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2024-04-10

儿童注意力的培养(共10篇)

篇1: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幼儿的注意力不是由一个教师人为地保持的,而是由某个具体的物体保持的,这个物体好像符合某种内部冲动,该冲动是惟一引导儿童心智发育的东西。当我们把一个儿童置于一个有利于其精神发育的环境时,我们希望这个儿童能立即将注意力集中在某物体上,按照我们当初设置这类物体的目的来使用它,并且多次重复同样的活动。这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因为只有注意力集中了,儿童的精神发育才能顺利进行。

心理学家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即注意力的不稳定性是三四岁幼儿的特征。他们所看到的每件东西都会吸引其注意力,因此,他们的注意力经常地转移,以致难以固定在任何物体上。一般来说,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是困难的,而这正是教育的障碍。

来自自然的奇迹

一个人如果仅仅随其天性,永远也不可能成功集中注意力。实际上,在我们的实验中,幼儿的注意力不是由一个教师人为地保持的,而是由某个具体的物体保持的,这个物体好像符合某种内部冲动,该冲动是惟一引导其发育的东西。同样 地,一个新生儿在吮吸活动中完成的 那些复杂的协调运动,也是受生理需要的制约,它们并非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

事实上,新生儿的口腔活动是不可能有目的意识的。因此,最先呈现的外部刺激是基本的,随后,我们将看到孩子的小脸所表现出的令人惊奇的现象一一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我们发现,一个3岁的儿童可以连续不断地重复同样的练习:许多人在他身边四处走动,有的人正在弹钢琴,有的人在歌唱:但这些都不能分散这个小孩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好比一个正在吃奶的孩子,什么也不能使他停止吮吸,除非他己经吃饱了。

“期望”利于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当外部刺激起作用时,大脑神经中枢通过一种内部程序依次兴奋。例如,一个正在盼望另一个人到来的人,能看见那个人从遥远的地方走来,这不仅因为此人出现在他的视野中,而且因为他正在被“盼望”。那隐约的身影被注意到是由于大脑神经中枢己处于兴奋状态。猎人之所以能感觉到树林里的野兽发出的最轻微的 1

声音,也是这个道理。简言之,两种力量作用在脑细胞上,就好像两种行为作用于一扇关着的门上:从外部敲门从内部开门。换言之,如果内部力量不打开门,外部刺激敲门也是徒劳的,最强有力的刺激也会因未被注意而溜走。

一个心不在焉的人可能跌入沟里,一个专心致志的人可能对街上乐队的演奏充耳不闻。

教师的整个艺术,实际上就在于抓住儿童的注意力,使之对教学产生期待,并保证当他们“敲门”时儿童能够配合。但是,当这件东西是完全陌生的或难以理解的时候,是不能唤起儿童的兴趣的。教学的艺术在于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由于引起期望和打开通往新奇的“未知”领域的大门已存在,因此,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将注意力引入期望状态,已是一项“容易的工作”。

人对外部事物的特殊态度构成其天性的一部分,并决定他的性格特征。内部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们不像外部因素那样易变。我们的注意不是被无关紧要的东西所吸引,而是被我们真正感兴趣的那些东西所吸引。对我们的内部生活有用的东西,就是能引发我们兴趣的东西。我们的内部世界是建筑在对外部世界 的选择上的,是与我们内部活动的要求协调一致的。画家看到色彩就会着迷,音乐家易被声音所吸引……我们通过自己关注的焦点表明自己,我们通过我们的态度从外部表现自己,与同一环境中的人所表现出巨大差异,那是因为人们从这相同的环境中只选择各自所需的东西。

没有一个教师能够用任何技能“教”儿童如何集中注意力,很显然,它们是一种内部因素的作用。3至4岁儿童所表现出的注意力,连天才也只能自叹不如。这些小孩子似乎再现了某些伟人所拥有的品质。这些伟人以超常的注意力著称于世。比如阿基米德,他在伏案研究几何图形时被杀害:牛顿也是专心于他的研究而 废寝忘食:维托里奥·阿尔费里在写一首诗时,甚至没听见窗下经过的一支结婚队伍的喧闹。

然而,天才人物所具有的这些特征,是不能被任何一个“有趣的”教师唤起的。无论他的教学艺术有多么巧妙,也不能教给儿童这种心理能力。

如果说儿童的内心有一种精神力量,通过它便可以打开他注意的大门,那么由此产生出来的问题必然就是关于自由的问题,而不是影响儿童心智构建的教学艺术问题。

外部刺激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与稍大一点的孩子打交道时,我们作为生命基础的本性和生活基础的刺激,它们之间对应的基本事实就摆在优势地位。

