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2024-05-05

培养儿童的独立性(精选十篇)

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篇1

一、家庭教育中儿童独立性现状

本研究对绍兴市70名3岁~12岁儿童做了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51份。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从独立性的自我依靠、自我主张、自我控制三个维度来分析绍兴市儿童独立性现状。调查中发现,儿童在三个维度的表现有所差异,具体表现如下(篇幅所限,表略)。问题1“收拾玩具”与问题2“完成作业”反映了绍兴市3岁~12岁儿童在完成自己能独立完成的任务时,有明显的依赖倾向;问题3“组织活动”与问题4“购买玩具”反映了儿童自我主张能力有待提高;问题5“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与问题6“放弃想买的玩具”反映了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情况比较乐观,但儿童心理需求强弱的不同,儿童自我控制的表现也不同。根据绍兴市儿童在独立性的三个维度的不同表现,可分析出儿童的独立性较差。因此,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进一步重视对儿童独立性的培养。

二、家庭教育中儿童独立性培养的缺陷

家庭教育对儿童的独立性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绍兴市62位家长做了有关“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独立性情况”的调查,通过分析该问卷以及3岁~12岁儿童独立性调查问卷的结果发现,绍兴市家长在培养儿童独立性方面有如下一些缺陷。

1. 隔代教育和单亲教育严重

对绍兴市8岁~12岁儿童的调查显示,单亲、隔代教育的儿童占到50%以上。在单亲教育的儿童中,24%的儿童会任性、固执己见,过分依赖别人,独立性较差。隔代教育下的儿童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其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祖辈成员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严重,容易娇惯溺爱儿童,从而削弱儿童自我依靠、自我主张能力。其次,祖孙之间有更大的代沟,祖孙之间难以交流,祖辈在儿童面前缺少权威等原因,使儿童不听从祖辈教育,导致缺乏正确的引导。

2. 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态度

在回答“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您最缺乏的是什么”的问题时,22%的家长认为自己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缺乏耐心和鼓励,有些家长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不能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缺少对孩子的肯定。除了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外,家长的教育态度也是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3. 家长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

在回答“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您最缺乏的是什么”的同样的问题时,57%的家长认为自己最缺乏的是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家长表示“虽然很想好好教育孩子,但因为没有什么专业知识和经验,总怕教错”。可见,家长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是儿童获得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家长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容易出现以下两种现象:家长缺乏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家长教育儿童的态度、要求不一致,以致儿童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不管是哪种现象,都不利于儿童独立性的培养。

三、家庭教育中儿童独立性培养的策略

针对以上家庭教育中儿童独立性培养的现状和缺陷,有如下几点可行策略。

1. 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

由以上内容分析可知,绍兴市的一些家长缺乏正确、系统、全面的教育观。家长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对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塑造起着决定作用。因此,为了儿童独立自主能力的形成,家长要尽力去获得专业知识,形成正确的教育观。(1)父母亲自教育子女,减少隔代教育。父母不管有多忙,都要多挤出一些时间陪伴儿童,多与儿童交流,多关注儿童的成长,履行为人父母的义务。(2)家长选择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Diana Baumrind)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宽容型教养方式。在不同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独立性表现也不同。而对于不同性格的儿童,家长应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养方式,培养儿童独立自主的能力。(3)家长积极参与专业化培训。据调查,我国家长接受培训总量严重不足,为家长提供专业知识培训的教育机构也并不多。要改善这一现状,需要家长、政府、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协作。

2. 在实践中培养儿童独立性

要培养儿童的独立性,除了家长要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外,还要将这些正确的教育观念付诸实践。

(1)创设自由愉悦的儿童生活环境。著名儿童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蒙台梭利指出,帮助儿童发展独立性的途径有:一是自由,二是有组织的工作。要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必须给儿童以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儿童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决定自己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以及怎么做等。同伴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与同伴的活动中,儿童可以学会自我主张、自我控制,从而提高独立性。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儿童的游戏中。家长通过与儿童玩耍观察儿童,进而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此外,还要为儿童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更容易创造出自由愉悦的家庭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儿童有更多自我表达、自我思考、自我抉择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儿童独立性更强。

(2)尊重儿童独立思考和抉择的能力。尊重儿童包括多方面内容,家长既要为儿童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又要尊重儿童自我抉择的权利。1)尊重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儿童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总会提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面对儿童的问题,家长应该启发儿童自己探索答案。儿童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掌握了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此外,儿童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2)尊重儿童的自我抉择的权利。在调查中,有42%的家长会决定儿童穿的衣服,说明很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尊重儿童自我抉择的权利,这容易削弱儿童自我依靠、自我主张能力。因此,家长应该从小为儿童提供自我抉择的机会。家长要尊重儿童对个人事务的决定权,甚至可以给儿童参与家庭事务的平等权利。3)放手让儿童做力所能及的事。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不做,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帮助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做。”蒙台梭利着重强调了儿童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家长应以任务的形式让儿童做家务,让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任务,这样不仅让儿童熟练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获得自我依靠能力,同时还为儿童创造了自我选择、自我控制的机会。因此,家长要把握好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来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美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篇2

当中国的一些孩子还在由父母叫他起床上学时,独立已经成了美国儿童最普遍的行为。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从孩子呱呱落地,他们就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父母从不勉强孩子做什么,而是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在美国,常看到这样的情境:不满一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着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喝。小孩子自得其乐地将奶水喝得满脸都是,父母还会在一旁笑着赞许孩子能干。

美国的中学生有句流行口号:“要花钱,自己赚!”因此,在乡村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简单的木工修理等工作;在城市,一些孩子也常常是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父母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劳动的价值,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独立”是美国儿童的一大特色。

