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2022-09-11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已经成为一门必修的课程, 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学生日后深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但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 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C语言涉及的概念比较复杂, 规则繁多, 使用灵活, 容易出错,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感到困难, 并不同程度产生畏难心理。特别是多数高职院校将C语言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进校后首先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这种现象尤为明显。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

1 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 英语和数学基础差。他们在学习C语言时, 开始是积极的, 但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 兴趣就减退了, 调动不起积极性, 觉得学习C语言很枯燥。

以往的C语言教学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是单向的, 部分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很容易养成依赖教师的心理, 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践性教学薄弱。实验没有把编程思路和程序测试放在首位, 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实验内容针对性不强, 基本上都是立足于C语言本身的一些语法规则, 和实际开发脱节, 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往往造成学生上课时能听懂, 可动手实验时却脑子一片空白, 无法解题, 出现了听得懂、编不出的现象。

2 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

2.1 优化教学内容

C语言具有数据类型和运算符丰富、语法限制不严格、程序设计自由度大、可由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等特点。然而, 这既是C语言的优点, 也是C语言学习的难点。我们本着“深入浅出, 突出实用”的指导思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了归纳, 将难点再次分散, 以缩小台阶, 达到循序渐进。这样增加了学生的信心, 学习积极性很快就被提高起来。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 (即“算法”) 当作授课的重点, 从而让学生明白如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逐渐培养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正确思维模式。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为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要对实验内容进行改革。一方面保留基础性实验, 例如:三角形面积计算、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等基础编程实验。使学生能够较顺利地通过实验, 并及时理解和消化课堂教学内容, 学生也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学习热情会进一步得到提高。另一方面, 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难度略大的实验, 并组织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得出算法流程, 然后上机编程调试。课程后期可设计一个大题目作为综合任务, 把不同功能模块分派给每个小组完成,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与问题的分析能力, 更主要的是也培养了他们的协作能力。

2.2 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 考虑到课程的特点, 对于案例分析或程序的编写过程, 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 进行课堂讨论、板书讲解、结合提问, 将问题层层剖析、层层深入, 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 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对问题的理解也变得更容易。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注意声、文、图、动有机结合, 将抽象内容形象化、深奥内容通俗化, 增加课堂信息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排序问题, 有几种实现方法, 我们通过设计交互式动画, 使学生互动地与课件中的程序进行交互式访问, 使得一些只有在T C下才能完成的诸如输入、输出和变量监视工作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 加深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把不同结构的程序的执行过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加深学生对程序执行过程的理解。

另外, 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构建《C语言程序设计》的网络课程。提供电子教案、大纲、课件、习题等, 供学生自行调用;设置B B S讨论区, 可以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答疑、讨论, 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2.3 教学方法的改革

2.3.1 一体化教学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者相互促进。一方面在学时安排上, 理论课与实验课紧密衔接, 实验内容与教学内容互相渗透与加深, 另一方面采用分层次教学, 即采用验证型、设计型及综合型三层次教学, 尤其是一些综合开发实验, 不仅延伸了教学内容, 而且对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2.3.2 任务驱动式教学

以任务驱动的方式, 通过实例讲授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把重点放在解题思路上。从开始就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所解决的问题领域, 从具体实例理解C语言的开发特点和程序总体框架, 通过实例本身既学会某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算法设计, 又掌握了C语言的基本语法、语句。即:在C语言的环境下, 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构建数学模型、设计算法、最后编程实现。

2.3.3 实施启发式教学

在讲授具体的知识点时, 加强前后知识的连贯性, 对重点问题举一反三, 从多角度、多侧面去阐述, 从知识的点扩展为知识的面, 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一提多解、多提问, 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使学生逐渐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学习, 从而加强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重知识目标转向重智能目标上转变。

2.3.4 实验教学法

运用“目标驱动”法, 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只给学生一些基本目标, 学生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互相讨论、上网查阅等手段主动建构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这样, 既保证了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要求, 从而使他们建立起学习的兴趣, 同时, 又可以使程度较高的学生充分发挥潜能, 给出更个性化的设计, 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3.5 综合考核法

以往的C程序设计考试大多采用笔试, 有些学生尽管在考试中成绩优秀, 却编不出一个简单的程序。针对这一现象, 在考核方法上进行了改革。考虑到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性的实用人才的这一特点, 该课程除采用传统的笔试外, 大胆采用更能反映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上机考试, 这样才能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 始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避免平时不用功, 考试临近时“抱佛脚”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3 结语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我们以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与尝试,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仅仅是开始, 教学改革需要不断总结与深化, 将这门课程所学的知识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是我们的目标, 还需要我们继续探讨和实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教学改革实施提出一些建议, 以促进C语言教学。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等.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 (第二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 王宏林.C语言程序设计[J].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7, (17) .

[3] 包贵鑫, 向洪波.C语言教学研究与实践[J].大众科技, 2006, (6) .

上一篇: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下一篇:大学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