣人安排了很多。里里外外非常安全。生活不再是锦衣玉食,而是简单朴素。嫦娥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那人生的俊美好似兰陵王。他陪伴着嫦娥度过了中秋节。玉兔也不再是千年小妖了,它变成人形后有不少人追它。为此寒宫里变得特别热闹。

板书设计

写作 语言要连贯

话题要统一 顺序要合理 衔接要自然

课后反思

第四篇:语文八年级第3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案

学写读后感

【导学目标】

1.学会寻找有价值的感点。

2.能围绕一个具体的感点展开来写,做到“引”有针对性,联有侧重点。

【导学重点】

1.学会寻找有价值的感点。

2.能围绕一个具体的感点展开来写,做到“引”有针对性,联有侧重点。

【导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进入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读后感”写作的学习。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幻灯】:目标呈现

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非常经典的文言文《桃花源记》。看过这篇文章的同学都有非常丰富的感受。接下来老师与大家分享一位同学的习作:读《桃花源记》有感。大家一起来看看这篇读后感怎么样。

二、细读病文,修改升格

【幻灯】读《桃花源记》有感

(一)1.感点找茬

我们知道读后感的核心在于“感”,那么这篇读后感的感点在哪里呢?

明确:好美妙的桃花源,多么令人神往!

这样的感点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很明显,这些感受流于肤浅,原因在于阅读文章时浅尝辄止就空发感受,这样的读后感写下来有空泛无当的感觉。

【幻灯】问题一:感点肤浅

2.修改升格

写好读后感的前提就是细读文章,准确掌握文章的主旨、思想。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再次细读文章。

【幻灯】《桃花源记》原文再现

(1)

细读

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知《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和平安宁、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并且作者在文中寄托了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

(2)

再细读

老师追问一下:陶渊明耳闻目睹东晋黑暗动荡的现实,他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描画出心中理想的世界呢?

明确:仔细想想,可知陶渊明的心灵一如他笔下那宁静安乐的理想世界:自然、自由、知足、澹泊。所以从表面的人人皆可感的“外在的理想世界”,看到文字背后的一颗似“桃花源”般地心,我们的感知从肤浅就变得深刻了。

【幻灯】理解原文抓要领,细读感才深。

【幻灯】感点修改:我看到了陶先生笔下理想的社会,我也看到了陶先生如桃花源般地心。

3.小结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在精读和思考的基础上会产生许多有价值的感点。而面面俱到的读后感往往每一个感点都说不透,我们应当精挑细选,选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我们最熟悉最有话可说,能联系实际阅读经历和生活经历,才能将感点说好说透的。

(二)1.引文找茬

感从哪里来,我们还需在读后感中有明确的交代。那么这篇习作的引文部分有没有问题?

明确:这篇读后感中有少量的直接引述,大部分是间接引述,而且又重新将《桃花源记》全文引述一遍,最后才总结出了感点。这就犯了引述不当的毛病。

【幻灯】问题二:引述不当

2.修改升格

“引”的作用就是引出感点。我们只引与感点有关的内容,与感点无关的就略去不引。由感点“我看到了陶先生笔下理想的社会,我也看到了陶先生如桃花源般地心。”可知这是针对“理想”和“内心”所发的议论。那么,我们回到原文中找找陶渊明对“理想社会”和“内心”的描述。

【幻灯】《桃花源记》原文

这一段就是非常经典的陶渊明对理想世界的描绘:宁静安乐、自由平等。也正是陶渊明宁静内心的体现。那么,我们只需要这两句,引出即可。请大家看看修改后的文章。

【幻灯】引文修改

3.小结

修改之后,去除诸如“与桃源人的对话”“对渔人、刘子骥寻找桃花林的细致交代”,“引”就变得很有针对性,不再芜杂,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们看第一段蓝色字,引文是那段桃花源理想社会的描述,针对原文这段话进行议论,并且引出了感点“我看到了陶先生笔下理想的社会,也看到了陶先生内心深处的桃花源。”这样一来,与原来的习作相比,引述不在是对原文的大量复述,非常有针对性,这样的引述才是好的引述。

【幻灯】选好感点看原文,引有针对性。

(三)1.再寻问题

咱们再看一看这篇文章还有没有问题了?