美国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非常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孩子动手能力的强弱是他们智力优劣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在发展孩子智商的过程中,美国父母常常把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一课。

一天,我的邻居安妮兴奋地跑来告诉我:“噢,你想不到,凯特开始学会使用剪刀了,还会涂胶水呢!”我跑过去一看,凯特的床单、枕套满是窟窿,他的头发也被胶水粘在了一起,整个床被狼狈不堪的凯特弄得乱七八糟。而安妮还沉浸在孩子学会用剪刀的兴奋之中,丝毫没有要痛斥孩子的意思。接着,她还耐心地告诉自己的宝贝女儿应该怎样去剪东西、涂胶水。

在与安妮交谈的过程中,她提到自己培养孩子独立性时的几点体会更是让我深受启发:

1、不要轻易替代。做父母的不要以为孩子反抗就是淘气、是坏事。正好相反,孩子的这种反抗行为正是要独立的表现。孩子成人后坚强的意志、独立承担的能力以及对人对事的决断能力都是由此发展而来的。所以,父母应珍惜孩子的这种独立愿望,不要事必躬亲而抹杀了孩子发展独立意识的机会。

2、讲究方法。父母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要讲究方法,先从简单的动作技能入手,然后才逐步过渡到掌握复杂的生活技能。

3、创连环境。父母应为孩子创造独立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孩子向独立生活的方向努力。例如,到孩子该学吃饭的年龄时,父母应提前为他们准备小碗、小勺、小叉等餐具。

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篇3

现在的独生子女, 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 他们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 样样事情都由长辈包办代替。所以到了幼儿园, 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 独立性比较差, 意志力薄弱, 因此, 作为老师和家长要适当地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 因势利导, 创造各种情境, 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 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 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 自己解决问题。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从不会做到逐渐会做, 在慢慢变化过程中成熟, 这一切都是必然的规律。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应让孩子自己去做, 不要代替他”。遵循这个原理, 我认为应从小培养幼儿自己的动手能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 怕孩子做不好, 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 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一些家长认为, 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 因为小孩长大自然就会。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 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 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 久而久之, 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

所以我们要本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则, 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里,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 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由易到难, 教给幼儿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 例如:幼儿穿衣服时, 不会扣纽扣, 这时家长不应该急着帮他扣, 而是应该示范给幼儿看, 让幼儿学着扣, 细心一点的家长可以把扣纽扣的过程编成儿歌来教给幼儿, 家长只有这样要求幼儿, 让幼儿在锻炼中成长, 才会提高幼儿独立水平。

又如:幼儿从小不会洗脸, 这时家长就应及时引导。告诉幼儿洗脸时先把衣袖卷起来、怎样用毛巾、先洗什么地方, 如何洗手等等, 因此幼儿就会从不会做到会做。只有家长多放手让幼儿多动手, 才能学会独立。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 但实际上给幼儿创造了很好的自己动手的锻炼机会, 无形中培养了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树立起自信心与进取心, 体验到依靠自己的力量, 坚持把事情做完的喜悦。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 做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 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时, 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 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孩子的自信心。

二把主权给幼儿, 增强幼儿独立锻炼的机会

游戏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手段, 也是儿童特别喜爱的活动方式。因此, 家长应该允许并鼓励幼儿自己选择游戏方式和项目, 自己选择游戏伙伴, 自己提出游戏目标, 自己选择材料, 独立构思, 扮演自己乐意扮演的角色, 家长在其中只要稍微加以指导即可。我们要让幼儿自己在摆放过程中感受到独立做事情的乐趣, 例如:在房间中给幼儿一个自主游戏的空间, 设置一个单独游戏的区域, 区域内摆放多种玩具都由幼儿自由选择, 自由作主, 让幼儿感受在自己的区域内活动和独立自由的空间。有一种当小主人的感觉, 从而培养他自己做事情的意识。

例如:当孩子从玩具盒里取出积木, 脑子里还没有想好搭什么时, 家长不要管他。等到孩子的构思初步形成时, 再给予适当的鼓励。如, 说:“你在建楼房吗?楼房的阳台在哪里呀?楼房外面搭个院子种花一定很漂亮哦……”当孩子的楼房建成后, 兴趣可能转移, 可以让他们自由地另选其他游戏项目。但如孩子半途中就转移了兴趣, 家长则要鼓励孩子继续进行, 或者和孩子在一起努力将游戏进行下去, 直到完成为止。

在平时的游戏中, 我们要尽量把主权交给幼儿, 在一般不违反整体原则的情况下, 要尊重幼儿的选择,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自由的空间, 这样才能促进和激励幼儿的动手、动脑、积极、认真做事的能力。在幼儿的爱好方面, 更要遵循幼儿的选择, 例如:有一些家长喜爱美术, 不论自己的孩子喜不喜欢, 就让他上美术兴趣班, 想尽办法去培养, 结果并不理想。其实父母也不能总期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做, 凡事要求孩子言听计从, 往往是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各种施展才能的空间, 让他们自由发展, 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因此, 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时, 一定要把主权交给幼儿, 要注意引导幼儿能听取别人的合理建议, 而不是任性、固执, 要尊重幼儿的选择, 增强幼儿独立锻炼的机会, 从而增强幼儿的独立性。

三感受挫折, 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家长和老师经常说孩子主意不好, 应该听大人的, 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 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 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我们的教育常常是只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 而不注意去倾听孩子的需要, 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面都由家长一手包办了, 因此我们的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 就很难培养孩子自我解决问题能力。

