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2022-10-15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城教案设计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长城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长城赞》语文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绍长城的知识;

2、了解对联的常识。

教学重点:

1、对联的常识;

2、说明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找学生介绍长城的知识。

2、找学生说说对对联的了解。

二、教师补充介绍有关长城和对联的知识;简介作者罗哲文。

三、出示目标

四、学习新知:

1、师范读对联。

2、生自读,师领读。

3、生再读,指生读。

4、课文分析

《长城赞》

(1)这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2)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接着指出在修筑长城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

(3)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如玉带,似明珠,最后指出长城在世界在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式的地位。

(4)全联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

5、朗诵课文。

五、小结:对联常识。

六、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篇:长城教案设计.doc3.doc修订

《 长城》教案

胡市小学 杨霞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祖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介绍景点的方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长城资料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据登上月球的科考学家说过: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美丽的图片,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坐端正,我们来美美地欣赏一下吧。 (配乐播放图片) 师:这些图片漂亮吗? 生:漂亮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长城,今天这节课,咱们再一次跟随作者,登---- 生:长城, 一起去游--- 生 :长城

一起去感受、欣赏、赞美---- 生---长城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17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找出作者在游览长城后发出了感叹的句子?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老师发现你不但找的正确,读地也很好。掌声送给他。 师:气魄雄伟是什么意思?

生:壮观 生:有气势

师:奇迹是什么意思? 生:意想不到 生:不平凡的事情 师:作者在游览长城后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找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长城的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品析第一自然段

1、生自由读

师:找到了吗?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长城的气魄雄伟? (让学生自由说)

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师: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长城很长。

师:你又是从哪些词语当中体会到长城很长? 生:长龙,蜿蜒盘旋,一万三千里

师:真是个会读书的好孩子,知道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句子的意思,掌声送给他。

师:作者又是运用了什么方法说明长城的长呢?

生:比喻,作者把长城比作长龙,写出了长城的长。

师:这里作者把长城比作长龙,在修辞手法中叫比喻,在说明文中,这样的方法叫做打比方。

还有什么方法说明长城的长? 生:列数字,一万三千多里

师;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知道有多长吗?看到这幅图,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这里长城跨越了多少个省份呀?我们来数数。 (师生一起观看地图)

师:再用你们的慧眼看看文中还有哪些词语说明了长城很长? 生: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师:同学们真棒。

师:谁能读出长城的长? 生读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长城的远景图,随着山脉的样子,长城时而弯曲,时而延伸,起起伏伏,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 生;蜿蜒盘旋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一起在书上写写这个词语,蜿蜒盘旋 师:蜿蜒盘旋什么意思呀 生;曲折,延伸的样子。

(你真棒,能够结合图画来解释词语。)

师:长城像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多美呀,多有气势呀,让我们读出长城的美,长城的气势。 生读

师:目睹这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以手指示学生读):这样气魄雄伟的万里。。。。

师: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近看长城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同学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到文中找一找近看长城,长城有什么特点?长城上还建造了什么?有什么作用?这样的设计怎么样?你认为古代劳动人民怎样?(一边找一边勾画,有什么体会写在文字的空白处)

2、生自由读

(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在读过程中,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边读边画) 师:近看长城又是怎样的呢? 生:高大坚固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长城高大坚固的?

生: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师:巨大的条石和城砖,这是修筑长城的材料,长城从修建到现在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同学们,历经两三千年的风风雨雨,长城还依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你说这体现它什么特点? 生:坚固。

师:文中除了描写长城高大坚固外,还写了它什么特点? 生:城墙顶上铺着方砖。。。。 师:你体会长城的什么特点? 生:平整,宽

师: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城墙外延有两米多高的垛子。。。。。。 师:这是描写长城的什么? 生:构造

师:你能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在这幅图中把垛子,瞭望口,城台标出来吗? (生上台)

师: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看来你已经读懂了长城的构造,那你还能说说这些构造有什么作用吗?

