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爆发应急预案

2023-05-09

第一篇:医院感染爆发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改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

一.医院感染应急管理预案

(一)病发现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

1、发现传染病时,在第一时间内上报院领导及有关部门。

2、根据传染病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不明原因的传染病,采用标准预防措施。

3、保护同病房的患者。

4、患者应用的物品和其排泄物,按消毒隔离规范要求处理。

5、患者出院、转出、死亡后,应按传染源性质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二)发生针刺伤或手术中割伤的应急预案程序及防范措施

1、刺伤后的处理流程:刺伤→肥皂水流水冲洗→挤出伤口血液→碘酒、酒精消毒后包扎→上报、登记→相关病毒血清检查→相应治疗措施→观察、随访

2、防范措施

①正确处理用过的针头,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帽。 ②提供针器收集容器,及时处理用过的针头。 ③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应戴手套。

④使用有安全性能的针具,器械,并按操作规程操作。

(三)发生废弃物流失、泄漏、扩散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向医院报告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以确定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的现场按《医院消毒管理办法》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其它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3、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及其他人员的损害。 预防控制措施

1、定期对各区域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原则,使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

2、严格执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一针一管注射率要达到100%,严禁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重复使用,对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3、认真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由总务科焚烧处理,并做好登记,严禁买卖,丢弃医疗废物和重复使用,一但发现废弃物有流失或其它意外,要及时上报医院,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5、严格执行病房管理制度,做好病房消毒隔离工作,保持病室的清洁卫生,每日至少清扫两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每天空气消毒一次,地面、物表每天用消毒液拖、擦,扫床实行一床一套、一桌一巾,静脉输液(采血)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带。向患者宣传卫生知识,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6、加强手术室的感染管理,严格按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操作,加强对手术室的环境,手术物品灭菌质量,手术人员手的监控,有呼吸道感染或局部有感染的人员禁止参加手术,做好无菌物品效果监测,保证无菌物品的灭菌效果,手术室空气每日消毒2次,每周彻底清洁消毒一次,微生物控制在≤200cfu/m3,感染与非感染手术分室进行,特异性感染手术,严格限制手术间人数,巡回人员穿隔离衣、戴手套产、鞋套,并严格按《医院消毒规范》做好各种物品、空气、物表的消毒。

7、加强供应室的感染控制管理

①严格按物品的洗涤程序进行操作。 ②物品收集,发放不逆反。

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③选用合格的物品包装,灭菌包的体积不得超过30×50×50cm,物品包内放化学指标卡,外贴化学指示胶带。

④定期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进行灭菌效果监测,并记录。 ⑤无菌用物表、空气符合卫生监测要求。

⑥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放,严禁不合格物品流入科室。

二.医院院内感染爆发应急处理预案

1.若发现多种症状相同的病原菌感染的病例后,医院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院或科室历年医院感染一般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爆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周围人群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4.制定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进行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灭菌处理,隔离病人,停止接受新病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免疫接种或投药等。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爆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传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处理流程:科室发现感染病例一→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一→同时查找感染源一隔离病人一→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一→制定控制措施一→分析调查资料一→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

(一)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

第一、必须报告信息: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报告联系单位人员及通讯方式。

第二、尽可能报告的信息:事件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

2、阶段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可能因素;在阶段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3、总结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二)报告原则 初次报告要快,阶段报告要新、准,总结报告要全。

(三)报告时限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各卫生所、个体诊所和有关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向卫生院、县卫生局报告;

1、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四)报告方式 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卫生监督人员、个体开业医生和基层监测点的报告人均为责任报告人,除按常规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及其它常规监测系统规定要求进行报告外,对发现的各种公共卫生异常现象要以最快方式向县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第五部分 应急处理方案

1、应急时由卫生局应急指挥中心统一管理负责,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污染物处理、标

2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本采集、环境消毒、消杀灭菌、预防性服药、预防接种、医疗救治等。

2、控制措施

(一)一般性控制措施

1.现场处置工作程序

(1)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快速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对可能的生物、毒素因子进行分类,确定疫区和目标人群;

(2)根据自然环境因素确定可能的污染范围,对事件的危害程度和潜在危害进行判定;开展健康教育和社会动员,群防群治尽可能减少危害;

(3)对救护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物资的需求做出评估和调用;

(4)经过事件紧急处理,疫情消除后,进行后续监测,直至消除危害;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核实;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原因,;提出采取控制措施的建议,包括疫区封锁、人员疏散、消杀灭菌、隔离观察、预防服药、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和干预等;处理结果的总结、评估与上报。

