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前堆事迹有感范文

2022-06-08

第一篇:邓前堆事迹有感范文

学习邓前堆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邓前堆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河西中学

杨孟荣

2011年4月17日,我在乡政府参加了邓前堆先进事迹报告会,通过面对面的听他讲,看他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令人可亲可敬。同时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渠道进一步加强了学习,通过学习,本人触动很大,感受很深。

他冒着生命危险,在溜索上往返,只为守护乡亲的健康;他行医28年,尽管条件艰苦,却从未放弃。他叫邓前堆,我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

壁立千仞的怒江大峡谷中段,一根铁索横跨滔滔怒江。一个肩背药箱的身影,紧紧抓住索绳,使劲蹬腿,滑轮呼啸而去,载着他滑向对岸„„

他叫邓前堆,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为了村民的健康,他在这条约125米长的溜索上来来往往已28年了,当地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为“索道医生”。

一、偏远山村守护健康

他累计出诊5000多次,步行约60多万公里。

早春时节,天还很凉。80多岁的老阿妈娜马称胃病又犯了,邓前堆闻讯,立即赶到娜马称家里。“有邓医生在村里,我们都心安了。”20多年来,娜马称一直找邓前堆看病,她已记不清邓前堆有多少次半夜三更到她家里来出诊。

1983年,邓前堆在拉马底村卫生室治病时与村医熟识。在乡卫生院培训了6个月,1983年11月,邓前堆开始了他的行医生涯。

一晃28年过去了,今年46岁的邓前堆早已成为这个偏远小山村的健康守护者。

2006年,村民娜友哈从汽车上摔下来,腿上被铁板刮开一条大口子,鲜血淋漓。正在山地里劳动的邓前堆听说后,立即赶去救治。缝合好伤口后,一时与伤者家属联系不上,个头不高的邓前堆就背起娜友哈,踏上陡峭的山路,把她送回了家。

除了临时出诊,邓前堆每月都要上山巡诊一次。巡诊前先打电话告诉村民小组组长,通知有病、需药的村民到指定地点集中。如果哪位病人没来“集中报到”,他就“送医上门”,亲自看了才放心。

28个寒来暑往,邓前堆不辞辛劳,累计出诊5000多次,步行约60多万公里。除了按规定收取医药费,他从未向村民收取过出诊费。一些贫困的乡亲还常常赊欠医药费,仅2010年就欠下2。5万元。“乡亲们只要手里宽裕,是不会欠我的。”邓前堆从没开口催乡亲们还过钱。他不觉得自己吃了亏,“治病救人,对医生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二、溜索行医坚守不懈

“我舍不得乡村医生这个岗位”。

邓前堆所在的拉马底村,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全村265户人家1043人,大部分分布在坡度达50度以上的崇山峻岭间。毫无安全保障的溜索,一度成为怒江两岸村民往来交流的主要交通工具。

要当好乡村医生,邓前堆不得不学着溜索。最初,他也心有怯意,也曾因速度控制不好而被拴铁索的柱子撞伤。渐渐的,他的技术熟练起来。哪怕是在深夜,他也能独自溜索过江,打着手电筒攀爬大山了。

山间行医的岁月是艰苦的。拉马底村卫生室两名乡村医生要负责该村1043名村民的诊疗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宣传等工作。邓前堆每3个月就要给全村儿童做一次体检,整个村子走下来要花一个星期。而直到2010年,卫生局发放给他的补助也不过每月400元。

邓前堆的家是公路边依大岩石而建的3间小平房,屋顶未封牢,四面都会灌风进来。家里除了一台早已过时的小电视机、必要的被褥和几件破旧家具,再无其他财产。

2010年,邓前堆的妻子打付恒做农活时摔断了3根肋骨,然而由于工作繁忙,身为医生的邓前堆却没有时间给妻子仔细医治。打付恒至今无法再干重活。说起这事,邓前堆的眼睛红了。妻子却理解地说:“只要他把别人的病看好了,我就高兴。”

“我从没想过不做乡村医生,我舍不得乡村医生这个岗位。”邓前堆不肯改行去开药店赚钱,也放弃了当村干部的好机会,心甘情愿地坚守着乡村医生这个岗位。

三、无私奉献百姓称赞

村民们的认可是让他最欣慰的事。

邓前堆28年的辛劳使得当地医疗卫生状况有了极大改善拉马底村计划免疫健康建证率达100%,预防接种率达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

