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隐性缺陷

2024-05-05

设备隐性缺陷(精选四篇)

设备隐性缺陷 篇1

母联自切、分段自切与母差保护都是变电站最重要的保护之一,它们对保障电网安全及可靠供电意义重大[1,2]。为防止误动,自切保护与母差保护之间均设有闭锁功能,不同的设计厂商在设置闭锁功能时存在一些差异,有的将母差闭锁自切作为输入直接加入自切保护大回路中,有的则仅仅闭锁了自切保护的合闸回路。单一情况下,都能隔离故障并防止误动,但在某些较复杂的故障模式下,则可能会出现不合理的闭锁现象并扩大故障范围。这是一种典型的隐性缺陷,这类隐性缺陷一旦暴露,很可能会扩大事故引起连锁故障[3,4,5,6]。

2009年,华东电网某220 kV变电站发生停电事故。故障起因是一个35 kV电抗器开关故障,故障先后影响到35 kV Ⅱ母母线和Ⅰ母母线。在故障转移到Ⅰ母上时,母联自切保护闭锁母差保护,使故障扩大,最后造成1台主变停运,2条35 kV母线停电,并使多处设备受损。

本文介绍了该起事故发生的起因及主要的演化过程,详细分析了故障扩大的原因。指出了该变电站中自切保护与母差保护的闭锁中存在的隐性缺陷,该隐性缺陷在一些故障发生时很可能会暴露出来。本文最后提出了改进建议和反措方法。

1 相关的设备情况

发生事故的220 kV变电站为华东电网的一个220 kV集控站(简称A站),现投运220 kV主变3台,220 kV为双母单分段带旁路接线,110 kV为单母三分段结构,35 kV为双母单分段接线。

1.1 故障前电气主接线图

A站35 kV部分的一次接线情况见如图1。

故障发生前的运行方式如下。Ⅰ1母接线:12根35 kV出线,35 kV 1号站用变,35 kV 1号电容器,35 kV 1号电抗器;Ⅱ母接线:10根35 kV出线,35 kV 2号站用变,35 kV 2号电容器,35 kV 2号电抗器热备用;Ⅰ2母接线:7根35 kV出线,35 kV 1号电容器,35 kV 1号、2号母联热备用,35 kV Ⅰ母分段热备用。

1.2 保护配置情况

A站内的3台主变均设有2套保护:一套为SEL387,另一套为RET316。2套保护分别外加SEL551作为后备保护。其中,SEL387保护配置有分相差动、各侧复合电压过流,外加SEL551用于零序电流保护;RET316配有分相差动及220 kV复合电压过流保护,外加SEL551用于220 kV零序电流保护。

A站35 kV母差选用BCH-2型差动继电器保护;35 kV母联自切保护也为电磁型,其中,DJ-131用于低电压启动,DJ-111用于过电压启动,DL-11及DJ-122用于后加速跳闸。

2 故障过程

A站的该起事故起因是35 kV电抗器开关故障,该故障先后转移到35 kV Ⅱ母和35 kV Ⅰ1母上,最后因1号主变35 kV开关跳闸不成功使1号主变停电。以下先介绍其保护动作的情况。

2.1 保护动作情况

在该故障的发生及演化过程中,各类保护信号较多,本文仅选取一部分重要的事件顺序记录(SOE)信号分析,参见表1。

2.2 开关动作情况

该事故的全部演化过程共分11个事件,以下分别用E1~E11表示。

E1:2时17分,电压无功控制(VQC)装置发出35 kV 2号电抗器开关合闸命令,开关拒动;E2:2时19分,VQC再次发出合闸命令,2号电抗器开关内部发生三相故障;E3:2时19分15秒,Ⅱ母母差动作;E4:2时19分16秒,Ⅱ母母差成功切除Ⅱ母电源;E5:2时19分22秒,2号电抗器开关炸裂的金属喷射物引起正Ⅰ母刀闸三相故障;E6:2时19分21—22秒,1号主变35 kV后备保护及220 kV后备保护动作;E7:35 kV Ⅰ母分段自切动作,合Ⅰ母分段开关;E8:35 kV Ⅰ母分段开关后加速动作,跳Ⅰ母分段开关;E9:1号主变35 kV后备过流延时跳1号主变35 kV开关,开关压力释放动作,跳闸不成功;E10:1号主变35 kV后备过流跳1号主变220 kV及110 kV开关;E11:110 kV Ⅰ母分段自切动作成功。