【幻灯】问题三:就文论文,就事论事,没有联系实际,不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那么我们就感点可以做何联想呢?请看这一段文字。

2.修改升格

【幻灯】《心中的“桃花源”》

这段文字,联系到历史上功勋卓著的人物: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用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及邓小平的“带月荷锄”、“守拙归园”,让作者的感点“多数人看到陶先生笔下理想的社会,而我更看到了陶先生内心深处的桃花源。”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大家发现,在联系实际的阅读经历和生活经历时,关于诸葛亮、范仲淹、邓小平可说可讲的有很多,但是我们不能漫无目的地联系,想说到哪里就说到哪里,而应该有侧重点,比如上文,我们在修改时就应该侧重于体现这些人物澹泊、宁静的精神品质。

【幻灯】联系阅读与生活,联有侧重点。

在这篇修改升格的文章中,最后一段作者从三个方面总结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深远影响,同时也点题“心中的桃花源”,这样我们的读后感才有头有尾,非常完整。

【幻灯】感为主,引为辅,最后作总结。

3.小结

从刚刚修改文章的过程来看,一篇能扣动人心的读后感,能引发读者共鸣的读后感:需要以准确理解文章精神为基础,感点才不会偏离;需要在浅显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并思考,感点才不会肤浅;需要选择感触最深的一点,最有话可说的一点,集中力量说清说透,感点才会获得更多人的共鸣;需要引述适当,感点才不会淹没在大量的原文中,而显得没有力量;需要联系阅读实际和生活实际,感点才不会缺乏现实意义。做到以上几点,你的读后感才能扣动人心。

当然,任何文章的写法都不应该受到某种条条框框的局限。“引——议——联——结”的写法只是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参考的内容和思路,具体到自己的文章中灵活掌握即可。

【幻灯】读后感之歌

读后感,读后感,读后才有感。

理解原文抓要领,细读感才深;

面面俱到不可取,感点精挑选;

选好感点看原文,引有针对性;

联系阅读与生活,联有侧重点。

感为主,引为辅,最后做总结。

三、佳作欣赏、方法巩固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电影、电视,也总有那么一个人追着你要观后感。其实,观后感和读后感的写法一样,都需要有明晰的感点,适当的引述,丰富的联系。

2019年春节档有一部热播电影,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硬核科幻电影。你一定想到了,那就是《流浪地球》。许多人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神经紧绷,还有不少人看得泪流满面,也有很多人写了观后感。

请大家阅读下面读后感,看一看是否能引起你的共鸣呢?

1.读文赏句

【幻灯】“集体主义”之美——《流浪地球》观后感

流浪地球不如说是拯救地球。(开篇则提出自己对电影题目的不同认识,是感点吗?我们继续往下看。)不同于好莱坞大片中的个人英雄主义,比如《变形金刚》中又酷又炫的巨型机甲、《终结者》里面的施瓦辛格……(对比,引出感点。)《流浪地球》中拯救地球的方式是一种集体主义的成功。影片中最感人的地方不是外公韩子昂的死亡,也不是航天员刘培强驾驶飞车撞向木星,而是朵朵在最后的广播中说,“我们救援队牺牲了很多人……我需要你们的支援,我需要你们的支援”,当各个国家的救援队听到这段广播后,从犹豫中,从绝望中,掉转车头,从四面八方赶到现场,不分肤色,不用言语,一齐用力推进。那一刻,观众被深深地感动,热泪盈眶。(先提出感点,然后再引述电影当中的情节以及直接引述人物语言,交代感点的由来。这样的形式也可以,不必拘泥于引——议——联——结的固定结构。)《礼记》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顾言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热情地歌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其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一种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一部分联系从古至今、经史典籍、文章歌曲对“集体主义”的理解,提出集体主义就是“牺牲小我,顾全大局”。议论深刻,引人共鸣。)

