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局林业产业及科技工作总结

2024-04-12

林业局林业产业及科技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林业局林业产业及科技工作总结

林业局林业产业及科技工作总结

今年,我县林业产业和科技工作认真落实“生态立县、产业XX县”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委县、政府“221工程”(“两棵”树:银杏、油橄榄产业;“两只”禽:开江白鹅、开江麻鸭产业;“一篮”菜:蔬菜产业),依托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和荒山造林等工程,扎实推进现代林业产业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6100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41675万元,第二产业产值7770万元,第三产业产值11560万元),农民从林业获得的收入为1140元。其主要表现是:

一、科学规划、精心设计

首先是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在修订林业十二·五相关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了《XX县现代林业建设重点县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今后三年的主要任务是: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20.0万亩,其中新建12.5万亩,改造完善7.5万亩,面积核实率100%,造林保存率85%以上。其中:发展以油橄榄、银杏为主的特色经果林基地11.6万亩,新建4.1万亩(油橄榄基地1.5万亩、银杏基地2.6万亩),巩固完善7.5万亩(油橄榄基地5.5万亩、银杏基地2.0万亩);以油桐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林基地3.0万亩;以杨树、桤木为主的短周期木质原料林基地2.9万亩;以银杏、中山柏为主的珍贵树种用材林1.9万亩;以农村观光旅游为主的风景林基地0.6万亩。使现代林业产业基地达到48.0万亩,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的产品综合开发加工能力,重点扶持油橄榄、银杏、油桐综合加工企业,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户以上,创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中国名牌产品2个,新建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个,创国家aaa级风景区1个,全力打造中国橄榄油之乡、中国西部银杏之乡。其次是对“221工程”(林业部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和荒山造林等工程的任务编制了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

二、产业发展、特色鲜明

一是基地建设稳步推进。2012年新建特色经济林基地2.7万亩(其中银杏基地2.0万亩、油桐基地0.5万亩、油橄榄基地0.2万亩),低效林改造银杏0.8万亩、油橄榄0.4万亩。

二是龙头企业发展步伐加快。四川天源油橄榄有限公司在开江普安工业园区征地30余亩,车间占地3440平方米,综合大楼建筑面积4125平方米。建有全自动榨油、橄榄酒、橄榄叶精华素化妆品三条生产线,产后产值达1.8亿元。已购置意大利阿法拉伐榨油生产线,日产量可达50吨;四川银杏实业公司和渝州农林有限公司入驻普安工业园区,建设厂房及生产线的前期工作已经完成。

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先后与成都华高药业有限公司、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邳州鑫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和重庆中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多家企业洽谈,目前已与重庆中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达成银杏产业发展合作协议。

四是品牌建设有序开展。“现代林业建设重点县”、“四川省经济林之乡”申报工作业已完成,“中国橄榄油之乡”、“四川银杏之乡”的申报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五是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猛。结合林业产业发展,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建立了XX县糖房坝油橄榄专业合作社,罗山槽油橄榄专业合作社,XX县长生银杏种植专业合作社,XX县菩提种植专业合作社,XX县甘棠镇油桐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参加专业合作社的农户3300户,带动农户16500余户种植银杏、油橄榄和油桐,有力促进了银杏、油橄榄和油桐产业的发展。

六是生态旅游发展迅猛。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对金马山、峨城山、金山寺、明月湖和宝石湖等景区,普安三岔路至宣汉界、任市至长岭、甘棠至长岭段公路进行绿化,有力促进了以金山寺森林公园、峨城山森林公园为龙头的森林观光旅游业效益发挥,全年生态旅游产值达1.156亿元。

七是综合开发利用特色突出。全县已有四川天源油橄榄有限公司、四川银杏实业有限公司、四川渝州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龙头企业,综合开发利用成绩突出,目前共开发出8大系列,64个品种。开发的“绿升”橄榄油、橄榄酒、“曼莎尼娅”系列化妆品,率先进入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绿升”牌特级初榨橄榄油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四川名牌”、“四川省着名商标”、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第二届“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中国第一个油橄榄原产地证明商标、达州橄榄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一系列荣誉。橄榄叶精华素的研发与应用成果获得四川省科技重点项目创新奖。银杏茶、银杏饮料市场广阔,大大延伸了产业链条。