故障发展的过程主要可以分为3个部分,即35 kVⅡ母故障,35 kV Ⅰ1母故障及1号主变停运,下文就依照这3个部分分别介绍开关动作情况。

1)第1阶段

故障发生前,在2时17分该站VQC装置曾发出2号电抗器开关合闸命令,开关拒合;在2时19分,VQC再次发出该电抗器开关合闸命令。电抗器开关短时后发生内部故障,故障首先是BC相间,后迅速发展为三相故障。因该电抗器热备用于Ⅱ母,故障转移到了35 kVⅡ母上。Ⅱ母母差动作后,成功切除了Ⅱ母电源开关(2号主变35 kV开关及1号电容器开关)。该阶段的部分故障录波仪信息见图2、图3。图中t1时刻,即为Ⅱ母发生故障的时刻,起初为BC相故障,经过大约3个周期后变为三相故障;最后大约经过0.7 s,在t3时刻通过切除Ⅱ母电源成功隔离了故障。

2)第2阶段

因35 kV 2号电抗器开关C相炸裂产生喷射物影响到了该开关上方左侧的Ⅰ母刀闸,在成功切除Ⅱ母上的故障后大约6 s,2号电抗器的Ⅰ母刀闸发生了三相故障。

在故障转移到Ⅰ1母时,由于1号母联自切闭锁了母差保护,此时Ⅰ1母上的设备只能等待其后备保护,即1号主变的过流保护来隔离故障。

Ⅰ1母发生故障后,向其供电的1号主变35 kV侧电压、电流见图4、图5。录波数据显示,在t4时刻,大约2时19分21秒,Ⅰ1母三相故障。

3)第3阶段

依照1号主变的整定,其35 kV电压闭锁过流保护的定值为5 A,延时3 s后跳35 kV侧开关;其220 kV电压闭锁过流保护定值设为7 A,延时3.7 s后跳各侧开关。在35 kV电压闭锁过流保护启动35 kV开关跳闸时,该开关压力释放动作。录波数据如图6、图7所示。在t5时刻后约3个周期,1号主变35 kV开关仅B相跳闸成功,B相电流消失后经过28个周期约0.55 s,又发生重燃,故障电流恢复。之后又经过约0.1 s,220 kV电压闭锁过流保护切除了1号主变220 kV开关和110 kV开关,最终隔离了故障。

2.3 停电范围及一次设备破坏情况

故障最后导致1号主变停运,35 kV Ⅰ1母、Ⅱ母停电,影响20多条35 kV线路供电,站内2台站用变均失电。受故障影响,多处一次设备被破坏,如表2所示。

3 事故分析

此次事故大概过程为3处一次设备故障先后出现,虽然该类情况比较罕见,但其中也暴露出自切和母差闭锁以及VQC投切策略的几个问题。

3.1 VQC的投切策略

VQC的投切未考虑一次设备的情况,现用的VQC投切是以母线电压为依据,根据其母线电压的高低来控制电容器、电抗器等无功设备的投切[7]。如果电容器、电抗器开关出现故障无法动作,VQC可能会继续发出投切指令。关于VQC装置的问题,不是本文的重点,不做赘述。

3.2 自切闭锁母差的隐性缺陷

为防止自切动作后短时间内母差误动,一般自切保护都设有闭锁母差功能;同样,为防止发生母线故障时,母差隔离故障后自切又动作,母差保护都设有闭锁自切保护功能[1,2]。A站中,母差、自切也依照这一原理设有闭锁功能。但其自切闭锁母差设计中,存在一个隐性缺陷,在一些特殊故障情况下,该隐性故障就可能会被暴露出来并造成事故的扩大。