长城的伟大不在于长城的雄伟壮观,而在于合数万人之众、数十年如一日修建长城这一集体工程。愚公可以移动一座大山,因为即使愚公死了,其子子孙孙无穷尽也。面对烈火的焚烧,邱少云一动不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为这份伟大而又美好精神的召唤,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烙印在各个时代的封面上。这是一份令人惊叹、敬佩的精神。更让人感到了一份充满热情,悲壮的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这才是中国式的极致美学。(联系从古至今的经典事例:长城、愚公、邱少云,让我们对“集体主义”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地下城、死亡废墟、铁甲洪流、壮丽的空间站、精密的太空舱……电影镜头令人惊艳。然而这只是电影的外表包装。电影的本质是2500年的恢弘计划、百代人的分工合作。故土难离,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这本身就是一份工程浩大的集体工程,是对集体主义精神的一种生动投射。因此显得格外勇敢,格外悲壮。(这一部分回到电影《流浪地球》中来,由表及里,用总结性的语言进行更深入的议论。电影披着科幻的外衣,表现的是集体主义精神。)

所以说,《流浪地球》没有照搬好莱坞大片中个人英雄主义模式,而是提炼出中国人固有的民族精神内核作为影片的支撑点,彰显着中国的格局与气度:“全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影片中,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是英雄,不是举一国之力就可以彰显伟大,需要各国之间通力合作,地球村有一个联合政府。拯救地球也不再是一个人的热血与孤勇,它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鲁迅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部充满中国特色的科幻电影,肯定也是一部世界级的科幻电影,自然得到各国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最后总结电影的成功之处,再次呼应感点和标题:集体主义之美。)

2.佳作点评:

这篇读后感非常典型。

首先,我们能看到非常明晰的感点:《流浪地球》中拯救地球的方式是一种集体主义的成功。而且整篇读后感全部围绕这一感点(中心)进行议论,论述集中,没有枝节,不混乱。

其次,感点深刻,避免了肤浅。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如带着地球去流浪,好浪漫的想法!如中国能拍出好莱坞似的大片,真牛!刘培强为国献身,真英雄!儿子刘启终于理解了父亲刘培强,好感人!地球真的会灭亡吗……这些感受都很肤浅。而作者正因为准确理解了作品传达的精神,抓住了要领,诸如:家国情怀、希望、集体主义精神。避免了从个人的角度去理解作品,也就避免了错误和肤浅,这是写好一篇读后感的基础。这篇文章做到了:理解原文抓要领,细读感才深。

然后,作者选择的是电影最动人的点:正如读后感所说:“那一刻,观众被深深地感动,热泪盈眶。”这一点也是作者最有话可说,最能联系阅读经历进行深入开掘的一点。你看,这篇读后感不仅联系到了经典名言、经典歌曲,还有经典故事,非常丰富,怎能不引起读者的共鸣呢?这篇读后感做到了:面面俱到不可取,感点精挑选。

接着,从“引”的角度看,作者引而有当,每一处引都为了引出感点服务,具有针对性。

这篇文章还做到了:选好感点看原文,引有针对性。

“联”的部分,作者联系了自己的阅读经历,有经典论述,也有经典事例,非常丰富,对感点进行深入挖掘。这样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篇文章做到了:联系阅读与生活,联有侧重点。

最后,从整体结构看,这篇读后感引述最少,联系丰富,议论较多,感悟怎能不深刻?所以,这篇读后感也做到了:感为主,引为辅,最后作总结。

3.教师寄语

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写好读后感的要领。在读上下好功夫,思考成熟后再下笔写,读后感才能写好。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写作《学习写消息》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写作 学习写消息

