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2023-01-18

由于报告格式复杂,内容要求简要明确,很多人对写作报告,甚是感到苦恼。非常需要一份正确的报告格式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林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林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林业发展调查报告

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林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去年3月以来我单位组织了一次对我区林业发展状况的大调查。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林业不仅是我区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区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一、 当前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情况

1、林农缺乏自主权。我区在上世纪根据本区实际,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从而使全区造林营林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林农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近两年来,各级政府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尊重科学、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尊重林业科技人员的意识不够,行政干预过多,不能适地适树,大面积种植单一树种,为今后林业生产留下无穷隐患。

2、采伐计划缺乏自主权。近几年来,我区森林采伐计划主要是在退耕还林、奖励造林、通畅工程、重点企业等方面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对解决农村贫困农户困难,鼓励林农造林,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省、市林业部门干预过多,使得对林木的采伐计划的分配未能根据本区实际进行分配,不能统筹安排。

3、林业管理体制不顺。传统的林权管理体制,由于林权不清,界限不明,流转混乱,新的林权制度改革尚在进行中,林地林木权属纠纷突出。执法单位各自为政,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重复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

4、林产工业数量不多而且档次低。目前全区有林产品加工企业多以粗加工为主,这些企业加工产品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5、森林资源总量不大,林分质量不高。全区林业亩平蓄积量仅3.56立方米,比全国亩平蓄积5.9立方米存在较大差距。

二、意见和建议:

1.突出林产业的重要地位

要充分认识林产业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经济基础。认真审视当前林业发展形势,进一步提高对林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在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中要突出林产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林业产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统筹安排,作为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考虑,认真做好林业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正确处理好林业公益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系,加快林业资源的培育和合理开发利用,为林业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提出的退耕还林政策,不断的完善三北防护林体系,减少水土的流失和沙化。

2. 建立和完善林业产业投入机制

林业是一项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回报慢的产业,仅靠山区群众和少量的政府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在调查中发现,多年来林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必须要探索建立起有市县乡村共同投入、各级部门资金整合、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元化长期投入机制,为林业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各级政府应逐年加大公共财政对林产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综合效应,适当增加财政贴息金,扶持和引导林业项目资金的投向。努力形成以政府财政扶持为引导,企业和林农自筹为主,金融和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的林业产业投资体系,加速建成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3.以资源为依托,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建设

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是林业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不重视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林业的发展就会迷失方向;不重视林业产业发展,林业就会失去持久的动力。林业产业建设必须在建设和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山地、林地、树种和劳动资源,积极培育和壮大林业产业。就我市而言,应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纳入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依托项目,借用外力,林企联合,培育具有陕北特色的林业产业。把产业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在现有的林业企业中发展林产品加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做大做强,同时依托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优势,加快建设森林生态旅游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重点开发休闲度假、生态养殖(植)等特色旅游项目,提高森林生态旅游品位,努力把生态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

4、深化改革,鼓励林业创新

林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我们要立足退耕还林,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创新林业体制,增强现代林业发展动力和活力。要建立与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林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比如组建林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等,及时为林业经营者提供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满足林农在科技、市场、信息、技能培训、政策法律咨询等方面的需求。同时出台配套改革所需的相关政策,制定相关林业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组建林业要素市场,盘活森林资源资产,促进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5、抓好林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在当前国家政策对林业的细心呵护下,林业产业的发展迎来了良好的机遇,林业主管部门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尽快建立完善市、县、乡、村的林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到人员、经费、任务三落实,确保正常开展工作;抓好林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合理调配好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加强对各级林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林业管理和经营者的技术水平,以适应林产业发展的要求;积极引进和培养林产业科技研发人才,加快对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有发展潜力的优良林产、果木品种进行科学研究,对先进的林业科技适用技术要组织攻关、试验、示范和推广,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快速转化,让林产业依靠科技提质升级,促进我市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6.强化领导,优化服务

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行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林政建设的责任,明晰山林权属,充分调动广大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努力做到了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不断加强林业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林业执法队伍和乡村护林员队伍。切实加强林业“三防”工作,制订了一系列林业资源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建立起了县、乡、村

森林防火网络体系,从而确保了我市林业发展持续快速健康。

总之,林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肩负着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各级政府要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建立林业建设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加大对产业化发展的引导力度。

第二篇: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林业和草原局以林草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引导培育林下种植、养殖、山野菜采集加工、生态旅游、林果药间作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林业产业向立体复合型多元化发展,实现了保护生态和富裕林农的相互促进。现将我旗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林业产业发展情况