A站的1号、2号母联自切保护原理如图8所示,图中仅保留了自切闭锁母差相关回路,母联自切低压启动回路和后加速跳闸回路等部分均略去。图中:+KM和-KM表示直流电源正负极;QK为母联自切切换把手;2DL1为Ⅰ1母所接主变35 kV开关辅助接点,该开关合上,则2DL1断开;2DL2为Ⅱ母所接主变35 kV开关辅助接点,该开关合上,则2DL2断开;1ZJ为自切低压启动接点,其启动线圈图中略去,如果自切低压启动,则1ZJ合上;1BZJ的线圈有2副接点,一副闭锁母联开关合闸回路,另一副启动自切闭锁母差信号;5ZJ的线圈带电,启动母联开关跳闸回路,同时闭锁母联开关合闸回路,其另外一副与5ZJ串联的接点起自保持作用。

分析图8可见,当母差闭锁信号启动并有效闭锁自切保护时,首先使5ZJ线圈带电,然后通过其常闭接点闭锁母联开关合闸回路,以防止此时母联开关合闸。其实质就是闭锁母联自切的合闸出口回路,但母联自切闭锁母差的回路却照常运行。若自切保护的低压回路启动,则仍能直接闭锁母差保护。

A站母差保护设计采用典型的电磁型设计,其原理简图参见图9。图中:1ZJ′,2ZJ′,3ZJ′分别为Ⅰ1母、Ⅰ2母、Ⅱ母低压中间继电器接点;1BCJ,2BCJ,3BCJ分别为Ⅰ1母、Ⅰ2母、Ⅱ母上所接主变的跳闸线圈,跳闸回路根据其接点闭合与否以及YQJ电压选线的情况分别跳开各母线上的电源开关;1BZJ为1号母联自切闭锁母差的接点;2BZJ为2号母联自切闭锁母差的接点;1BZJ和2BZJ均瞬时跳开、延时闭合。

从图8、图9可知,1号母联、2号母联的闭锁信号都可以闭锁母差,且母联的闭锁信号串接在差动启动回路中,一旦闭锁,母差的启动、跳闸回路及闭锁自切回路均被闭锁。

根据此设计,自切保护在满足低压启动条件及开关位置条件后,就会闭锁母差保护,但母差保护仅能闭锁母联自切保护的合闸回路。母差与母联自切的闭锁关系可参见图10。

可见,母联自切保护的优先级要高于母差保护,显然这是不合理的。

此次事故中,第1阶段发生在Ⅱ母上的故障使母差动作后闭锁了1号、2号母联自切保护的合闸出口回路。此时,因Ⅱ母失压,满足1号、2号母联的低压启动条件,因此1号母联、2号母联自切回路均能发出闭锁母差保护信号,此后,当故障发展到Ⅰ1母母线时,2号母联自切保护仍能闭锁母差,且该闭锁条件一直满足,因此35 kV母差保护一直处于被闭锁状态。

母差回路被闭锁,则只能等到主变后备保护来隔离故障。主变后备保护的延时对系统来说时间较长。A站中,主变35 kV后备保护延时为3 s,220 kV后备保护延时为3.7 s,此期间通过的故障电流很可能破坏设备热稳定和动稳定,使得事故进一步扩大,而且此时2台站用变均失电。幸运的是,事故发生于夜间,主变潮流较小,事后校验表明主变性能未受明显影响,但故障电流使1号主变的2组35 kV侧电流互感器被保护延时期间的大电流破坏。

4 事故教训及预防措施

此次事故属于较少见的偶发事故,故障从电抗器开关故障起源,之后转移到Ⅰ母上,因为母联自切闭锁母差保护,使得故障扩大,最后由主变220 kV后备动作隔离故障。从此次事故中,总结教训如下:

