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教案

2024-05-04

蜂教案(精选14篇)

篇1:蜂教案

《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古诗《蜂》,理解诗的意思。过程与方法:小组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送别人的情感。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蜂》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古诗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三、作者简介

罗隐生于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对当时考试制度、当时朝廷的失望,以及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的愤懑,大致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三、看图讲述,理解图意

1、欣赏一组图: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观看课件:蜜蜂采蜜的图片,观察蜜蜂是靠什么来采蜜的?

2、蜜蜂这么辛苦是为了谁呢?要保护小蜜蜂,不能伤害它。

3、看图连贯讲述图意。

四、学习古诗《蜂》

1、过渡语:其实这四幅画里还藏了一首古诗,有个诗人名字叫罗隐也非常喜欢小蜜蜂,看了小蜜蜂辛辛苦苦采花酿蜜,就写下了一首诗来赞扬小蜜蜂,题目就叫《蜂》。

2、看课件欣赏古诗两遍。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3、看图分析古诗,了解古诗内容。

4、注释:

山尖:山峰。尽:都。占:占其所有。甜:醇香的蜂蜜。

5、意思: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五、赏析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平平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诗人以反诘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迷利禄之人,感喟良久之余不禁又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矜惜怜悯之情,从另一个侧面对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平现实加以嘲讽和鞭笞,在为劳动人民鸣冤叫屈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难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达对唐末朋党倾轧、宦官专权、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六、本首诗写作手法

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的手法、设问的形式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与张碧《农夫》中的“运锄耕劚侵星起”“到头禾黍属他人”以及梅尧臣《陶者》中“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可作同一理解,都是叹苦辛人生之历练,社会世道之多艰,于人于己都是一番深省之言。

七、作业 抄古诗

八、板书设计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篇2:蜂教案

09中文(3)尹雪琪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本诗8个生字,理解本诗诗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2)有感情的朗诵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蜜蜂那种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的精神;感受蜜蜂为创造美好生活而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本诗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大家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2)揭示本课课题。

二、学习生字

蜂 fēng 论 lùn 尖 jiān 限 xiàn 被 bâi 蜜 mì 谁 shuí 甜 tián

三、诗人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因十次考进士,没考上,改名为隐。诗多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一些作品流传于民间。

四、大声朗读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五、了解诗意

蜜蜂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六、大家都来说两句

请同学们来赞美一下蜜蜂吧!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送它一句格言,为它唱一首歌,或者创作一首诗歌。

七、本课小节

蜜蜂采花酿蜜一生,也是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蜜蜂的这些贡献,不求名利,蜜蜂的博采和精心酿造,也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如蜜蜂一样,酿造出香甜美味之蜜。

篇3:战蜂进行曲

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乐趣;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你愿意把自己体验到的生活乐趣与同学们分享吗?把向同学们介绍的发言稿整理成文。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稿子,突出“乐趣”。修改了病句和错别字,你的文章就更好了。(北师六下“习作1”)

这是一个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的下午,窗外绿树摇曳、花香扑鼻,我们正在教室里专心致志地做着作业。忽然,好像有架小型喷气机在头顶盘旋,并不停地发出“嗡嗡”声。原来,教室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黄蜂。

黄蜂振动着翅膀,不停地在教室里“巡逻”。我仔细观察,嗬,好家伙,它的个头可真大呀,足足有我的大拇指那么大!它鼓着大眼睛,三对脚和一对触角也隐约可见。据说它有可怕的毒刺,分泌的毒素可引起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真是恐怖极了!黄蜂似乎感觉到我们的恐惧,更嚣张了。它在教室的上空不停地盘旋,还威胁似的发出“嗡嗡”声。有的同学急了,害怕黄蜂叮着自己,便急忙躲到了桌子底下;有的则拿了一本书挡着头,眯着眼偷窥黄蜂;还有的干脆脱下身上的外套,把头和手包裹得严严实实……总之,绝大部分同学不敢和黄蜂正面交战。

