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教师培训感悟

2023-03-14

第一篇:网络课程教师培训感悟

网络学习培训感悟

第一、感受了新课程教学模式和理念,更新思想。培训给我最大感受的是培训教学中所体现的新课程教学模式和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丰富的实际案例,让我们学习了小组协作、参与式教学、以及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展示了教学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完善结合,更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优化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手段,这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对我们思想的革新,认识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新时期教师的责任,教师要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教育技术,彻底优化教学。

第二、学习了许多实用技术,优化实际教学。通过本次培训,我学会网页制作,有了属于自己的博客,它可以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搭建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且对电子表格有了更全面、细致的了解,操作使用更加熟练。总之,这次的培训内容比较符合我们的教学实际,而且这些知识无疑为我今后从事教育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为提高工作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网络助学”,创新培训,意义深远。本次培训,让我有一种全新的感受,“网络助学”不同于以往我所参加的其他新课程培训,为我们创设了一种全新的培训模式。它更注重我们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培训过程中,通过模块学习,让我们掌握了先进的教育教学应用技术和教学模式,更新理念,意义深远。

第二篇:SYB创业培训课程学习感悟

我是xx,很荣幸能与大家一起参加xxx市人社局与新华技能培训学校开设的SYB创业培训课程,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这次培训,让我受益良多,在这里仅仅说一下自己对创业的浅薄认识。我的主题是“执行”。

非常喜欢马云的一句话“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这句话适合绝大部分人,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脑子里的想法想的很好很好,但是轮到做的时候就编出这样那样的理由欺骗自己不去做。这种意淫式的创业连第一步都迈不出去,还谈什么以后?一件事,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你假如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有人说“宁可要一流的想法,我宁可要一流的执行!”我很同意这样的观点。

对于企业,执行是目标与结果之间“缺失的一环”,是组织能否实现预定目标的决定性因素。一个企业想要成功,战略与执行缺一不可,即使一个企业有好的战略,缺少了执行力最终也会失败。SYB学员结业是每个人都要交自己创业计划书的,在座的各位,有的已经是企业的老板,有的还是有想法没有行动的朋友,还有包括在校大学生,虽然今天的我们还在寻求梦想的路上,但愿明天的我们,都能成就一番作为,在此,预祝在座的所有学员都有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都有自己最初的理想,那我想问,再一个工作岗位有上百人抢着做的环境里,你的价值是什么?没有了你,还能为社会增加一个工作岗位,减少一个失业人口。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很多人都在等,等自己准备好了,等自己有了积蓄,等着等着,等没了自己的理想,等没了自己的激情,等没了生活得意义,变得为了生活而生活,最终郁郁而终。

SYB的所有学员,我们都是一群年轻的人,是一群有激情有共同理想的年轻人,那么不要在为自己找借口了,执行你的创业想法吧!

记住我们的口号:我们为爱而工作,我们终将到达成功的彼岸。加油!!!

第三篇:东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感悟

东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感悟

教师网络研修平台的学习,我再次深深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抓住这次研修的机会,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观看专题视频,积极参与网上交流,更新教学观念,尝试一些创新的做法。为迎接新课改的挑战我觉得我们教师应做到: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应做到:

1、创设各种情景,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关注学生我们应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

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对学生学习策略进行指导,即让他们在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那么,指导学生学习策略我们应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第四篇: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培训感悟

短短一周时间的培训,让我的教育观念有了质的改变,教育理念和方法焕然一新。可以说,它是“升级版”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带给我清新的感觉,紧张而又充实,它对我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思想的转变所带来的冲击是空前强烈的,它就像一场风暴,势不可挡。回顾这几天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历程,感受颇深„„在短短的6天里,为了课题的选定,为了计划的设计,为了文稿的制作,为了网站的建立,为了„„竟然忙得不分白天与黑夜,累得不知所措,可以说是对智慧、体力、综合素质的一次尖锐挑战,差一点就要坚持不住,好在终于顶了下来,回过头来反思自己这样近乎拼命的行为,值不值得,得出的结论印证了一句话“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以教法革新为特色,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学科整合、研究型学习、反思型学习、面向作品的评价等特点。它在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使他们获得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的技能与方法。而我们的培训活动,正是围绕这些特点进行的。思想上有了明确的认识,兴趣也来了,自己也主动加班加点。自从参加培训那天起,我从没有睡过一次好觉。精神和身体都极度疲劳。由于自己的基础差,而进度又快,每天的作业都无法按时完成,所以我只好每天加班到深夜,这是我一生当中从来没经历过的,可我却能咬紧牙关坚持下来了。这就是英特尔未来教育的魅力所在。这次培训我感觉最有意义、最有价值。