1)应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母差与母联自切闭锁部分的设计。母联自切与母差保护的闭锁关系存在同类型现象的不只是出现在电磁型保护中,一些较常用的微机型保护如SEL 35151,CSC246保护装置,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参见其保护逻辑简化图11。图中:IN1表示向失电母线供电的主变开关在分位;SVIT表示失压部分母线的失压回路启动输入;IN2表示自切保护投入;IN3为母差闭锁自切信号;IN4为后加速跳闸输入;S表示置位;R表示复位。

可见,在其设计中,虽然母差闭锁自切直接作为输入信号,但该输入同样只参与闭锁母联自切合闸回路,自切保护仍能闭锁母差保护。

在单一的简单故障情况下,该类不足不会暴露出来,母差、自切都能正常工作,但如果出现2条母线一前一后出现故障,则后发生故障的母线可能会因为母差保护被闭锁,只能依靠主变后备保护切除故障。有一些主变的后备保护延时可能达到5 s,而系统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承受故障电流比较危险,一方面可能会破坏主变等重要设备,另一方面,还可能使一些设备炸裂造成事故扩大。

要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应将母差闭锁自切保护的信号作为输入,直接参与自切动作回路和自切闭锁母差回路,从而实现自切与母差的闭锁互环(见图12)。2个保护谁先启动,谁占优,并闭锁对方。自切闭锁母差属于短时闭锁,母差闭锁自切则属于永久闭锁,这样更加合理和科学。

2)建议修改和完善VQC的投切策略,将待投切的一次设备状态作为输入纳入VQC投切的决策中,形成闭环控制。从VQC的现场应用经验来看,在电力负荷变化较大时,如夏季气候反常时,往往容易造成频繁的VQC自动投切。这也给无功装置开关等一次设备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无功自投切等相关设备的检修和巡视。

3)隐性缺陷是近年来提出的概念,这类缺陷的暴露往往是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复杂故障下。研究表明,国内外的重大停电事故中,往往都伴随一些隐性缺陷[3,4,8,9]。研究历年来的重大事故,分析和寻找其中具有共性的一些隐性缺陷,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并制定反措,对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大有裨益。

4)现行的继电保护设计是基于面向元件的思想,即根据电网中各个元件(如线路、母线、变压器等)的单独决策来隔离故障。保护以切除被保护元件上的故障为己任。

保护决策所利用的信息大多是保护单元所在的本地信息,保护所关注的只是系统某点或很小一个区域的运行状态。利用有限的信息,往往难以考虑和辨识复杂的故障行为[10]。引入较大区域的信息,采用广域保护能更好地辨识和切除复杂故障。

设备管理中心李骏、傅超豪、王晓东等同志在本文撰写过程中给予了宝贵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摘要:介绍了2009年华东电网一起事故的发生及演化过程,并根据事故发展的3个阶段,分别对相关的设备状况及保护信息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该事故属于比较少见的复杂故障,但该站的35kV母联自切保护不合理地闭锁母差导致了事故的扩大。文中根据母联自切及母差保护原理,论述了母联自切与母差保护之间的相互闭锁关系,指出该设计存在隐性缺陷。最后总结了教训,提出了预防类似事故的建议。

关键词:母联自切保护,母差保护,保护闭锁,隐性缺陷,复杂故障

参考文献

[1]周德义,郑自奎,林东参,等.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

[2]贺家李,宋从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M].3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4.

[3]PHADKE A G,THORP J S.Expose hidden failures to preventcascading outages in power systems[J].IEEE ComputerApplications in Power,1996,9(3):20-23.

[4]de LA REE J,LIU Y,MILI L,et al.Catastrophic failures inpower systems:causes,analyses,and countermeasures[J].Proceedings of the IEEE,2005,93(5):956-964.

[5]丁理杰,刘美君,曹一家,等.基于隐性故障模型和风险理论的关键线路辨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6):1-6.DING Lijie,LIU Meijun,CAO Yijia,et al.Power system key-lines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hidden failure model and risk theory[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7,31(6):1-6.