黄蜂有些得意忘形了,竟飞到我的课桌前,停在了我的作业本上。它踱着方步,不时掸掸翅膀,甚至翘起了屁股——排出了一些粪便!我恼怒了:“太过分了!简直不把俺老华放在眼里!看我怎么收拾你!”想归想,但做起来还是战战兢兢的。“别怕!他欺负你了,你不报仇雪恨?”我暗暗给自己打气。我硬着头皮,壮起胆子,悄悄地举起一本书,屏住呼吸,正想以泰山压顶之势快速消灭这一“蜂”辈。哪知大黄蜂仿佛洞悉了我的想法,扑扑翅膀又飞到了黑板上。

余老师早就等不及了,她可不想让这大黄蜂搅了这堂课,更不想让黄蜂蜇了同学们。只听余老师一声令下:“快!打开所有门窗!”还没等门窗全部打开,大黄蜂便要起飞了。余老师迅速亮出她的“杀手锏”——一本大开本的教科书。大黄蜂在她那连续几个“降蜂十八拍”后,终于认输了。它一溜烟地逃到了窗外,头也不回地飞远了。我想:要是我们比赛时跑得像它那么快的话,准得第一!

紧张而又激烈的“战蜂进行曲”终于结束了。正当我们长吁一口气时,余老师哈哈大笑起来:“你们注意到某些同学害怕黄蜂的情景了吗?”于是大家手舞足蹈地模仿起同学们躲避黄蜂的情景。余老师继续问:“那么,哪些同学胆子最大,竟敢打黄蜂?”同学们又满怀敬佩地描述了陈军和我打蜂的情景。最后,余老师追问:“最终我们是怎样战胜黄蜂的?”大家又兴致勃勃地描述了老师驱赶黄蜂的情景。紧接着,余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战蜂进行曲”几个大字,说:“这可是最好的习作素材呀!有信心写好这篇习作吗?”“有!”同学们异口同声答道。

同学们纷纷开始奋笔疾书,一篇篇习作形成于笔端,我的《战蜂进行曲》就这样出炉了!

教师点评

篇4:牛角蜂·蛇皮蜂和人

闷热的午后,他们从那两个包里“嗡嗡嗡”地飞出来。离牛角蜂包和蛇皮蜂窝不远处的一张长椅上,一人正躺在上面午休。飞着靠近了长椅上的那人,几只牛角蜂和蛇皮蜂密语着要去骚扰他一下。他们先是轻轻地伸了伸细腿在那人身上摸了儿下,但那人-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只是把身子扭动了几下;牛角蜂和蛇皮蜂就已吓得噤若寒蝉,大气也不敢出一口了,“嗡嗡嗡”的密语也立即停止发出了。

牛角蜂和蛇皮蜂屏住呼吸仔细观察,好一阵不见那人有何举动,便又纷纷伸出细腿在那人身上开始来回摸着。那人又把身子扭了几下;牛角蜂和蛇皮蜂就又被吓得不敢出声出气了。

身上没了动静,那人便又停止了扭动。

牛角蜂和蛇皮蜂又敛声静气地仔细观察了好一阵子。见那人仍旧闭了眼安眠,它们便又“嗡嗡嗡”地窃窃私语着从那两个蜂窝包里飞出来,对那人大势进行骚扰。蜂儿们腿上加了些力道,那人便再扭了扭身子;再加些劲,又再扭动身子。但这次他感觉有些麻酥酥地发痒。奇怪中,那人睁开眼一瞧:啥时飞来这么些蜂子?一个翻身站起来,这回他不扭身子,动真格的了:随手拿起长椅上的一件衣服开始捕捉。蜂儿们这时也各自拿出看家本领,躲的躲,逃的逃,转眼间影踪全无了。