三、政策扶持、务实有效

一是优惠政策力度大。县财政每年预算不低于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林业产业发展。银杏、油橄榄产业基地建设实行适度补贴政策。凡定植银杏、油橄榄园达到200亩以上的村,县财政给予银杏、油橄榄种植户一定的补贴。银杏采叶园每亩每年补助200元,连续补助3年。银杏果用园、材用园、绿化树培植园每亩每年补助50元,连续补助5年。油橄榄果叶园每亩每年补助200元,连续补助3年。对现有油橄榄基地采取高接换种等方式进行低产改造的,经验收合格按200元/亩给予一次性补贴;凡定植银杏、油橄榄园达到500亩以上的村配备技术员1名,2000亩以上的村配备技术员2名,技术员报酬按1000元/月计发,由县财政给予补贴。鼓励金融机构及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林业产业,引导保险公司开发适合林业产业的保险产品。

二是保障措施督查严。产业发展实行督查管理制度。由县林业局牵头,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组建质检组,对产业建设各环节进行专项督查;由县政府督查室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对产业发展的进度及各相关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综合督查;由县财政局、审计局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对产业建设资金的筹措、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督查。督查一律实行通报制度,对建设好的乡镇及单位予以表扬,对存在问题的地方和单位予以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并将督查结果与验收结果作为乡镇和单位目标考核的依据之一。

四、科技支撑、强劲有力 一是送科技下乡活动内容丰富。今年共制作林业宣传版面30块,印发林业科技宣传资料3000份,发放科技图书150册,通过报刊、电视发放林业科技信息15条、电视播放两大工程、现代林业产业、油橄榄产业、银杏产业系列专题片4部。

二是技术培训针对性强。围绕现代林业建设,集中在县城开展银杏技术培训3次、油橄榄技术培训1次、中山柏技术培训1次、油桐技术培训2次,培训林农2300人次;在乡镇和基地开展技术培训100多次,培训林农2万多人次。

三是技术合作不断拓展。在巩固好与中国林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林科院等技术合作的同时,与中科院成都分院达成科技合作协议,并制定了《中科院成都分院与XX县科技合作暨“挂包帮”方案》,重点加强银杏、油橄榄、油桐“园区的经营管理、早果丰产、产品的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应用和示范推广。先后协办了橄榄油国家标准修订暨中国油橄榄产业发展论坛会、全市林业产业暨种苗工作会。协助市林科所、推广站开展了油橄榄及中山柏课题研究。四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不断探索创新,XX县油橄榄生产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技术体系,组织编制完成了《油橄榄栽培技术规程》、《油橄榄育苗与繁殖》、《油橄榄环境条件》三个地方标准和《油橄榄加工技术规程》、《橄榄油》两个企业标准。并与四川大学合作,对橄榄叶进行了橄榄油医药保健品开发、橄榄叶精华素及化妆品开发,提取的橄榄叶精华素及橄榄苦甙属国内首创,橄榄苦甙晶体纯度达到98%,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油橄榄科学技术和工业化加工的空白。《银杏丰产园栽培技术标准》、《无公害银杏栽培技术规程》正在制定中,XX县银杏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乡、全国银杏标准示范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五是技术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以县林业局为中心,四川天源油橄榄有限公司、四川银杏实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中坚,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纽带,林业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专职技术人员、重点种植户为骨干的技术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今年仅油橄榄、银杏基地配置专职技术员达70余人。

五、目标明确、准备充分

随着林业十二、五相关规划的修订和《XX县现代林业建设重点县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2013年现代林业产业的发展目标已经相当明确。围绕规划的目标任务,我们在产业发展的区域、树种选择、种苗调剂、肥料采购、技术培训、技术储备、技术服务、综合开发利用、政策配套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准备。重点是强化科技支撑,加速银杏、油橄榄、油桐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及综合开发利用,同时提升休闲旅游景点和通道绿化的水平,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篇2:林业局林业产业及科技工作总结