生:成排的垛子(抵御外来的侵略,当年秦始皇就是为了抵御匈奴的侵略,把长城连在一起的) 瞭望口(用来瞭望,观察敌情的) 射口(因为古代大部分是射弓箭的,所以这个就是用来射击的) 方形的城台(古代不会像我们现代这样这么发达,有手机,他们都是通过烽火来传递消息,比如说只要有敌人来了他们就点燃烽火,其他城台上的人就可以看到,有时,这个城台士兵还可以在里面休息) 师:真棒,掌声送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师:古代打仗的时候,他们都用烽火传递消息,下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你就知道烽火台的重要作用了,这个故事叫“烽火戏诸侯”(西周皇帝周幽王为了博取宠妃褒姒一笑,命人在烽火台上点上烽火,西周国周围的各诸侯以为西周京都有敌情,纷纷赶来,可是到来后见到什么事也没有,各诸侯被戏弄,悻悻而归。后来真的敌军来犯,点上狼烟,各诸侯都不相信,因此西周不堪重击而灭亡。)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这个烽火台是很重要的。 师:同学们,长城上的设计怎么样? 生:巧妙

师: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古代的劳动人民很聪明。我们因该为有这样聪明的劳动人民而感

到-----生:“自豪”

师:就让我们带着那份自豪来读读这段话吧。 生读

师:这样高大坚固的长城,这样巧妙地设计,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教师指示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师:站在高大坚固的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想到了什么呢?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仔细倾听,找找答案。

师:作者为什么会跨越时空,想起数千年前的筑城人呢?相机理解“站、踏、扶、很自然地”等词语的妙用。

3. 作者为什么会想到数千年前的筑城人了吗?读读下面的这两句话你就知道答案了。

生读 (你们读得真流利。) 师: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劳动人民修长城很艰难?

师: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很艰难? 生: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师:两三千斤重,同学们,这相当于一辆大卡车的重量呀。一个人能抬起来吗? 生:不能

师:这样千斤重的条石只需要一两块吗? 生:数不清

师:读到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生:修建长城需要很多的人,工程量很大,而且很艰难。 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通 师:那你能读出他的艰难吗? 生读

师:还有哪个地方让你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很艰难? 生: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 师:还没有?你说 生:推土机。。。。

师: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当时条件很艰苦,劳动人民没有像我们现在的人那么多得工具来搬石头。

师:谁能读出劳动人民的艰难? 生读

师:除了这些,劳动人民还会遇上什么困难? 生:陡峭的山岭

生: 恶劣的天气 生:一不小心就掉下了山岭 生:监工的毒打 (出示资料袋)

师: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下,靠得是什么把那千斤重的条石搬上那陡峭的山岭的?

生: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师:谁能读出他的不容易?

生读

师:数不清的巨大条石,就靠着——

师: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 师:让我们再一次的读出它的不容易。 生读

(你们的朗读,不但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

师:是的,修筑长城是多么不易,但是它还是以他的傲然的身姿挺立在的大地上。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个两个人完成,而是(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那数不清的巨大条石,能够被抬上这崇山峻岭之上,因此我们要说(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让我们一起满怀赞美、满怀敬佩,深情地对古代劳动人民说-------(多少。。。。)

师:此时此刻,站在高大坚固的城墙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请你们拿出你的笔写下你的的感受吧!)

生:一群人拖着疲惫的身子,在那迈着艰难的步子。。。

生:一位监工,在那里不断地抽打正在抬着条石的劳动人民。。。 生:一位劳动人民由于没有站稳,摔倒了悬崖下。。。。

是啊!我们的长城就是这样在劳动人民肩挑背磨的情况下修建起来的。让我们一起激动地、自豪的对全世界说:(这样气魄。。。。。) 师: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世界: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了长城,他情不自禁的赞叹道——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法国总统密特朗这样说过: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

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以色列前总统说: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师:让我们和作者,和世界伟人一起赞叹:“这样气魄。。。。。。” 师: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长城的敬仰之情,一起为我们的长城,为我们的民族放声高歌: 长城啊长城!