没捉到那些蜂子,那人气恼地又躺在长椅上午休。牛角蜂和蛇皮蜂暗笑那人无能,竟然把它们奈何不得,便又肆无忌惮地骚扰他。

那人一怒而起。这下可不得了:他顺着蜂儿们飞进飞出的那两个蜂窝包定睛瞅了瞅,然后不动声色地进屋去烧了一壶滚烫的开水,头上、身上穿戴了防止蜂子蛰的头盔、塑料,把一壶水倒在一个盆子里,全副武装地从楼上往那檐下椽木上的两个蜂包窝里泼去——热开水无孔不入,牛角蜂和蛇皮蜂终于无处可逃。害人终害己的蜂儿们最终落得了应得的下场:逃得快的几只蜂也不过四散零落,拼命硬抬着湿漉漉的翅膀,沉重而惶恐地飞着;大多数“嗡嗡嗡”地躲进两个蜂包窝里的蜂子此刻正在开水的滚烫里感受那种火辣辣煎熬的滋味儿;而那张长椅旁,艰难挣扎了几下,但很快就扑腾不动,趴了下去的牛角蜂和蛇皮蜂却满地都是!

篇5:《野蜂飞舞》教案一

教学内容:

聆听管弦乐曲《野蜂飞舞》 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能安静地聆听管弦乐曲《野蜂飞舞》。初听可结合课本画面想像野蜂急促地上下飞舞的形象。聆听器乐曲《野蜂飞舞》

1、导入:其实呀,除了小青蛙,小蜻蜓,还有很多小动物也是庄稼的好朋友,小蜜蜂就是其中的一个。

2、初听乐曲。边听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3、听后交流:如果给你一支笔,你会画什么样的线条呀?

4、再听:边听边用身体语言表现小蜜蜂飞行的样子。小结:

篇6:《野蜂飞舞》的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会欣赏乐曲《野蜂飞舞》,欣赏音乐故事,从中感受乐曲的特点,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大胆表达对乐曲的感受,发展表现力和创造力。

2.体验音乐欣赏活动的快乐,调动幼儿热爱音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野蜂飞舞》音乐碟,课件一套。

2.知识准备:幼儿参加活动前已积累了丰富的关于野外蜜蜂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活动过程

1、激趣引题,激发幼儿的情感。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播放音乐)身带尖枪,最爱花香,一生勤劳,专把蜜酿。是什么小动物?(小蜜蜂)(点击画面)

师:大家真聪明,是蜜蜂,看它们飞来飞去,在干什么?(采蜜)我们也来跟着音乐一起学蜜蜂飞舞。(播放音乐)

这儿有好多的鲜花,我们脚尖踮起来,轻轻的`,闻一闻花香。(连播两次播放音乐)好,请坐,真是一群勤劳、可爱的小蜜蜂。

2、引导幼儿欣赏乐曲《野蜂飞舞》。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很特别的乐曲,乐曲里讲的还是一群小蜜蜂。我们来听听这些小蜜蜂有什么不一样?他们在干什么?(播放音乐)

师:这些小蜜蜂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这首乐曲的节奏非常快,小蜜蜂也飞得很快。)小蜜蜂这么着急,发生了什么事呢?在干什么呀?我们来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一想发生什么事。(播放音乐一段)

(幼儿讲述,森林里着火了。遇到大灰狼了。捅了马蜂窝了。正在忙着劳动酿蜜。)

3.引导幼儿根据乐曲想象音乐故事。

师:刚才小朋友们的讲得真好!真有想象力。

这段音乐叫《野蜂飞舞》,它还有一个故事呢。在一座古老的王国里,生活着国王和皇后,有一年,国王和皇后生了一个可爱的小王子。全国举行了庆祝。可是在这座城堡里,有一个可恶的巫婆,她想做国王。她施了一个魔法,把国王和皇后关了起来。又把小王子装在木桶里,想让他沉到海底,幸运的是,木桶没有沉到海底,而是一直漂,漂到了一个小岛上。后来王子长大后,仙女告诉他的,国王和皇后被巫婆关起来,等他去救。他知道巫婆最怕蜜蜂的刺,于是,在仙女的帮助下,他变成了蜜蜂,许多小蜜蜂也来帮助王子,飞跃高山、飞过海洋。来到自己的王国,赶走巫婆,救出了国王和皇后。