一年来,**林业集团公司科技工作在科技司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全国林业科技大会和《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意见》(林科发〔2012〕231号)精神,坚持“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一手抓林业科技创新,一手抓科技推广,积极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帮助解决制约林区产业发展和百姓致富中的技术瓶颈问题,大力培育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提升林区自主创新能力。**林业集团公司已加入中国林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成为省林下经济资源研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成员单位,获得了优先承担联盟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优惠享有创新成果等及相关权益。共投入科技经费925万元(其中地本级科技投入610万元);开发新产品14种;申请国家专利205件;26项科技成果获得了科技进步奖;高新技术产值实现6.35亿元,工业增加值2.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27.4%,为实施“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的战略目标和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抓项目争取、管理和实施,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一是向上争取取得新突破。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布局,通过帮助企业搞好项目设计,组织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联盟,谋划申报了国家和省科技项目20项,争取到位资金315万元。二是重大科技专项取得新进展。紧紧围绕生态建设、林下资源开发利用和生物技术等,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将攻克一批林下植物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林格贝公司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林下植物有效成分高效分离技术研究与产。

项目的实施将对提升我区林下资源利用率,促进劳动就业,带动地方经济,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撑。

(三)抓生物产业推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完善服务措施。为了给生物产业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多次深入各个项目建设地开展实地调研,及时把握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重点项目逐个完善方案设计,倒排工期,强力推进。汇集了推进工作中积累的各种资料,编制了《**地区生物产业推进工作指南》,将有关规划、实施方案及相关政策、规定等企业关心的重要内容清晰呈现,印刷成册统一发放,极大方便了企业,也促进了生物产业在我区的规范化发展。二是加大组织协调。协调相关部门为生物产业项目办理了立项、环评、土地审批等手续,为项目尽快投产奠定了基础。2013年共推进生物产业项目8个(省重点推进项目2项),其中,新开工项目3个,续建项目5个。项目全部达产后,可新增产值6.84亿元,利润1.753亿元,税金0.79亿元。通过积极协调和督导,推进的8个项目已于5月5日前全部实现了开复工。生物产业实现总产值2.3亿元,税金0.21亿元,利润0.18亿元。三是加大督导推进。组织召开两次了生物产业项目专题推进工作会议,听取生物产业项目组及主管部门汇报,对项目进展情况、工作安排、组织保障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保证企业尽快达产达效。作为我区生物产业的龙头企业林格贝公司的“林下植物荨麻活性成分高效提取分离技术引进”项目已被列入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项目扶持范围,争取到国家林业局科技资金50万元,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了资金保障。

(四)抓创新型企业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明显加大。一是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通过积极争取,我区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企业被认定创新型培育企业,将充分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为企业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二是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通过精心培育和扶持,1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2种产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值预计实现8.3亿元,工业增加值为3.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28.5%。三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对11家企业专利技术给予奖励补贴,共奖励资金12.73万元,进一步激发企业创造活力;通过积极争取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专利优势企业,将享受到国家和省相关专利优惠政策。对2011年和2013年的科技成果鉴定进行了评审,共评出获奖项目26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1项。

