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信息化论文范文

2022-05-14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卫生信息化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对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更加的重视。本文主要围绕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围绕提升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水平的措施进行探究。

第一篇:卫生信息化论文范文

浅析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

摘 要:本文探讨了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首先对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论述,然后分析了当前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就如何推进医院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一些思路,旨在为医院更好的加强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医院卫生管理整体水平已经纳入议事日程,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而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则是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重要战略性举措,特别是在当前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各级各类医院在开展卫生管理过程中,必须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有一些医院对此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在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积极推动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步入更加良性发展的轨道。

1 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处理、存储和传递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到医院卫生管理,因而推进卫生管理信息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推动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二是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推动卫生经济管理模式创新,使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由过去的纸笔作业向现在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变,不仅能够节约资源,而且也能够提高管理的精准化程度,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医院卫生管理的重要推动力量;三是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提升医院整体发展战略,由于信息化可以建立各种管理要素交叉整合的平台,因而信息化能够使医院管理“价值链”体系更加完善,进而能够对医院未来整体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

2 当前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目前我国一些医院在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只满足于“微机化”,对信息化的内涵缺乏常识的认识,认为信息化就是配备电脑和应用网络,甚至一些小型医院认为信息化建设使卫生管理工作变得更复杂,这些都是不应该的。由于一些医院对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直接导致对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不能够在预算中安排更多的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尽管一些医院也购置了设备和软件,但很多只是摆设,在应用方面还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是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平衡。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种发展趋势,因而绝大多数医院都在这方面进行了投入和探索,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仍然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大型医院好于中小型医院、发达地区医院好于欠发达地区医院、公办医院好于民办医院,特别是社区卫生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然比较滞后,制约了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深入开展。

三是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落后。卫生管理较之于其他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信息技术被引入医院管理中的时间比较短,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的信息服务系统平台,这就直接导致很多医院的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比较落后,无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3 推动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完善措施

一是创新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推动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在理念创新上狠下功夫。这就需要各级各类医院在开展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改变过去以应用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发展理念,将大数据、云存储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价值链”管理体系应用到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当中,牢固树立新的“信息化”管理和发展理念,特别是医院的领导更要高度重视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既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又要强化“软件”和“硬件”建设,更要打造具有较强应用和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使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2]。

二是加强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指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我国大力推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新形势下,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当将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到“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体系当中,制定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鼓励、支持和引导政策,特别是国家应当从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整合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加大医疗系统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既要加大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和软件研发工作,又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同时还要加强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法治化和制度化建设,为我国医院更好的开展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三是优化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的新时期,应当将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医疗体制改革当中,积极探讨符合我国医疗体制实际的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对全国医院网络数据进行优化和整合,建立统一的医院数据平台,使医院的各类数据既能够独立运行,又能够形成“开放性”,提升医院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使用效率;要把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当中,它可以利用电子标签、扫描仪和互联网等连接各种需要监控的设备、物品和人员并形成一个无处不在的网络,物联网可以让不会讲话的人或者物,自动报告自己的位置和运行状态等信息[3]。

随着全球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目前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下大力气认真加以解决。这就需要我国各级各类医院对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创新管理理念、加强指导服务和优化管理模式上狠下功夫,使医院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黄惠芳.信息技术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实际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04).

[2]陶建华.浅谈信息化技术在卫生经济管理的中的应用[J].财经界,2012(04).

[3]庄哲华.医院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在公共卫生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06).

作者:王晨晨

第二篇:推进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 提升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能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对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更加的重视。本文主要围绕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围绕提升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水平的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监督管理能力

1 信息化建设现状及相关概述

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动物卫生信息化平台、视频监管系统。下文就围绕这两个系统来进行阐述。

1.1 动物卫生信息化平台

动物卫生信息化平台现有动物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检疫证信息化管理系统两个系统进行了应用。

