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设计基础课程中“专题”教学模式的探讨

2022-09-11

在高等院校专业教学中, 任何一门课程的设立都应制定一套关于本课程教学的既定目标和长远规划, 根据学科的定位及人才培养的方向, 安排合理的教学科目和设定教学结构, 并在定期的教学改革中引进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广告设计方面的学科设置,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变化和专业领域的拓宽, 在教学思路上更加开放, 更加灵活, 带有极强的创新性。这就要求不仅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需要创新, 在教学手段和具体方法上也要极大程度地转变观念, 以适应学科发展的前沿。

广告设计基础是面向高校广告设计二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 学生的设计意识、专业兴趣、专业素质以及自信心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能够被有效的挖掘。而专业教师对于课程的把握应具备更前瞻性的知识积累和综合的策划能力和指导能力。教学知识要不断更新, 教学方向要兼容并蓄, 促使我们的教学模式要在不断变化中寻求发展, 在课堂中带入最鲜活的理念, 鲜活的知识, 鲜活的最前沿的方法……

“专题”教学模式在广告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有效地把创新教育、创新设计的培养目标带入到课程中, 把整个课程体系分为横向、纵向两大专题模块, 采取全面多元化和系统化的教授方式, 使学生完成观念探索——技术学习——实践创新的学习过程, 设立更开放式的平台环境。

1 广告设计基础课程“专题”教学模式的特色

教育必然是理性的, 采取“专题”教学模式并非是浮泛感性地了解广告设计的概念堆砌, 也并非让学生研究、设计虚无的东西, 而是实实在在有系统性、目标性, 有弹性地完成对广告设计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探讨。实践性地接触、了解、思考、体验专业内容, 完整、系统、全面地带领学生进入一个专业氛围, 使基础课程也具备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亦是对教学目标合理性的基本判断。

高校执行的是应用性教育, 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 因此, 课程的设置以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为考察学生基本素质和水平的标准之一。广告设计本身包括的专业知识体系十分广泛。在基础环节学习中, 带有更多的体验式的探索和创新式的互动, 让学生始终保持好奇心、新鲜感和专业归属意识。“专题”教学模式设定了横向的广告设计领域和方法的研究和探讨,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 用他们对专业的敏感性去发现事物、发现社会, 在发现探索中提出自己的创新思想;纵向的专题设定在于广告设计方法的具体学习和掌握, 回归到理性的元素细节的应用与实践。横纵穿插, 大胆创新与理性实践结合, 营造一种轻松而严谨的专业氛围, 为专业课分科目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掌握其内在沟通应用的技巧。

2 多元化的横向专题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广告教育实际是“通才”教育,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横向专题主张学生充分利用社会、市场这个大课堂, 以此为中心用心观察、思考, 要贡献自己的智慧。由教师在引导下增强对广告设计一些问题的思考, 培养他们把握信息和善于决策的能力, 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所面对的是广告设计中平面视觉设计, 多维形态视觉导向设计, 媒体及材料工艺研究等几大横向专题平台。几个版块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 以认知、了解、思考、创新为主要目标, 要求学生在现实中认识广告设计的形式和千姿百态的表现方法, 增加对设计的兴趣, 在探讨分析中激发对广告设计的创新意识。

对于几个专题版块采取循序渐进深入布局的方法。在实施专题的第一阶段让学生在市场的大环境中观察、发现并搜集周围环境里广告设计所有平面视觉的表现形式, 结合教师授课, 学生能够比较清楚地认识到广告设计在平面领域包含的类型。进入第二阶段, 根据新的课题探讨方向, 学生着手对多维空间里不同领域的广告形式进行深入调查与讨论, 展示多领域、多角度广告的形式、优点、问题。媒体和材料工艺的应用需要大量引入案例分析, 形成学术研讨气氛,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 做实体的再创意策划活动。针对自选课题从广告设计的领域视觉表现到多维形态要素的设计, 以及媒体形式、工艺技法等给出创新理念和改进方案, 在专业的氛围中体验一种突破式的创意过程。

3 系统化的纵向专题研究, 侧重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众所周知, 任何媒介的广告设计中都离不开最基本的元素表现:图形创意、色彩设计、文字编排、系统整合等等。在微观层面的纵向研究和实践中, 要求学生充分掌握具体元素的基本设计原则, 尝试多样的表现方法体现广告的设计理念和创意目标。专题设计更重视实践性、应用性。

图形创意环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视觉图形形象体现既定的广告课题, 包括造型设计训练和各类创作技法表现。例如:在以“利用中国元素图形形态表现2008奥运”主题的广告设计中, 学生在造型中调动中国元素的图形形式进行创作, 注意造型的合理应用和创意的表现及视觉效果、材料应用等, 呈现出多样的作品形式。在色彩设计环节中重点讲授对色彩理论的认知和心理色彩的效果表现与广告的关系, 在广告设计中尝试不同的色彩表现方式, 分析其效果特点, 总结用色经验, 达到对目标课题实施的正确判断与应用。在文字编排阶段, 侧重学生对文字的表现力的展示和应用效果的研究;在系统整合环节, 把所有视觉元素加以综合的分析设计, 合理的应用于广告设计中, 调动所学的一切知识体系, 挖掘对设计的创新思维的内在潜力, 注重完整的操作过程, 体现学生无限的创意才能。

4 结语

广告设计基础课程中的“专题”教学模式是一种体验的过程, 一种探索性的教学方法。设计人才的方向有着向多元化的倾向, 教学模式也应有一些新的结构。在教学过程中, 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理念、不同文化都需要进行一种新的融合, 广告设计领域中正是存在着多学科的交融。那么, 基础教育的关键在于对专业领域的知识含有量要有正确的认知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专业敏感度。因此,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去探索、思考、创造, 在教师合理的协调、策划、组织、指导教学中, 体现课程的优势和特色, 积累专业经验, 开展专业实践,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摘要:广告设计基础是直接为广告设计专业服务的一门基础课程, 涉及到专业概念认知以及具体设计要素的应用, 含盖内容广泛且复杂。本文试图探讨根据广告设计专业所需掌握的知识范畴和作为基础课程所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针对“80后”学生特有的思维观念, 打破只停留在基础概念和平面广告研究层面的教学形式, 从横、纵两条主线出发, 展开专题式的教学模式, 侧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多元化的创造能力。通过专题实训达到学以致用的应用目的, 为广告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广告设计基础,专题,创新思维,教学模式,应用性

参考文献

[1] 杨志麟.平面设计教育系统课程研究[J].新平面 (08)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6.

[2] 韩平.路石集[M].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6.

上一篇:煤矿斜巷运输气动道岔和挡车栏的设计与应用下一篇:重庆市荣昌区借力“互联网+”集群抱团做大荣昌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