英特尔未来教育打破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它倡导的是“问题化教学”。在教师的问题设计下,学生采用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框架问题”,以创设“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为核心,“内容问题”为基础,激励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进行探究、实践和思考等高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促进学生的高级思维的发展。这是“英特尔未来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让我学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教师要学会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只有学会如何运用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学会从互联网上下载与自己学科相关的备课资料才能建立好自己的学科资料库,才能备好课,撰写好教案。除此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应用计算机,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空间变得无界限了。教育信息化能够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这与我们传统教育有着天壤之别。传统的教育方法是,老师在台上把知识讲得头头是道,也说得清清楚楚,但是学生也许还是云里雾里,懵懵懂懂,只有在课后耗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感到很累,效果还不一定很好。

“英特尔未来教育”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我意识到“问题化教学”新的教学模式已经是势在必行的时候了。但是无论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死的条条框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加以灵活运用。“英特尔未来教育”要求我们应用计算机完成问题设计,但是,在我们农村学校,很多老师对计算机还只是从概念上的认识,根本谈不上操作和应用了,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整合”在农村大面积推广实施是有一定的困难。当然,新的教学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必然推动着教育的发展。正如英特尔公司首席势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说的,计算机和互联网不能自动带来教育的革命,因为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通过这次培训,我坚信“问题化教学”会在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中彰显神奇的魅力。

英特尔未来教育正是伴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东风来到了中国,我们坚信用英特尔未来教育这一块他山之石定能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培训这块玉。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想:以后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的头脑,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第五篇:课程感悟

体验“课程”, 惊喜感悟

面对新课程的出台,我们好象是迎接一个孕育已久的新生儿,纷纷抱着极大的热情,去学习和研究新课程。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者,面对新课程赋予我们的更宽泛更具有弹性的选择空间,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如何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把握好选择权,真正去研读孩子的这本书呢?通过对新课程的不断学习、研究、实践,我感受到的是新与旧的交融、进与退的交锋、机遇与挑战的同存,这种体会可组成一句话,那就是: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策略、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感悟“新课程”的开放,树立教育“新观念”。

“新课程”为我们看待世界和看待课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开放性。开放性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师首先要成为能够开放自己思想的人,开放自己的思想,就意味着让自己原有思想观念向其他人的不同思想观念开放,向各种未知的可能性开放,这种开放的目的是要生成新观念。

1、树立整合的教育观,努力打破学科界限,实现目标的整合。

在整合教育观的指导下,我们的活动都以主题的形式展开。在主题生成、开展、深入的过程中我努力做到:打破学科间界限,更多地关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和认知需求,加深搭班老师之间的配合与衔接,从而实现课程内容、形式的有机整合。

(1)打破分科规律,实现人文关系的有效整合是关键。

以往根深蒂固的学科教学体系,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和展开,在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了根除学科界线的必要性。因此,我力求和全体教师们努力从思想上和行动方式上改变这种局面。现在,每天利用幼儿的午睡时间开个小碰头会,已成为了我们每日的必然议程。利用这段时间,要求班级教师对班级中的每个孩子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在主题活动的预设方面,互通相关信息,共同商定、调整阶段目标,在内容安排上进行有效的衔接和统一。因此我深切感受到只有两个搭班老师间不断地沟通与理解,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分科观念。

(2)将视野转向孩子,将孩子的发展需求作为研究、选择教材的依据,从而更全面地实现课程内容、形式的整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玩水的系列活动,在确立该主题之前,教师发现班级中大部分孩子都特别爱玩水,盥洗活动时,许多孩子都会长时间滞留在水池前,玩玩弄弄不舍得离开。通过观察了解,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水——这种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的认识只停留它的作用上,而对水的性质等粗浅的认知,他们不会表达,也不知如何表达。在反复地考虑、商量、选择的基础上,老师还结合天气的情况,预设了水的系列主题活动。同时,又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优化教与学的方式,鼓励幼儿自己寻找材料,玩一玩、试一试、看一看、想一想,变原先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帮助幼儿积累感性的直接经验。这一富有个性的预设活动,使孩子在与环境材料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的体验和需求,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起的自发生成活动。

2、在共性的基础上体现个性特点。

新课程的理念明确提出幼儿的发展应是富有个性的。在实践中,尽可能地依据本班幼儿最近发展水平和关注孩子们的热点与兴趣点,推动本班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那么如何让教师预设活动的内容与要求,更贴近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孩子呢?