说起邓前堆,拉马底村没有人不竖大拇指。“整个村子的人都认得我,在村里走着,碰到的人都会说:‘邓医生你去哪里,到我们家吃点饭再走吧。邓前堆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村民们的认可是让他最欣慰的事。

“其实,怒江州有500多名乡村医生,他们和我做着一样的工作,他们同样应该受到尊敬。”邓前堆说,“像我们村卫生室,2008年来了一位女乡村医生,我就轻松多了。”

在邓前堆心里,一直有三个愿望:希望村子里修一座能通车的桥,这样乡亲们再得什么大病,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外面的大医院去了;再建一栋带厨房、休息室和卫生间的卫生室,这样家住得远的病人就不用连夜奔波赶回家了;拉马底村山高坡陡,村道狭窄艰险,村民们很容易跌伤骨折,他希望自己能全面掌握骨折复位技术,这样,伤筋动骨的病人就不用下山进城看病了。

现在,邓前堆的愿望都快实现了,这让他特别激动当地政府已经在着手筹建能通车的桥和路;新的村卫生室也即将动工;他自己也于2008年开始在怒江卫校就读,2009年又参加了云南省“兴边富民”工程乡村医生在岗培训,专业基本功更加扎实了。

“乡亲们对我好,国家对我好,我这医生要一直当下去,直到终老。”朴实憨厚的邓前堆是这样说的。

邓前堆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胆忠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二篇:索道医生《邓前堆》观后感

《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索道医生《邓前堆》观后感

2014年4月21日,我在电视上党员网收看了系列片《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索道医生《邓前堆》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邓前堆同志用毕生的时间践行了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用全部的忠诚坚守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事迹感人,精神可贵。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要进一步学习邓前堆同志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推动我单位第二批群众路线活动深入开展,努力开展好“三学四创五争”主题实践活动,在推进深化为民服务水平中创先争优、作出贡献。

邓前堆是我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怒族乡村医生。28个寒来暑往,为了治病救人,他不分昼夜,随时以最快速度奔至大山深处的人家,怒江两岸高耸入云的高黎贡山,记录下他跋涉的脚印。

一、28年的溜索行医生涯

在怒江边长大的邓前堆,家在怒江东,比起怒江西的人家来,交通便利多了,进城赶集不需过江,也无需过溜索,所以直到18岁时他也不会过溜索。

怒江两岸的村寨隔岸相望、鸡犬相闻,但两岸村民若要相见却得爬上几小时山路。溜索是这里最“现代”的交通工具,而溜索过江的危险故事在怒江两岸并不鲜闻。

19岁那年,邓前堆通过乡卫生院培训后在村里做了乡村医生。江对岸山梁上的一个村小组,住着20多户人家。过人马吊桥到这个村,得绕路走两三个小时。邓前堆前去看病时,若不耽搁时间,就得过一条125米长的溜索。工作和责任使他不得不学会过溜索。 有一次,邓前堆由于溜滑速度太快,滑轮刹不住,一下子撞到对岸拴铁索的柱子上,他左腿被撞伤,药箱里的玻璃注射剂也被撞碎得仅剩一只。慢慢地,邓前堆可以熟练过溜索了。

在努力钻研中,他的医术也一天天提高。不仅本村的,外村的乡亲也来找他看病。年逾八旬的老奶奶,双手皮肤皱如核桃,输液时他总能一针就扎准;烧伤的老人,在他救治下顺利康复。

这些年,拉马底村的村医换了四茬。他曾经的同事,有的去沿海打工,有的在当地谋其他活计。他也有外出挣钱的机会,但为了深山里的乡亲们他不能离开,尽管这份危险而忙碌的工作收入微薄。

这两年,拉马底村预防接种率达98%,传染病控制效果非常好。“我有一点医学技术,就想干好它。”出诊路上,邓前堆边走边说。

二、“伤员的病情等不得” 他的心,系在病人身上。

有一次,江对岸的一位村民上山采石耳,一不小心摔下了悬崖,他被乡亲们找到抬回家时已是凌晨3点。在睡梦中接到求助电话的邓前堆马上背起药箱,打着电筒过溜索到对岸,攀爬三个小时山路赶到伤员家,他的手被路旁的荆棘划出一道道血痕。天刚蒙蒙亮,邓前堆又赶回村#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卫生室,还有病人等着他呢。中午,伤员家属打电话给邓前堆,告诉他伤员病情稳定,

