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2024-04-24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精选12篇)

篇1:产房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产房相对独立,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布局合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划分严格、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每间分娩室内设2张产床,每张产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6平米。

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持环境整洁,地面清洁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每日2次,拖把专用,标识清楚明显,分别清洗,每周拖把等清洁工具用1000ml∕L有效氯浸泡30分钟后清洗晾干备用,每月底进行大扫除。

三、室内物品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1次,空气每日2次(早、中班)紫外线消毒;接生前后加强消毒1次。

四、无菌物品:有专柜放置,有效期为7天,按消毒日期前后排列,严防过期使用,持物钳、镊等高压灭菌、干保存,每4小时更换,标记明显。

五、产房平车每周清洁消毒,接送隔离产妇后,按特殊消毒方法处理。

六、每周用1000mg∕L的有效氯擦洗产床、盐水架、墙壁等。

七、每周彻底清洗吸引器瓶、污物桶,并用1000mg∕L的有效氯溶液浸泡60分钟。

八、房间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待房间通风吹干后紫外线照射30分钟。

九、特殊隔离产妇产前严格管理,非必须物品不带入室内,进产房需更换鞋及穿隔离衣,产后房间紫外线消毒1小时开窗通风,室内物品及地面墙面用2000mg∕L的有效氯溶液擦洗后再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布类物品用黄色袋双层密闭包扎,注明“污染”字样,先消毒后处理,产房的排泄物和分泌物用1000mg∕L的有效氯溶液浸泡2小时,血压计、听诊器等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产床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后更换橡皮单,平车: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后更换床单。

十、新生儿吸痰管做到一婴一用,吸痰用生理盐水一婴一瓶,不得共用。

十一、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职业防护。

十二、医疗废物处置严格遵守院《医疗废物处置流程》。

十三、胎盘处置严格遵守医院《关于产妇分娩后胎盘和其他的处理规定》,对可能造成传染病传播的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胎儿遗体依照中国《殡葬管理条例》进行妥善处置并有记录。

十四、空气、无菌物品及工作人员手每季细菌学检测一次,合格率必须达100%。

十五、科室内质控小组每月进行自查,找出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落实并对效果进行评价。

十六、院感工作人员定期检查、督导,顺便监测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

篇2:产房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分娩过程中造成产妇及新生儿的感染,特制定以下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布局及人员管理

1、产房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及限制区,各区之间应有 实际的隔离屏障,标识明确。

(1)非限制区设于产房最外侧,包括换鞋及平车入室区、更衣洗澡区、厕 所、值班室、休息室、处置室;

(2)半限制区包括办公室、待产室、洗涤间;

(3)限制区在内侧,包括分娩室、刷手间及无菌物品存放室等。

2、应设置隔离待产室和隔离分娩室,无条件时设置隔离床。

二、分娩前产妇的管理

1、产妇产前应进行HBV、HCV、HIV、梅毒抗体的检测,阳性者应按消毒 隔离原则处理。

2、产妇进入产程应入住待产室。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产妇应安置在隔离待产 室待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三、助产人员的准备

1、进入产房前应修剪指甲,除去各类手部饰品,不得涂指甲油。

2、医护人员进入产房必须更衣、换鞋,戴帽子,外出时更换外出服及鞋。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3、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皮肤有伤口及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进行助 产及手术操作。

四、接生中的感染预防及控制措施

1、协助产妇穿腿套或盖被,注意保暖。

2、准备产包、侧切包等接生用品。助产器械包内备断脐专用剪及无菌纱布、棉签、无菌手套等。

3、备皮、消毒会阴部:用一次性备皮刀去除阴毛,用10%肥皂水棉球擦洗 会阴,用温开水冲洗干净,用0.5%碘伏棉球消毒二遍。

4、助产人员严格外科手消毒、穿防渗透的无菌手术衣或围裙、戴无菌手套。

5、整理台上的器械及物品,铺无菌巾,根据情况选择麻醉方法,根据产 情 况实施会阴侧切术。

6、保护会阴,协助胎儿娩出,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处理脐带,用植 物油或医用液体石蜡祛除胎儿体表的胎脂。

7、粘膜(尿道口、阴道)可使用0.1%的碘伏消毒,新生儿脐带应使用0.5% 的碘伏进行消毒。

8、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应放置在无菌柜内,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不得再放回原处,产包打开后限四小时内使用,其他无菌物品一经打 开24小时内使用,新生儿断脐器械禁止与其他助产器械混用。