(1)将近阶段主题与本班幼儿现有认知能力、生活经验互相衔接,选择确定适合本班孩子发展的内容与形式。

如:在“秋天多美丽”的系列主题活动中,我们的老师发现,孩子们对落下的树叶发生了兴趣,尤其孩子们对树叶形状的关注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预设了树叶贴画的活动,引导孩子们在收集树叶的基础上说说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象什么,和他们一起去贴一贴,拼一拼,画一画,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一件件风格各异的树叶贴画作品,尽情体现对树叶形状、颜色的想象与创新。

(2)注重个别引导,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因此,在教学活动与区域游戏中,我始终鼓励教师要都尽最大可能为孩子们提供丰富而有层次性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促进幼儿有差异的发展。例如在树叶贴画的活动中,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老师们就建议他们使用剪刀,鼓励他们动脑筋剪出老师未能提供而自己又需要的树叶形状,制作到作品中;对于中等水平的孩子,就以启发引导为主,让他们能贴出简单作品;而相对能力差的幼儿,则降低难度,让他们随意地贴贴玩玩,主要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构建教育“新课堂”。

长久以来,我们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幼儿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剥夺了幼儿的自主学习的权利。以致我们的许多幼儿能够应对各种知识,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新课程要求教师唤醒幼儿的自主意识,帮助树立自信;激励他们勇于质疑,敢于表现,培养独立人格;教给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坚持训练,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因此,培养幼儿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实行,而这一切都将依赖于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1、给幼儿一些时间,让他们自主学习。

每天,孩子们都想有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如果给他们一些时间,孩子们就会充分利用:找朋友谈谈心,讲讲故事,做做游戏,看看图书,既舒活了筋骨,又增长了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2、给幼儿一些问题,让他们合作学习。

以往上课,教师提的问题都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幼儿一听就会答,有些脑筋转弯的问题,幼儿只是相互对视,毫无兴趣,老师最终自问自答。这种封闭式的提问,让幼儿养成了对老师的依赖性。久而久之,幼儿对答问题总像是例行公事,提问只是一种形式。如果我们提出一些联系孩子生活的问题,让他们进行讨论而得结论,收效则更佳。如:结合“我们居住的城市”,谈谈自己居住的城市四季的变化;“太阳和影子的关系”等等,孩子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

3、给幼儿一些冲突,让他们探究学习。

新课程要求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多创设一些冲突,让幼儿自己讨论解决。如在结构游戏《我眼中的戚大街》中,教师就安排了这样一个冲突:请幼儿用大型积塑构建大街的外围,在活动中现有的积塑没了,而外围墙还没建成,孩子们显得手无足错,于是教师巧妙的处理这一教学环节的:让小朋友们分组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有的说用饮料瓶代替,有的说用牙膏盒代替,讨论十分激烈,并且用所想的办法解决了实际问题,最终建构了美丽的《我眼中的戚大街》,虽然他们的观点有些幼稚,但这毕竟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4、给幼儿一个内容,让他们去创造。

新课程提倡孩子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性人才。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结合中班主题活动《亲亲热热一家人》,我们举办了一个家庭设计大赛活动,孩子们可以大胆想象你心中美丽的家。在各小组发言中,孩子们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在设计中的经历和体验,将机器人、电脑遥控带进自己的家,营造美好的家园,体验到自己创造的快乐。当然,幼儿自主学习时,教师并不是不闻不问,而要做积极的旁观者,进行指导、促进,而不要让自主学习流于形式。

三、建立合作、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教师深切的感到新课程时时在激励着我们努力去做一个创新型的教师。主题探究活动的开放性、活动过程的不确定性,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活动的过程性,这些都给教师的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关注幼儿和解读幼儿,成为孩子探究式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合作、平等的玩伴关系。