1.学习消息的基本特点。 2.掌握消息的要素和结构。

3.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消息写作。

1.课时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有关消息的文章了。我相信大家对消息等有关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更好地把知识学到手,用到手,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学习写消息”,一起浏览“学习写消息”的相关知识。(出示课件第一屏:学习写消息,展示教学目标)(学生看书后,对“消息”的有关知识进行回忆、对照、讨论、交流、复述)明确:消息,就是新闻。它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地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的一种文体。(出示课件第二屏:消息的特点)

1.教师分发消息的有关材料(同时展示课件第三屏,配录音)。

刘胡兰慷慨就义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7年3月广播)在山西文水县一个叫云周西村的村子里,上个月12日,有一个17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被阎锡山的军队杀害了。

在当众审讯的时候,阎军问她:“是不是共产党员?”她说:“是!”阎军又问她:“为什么要参加共产党?”她回答:“共产党为老百姓做事。”阎军又问:“今后你还为共产党办事?”她说:“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这时候阎军抬出了铡刀,在她面前铡死了七十多岁的老人杨桂子等几个人,又威胁她说:“只要今后不给八路军办事,就不杀你。”这位青年女英雄坚决地回答:“那是办不到的事!”阎军又问:“你真的愿意死?”英勇坚强的刘胡兰,从容地躺到铡刀下面,大声地说:“死有什么可怕?要杀就由你们吧,我再活17岁,也是这个样。”这位17岁的女英雄就慷慨就义了。

全村的父老,都记下了这血海深仇,他们决定立一块碑,来永远纪念这位人民的女儿。 2.分组思考、讨论下列问题:(出示课件第四屏) (1)这则消息的六要素是什么?请找出这则消息的导语部分。 明确:这则消息的六要素是:

时间

1947年2月12日 地点 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 人物 刘胡兰

事件的起因 阎军审讯刘胡兰 事件的经过 宁死不屈 事件的结果 慷慨就义

这则消息的导语是文章开头的第一段。 (2)这则消息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则消息没有引标,也没有副标,只有主标“刘胡兰慷慨就义”,这个主标概括了这则新闻的主要事实。

(3)本消息的主体部分是以什么方式报道的?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消息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报道事实的,这样写更能体现事件的真实性。

(4)这则消息的来源是哪里?

明确:这则消息的来源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3.概括消息的结构。

一般来说,消息的结构可分为五个部分,那就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在这五部分中,其中的“标题、导语和主体”是消息中必不可少的。

一般文章只有一个标题,而消息除了主标以外,还有副标和引标。主标所揭示的是消息的主要内容。在主标上方的小字就是引标,在主标下方的小字就叫副标。引标和副标都是点明或是介绍与主标有关的内容和情况的。在有的时候引标和副标可以不用。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是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有价值、最能体现中心内容的一部分。如材料中的第一段。

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与补充。它主要介绍要报道的事实。一般来说消息的六要素就包括在里面。如材料中的第二段。

背景,是指消息所报道事实的历史情况和环境条件。它通过对比、说明和阐释,使报道更加具体和深入。背景材料一般暗放在主体中,也可放在导语和结尾部分。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有时候对全篇做小结,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有时候写出发展趋势,引起读者注意。

还有附加部分电头,就是放在导语前面的,或是用括号的形式介绍发稿的通讯社、发稿的时间以及发稿的记者等情况的文字。

师:我们已经讨论学习了消息的有关特点和要素以及它的结构,想必大家对消息这类文体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第44页的写作实践第一题,写一则消息。

学生动笔,教师巡视查看,并给予一定指导。 教师总结。

1.在上述短消息的基础上进行扩展,适当增加过程介绍或者背景资料,撰写一则长消息。字数不少于500字。

2.除了上述活动,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最近都发生了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尽可能多方面调查、采访,采集相关信息,写一则消息。字数不少于500字。

上一篇:县委组织部工作计划下一篇:县文化振兴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