9、手术器械必须灭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凡疑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重新 灭菌处理,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10、可疑宫内感染时,立即留取标本送细菌培养。

11、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接台助产人员,在两台之间应消毒手,更换手套和无菌手术衣。

12、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产妇应在隔离产房分娩,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隔离预防 技术的规定,术后彻底清洁和消毒。

13、控制产房内人员数量,保持室内出入门关闭状态,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 交谈。

五、器械及物品消毒灭菌措施

1、接生用的器械、胎头吸引器等用品,必须一用一清洗、灭菌。

2、可重复使用的新生儿复苏设备如:吸耳球、喉镜、简易呼吸复苏器等,每次用后必须进行清洗、消毒。

3、吸引器管路、吸引瓶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用500mg/l8.4液浸泡30 分钟,干燥保存,一次性吸氧管、吸痰管、吸引管等不得重复使用。

4、使用后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分类放入专用收集容器内,交供应室统一 进行处置。

5、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每台清理及时转运。胎盘按照病理性废弃物处置,与医废暂存地有交接手续。

6、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有记录。

六、清洗消毒措施

1、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灯消毒,每次消毒时间不少于60分钟

2、物体表面、地面:每日工作前和结束后进行清洁和消毒,若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用500mg/l8.4液擦拭或喷洒消毒。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3、产床、产床、床垫等若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用500mg/l8.4液擦 拭消毒。

4、隔离产房的消毒:隔离产房使用后应做终末消毒处理。医疗废物装双袋,脏被服装袋,注明传染送洗和消毒。

篇3:产房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是落实院感管理的保证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由院长任主任, 下设院感科。各科室成立由科主任、护士长参加的院感质控小组, 实行目标管理、职责分明、分工明确, 有组织、有计划, 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院感科人员每周不定期对全院各科室实行院感质控检查一次。我科护理质控小组每月进行一次护理质量检查, 其中包含院感的质控, 并把检查的情况进行反馈, 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 提出整改措施, 与责任人进行沟通, 并在短期内进行回查, 确认整改到位。在工作安排上, 每天有一名经过院感知识培训并合格的护士负责产房的清洁、消毒、灭菌、质控等日常工作。

2 制定产房管理制度与相关考核标准。是落实院感管理的重要举措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与安全。我们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消毒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定了产房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的相关制度:《产房管理工作制度》、《产房消毒隔离制度》、《产房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参观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隔离产房的消毒处理制度》以及"产房管理工作考核标准"、"产房感染管理质控标准", 并制定了针对产房保洁的具体工作要求。使院感管理落到实处。

3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是落实院感管理的前提

院感科每月组织一次院感知识培训, 院感成员每年参加市里组织的院感新知识新理念的业务培训1~2次。产房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点部门之一, 更需要人人参与, 提高认识, 增强责任感。科内每月组织大家学习有关院内感染管理的各种文件及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根据《医疗机构手卫生指南》, 对科内所有医护人员要求熟练掌握"洗手六步法"[3], 消毒隔离知识、无菌操作原则、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及科室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相关制度。平时利用晨会由护士长抽查提问并给予及时指正。

4 产房规范的清洁严格消毒是落实院感管理的关键

保持产房清洁卫生是消毒隔离的前提, 是预防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产房保持通风良好, 每天开窗换气2次。每次至少30min。产房内各种物体表面保持清洁, 每日用清水擦拭桌面、仪器、无影灯及其他物品表面1次。接产后终末消毒。拖把、抹布分区使用、定点悬挂放置, 并有识别标记。当物体表面有血迹污染时, 及时用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局部擦拭, 每周六彻底湿式清扫一次。空调装置内外面无沉积灰尘, 每周擦洗一次。每日用紫外线消毒一次, 每次1h, 接产后随时消毒并有记录, 紫外线灯管每周用95%酒精纱布擦拭一次并记录。每月进行空气检测一次, 空气中细菌菌落数≤200cfu/m3。