“专家们”认为儿童必须习惯注意任何东西,甚至包括那些他们并不喜欢的东西,因为现实生活要求儿童具有这种能力。

这种论点是偏见的产物,家庭中的严父也说似类的话:“小孩子们应习惯什么东西都吃”。幸好这种命令式的思想现在己过时了,如果还在流行,父亲们将迫使他们的孩子整天禁食,如果孩子在吃午饭时拒绝吃一道他不喜欢的菜,那么除了那道菜外,他们什么也别想吃。即使这道菜己变冷和发馊,直到饥饿削弱了儿童 的意志,消灭了他的幻想,他也不得不把这一盘冷食吞下肚去。而这个父亲争辩道,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孩子好。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克服贪吃和任性的毛病。事实上大多数儿童会自我调节,虽然一两天不吃一些食品,但过不久又吃得津津有味。我们看待儿童饮食应以一周作观察,而不是一餐或一天。

目前,那些坚持认为儿童应对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给予注意的人们,大多采取了类似的方法。然而即使在心理营养匮乏的情况下,那些“冷的、令人恶心的食物”也不会因而变得好起来,只能毒害不愿意进食的人并使其虚弱。

人的精神生活越是能正常地发展,并形成一种个性,他就越充分地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健全的心智。要做好准备,不必从诞生那天就开始,但他必须逐渐坚强起来。坚强的意志是经由艰苦的锻炼磨炼出来的,没有任何一个英雄在他完成他的英雄业绩以前就是英雄。虽然我们未来的艰苦生活是不能预见的,也是无法预料的:但一颗勇敢的心可以战胜一切。

一个进化中的生物,它对周围环境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保证他的正常发育。

鸟儿飞翔的威严、野兽的凶猛、夜莺歌声的宛转、蝴蝶翅膀上斑驳的美丽,皆为世人所仰慕。然而,须知此类自然现象的序曲,皆源自秘密的巢里、洞里或静止而孤独的茧里。万能的自然在生物形成的过程中只要求宁静,在这神秘的宁静里,生命开始滋长。

同样地儿童的精神也应找到一个温暖的巢,在那里,精神的营养能够得到保证,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向儿童提供与其精神形成倾向一致的物体是很有

必要的。这种举动的目的在于获取一种结果,而这种结果正是教育的目的之所在;以最小的代价充分地发掘人的潜能。

儿童的注意力是外部刺激与内心冲动相结合的产物。

篇2: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儿童的注意力是可以培养的。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扩大注意的范围,提高注意的稳定性。儿童的注意范围比较狭小,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知识面不宽,理解能力不强,所以扩大注意的范围,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要从逐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入手。儿童注意的稳定性不强,主要是由于他们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因此,在培养儿童注意力的时候,一定要求儿童每做一件事都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求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只能集中精力于某一件事上,并且要求从头到尾地观察,全面细致地观察,力求对事物的外表、形态、功能、内部结构等都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比如,对儿童玩具,父母要注意一次只给一个,不要提供几种,那样会使孩子拿不定主意,不知道玩那个好,从而使注意力分散。

(2)培养良好的习惯。有的儿童无论做什么事,都能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而有的儿童,干什么都漫不经心,集中不了注意力。这和他们平常养成的习惯有关。为了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平常对孩子要严格要求。如同孩子谈话或给孩子讲故事时,一定要叫他集中注意力听;让孩子观察某个事物或干某件事情之前,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事后要检查结果;当孩子专心致志干某件事时,如画画、看书、写字等,父母要及时加以鼓励。如果他做什么事都漫不经心,思想走神,就要严格批评,以促进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逐渐养成好的习惯。

(3)培养儿童分配注意力的能力。注意力是一种心理素质,但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它随时都与其它心理过程联系在一起。注意,分有意的和无意的两种,无论哪一种都要消耗大脑的一定能量,如果注意、特别是有意注意过分集中,时间长了,会感到疲劳;如果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合理搭配使用,即把有意注意集中于主要事情的同时,把一定的无意注意分配给次要事情,那就有利消除大脑因过分集中注意而引起的疲劳,从而提高注意的效率。

篇3: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鞍山市某小学一年级 (6~7岁) 和五年级 (10~11岁) 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同一年龄段中随机发放300份测试量表进行初测, 从中挑选120名注意稳定性较差者作为被试, 每个年龄段分成4组, 即乒乓球运动组、少儿健身拳组、跳绳组以及对照组, 每组30名学生。实施实验前与实验后1周进行测试。经验证, 各实验组被试实验前注意稳定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实验法