(一)多模式发展,多品类共存。

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开发林果、林草、林菜、林菌、林药、家禽养殖等模式。全旗沙果树12.18万亩、414.42万株,其中,百亩以上沙果树种植示范地块40块、面积1.1万亩,种植沙果树37万余株;我旗林区山野菜资源丰富,有柳蒿芽、蕨菜、黄花菜、木耳、蘑菇、猴头、榛子等,种类多、产量大,常年产量蕨菜约为1000吨、木耳50吨、蘑菇80吨、柳蒿芽1000吨。二是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依托天然林地资源,鼓励林区职工发展野猪、野鸡、鹿等特种养殖。三是大力发展林区生态旅游产业。全力推进牧人寨生态休闲景区建设。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成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停车场、漂流码头、高空滑索、森林温泉、水上乐园、蒙古部落、生态采摘等休闲娱乐项目。启动图博勒峰风景区项目。项目前期规划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招商。项目投入运营后,可与仙人洞旅游度假山庄联合推出“俯瞰兴安岭、探秘仙人洞”精品旅游线路。

(二)全力推进,特色产业。

柞蚕产业是十大富民产业之一。现有宜蚕柞林面积60万亩,已开发利用近47万亩。蚕种场2个、繁种点1个,种茧贮藏窖2处,蚕种场制种室及保种库6358.8平方米,制种蚕场2万亩,每年可提供优质蚕种(丰达1号、珍珠1号)15公斤,完全可以满足我旗蚕种需求。目前,全旗养蚕专业示范村12个,蚕业生产专业合作社34个。柞蚕放养4016把,商品茧产量750万公斤,产值2.05亿元。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调查统计,我旗现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柞蚕生产基地、柞蚕良种繁育基地和最大的蚕茧集散地,柞蚕单产和蚕农收入居全国之首。

(三)创新机制,企业参与。

为更好地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提升林下经济技术水平,我旗大力倡导并鼓励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企业参与林产品开发,依托其企业优势,打造本地特色品牌。2015年4月,呼伦贝尔蒙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我旗,该企业设计年加工黑木耳3600吨、年产黑木耳多糖饮料30万吨、小包装干品木耳500吨、小包装湿品木耳100吨、木耳粉及功能食品2500吨。2019年8月,内蒙古鸿一格商贸有限公司与呼伦贝尔阿荣小镇电子商务实行战略合作,将通过阿荣小镇电商平台下单采购汲耳饮料,该公司将围绕木耳、榛子等优质农畜林产品开展线上下单采购,将极大地促进我旗林产业的发展。

(四)强化服务,合力推动。

一是实行下沉式技术指导。依托旗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局、“土专家”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50人,组建技术服务队,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服务。按照“群众自愿,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先后组建沙果种植、中草药种植、柞蚕养殖等专业合作社50多个,形成合力,从而推进林农组团致富。二是创新式金融支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以林权抵押,旗农经站担保,林业部门登记、评估定价的贷款方式,助推林业经济发展。同时探索扩大森林保险覆盖范围,进行了榛子林和经济林产量保险试点,进一步为林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足。

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林下经济发展宣传引导不够,分类指导有待加强;林农对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林产业效益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发展林下经济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导致主动发展意识不强。

(二)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我旗林产业基础薄弱、且发展不均衡,林产业多以原料销售为主,缺乏精深加工利用的企业,缺乏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专业市场,产业链条不长、附加值不高,导致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

(三)产业支持政策不够。

国家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大多是引导性、方向性的,缺乏具体的支撑和鼓励措施。加之我旗财力所限,目前对参与林业产业发展的支持不够,影响林农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通过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的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组织群众参观学习,通过算对比账、算效益账,向广大群众展示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和优势,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二)科学布局,提高效益。

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将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发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确定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努力探索和推广切合实际、适宜地区发展的林间种植、养殖模式,实施分类指导,提高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

(三)加大扶持,示范带动。

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投资项目扶持和协调林权抵押贷款,拓宽发展林下经济的融资渠道,带动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和规模效益,向“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向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实施品牌战略,实现林产品加工和服务业发展一体化。

(四)加强培训,引进技术。

聘请专家就当前林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关键技术进行现场授课,积极大胆引进推广适宜我旗的林间种植新品种、新技术。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进行现场指导、答疑解难。通过各项培训指导,更好的为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五)市场营销,做好服务。

积极培育市场营销组织,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市场行情,并为群众提供详细的市场行情、产品的方向、市场的导向等,构建专业化的营销网络。同时发展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或协会,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程度,使我旗林下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三篇:林业发展综合报告