[6]陈为化,江全元,曹一家.考虑继电保护隐性故障的电力系统连锁故障风险评估[J].电网技术,2006,30(13):1-7.CHEN Weihua,JIANG Quanyuan,CAO Yijia.Riskassessment of power system cascading failure considering hiddenfailures of protective relaying[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6,30(13):1-7.

[7]许克明,熊炜.配电网自动化系统[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8]ELIZONDO D C,de LA REE J,PHADKE A G,et al.Hiddenfailures in protection systems and their impact on wide-areadisturbances[C]//Proceedings of IEEE PES Winter Meeting:Vol 2,January 28-February 1,2001,Columbus,USA:710-714.

[9]ZHANG Jingjing,DING Ming.Summary of research on hiddenfailures in protection systems[C]//Proceedings of the 11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October 17-20,2008,Wuhan,China:870-872.

设备缺陷管理总结 篇2

设备缺陷闭环管理方面

…投资发展部:

根据….关于扎实开展好“基础管理年”活动的通知.,发电分公司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出台了…文件,确定了设备缺陷闭环管理、规范执行“两票”、制度化管理实践、定置管理应用实践四项攻坚课题,现将课题之一:设备缺陷闭环管理上半年工作进行活动小结如下:

一、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分公司成立设备缺陷闭环管理课题小组,…任组长,小组成员为….。确职责分工,强化信息沟通,定期分析,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制定的工作目标

要全面实现设备缺陷闭环管理,降低设备综合缺陷率。

三、主要的工作内容

(一)周密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都高度重视设备缺陷闭环管理专项治理工作,将设备缺陷闭环管理专项治理与本部门的生产、管理统筹安排,认真分析设备缺陷闭环管理工作薄弱环节,研究制订设备缺陷闭环管理专项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措施,重点抓好督

查。同时指定人员分片包干,深入第一线检查指导,确保各项设备缺陷闭环管理制度和整改措施落到实处,坚决遏制设备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员工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高度重视员工技术培训工作,针对性地对运行维修员工、检修人员,开展《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试行)》、《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安全规程》等规章制度的学习活动,提高职工的设备缺陷辨别能力及正确及时消除缺陷的能力,并严格按照管理流程对设备缺陷进行闭环管理。同时,…派出…人到…参加电力职业化培训,提高了员工标准化作业和职业化管理水平,为…调控一体化和水电站梯级调度(含集中控制)系统建设的顺利推进,确保调控一体化和梯调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坚强的人员与技术保证。

(三)梳理反思,制定整改计划

…定期与不定期地组织生产部门及班组认真梳理反思以前设备巡视检查过程遗漏环节,检修过程及工序存在的问题,设备缺陷闭环管理制度执行过程存在的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时间、责任人以及验收考核办法。

(四)认真开展专项检查,切实落实设备缺陷闭环管理 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开展经常性专项检查,把设备检查及设备缺陷闭环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检查日常化。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生产专责必须坚持日常巡查,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发

现设备隐患及不规范情况及时整改,并对责任人员按“三违”予以重处,对工作不力、落实不到位,导致设备隐患扩大及造成设备事故,要严格按照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严肃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五、工作步骤

设备缺陷闭环管理治理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

(一)组织部署阶段.。…结合实际制定详实的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建立工作机制,召开专门会议,逐级动员部署,落实工作任务、责任措施。

(二)实施攻坚阶段.。

1.生产管理部门组织人员积极整理修编《…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汇编》,计划在…制订出高标准的管理制度。

2.生产管理部门组织运行人员认真学习《现场运行规程》并进行抽查考核,让每名员工熟练掌握巡视检查要点。

3.运行班组开展讨论活动,检讨自己在巡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盲区,交流巡视检查经验,提出改正方案。

4.生产管理部门完善《设备巡视检查要点》并张贴在相应设备上,指导运行人员巡视检查。

5.生产管理部门梳理完善《标准作业工序卡》指导检修工作,确保检修工序及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6.生产管理部门组织检修人员学习《标准作业工序卡》及《检修规程》掌握本工种工艺要求,按章操作,确保检修