各实验组每周运动3次, 下午大课间进行。每次运动时间40 min。各实验组运动前5 min为徒手操等准备活动, 基本部分30 min, 运动后5 min为四肢放松活动。基本部分练习为中等强度运动, 运动中心率控制在儿童最大心率的65%~75%。运动中靶心率为130~150次/min。相同项目的教学由同一名教师担任, 并保持同一实验组组间教学内容相同。对照组的活动安排以自习或阅览图书为主。运动中注意动态监测心率, 以确保运动负荷适中, 动态观察实验对象运动中的自觉疲劳程度, 以RPE分级方法的12~13级为中等强度[4], 防止运动性疲劳的出现。

1.2.2 心理测量

测量工具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陈国鹏等 (1998) 编制的中小学生注意力测验, 经检验, 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可用来测量注意的集中、稳定性[5,6]。指标测试注意稳定性正确反应数 (数字划消试验) 。

1.3 数理统计方法

对所测得数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处理, 组间对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各实验组前后自身对照采用成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后2个年级实验组学生注意稳定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其中以乒乓球运动组注意稳定性提高较显著, 少儿健身拳组其次;对照组在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注意稳定性无显著变化。

中等强度的乒乓球锻炼对一年级学生的注意稳定性干预效果更明显;中等强度少儿健身拳锻炼对一年级学生的注意稳定性干预效果较五年级的学生更明显;中等强度跳绳对一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但均无统计学意义;一年级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改善情况略好于五年级。见表1。

3 讨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 中等强度的乒乓球、少儿健身拳锻炼对儿童的注意稳定性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因为这两项运动的共同点是相对封闭的个人项目, 受周围外界干扰相对较少[7]。中等强度乒乓球锻炼对儿童的注意稳定性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这与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即球小、来回运动速度快、球在空中运行时间短、对人体的灵敏反应速度提出了高要求等有关。此外, 乒乓球是一种非周期性运动, 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强[8]。少儿健身拳锻炼集中了游戏、行为治疗及感觉统合训练的特点, 动作本身比较复杂, 动与静、快与慢、高与低、起与落等变化都在瞬间, 这就要求儿童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变化, 对这种变化的不断适应就是儿童不断提高自身控制能力及适应能力的过程。少儿健身拳的配乐作为一种有规律的机械波, 经听觉感受器转换成神经冲动传人大脑, 会促进大脑分泌有利健康的激素, 促使脑电波转为可放松心情的d波[9]。常听一些舒缓、优美的古典音乐, 可以有效地提高注意力。跳绳运动的连续性相对较差, 学生跳一会儿, 需稍休息后再继续, 运动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10,11]。跳绳较乒乓球运动单调, 缺少变化, 因此跳绳对注意稳定性干预性差。

调查还显示, 不同年龄同一运动项目组经运动训练后, 注意稳定性改善程度不同;对低年龄的儿童实施运动干预, 其注意集中稳定性改善程度更明显。提示在儿童早期应尽早通过体育锻炼来改善注意稳定性和儿童心智模式, 比矫治儿童注意力缺陷的药物治疗更安全、有效[12]。

一年级被试锻炼后注意力稳定性改变显著大于五年级被试。因为大脑额叶的发育水平与注意力密切相关, 而刺激、增强额叶功能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运动, 尤其是一些技巧要求较高的球类运动。对五年级学生干预效果稍差, 可从不同阶段儿童神经生理发育的差异性去理解, 这些活动锻炼了眼、手、脑的协调能力, 促进大脑对肢体、意识的控制, 显著提高注意力。这是一种“以动治动”的方法[13]。6~7岁儿童注意力稳定性基础较10~11岁儿童差, 由于正处于神经系统生长发育关键期, 可塑性强, 给予运动干预有效刺激效果较明显, 五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较一年级学生发育相对较完善, 注意稳定性相对稳定, 对其运动干预不如对一年级学生敏感。

篇4: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注意力;培养;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在生活中时常被家长忽视,注意力不集中对孩子学业生活造成的危害是不容小视的。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对孩子的学习影响很大,会导致孩子学习成绩跟不上,错过学习知识的最佳时间,影响孩子的升学就业以及整个发展前程。因此,我们应重视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提高注意力,改善学习成绩。

那么,我们家长及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呢?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

根据幼儿注意力不稳定的特点,创设安静、简朴的环境,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如幼儿进餐、睡眠、学习时,周围要安静、环境要简朴,不要过分花哨,以免幼儿分心。

二、教学直观、生动

教给幼儿学习的内容、教具应具有直观性、活动性、新颖性,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外出参观,亲近大自然,参与表演、游戏等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三、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

成人应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学习”“集中注意做事”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学习或参与其他活动室不要随意走动、漫不经心,成人这时也不要随意打扰或使唤他做事,使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养成集中注意的好习惯。