你向人们描绘着中华山河的锦绣,你向人们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悠久, 你向人们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今天,我终于登上了长城! 我站在崇山峻岭的高峰之巅,我站在气魄雄伟的城楼之上, 向着群山,向着大海,纵情高呼:我爱长城!我爱中华! 师:歌唱家也用嘹亮的歌声唱出了对长城的赞美(播放音乐) 同学们,虽然我们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如果你还想对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你可以课后搜集长城相关的更多资料,你们定会了解到更多的奇迹。

板书:

17、长城

远看 长 一条龙

近看 高大坚固 设计巧妙 伟大的奇迹 长城 感想 血汗和智慧

第三篇:儿歌《长城》教案

长城 活动目标:

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与壮观,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感受巨龙腾飞与东方的豪迈。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长城吗?(播放短片)

1.你们知道古代帝王为什么要修建长城吗?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它以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简短的记录影片把我们带到长城脚下,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现在,你能用一句话评价一下长城吗? 二.欣赏、朗读儿歌

1.教师引导幼儿看图说话,初步熟悉儿歌内容。

2.再听读两遍儿歌,进一步熟悉儿歌内容。

3.指图念儿歌

4.教师引导幼儿一边指图一边念儿歌,注意图与文要一一对应,图文相扣。

5.听了老师的介绍后,你们试着用简笔画画出长城的结构图吧! 三.教师小结:在崇高峻岭之间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古代劳动人民巧妙设计长城,不正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吗?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第四篇:《长城》教案

17、《长城》教案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在我国,有一项古代防御工程,它至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修筑,延续不断地持续了2000多年,它分布于我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它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工程。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17 长城 2.齐读课题。

3.同学们去过长城吗?想不想去一览长城的风采呢?今天呀,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起去游一游长城,但要求是:游完后说一说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播放课件《长城长》

4.长城以其雄伟的风姿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很多伟人在登上长城后,都被之征服,为之赞叹。 (1)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长城赞叹道: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2)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登上长城感叹道: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3)以色列前总统拉宾登上长城赞叹道: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那作者眼中的长城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课文中,同样也有一句作者对长城由衷的赞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这句话。读出来。

课件出示中心句: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刚才读这句子的时候比较关注哪个词语? (2 )理解什么叫奇迹吗? 再读

过渡:同学们,那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三、细读品味,积累语言。 (1)品“长”,感悟气势。

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游览长城,去解开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奇迹吧!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出示:长城远景图。板书:远看 谁来读这段话?(出示第一段)

◆长(第二句话)

提问:长城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儿?(山海关 嘉峪关)你想在地图上认识山海关和嘉峪关吗?出示课件。

(地图上指出长城经过哪些地方?)

东起山海关 西达嘉峪关 途经:辽宁—天津—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 九个省市自治区

从地图你体会到什么?(长城的长)板书:长 追问:(有多长?)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多长吗?举例理解一万三千里的长度。(二十年前,有一个年轻人徒步走完长城,他足足用了508天)带着这份理解,能不能读好这句话(读)。

◆气势(第一句话)

课件出示长城远景图。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随着山势而变幻。遇到陡峭的山岭,它就直冲云天,遇到低矮的峡谷,它就俯冲直下。它时而盘旋,时而笔挺,这样的姿态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蜿蜒盘旋)一个蜿蜒盘旋就写出了长城的形态。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句?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齐读。

再齐读。(评价:不错,美中有气势。)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品“高大坚固”,感受巧妙。

(课件出示)近看长城,你看到的又是怎样的长城?能用这个段落中的一个词来说吗?自由读。 板书 高大坚固

你们从哪里看出了它的高大坚固?(让学生自由发言)(找出相关句子体会: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出示课件:(同桌合作) 看文中具体介绍了长城的哪些设置?你能在图中找到他们吗?并说说他们的作用。以此来感受长城设计之巧妙。

虽然我们没去过长城,但是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它的高大坚固,构思巧妙,不由对他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课件展示(指名读)

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 3.从哪里可以看出修建长城的不易?

4.小组讨论:在修建长城时劳动人民会遇到那些困难?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

6.让我们呐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齐读)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升华感情.渗透法制教育

1、长城以它浩大的工程,精致的设计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它我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华夏儿女的骄傲。可是,有些人为了一己私利而对长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它已成为濒危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它正在我们的眼皮下一天天残破,湮灭。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长城被破坏图片

看到长城如此之痛,你们有什么感受?(要保护长城)课件出示法制教育内容 让我们一起呼吁:课件出示(满腔热情爱中华,众志成城护长城)

2、长城以它的魅力征服了世界,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被印上了人民币(出示一元纸币)被写进了国歌,为无数文人墨客所歌颂。下面,就让我们唱起国歌,去感受长城的豪迈,去体会中华儿女的气概吧!课件播放国歌

六.板书设计: 17 长城 远看 气魄雄伟

近看 高大坚固 构思巧妙

古代劳动人民

第五篇:长城 教案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者;梁运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国人文景观,自然遗产,名冠古今,秀甲天下。今天,让我们继续打开中国“世界遗产”的第一扇窗户——象征中华民族,令华夏儿女骄傲的——长城。(齐读)

2.课文用哪一句话来评价长城?

