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爆发处理措施

2023-05-09

第一篇:医院感染爆发处理措施

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流行应急预案

为有效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流行,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社会公众健康的严重损害和经济浪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人民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总结传染病防治工作经验,加强传染病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相结合,提高快速应急能力,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预防控制措施,切实保障我市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快速反应、高效处置,预防为主、群防群控的“24字”工作原则。

三、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可造成社会公众的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得应急处置工作包括以下情况:

疑似聚集性病例

指14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工地、一个单位、一个社区等)发现1例确诊病例,并同时发现1例及以上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

聚集性病例

指14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工地、一个单位、一个社区等)发现2例确诊病例,且病例之间存在流行病学关联史。

四、组织机构和职责

为快速处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流行,作出突发性处置事件的重大决策统一指挥,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流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具体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根据病情预测和变化情况,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我院在处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爆发流行期间的工作制度、措施,检查。督导医院各部门、各科室防控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为使应急处理工作规范有序,运行高效,下设办公室(感染科)及四个小组,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具体工作。

(一)医疗救治专家组

第一梯队专家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第二梯队专家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做好承担各种临床诊断和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的收治工作;及时、准确报告救治动态;组织医院各级各类医护人员业务和技能培训;

(二)感染预防控制组

组长:**

成员:**

职责:督促指导落实我院各科室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做好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防止发生院内感染。

(三)后勤、物资、药剂、信息、联络保障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传染科病区的环境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置;做好传染病防控物资,救治药品、消毒药品、个人防护用品的储备,各科室之间协调、信息网络维护工作。

五、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报告和确认

医务人员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和确诊病例时,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发热门诊医师或住院医师接诊疑似或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病人时,立即上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专干**(联系方式:**)和分管领导,核实后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卫计委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报告的内容包括疫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受威胁人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年龄、性别和职业、发病的可能原因、采取的应急措施、现状和趋势、报告人的联系电话等。

六、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综合措施

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积极救治病人,降低死亡率,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减少发病人数的原则。

1、做好医疗救治工作,每日要及时向市卫计委报告收治病人病情的治疗情况;加强院内感染防控和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

2、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

3、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能力;

4、开展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5、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可解除隔离出院或根据病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

第二篇: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医院感染事件的危害,保障病人及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建立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处理组织(名单见相应文件)

1、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2、医疗专家指导小组(医疗救治系统)

3、感染控制督导小组(监测预警系统、医院感染控制督导系统)

4、病原学检测技术指导小组(医院感染病原鉴定、环境卫生学监测)

(二)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处理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全院控制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一旦发生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要迅速查明主要流行因素。

3、对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

4、积极及时快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掌握事实真相,迅速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发展。

5、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的同时保障医务人员生命安全。

6、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保证。

(三)感染控制督导小组职责

1、收集传染病、医院感染发病及病原体信息,统计、分析、报告预警并提出预案启动与控制措施建议。

2、明确监测预警流程及监测项目(如呼吸道类、虫媒传染病等),监测点(发热门诊、临床各科室及社会信息等),监测内容(感染病例数、传染病种类、时间、地点、人群特征等)。

3、配备细菌、真菌等特殊病原体的采样、鉴定、分析设备。

4、针对引起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病原体的生物特征及传播途径,制定不同感染控制措施。

5、对人员防护、消毒隔离、疫点处理、流行病学调查进行督导评价。

6、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的“第一知情权”制度建设,真正做到迅速、准确、专业、科学地进行现场感染控制督导,以防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在院内进一步传播。

(四)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预警分级和应急响应

1、依据院内感染发生例数、传播速度、流行趋势、病原菌,将突发性医院感染预警分为三级:

一级预警:本院某病区同样性质院内感染病例高于前一年同期水平的2-3倍。

二级预警:本院某一病房短期内出现同样性质感染疾病大于等于3例或出现特殊病原菌(如mrsa、vrsa、vre、esbl)感染病例,并有暴发或流行趋势。

三级预警:本院短时间内出现一定数量(根据不同感染疾病确定数量)同样性质的医院感染病例。

2、根据不同预警启动相应应急响应

一级预警发生后启动一级响应:

①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发出预警,并组织对病区增高的同样性质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薄弱环节进行全院检查,并督促改正。

②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务人员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消毒隔离措施、医护人员防护等知识培训。

③加强对重点科室工作检查,督促各项措施落实。

二级预警启动二级响应:

①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上报主管院长,并通报医务科、护理部及相关科室。

②做好预案启动准备。

③立即派感染专职人员赶赴现场,督促指导消毒、隔离等必要的防治措施。

④疫情所在科室做好治疗并在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工作及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工作。

⑤开展流调及监测工作。

三级预警启动三级响应:

①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立即上报主管院长并通报医务科、护理部及全院各科室。

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专家判断是否突发医院感染事件。

③感染管理科于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诊断为传染病突发性医院感染,还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规定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④医院法人代表公布疫情。