四、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在活动前,教师或家长应向幼儿提出明确的活动目的和要求,幼儿对活动的目的要求越明确,注意的有意性就越强,越容易保持注意。

五、对幼儿进行有意注意的训练

游戏是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有效途径。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在游戏中最容易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在一般和游戏条件下,学习新词,孩子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是不同的:在一般条件下,3至4岁和5至6岁的孩子分别是3分钟和8分钟;在游戏条件下,竟分别保持了30分钟和45分钟,家长在观摩中非常惊讶。

六、重视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多方面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像磁铁一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经常带孩子到绚丽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中去,丰富他们的生活,开阔他们的眼界,讲述、阅读低幼读物,让孩子动手做一些手工等,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和注意倾向。

七、巧妙用提问吸引幼儿注意

幼儿注意力分散时,用有趣的问题,引起幼儿注意,如:“哎,刚才老师讲到哪儿了?天天来说说。”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集中到老师或妈妈身上了,不必斥責孩子就能达到目的。

八、灵活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教师可以运用新颖、多变、强烈的刺激,激发幼儿的无意注意。但无意注意不能持久,且学习等活动也不是专靠无意注意就能完成,因而还要培养和激发幼儿的有意注意。教师可向幼儿讲明学习本领和做其他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说明必须集中注意的道理,使幼儿逐渐能主动集中注意。

参考文献:

[1]张惜萍,司进立,王斌,学前心理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2.6

[2]刘新学,唐雪梅,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篇5:如何培养儿童注意力

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二十条法则

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定期为孩子读点东西鼓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让孩子去独立思考问题。经常与孩子讨论一些问题。让孩子经常听一些音乐。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培养孩子环保意识。

鼓励孩子去发现问题,并着手解决问题。

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自然、和谐的家庭氛围。不要强求孩子成为天才。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孩子不服输的个性。

孩子打破沙锅问到底时不可不加理解。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与孩子一块儿玩一些创造性的游戏。

篇6: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注意力不集中肯定是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应该先培养起孩子对课堂的兴趣感,方法有很多种:举个例子,要让他喜欢上数学课,可以试着和他做一些数学游戏,坚持下来应该可以让孩子发觉数学的美妙。

另外,注意力不集中,不表示孩子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只是对这一类课堂不感兴趣而已,家长不要给孩子压力,要因孩子的情况善于利导,一定会使孩子成长一个有用的人才。天下没有天生的笨蛋,只有不科学的教育方式。祝您的孩子早日成才!

培养孩子注意力六大金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田。

注意力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孩子的认知和社会性情感等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及其入学后学业成绩的高低。

孩子注意力的形成虽然与先天的遗传有一定关系,但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为他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孩子出生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与能力。

(一)营造安静、简单的环境

幼儿注意稳定性差,容易因新异刺激而转移,这是学前期幼儿的普遍特点。因此,父母应根据这一特点,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为孩子创造安静、简朴的物质环境。

例如,孩子玩安静游戏或看图书的地方应远离过道,避免他人的来回走动影响孩子的活动;墙面布置不应过于花哨;电视、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也应摆放在较远的位置。

父母还应注意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适时地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

例如,当孩子全神贯注地做某件事时,成人不应随意地去打扰孩子。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正聚精会神地玩着插塑或搭积木,爸爸走过来问一问吃饱了吗,一会儿,奶奶又走过来让孩子去喝果汁,又一会儿,妈妈又叫他帮忙去拿样东西。孩子短短几分钟的活动被大人们打断数次,时间一长,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孩子专心做事时,家长最好也坐下来做些安静的活动,切忌在旁边走来走去,打扰孩子。

(二)有规律的生活

孩子一日生活的节奏以及各种活动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他的注意力。因此,家长应当注意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

让孩子的生活有张有弛、动静交替。不同性质活动之间的转换要平和,给孩子一个过渡准备。

例如,孩子在户外跑来跑去,心跳加速,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进到户内后,孩子很难立刻进入到绘画或读书等安静活动中。一些家长却要求孩子立刻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这种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是违背孩子的身体器官的运作规律的。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宜太长。研究表明,大班末期的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因此,家长在安排孩子的活动时,应当注意调整时间,切忌一天到晚强迫孩子坐着一动不动。

(三)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有新异刺激出现时,成人可以约束自己不去关注它,但孩子却很难做到。因此,为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成人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景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采用游戏的方式,将持久注意的要求变为游戏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

例如,与孩子一起玩“指挥交通”的游戏,让孩子扮演交通警察,事先约定每班交通警察要站3分钟的岗,时间到后才能换岗。在游戏中,对注意力持续时间的要求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慢慢地将外在的游戏规则内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