这个故事好听吗,小王子知道国王和皇后被关起来,心里怎样?(非常着急)想救出自己的父母。

4、鼓励幼儿跟着音乐节奏进行律动,表现野蜂飞舞的情景。

(1) 师:(点击画面)小王子要变成蜜蜂?怎样来变呢?先长出什么来?(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变一下。)(播放音乐1)

(2)师:蜜蜂小小的,要飞过茫茫大海能行吗?我们一起来锻炼身体。(播放音乐2)

(3)师:小蜜蜂飞过草地时做什么动作,飞过高山时做什么动作,飞过大海时做什么动作?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练习一下。 (播放音乐3)

小朋友本领练好了吗,我们和小王子一起来变成小蜜蜂,去救国王和皇后吧。(播放音乐完整表演一次)

篇7:幼儿园野蜂飞舞中班教案

1、感受乐曲紧张、激烈的气氛,并通过不同方式进行表达。

2、感受游戏中相互配合、合作游戏的快乐。

3、在绘画、语言、游戏活动中理解音乐。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乐曲意思。

5、使幼儿懂得乐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备:

1、会玩《找领头人》的游戏。

2、《野蜂飞舞》的音乐磁带。

3、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欣赏并感受乐曲气氛,用语言表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教师:请小朋友听一段音乐,听完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及时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了解幼儿对音乐的感受。

2、再一次欣赏乐曲,并用合适的线条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1)帮助幼儿提取有关线条的已有经验。

教师:我们学过哪些线条,是怎样的?

(2)边听音乐,边迁移运用线条的经验,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教师:我们学过的线条有这些,你觉得这首曲子最适合用哪种线,就请你把它画出来。

(3)请部分幼儿介绍自己所运用的线条及自己的想法。

3、了解音乐作品中动物的形象,并用野蜂飞舞的动作表现音乐。

(1)了解作品中的动物形象。

教师:曲子说的是一个小动物的`故事,它是谁,在干什么呢?音乐家写的是一群野蜂在空中飞舞的故事,他给这个音乐起了个名字叫《野蜂飞舞》。

(2)创编野蜂飞舞的动作。

引导幼儿用表情和身体动作等表示紧张情绪。

4、提取已有经验,与音乐进行匹配,并随音乐做游戏。

(1)教师:前几天我们玩过一个大家一起玩的游戏,是什么?

(2)听音乐,用各种野蜂飞的动作玩《找领头人》的游戏。

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思考:

怎样找到领头人?(看谁第一个变换动作,看大家的眼睛看着谁,看谁的神情最紧张……)

领头人怎样不让别人找到自己?(等找的人眼睛不看自己的时候,再变换动作;不要太紧张)

大家怎样掩护领头人?(用眼睛的余光看领头人)

5、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本次活动中所用的学习方法,知道说一说,画一画,玩一玩这些方法都能表达我们对音乐的理解。

教师:今天我们是用哪几种方法和音乐做游戏的?以后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方法去欣赏别的乐曲。

活动延伸:

1、继续玩“找领头人”的体育游戏或音乐游戏。

2、用听、说、画、玩的方法欣赏别的乐曲。

活动反思:

《野蜂飞舞》这首乐曲情绪紧张、激烈,节奏变化快,但乐句不工整,乐段也不很明显。而我们平时往往会选择节奏和结构较清楚的作品,这类作品选择较少。根据这首乐曲与众不同的特点,我把活动重点定位在用语言、绘画、游戏的方式理解音乐,能合作共玩游戏,与同伴协调一致。

本次活动通过对作品的倾听、对音乐情绪的体验及幼儿的自主表现,让幼儿更多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解音乐,理解有赖于倾听,两次倾听活动要求不同。一次是笼统地听,整体感受;另一次是细致地听,听画想结合,让孩子捕捉音乐细微的变化并尝试表达。后半部分是听音乐玩游戏,游戏的趣味性极强,每个孩子都自主参与到游戏中,合作共玩,相互配合,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之中。