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依赖性强, 缺乏进取心和毅力, 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成人, 这大多是成人娇惯、包办代替的结果。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 大人应给孩子创造机会, 培养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 碰钉子, 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有成功, 也有失败和失误。而且通常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 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在生活中, 要培养孩子的自我完善能力, 要让幼儿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批评、自我控制, 培养孩子的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恰当放手, 增加独立做事的信心和动力

在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时, 往往会因为老师对某些事情的决定而引起幼儿的不满, 老师会经常运用有效表扬的方式来强化他的行为, 对他们做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 并鼓励和要求他们去克服困难, 坚持自己去独立做事, 为幼儿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 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 让幼儿有较多的机会自我表现, 独立完成任务, 自由玩耍, 发展自己的思维, 组织自己的语言, 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形成自己对事物的判断, 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行为的方式, 独立自主。

例如幼儿园每天的值日生工作。每天早上班里都要进行值日生的评选工作, 幼儿个个都相当渴望自己能带上值日生的牌子, 可是每天产生的值日生数量是有限的。孩子们的眼光急切、期待、渴求、闪亮中还带着自信, 紧紧盯着我手中的值日生牌子。我知道他们此时是多么希望老师念到他的名字, 然后微笑地把牌子带在他身上。想起晨间一位家长和我提起他孩子在家任性发脾气, 想让我给他当一次值日生作为激励而改正坏习惯, 第一个候选人我就想到了他。可是当我第一个报出他的名字后, 很多的孩子都突然不约而同沮丧地叹了口气。有的孩子挺直的身体松垮下来, 有的孩子张着嘴巴出奇地望着我, 有的低下头窃窃私语……这时有个女孩站起来:“杨老师, 他表现不好, 他不可以当值日生!”语气坚定而诚恳。由来一个人站起来说话, 班里很多都议论开了, 不同意让他做。既然老师解决不了这个难题, 不如顺水推舟把难题交给孩子。

“那么你们说谁可以做今天的值日生, 为什么?”孩子们各抒己见, 报上了许多孩子的大名和当选的理由。“老师听到你们都很有理, 这样吧, 我们来把值日生的有关事项列成条例, 由你们自己去商量决定, 如何?”孩子们可高兴了, 经过讨论商量一直认为值日生要有以下优点:表现要好;进步要大;愿意为集体做事。在大家的处理下选出了五名孩子担任值日生, 当选的孩子比任何一天的值日生都笑得灿烂。

由于这次规则是孩子们自己拟定的, 又是由孩子们自己商量决定的, 既发挥利用了孩子们的群体智慧, 又让幼儿的独立处事能力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有了逐步提高, 增强了幼儿做事的信心和动力。

简单的一个值日生工作, 老师的恰当放手, 真正把孩子看成了班级的主人, 不仅增强了孩子自我管理的“内驱力”, 还充分施展了他们独立处理的才干。可见, 我们也只有摆正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位置, 以儿童发展为本, 把独立、自主、信任、宽容交给孩子, 他们才能迎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更好更快地向前奔跑。

浅谈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篇4

目前,我们许多家长在对孩子早期教育中忽视了对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对孩子生活包揽一切,使孩子的创造潜能受到抑制,思维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僵化,缺少健全独立的人格,无形中为孩子日后成才设置了障碍。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尤为重要。

一、家长要确立正确的教育观

1要确立为国教子的观念

孩子属于家庭,更属于祖国,孩子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兴旺。未来世界是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需要的是具有高素质的建设性人才。只有具有竞争能力、生存能力、独立能力、创造能力的人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往往以孩子小为理由,事事代劳,处处关照,使孩子养成“有手不做事、有腿不走路”的不良习惯。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摔倒了,母亲不是平静地鼓励孩子“自己勇敢地站起来”,而是惊慌失措地跑上去抱起来千哄百哄,还朝地上跺两脚骂两句。我们能扶孩子一时,却扶不了他一世。过分的保护只会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独立性受到压抑,自尊心受到伤害,或者形成倔强、暴躁的性格,或者形成胆小怕事缺少主见、自卑的懦弱性格,这两种性格与二十一世纪的建设性人才所要求的素质都是不相适应的,也不是我们家长所希望的。独立是孩子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之一。

2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提供身心健康的新一代成员,而决非向社会输送某个领域的专门人才。因此,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优良的个性品质,健康的人格和独立自主能力。但有些家长只注重对孩子的知识性教育,让孩子三岁练书法、四岁学钢琴、五岁上小学……并引以为自豪,而对于生活中的琐事无所不包,使孩子生活中失去独立性、创造性,缺乏自主能力,养成了事事都依赖父母的不良习惯,自然也就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报导:一位即将被国家派出留学的研究生在出国的前夕退缩了,原因是无法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这些现象让我们深感忧虑。家长应以此为戒,走出教子误区,明确家长在家教中应担负的任务和职责,为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家教氛围。

二、给孩子创造独立自主的机会

3岁以后的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觉得自己有能力,由此强烈的独立愿望便在心中油然而生,加上活动空间的扩大,对周围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自己来。家长应了解孩子心身发展的规律,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为培养其独立自主能力创造机会。

1要让孩子逐步学会自理

幼儿教育大师蒙台梭利曾说:“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照料自己,他不用帮助就知道怎样穿鞋子,怎样穿衣服,怎样脱衣服,在他们的欢乐中,映照出人类的尊严。因为人类的尊严是从一个人的独立自主的情操中产生的”。因此,父母要从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开始逐步培养他的独立能力,孩子要想自己动手,父母不必多虑,不仿让他试试,自己可在一旁指导。比如,怎样把衣服叠平整,怎样把被子叠整齐,吃饭前如何摆放好凳子、筷子。家长洗衣服时,孩子来帮忙,不妨给他个手帕或手套一类的小东西,在他学洗的过程中,教他要领,鼓励他,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恰如其分的表扬,让他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这样既从而保护了孩子可贵的积极性,又使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快得到发展。

