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Basic程序设计》的教学探讨

2022-12-29

学习计算机知识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侧重知识的学习, 从原理入手, 注重概念和理论;二是侧重应用的学习, 从实际入手, 注重掌握方法和技能,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本人认为,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是作为计算机的一种编程工具来使用的, 重在以应用为目的, 以应用为出发点, 检查学习好坏的标准, 不是“知道不知道”, 应是“会不会应用”, 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应用, 所以本人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采用第二种学习方法, 经过多年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 突破传统的三部曲“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 摸索出程序设计的教学新三部曲, 以与同行分享, 敬请指教。

1 抛出一个实际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理论后实际, 先抽象后具体, 先一般后个别。而我采用的方法是:从实际到理论, 从具体到抽象, 从个别到一般。为培养学生知道学习编程工具是为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我在教学中一般是先抛出一个实际问题, 从实际问题入手, 探讨一般性问题的解决方法。根据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懂、难学的特点, 所抛问题一般要有一定的新颖性、趣味性, 难度的把握要适中,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创新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提出问题也没有固定的方法, 比如本人在教学循环结构时, 所抛问题为一个实际的数学问题:求1+2+3+……+100的和, 此问题难度不大、看似简单且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唯一, 能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中来, 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 探讨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 为后续的解决稍难的问题打下基础, 可以告诉学生如果此问题解决了, 我们就能解决, 等一类问题。另外我们还可以抛出比如如何实现计算器、画图、记事本、挖地雷、俄罗斯方块等实际问题。

2 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过程可以让学生先用“自然语言”描述, 自然语言就是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 可以是汉语、英语、其他语言, 用自然语言表示通俗易懂, 但文字冗长, 容易出现“歧义性”, 且自然语言表示的含义往往不大严格, 要根据上下文才能判断其正确含义。如求1+2+3+4+5的和, 可以用自然语言表达如下。

步骤1:先求1+2, 得到结果3。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结果3再加3, 得到结果6。

步骤3:将6再加4, 得10。

步骤4:将10再加5, 得15, 15就是最后的结果。

这样表述是正确的, 但很繁琐。如果要求1+2+3+……+100的和, 则要写99个步骤, 显然不可取。至此, 老师可以抛出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表示方法, 如流程图法, 如图1 (方法较多, 此处只列举一种表示方法) 。

然后给学生介绍流程图常用的符号及其含义, 并且告诉学生这是全世界程序工作者普遍采用的算法表示方法, 是全世界程序工作者交流的“世界语言”。

最后给学生介绍使用VB程序设计如何实现, 并介绍VB的语法、语义。关键代码如下:

这个过程是学习程序设计的重要一步, 算法的掌握及能否灵活运用都在这个步骤中得到体现, VB的常用命令、语法、语义、界面的构造等方法能否熟练掌握及应用也在这个步骤中得到检验。

3 归纳出一般规律

这个过程是一个从个别到一般、从零散到系统的过程, 也是一个归纳的过程, 可以先让学生小结出个别问题的解题思路、解题算法及使用VB程序编程的一般过程, 再由老师总结出同类问题的解决过程、编程实现过程及注意事项。如求1×2×3×……的积, 起始的初值s就不能设置为0如求的和, 就需要两套循环。

总之, 本人在计算机教学中, 针对实践性强的课程特点, 采用这新三部曲进行教学,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 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但不是起决定作用的, 有了好的方法, 还要有一个合理的实施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师生情感的交流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摘要:《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及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 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 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具有独立编程的能力。本文重在探讨如何教好这门学科, 使同学们了解编程的基本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上一篇:理解真情个性刻画——简析钱绍武先生素描人像下一篇: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