篇8:蜂,蜂李商隐,蜂的意思,蜂赏析

作者:李商隐朝代:唐体裁:七律 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宓妃腰细才胜露,

赵后身轻欲倚风。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

篇9:蜂教案

虫豸诗・x蜂

作者:元稹朝代:唐 巴蛇蟠窟穴,穴下有巢蜂。近树禽垂翅,依原兽绝踪。

微遭断手足,厚毒破心胸。昔甚招魂句,那知眼自逢。

梨笑清都月,蜂游紫殿春。构脾分部伍,嚼蕊奉君亲。

翅羽颇同类,心神固异伦。安知人世里,不有噬人人。

兰蕙本同畹,蜂蛇亦杂居。害心俱毒螫,妖焰两吹嘘。

篇10:人蜂大战作文

人 蜂 大 战

今天早上语文课,有一段十分有趣的小插曲,

人蜂大战作文

当时,老师正在上课,突然传来了几声莫明其妙的笑声,我抬头望去,原来陈佳毫的身边有一只小黄蜂,正围着他“跳舞”,看来,这只小黄蜂今天心情很好,一直围着陈佳毫转,一会儿落在他的肩上,一会儿落在他的鼻子上,

小学生作文大全

陈佳毫左拍拍、右拍拍,怎么也拍不到,小黄蜂左躲右闪,可不知怎么了,“黄蜂老爷”生气了,在班级里四处乱飞,全班进入恐慌状态,“黄蜂老爷”飞累了,停在课桌上休息,正好被沈煜“一巴掌”盖下去,“黄蜂老爷”一下子被送上去西天的大巴。

篇11:古诗蜂教学反思

1、先读、圈、注:

边读边涂出生字,在易读错的字上注音。

2、再读:

读准、读流利、读美。

3、讨论:

查字典理解词义,再小组同学说说诗意。

新课教学基本按照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学生们纷纷主动读字读诗、讲自己的理解、背诗,还有的同学通过查词语手册加上自己的理解,已能基本读懂诗的意思。但由于现在未到残荷败菊的时候,所以学生对此感受不深,理解也不是很深刻,似乎是书本和老师强加给他们的!

《山行》是一篇描写秋天的诗,它通过描写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所构成的一幅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我充分结合画图,以便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诗歌意境,进行教学。但是在教学中,我犯了一个知识性的错误,没有很好的解释“寒山”的意思,以至于不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诗歌的意思。

篇12:读古诗《蜂》有感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诗中讲蜂采花配蜜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人们。这首诗歌颂了蜜蜂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情操。蜜蜂为采蜜终日忙碌,走遍山野田地,从来没有偷懒过,而配出诱人的、又香又甜的蜜却不是留给自己享用,而是留给人们享用的。诗人用诗句寄托自己对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所赞叹。读到最后2句,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的班主任林老师。清秀的她做事细心,勤勤恳恳,无微不至爱护我们,对教学认真负责。今天,我发现林老师放学前不时地咳嗽,但她还是不停地说话,那声音十分沙哑,比平时小声了点,但远比平时吃力,还一个一个点名叫那些作业做错的同学的名字,请他们上到讲台,辅导他们补做和订正。

林老师就像默默无闻的蜜蜂一样,总是辛勤地工作、无私地奉献,从来不求回报。上课时,老师总是把自己的知识无私地传给我们,爱护关怀着我们。

我喜欢蜜蜂,读着这首诗,还让我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要学习蜜蜂这种默默无私奉献和不求回报的精神,这样你也会永远受到别人的欢迎。

篇13:蜂教学设计

安广镇第一小学校刘淑波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学写“限”字。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3、读懂古诗,学习像蜜蜂一样的劳动者的勤劳、奉献精神。教学重点:

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赞美蜜蜂,诗人罗隐也创作了一首优美的诗。板书题目:《蜂》,并指读。

2、简介作者

二、自读诗文,启迪质疑

1、你想怎么学这首古诗?本节课你们想学点什么?

2、看来同学们已经有目标,下面我们就奔着这些目标来学习吧!下面我们看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3、打开书,根据自学提示初读古诗,学生自读、思考:

自学提示: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从哪里读懂的?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

3、学生小组试讲,逐句理解。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品读古诗,再现古诗意境。

1、指导读1、2行古诗,进入意境。①轻声自读,思考,蜜蜂在那儿采蜜?