有意识地增加干扰因素来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比如,家长可以偶尔在孩子做事时,假装无意地把他感兴趣的玩具、图书或糖果等放在他旁边。当孩子表现出要放弃当前的活动去选择新的诱惑时,家长应及时地明确提出要求,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四)培养孩子注意事物的广度

幼儿注意力差的另一表现是不能同时注意多个事物。为此,家长应当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活动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广度。

“猜物游戏”

先在孩子面前摆放上汽车、小球、铅笔等多种物品,让孩子观察几秒种,然后让他闭上眼睛,趁机悄悄拿走几样物品,然后让他说出哪些东西不见了。这个游戏要求孩子在观察时,能快速地注意到几个物品,从而锻炼了孩子的注意广度。

注意事项

家长应当注意幼儿的年龄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呈现的物品的数量多少、拿走的物品的多少以及观察时间的长短等都应当适当。对于年龄大的孩子,呈现的物品可以多一些,观察的时间可以短一些。

(五)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与需要

兴趣与需要是孩子活动的内在推动力,是直接影响孩子注意力的情感系统。为维持孩子对某一活动的持续兴趣,父母应当注意活动内容的难度要适合孩子的水平,既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又能感受到一定的挑战。

如果活动内容与孩子的先前经验无关,孩子没有充分的经验准备和能力准备,活动任务超出了其驾驭的范围,即使形式再活泼有趣,也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如果任务难度过低,对孩子来说没有一点挑战,孩子也不会感兴趣,不能集中注意力。

(六)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注意是为任务服务的,任务越明确,完成任务的愿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和持久。要想使孩子的注意持久,成人不能强迫他做什么,而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激发他做好这件事的愿望。

因此,在活动之前,家长应当帮助孩子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应当及时提醒孩子,使其注意力始终指向某个方向。

例如,家长和孩子种一颗豆放在窗台上。最初几天,孩子可能出于好奇而经常来看一看。但时间久了,兴趣趋于淡化,自然不会来光顾了。

如果家长能在种豆之前对孩子说:“这颗豆不久会长出绿色的长长的叶子,你要是看到它发芽了,就赶紧来告诉妈妈”。这样就交给孩子一个任务,为了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他就必须经常注意它。

小提示

家长向孩子提出活动目的和要求时,应当注意要求一定要具体,要有明确的指向性。笼统模糊的要求对于孩子维持注意并没有太多的积极作用,因为孩子并不明白应当如何去关注,什么时候去关注以及去关注什么。

篇7:提升儿童注意力的方法

家长都应知道,身边这个小活宝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创作,对他的不良行为长久的忽视,会给孩子的将来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家长要冷静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行为,找出孩子不专心的根本原因,并耐心的帮助他加以解决,以便完善孩子智力的发展。

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方面

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故而自制能力差。这是正常的,只要教养得法,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孩子能做到注意力集中。

(2)病理方面

轻微脑组织损害、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等可引发儿童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冲动任性,情绪不稳,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神经根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可引发儿童抽动症,除了主要表现为交替出现的刻板式眨眼、皱眉、呶嘴,清嗓音,扭脖子,耸肩,甩胳膊,踢腿外,也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另外,有听觉或视觉障碍的孩子也会被误以为充耳不闻,不注意听或视若无睹,缺乏学习意愿。这些情况需要得到专科医师指导下的治疗才能改善。

(3)饮食与环境方面

糖果、含咖啡因的饮料或掺有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的食物,会刺激孩子的情绪,影响专心度。此外,环境污染造成血液中铅含量过高也有影响。

(4)家庭方面

教养态度与家中生活习惯对孩子的行为影响极大,也常是影响孩子最主要的因素,但“当局者迷”,往往无法客观的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观察,也许可以找出一些原因。

①教养态度是否一致?家长对孩子教养态度不一致的情况常使孩子无所适从,没有定性。

②是否太宠爱孩子,缺少 行为规范?过度的宠爱会导致对孩子的纵容,往往使孩子随心所欲,爱做什么做什么,没有忍耐、克制情绪、克服困难的观念,做事自然难以静下心来进行到底。

③是否为孩子买过多的玩具或书籍?外在刺激太多,玩着汽车又找别的玩具,一换再换,玩

具只带给孩子短暂的吸引,无法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到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乐趣。④家庭生活步调是否太快?家长在公私两忙的情况下,凡事讲求效率,步调原本较慢的孩子,被迫在快、快、快的节奏中打转,根本无暇慢慢而专心地完成一件事。

