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施工角度分析楼屋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022-09-11

1 混凝土楼屋面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1.1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

(1)水泥凝结或膨胀不正常,如水泥安定性不稳定,水泥中含有过多生石灰或氧化镁,这些成分和水化合后产生体积膨胀超过标准,产生裂缝。

(2)如果骨料中含泥(块)量过多,则随着混凝土的干燥,会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

(3)碱-骨料反应:安山岩、玄武岩、辉绿岩、千枚岩等碱性骨料及掺加的外加剂有可能与碱性很强的水泥起化学反应,生成有膨胀能力的碱-硅凝胶而引起混凝土膨胀破坏,产生裂缝。

(4)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渗混合材料外加剂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5)使用过量粉砂,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混凝土为了满足泵送条件: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混凝土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1.2 施工质量方面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施工过分振捣,过分振捣后使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干缩裂缝。

(2)混凝土表面塑性收缩引起裂缝,模板或垫层在浇筑混凝上之前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3)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使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

(4)施工工艺不当引起: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当,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在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在混凝土施工中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弯矩造成横向裂缝。

(5)后浇带或施工缝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

(6)楼面垫层内铺设的暗装水管、电线套管铺设不当,如水管、电线套管铺设不够牢靠、集中铺设、上下交叠铺设致使水管、电线套管上皮在垫层厚度1/3以内,保护层厚度不足都可能造成板面沿管线长度方向产生裂缝。

(7)温度变化大,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产生温度胀缩裂缝(温度裂缝):如果混凝土处在一个温差变化较大的环境下,将会使其收缩更为加剧。另外,室内外温差变化较大,也会引起一定的裂缝。

(8)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

2 混凝土楼屋面板裂缝的预防措施

虽然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出现裂缝这一重大缺陷,但它与预制板相比,还是优点要大于其缺点的,并且它的这一缺点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使其影响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对于现浇板的裂缝问题,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因素都会导致混凝土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控制,以减少或避免这些裂缝的出现。

2.1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

(1)对进场水泥,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认真对水泥标号及安定性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否则清退出场。

(2)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

(3)采取严把原材料进货关、认真地对进场砂石骨料进行检验,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并做好各项试验,一经发现不合格材料进场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清除出场。

(4)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精细骨料的选择,采用适宜的砂率,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充分搅拌混凝土,并在规定的初凝时间内浇筑完毕。

2.2 施工质量

混凝土浇筑对不同的混凝土构件,应有针对性的采用相应的浇筑工艺及方案,浇筑大体积混凝土首先应制定详细的浇筑施工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1)合理的分缝分块,安排合理的浇筑顺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2)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及时移动混凝土布料管,以防止出料口处混凝土过于集中,使用合适的振捣设备,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严禁在浇筑时在混凝土中任意加水。

(3)尽量避免中高温天气施工。如无法避免时在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浇筑,减小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浇捣大体积混凝土时,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在混凝土中埋设降温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先用木刮刮平,在初凝时,用木抹子做第一次抹压,要求加力较大,使面层充分达到密实。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抹压力应比第一次抹压力较大,使混凝土面层再次充分达到密实。严禁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6)及时养护,应在浇筑完后12小时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保湿养护。

(7)施工后浇带或施工缝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8)对于较粗的线管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可增设垂直于线管的抗裂短钢筋网加强,抗裂短钢筋采用Ф6~Ф8,间距小于等于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毫米。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

(9)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10)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另外,根据不同混凝土楼板板厚采用不小Ф8的钢筋做成小马撑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从而可有效控制保护层,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1.5cm。

3 结语

以上是结合本人在施工实践对现浇混凝土板施工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一点看法,采用以上预防措施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一施工质量通病问题,而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可靠、健全的制度去规范并在施工中如何去贯彻执行。但要彻底消除裂缝现象,尚有待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和积累经验,并进行技术创新,采用更为科学的解决方法。

摘要:本文主要从施工方面、兼顾材料原因方面分析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质量,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