⑤执行预案,监督检查预案落实,医院进入紧急预案实施。

⑥立即组织临床治疗。

⑦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找出传染源。

⑧对发生疫情现场进行环境、医疗器械、医务人员手、鼻咽拭子,家属手等卫生学监测。

⑨实行区域隔离,做好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

⑩后勤物资保障运作,从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给予发生地足够的支持。

保护好易感人群。

结束应急响应:末例病人出院15天后无新发同类医院感染病例出现,本次应急响应可结束。做好有关总结工作,并上报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五)突发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2、临床科室必须积极救治病人,实施正确的隔离措施。

3、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4、对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评实: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5、查找引起感染源:对感染病人、密切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6、查找引起感染的困素,对感染病人及密切接触者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7、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的治疗,并进行正确的消毒隔离处理。

8、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9、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10、继续监测是否有续发病例出现,通过监测结果来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

(六)突发性医院感染隔离措施

1、隔离感染病人或保护易感人群,当感染的病原体毒力大,传染性强时,应将病人隔离,避免病原体扩散。如病原体为条件致病菌时,首选保护性隔离措施。

2、分组护理,将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室集中安置。

3、加强洗手和无菌操作技术。

4、加强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

5、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做好空气、物表、地面的消毒,可用含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物表和湿式拖扫地面。

6、控制某些特殊抗生素的应用,当医院感染为质粒暴发时,应根据细菌耐药性,严格控制某些抗生素的应用。

(七)定期对全院进行预案教育、培训和演练。

第三篇: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处理预案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订本预案。

1.目的: 指导全院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确保一旦发生医院感染突发事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2.处置原则: 基本原则是重点突出,分类指导;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3.报告与响应: 报告人: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为责任报告人,每一位医务人员为义务报告人。报告程序:上班时间立即电话或直接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休息时间立即电话或直接报告医院总值班。

4.处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当证实为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按《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控制制度》进行相应处理。

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控制制度

根据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突发事件,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订本制度。 1.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1.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 并通报相关部门。

1.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市卫生局;全国医院感 染监控网单位应同时报告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1.3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4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1.5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1.6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1.7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1.8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1.9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受新病人。

1.10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1.11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2.医疗废物伤害、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

2.1出现医疗废物伤害、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2.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疗废物伤害、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医院应于48小时内报告市卫生局和市环保局,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医院应当将调查处理结果向市卫生局和环保局报告。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市环保局报告。 2.3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2.4确定流失、泄露、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5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照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2.6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他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2.7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 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2.8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2.9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

2.10处理工作结束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第四篇: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以及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依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有关国家的法律法规,提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措施。

1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规范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1.1 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形成医院感染委员会-感染管理科-科室的三级监控网络。制定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培训计划,加大监管力度,措施执行、落实情况。

1.2 严格监测和监督工作 医院配备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开展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消毒灭菌监测及环境卫生学监测。每月进行消毒、灭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临床科室使用中的消毒液、医务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室内空气、内镜室、透析液、牙钻、高压灭菌锅进行定期和不定期随机抽样监测。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实行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统计并及时反馈。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全面工作质量考核中,从而保证各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2 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及检验防护用品的管理

(1)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器械,并按照批准适用的范围和方法使用。(2)严格履行对消毒器械、防护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质量检查与审核职责,并对其储存、使用及使用后的处理进行监督,对过期和无证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坚决禁止,定期检查,确保医疗安全。科室开展新项目所引进的设备、材料等,必须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申报,经批准后由采购部门集中办理。(3)配备相应的采样工具、检验用品及设备,保证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配备足量、合格的隔离防护用品,满足消毒隔离常规需要,进行日常消毒工作的防护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3 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内镜室、血液透析室、口腔科等重点部门,布局合理,区域划分

明确,物品定位放置。侵入性操作检查和手术患者术前要做传染病的筛查,阳性患者要严格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使用后的器械按《消毒技术规范》处理,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4 医疗废物的管理

制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指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配置医疗废物回收车,专人回收、管理,要求所有科室使用有规范标示的容器、包装袋、医疗废物分类存放。定期对医疗废物暂存处、车辆、工具及其设施进行消毒和清洁,对负责收集医疗废物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并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应急措施的培训。严禁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放,医疗废物院外转运时,严格履行交接登记手续,按照要求资料保存3年,严禁买卖医疗废物和随意倾倒医疗废物。5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制订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加强手卫生宣传、教育、培训活动,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6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制订医务人员的卫生防护制度,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对高危科室及部门的医护人员每年提供健康体检,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自我防护。当出现职业暴露时,严格遵循职业暴露处理原则,按要求进行报告、登记、评估、预防性治疗和定期随访。

7 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意识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建设,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积极参加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培训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使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8 设立医院感染控制专项基金

用于消毒设备的购置及维护,消毒剂、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买,日常监测工作的开展、医院感染实验室的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专项培训、预防保健津贴等。不能把医院感染控制支出列入科室预算。

第五篇: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措施

一、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 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三、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院感委员会、业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四、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一)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1、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三)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四)当其它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地区或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五)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上一篇:医院精神文明实施方案下一篇:运营经理年度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