一、基本情况

1.地理区位

洛川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洛河中游,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北依富县和宜川县,南接白水县和宜君县,东连黄龙县,西与黄陵县毗邻。位于东经109°11′---109°45′,北纬35°26′---36°04′,南北长约79.3Km,东西宽约41.7Km,全县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79900hm2,

2.生态区位

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东南部,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洛川县地貌属于山地丘陵沟壑残塬区,地貌以塬和沟壑为主,塬与沟壑面积比约为1:2,平均沟壑密度为1.63公里/平方公里,土壤侵蚀强度剧烈,平均水土侵蚀模数达到2800吨/年.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严重。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总体布局中属“黄河上中游地区”,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优先实施的重点地区;在陕西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是全省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区域。

3.林业生产基本情况

①林业机构与人员

洛川县林业机构健全,林业干部职工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较高。县林业局是洛川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设县退耕办、防火办、森林公安分局(厢寺川、黄连河林业公安派出所)、县林业站、厢寺川林场、黄连河林场、林研所、园林场、三个国有苗圃、六个林业分站、一个检查站。全县共有林业干部职工335人,行政人员21人,专业技术人员125,工人189人。

②森林资源管理

洛川县历来十分重视森林资源监测工作。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分别对厢寺川和黄连河两个国有林场进行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摸清了国有林资源状况。2005年委托西北林业勘察设计院采用“3S”技术,对全县进行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并建立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洛川县把林业工作的重点放到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林业可持续发展上来;森林资源管理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森林资源管理出现重大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从制度上强化了全县森林资源管理。全县实行封山禁牧,减少了人畜对森林、林木的破坏,并成立了以乡镇林业站、退耕办、天保工程集体林管护站为一体的“三位一体”管护机构,并为全县每个行政村落实1名专职护林员,强化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做到了将森林资源的管护任

务,管护责任落实到位;狠抓森林防火及依法护林工作,加强执法力度。在加强资源保护的同时,洛川县坚持“以保护促发展,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大力发展经济林基地建设、种苗基地建设。

③森林保护

洛川县十分重视森林保护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建立健全了森林病虫害防治预警预报制度,建立有病虫害观测点网,设有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进行了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洛川县将森林防火放在森林管护的重要位置,从机构和制度上建立健全了防火机制,从设施人力资源配置上确保防火落实到位。在厢寺川林场的白鸡寺峁建成瞭望塔一座并安装视频会议设施一套。有专业扑火队一支50人、半专业扑火八支160人配备有森林防火指挥车辆1辆、风力灭火机96台,及各种通信设备实现了防火灭火通信一体化。

④森林培育

天保工程实施以前,洛川县坚持“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建设方针,遵循一保护二发展三利用的林业生产建设规律,森林面积不断扩大。

2000年后,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全面启动,洛川县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以生态建设为主题,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优先的原则,初步形成了以天然林资源保护为核心,以营造林为重点,以后续产业为依托的全社会办林业的格局。

二、森林资源分布情况

洛川县经营总面积179106.1hm2,其中国有土地面积51194.5hm2,集体土地面积127911.6hm2。土地权属结构见图3-1。

全县林地面积116587.5hm2,占经营总面积的65.1%,非林地面积62518.6hm2,占经营总面积的34.9%。

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58628.9hm2,森林覆盖率Ⅰ为32.7%;包括非林地中的农田经济林面积31728.1hm2森林覆盖率Ⅱ为50.5%;林木绿化率38.6%。

三、近年林业发展及重点林业工程建设成效

在洛川县实施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有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三北

防护林工程等。尤其是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森林资源通过切实的措施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逐年得到恢复,森林质量明显提高。

1、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质量显著提高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该县全面停止了天然林采伐,将55847.6hm2国有林纳入天保管护范围,森林得以休养生息,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动物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林分质量提高,大部分林分郁闭度明显提高。

2.以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退耕还林工程在洛川县实施以来,截止2005年累计完成国家下达计划退耕地人工造林完成9629.0hm2,退耕还林工程在洛川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截至2005年,天保工程飞播实施面积达到14.0万亩,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690.1hm2。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三北防护林工程等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给全县带来五大深刻的变化: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效益初步彰显,②区域小气候正在形成,生态环境逐步改善,③农村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农业经济走上良性发展道路,④群众观念不断更新,生产生活方式明显转变,⑤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给绿色洛川县的生态建设增添了动力,通过全县人民短短几年的努力奋斗,一跃成为陕北一颗耀眼的“明星”。伴随国家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全县人居环境明显好转,森林景观逐步形成,人与社会、人与林业、人与野生动物协调共处的和谐社会正在形成。