5 严格无菌操作, 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是落实院感管理的重要举措

对入室人员加强管理及培训, 以减少细菌传播机会进入产房的非本科室工作人员及家属必须征得产房护士长的同意, 穿戴产房专用帽子、口罩、鞋和工作服, 不得随意在产房内走动。对患有上呼吸道感染者严禁入内;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检查产妇前后要洗手, 接产前认真进行外科洗手、外科消毒液擦手,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做到用物一人一套一灭菌, 助产包内备断脐专用剪、结扎用品, 禁止断脐器械与其他助产器械混用。一切用物使用后均按清洁-灭菌程序进行处理。如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特殊感染的产妇, 必须在隔离产房内接生, 防止交叉感染, 用物为一次性, 使用后焚烧炉焚烧, 器械使用后按消毒-清洁-灭菌程序处理;产房的器械物品管理, 产房的器械直接与产妇的皮肤、粘膜、组织器官接触, 器械无菌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妇的安危, 均高压灭菌, 无菌物品灭菌率达100%。各种物品放置规范, 无菌包放于无菌柜内, 标签清晰、指示卡及指示胶带变色无缺失, 使用前认真检查, 每个无菌包打开后的指示卡要粘贴在相应的登记本上为备查时用。无菌持物钳及容器用干式保存, 每台一套, 每4h更换一次。

总之, 产房院感的预防与控制, 是医院院感管理工作成效的一种体现, 由于我们平时工作中严格执行院感相关规章制度, 院科两级院感管理组织定期抽查, 分析原因、督促整改落实。不断将院感新知识新理念运用于临床实践, 对院感质量持续改进, 院感率由2009年的8%降至2010年1~2%, 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大课题, 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直接反映医疗质量的高低。

参考文献

[1]汪景兰, 孙洪香, 刘爱玲.护理管理规范与操作必备[J].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6:150~164.

[2]医院感染管理 (SOP) 试行.江苏省卫生厅.2010.1.8-9.

篇4:产房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措施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39-01

[摘要]目的:探讨产房的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方法: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并严格实施。结果:通过对产房的合理布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使产房工作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结论:只有加强了产房感染管理,才能保证产科质量达标,保障母婴安全。

[关键词]产房;医院感染;监控措施

为了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对产房组织管理,产房的建筑布局,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消毒监测,标准预防,人员培训等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探讨产房医院感染的监控与管理。

1建立健全管理组织与管理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首先医院成立了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网络,即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办公室,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各级组织网络分工明确,个司其职。妇产科负责人把预防和控制感染作为科室中心工作之一,制度了医院感染管理、日常清洁消毒、消毒隔离、职业防医疗服务管理制度、职业暴露时处理流程措施,手卫生规范、一次性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医院环节卫生学监测制度,并按制度贯彻执行。严把医院感染质量控制關,每月对产房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监测,不定期对产房的无菌操作,消毒隔离,消毒液的浓度,消毒效果,无菌物品的保存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产房布局设施合理化

产房的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染间,卫生间。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1出人人员管理:严格参观实习和陪护制度,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认真执行出人管理制度。

3.2助产人员的管理:凡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必须更衣,换鞋,带口罩,帽子。接产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产房,每年对妇产科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助产人员不得有任何传染病。

3.3隔离孕产妇管理:凡患有或可拟有传染疾病,如HbsAg阳性及肝功能异常等产妇,均安置于隔离待产室待产,隔离分娩室分娩,并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接生[3]。

4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

器械应彻底清洁,不留血及污垢,异物。采用消毒——清洗——消毒,灭菌。无菌物品有明显标志,专柜存放,无菌物品打开后未使用应重新消毒,产包打开后4小时即视为已污染,须重新灭菌。产床使用后更换床上一切物品,并使用消毒液擦试床单位,氧气湿化瓶、输出管每次用后及浸泡消毒,冲洗会阴的容器一用一消毒,一次性用品使用应注意产品生产日期,如有破损,过期,污染均不可以使用[4]。

5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产房根据卫生部颁发《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对医疗废物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的管理。医疗垃圾放于黄色防渗漏的塑料袋内,隔离产妇使用后的物品及胎盘用双层黄色包装物盛装,并及时密封,由医疗废物收集专职人员每日收集,并登记,交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统一处理。

6规范助产人员洗手

注意手卫生,由医务人员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占所有原因的30%,比空气传播更危险[1,2],因此。刷手间张贴洗手图,严格按照外科刷手法,科室监控员及护士长和院感办人员不定期进行检查。

7环境卫生学监测

每月由科室监控员对产房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灭菌物品进行采样送检,院感办专职人员抽查的方式进行监控。采样结果若超标,必须分析原因,定期整改。

