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二实验总结

2022-08-14

总结是一次反思过程,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回顾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化的分析工作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成长。怎么写出有效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必修二实验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化学必修二实验总结

生物必修二实验总结

高一下学期生物必修2实验总结

怀化市五中 石晶

本期我们高一年级开设的教材是必修2。该书实验形式多样包括“实验”3个、模型构建2个、探究2个、调查1个、资料搜集和分析1个、课外实践1个。根据我们学校实验室条件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该书的实验我们并没有完全完成。部分实验改成了演示实验;部分实验我们交给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实验室学生分组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2、教室演示实验: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3、教室学生分组探究: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4、课外学生自主完成的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影响

调查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

5、没有完成的实验: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6、增加的模拟演示实验: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

通过一期的实验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学生很喜欢实验课,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尽管学校实验室条件很是有限,但我还是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自制作不少实验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一些看不见不容易理解的复杂的理论知识。比如我专门增加了模拟演示实验“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和“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收到的实验效果非常好。

第二篇:高中化学必修1、2选修3、4、5实验总结

必修1

1、P5粗盐的提纯

2、P6SO42-检验

3、P7蒸馏水的制取

4、P9萃取与分液

5、P13电解水

6、P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7、P26Fe(OH)3胶体的制备及溶液、胶体、浊液的性质

8、P31Na2SO4溶液分别与KCl溶液、BaCl2溶液反应

9、P32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

10、P33探究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11、P47Na的物理性质

12、P47Na在空气中燃烧实验

13、P48加热铝箔探究铝箔表面氧化膜的物理性质

14、P49Na与水反应

15、P50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16、P51铝与酸、碱溶液反应

17、P55Na2O2与水的反应

18、P56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19、焰色反应

20、P58制备Al(OH)3

21、P58Al(OH)3的性质

22、P60制备Fe(OH)2和Fe(OH)3

23、P61Fe3+的检验

24、P61Fe2+与Fe3+的转化

25、P76硅酸胶体的制备

26、P77Na2SiO3的性质

27、P83H2在Cl2中燃烧

28、P84氯水的漂白性

29、P84探究干燥的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

30、P85Cl的检验

31、P90SO2的性质

32、P92NO2溶于水

33、P97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34、P98实验室制氨气

35、P101浓硫酸的脱水性

36、P101浓硫酸与铜反应

必修2

1、P6碱金属的化学性质(与O

2、H2O的反应)

2、P8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3、P15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比较

4、P21钠与氯气的反应

5、P33铝与盐酸反应时的热量变化

6、P34Ba(OH)2·8H2O与NH4Cl晶体反应时的热量变化 -

7、P34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

8、P40铜锌原电池

9、P41设计原电池

10、P42制作原电池

11、P48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2、P48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3、P61甲烷和氯气的反应

14、P67石蜡油的分解实验

15、P69探究苯分子的结构

16、P73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17、P74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18、P75乙酸的酯化反应

19、P79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20、P79蔗糖的水解反应

21、P89铝热反应

22、P91海带中碘元素的测定

选修四

1、P4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2、P18测定反应速率的实验

3、P20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P21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P21I被氧化的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6、P22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7、P23对比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8、P26生成物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9、P27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0、P28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1、P29强弱电解质的对比

12、P42探究酸性强弱与电离常数的关系

13、P50实验测定酸碱滴定曲线

14、P54盐溶液的酸碱性

15、P57通过实验探究促进或抑制FeCl3水解的条件,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因素。

16、P63溶解平衡的移动

17、P64沉淀转化——AgCl、AgI、AgI的转化;Mg(OH)

2、Fe(OH)3的转化

18、P71铜锌双液原电池

19、P79CuCl2溶液的电解

20、P85铁的吸氧腐蚀

21、P87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选修5

1、P17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

2、P18苯甲酸的重结晶

3、P32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4、P38对比苯、甲苯与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

5、P42溴乙烷的性质 -

6、P51乙醇的消去反应

7、P52乙醇与重铬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

8、P53苯酚的性质

9、P54苯酚与浓溴水反应

10、P57乙醛的银镜反应

11、P57乙醛与新知氢氧化铜的反应

12、P62探究乙酸乙酯的水解条件

13、P80葡萄糖还原性

14、P82蔗糖的性质

15、P89蛋白质的盐析实验

16、P 89蛋白质的变性实验

17、P90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18、P108酚醛树脂的制备与性质 选修3

1、P41探究Cu2+的颜色

2、P42硫酸铜溶液与氨水反应

3、P43硫氰化铁配离子的形成

4、P61制备碘晶体

第三篇: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三章实验总结

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的分类 科学探究

操作方法: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二十五毫升蒸馏水、二十五毫升硫酸铜溶液和二十五毫升泥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氯化铁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把装有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用激光笔照射;将氢氧化铁胶体和泥水分别过滤。

现象:氢氧化铁胶体中出现光路,过滤无杂质。

离子反应

实验2-1离子反应发生需要条件

操作方法: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A中加入氯化钾溶液;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B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现象:A中无明显现象,B中出现沉淀。