2、指挥医疗救护力量。

3、向临时现场指挥部汇报有关情况,并接受指令。

4、在现场医疗救护中,依据受害者的伤病情况按轻、中、重、死亡分类,分别以“红、黄、蓝、黑”的伤病卡作出标志,置于伤病员的左胸部或其他明显部位,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5、现场医疗救护过程中,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 6.伤病员运送工作程序

伤病员经现场检伤分类、处置后,要根据病情向就近的医疗机构分流。伤病员分流原则如下:

(1)伤病员现场经治的医疗文书要一式二份,及时上报,并向接纳伤病员的医疗机构提交。

(2)有关医疗机构必须无条件收治分流伤病员。

(3)运送伤病员途中需要监护的,由现场医疗救护护送。

(4)伤病员运送至医疗机构后,由收治医疗机构按急诊急救工作程序处置。 7.消毒处置

(1)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消、杀、灭的器材、药物剂型、浓度、施药方法。

(2)保护食品、电器设施和其他有关物品,防止沾染药物。

(3)实施消毒应先室内后室外、先地面后墙壁、先重点后一般、先饮水后污水的顺序进行。

8.现场情况报告程序 由现场最高指挥者负责向上级报告现场情况。

9.按上级有关指示,统一口径,指定专人向媒体发布信息,其它任何人员未经授权不得对外公布相关信息。

特殊性控制措施 根据突发事件的社会危害程度,可分别采取以下特殊控制措施:

1.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征用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

2.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3.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需要,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4.限制大型公众聚会活动,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四.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执行标准预防,保护医患双方的身心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一、在短时间内出现整个病区或多个病区的同样性质的医院感染病例时,由院长决定紧急启动本预案。 报告程序:临床科室——院长——进行调查、分析、协助处理——启动预案。 全院采取如下措施:

3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及执行监控措施。

2、医院进行如下调查处理:

(1)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

(2)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病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进行流行性病学检查。

(3)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流行性病学调查。

(4)根据情况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甚至暂停收新病人。 (5)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二、对被确认为医院感染的散发病例

1、科主任组织医师、护士查找原因,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

2、确诊为传染病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三、短时间内出现确诊为同样性质的感染病例

1、报告程序:科室—院长—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采取措施如下:

(1)科室的经治医师及时向科室医院报告,科主任组织医师、护士查找原因,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

(2)医院进行调查、分析,与科室沟通,将结果反馈院长。 (3)检验科做好病原学的监测工作。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5)医院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形成文字资料存档。

五.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在面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或疑似人感染H7N9禽流感过程中应急医疗救援工作。

二、工作原则

1.提高对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对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和可能发生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作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工作。 3.对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做到统一领导。要求大家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4.重视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培训及演练,为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处理做好充分准备。

5.医院加强与其他单位或部门的合作,有效应对突发人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三、应急准备

1.抢救备品齐全 防护物品和药品、卫生材料的供应。保障卫生抢救备品的供应与质量。

2.抢救设施齐全 应急抢救室设在急诊抢救室,定期检查除颤器、吸氧器等抢救设备,准备抢救药品。医生、护士要定期培训,熟练掌握抢救设备的使用方法;定期检查急救、抢救药品储备及有效期等情况。 同时准备一套抢救设备留作现场抢救及患者转运专用。 3.急救车随时待命。

六、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处理

4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在院内或院外发现疑似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我院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做好流调人员和消杀人员的个人防护。

2.我院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通知相关人员,携带必须的医疗器械、药品及防护用具等及时赶赴现场,有效开展医疗救治,病做好医务人员的防护工作。 3.在疫情可能涉及的范围内,开展疑似病例的搜索。

4.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家庭隔离并实施医学观察10天,每日进行必要的问诊和检测体温,必要时予以隔离。

5.开展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的调查。对患者家属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详细观察,了解禽、兽类饲养情况、环境污染范围和继续传播的可能性,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6.根据疫情实际情况,划定疫点及疫区范围,必要时报请市政府对疫区实施管制,疫区范围内禁止活禽在市场上销售、运输、交易。

7.采用敏感消毒剂,及时做好疫点的消毒处理,消毒方法参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空气消毒净化管理规范》疫点消毒规范。 8.如需转诊拨打120.