2帮助孩子自己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

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要求孩子对一些简单的事物进行判断,做出选择,助长孩子的独立性。小外甥贝贝生病了,妈妈和他一起到医院看病。到了医院,贝贝自己去排队挂号,到医生那里,自己向医生说明病状,回答医生提出的问题,然后拿着处方去划价、交钱、取药,整个过程,妈妈只是跟在后面稍加提示,8岁的孩子就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了。对于一些事,孩子不是不愿或不能去干,而是家长没有给他们锻炼实践的机会。孩子正是通过这些事情的锻炼,逐渐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3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主意识

孩子到了3岁左右,由于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什么事都想自己做做,甚至希望自己也能够跟大人一样从事各种活动。这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大胆地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要给孩子以充分的自由,要求幼儿不要只会模仿成人,要敢于大胆自由表达自己的意志。对于孩子的好奇和探索心理,家长应予以关注和尊重,要主动为孩子创造做“小主人”的环境和机会,尽量为孩子创造发展个性的广阔天地。在一切活动中,除了提倡团结、友爱、互助之外,还要积极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就要做好”,只有让孩子去探索,去实践,才能使孩子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

三、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肯动脑筋,思维活跃,家长如果能够正确地引导,可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创造潜能得以发挥,遇事有主见。反之,如果孩子的独立活动和独立思考的机会被“剥夺”,久而久之,孩子会滋长惰性,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家長的正确引导对孩子的日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引导孩子注意观察

平时,父母可以经常带孩子外出散步,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四季交替之际,让孩子注意观察周围花草树木的变化;下雨时,可以带孩子聆听有节奏的雨声,欣赏美丽的雨景,下雪时,让孩子观察树上、屋顶的新景色以及感受一下温度的变化。周围世界中,日月星辰、花草鱼虫、车辆行人等,都是孩子丰富多彩的观察对象。在观察中,父母要引导孩子去看、去听、去想,在看、听、想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2通过讲故事帮助孩子独立思考

孩子很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往往能把孩子带入一个充满幻想的神奇世界。听故事时,孩子的大脑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他要想象故事中主人翁的形象、动作,想象故事情节内容的发展。因此,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时,要经常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去思考。比如,孩子都喜欢听三毛的故事,家长可根据故事情节问孩子:为什么三毛处处受人欺负,为什么三毛会挨饿、受冻,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在家长的启发下明白贫穷就会挨饿,落后就要挨打,从而启发孩子从小要勤奋努力,激发孩子的爱国主义热情。还可以由家长开个头,让孩子接着讲,这种续编故事或让孩子看图编故事的方式,都能有效地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3鼓励孩子开展各种游戏

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态度积极,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比如如何把游戏做成功,如何处理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如何开展比赛,如何取得第一名等等,需要孩子自己去动脑去解决,启发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的办法。从而锻炼孩子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探讨 篇5

一、幼儿独立性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尚在生长发育的初期阶段, 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都不太完善, 日常生活对成人的依赖比较强。比如, 幼儿不能独立上厕所, 不会自己穿衣服带帽, 自理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了幼儿期教育中最主要的课程。因此, 幼儿教师不能只是照顾好孩子们, 还要培养孩子们具有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 学会生存。

让孩子学会生存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而幼儿的自理与独立性的培养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幼儿教育中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保护、受照顾的需要, 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性, 避免过度的保护和包办代替, 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二、研究方法、案例及其分析

本文试通过呈现作者在幼儿教育实践及日常生活观察到关于幼儿独立性的不同案例, 分析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重要性及该如何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案例一: 幼儿园刚开学, 小班中午午睡起床时, 不难看到这样一些情景: 有的孩子朝着教师大声嚷着: “老师, 老师! 帮我穿一下裤子! ”有的边找不到衣袖, 边哭着来寻求帮助; 有的在床上一边玩, 一边等着老师来帮忙。连续几天, 老师都是在这样的声音中忙碌度过的, 但结果是, 孩子们都学会了等待。

案例二: 一天, 在马路边无意间看到一个孩子手里拿着一只鞋, 在哭着拉妈妈的衣服, 妈妈边拎着两大包东西, 边对孩子说: “等一下, 妈妈把东西放下来给你穿鞋子啊! ”接着, 妈妈把东西放在了台阶上, 蹲下来帮孩子边穿上鞋子, 边说: “都三岁的孩子了, 连个鞋子自己都不会穿, 真笨! ”

案例三: 在亲子活动上, 一个小朋友被爸爸妈妈两个人手拉手围住他站在场地上。当爸爸妈妈稍微一离开, 他便不停地大哭大闹。亲子活动的练习内容是蹲下和站起来, 由于孩子的要求, 爸爸妈妈也不停地蹲下、站起来。不一会, 爸爸妈妈感到累了, 将围住孩子的手松开了, 孩子便坐在地上不停地大哭, 爸爸妈妈终于感到厌烦了, 便不再理会孩子, 而退到了远处观望孩子。过了许久, 孩子见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了, 自己站了起来, 并往前走了几步, 自己跟着教练学了起来。

从以上案例中, 尤其是第三个案例, 我们可以看出, 孩子普遍存在不是不会做, 而是不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明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需要成人的帮助才能够完成。这样的现状, 让人感到忧心。其实, 孩子独立性的体现不仅是生活自理能力方面, 还包括思想、学习、与人交往等方面。孩子们不仅在行为上不能够独立, 而最根本的是在思想上未获得独立。