1.1.1 动物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

第一,监督执法管理。建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数据库,这样就能够对监督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的信息进行查询,还能够按照性别、学历、岗位等条件进行分类查询统计,有助于对动物卫生监督队伍的情况进行合理的掌握,进而对人才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建立了监管场所信息(如: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厂、动物诊疗机构等)并对监管场所的监督情况进行上传以便查询。第二,证章标志管理。建立了动物检疫证章数据库,这样可以对每一张动物检疫证明及每一枚检疫章的领取情况以及发放情况进行查询,另外还能够对动物检疫证章的领取、发放、库存情况、回收情况、销毁情况进行查询[1]。第三,产地检疫管理。建立了产地检疫申报点信息,规范了产地检疫申报单的填写并对产地检疫过程中的无害化处理进行监管和数据统计,第四,屠宰检疫管理。建立了屠宰场信息,规范了入场查验、屠宰检疫申报单、宰前巡查、屠宰场防疫消毒等记录填写,对宰后(同步)检疫、畜禽标识回收与销毁、瘦肉精抽检和检测、屠宰场无害化处理等数据进行统计,第五,检疫数据统计,对本辖区内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数据进行统计,并可对相应时间段内的数据进行查询,第六,电子出证。能对本级及下级检疫证出证情况进行查询[2]。

1.1.2 检疫证信息化管理系统

检疫证信息化管理系统既电子出证系统分为单机版和网络版。网络版能实现检疫证出证数据的实时上传(数据上传至省级数据库),单机版主要在无网络的检疫申报点使用,需人工上传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出证改变了原来的手工填写出证,全部由机打出证。这样一来,就能够防止出证不规范的现象发生,能够杜绝使用假证。此外,还可以将出证信息实时传送到省级数据库,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分蓄别、分时间,对畜禽出栏调运的情况进行查询统计[3]。

1.2 视频监管系统

建立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监控中心,在每一个监督检查检查站中,都安装摄像头,这样就能够对动物检验现场进行全面的监控,而且可以将监控录像的信息进行保存,这样可以起到规范工作人员行为的作用,还能够起到保护监督检查人员的作用。

2 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

2.1 运行成本较低

系统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发的,所以不需要构建数据专网,而且系统的访问兼容性较强,能够支持许多浏览器的访问使用。

2.2 数据输入,简便快捷

系统能够使用各种输入法,出证人员的姓名以及区域等采取系统默认,至于常用的单位、用途以及消毒药品等,都可以采用下拉菜单快速选择。

2.3 严格权限

为了防止非法用户进入到系统之中,系统采用了分级权限控制。根据权限分为省、市(县)、乡(镇)三级管理员,上级用户能够对下级用户的所有信息进行查看,但是不能够进行修改,而下级用户则不能够对上级用户信息进行查看,至于基层出证人员,只能够查看自己的录入数据和出证数据。

2.4 严密设计

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在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系统中,登录需要经服务器的账号和密码验证,电子出证打印采用专用控件技术,如果不从本系统下载安装打印控件,就不能够完成打印作业。当出证用户完成数据录入之后,系统就会生成一个二维码,并将这个二维码打印到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上[4]。

3 结语

综上,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促使动物卫生监管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故此,动物卫生监督部门需要与时俱进,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提升卫生监管水平。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重视软件的研发,要不断更新硬件设施。此外,还需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不断提升自己的监管能力,推动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刘茜,宋津宁.强化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提升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水平[J].当代畜牧,2013(29):27-28.

[2] 柏绍兰,孟静.浅析推进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在提升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水平中的作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11):49.

[3] 杨生德.浅析推进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在提升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水平中的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6(14):266+231.

作者:王刚 左铃兰

第三篇:社区卫生信息化调查

“人人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组成部分。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相呼应,在我国各大城市,一场声势浩大的社区卫生服务革命已遍地开花,成为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和普通百姓关注的目标。

历经三月,踏遍京、沪、苏三地,深入数十家社区卫生机构,调查其体制变革与业务模式转变,发现支撑历史巨变的IT力量。

临近2006年岁末,上海长宁区卫生局信息中心依然一片繁忙。对于即将上马的社区卫生数据中心,上海长宁区卫生局副局长池捷踌躇满志: “信息化是社区卫生改革的切入点,改革到什么深度,就要把信息化推进到什么深度。”