8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每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不但更新知识,特别对产房工作人员经常灌输医院感染新知识和新观念,宣传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篇5:产房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1、产房和手术室相邻近,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2、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限制区(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刷手间)、半限制区(设生理待产和隔离待产、办公室、治疗室)、非限制区(污染区有污物间、卫生间),区域标志明确,设有实际屏障。另设更衣室、产妇接收车辆转换处等。人流、物流各行其道,避免交叉。

3、分娩室表面光滑,无裂隙,无暴露管道等。室内设备应简洁,以满足分娩需要为准。

4、分娩室使用面积应不少于22平方米。

5、产房应有温湿度计(温度保持在24-26°C,湿度50%~60%),注意通风及空气净化,可配备空气净化装置,环境空气应达到要求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6、刷手间水龙头采用非手触式。根据要求配制刷手液及消毒液,手刷一用一灭菌,按外科刷手法刷手及外科手消毒。

7、器械清洗室要有洗涤池和各种器械、初步清洗消毒处理设备。

8、凡是进入产房人员必须先洗手,更衣。患呼吸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皮肤有伤口的工作人员暂时离开在产房工作。

9、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和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10、传染病人的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按医疗废物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修订日期2012.7.20

母婴同室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5.5~6.5m2,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0.5~1m2。

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做好空气消毒。

三、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晾干后备用。

四、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五、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前、接触婴儿前后均需严格洗手。

六、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浴巾等应一婴一用。

七、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八、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

九、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十、空气中细菌菌落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物体表面及手≤10cfu/cm2,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篇6:产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产房严格划分非限制区、限制区,标志明确。非限制区应设在最外侧,包括更衣室、产妇接诊区、污物间等,半限制区包括办公室、待产室、刷手间。限制区在内测,主要包括正常分娩、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

(二)刷手间应临近分娩室,水龙头采用非手触式。配备流动水等手卫生设施,洗手刷、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助产人员按外科刷手法刷手。

(三)配备空气消毒装置,每天2次对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或消毒,地面湿式清扫;产妇分娩后及时清洁地面、台面和仪器表面等,遇有血、体液污染,必须立即消毒。

(四)凡进入产房人员必须先洗手、更衣、换鞋。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要求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

(五)新生儿使用的吸痰管等,应一婴一用一灭菌,吸痰用生理盐水一婴一瓶,不得共用。

篇7: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规范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依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河南省 卫计委《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6版)等相关行业标准,结合我院实际,修订本制度。

一、产房建筑布局、区域划分、房间设置、人物及洁污流向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各区间标志明确,分设生理待产室和分娩室、隔离待产室和分娩室以及必备的辅助工作用房。

二、产房保持整洁,通风良好。刷手间洗手水嘴高度适中,设置非手触式洗手及干 手设施、洗手液、手部消毒设施(手消毒剂、无菌刷手刷、无菌纱布垫或毛巾等)。

三、产房应有调温、控湿设备,温度保持在24〜26°C,湿度以50%〜60%为宜,新生儿抢救台温度在30〜32°C。分娩间单人单间,每间面积不小于25 m2,缓冲区面积不小 于20m2。

四、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更衣流程和标准预防措施等相关规章制度。

五、孕妇产前应做抗-HIV、抗-HCV、HbsAg、梅毒等检测,检测阳性者安排在隔 离待产室和隔离产房待产、分娩。急产孕妇按感染者对待。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 离制度,房间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六、依据原卫生部《产妇分娩后胎盘处理问题的批复》(卫政法发[2005] 123号)加强规范胎盘管理,传染病、疑似传染病、急产孕妇的胎盘按医疗废物处罝(须有告知 书)。

七、可复用手术器械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使用有效期内的产品,能压力蒸汽灭菌 的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使用由医院统一采购、有效期内、标识齐全、包装合 格的一次性产品,严禁重复使用。

八、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和用品须进行初步去污处理,感染病人须标注感染情况,由 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处理。

九、隔离待产室和分娩室所有器械应单独使用,用后的产房、产床应彻底消毒。

十、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住院分娩的院感防控符合相关要求。

十一、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对监测结果不达 标者应追踪监测,直至达标。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 剂等污染有关时,应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进行监测,并针对目标 微生物进行检测。

