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情境

2023-03-02

第一篇: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情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第八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具体情景辨认出在一条直线上植树问题的两种基本情况,80%的同学能阐述不同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70%的同学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动画一画、比一比等方法沟通在一条直线上植树三种基本情况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阐述不同情况下点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70%的同学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点与间隔数

同学们已经四年级了,在学校里上操,上体育课都少不了要排队,那你会不会排队呢?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按照老师的要求排队。(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 排队要求: (1)

面向老师排成一路纵队。 (2)

每两位同学之间间隔1米。 队伍排得不错。这路纵队长几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讲解:这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叫做队伍的长;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叫做间隔(板书:间隔);现在有3个同学站队有几个间隔;这三个同学可以当成三个点(板书:点)。

老师把这几个同学排队的情况抽象成了这样子的,你能看懂吗?这几个点表示什么?点与点之间的是什么?有几个点?几个间隔呢?想象一下,四个同学五个同学是什么样子的,试着像老师这样用线段图来表示。数一数,你表示的是几个同学站队,有几个间隔,队伍长几米。

你有什么发现?(排队人数比间隔多1,间隔比人数少1)

二、揭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像同学们站队这样与点和间隔有关的问题,数学家把这类问题称为植树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植树问题。

三、植树问题与同学站队建立联系,找出两端都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1)例1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20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

这道题说的种树和刚才的排队活动有什么联系?(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讲解)

教师讲解:这条小路的长相当于排队的队伍的长;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当于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种树的棵数相当于排队的人数。想一想,在这一题中,什么相当是点?什么相当于间隔?

你能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题意吗?试一试。

我是这样表示的。先画一条长的线段表示这条小路,再画出第一个间隔,标出这个间隔的长是20米,我们可以直接算出什么?

列式 100÷20=5 这个5表示什么呢?(有5个间隔,这条小路可以分成20米长的5段)所以5的单位是什么? 完成这道题了吗?为什么?写出算式。 谁来说一说这一题的解题过程。

(2)如果在这条100米的小路上种树,每棵小树苗间隔相等而且两端都要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要种多少棵?

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说一说你的想法。

100÷10+1=11(棵)

(3)如果在这条100米的小路上种树,每棵小树苗间隔相等而且两端都要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要种多少棵?

说一说你的想法。

100÷5+1=21(棵)

※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发现了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规律吗?什么情况下呢?我要在前面画出怎样的线段图来表示呢?

(板书: 棵树=间隔数+1 ) (4)练习。

过渡小结:刚才,同学们把植树和排队活动联系起来,发现了当两端植树时 棵数=间隔数+1。是不是说只有植树才是植树问题呢?不是的。在我们熟悉的运动场上也有植树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他是谁?都知道刘翔,我们一起看看刘翔在运动场上的风采吧。

想说什么?是呀,刘翔真厉害,那么你们知道他12‘91跑了多少米,跨了多少个栏吗? 自己独立阅读,写出你的算式。

算式写正确的夸夸自己。让我们来放松一下。

四、如果两端都不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休息好了,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岷河小区的植树问题。 (1)岷河小区一号楼与二号楼之间有一条50米长的路,计划在路边每隔10米种一棵树,请问准备多少棵树才合适?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汇报。

有不同看法吗?

(2)岷河小区的实际情况是这样的,请看图。

是不是有上当的感觉?有什么办法让大家不再上这样的当吗?怎样把题目改严谨呢?讨论改题。

(3)植树问题不是每一题都是两端有点的,有时可能两端都没有点,也有可能只有一端有点,就像这样。看老师把它们抽象出来,同方讨论一下,在这两种情况下,点与间隔有什么关系?汇报。

我们把它画在黑板上,老师在黑板上画,你们在本子上画。 完成板书。

五、解决实际问题。

你能运用刚才的发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试一试吧。 一根10米长的木头,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在这一题中,什么可以当作点?什么相当于间隔?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我们可以把什么当作点?这一题是植树问题的哪一类情况呢?

六、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植树问题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呢?

在生活中有哪些类似植树问题?(如运动场上插彩旗,上楼梯,道路边立路灯等等。) 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研究。

第二篇: [四下 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 教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亭江中心小学 林仕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性: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四下 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 教案。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活动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了解了一下,发现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很喜欢唱歌,现在离上课还有一点时间,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幸福拍手歌》好吗?

(齐唱:幸福拍手歌)

师: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数学奥秘,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看着老师的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数字? (5,5个手指)

师:老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吗? (缝隙、空格等)

师:对了,指的是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我们手上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4个手指的时候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 2.引入

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

二、动手种树,初步感知

1、创设情景 出示公告: 招聘启示

学校为进一步进行校园环境美化, 特诚聘环境设计师数名,要求设计植树

方案一份,择优录取,教案《四下 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 教案》。

亭江中心小学

2008-3-8

师:我们学校为了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准备从同学们当中招聘几名校园环境设计师。(播放录音)

师:你们想不想成为我们校园的设计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设计的具体要求吧!