实验2-2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探究

操作方法: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A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B中加入酚酞,再加入稀盐酸至无色。在盛有碳酸钠的试管C中加入稀盐酸。

现象:A中生成蓝色沉淀;B中溶液变色;C中生成气体。

结论:生成水气或沉淀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氧化剂-被还原-氧化性-(氧化产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还原剂-被氧化-还原性-(还原产物)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实验3-1钠在空气中氧化

原理:钠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

操作方法: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钠表面的光泽和颜色。

现象与结论:钠表面变黄(氧化钠)。钠比铁、镁、铝、等金属活泼的多。

实验3-2加热钠

原理:钠熔点低,活泼。

操作方法: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

现象与结论:钠与氧气剧烈反应,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 科学探究

原理: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铝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

操作方法: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2,再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氧化膜,再加热至熔化。

现象及结论:铝融化而不滴落。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铝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

实验3-3金属与水的反应

原理:钠与水反应

操作方法: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把一小块钠放入。

现象:钠迅速熔成小球,浮在水面游动,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生成气体。

结论:钠的密度比水小;能与水反应;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生成碱性物质和气体。 科学探究 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

原理: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操作方法:将湿棉花放于试管末端,在试管中放上还原铁粉,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下端放置酒精喷灯,玻璃导管一端接试管口,另一端在肥皂水中。点燃酒精喷灯,在气泡均匀冒出后把火柴靠近肥皂泡。

现象及结论:火柴靠近肥皂后气体燃烧。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可燃气体。(氢气) 实验3-4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原理:铝是两性金属

操作方法: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再分别放入一小段铝片。 现象及结论:两只试管中固体均溶解,均有气体生成。铝既与酸反应也与碱反应。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实验3-5验证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

原理: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操作方法:把水滴入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用手摸试管外壁。

现象及结论:带火星木条复燃。手摸试管外壁有热感。

科学探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操作方法: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观察外观。分别滴入几滴水。 现象及结论:碳酸钠是白色粉末,碳酸氢钠是白色小晶体;前者剩余的固体少(溶解度大)。 实验3-6焰色反应

原理:金属离子燃烧时颜色不一样。

操作方法:用焊在玻璃棒上的铂丝蘸取碳酸钠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将铂丝用盐酸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没有颜色时,蘸取碳酸钾溶液做同样的实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现象及结论:前者有黄色火焰,后者是蓝紫色火焰。

实验3-7氢氧化铝

操作方法:在试管里加入少量稀硫酸铝溶液,一直滴加氨水至不再产生沉淀。

现象及结论:生成白色胶状物质。氢氧化铝与弱碱反应生成沉淀。

实验3-8

操作方法:取一些制得的氢氧化铝,分装在2支试管里,分别滴加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及结论:沉淀均溶解。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

实验3-9

操作方法: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氯化铁(A)和硫酸亚铁溶液(B)。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及结论:A中生成红色沉淀;B中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转化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实验3-10检验三价铁

操作方法: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氯化亚铁溶液(A)和氯化铁溶液(B),各滴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

现象及结论:A中无明显现象,B中生成红色沉淀。

第四篇: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 有机物

一、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 ①种类多

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③易分解,易燃烧

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

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烷

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 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 (1)、氧化性

CO2+2H2O; CH4+2O2CH4不能使酸性高锰酸甲褪色;

(2)、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的某种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

 CH3Cl+HCl CH4+Cl2CH2Cl2+ HCl CH3Cl+Cl2 CHCl3+ HCl CH2Cl2+Cl2 CCl4+ HCl CHCl3+Cl2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三、乙烯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光照光照光照点燃光照

4、化学性质

(1)氧化性 ①可燃性

现象:火焰明亮,有黑烟 原因:含碳量高 ②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上与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现象:溴水褪色

CH3CH2OH CH2=CH2+H2O(3)加聚反应

聚合反应:由相对分子量小的化合物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这种由加成发生的聚合反应叫加聚反应;

乙烯 聚乙烯

四、苯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键角120°;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2C6H6+15O2 = 12CO2+6H2O (火焰明亮,冒浓烟);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取代反应 ①

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 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

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3)加成反应 催化剂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五、乙醇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2、结构: 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

3、化学性质 (1)氧化性

①可燃性

点燃2CO2+3H2O CH3CH2OH+3O2②催化氧化

催化剂2CH3CH2OH+O22 CH3CHO+2H2O 催化剂2 CH3CHO+ O2(2)与钠反应 2 CH3COOH 2CH3CH2ONa +H2↑ 2CH3CH2OH+2Na

六、乙酸(俗名:醋酸)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 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 乙酸的酯化反应

醇和酸起作用生成脂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反应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 浓硫酸:催化剂和吸水剂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1)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便于闻乙酸乙脂的气味) (2)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 (3)降低乙酸乙脂的溶解度