十二、严格对进入产房人员的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蛩和流动量,凡进入产房(参观、实习、陪产等)人员应规范洗手、更衣,戴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换鞋,认真执行出入管理要求。

十三、医疗废物的管理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相关文件:

篇8:产房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 年8 月—2014 年8 月收治的104 例孕产妇,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 例, 年龄21 岁~37 岁, 平均年龄 (26.17±7.42) 岁;孕周37 周~42 周, 平均孕周39.5 周;初产妇69 例, 经产妇35 例, 所有患者均为阴道分娩。2 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产妇实施产房舒适护理。首先, 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 多数产妇在入院后都存有紧张、焦虑等情绪, 担心是否能顺利分娩, 忧虑是否能产下健康宝宝等。因此, 要求护理人员及时对产妇开展心理护理, 为减轻产妇心理压力。应对产妇准确详细地讲解分娩过程, 以此取得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配合, 强化产妇对生产的自信心。同时开展疼痛机制宣教, 产痛是每个产妇都要经历的, 由于个体差异, 对疼痛的感受和阈值也有所不同;产痛在医学疼痛指数上仅次于烧伤灼痛, 出现产痛的原因为子宫阵发性收缩, 子宫肌纤维受到撕裂或拉长;此外, 产妇因生产出现的恐惧、紧张和焦虑心理也会刺激神经内分泌反应, 从而加剧疼痛。护理人员应提前告知产妇疼痛的具体时间和持续时间, 提高患者的思想准备, 促使其建立自控意识, 增强自信心;还可向产妇传授自我减痛方式方法, 如在产房内播放旋律优美和节奏舒缓的音乐, 或将磁疗片贴到腰背部酸痛明显的部位。做好情感舒适护理, 可邀请家属共同参与到产妇生产过程中, 尤其对于初产妇来说, 首次生产必然会出现惊慌、恐慌等心理, 家属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产妇生产信心。做好环境护理, 产房湿度要保持在50%~60%。, 室温控制在22~24 ℃, 保证产房环境舒适、安静、温暖。其次, 分娩舒适护理, 待初产妇宫口开到3 cm和经产妇宫口开到2 cm时可实施一对一责任助产士, 助产士可在此阶段向产妇讲解分娩知识、产后注意事项及适当的母乳喂养知识, 并告知产妇要以平和的心态进入产程。当宫口达到>3 cm后时, 多数产妇会感受到疼痛难忍, 助产士除了指导其正确呼吸减轻疼痛的方法外, 还可抚摸产妇给予支持, 使产妇主动配合分娩。宫口全开后要严密监测胎心变化和宫缩, 避免用力不当造成胎儿宫内窘迫或产道裂伤, 对宫缩耐受力较差的产妇可采取侧卧位姿势, 可减轻疼痛。最后, 分娩后舒适护理, 分娩后在产房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膀胱充盈、阴道出血量、宫底高度, 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的优势, 做好饮食、卫生宣教, 2 h后将产妇送回病房。

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待产妇入院后及时对其进行常规健康教育, 观察和记录产妇生产时间、分娩方式及产妇出血量等。

1.3 观察指标观察2 组产妇的产房内感染发生率和助产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产房内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总感染率为5.76%, 对照组为17.3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 组产妇助产质量比较观察组生理舒适度, 心理舒适度, 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2 组产妇产程比较观察组总产程为 (457±142) min, 对照组总产程为 (662±174) min, 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3.441, P<0.05) 。