质量。

7….组织生产人员学习《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让每名员工熟悉设备缺陷闭环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

8.…把要设备缺陷管理检查常态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设备缺陷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查漏补缺,开展攻坚行动,强化督导检查考核,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三)总结及深化阶段….要对设备缺陷闭环管理专项治理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认真总结经验做法,查找问题和不足,积极整改,并在以后生产工作中一以贯之,不定期检查考核。

设备隐性缺陷 篇3

关键词:变电设备;接头发热;缺陷检测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一、前言

根据相关收集的数据显示,变电设备发热在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中占据了一个主导地位,其中,变电设备的接头发热当属一个多发问题了,如果人员的维护意识不强,没有及时地发现问题,那就导致问题不能得到马上解决,这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事故的发生。仅仅是一个接头发热,其产生的后果都是不可小觑的,会让变电站失压,其危害是极其大的,会使得企业供电的可靠性受到质疑,也会让电网不能在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下运行。如果有关公司的部门不以一个积极的态度来应对此事,不及时地处理有关故障和预防此类故障的话,不仅会给企业自身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给企业的客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因此,人们应当格外重视变电设备的接头发热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方案,减小该故障引发的事态扩展范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电网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

二、关于变电设备接头发热的原因与分析

(一)设备自身存在的缺陷原因

1.隔离开关

这里所说的隔离开关就是指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户外GW和户内GN型隔离开关,这种隔离开关依靠弹簧的压力紧密接触开关的触指和触头,但是,长久下去,弹簧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一来,弹簧本身会被氧化,其直径会渐渐变小,弹簧的倔强指数会变小;二来,弹簧因为长期受到压力而失去其原本的弹性。这种变化会使得开关的触头和触指不紧密,因而最终会导致弹簧发热。

2.其他

其他主要指其他部件的接头发热,比如说:套管、母线、电流互感器、电容器组等设备,它们的接头不时也会发生发热的情况。

(二)维修人员施工工艺不佳

1.连接金具接触面处理不佳

不管是接线端子还是连接管,多多少少都会因为其自身的生产条件或者保管条件有限而导致其管体壁内会夹杂一些杂志、毛刺或者氧化层,如果是铝材质的话,就更容易产生杂志了,因为铝长期放在空气中,其表面会生成一层既坚硬又绝缘的氧化物薄膜,这样看来,铝导体要相对铜导体而言更加复杂一点,接头发热,除了和自身材质有关以外,还和维修人员的施工技艺息息相关。如果维修人员对此过程不了解,没有根据规定、标准去做,就会使得连接的地方在电气、机械强度等多个方面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的观察,如果金具的接触面越是清洁没有杂志,哪怕温度再高,其氧化膜也不会很大,那么,其电阻也就越小,接头产生发热的概率也就越来越小。

2.导体受损

交联电缆绝缘强度大,不容易剥切,因此,不少维修人员盲目使用电工刀对其进行剥切,更有甚者,拿钢锯切,他们对力度的把握不够,直接导致电缆的芯线受到损坏。虽然,在当时,导体的损坏程度不能轻易观察出来,但是,一旦线芯投入运作,会使得损坏处的线芯更加破裂,从而导致接头发热。

3.导体连接时线芯不到位

在连接导体时,要求剥切的长度要远远深于产品的孔深,这就使得其长度不够,造成电场的分布不均匀,而且,在孔隙之间容易混入空气或者杂志。因此,如果电揽长时间运作,很有可能会漏电,从而导致绝缘层温度升高。

三、预防、处理变电设备接头发热的措施、方法

(一)针对变电设备接头发热的设备自身缺陷进行技术改造升级

1.隔离开关

把老式的、不合格的隔离开关更换掉,更换的新的隔离开关较之前的老式开关而言,其主要特点就是将接触面由原来的刀片接触面改为铜块接触面。其次,调换隔离开关的压紧弹簧和螺栓,如果不能及时更换这两者的,应当尽力保证其接触面接触良好。对此,也要定期进行检测,之后,便要测量一下其电阻,这一步骤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可缺少的。