四、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及后续发展

1. 依据“台塬、沟壑、川道、山地”地貌空间分布构建林业发展模式

洛川县属黄土高原台塬丘陵沟壑区,针对特有的地形地貌,采取相应林业措施。依据“台塬、沟壑、川道”地貌空间分布构建林业布局模式。

台塬农田经济林网模式:台塬塬面宽阔平缓、光照、土壤条件较好,交通方便,人口密度大,是耕地和农田经济林的主要分布区域。其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是发展经济林、加大城镇、村庄、道路绿化及农田林网建设。

沟壑固土保水带模式:该区域坡陡、水土流失严重,是全县宜林荒山荒地的主要分布区域。其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结合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还草(有部分台地),构建乔、灌、草结合的造林模式,形成上有乔木下有灌木、草的沟壑固土保水带。

川道杂果林模式:该区域水肥条件相对好,以农田为主。其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发展特色经济林,营造以杂果为主的果树林。

山地天然林培育保护模式:主要是东北部的黄龙山区(厢寺川林场),对现有天然林继续实施培育保护措施。

2.“远、中、近” 相结合的林业发展模式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一项持续、长期的工作,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在林种、树种布局上要层次分明、远近结合;空间上由近到远,技术上由易到难,效益上远近结合。在注重生态效益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林业的经济效益,让林木所有者近期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以激发更大的林业热情,因此做到远期生态效益与近期经济利益相结合,远期生态效益持续稳定,近期经济利益短平快,构筑远、中、近相结合的林业发展模式。

3.切实落实森林主体功能,实行分类经营

通过本次调查,摸清了森林资源家底,同时按照森林的主体功能,完成了分类区划,应按照分类区划落实分类经营措施。生态公益林,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完善区域林业生态体系建设,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之路,实现林业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4.合理配置树种,提高植物群落的多样性

厢寺川林场以南大部分区域乔木树种以刺槐、杨树为主,乔木树种种类较少、树种单一,构成的植物群落简单,植物群落的稳定性较低。结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增加乡土树种造林种类,同时积极引种、选育,扩大植物种群数量,通过增加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来增强群落的稳定性。

5.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实现森林资源“数字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世界已步入信息社会,与此同时森林资源管理正在由传统的人工档案管理,向以计算机技术、“3S”技术和网络技术支持下的信息化管理发展。二类资源调查完成了全县森林资源落实到小班的属性数据库和空间图形数据库,建立了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但是,对于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森林防火和三北防护林工程等林业建设专项工程缺乏现代管理和监测手段,工程建设档案与森林资源档案仍然脱节,难以适应现代林业的“数字化” 要求。对此,要以森林资源调查为契机,在已建立的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构建林业综合管理系统,早日实现林业数字化,从而提高林业行业管理与科学决策水平。

6.积极争取国家重点林业项目建设

在我县林业产业建设及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中,国家的林业重点项目扶持及建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我县的森林资源得到了恢复与增加,

第四篇:林业局关于林业产业统计调研报告

为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对林产业发展的指导、促进作用,按照省林业厅《关于开展林业产业统计调研工作的通知》(云林计财〔2010〕46号)文件要求,我局对以来的林业产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林业产业建设及发展情况

(一)林业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渐趋合理。至全县完成林业总产值分别为1.

45、2.9

6、2.

59、3.07亿元,结构比分别为99:0:1,47:0:53,63:10:27,52:16:32。总体来看,

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产业结构变化较大。但结构仍然不尽合理,一产业比重大,

二、三产业比重小。今后林业发展应当在抓实一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

二、三产业,提高其产业比重。

(二)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龙头带动力逐渐增强。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建设,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要求,积极建设100万亩生态公益林、100万亩速生商品林、30万亩优质核桃、30万亩油茶、1000万株绿化苗木“五大基地”,着力打造木本油料、木材加工、生态旅游、苗木花卉“四大产业”。 至累计造林58万亩,全县建成公益林95.4万亩,商品林基地146.5万亩,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积114.8万亩。经济林10.5万亩,薪炭林面积20.8万亩,竹林面积0.4亩。

同时,通过龙头带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快速,形成了以华海木业为龙头的加工业基本形成(仅华海木业年销售收入就达5000余万元),以双禾生态产业有限公司、海晏科技园为代表的绿化苗木培育业逐步壮大,经营面积3375亩,年产绿化苗木和生产性苗木2500余万株。以为例,全县木材加工及人造板产业企业总数37个,从业人数6240人,总资产8230万元,年实现总产值7809.9万元,年销售收入7385.2万元;特色经济林产业企业总数2个,从业人数216人,总资产170万元,培育核桃2万亩;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企业总数8个,从业人数137人,总资产460万元,总产值560万元,销售收入485万元。以菌子山自然保护区为主开发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年旅游人次达到35万人次 , 产值达到9859万元。