3 讨论

分娩指胎儿脱离母体成为独立存在的个体的阶段, 分为宫口扩张期、胎儿娩出期及胎盘娩出期3 个产程。每个女人都会经历分娩, 然而由于多数初产妇缺乏对妊娠和分娩知识的了解, 常常会出现恐惧、紧张等心理。相关研究报道指出, 精神和心理是影响分娩顺利的两大因素, 疼痛和焦虑、恐惧引起的应激反应可对母婴造成严重影响。再加上母体会因应激反应不断分泌儿茶酚胺, 从而使母体不断增加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 出现产程延长、宫缩乏力和对疼痛敏感现象。当前我国许多医院为缓解上述现象都开始寻求全新的护理服务方式, 进一步降低分娩并发症, 保证母婴安全[2]。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多数患者及其家属都希望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获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舒适护理是一种创造性、整体性、个体化的护理模式, 其目的为通过护理使患者在心理、生理及社会等不同层面都达到最愉快的状态, 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3]。多数产妇在分娩前及分娩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 影响其生产质量, 特别这些负性情绪会严重影响产妇的分娩过程和新生儿健康。在分娩过程中运用舒适护理能降低产妇生理、心理上的不愉快感, 获得极大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特别是能使产妇充满对生产的信心, 更为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疗护理。本文结果显示, 采用产房舒适护理产妇的产房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产妇, 助产质量高于常规护理产妇, 2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对孕产妇实施产房舒适护理能有效降低产房内感染发生率, 提高助产质量, 对母婴健康起到了保护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产房舒适护理对产房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4例孕产妇,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 观察组产妇实施产房舒适护理, 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对比2组产妇的产房内感染发生率和助产质量。结果 观察组有3例产房内感染, 占5.76%, 其中产妇感染2例, 新生儿感染1例;对照组有9例产房内感染, 占17.30%, 其中产妇感染5例, 新生儿感染4例,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在总产程、生理舒适度、心理舒适度、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孕产妇实施产房舒适护理能有效降低产房内感染发生率, 提高助产质量, 对母婴健康起到了保护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房,舒适护理,产房内感染,影响

参考文献

[1]陆娅.产房舒适护理对助产质量和产房内感染率的影响[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4, 30 (10) :220-221.

[2]梁梦华.产房舒适护理对助产质量和产房内感染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7) :452-453.

篇9:产房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关键词:产房 医院感染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51-01

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隔离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建立健全与产房医院感染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监测制度、入室参观制度等。成立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将感控措施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2 增强感控知识培训

对新上岗人员在进行上岗前培训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岗前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时间不少于3学时;在职医务人员每年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内容包括: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手卫生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监测规范、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消毒药械正确使用和标准预防等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规章制度。科室内部每月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文件、讲义,从而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 注重产房环境建设与管理

产房周围环境安静、清洁。室内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清毒,洗手水龙头为感应龙头。严格划分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包括分娩室、待产室、治疗室。辅助区包括无菌物品存放间、洗手间、办公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保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每次≥30min。控制分娩室人员进出,以减少交叉感染机会。严格执行消毒清洁工作流程,每台次分娩后采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湿式清洁地面、产床及周围的物体表面,接送产妇的必平车须保持清洁。

4 加强重要环节管理

4.1 医疗操作管理。医护人员各项操作,易造成产妇及新生儿的医院交叉感染,因此应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管理。首先对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综合征及传染病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离岗或调岗。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接生或助产前按照手术人员要求进行外科手消毒、戴口罩和帽子、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诊疗过程中执行标准预防,有体液暴露危险时应戴防护面罩、穿防水围裙和防护鞋。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人内,凡需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入室前必须穿室内的专用衣、鞋,戴圆顶帽并做好手卫生。

4.2 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做到:①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必须达到消毒水平;③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④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符合卫生部有关规定。所有复用的医疗器械应彻底清洁,不残留血迹、污垢,消毒、灭菌符合规范要求。无菌物品标识明确,无过期使用。

4.3 隔离产房的管理。对有潜在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隔离分娩。室内物品固定,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操作中医护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实施个人防护,分娩结束后产房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和胎盘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5 监测、监督、严把各项质量关

篇10: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与非限制区、区域之间须有门隔开,标志明显,洁污分流。设置正常分娩室和待产室、隔离分娩室和待产室。

(二)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应更衣,换拖鞋、带帽子、口罩。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医护人员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综合征、其它传染性疾病时不能在此岗位工作。

(三)对急产妇、疑似或患有传染病的产妇应在隔离室内待产及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用物、器械等严格按要求处理。

(四)特殊感染产妇生产后,对隔离室应严格执行终末消毒,并进行细菌监测,达到无致病菌要求后方可再次使用。

(五)接生前医护人员进行外科洗手和手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六)保持室内清洁,每日通风至少两次,产床、台面等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每次分娩后对产床、橡胶单、器械等及时清洁、消毒,地面每天用消毒液擦拭一次。

(七)产房器械、产包等物品一用一灭菌,灭菌物品均应在有效期内使用、标识齐全,存放符合要求。一次性医疗物品禁止二次使用。

(八)产包开启时间超过2小时如仍未生产,应重新更换并再次消毒外阴。无菌持物钳干罐保存,使用时记录打开时间,每4小时更换。

(九)分娩室为Ⅱ类环境,每季度做环境微生物学监测。

篇11: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

一、布局与设备

(一)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与产科病房、母婴室邻近。

(二)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三)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消毒。