⑤家里的活动是否太多?太多则无法给孩子提供安静的环境,生活总在浮动的气氛中度过。若非自制力很强的孩子,很难建立良好的专注力。

⑥学习的过程中是否积累了不愉快的经验?提供给孩子的教材太深或太浅,都不易引起学习兴趣,而引导的技巧不佳,或经常因此造成乘兴开场,大哭收场的局面,将使幼儿产生对学习排斥的心理,学习起来自然无法专心。

⑦孩子是否有情绪上的压力?如孩子觉得自己达不到父母的期望等等,这些压力易使孩子看起来魂不守舍。

⑧是否过多的批评、数落孩子?过多的数落可能形成对孩子不良的暗示,使他产生“反正自己怎么也干不好”的想法,从而做事时不肯专心完成它。

⑨孩子是否受到太多不良信息的影响?不好的影视作品、较大龄儿童不良行为对孩子的灌输、污染,会使孩子心理发生扭曲,行为异常。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呢?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除了要解决上面谈到的几个问题之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供安静的环境

孩子生活中虽需要团体生活的机会,但也有个人活动的时候。在安静的环境中,使心灵逐渐沉静,发掘学习的兴趣,以增进专心度。此外,在孩子专注于学习时,大人不宜随便打搅,应在告一段落时,再提出要求。

(2)陪伴孩子需有技巧

若是孩子无法独立完成学习,大人可在旁陪伴、协助,但切忌给予过多指导。

(3)用静态的游戏延续注意力

像玩拼图、穿珠子等静态游戏可以从简单的开始,享受完成的成就感,以训练短时间的注意力,再慢慢加深游戏的难度和延长游戏的时间,以延长孩子的耐力,增进专心度。

(4)从1分钟开始

孩子只要保持1 分钟的专注力,就予以称赞,再逐渐延长到一次5分钟、10分钟。赞赏、鼓励是学习的重要因素。

(5)从孩子有兴趣的事着手

如拿本相片簿,为孩子讲述他出生、成长的故事;欣赏孩子的劳作,听听他小脑袋里在想什么;观察渔港里的小鱼,池塘里的蝌蚪……

(6)建立秩序感

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从学习物归原处、整理个人物品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秩序感。在日常生活作息上也要有规律,生活规范要建立。在执行过程中,家长要严格而不严厉。

(7)选择小规模的幼儿园

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对噪音的忍受度低,大班制的较不适宜。应选择小班制并且有系统教学方法的幼儿园,才能对幼儿个别情况,给予较多的关注与辅导。

(8)加强孩子意志锻炼,培养其形成有始有终地做好每一件事的良好习惯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之前,父母应让孩子懂得做事的目的,并引起做事的兴趣;在做事过程中,孩子遇到困难,父母要教育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责任感,这样孩子在做事的时候注意力就会集中,去克服一些小的困难。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善始善终做完每一件事的良好习惯。完成一件事的时候,要及时进行鼓励评价,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快乐感。

教育专家提醒家长,要循序渐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家长要顺着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进行教育。因为这样孩子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肯听、肯学,易引起兴趣,学习效果好。

有的父母往往不注意方法,不考虑孩子还年幼的具体情况,不适当地订出“每天一定要识几个字、做多少数学题”的计划,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强行施加压力,拼命地往孩子脑里塞。这样做,孩子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尽可能地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促使孩子自己动脑筋来学习知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孩子最易接受的方法。

从实际出发,不要过难过易。比如:爱好、兴趣、天赋及孩子的接受能力、智力发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等。父母同时要注意,向孩子传授的知识如果太深太难,会使孩子望而生畏。以鼓励为主,不要总是处罚。不少事实表明,鼓励是促使儿童认真学习、强化儿童良好行为的最有效的手段,孩子的言语和行为受到成人的赞扬,便会成为一种动力,成为他们今后自觉的行动。处罚孩子会带来不少消极情绪,也会使孩子和父母对立,并且大大地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阻碍他们求知欲的发展。

不摆家长架子。对于正在进行早期教育的家长来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孩子要平等相待,要丢掉家长的架子。只有这样,孩子才乐意听从家长的教育。