但邓前堆放心不下,又爬了三个小时山路赶到伤员家,见伤员确实没有危险了,一颗心才放下来。有人问他,夜间出诊爬山路太危险,怎么不等到天亮后再去呢?他回答:“伤员的病情等不得。”

文章《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索道医生《邓前堆》观后感出自http:///article/74353339.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这些年邓前堆在陡峭的山路上,出诊5000多次,从来不收出诊费。有的病人交不起药费和治疗费,他也照样给治病。

他说:“他们有条件还,自然会还。不还,自然是没条件还。”

村里80多岁的老阿妈娜马称20多年来一直找邓前堆看病。她已记不清因自己身体不舒服,邓前堆半夜三更到家里出诊过多少次。老人说:“„阿邓‟在村里,一叫他就来,他来我就心安。”

三、他有一个个善良的愿望

艰难的行医生涯使邓前堆成了村里的“溜索冠军”,“溜索比赛”时他过一趟125米长的溜索仅需39秒。但他一直希望,村里人过江不要再过溜索,村里能架起一座可通车的桥。这样,“乡亲们无论得了什么病,都能以最快速度送到外面的大医院去。”邓前堆说。

不久前,在中央领导关心下,有关部门开始着手为拉马底村建桥。邓前堆说:“听到这个消息,我太激动了。有这么多人关心我们呀。”

邓前堆还有一个愿望:目前,拉马底村卫生室有两间诊室和一间输液室,如果还能为远道而来看病的村民增设一间厨房和休息室就好了。

他还希望自己能掌握骨折复位技术。因为拉马底村乃至福贡县,坡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5%,常年在山上劳作的人们容易跌伤骨折。“如果有机会,我会努力学习的,村里人太需要这门技术了。”邓前堆说。

我相信这位善良村医的一个个美好愿望能尽快实现。 邓前堆同志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一名最基层的医务工作者,二十多年如一日恪守““服务乡亲、奉献家乡”的理想信念。始终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28年的坚守换来了群众的健康。他是新时期基层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时代楷模。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牢记宗旨,全心为民的理想信念,充分体现了一名基层医务人员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习邓前堆同志的先进事迹,既是激励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推动工作,加快发展,推进怒江实现“二次跨越”的需要,更是以先进楷模的崇高信念和感人事迹激励人,鼓舞人,武装人,塑造人,推动社会进步的时代呼唤。我要学习他对党忠诚、热爱事业、扎根基层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学习他不辞辛劳、不甘落后、不辱使命的敬业精神;学习他甘于清贫、情系乡亲、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

第三篇:学习李芳事迹有感

面对危险,无暇思考,小小身躯,开辟天地,这一种何等无畏的大爱,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师爱无疆,用生命守护了教师最美的灵魂。

李芳老师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老师,爱岗敬业,多次在县市获得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称号。工作29年来,她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时刻不忘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牢记使命,立德树人,是教师党员中的优秀代表。说她平凡,因为她是普通教师岗位上简单的一员,说她不凡,面对危难,那份挺身而出的本能是高出自我的大爱。

“爱能使普通的灵魂伟大。”在车祸发生那一刻,容不得李芳有丝毫的犹豫和迟疑,她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她的奋力一推,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的发生,拯救了许多孩子的生命。

爱学生,真诚而乐于助人,是同事们对李芳普遍的评价。李芳老师用自己的行动教育了学生们应当怎样做人,她用最美的行动诠释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她用行动书写了人生中精妙绝伦的句号和感叹号。

作为一名入职两年的青年教师,我感动于身边同事把“教育理想”作为教师工作的目标,而非一般人所认为的安稳与舒适。第一次从身边人嘴里听到这个词的时候,这个貌似离我的生活很远的词,我心里的感动与震惊可想而知。平静湖水上的一颗石子,泛起了教育思潮里的一份涟漪,教育之火灼灼燃烧,思想光芒熠熠生辉。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爱是传承,爱是感恩,相信李老师的大爱会在学生身上,会在我们心中永远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是家校矛盾日渐紧张的今天,让人顿觉暖心的消息。