七、保障措施

1.药品保障。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药品、对药品采取专门贮备、专人管理、专病供应。 2.防护用品保障。购置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或橡胶手套、鞋套、、医用工作服、工作帽、污物桶、消毒桶等防护材料。落实专人管理。

3.病人所需物品供应。对病人所需物品集中供应与管理。由所在门诊和病房护士长具体负责患者所有物品的专门管理、专门清洁和消毒。

六.医院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一、原则: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用药、定期随访的原则,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二、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黄志清

主要负责人:刘艳 夏新萍 任翔

三、报告程序: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在1小时内分别向保健科报告。

四、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一)紧急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和水清洗沾污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沿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3.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二)全身处理措施

1.HIV根据暴露级别,选择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2.乙肝病毒暴露后,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间隔)。

五、应急后处理 (一)登记:

1.对发生经过详细记录: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 2.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

5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3.接触物种类; 4.处理方法及经过; 5.用药情况。

(二)分析原因:分析引起暴露的原因。

(三)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在分析引起暴露的具体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持续改进措施。

七.发生针刺伤医护人员应急预案

1、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肥皂水和大量清水反复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进行伤口处理、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2、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h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3、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h内查HIV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1片,并通知医院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程序】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 → 反复冲洗 → 消毒 → 伤口处理 → 抽血化验检查 → 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 并通知医院进行登记、上报、追访

6

第二篇: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预案

2010年12月门诊护士业务学习

时间:2010-12-17地点:门诊办公室主讲:曾琼

A. 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病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医院感感染暴发流行:是指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医院感染病例发病率突然明显增加的现象,如呼吸机相关肺炎暴发流行,手术切口感染暴发流行等。

一. 医院感染突发应急处理组织体系工作流程.(见流程图)

二. 医院感染突发应急处理流程.(见流程图)

三. 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应急处理措施流程(详细见流程)

重点: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暴发:

1. 发生3例以上5例以下的病原体相同的医院感染。

2. 发生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

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 发生10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

响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发生上例情况立即报告感控科(或节假日报告总值班),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开展诊疗,做好感染控制工作(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废物和病人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B.何谓中药的配伍?各种药物的配伍关系怎样?

配伍----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药物配合使用,相互之间必然产生一定的作用,有的可以增进原有疗效,有的可以相互抵消或消弱原有的功效,有的可以或消除毒副作用,也有的可以产生毒副作用。

配伍关系---有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

单行---是单一味药来治疗某种单一的疾病。如独参汤。

相须---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如麻黄配桂枝。

相使---是是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铺,两药合用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如黄芪配茯苓。 相畏---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一种药物所抑制。半夏畏生姜。

相恶---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如人参恶莱菔子。

相反----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如甘草反甘逐。

相杀----是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羊血杀钩吻毒。

故:相恶、相反则是配伍用药的禁忌,相恶是因为药物的拮抗作用,相反则是药物相

互作用,能产生毒副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

相畏、相杀可以减少或消除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

相须、相使起到协同作用,能提高药效。

第三篇: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对病人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安全,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对医院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修定如下;

一、组织领导;

1、成立医院感染暴发应急事件领导小组(名单详见附件1)。其职责主要是负责组织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组织相关人员会诊,提出诊治意见及整改措施;负责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报告。

应急办公室设在医院感染管理科,其职责主要是及时准确地完成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监测及调查工作;及时准确地传达领导小组的决定和督办;作好有关记录;及时完成暴发事件的调查报告;负责上下级和院内的联络及协调工作。

2、成立医院感染暴发应急事件专家组(见附件2)。职责主要是负责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级别确定以及采取的防控措施提出建议;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处置进行技术指导;对感染病人及高危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进行指导。

3、成立医院感染暴发应急事件后勤保障组(见附件3)。其职责主要是提供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所需应急物质,包括药品、器械、消毒药械、个人防护物品等,以保障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紧急报告程序;

1、当疑有或出现医院暴发流行趋势时,经治医生应立即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长报告,并立即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科室在短时间内(一周)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病例的医院感染;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科室应以最短的时间(2小时)内向医院感染管理科/院总值班报告(上班时间报院感科、下班及节假日报医院总值班);

3、院感科接到科室报告后应立即向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并向医务科等相关部门通报;

4、院感科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感染调查及监测工作;

5、经调查及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专家证实为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在12小时内报告市卫生局及市中区疾控中心报告。

6、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

三、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理措施:

1、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积极开展调查,根据有关数据,分析可能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

2、科室应根据确定或初步确定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并对处理措施进行持续监测。当感染源和感染途径不明确时,可以针对可能的感染源和感染措施,在不停止调查的同时,采取比较广泛的控制措施,并根据调查结果不断修正评价。

3、积极救治患者,实行感染病人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同时保护易感人群,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4、协助疾控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5、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做好医院内医院感染病原体污染场所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进一步交叉感染和污染。

6、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部门报告事件进展情况。

7、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

第四篇: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应急预案

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暴发、流行,快速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防止医院感染的继发和蔓延,特制定本预案。

(一) 组织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务股、护理管理小组和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构成。