第五篇: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

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有机物 主 要 化 学 性 质 ①氧化反应(燃烧)

CH4+2O2――→CO2+2H2O(淡蓝色火焰,无黑烟)

烷烃: 甲烷

②取代反应 (注意光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产物有5种) CH4+Cl2―→CH3Cl+HCl CH3Cl +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还可以跟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 甲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①氧化反应 (ⅰ)燃烧

烯烃: 乙烯

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有黑烟) (ⅱ)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H

2、Cl

2、HCl、H2O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制乙醇) ③加聚反应 nCH2=CH2――→-CH2-CH2-n(聚乙烯)

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常利用该反应鉴别烷烃和烯烃,

如鉴别甲烷和乙烯。 ①氧化反应(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有浓烟)

②取代反应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硝基取代。

+Br2――→ +HBr +HNO3――→ +H2O

③加成反应 +3H2――→

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

概念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同素异形体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的互称 元素符号表示相同,分

子式可不同 不同 单质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

子的互称 —— —— 原子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分子式相同而结定义 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构式不同的化合子团的物质

分子式 结构 研究对象 不同 相似 化合物

物的互称 相同 不同 化合物

6、烷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1-10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起汉文数字表示。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新”。

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2)系统命名法:

①命名步骤:(1)找主链-最长的碳链(确定母体名称);(2)编号-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 (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②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③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CH3-CH-CH2-CH3 CH3-CH-CH-CH3 2-甲基丁烷 2,3-二甲基丁烷

7、比较同类烃的沸点: ①一看:碳原子数多沸点高。

②碳原子数相同,二看:支链多沸点低。 常温下,碳原子数1-4的烃都为气体。

二、烃的衍生物

1、乙醇和乙酸的性质比较

有机物 通式 代表物 结构简式 饱和一元醇 CnH2n+1OH

乙醇 CH3CH2OH 或 C2H5OH 羟基:-OH

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俗名酒物理性质 精,与水互溶,易挥发

(非电解质)

作燃料、饮料、化工原料;用于医用途 疗消毒,乙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75%

—— —— 饱和一元醛 —— 乙醛 CH3CHO 醛基:-CHO

饱和一元羧酸 CnH2n+1COOH

乙酸 CH3COOH 羧基:-COOH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俗称醋酸,易溶于水和乙醇,无水醋

酸又称冰醋酸。

有机化工原料,可制得醋酸纤维、合成纤维、香料、燃料等,是食醋

的主要成分 官能团

有机物

主 要 化 学 性 质 ①与Na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乙醇与Na的反应(与水比较):①相同点:都生成氢气,反应都放热

②不同点:比钠与水的反应要缓慢

乙醇 结论:乙醇分子羟基中的氢原子比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但没有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②氧化反应 (ⅰ)燃烧 CH3CH2OH+3O2―→2CO2+3H2O

(ⅱ)在铜或银催化条件下:可以被O2氧化成乙醛(CH3CHO)

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消去反应

CH3CH2OH――→CH2=CH2↑+H2O

氧化反应:醛基(-CHO)的性质-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H2O +2Ag↓+3NH3↑

(银氨溶液)

乙醛

CH3CHO + 2Cu(OH)2――→CH3COOH+Cu2O↓+2H2O

(砖红色)

醛基的检验:方法1: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 方法2:加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加热至沸有砖红色沉淀

①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H+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与活泼金属,碱,弱酸盐反应,如CaCO

3、Na2CO3 乙酸

酸性比较:CH3COOH > H2CO3 2CH3COOH+CaCO3=2(CH3COO)2Ca+CO2↑+H2O(强制弱)

②酯化反应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酸脱羟基醇脱氢

三、基本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人们习惯称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种类

单糖

糖类

多糖 C H O

纤维素 元 C H O

果糖 蔗糖

双糖 C H O

麦芽糖 淀粉

(C6H10O5)n C12H22O11

代表物 葡萄糖

C6H12O6 代表物分子

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能发生水解反应

淀粉、纤维素由于n值不同,所以分子

式不同,不能互称同分异构体

能发生水解反应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

甘油酯 饱和高级脂肪酸甘

油酯

含有C=C键,能发生加成反应,

能发生水解反应 C-C键, 能发生水解反应 能发生水解反应 油

油脂

脂 C H O 植物油

C H O C H O N S P等

动物脂肪

蛋白质

酶、肌肉、 氨基酸连接成的高毛发等

分子 主 要 化 学 性 质

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葡萄糖

或CH2OH(CHOH)4CHO (含有羟基和醛基)

醛基:①使新制的Cu(OH)2产生砖红色沉淀-测定糖尿病患者病情

②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工业制镜和玻璃瓶瓶胆

羟基: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蔗糖 淀粉 纤维素 油脂

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淀粉、纤维素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

淀粉特性: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水解反应: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蛋白质

颜色反应: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鉴别部分蛋白质)

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味道(鉴别蛋白质)

上一篇:环卫所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合同诈骗该怎样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