(五)抓科技惠民行动,科技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一是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服务。针对我区实施林下资源承包经营的科技需求问题,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组织相关部门编制了技术指导手册,共发放2000余册。成立了“林下资源经营利用”技术服务团队和项目攻关团队,组织蓝莓、食用菌、北药、森林野菜等研究领域的技术人员和专家深入到各县区局达1000人天,培训种植户、农民、林业职工等4000多人次,有效推动了我区林下资源承包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推进林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活动。制定了《林业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及创业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精心组织选派了蓝莓、食用菌、北药等5个领域的21名林业科技特派员入驻三县四区五个林业局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个,引进推广新技术9项,引进推广优良品种7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1个,举办培训班50多次,培训人员2500多人次,发放科技资料2万份,受益林农8000多人,呈现出产业提质、林区职工增收的良好局面。食用菌科技特派员依托食用菌良种繁育中心成功研究开发出黑木耳“兴安1号”新品种,2013年在塔河林业局和新林林业局建立了食用菌优良菌种推广应用示范基地,推广2级菌种3万袋,应用到300万袋的栽培生产中。三是推进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子平台基本建成,加盟仪器设备27台套,科技专家9名,并做好与省创新平台对接,初步实现科技资源的互联互通。与农林科学院“黑龙江省马铃薯种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定加盟省创新平台协议,盘活科技资源存量,推动我区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四是加大科普宣传,提高科学素养。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科普之冬、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业科技大集、全国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活动,广泛传播科技知识,宣传科学文化,提高科学素养。以“科技创新.美好生活”为主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周活动,共出动宣传车10余辆;解答咨询人员近20000人次;举办技术培训班26个,培训基层干部、农民1600人次;发放各种科普资料20000余份;参加科技展5000人次。通过科技周活动,增强了林区百姓的科技意识,收到良好的效果。

篇3:林业局林业产业及科技工作总结

1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成功经验

相对其它的推广项目来说, 林业科技项目的推广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它不仅是技术性的经济活动, 同样也具有社会性的活动的特点, 是一个很复杂、很庞大的社会性工程项目。这类项目的成功不仅仅要有成熟的技术, 而且还需要行政和法律的监督, 也需要各级领导在资金、人员、政策、体制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政府要加大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 要毫不保留的把所项目的关键技术、要点完全的传授给技术人员, 并要保证技术的落实情况。在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视过程的跟踪与项目质量的监督。各个部门要共同配合, 认真做好任务落实与资金流动的督促与管理, 确保项目实施的成功。

选准项目是所推广的项目能否取得成效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这是最重要的基础技术, 对项目成果的转化、推广的成功会产生直接影响, 也是项目有成效的根本因素。从科研成果转化的源头把关的非常重要的。要优先选择 “市场与产业急需、技术成熟度高、形成规模较大、示范作用明显、带动力强”的科技成果进行组织和推广, 确保项目的成功。

科研和生产要紧密结合, 这样才能及时研究解决林业生产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各个技术推广单位要充分的认识到各类成果和技术的积累的重要作用, 可以建立长期科研成果储备库;在选择项目时要择优选取经济效益高、成熟度高和适用性强的项目列入省级成果库进行大力推广。

近年来, 在辽宁省林业厅、财政厅的高度重视下, “山杏良种推广”、“辽西经济林优化模式营建技术推广”、“枣树优良品种金丝王枣推广”等中央财政林业科技示范资金项目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 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并未完全展示出所推广新项目的建设成效

因为林业成果的转化周期长并且见效慢, 某些林业品种从推广到产生效益需要8 ~ 10a, 或者更长的时间, 但是项目的推广、实施再到验收一般是3a, 验收的时候3 大效益就没有显现出来。

2.2需要进一步的优化中央财政推广项目的管理体制

林业科技的推广工作即是技术活动也是社会活动。要求各技术人员、各级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协作, 只有各个方面共同协助才能形成合力实施好。

3 建议和思考

省林业技术推广站要建立长期的林业推广项目, 要更大程度的面向基层和服务农村, 要投入稳定的资金和高效的技术指导。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要对选出代表性强且基础条件好、能带动面广和作用明显的项目基地进行大力支持和适度表彰, 建立的示范基地出现无人管理的现象。

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永久性和长期固定的示范性基地保护工作, 可以建立林业项目示范基地的专项基金, 确保推广工作的延续性、长效性、技术示范的有效性。要想尽一切办法加快林业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宣传力度, 使科技推广取得成效。

要多的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高层次的林业科技人员到基层服务。积极协调扶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调动研究积极性, 把成果完成较好的单位来作为项目的承担单位, 采用多种方式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使科技成果和经济及生产紧密结合;并让成果的完成人来成为转化技术要点和创新关键的当事者, 让他们真正的从科技转化成果中获益, 这样有利于提高新成果技术的推广, 使得推广的项目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取得好的成效。