1、 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 院长。

2、 感染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副院长、相关科室主任。

3、 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科室主任任、医务股、护理管理小组

及监测医生、监测护士组成。

(二) 疫情报告控制程序

医院出现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或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立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控制程序上报有关部门。

1、 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

(1)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主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控制科室的指导下,及时组织主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控制部门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3)报告程序: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页填写报告卡。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报告方式: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并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并和乙类传染并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报告卡。

A、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第五篇: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医院感染事件的危害,保障病人及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建立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处理组织(名单见相应文件)

1、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2、医疗专家指导小组(医疗救治系统)

3、感染控制督导小组(监测预警系统、医院感染控制督导系统)

4、病原学检测技术指导小组(医院感染病原鉴定、环境卫生学监测)

(二)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处理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全院控制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一旦发生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要迅速查明主要流行因素。

3、对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

4、积极及时快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掌握事实真相,迅速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发展。

5、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的同时保障医务人员生命安全。

6、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保证。

(三)感染控制督导小组职责

1、收集传染病、医院感染发病及病原体信息,统计、分析、报告预警并提出预案启动与控制措施建议。

2、明确监测预警流程及监测项目(如呼吸道类、虫媒传染病等),监测点(发热门诊、临床各科室及社会信息等),监测内容(感染病例数、传染病种类、时间、地点、人群特征等)。

3、配备细菌、真菌等特殊病原体的采样、鉴定、分析设备。

4、针对引起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病原体的生物特征及传播途径,制定不同感染控制措施。

5、对人员防护、消毒隔离、疫点处理、流行病学调查进行督导评价。

6、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的“第一知情权”制度建设,真正做到迅速、准确、专业、科学地进行现场感染控制督导,以防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在院内进一步传播。

(四)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预警分级和应急响应

1、依据院内感染发生例数、传播速度、流行趋势、病原菌,将突发性医院感染预警分为三级:

一级预警:本院某病区同样性质院内感染病例高于前一年同期水平的2-3倍。

二级预警:本院某一病房短期内出现同样性质感染疾病大于等于3例或出现特殊病原菌(如mrsa、vrsa、vre、esbl)感染病例,并有暴发或流行趋势。

三级预警:本院短时间内出现一定数量(根据不同感染疾病确定数量)同样性质的医院感染病例。

2、根据不同预警启动相应应急响应

一级预警发生后启动一级响应:

①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发出预警,并组织对病区增高的同样性质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薄弱环节进行全院检查,并督促改正。

②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务人员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消毒隔离措施、医护人员防护等知识培训。

③加强对重点科室工作检查,督促各项措施落实。

二级预警启动二级响应:

①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上报主管院长,并通报医务科、护理部及相关科室。

②做好预案启动准备。

③立即派感染专职人员赶赴现场,督促指导消毒、隔离等必要的防治措施。

④疫情所在科室做好治疗并在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工作及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工作。

⑤开展流调及监测工作。

三级预警启动三级响应:

①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立即上报主管院长并通报医务科、护理部及全院各科室。

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专家判断是否突发医院感染事件。

③感染管理科于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诊断为传染病突发性医院感染,还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规定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④医院法人代表公布疫情。

⑤执行预案,监督检查预案落实,医院进入紧急预案实施。

⑥立即组织临床治疗。

⑦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找出传染源。

⑧对发生疫情现场进行环境、医疗器械、医务人员手、鼻咽拭子,家属手等卫生学监测。

⑨实行区域隔离,做好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

⑩后勤物资保障运作,从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给予发生地足够的支持。

保护好易感人群。

结束应急响应:末例病人出院15天后无新发同类医院感染病例出现,本次应急响应可结束。做好有关总结工作,并上报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五)突发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2、临床科室必须积极救治病人,实施正确的隔离措施。

3、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4、对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评实: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5、查找引起感染源:对感染病人、密切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6、查找引起感染的困素,对感染病人及密切接触者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7、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的治疗,并进行正确的消毒隔离处理。

8、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9、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10、继续监测是否有续发病例出现,通过监测结果来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

(六)突发性医院感染隔离措施

1、隔离感染病人或保护易感人群,当感染的病原体毒力大,传染性强时,应将病人隔离,避免病原体扩散。如病原体为条件致病菌时,首选保护性隔离措施。

2、分组护理,将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室集中安置。

3、加强洗手和无菌操作技术。

4、加强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

5、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做好空气、物表、地面的消毒,可用含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物表和湿式拖扫地面。

6、控制某些特殊抗生素的应用,当医院感染为质粒暴发时,应根据细菌耐药性,严格控制某些抗生素的应用。

(七)定期对全院进行预案教育、培训和演练。

上一篇:医院岗位职责培训计划下一篇:医院感染标准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