2、理解题意

[出示要求]:在操场边上,有一条20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的一边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你的设计理由。

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0米长的小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 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五米,每两棵树的距离都相等,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米)

3、设计方案,动手种树

师:了解了已知条件,请同学们以同桌为一个小组,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可以用这条线段代表20米的小路。 用你们喜欢的图案表示树,把你们设计的方案画一画。 (小组活动)

4、反馈交流

师:很多小组都已经完成了,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根据你们的方案,需要种几棵树? (5棵,4棵,3棵) (1)两端都栽

师:为什么同样的一段路,同样的要求,种的棵数却不一样呢?你们的方案分别是怎样的?我们先从棵数最多的说起吧!哪个小组设计的是需要5棵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

(小组展示设计方案:

交流设计思路)

师:你们小组的设计方案是怎样的?

师:他们小组的设计符合要求吗?这里他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树的?根据他们的设计,一共需要5棵。

(2)只栽一端

师:哪个小组设计的是需要4棵的? 小组展示设计方案:

交流设计思路)

师:他们的设计符合要求吗? (3)两端都不栽

师:有的小组只要3棵就能完成要求,他们是怎样设计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小组展示设计方案:

交流设计思路)

师:他们小组的设计同样符合要求。 (4)介绍线段图

师:刚才同学们用一条线段表示小路,用不同的图案来表示树,这些图案可以表示树,也可以表示什么?这就是线段图,在学习数学时,我们常常借助它,帮助我们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解决实际复杂问题,它对我们学习数学很有帮助。

师:就一个要求,同学们就能设计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案,真有创造力!看来你们都有成为环境设计师的资格。

三、合作探究,总结方法

1、总结规律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同学们设计的方案,(出示三种方案线段图),三种方案都符合设计的要求,谁能说说他们相同的地方在哪里?

(生说:两棵树间的间隔都一样,他们的间隔个数都相同) 师:不同的地方又在哪里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出示板书:两端都载 只栽一端 两端都不栽)

师:我们具体来看这三种方案,首先,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每隔5米栽一棵,也就是每5米为一个间隔,20米里有几个这样的间隔?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说,师板书:20÷5=4(个)) 师:4表示什么?(4个间隔)

[结合图观察]4个间隔需要几棵树?(5棵树) (师边讲解,边完成表格)

总长(米) 间隔长度(米) 间隔数(个) 棵数(棵) 20 5 4 5

师:为什么4个间隔有5棵树?

一个间隔跟着一棵树,一个间隔跟着一棵树,每个间隔都跟着一棵树,有4个间隔就有4棵树,最后剩哪棵树前面没有间隔?因为它两端都栽,所以还要加上前面的一棵。(列式4+1=5(棵))

师:刚才我们是用列式和画图的方法探究出了间隔数和棵数。

师:如果现在让同学们来种树,除了可以每隔5米种一棵,你们还想每隔几米种一棵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填表格) 师:请同学们任意选择其中的一种情况,用列式或画图的方法来探究它的间隔数和所需棵数。 (学生活动后反馈交流,共同完成表格)

条件:两端都栽

总长(米) 间隔长度(米) 间隔数(个) 所需的棵数(棵)

第三篇: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集体备课稿

沙镇中心校 主备人:德胜

一、单元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本单元内容由原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移来,例3调整为封闭曲线上的植树问题。本单元共有三个例题,例1是直线植树中两端都栽的情况,例2是直线植树中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例3是封闭曲线上植树问题。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学本部分知识时重点就是借助图画方法和“一一对应”“化繁为简”等方法解决问题。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模型思想。 2.通过画线段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尝试用植树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树的棵树与间隔数”的模型思想。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图画方法和“一一对应” “化繁为简”的思想解方法决问题。

四、教学措施

1.例1: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

植树问题教学的重点是解决点和间隔的关系,建立相应的模型。但是当数据比较大时,不利于学生发现规律,所以教材编排上体现了化繁为简和建模的思想。

例1是关于一条线段上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1)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学生的话“100 m太长了,可以先用简单的数试试”渗透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接下来的编排渗透了“猜测—探索—归纳—应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重点培养学生借助线段图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教材呈现学生用画示意图或线段图的方法帮助思考,通过观察两端都栽树的示意图或线段图,把分割点和栽树的棵树一一对应起来,发现并初步总结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在30 m、35 m上加以验证,从而建立起一条线段两端都栽这类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例2: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不栽) 例2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即两端都不栽树的情况。教材继续通过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找出一般规律来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迁移能力培养。