因此, 我们应该学着放手, 让孩子学着自己动手, 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帮助孩子。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 一) 家长要确立正确的教育观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孩子不仅是每个家庭中的一份子, 也是社会中的一份子, 他们不仅要在家庭中成长, 长大后还要步入社会, 成为社会人。现代社会发展十分迅速, 生活的节奏也在不停的加快, 只有具有竞争能力、生存能力、独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 才能够真正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然而, 家长们总认为孩子还小, 宠着孩子, 事事代劳, 处处关照, 使孩子养成“有手不做事、有腿不走路”的不良习惯, 影响了身心键康成长, 难以适应社会。

( 二) 给孩子创造独立自主的机会

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由此便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愿望, 随着活动空间的扩大, 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什么都想自己来试试。我们应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采取科学的、正确的教育方法, 为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创造机会。应让孩子逐步学会自理, 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 并在幼儿时期让孩子自己做做看、试试看, 成人则负责在旁边进行监督指导, 如家长在扫地时, 可让孩子来帮忙, 先给孩子一把扫帚和一个簸箕, 教孩子学习扫地。在学习扫地的过程中, 不断给予鼓励和肯定的表扬, 让孩子深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积极性, 又让孩子在生活能力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

( 三) 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若孩子能够善于积极动脑、独立思考问题, 就会有比较冷静的分析能力和主见; 反之, 如果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常常被剥夺, 则会使孩子养成思维惰性及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 我们可以积极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比如, 家长带领孩子到户外去散步时, 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和想像不同的季节, 事物会有哪些不同的变化。如春天到了, 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秋天到了, 树叶变成了什么颜色?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 引导他们积极思考, 这对孩子独立思维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四、反思和建议

幼儿期是孩子生活习惯与能力形成的关键期, 但任何习惯和能力的养成, 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坚持不懈地努力, 使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练习、实践。我们要抓住时机循循善诱, 本着“大人放手, 孩子动手”的原则, 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使幼儿从小自力自强。“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照顾自己, 他不需要帮助就能知道怎样穿鞋, 怎样穿衣服, 怎样脱衣服。在他们的欢乐中, 映照出人类的尊严, 因为人类的尊严是从一个人独立自主的情操中产生的。”

摘要:幼儿期 (约3岁以前) 独立性的培养, 是现代幼儿教育的热点和难点。幼儿期是儿童成长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做好这个时期的幼儿教育, 尤其是独立性的培养, 对儿童心里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根据幼儿教育理论和多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实践, 结合若干案例, 从培养劝儿独立性的重要程度, 家长要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以及如何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给孩子创造独立自主的机会等方面, 探讨了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并提出了在此方面的一些反思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独立性,教育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浅谈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篇6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首先, 我们要清楚幼儿的特点。两三岁的孩子, 是自我意识刚刚出现的阶段, 语言和行为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也在迅速变化, 对外界环境的了解也在不断扩大, 自己想在独立活动中了解周边世界, 因此在此过程中孩子的独立性也在初步形成。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喜欢自己去探索这个对他们来说十分新奇的世界。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 心理上的成长也在进行, 他们通过自己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在尝试中了解做事的过程, 在重复中完善结果, 慢慢的孩子就会形成独立做事、独立思考的简单习惯, 独立的性格慢慢形成。根据孩子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 在幼儿园的一些活动中, 就可以通过一些小事, 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比如, 在幼儿园阿姨的引导下让他们学着自己吃饭, 穿脱衣服, 自己收拾玩具, 自己睡觉……在这一过程中, 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可能他吃饭的时间会很慢, 甚至把饭洒了;他的衣服可能穿错了, 穿反了;玩弄的玩具没准会丢三落四。但在我们的放手中, 孩子就可能有了一种小主人的感觉, 让他们在自我活动过程中感受独立做事的乐趣, 并适时地加以引导, 既锻炼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 同时要随时对他们的些许努力予以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让孩子在活动中体会独立的乐趣, 发掘他们的潜力, 并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相对宽松、愉悦的氛围。当然我们的心态特别重要, 那就是要允许孩子犯错, 要有耐心。

二、在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阶段, 幼儿园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向孩子传授一些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日常的引导,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特别是独立自主的习惯。幼教教师, 应充分利用此阶段孩子可塑性强的优势, 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孩子在做游戏时, 可以放手让幼儿自己去选择游戏角色、游戏环节、游戏方式、游戏的伙伴等, 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选择、探索、表达的自由;在孩子们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 老师不应该是作为权威者来告诉孩子谁对谁错, 而应该是通过给孩子适当的引导, 让他们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孩子们往往有好奇好问的天性, “为什么”这个词可能会经常挂在嘴边, 对于孩子所提出的种种问题, 要多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进行探索来得到问题的答案。当然, 孩子在进行种种活动时, 难免会出现种种问题, 有些问题可能是完全出乎想象的, 这个时候作为幼儿教师来说, 大可不必因为结果而担心, 要更重视孩子在过程中的锻炼, 鼓励孩子做好自己, 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的见解, 然后再适当地予以引导, 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因为这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要注意在对孩子予以肯定的前提下, 在倾听孩子表达完自己的想法的情况下, 再说明孰是孰非, 平等的交流方式、合适的说话语气, 是对孩子独立性格培养的重要环节, 如果孩子稍有问题就加以呵斥、甚至是教训, 那么孩子以后做什么都会畏首畏尾。事实证明:受到尊重的孩子, 大多是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当然, 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仅仅靠幼儿园就能形成, 也不是靠老师的引导就没有问题了, 对于孩子来说, 他生活中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的, 如果在家里孩子的一切家长都给孩子做了, 孩子的自理能力得不到锻炼, 独立性就无从谈起, 所以在孩子独立性培养上, 家庭的作用也非常关键。