(四)每张产床占地面积不少于16m2。

(五)设置隔离产房,用于患传染病产妇的待产和分娩,感染和非感染产妇分室管理。

(六)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并符合以下要求: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液、干手设施、每张产床均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七)配备清洁隔离衣、帽、口罩、鞋,以备入室之用。

二、人员管理

(一)医务人员定期进行体检,接受预防接种。当患有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时应停止工作,接受系统的抗感染治疗后经预防保健科检查、医务科鉴定同意后方能恢复工作。

(二)医护人员具有较强的预防感染的理念,诊疗过程中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有血液、体液暴露危险时戴防护面罩、穿防水围裙和防护鞋。

(三)进出产房应进行洗手和/或手消毒及更衣、换鞋,离开产房要更换外出衣和鞋子。

(四)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在以下情况应进行手卫生: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戴手套操作后,脱下手套立即洗手。诊治特殊感染病人时做好个人防护。

(五)接生或助产前按手术人员要求进行外科手消毒、戴口罩和帽子、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接生时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六)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七)职业暴露防护:诊疗护理工作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意外发生职业暴露后,严格按我院《职业暴露防护制度》进行暴露后的相关处置工作。

三、环境要求

(一)空气质量要求

1、空气持续消毒机消毒

2、空气持续消毒机滤网:每周清洗一次。

(二)物体表面清洁及消毒要求

1、每天湿拭拖地2次,物体表面如监护仪面板、电话听筒、鼠标、键盘、门把手、病历夹、桌面等每天用清水抹洗2次,被体液、血液污染时随时用1000mg/L-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2、每台分娩后应湿式擦试地面及产床周围的各种物体表面,有明显污染时用1000mg/L-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3、室内鞋每天清洗消毒一次,遇污染时随时更换。

4、空调机滤网每周清洗一次,窗帘每月清洗一次。

5、禁止在产房内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被服。

四、医疗用品的管理

(一)无菌物品专柜放置,按灭菌日期有序排放,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二)接触患者的所有诊疗用品均应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三)用过的各类无菌包及时送供应室清洗灭菌。

(四)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应一人一用一换,感染性疾病患者和明确感染性物质污染的织物应分开收集、标识明确。新生儿包被、衣物均高压灭菌。

(五)体温表一人一用,用后用流动水冲净,再浸泡于75%酒精内,冷开水冲净后用无菌纱布擦干,放入消毒容器内备用。每日更换酒精一次。

(六)清洁用具标识清楚,按不同用途分开放置与使用,不得混用。每天使用前后用500mg/L有效氯浸泡消毒,有明显污染时用1000mg/L~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清洗后悬挂晾干。

(七)接送产妇的平车保持清洁,隔离产妇用后立即消毒。

(八)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九)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废物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

五、隔离产房感染管理

(一)用于有传染性疾病产妇的隔离待产、隔离分娩。

(二)穿隔离衣入室,一用一换。

(三)室内物品专用。

(四)必要时戴双层橡胶手套。

(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六)一切物品放在病人室内处理,分泌物、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2000mg/L

溶液混合搅拌,浸泡30分钟后倒入厕所。

(七)一次性用品及胎盘用后分别放入室内双层医疗垃圾容器内,并注明“隔离”;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隔离衣等放在黄色塑料袋内,双层结扎,注明“隔离”及数量。

六、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效果监测

(一)感染监控护士每月对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进行细菌学监测。

(二)监测超标项目及时查找原因,并落实整改措施,重新监测至合格。

篇12:加强产房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向娟 徐芳 三峡大学第一附属医学院产科 湖北 宜昌 443000

【摘 要】目的:为预防产房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产房规范化管理。方法:通过分析产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确定产房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的关键环节。结果:达到健全管理体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人员、环境、物品管理,医疗废弃物管理,减少职业暴露,有效控制产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健全制度,强化标准预防理念,加强培训,严格管理,是预防与控制产房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产房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威胁着患者健康和生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有效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意义重大[1]。医院感染控制是确保医疗安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产房工作的特点是侵入性操作多,常有体液、血液飞溅造成职业暴露,锐器伤亦常见,加之孕产妇抵抗力低下,易发生感染,因此,产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加强产房管理,可有效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1 完善产房各项规章制度,监督检查确保落实