(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学生朗读。(板书:气魄雄伟 伟大奇迹) 3.理解“气魄雄伟”和“奇迹”这两个词。

(气魄雄伟就是很有气势,很壮观;奇迹就是想像不到的不平凡的事。)

究竟长城是怎样的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是个奇迹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深入到字里行间里,感受长城的特点。

二、细读课文,品味欣赏

(一)学生自主品读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的第

1、2自然段,思考:文中哪个句子,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长城的雄伟气势?用“——”画出写长城特点的句子,用“△”画出句子中关键的词语。

(二)交流品读感受 1.远看长城的气魄。

(1)(出示句子)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预设:我觉得“长龙”一词最能突出长城的气魄。仔细看看,细心的你,一定能发现这句话在表达上很有特色。

师:(板书:远看 长龙)

课文说“长城像一条长龙”长城和长龙怎么像?

预设:长城与长龙都很长。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有时能弯曲着身子,而长城也正好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盘旋。

点名学生朗读句子。(学生朗读强调“蜿蜒盘旋”)

“蜿蜒盘旋”是什么形象?(弯弯曲曲的,向上盘,向蛇爬行的样子;回绕曲折)(看课文长城远景图)

师:看,这就是长城,就像一条一万三千多里长的龙就在连绵起伏的山上盘旋。多么有气势啊!

全班齐读。

2. 近看长城的雄伟: 近看长城,长城又是怎样的雄伟?(板书:近看)请看课文第二段的内容,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我找到的句子是:(1)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我从“高大坚固、巨大”这两个词语中感受到长城是非常的雄伟。)

(2)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我从“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马可以并行”可以看出长城的雄伟。)

(3)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从“两米多高”、“成排的”可以看出长城的气势。在两千多年前的人们就能在建长城时设计垛子、瞭望口和射口,可以防御外敌,真是奇迹。)

(4)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呼应。(这样的设计真了不起啊!)

出示长城近景图,观图画中的“垛口”、“ 瞭望口”、“射口”、“城台”。和城墙

看到这段文字,此时你的脑海里想起哪个词来形容?(高大、坚固)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创设情景,体验奇迹

1.创设情境,交流站在长城上的感受。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我们不由地浮想联翩。或许你会有很多感慨,脑海中会产生很多的疑问。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

(学生交流)

2.学生.合作读第三自然段。(一组读第一句,第二组读第二句,全班齐读第三句。)

3.拓展资源,想像说话。

工作环境:在崇山峻岭、峭壁深壑。

工程量大:仅以明朝修筑为例子,若将其砖、土方用来修筑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大墙,可环绕地球一周有多。如果用来铺筑一条宽五米、厚35厘米的马路,那就可能绕地球

三、四周了。

建筑时间:从春秋时代一直到明朝,约2000多年。

自然条件恶劣:地处北方,冬季寒冷漫长,冻死者无数;山高坡陡路难行。

学生汇报交流。

师:是呀,千言万语,我们把所有想说的话语汇聚成这一句话中——

(学生齐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多少”我们能换什么词表示这个意思?(无数、很多)一个“多少”道出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感情?

(学生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领悟表达

作者观察长城,是从按(远)到(近)的顺序。在文中既介绍了长城的样子,又写了站在长城上的联想。课文用了哪句话把这两个部分连在一起的呢?(点名学生回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个句子写得可真好,你知道它好在哪里吗?

(这个句子在文中起过渡作用。句子中的“站着”、“踏着”、“扶着”用词很准确,让人们感到自己真的站在长城上看长城,情不自禁地为长城而感到骄傲。)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长城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身为华夏儿女的我们,难得不值得骄傲和自豪吗?我们有这样的祖国,难得不值得我们爱他吗?请同学们站起来,让我们真诚地说一句:祖国,我爱您!

五、作业布置,加强积累:(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17.长城

远看 长龙 气魄雄伟 近看 高大坚固 伟大奇迹 联想 血汗和智慧

上一篇:成都市委全会精神学习下一篇:成都街头艺人管理办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