(三)林业投入增加,发展后劲提高。林业投入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即各级政府投入、企业自有资金投入、贷款投入和林农投劳折资。经统计,各级政府累计投入2178万元(不含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投入),至分别为16

5、36

5、6

24、1024万元;企业自有资金投入1.6亿元,主要是引进龙头企业,对原料林基地和林产品加工方面的投入;贷款投入375万元,主要由林业企业、造林大户及林农通过金融借款,对林业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从投入看,各级政府对林业产业建设高度重视,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林业产业建设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二、机构设置及统计制度执行情况

(一)健全和完善统计机构。林业是一项基础产业,公益事业,事关农民增收致富、事关农村经济发展,详实准确掌握林业产业发展情况、生态建设,科学分析经济效益,是谋划林业发展的基石,因此统计工作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为搞好林业统计工作,县林业局在财务室、营林股各设置了兼职统计人员,负责严格按照统计制度对全县的林业建设进行全面、准确统计。

(二)加强统计制度执行力。林业局始终把加强林业统计能力建设,规范林业统计制度,提高林业统计工作水平纳入林业工作的重要日程。认真贯彻《云南省林业产业统计报表制度》等林业统计的有关规定,积极搞好与县统计部门和有关业务单位的沟通和衔接,在提高林业统计数据的统一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同时,注意抓好对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用好用活统计资料,为林业发展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林业统计工作在促进林农增收的支持作用。

三、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工作量大、面广,难度增加。当前,随着国家高度重视林产业发展,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投资方式的多样化,经济结构的复杂化,城乡间收入的差异化,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调查对象不仅数量成倍增加,而且变动频繁,统计工作量逐年增加,难度加大。

建议:加强统计管理,改革统计方法,科学合理制定统计报表制度,达到既便捷,又实用,更科学。

(二)机构不健全,统计人员缺乏。近年来,林业工作繁杂,任务艰巨,而我局从事林业统计工作仅有兼职的2位同志,由于统计人员的频繁调整,水平不一,人员较少,加之培训教育跟不上,统计口径的理解差异大,不能适应统计工作需要。

建议:规范设置专门林业统计机构,划定编制数额,专业化发展统计事业。

(三)培训教育亟待加强。目前,全县林业统计工作人员对统计法律法规及林业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不是很熟,对报表理解常有偏差,导致报表填报经常出现错误,无法做到及时、详实、全面。

建议: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的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统计人员水平。

第五篇:睢宁县林业产业调查报告

根据徐州市农业委员会的文件精神,为做好我县的林业产业调查工作,我们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林政站站长为副组长,林政站全体人员、乡镇各林业技术人员包括各镇的护林员为成员的林业产业调查小组。做到统一领导、协同调查我县林业产业工作。经过认真的调查,结果情况如下:

一、 木材加工企业的调查

经调查我县现有木材加工企业276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家、县级龙头企业4家、一般木材加工企业270家。注册资金8520万元,年生产能力53万立方米,实际生产量107万立方米、年销售收入89233.5万元、年上缴利税4304万元、从业人数5039人、年出口额7823.7万美元。主要从事中(高)密度板、芯板、胶合板、多层板、建筑模板、细木工板、旋切原木、贴面板等生产。

二、 涉林非加工企业

经过调查我县涉林非加工企业5家,注册资金4200万元、年产量6900吨、年产值8310万元、从业人数255人。主要从事食用菌、木耳等的种植。

三、 存在问题

当前,我县木材加工企业虽然比较多,但是企业生产规模小,资金投入少,龙头企业少、技术设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差。加工产品大多都是一些

拼版、多层板、刨花板、芯板等初级产品。经济效益差严重浪费资源,没有将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涉林非加工企业较少,只有四家

同时加工企业经营惨淡、多为家庭作坊式的加工、抵御市场能力差。由此带来的是林业经济效益低下、林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原木价值不高,进而挫伤林农种植的积极性,影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 今后的打算

针对我县林业产业资源的现状,今后应当加大对林业产业的资金投入,大力发展龙头加工企业,切实加强木材加工行业管理。木材加工企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林产品的综合利用价值,同时提高农民们种植的积极性。

上一篇:论行政立法行为的监督下一篇:林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