要注重孩子个性的发展,要充分相信孩子,给孩子空间,使孩子逐步养成好的习惯。

篇8: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ADHD组:共100例, 2014年1-3月收集太阳花儿童言语行为指导培训中心符合ADHD诊断标准的儿童;年龄7~13岁;男72例, 女28例;纳入标准:符合ADHD诊断标准, 排除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情绪问题、品行障碍和重性精神病。对照组:100例, 随机抽取西安市两所普通小学1~6年级学生, 年龄7~13岁;男65例, 女35例;排除标准:排除躯体及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和ADHD患儿, 无既往特殊病史。两组在身高、体重、年龄及营养发育指标、文化背景及家庭经济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C-WISC) (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等修订) 进行智力测量。该量表包括6项测试言语智商的分测验, 具体为知识 (I) 、领悟 (C) 、分类 (S) 、算术 (A) 、背数 (D) 、词汇 (V) 和5项测试操作智商的分测验, 具体为填图 (PC) 、排图 (PA) 、积木 (BD) 、拼物 (OA) 、译码 (CD) 。各分测验的量表分、言语智商 (VIQ) 、操作智商 (PIQ) 和总智商 (FIQ) 依据手册[5]计算。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各组测试得分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C-WISC的11个分测验中, 除排图和积木两项得分ADHD患儿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其余9项得分ADHD患儿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ADHD患儿组VIQ、PIQ和FIQ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见表1。因此, 总得来讲, ADHD患儿的智商总分 (FIQ) 与正常儿童的智商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ADHD患儿的智商总分低于或相当于正常儿童的智商总分。

a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b为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人的智力发展受到包括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是生物前提, 环境和教育一起决定儿童智力发展的现实性。本研究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多动倾向儿童的智商偏低, 但仍在正常范围内, 与国内有关报道结果相一致。有研究认为, 与正常儿童相比, ADHD儿童的神经生理心理功能发育较延迟。儿童智力受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 随神经系统发育而发展, 如无外因影响, 当神经系统发育基本成熟时, 智力应接近正常水平。ADHD组儿童智商偏低可能与多动、注意缺陷、冲动等症状影响智力的潜能发挥有关。

因此,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这一疾病是不容家长忽视的, 虽然此疾病对患儿的智力影响不大, 但是对患儿日后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所以, 对此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为饱受疾病困扰的患儿们扫除障碍, 让他们尽快回归到正常的发育轨道上。

本研究通过对ADHD患儿与正常儿童智商测试结果进行比较, 表明ADHD患儿的智商多在正常范围或边缘水平。所以应重视并给予及时的干预。随着医学不断的发展, 我们要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这种疾病倾注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从而使预防和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知识逐一被揭晓, 从而使我们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

摘要: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与儿童智商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3月太阳花儿童言语行为指导培训中心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要症状来就诊的713岁儿童100例 (ADHD组) , 随机抽取普通两所小学正常714岁儿童100例 (对照组) 。采用韦氏儿童智力测验C-WISC测得各患儿和正常儿童的智商值。分析对比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智商的差异。结果:ADHD患儿的智商低于正常儿童平均水平。结论:ADHD患儿的智商多在正常范围或边缘水平。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智商

参考文献

[1]王明春, 陈一心.儿童ADHD的社会心理病因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2, 39 (3) :174-177.

[2]张迪, 陈容, 刘淑华, 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智力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8 (7) :649-650.

[3]张永红, 王青红, 孙秀芳, 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智力结构及社会适应行为特点[J].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 (6) :1184-1185.

[4]庄思齐, 刘美娜, 张红宇, 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智力水平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0, 26 (5) :276-278.

篇9:学前儿童注意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学前儿童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的注意常常指向有鲜明外部特征的事物。如漂亮的颜色、悦耳的声音、生动的形象等。对感兴趣的人和事幼儿能够集中注意,但当事物的新颖性消失后,则会发生注意的消失或转移。此外,由于注意的有意性和稳定性较差,即使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幼儿也容易因其他外部刺激的吸引而产生分心现象。

经过研究发现,培养学前儿童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主要有:

一、在日常生活中,从小注意训练儿童的捕捉行为和搜寻行为

捕捉行为包括注视、倾听、嗅闻、触及等各种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指向活动。新生儿早期发生的对某种亮度的光线、某种响度的声音或某种形状的轮廓的注意,是在这些刺激适合于新生儿生理上可接受条件下被捕捉的,因而是无意注意。婴儿时期对许多感觉刺激均可发生无意注意。如中等强度、优美而有鲜明节奏的音乐,母亲的高频语调,大小适中、颜色鲜艳的玩具等,都能吸引婴儿的无意注意。随着婴儿经验的积累,他们的意愿、需要和偏好倾向则能诱导他们有意注意的产生和发展。我们应该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这些规律和特点对儿童施加良好的教育影响,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身心的良好发展。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

(一)实物观察。

儿童喜欢野外生活,大人要创造机会让儿童在自然环境中尽情活动,使儿童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实地考察。

这种实地考察不但使儿童了解了事物的真实状况,培养了儿童的观察能力,而且会使儿童有足够的机会体验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在观察过程中,儿童容易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儿童的专业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在日常生活中,从小培养儿童对各种活动和周围事物的兴趣

培养儿童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问:“这是什么?为什么?”保护好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在游戏和教学活动中培养儿童的注意力