②你们都看见了什么?你从诗中哪个词语可以体会到蜜蜂在忙碌着?小组合作交流。

提示: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相机引导学生理解 “尽”、“占”等词的意思。③从“尽”、“占”这两个词中,你还体会到什么?(生:交流“尽”、“占”的意思,更说明了蜜蜂劳作的范围之大,劳动强度之大。)

④再次出示课件,教师配乐引读:同学们,你们看,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高山峻岭,只要是最美的地方就有蜜蜂辛勤劳动的身影,真是“不论山尖与平地,”———生:跟读“无限风光尽被占。” 学生自由读,男女比赛读。(教师给予激励评价。)过渡: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

⑤学习3、4 行诗,进一步通过朗读,揣摩、体会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提示:“采得百花”已显示了蜜蜂的“辛苦”,“成蜜”二字虽具“甜”意。但末二句的反问“为谁辛苦”?“为谁甜”?,言下之意非常明显,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

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朗读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体会蜜蜂劳苦一生却得到很少。(引导读出可怜、同情、感动的语气。)

2、让我们一起再次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四、赞美蜜蜂。

1、是啊,小小的蜜蜂它们采尽了百花,酿成蜜后供人享受,可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为了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让我们带着对蜜蜂不辞劳苦的深深敬意读全诗。让我们怀着对蜜蜂无私奉献的崇敬之心读------让我们因为密封的不求名利而叹服读------

2、在我们身边像蜜蜂这样无私奉献的人有哪些?

每当我们看到母亲起早贪黑忙碌时,我们想到这样的一句诗-------每当我们看到清洁工人,在马路上忙碌时,我们想到这样一句诗-------每当我们看到因为执勤而无法在除夕晚上和家人团聚的警察叔叔时,我们想到--------

3、老师为同学们搭建一个才艺展示台,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可以送上一句格言,可以为它唱一首歌,或者创作一首诗歌。

五、指导书写: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读的这么好,还能把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上来赞美蜜蜂,更让老师以外的是你们还能创编古诗了,太了不起了,下面我们来动动小手,学写生字“限”,相信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把字写得很好。

六、师小结

蜜蜂采花酿蜜一生,也是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蜜蜂的这些贡献,不求名利,蜜蜂的博采和精心酿造,也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只有这样,我们方能如蜜蜂一样,酿造出香甜美味之蜜。(集体品读、试背古诗。)

七、板书设计

平地山尖尽被占 勤劳

篇14:《蜂》教学设计

1. 认读生字卡片,并口头组成词语。

2. 认读词语卡。

二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蜜蜂》一文的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蜜蜂》,板书:《蜜蜂》。

1. 朗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再画出层次。

引导提问:

a. 那个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做实验的原因?

b. 那些自然段写的是实验的过程?

c. 那段写的是实验的过程?

d. 课文一共有几段?

2. 划分出层次

二、分析课文

1.齐读课文第一段。

2.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做实验?想做一个怎样的实验?

3.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提问:

作者为实验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提出相关的词语。

a. 第一句:提蜜蜂 放纸袋

b. 读第二句:做记号

c.再读第三句:带远处 放出来

d. 闷了好久的蜜蜂放出来会怎样呢?

e. 起风了,蜜蜂为什么飞得很低?

4. 学习课文三至五段。

a.提问:蜜蜂回来了吗?

b.两只蜜蜂飞回家用了多长时间?

c.第二天又有几只蜜蜂飞回来了?

d.实验结果怎样?成功了吗?

5.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a.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b.这段说明了什么?

四、总结课文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也学习了作者善于观察,思考。实验的方法。

五、课堂作业

请大家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板书设计:

1 Ⅱ 2 3 4 5 Ⅱ 6 Ⅱ

原因 经过 结论

实验原因: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蜜蜂 实验过程:捉蜜蜂 放纸袋 做记号 带远处 放出来

上一篇:2007年党委工作计划下一篇:三主五步及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