几乎与此同时,在北京,集网格管理、地理空间技术、数据库技术于一身的信息化模式支撑着改革进程; 在上海,依靠信息化手段整合了医疗信息系统与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了“六位一体”的生命全过程追踪; 在苏州,以市卫生局为圆心的共享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条线分割,为医疗资源共享提供了宝贵经验。

北京市卫生局信息中心主任琚文胜说,北京市卫生局目前也在上报社区卫生信息化方案,并报送北京市信息办论证。一旦获得通过,政府将有相应的投入。

2007年年初,科技部社区卫生信息化科研项目专项招标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单位共获得2000万元的国家资金支持,用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的信息化模式探索研究。

一场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社区卫生改革攻坚正在全国各地展开。

社区卫生走向风顶浪尖

“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这是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做出的论断。

2003年,卫生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44.8%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无任何医疗保障,患病群众48.9%应就诊而未就诊,29.6%应住院而未住院,在住院患者中,主动提出提前出院的比例为43.3%,其中6成以上是因为支付不起相关费用。

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默认的常态。

向顽疾开刀,就是向旧有医疗体制挑战,就是将“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落到实处。“社区卫生是城市医疗改革的网底,抓住了网底就抓住了改革的龙头。”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副局长池捷说。

2006年10月,党中央召开了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重大历史任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有关领导指出, 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要加快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重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落实经费保障措施,方便群众防病治病。

要彻底改变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就要彻底改变传统医疗体系中存在的严重不公平现象。

首先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公平,优质资源过度向大医院集中,基层卫生资源严重不足。2005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仅占城镇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8.9%,卫生技术人员数占2.7%。卫生资源过度配置导致了人均门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的大幅度上升,1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财经蓝皮书指出,我国的人均住院费用已由2000年的3083.7元上升到2005年的4661.5元。

其次是政府投入分配不均匀。有数据显示,政府预算支出在中国卫生总费用中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1/3左右下降到2003年的17%,而居民卫生支出则从1978年的20%上升到2003年的50%以上。

2007年1月,卫生部部长高强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再一次明确: 把医疗卫生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和城市社区,优先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为了实现政府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改革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成为必由之路。在北京、上海、苏州、成都及厦门等地,一场场自下而上的改革大幕正徐徐拉起,社区卫生服务被前所未有地推到了改革最前沿。

艰难的体制变迁

关键词: 收支两条线、全额预算管理。

今年56岁的张伯达是北京市北新桥街道民安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1996年,原本是北新桥医院中医师的他出任医院下属的育树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这位老站长和社区居民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经历了社区卫生的两次改革。

育树站以前是红十字卫生站,实际上是北新桥医院中医科的分诊站,由医院和街道办事处共同管理。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要改革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998年,育树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式成立,所有人员全部换成医务人员。

成立后的育树站依然隶属于北新桥医院,医务人员的工资直接与开药挂钩,每月完成四五万元的流水才能拿到60%的工资,其他的得自己挣,服务站80%的收入来自于药品。

“那时,服务站4个大夫和3个护士要面对社区10个居委会,近5万居民,每天除了看病、开药,哪里管得过来。说句实话,社区卫生到底是干什么的,大家都比较模糊。”张伯达说。

2006年6月,东城区对社区卫生体制做了根本性变革,将社区卫生服务从医院医疗体系中剥离出来,退出市场竞争领域,行使公共服务职能。张伯达所在的民安社区服务站彻底与北新桥医院剥离,直属卫生局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工资由财政拨款,面对两个居委会,服务居民18000人。服务站的4名全科医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诊疗全程实现无纸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居民健康档案,医生们能随时掌握小区居民健康情况,实现一对一的服务。

张伯达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然成了卫生体制改革的先锋。他清楚地记得,2006年3月17日,东城区区委书记陈平亲自给全科医生讲课,详细解释了卫生改革的每一个环节,陈平将他们称做“社区卫生打天下的先锋”。

“这是我当社区医生以来最大、也最踏实的一次改革,政府开始对社区卫生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张伯达越来越清楚自己的责任是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以健康为核心,涵盖基础医疗、保健、预防、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和健康教育)的医疗,虽然快退休了,张伯达仍然充满了干劲。