(一)3-4岁

1. 训练儿童在活动中出现分心现象(如小动作、东张西望等)时,在家长和教师的提醒或暗示下能改正。

2. 训练儿童在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能集中注意5-10分钟。

(二)4-5岁

1. 训练儿童逐渐在学习活动中偶有分心现象时能自己调整。

2. 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能集中注意10-15分钟。

(三)5-6岁

1. 训练儿童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能集中注意15-20分钟。

2. 训练儿童逐渐能不受环境中干扰因素的影响,保持注意力集中。

3. 训练儿童逐渐在独立进行的游戏或学习活动(如阅读活动、绘画活动、小制作、音乐活动等)中注意力集中。

教师对幼儿活动的时间不要限制得太死,在幼儿真正沉浸到活动时,尽量不要打扰他们。活动的内容要来源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无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应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组织的活动强度不宜过大,又能为幼儿提供一些可以动手操作的内容,这样儿童能全心全意投身其中,面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教师只要稍加指导,儿童便会兴趣盎然。

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发展与水平的提高与其生理心理的成熟有关,特别是与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发展有关,但更重要的促进因素则是成人对学前儿童的教育和培养。有意识地让学前儿童做一些力所能及但又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对儿童进行的活动提出时间、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这将对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发展十分有益。为了完成活动任务,学前儿童必须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因此,有意注意就会逐渐得到发展。

作为一种学习习惯的注意力,主要是指学前儿童的有意注意,即儿童为了实现某种认知目的,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注意的有意性、持久性和稳定性等品质。良好的注意力是学前儿童进行各种活动的必要心理前提和有力保证。注意力发展好,儿童可以从周围环境中获取大量信息,提高认识活动的质量和效益。作为一种习惯,注意力可以伴随并影响人的终生。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对其进入学校后的学业成败有重要影响,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中小学生,大多并不存在明显的智力问题,而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难以集中和持久。因此,在学前儿童教育中,应把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注意品质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幼儿园)

篇10:儿童注意力训练的重要性

注意力的定义:注意力是将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对象的能力,是学习知识的门户.注意力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习成绩的优劣.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把注意力比喻为“一扇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如何这扇们半开半闭或者没有开启,外界的东西也就只能够进来一部分,甚至一点都没有进来。这样就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可以对照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否有与以下各项相符之处:

l 经常不注意细节,在学校课业、日常生活或其他活动中容易粗心大意;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于课业或游戏上,小动作特别多;别人和他(她)说话,他(她)常常没注意听;常常不能完全执行他人的指令,不能很好完成学校课业、其他事情或任务;对于组织任务与活动经常感到困难;经常逃避、厌恶或不愿意地从事较花心思的任务;经常遗失自己的物品(如玩具、家庭作业簿、铅笔、书本或工具);较容易受外界影响,容易被外在刺激转移注意力。或者:写字慢,字迹不端正,大小轻重不匀称,容易写出格子,本子不整洁;

l0 组织力不佳,经常弄乱东西,不喜欢整理自己的环境;

1l 好动不安,东摸西扯,爬上爬下,跑进跑出,不听劝阻,处罚无效;

l2 动作缓慢、笨拙,很晚才学会用筷子吃饭、跳绳,混淆左右;

l3 情绪不稳定、急躁、任性,作业多了就感到烦躁;

l4 作业速度慢,做做玩玩,督促下稍快些,有时考试来不及完成;

l5 坐姿不端正,常东倒西歪,上课和做作业时容易感到疲劳;

l6 独占性强,别人碰他的东西,常会无缘无故发脾气;

l7 看起来很聪慧,但学习阅读或做算数特别困难;语言表达能力不好;

l8 阅读常跳字,抄写常漏字、漏行,写字笔划常颠倒;

l9 怕羞,不合群;对亲人特别依赖,不喜欢陌生环境,到处要人陪。

孩子注意力品质不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力广度差:眼皮底下的东西找不着、作业粗心大意、经常漏题,丢词少句,漏看小数点,阅读速度慢、重复多,细节辨认能力差、理解能力落后,而且读书对书本中的内容记住的不多,当然就谈不上理解和吸收了,而且还会影响记忆力、思维的发展。

2、注意力持续性差:在完成自己不感兴趣的任务时,往往能坐住,但做不长。作业写写停停、慢慢悠悠、总是写不完,边写边玩。抗干扰能力差,经常要在家长的督促和监督下完成作业。

3、注意力稳定性差:上课坐不住、东扭扭、西扭扭、做小动作,老师一见就头痛。回家写作业磨蹭、凳子上好像长了钉子,屁股就是暖不热,作业拖拉,一会儿摸这,一会儿抠那,你在旁边火冒三丈,他无所谓,常常东张西望。

上一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创新下一篇:我要读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