多少年来,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一直被人看成是一种 “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这种质朴的早已被人们所接受的师生观,在新课程中越来越不适应了。且不说教师“这桶水”的满与不满对学生“杯中水”的影响,单就教师“桶中水”的质量严重地影响到学生“杯中水”的质量而言,就足以让人们对这种师生关系产生怀疑,教师和学生的相处是一种平等的人与人的相处。如在预设主题“我们身边的人”活动中,当时,我只是让幼儿事先调查他们身边认识的人的职业,以便幼儿在交流介绍时丰富知识,在幼儿相互交流介绍时,当佳佳小朋友介绍“我爸爸是一名警察”时,邓怿小朋友就很自然发出了提问:“是不是和110中的警察一样的?”紧接着其他小朋友也发出了提问:你爸爸抓小偷吗?你爸爸本领大吗?等等,针对孩子好奇心,我就专门组织幼儿关于警察进行讨论,让幼儿自由提问你想了解警察的什么秘密?幼儿围绕这一话题提出了很多问题:如我想了解警察是怎样抓小偷的?我想了解警察是怎样破案的?„„根据孩子们的提问,我们的教师及时进行了归纳整理,寻找孩子们的关注热点,于是“警察破案”,这一生成活动就生成了。正是由于教师的留心观察、倾听才发现了来自幼儿的活动主题。本次活动,使参与的教师们真切感受到我们必须要用一颗平等的心去看待孩子,让孩子在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充分地、主动地与老师合作交往。而我们老师也要放得下架子,不懂的地方就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与幼儿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师生间相互建构,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这种氛围使孩子心态得到开放,主体性得到凸现,个性得到张显,创造性得到解放,同时教师专业得到成长和自我实现。

2、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发展者、引导者。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教师不可能替代但却能施加强有力影响的过程。新课程更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教师作用和角色的定位符合当今世界幼教发展的潮流,也得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强力支撑。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都可能会产生许多问题,但由于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他们往往还不会归纳事物的特点,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介入和引导,是探索深入下去,从而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如有一次吃过中饭,教师会带领幼儿在幼儿园中散步。那天,阳光明媚,小朋友们在阳光下自由的玩耍,中五班的李老师发现许多幼儿都在做手影游戏,他们对影子非常感兴趣。于是李老师立刻组织幼儿去找影子,找找自己的影子在你的什么地方?由于时间关系,那时幼儿回答的答案是有的影子在前面,有的影子在后面,有的在左面,有的在右面,当幼儿回答出四中不同的答案后,小朋友们都困惑了,他们都睁着眼盯着我,并问:“李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呀,怎么会这样呢?”而这个问题其实是幼儿站立时的方向不同造成的。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开始了不同方位找影子,在观察、比较中,幼儿找出了答案,他们兴奋的跳了起来。为了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在活动结束前李老师又顺势向幼儿提出了疑问:“是不是一天中,我们的影子总是这样不变的呢?”趁热打铁,激励幼儿利用明天星期六或星期天去探索更多有关影子的秘密。由此可见,新课程中教师已经远远不限于知识传承者的角色,而是在教育中灵活地扮演最适宜的角色去与幼儿积极地互动,是幼儿教师工作中最本质、最富挑战性的环节。

3、注重开放和生成,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美国幼教专家凯茨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应表现为: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具有这种素质的幼儿教师能抓住孩子丢来的球,并且把它丢回去,让孩子想继续跟他玩游戏,并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游戏来。他们是真正的幼儿学习、发展的专家。新课程是开放的,开放后的课堂我们教师又应该如何驾御课堂、引导学生、达成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呢?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之间的信息交流,实际上是他们与材料、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幼儿之间的交流能促成他们共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的产生,因此活动课题大部分是从幼儿的兴趣、热点生成的。首先,我从孩子的角度去关注理解他们的生成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判断生成活动的价值,及时予以支持和提升。 以前,我们的教师总认为生成活动太难把握了,简直有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因此就只能尽量避免涉及这块生地。而现在在研读新课程理念,尝试新课程的过程中,让我们的教师深切地体验到幼儿的生成活动,它无时不有,无所不在。这是因为,我们开始习惯于深入地去研读每一个孩子,关注孩子们发展的每一个寻常时刻,分析他们这些行为产生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诱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需要,尊重幼儿个性的发展,才能真正地支持、提升生成活动这种富有生命力的活动,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建构者。其次,我们要求教师努力做到“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活动相互交融、有效渗透”。 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幼儿生成的主题经过教师的支持、提升,可以以教师预设的活动形式进行展开,而在教师精心预设的活动中,幼儿受到材料、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又会时时拓展生成出属于他们的新的主题。 因此可以说教师预设与幼儿的生成活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相互递进,周而复始的。而我们老师的作用则更多地是聆听、筛选、建构、支持和拓展。

新课程是挑战,同样是机遇,在解析新课程,研读孩子的历程中,我们将时时为孩子的创造潜能而惊讶和感动,同时也鞭策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做一位反思实践者,一位积极进取、永远向前、敢于尝试,不断总结的行进者。相信在和新课程的亲密接触中会使我们幼儿教师的教学实践更上一层楼,体验更多的惊喜!

上一篇:物流运输成本分析核算下一篇:物理教学优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