建立健全产房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产房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各项操作规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护和报告制度》、《职业暴露管理制度》等,并加强

对医护人员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学习培训,提高产房工作人员的防控意识。对各项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予以妥善解决。加大对消毒灭菌隔离制度的监管力度,严格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由科室院感质控护士每月对产房物表、产房空气、无菌物品、各种化学消毒剂、医务人员的手等进行抽样监测,并将其结果及时反馈给科室产房管理人员。对监测不合格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分析、整改,并将整改措施及时上报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将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督促落实。产房护士长、科室质控小组定时或不定时进行质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组织讨论,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持续质量改进,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2 人员管理

产房工作人员应有严格的无菌观念,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工作人员要按规定更衣、换鞋,佩戴口罩、帽子穿戴整齐后方可进入产房,如需家属陪伴分娩,必须穿隔离衣、戴好无菌帽子,换专用鞋后才可入室陪伴。接生时应认真执行标准预防措施,以减少职业暴露危险,最大限度地实现双向防护。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由手传播引起。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手卫生已成为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2]。因

此,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制定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不断加强手卫生宣传、教育、培训考核等活动,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的七步洗手法,掌握手卫生知识重要性,确保洗手与手消毒效果,定期对产房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监测。4 环境卫生管理

产房环境卫生必须保持清洁,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以50%-60%为宜。每日两次用臭氧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次30-60分钟,并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物表两次,由专职保洁员负责产房的日常保洁工作。设隔离产房。每月对产房空气、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效果监测。产房布局有流程要合理,应便于工作、安全且符合隔离与无菌操作为原则,并有利于满足母婴、医护人员为前提,要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域之间应有明显标志。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器械室、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刷手间、医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待室、卫生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等。4 物品管理 4.1无菌物品的管理

无菌物品应专柜存放,不得与非无菌物品、药品混放,无菌柜内布包无菌包应摆放在上层,一次性无菌物品摆放下层。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有效期,无菌物品按有效期从近到远由右至左摆放,使

用时由右向左取用,避免过期;正常产妇与感染产妇所使用的助产器械及断脐器械用后分别放入专用容器内,由供应室进行专业清洗、消毒灭菌,避免由产房护士清洗易造成清洗不彻底的现象。产床每次使用后应进行终末消毒。严禁用会阴侧切的剪刀来处理新生儿脐带,对灭菌过的器械应定期做细菌培养,以确保消毒效果。加强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管理十分重要,它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医疗安全[3]。

4.2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管理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要审核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注册证,杜绝临床使用不合格产品,对于出现的有关质量问题及改进意见,认真记录,并及时反馈给生产厂家[4]。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前应认真检查,如有破损、过期、字迹模糊不清等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外用消毒液应标签清晰,专柜存放,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做好仪器设备的保洁及消毒工作。5 医疗废弃物管理

加强产房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储存、运送等各环节的监督管理。有资料表明,医务人员感染传染病,50.00%是工作行为欠规范所致[5]。锐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等使用后及时放入一次性使用锐器合内,注射器针头用后禁止针帽回套,禁止用手分离针头,而应正确利用锐器合盖上的小孔分离针头,避免针刺伤;污染的废弃物如手套、口罩、帽子、垫巾等置于黄色医疗废弃物专用袋中,连袋置于专用运送箱内,加盖存放,最后由专人转运后统一交由医

疗废弃物处置专业公司处置;感染病人使用过的废弃物双层袋装,扎紧袋口,做好标志。

胎盘禁止买卖,按医疗废弃物严格管理,集中处理。6 医疗操作中的管理

6.1 做好新生儿管理。严格认真执行新生儿消毒隔离制度,每日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做到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以防接触性感染。6.2加强医院感染在职教育与培训制度。加强产房工作人员的素质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经常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专题讲座,观看医院控制教育录像片、开设专题讲座,同时在产房各重要地点设置警示标识,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了产房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及自我防护意识,纠正了工作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最大限度地控制产房医院感染,降低职业暴露概率,也为孕产妇提供了安全的分娩条件,为母婴的健康保驾护航。参考文献

上一篇:达能公司的品牌战略下一篇:花篮上的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