有了例1的基础,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自然会想到借助线段图来分析,教材呈现学生画线段图进行分析,发现当两端都不栽树时,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然后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例题的问题。

一端栽另一端不栽的情况放在“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自己探究。通过画线段图,可以与例

1、例2的对比来获得对这一基本模型的理解,同时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要求的问题。

3.例3:封闭曲线上植树 (1) 突出画图的策略

例3是在一条首尾封闭的曲线上植树的问题。编排思路和例1相同,继续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和画图的策略。借助图示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2)注重模型的对比与沟通

通过小精灵的问题“如果把圆拉直成线段,你能发现什么?”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找出这种植树问题的规律,即栽树的棵树正好等于间隔数,也就相当于一条线段上植树的一端栽另一端不栽的情况,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五、教学建议

1.经历建模的过程,感悟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具体到本单元,教学时,教师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比如例1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归纳、推理的过程,渗透简单的化归、数形结合、一一对应、模型、推理等数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突出画图(线段图)的策略

几何直观是课标的核心概念之一,帮助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本单元通过画示意图或线段图来解决植树问题,可以更直观理解、更好地发现规律,建立模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另外,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将两端都栽、一端栽另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三种情况弄混。事实上,学生不用记每种模型的结论,遇到问题,只要画个线段图,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从而体会到画图策略的价值。

第四篇: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

我所执教的是教材第117页的内容,主要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这节课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是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通过课前活动,以大家都熟悉的手为素材,从让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感知间隔数与手指数的关系。

二、以一道植树问题为载体,营造突破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潮。

三、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

四、多角度的应用练习巩固,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创设浅显易懂的生活原型,让数学走近生活。

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课前活动时,我选择学生的小手为素材,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手指并拢、张开的活动中,清晰地看出手指的个数与空格数之间是相差1的。然后做快速问答的游戏,使学生直观认识并总结出了间隔和点数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处理教材时我把例题改为条件开放的植树问题,不规定间距,同时改小数据,将路的长度变成20米。如此修改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突现学生的知识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在这里数据小了,便于学生利用线段图操作,建立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的思考,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体验探究之乐。

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教学中我先激励学生自己做设计师,想办法设计植树方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式,交流时利用多媒体再现线段图,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栽5棵树。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改变间距后,段数和棵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紧接着提出问题:“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数要比段数(间隔数)多1。最后按照教材要求应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前面的植树问题:100米长的小路,按5米可以平均分成20段,也就是共有20个间隔,而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因此一共要准备21棵树苗。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利用学生资源,加强生生合作

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生生之间的差异是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应在小组交流的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合理的利用。在设计植树方案这一环节上,学生将间距定为1米、2米、4米、5米、10米,体现了思维的多样性。

四、关注植树问题模型的拓展和应用

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加强了模型应用功能的练习,本课练习有以下两个层次:

(1)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上,安排学生自主完成已知总长和间距求棵数、已知棵数和间距求总长的练习,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出发,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双向可逆思维的能力。

(2)推广到与植树问题相近的一些问题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如教室里的座位的事件,公共汽车站台的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以图片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与植树问题相似的现象,最后还把刘翔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精彩夺冠的场景再次重现,并出示110米栏的图,从中找到间隔,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这节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所以课堂容量较大,但是也造成个别学生吃不透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度,适当进行取舍,照顾好中差生。

第五篇: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性: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课件、自己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间隔 1.猜谜语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聪明的同学们来猜一个小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双手) 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数学奥秘,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看着老师的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数字? (5,5个手指)

师:老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吗? (缝隙、空格等)

师:对了,指的是手指间的缝隙,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我们手上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

4个手指的时候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指名答) 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吗? 手指数=间隔数(指缝数)+1 2.引入

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今天呀有位同学交给了老师这样的一道题,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初步感知、共同探索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小路长1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都种。

2、师:同学们先观察一下,他这样做你们同意吗?

3、100米比较长,那我们先来看一下在10米长的小路一边。 结合图片分析得到结果

4、那如果是20米、25米呢?让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 <三>、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1、师:接下来同学们分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刚才给你们发的卡片。

2、总结

两端都载: 树的棵树=间隔数+1

3、出示例题并解决后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4、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所有的植树问题都是两边都要种呢?(不是) 因此,我们要根据情况来分析它应该怎么去种,下面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的118页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另外的情况。

5、分析例题

同样先来考虑一段短的长度,我们以6米和15米为例得出结论 板书 树的棵数=间隔数-1

6、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发现了植树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植树问题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探索和发现。

五、课后思考(只种一端)

假如是一端要栽的情况,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又是什么关系呢?

出示探索题。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

棵数=间隔数﹢1

两端都不栽:棵数=间隔数-1

上一篇:实习工作自我鉴定总结下一篇:思想道德建设自评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