2.接头附件

选择符合规定要求的电缆附件,一定要能在相关的环境和条件下运作,在技术上要选择那些先进的、工艺更加成熟的、符合相关规定标准的电缆附件,严格把关,质量过关,并且追求质量优佳,可以引进那些新技术,积极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选择质量过关的安全的金具,除了要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外,要选择材质优良的材料,总而言之,要选择材质、质量都好的材料,以生产出质量过硬的产品。

(二)提高维修工艺的水平

要定期清理管体壁内的污垢、杂志等,把这些处理干净,注意保持接触面的平整,因为一旦接触面无法保持其应有的平整性,会减小其接触面,从而影响其处理。

在管内涂抹导体硅脂。导体硅脂的导电性能比较好,它属于一种油性物质,涂抹在接触面上,能弥补接触面变小这一缺陷,而且,它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到密封的效果,把接触面和外界空气完美隔绝开来,以免管体内壁又遭受杂志、污垢的侵袭。

另外,还可以通过提高红外测温的试验频率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样就能及时地发现接头发热这一问题,而且,应当认真记录下每次测试的数据以备参考观察。

(三)完善考核管理的规章制度

加强职工的培训力度,旨在把员工培养成技术优秀、工艺成熟、态度积极的高素质的维修人员。不断改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及时把检测结果录入作业指导书中去,认真记录下每一个维修记录,多和其他类似单位交流交流,互相沟通,借鉴借鉴各自的优点。

参考文献:

[1]王文权.浅论输变电设备接头发热缺陷的预防与处理[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11):55.

[2]陈小平.变电设备发热原因分析及检测手段[J].电源技术应用,2013(05):170+172.

变电设备缺陷管理办法 篇4

一、设备缺陷分类及处理时限

1、分类:设备缺陷按其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程度分为三类:

(1)紧急缺陷:设备个状态量超过标准规定限值时,设备随时可能发生故障。

(2)重要缺陷:设备个状态量达到或超过标准规定限值时,设备虽能继续运行,但已影响设备的性能指标或可能发展成紧急缺陷。

(3)一般缺陷:设备个或几个状态量,接近标准规定限值时,设备仍能继续运行,暂不会发展成重要或紧急缺陷。

2、处理时限:

设备缺陷依其类别不同,按下列时间处理:

A、紧急缺陷:应立即处理,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B、重要缺陷:自发现之日起,不超过7天进行处理。

C、一般缺陷:按其不同情况分别列入月、季或检修计划中给予消除。

二、职能

(一)生产技术部

1.缺陷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并汇总缺陷处理情况,确保缺陷管理实现闭环。

2.缺陷传递环节的责任部门。核定设备缺陷类别,向检修单位下达缺陷处理通知,提出缺陷处理措施建议。

3.建立缺陷库,汇总统计缺陷处理情况。

4.生产技术部变电专责人是变电站设备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对变电站设备缺陷管理、消缺、验收,并对变电站设备巡视、维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二)调度所