第四篇:读名人事迹有感

用汗水浇灌未来

——读好书 学英模

浏正街小学 六甲班 丁婉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然而,通往成功的道路是坎坷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桥梁到底是什么?告诉你最主要的是勤奋!当我怀有感想地读完《名人事迹》这本书后,就有了这样深刻的体会:古今中外,任何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用心血和汗水浇灌而成的。

在这本书中讲到世界著名的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他在小学里成绩并不优秀,甚至因为智力迟钝而留过级,他的老师还给过他“决不会有任何出息”的评价。进入大学后,他也成绩平平,连毕业考试也是靠借同学的笔记才勉强过关的,丝毫看不出他有什么非凡的才华。可正是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居然是若干年后被公认为“天才中的天才”的伟大物理学家!这似乎谁也不会想到,但事实正是如此。为什么如此平凡的一个人之后会变成一位举世闻名的伟人呢?唯一的答案就是他勤奋。自从大学毕业之后,爱因斯坦吸取了深刻的教训,决心发奋学习,寒窗苦读。正是因为他勤奋努力,刻苦钻研,才创造了“相对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被后人誉为“20世纪的牛顿”。这与他非要弄清来龙去脉的钻研精神是分不开的。

爱因斯坦从“决不会有任何出息”到被誉为“20世纪的牛顿”这件事足以证明“成功源于勤奋”这句名言的所在性。不是每一个勤奋的人都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但所有有所作为的人都是从勤奋这条必

经之路上走来的,成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要勤奋,所有成功的大门都会对你敞开!成功就在眼前„„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看到一个个名人,伟人悄然诞生:像孔子、孟子、老子,他们的学问来自于毕身孜孜不倦的学习积累,用自己渊博的学识,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并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学者,文人;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新中国的伟大领袖,他们正是靠着吃苦耐劳,为国为民的精神,开拓了新中国美好的前景,使今天的中国在世界的东方立于不败之地;像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航天英雄,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学习技能,磨练意志,最终得到了全国人民的鲜花和掌声,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瞩目和敬仰;像先天聋哑的舞蹈家邰丽华,她难道不是靠着艰辛地付出才站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的吗?

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勤奋,源于付出,源于不断地学习,源于辛勤的汗水„„展望未来,我们是新世纪的主人,未来需要我们去铸造。我们只要勤奋踏实,刻苦努力,相信我们的未来不是梦,我们有理由看到新的希望。让我们登上勤奋的小船,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走向灿烂辉煌的明天!

第五篇:学习张伟事迹有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_______学习张伟事迹有感

我学习了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同志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内心又一次经受震撼和洗礼,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与伟大,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与自豪,看到了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满怀赤诚之心,为党尽心尽力无私奉献的精彩一生和崇高的人生价值 。

一个最基层的农村教师,却有一种奋勇向前的拼搏精神,宁愿放弃改行的机会,也要坚守艰辛清贫的教育工作岗位;有一颗“不是我所生,却与我更亲”的爱生之心。这些都源于他无私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这种蜡烛精神让一个个普通的名字响彻中国,传遍教育界,成为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他生活简朴、廉洁从教、克己奉公,言传身教,把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们的崇高品格和师德不仅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尊敬,而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像这些诚实质朴的人民教师,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献给教育事业,她的身上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光辉。孔子云: “ 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 ”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

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张伟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仁爱与无私,值得敬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当前人民群众深切呼唤更高质量的教育、更加优秀的教师、更加良好的师德风尚。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张伟为榜样,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努力向张伟同志看齐,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和责任意识,忠实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努力把每一所学校都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有一首诗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做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亮丽,那就是师魂;有一种魔棒最为神奇,那就是粉笔;有一种平台最为神圣,那就是讲台。

三寸粉笔写出人生风流,三尺讲台化作千顷苗圃。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高尚的职业,就应该勇敢地锤炼自己。如果我是一块砖,就应该属于巍峨的万里长城;如果我是一抹红霞,那就应该染遍祖国的万里山河。

上一篇:第三期军训简报范文下一篇:读生命生命有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