三、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家庭中幼儿独立性的培养研究表明, 对于幼儿成长来说,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父母和家人, 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 就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

浅谈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篇7

所谓独立性, 是指一个人敢于和善于自我抉择, 能独立地寻找实施、解决问题能力的个性品质。大家都知道, 幼儿出生后第一年, 几乎完全依赖于成人, 一岁后, 独立性开始萌芽, 三四岁时, 独立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时幼儿逐渐有了自己的愿望、主意, 渴望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进行活动。这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上是极为可贵的, 对于幼儿能力的发展、性格的形成都有重要意义。那么, 怎样在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中对幼儿进行独立性的培养呢?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 谈几点体会。

一、独立性是孩子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

我们知道, 孩子的成长要经过从依赖走向独立这样一种过程, 这个时期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意大利教育专家蒙太俊利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走向独立的道路”, 这足以说明孩子自身有很大的潜力。观察和研究都表明, 独立性与成长紧密相关, 在家对父母依赖大, 在幼儿园和学校对老师依赖性强的孩子, 一般难以成才。相反从小对父母、老师较少依赖的孩子, 则能较早地“自立”。我们不要把孩子总看成是无力、无能的, 认为他们什么都做不好, 处处包办代替。其实, 任何一种学习能力都是从“不会”到“会”的, 而孩子的能力又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 如果剥夺了孩子的锻炼机会, 那“不会”也便成了自然。因此我们应当在行动上解放孩子的手脚, 为他们创造多种实践机会, 放手并鼓励孩子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应该做的事情, 让他们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

二、要给孩子活动的自由

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起来的, 孩子到了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来的”要求, 当孩子表现出这种强烈的愿望时, 我们千万不能压制, 而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 给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 要看到他们产生的新愿望、新要求, 并且要像尊重成人的愿望、要求那样尊重孩子的愿望与要求, 作为老师或家长, 应该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援助者、表扬者, 要充分认识到孩子的独立性, 让他们独立成长, 我们所给予他们的应当是环境、条件而不是代替。代替是对孩子积极性的最大打击, 更为重要的是, 让他们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剥夺了他们发展的动力, 助长了他们的依赖性。比如孩子在大人的帮助下自己学会吃饭、穿脱衣服、入厕、收拾玩具、擦鼻涕、饭前便后洗手、饲养小动物、自己选择和组织游戏等等, 让他们独立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而不是“旁观者”或“指示的执行者”。

三、创造机会, 感受挫折, 培养孩子自我决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的家长经常说孩子的主意不好, 应该听大人的, 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 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对自己高度服从、高度依赖, 而应当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 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 碰钉子, 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当今有些家长常常只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 不大注意去倾听孩子的需要, 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向都由家长一手包办, 这样孩子就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 很难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性差的孩子依赖性强, 缺乏进取心和毅力, 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成人, 这大多是成人娇惯、包办代替的结果。常采纳孩子的意见, 多倾听孩子的需要、想法, 以平等的心态去接纳他们, 让孩子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批评、自我控制。

总之, 教育应该给予孩子终身有用的基础素质即独立性。独立性的培养无疑是一块重要的基石, 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点。给孩子一方天地让他们自己往前走!

参与文献:

参考文献

[1].侯爱民.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滨州师专学报2002, (9) .

[2].覃玉宇.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柳州师专学报, 2003, (3) .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4) .

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篇8

一、舞蹈在特殊儿童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1. 健身价值

健身价值是舞蹈教育的首要价值, 在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中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首先, 舞蹈需要特殊儿童经常性地舒展身体, 做出各种动作, 这有助于学生的肌肉呈条形发展, 从而达到塑造形体的作用。并且, 舞蹈还能有效减缓幼特殊儿童群体中存在的体型偏肥胖、动作不灵活的局限性, 改善特殊儿童的形象与气质;其次, 不少特殊儿童肢体上的畸形可以借助后天的运动得到有效地矫正, 舞蹈恰是调整部分畸形症状的有效手段, 对特殊儿童朝普通儿童的转向大有裨益。

2. 智育价值

舞蹈除了健身价值或者说体育价值以外, 还有着良好的智育价值, 具体说便是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与发展, 这对于特殊儿童, 尤其是智力较为低下的特殊儿童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首先, 舞蹈需要学生密切关注教师的肢体动作, 并根据教师的动作做出相应的模仿, 这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模拟的能力, 而这正是智力开发所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次, 舞蹈教育需要特殊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 既要动手、动眼, 还要动耳、动身, 可以很好地增强特殊儿童的身体协调性, 不仅如此, 对特殊儿童大脑灵活性的提升也有着不错的效果。

3. 交往价值

受身体或智力缺陷影响, 特殊儿童通常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 如自卑、敏感等, 在社会交往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很多特殊儿童不敢与人交流, 也不愿与人接触, 久而久之, 便容易产生自闭、孤僻的性格, 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抑郁症。舞蹈教育为特殊儿童的交流与相处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为特殊儿童相互之间的交流以及特殊儿童与普通人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这对特殊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以及自卑心理的矫正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独立学院学前专业舞蹈课程的发展趋势

1. 生本性

生本教育即以生为本的教育, 它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制定教学规划, 使课程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学前专业以培养学前教育的老师为主, 因而, 在舞蹈课程的教育中既需要做好基础舞蹈训练的工作, 还需要做好教育理念的传授工作, 使其日后教学中能够以学生为本。