1.负责所辖远动类设备的缺陷处理,并向生技部回执缺陷处理结果。

2.接到紧急缺陷通知后,通知相关责任部门进行消缺,需要进行停电检修的,汇报分管经理批准后进行。

(三)操作队

1.操作队负责变电设备安全运行和设备维护管理,执行调度命令和进行刀闸操作,是设备事故处理(或设备消缺)的许可人。

2.进行设备的巡视,做到仔细观察,分析疑点,及时发现设备异常、缺陷,做好记录。发现设备异常、缺陷要及时向调度、生技汇报。

3.是变电设备缺陷提报环节的责任部门。

4.在设备缺陷未消除前,加强巡视管理,关注并及时反映其发展情况。

5.特殊情况对设备进行特殊巡视。

A、过负荷设备每半小时进行巡视一次。

B、新安装或大修设备投运后的两小时内,每半小时进行巡视一次。

C、遇大风、雨、冰、雪、雾的恶劣天气,设备事故跳闸后或运行中有可疑现象时,适当增加巡视次数。

D、法定节、假日及上级通知有重要供电任务期间。

(四)工程一公司

1.变电站设备检修、试验、维护、缺陷处理和缺陷回执环节的责任部门。

2.接到缺陷处理通知后,根据设备缺陷实际情况,制定检修、消缺计划和实施方案,并视情需要提报月度停电计划。

三、工作流程

(一)缺陷提报

1.发现缺陷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出缺陷性质的初步判定,按时间要求提报缺陷。

2.紧急缺陷一经发现立即电话提报调度所,调度所接到提报后,报有关领导;重大缺陷发现后立即通知生技部变电专工;一般缺陷在每月19日至21日汇总后提报至生技部变电专工。

(二)缺陷传递

1.变电专工接到缺陷报告后,提出缺陷处理建议措施,经生产技术部主任或生产副经理批准后,在两个工作日内向消缺责任部门下达缺陷处理通知。

2.调度所接到紧急缺陷通知后,立即通知工程一公司进行消缺,同时汇报生产副经理、生产技术部主任专工,需要进行停电检修的,汇报分管经理批准后进行。

(三)缺陷处理

1.设备缺陷处理必须严格办理工作票,并按要求履行工作许可手续。

2.紧急缺陷处理结束后,应履行电网检修验收制度,并补建缺陷传递程序资料。

3.检修部门在接到一般缺陷处理通知后,不论其是否影响安全,均应积极处理,操作队做好缺陷消除后的验收工作。

(四)缺陷回执

1.缺陷处理后,消缺责任单位应书面向变电专工回执消缺情况。对存在困难无法自行处理的缺陷,应在缺陷回执时予以说明,将其纳入计划检修中予以消除。

2、操作队在次月提报一般缺陷的同时,连同上月缺陷处理情况报生技部变电专工。

3.严格执行缺陷注销制度。建立缺陷库,主要内容应包括:设备名称和编号、缺陷主要情况、缺陷性质分类、发现人姓名和日期、处理方案及结果、未处理原因、消缺责任人和消缺日期等。

四、工作要求

1.为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所有设备必须按照铭牌或制造厂家的规定参数运行,并严格执行有关的运行、检修规程。

2.各级部门在接到重大缺陷处理通知后,不得延误消缺时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检修、消缺。

3.设备缺陷的管理要和设备评定级有机结合,评定级为消缺工作提供宏观指导意见。

4.各生产部门应按规程要求,通过检查、检修、试验、分析等各种手段及时发现缺陷,履行消缺传递程序,并积极消缺。

5.凡属人为因素延误消缺致使缺陷扩大或造成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将按事故性质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

6.各级生产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力争达到缺陷消除率100%,确保设备安全健康运行。

五、缺陷报表的要求

在执行设备缺陷提报、设备缺陷处理通知、设备缺陷处理回执时,均应按照统一的格式要求以OA和书面两种形式、按规定时限向规定的部门报送,在进行书面报送时,“制表人”和“审核人”需本人签名。二类缺陷报送时,需同时在生产MIS中流转。

六、检查与考核

1.由生产技术部组织,安监部、调度所参加对设备缺陷巡视、消缺情况进行考核。

2.操作队对变电设备巡视、检查不到位,没有发现设备缺陷,上级检查或领导巡视检查发现缺陷,一处扣操作队100元,责任人员扣50元,属重要或紧急缺陷加倍处罚。

3.操作队巡视缺陷没有记录或没有及时上报,一次扣责任人100元,联责操作队长、变电负责人各50元。

4.生产技术部对上报设备缺陷没有及时下达消缺处理通知,一次扣100元。

5.工程一公司对没有及时进行消除处理,一处扣工程一公司100元,责任人50元。

6.设备缺陷属于安装、检修质量原因,查出一处扣工程一公司200元,安装、检修及验收人员各100元。

七、本办法由生技部组织实施并按月提报考核意见。

八、本办法由公司考评委员会负责解释。

上一篇:培养儿童的独立性下一篇:构造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