张伯达的故事折射出社区卫生工作所走过的艰辛路。改革以前,东城区政府每年投入社区卫生1200万元,交给各个医院。2002年,北京市实现零基预算,即政府投入不再包括医院在职人员的工资,除了自己挣工资外,各医院还要承担所有公费医疗的超支部分,负担重,必然造成以药养医。“2005年,东城区医院总体承担公费医疗超支4000万元,二级医院药品收入占60%,社区医院则达到80%。”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张选说。以药养医给社区医院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必须破除传统体制的羁绊。

在这场由基层涌动的改革中,社区卫生这个从前不被注意的“小角色”开始走向前台,成为医疗改革的主角。继北京市东城区率先改革社区卫生后,其他区县也纷纷尝试,2007年,北京市10个远郊县有望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在上海,继长宁、松江两个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后,全市已有11个区县加入试点行列。今年,这11个区县将率先实现收支两条线、全额预算管理和医保总额预付。

以人为本的业务革新

关键词: 健康档案、全科医生、双向转诊。

1月31日,68岁的马培成大爷来到居住区内的上海市闸北区彭浦卫生服务中心,患有冠心病的他想来找医生开点药。马大爷在服务中心的挂号处把医保卡一刷,他的所有健康信息和诊疗信息就已经经由挂号处分诊流向了华金发全科医生的个人工作站里。在诊室里,华医生通过系统发现马大爷是今年首诊,按规定必须量血压。量了血压后,马大爷的收缩压为160,舒张压为90,血压已经超出正常值。

“您的血压有些偏高,按规定我得把您列入高血压疑似病例库,下周请您再来测量一次血压,如果还偏高,您就得列入到服务中心的高血压数据库了,我们会按照您的血压值分组,全科医生会定期向您随访。”一番详细解释后,华医生对马大爷说: “您满意我的服务吗?如果下周您不方便到医院来,医生会上门为您量血压的。”

“如果不是华医生坚持为我量血压,我都不知道自己最近头晕是怎么回事,现在好了,有医生监督了。”马大爷对华医生非常感谢。这个普通故事的背后却显示出对传统社区卫生业务模式的革新。

首先,改变以住病人在医院排长队的历史,在挂号处,病人就已经被分检到各个全科医生,病人的所有健康信息和诊疗信息也在健康信息系统中被调用出来,病人坐到医生面前时,医生已经非常了解病人的病史。

其次,改变了以往社区卫生医疗和保健分离的机制,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就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加大保健和预防的力度,及时发现隐患,并对患病人群及时追踪。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它基本涵盖了社区卫生业务模式的全部转变。“小病在社区”就是要靠全科医生将医疗保健延伸到病人家中,“全科医生”成了社区卫生的新形象。在上海、北京等地的全科医生摆脱了以前“赤脚医生”的误解,手持PDA,送医上门; “大病进医院”则需要实现双向转诊,打通社区卫生服务站与二、三级医院的数据壁垒,这也是当前社区卫生改革亟待突破的难点; “康复回社区”则充分体现了社区卫生集医疗与保健于一身的“六位一体”综合性功能。

北京市东城区的全科医生到病人家中随访。

采访手记:IT成为“推土机”

敢于向传统体制说“不”,北京、上海、苏州等地的探索都显示出了变革的勇气。而在这些改革的背后,信息化已经超越了工具和手段,融入改革的内核,贯穿改革的方方面面。北京市东城区信息办副主任倪东参与了东城区社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每一个环节,一年半下来,她最大的感触就是信息化已经成了政府创新体制改革的支撑,在对旧有流程的改造中,信息化扮演着“推土机”的角色,势不可挡。

去除顽疾迫在眉睫,一场变革旧有医疗体制的战斗已经打响,社区卫生站走到了城市医疗改革的最前沿,在信息化的支撑下,社区卫生开始真正向“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靠近。

作者:何 源 谭 啸

上一篇:分级教学法论文范文下一篇:环保项目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