2. 教育性

教育性是和生本性一脉相通的属性, 在学前专业舞蹈教育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舞蹈课程是学前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但不同于艺术专业的舞蹈课程, 艺术专业舞蹈课程以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为目标, 而学前专业的舞蹈课程则是作为职前训练而开设, 它不仅需要学生学习舞蹈动作, 更需要学生深刻认知儿童心理, 并熟练掌握有幼儿舞蹈教育的方法。

3. 全面性

学前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对幼儿的智力开发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培养有着相当突出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学前专业作为培养日后学前教师队伍骨干力量的核心专业, 必须从学前教育的实际需要出发, 强化学生能力建设, 如舞蹈能力、教学能力、创编能力等, 确保教育的全面性。

三、从独立学院学前专业舞蹈课程出发改革特殊儿童教学的策略

舞蹈兼具健身性、娱乐性、人文性等多重特征, 在特殊儿童教学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 是促进儿童成长的有效手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独立学院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 学前专业舞蹈课程出现了许多新元素, 这些元素对于特殊儿童舞蹈教学有着深厚的启发借鉴价值:

1. 以趣激学, 点燃童心童趣

“学以趣为先”, 兴趣是儿童学习中的先导性元素, 在儿童的学习环节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舞蹈对于特殊儿童教学有着多元的价值, 为了更好地发挥舞蹈的教学价值, 教师首先要点燃特殊儿童对舞蹈学习的兴趣, 做到以趣激学。特殊儿童尽管在肢体上或者智力上教普通儿童有所欠缺, 难以像普通儿童那样学习舞蹈, 但学习过程中的童心、童趣则是所有儿童共有的。特殊儿童对外界事物也充满好奇感, 也非常喜欢游戏, 教师可以利用此点开展教学。就以《两只老虎跑得快》的舞蹈教学为例,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导入动物模仿游戏。教师先询问小朋友们喜欢什么动物, 然后再让其模仿这些动物, 这样一来趣味十足, 二来也可以舒展学生的身体, 紧接着再过渡到老虎的模仿。

2. 突出主体, 引导自主舞蹈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体,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无非是课堂的组织者与教学的辅导者而已。特殊儿童作为儿童中一员, 尽管在课堂教学中难以表现得如正常儿童一般,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代替特殊儿童的自主学习。当前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非常注重教育性, 突出儿童学习主体地位则是最为基本的要求。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引导好特殊儿童自主舞蹈。首先, 教师需要发掘特殊儿童的舞蹈兴趣点, 特殊儿童受性别、肢体、思维等多种元素的影响, 在舞蹈学习中有着不同的兴趣, 教师要尽可能让特殊儿童放飞天性, 仔细观察其自主跳动中的偏好, 再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其次, 儿童在学习中存在着好奇心强, 但持久性若的特征, 特殊儿童在学习持久性上的表现更为一般, 对此, 教师可以将舞蹈与音乐结合起来, 让特殊儿童在音乐的配合下尽情舞蹈。

3. 尊重学生, 善用激励语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文明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们对特殊儿童的认知也日益深入, 关爱特殊儿童成为社会的共识。但具体到特殊儿童教学而言, 关爱是远远不够的, 很多教师出于关爱、同情的心理, 在特殊儿童教学中存在着“包办”的情形, 影响了特殊儿童的茁壮成长。对此, 在舞蹈课程中, 教师需要用尊重来矫正“同情”, 让特殊儿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成自身的学习任务。就以舞蹈动作的学习而言, 教师可以在动作教学完成后, 让学生实地展示, 将动作较为规范的学生挑选出来, 分配到不同的学习小组长, 让其作为组长带领学生自主训练, 尽可能发挥好学生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不仅如此, 教师还可以让小组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下自行创编舞蹈, 并根据学生的舞蹈形态, 给与针对性的评价。当然, 教师在评价中要慎用批评性的语言, 尤其要注意发掘学生舞蹈中的两点, 毫不吝啬地给与赞美, 激励其学习信心。

4. 改革课程, 提高教育效果

为了更好地发挥独立学院学前教育舞蹈课程在特殊儿童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独立学院还要从当前课程设置的现状与不足出发, 吸收借鉴国内外院校在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中的优点, 采取针对性的纠正措施。就以台湾国立师范学院特殊教育教学的课程设置而言, 其课程设置中就包括很多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等层面的内容, 不仅重视师范类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 更看重学生教育素养的培养。不仅如此, 境外学前教育专业在舞蹈课程的设置中还非常注重民族舞蹈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结合本地区民族舞蹈特色与资源, 将舞蹈融入对特殊儿童舞蹈教学中。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 民间舞蹈资源异常丰富, 这对我国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改革与完善也大有裨益。

四、结语

舞蹈在特殊儿童成长发展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但当前的特殊儿童舞蹈教学却存在着诸多不足, 难以满足特殊儿童的成长需要, 对此, 学前专业舞蹈课程发展趋势对特殊儿童教学有着深厚的启发价值, 教师需要从激发兴趣、突出主体、语言激励等角度出发促进特殊儿童的舞蹈教学。

摘要:舞蹈在特殊儿童教学中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而学前专业舞蹈课程的设置与发展趋势对特殊儿童教学有着深厚的启发借鉴价值。文章基于此, 首先概述了舞蹈在特殊儿童教学中的价值, 包括健身价值、智育价值、交往价值, 紧接着从生本、教育、全面三个角度分析了学前专业舞蹈课程发展趋势, 最后就如何改革当前特殊儿童舞蹈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包括以趣激学、突出主体、尊重学生、改革课程, 希望对学前教育的完善有所裨益。

关键词:学前专业,舞蹈课程,特殊儿童,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歆冉.论舞蹈教育对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J].才智, 2015 (27) :121.

[2]汪艳秋.高职高专学前专业舞蹈课程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11) :121.

[3]刘娟.智障儿童舞蹈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 2016 (01) :188-189

浅淡幼儿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篇9

一、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2——3岁的幼儿,他们从自我意识开始萌芽阶段,言语的动作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范围也逐渐扩大,他们的独立意识也在点滴间逐步培养起来,喜欢自己去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心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开始了尝识,于是从不会做到学着做到学会做,从做的不象到做的井井有条。在这个必然的规律和必经的过程是幼儿获得了自身的发展。于是我们就可以要求幼儿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让他们学着自己吃饭、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睡觉等等。虽然有时候他们吃饭的速度很慢、他们的衣服穿的并不是很整齐,玩具收拾的不是很干净,但是我们在活动过程中放手让幼儿感受做事的乐趣,以此来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同时对他们做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和要求他们去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独立做事,为幼儿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

二、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幼儿进行能力的培养。如在选择游戏区域进行游戏时我们应该放手让幼儿自己去选择游戏角色、游戏环节、游戏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选择、探索、表达的自由。在孩子间发生矛盾时,不是以权威者的来评判谁对谁错,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幼儿,给予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同时我们应该尊重幼儿,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倾听,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以商量的语气对孩子发出做事的要求,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这并非是娇惯孩子,事实证明:受到尊重的孩子,大多是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尊重的良好反应。

二、 在因材施教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之间是存在能力差异的,具有较强独立意识的幼儿,我们应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并在主动活动中获得只是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对于独立意识较弱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

幼儿的独立能力并不完全是在幼儿园中经过教师教育锻炼就行的,他们生活的更多时间是在家里,如果家长总是帮孩子吧一切都做好,鱼儿的自理能力就会很差,这也会给老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工作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需要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们的理解和配合,和家长统一思想以保持家园合作这样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理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其他能力也会相应得到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谈在生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篇10

一、改变实验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首先老师和学生都要明白生理实验的目的, 是通过实验中的动脑、动手、操作和总结等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实验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一种方法, 而不仅仅只是为了去证明课堂中的某个理论。以往的实验教学, 实验指导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除实验前的仪器、实验动物和药品等准备, 还要实验指导老师示范实验步骤、总结理论知识。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只需完成几个主要操作步骤, 在实验中让学生养成了懒惰且依赖老师指导的思想, 整个实验过程只是一个机械示范的形式, 学生不能总结和完善实验步骤, 更谈不上改进和更新实验方法。只有去掉学生在实验中的依赖思想, 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实验中去。这就需要学生独立的去设计实验, 独立完成实验的每个步骤, 实验指导老师则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提供必要的器材和实验物品。

二、学生独立充分准备实验

学生是实验过程中的主体, 应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各个环节中, 而充分的实验准备是为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基本条件。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 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实验课中会使用到的各种医疗器械及仪器设备, 并培养学生准确、规范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为以后的实验作准备。首先安排一些简单的实验,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觉到学有所用, 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 也让学生逐渐了解和适应生理实验。多安排一些能够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的实验, 筛选经典医学实验项目, 删除陈旧重复内容, 开展有一定难度, 锻炼动手能力, 有益于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验。然后在每次实验课前,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理知识, 自行查阅资料, 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课的每一个准备过程, 包括列出需要的器材、试剂, 拟定实验步骤, 预测产生的结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相当于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科研实验的准备训练, 逐渐形成独立科研实践能力, 同时在查阅资料中, 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跨学科研究能力,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独立认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由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新实验, 其实验的成功率开始往往不是很高。面对实验的失败, 我们应要求学生不要由于一两次的失败, 就丧失信心, 就放弃独立思考的原则, 而应在失败后重新思考实验的每一个步骤, 尽量自行找出失败的原因。找出原因后, 学生会反思自己在实验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 以避免下次实验再出现类似问题。在这种强化思维过程中, 能逐渐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 脱离那种依靠老师或别人帮助来完成实验的习惯。因此, 带教老师应该在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做正确的引导, 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想象的空间。这也使得教师和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能随时交流问题和想法, 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

四、学生独立性对实验的改进和思考

随着科学的发展, 各种实验方法也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进。每次实验课前, 可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去寻找新的方法和参照别人的实验方法, 而不单纯只满足于既定的某个实验方法。鼓励多个学生共同设计, 相互协作, 不断优化实验, 这样可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实验成功后, 带教老师有意识的询问是否有新的实验方法和改良的步骤, 可强化学生去开拓思维和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 能深刻体会他们取得的实验成果, 也会感受到研究的艰辛和成就感的满足, 学生情绪高涨, 这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进一步进入临床和开展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不仅获得和创造了知识, 教师也能从中学到新的知识并简化了教师的工作任务, 达到学生和教师双赢的结果。

五、培养学生独立性实验教学的目的

强调学生在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独立性, 着重学生双技能的培养, 既要改进学生的动作技能又要加强学生的智力技能。主要是改变了手把手式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建立了一种实践能力和理论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营造了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让我学改变为主动的我要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和重点, 而重视和培养个体独立性, 则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前提。加强学生独立性的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增加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应在实验教学中广泛应用。

摘要:为了适应护理高等专科学校的需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增加学生对实验的浓厚兴趣, 应加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独立性。本文针对改变实验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 让学生独立充分准备实验, 在实验中让学生独立认识和发现及解决问题等方面作了阐述。

上一篇:足三里注射下一篇:设备隐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