篇4:现代林业产业规划管理及发展

摘 要 林业产业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建设森林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及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等多方面的职能,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当前林业发展的现状,对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探讨加强林业的规划管理及实现林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林业;规划管理;生态林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02

新疆地区丰富的林业资源,不仅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该地区的林业产业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发生森林火灾的频率较高,非法贸易及采伐、毁林开荒等问题较为突出,对该地区的林业规划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林业产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直接关系着生态环境的建设。林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保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当前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林权结构模式较为单一

权指的是以森林资源的所有权作为基础,以使用特定的森林资源并获取收益作为目的的他物权。大部分的森林资源都属于集体所有或国有,这种林业产权结构严重阻碍了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生态补偿机制不够健全

生态补偿机制是有偿使用自然资源的一种机制。在合法的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的过程中,应该支付资源所有人一定的费用,或者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付出过代价、做出过努力的人员,给予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的一种法律制度。目前,这一机制还不够健全,仍然存在着法律上的空白。

1.3 采育严重失衡

目前,新疆的森林覆盖率及积蓄量都有所增加,但是人均占有的比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某些地区甚至还存在着锐减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由于森林的年采伐量远远超过了其生长量,并且没有在采伐之后及时的进行更新。另外,采伐的木材不能够得到全面的使用,并且在经过加工之后,其出材率较低。

1.4 缺乏林业保护的监管力度

新疆地区在对林业产业的保护和管理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还在不断使森林资源的监督管理得到加强。针对地方政府存在的毁林垦地、违法征地等行为,相关部门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这一措施在恢复森林植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地区性的监督管理部门而言,其监管的力度不够,还不能够严格的将各项管理及监督措施落实到位。

2 加强林业规划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宣传教育

要想做好林业的保护与管理,要首先建立一个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并做好年初的计划与目标,年中的检查以及年底的总结工作。还要加强组织与领导,督促林业管理的相关工作,并将其落实到位。一旦出现问题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一定不能够有所怠慢。另外,还要进一步的开展与保护森林资源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各林业企业需要先针对工作人员开展与林业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相关的宣传教育,使工作人员增强林业资源的保护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及林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为做好林业管理打好坚定的思想基础。

2.2 强化林业管护与资源培育

要使林业的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就必须进一步的加强林业的管护及资源的培育。对林业进行管护通常包括管理木材的流通、森林防火、防治有害生物、管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等工作。首先要加强培训运输木材的管理人员,进一步的对运输监督检查行为进行规范;其次,要加强防治减灾、检测预警及检疫御灾等工作,强化监测预警机制,对林业灾害开展季节性的普查,严格的按照植物检疫证对运输进行控制,以有效的避免外来有害生物对林业造成危害;还要认真贯彻《森林防火条例》,并使森林防火的建设与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失。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管护野生动植物及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2.3 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管护制度

只有不断加强对林业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的对林业管护制度进行完善,才能做好其管理工作。林业管理通常包括林业保护和林政资源管理两大部分,林政资源管理由林木资源、林业的林权、法规、林地资源、木材经营及采伐等多种管理组成。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管护机制,不仅能够明确管护人员的权利与责任,还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管护林业产业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林业管护的最终目的。监管森林资源还要对伐区的管理责任制度进行全面落实,采取采伐限额管理的方式,对毁林开发、非法占用林地及超额采伐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避免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实现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完善的管护制度能够保证林业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实施,通过这一制度能够明确并落实林业管护人员的工作职责。另外,林业管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质量与林业管理的成败息息相关,因此,现代林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管护机制对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从而达到监督和管理林区的目的。

3 实现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和其他产业一样主要包括三个产业结构:对于第一产业而言,应该尽量加大培育短轮伐期的工业原料林的力度,加大名特优新经济林、竹林及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建设。对于第二产业而言,要加大开发新产品的力度,加快低层次原料加工转变为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的步伐。第三产业要加快发展花卉业及森林旅游业。通过对林业产业的布局进行调整,促进林业产业之间的重组,及时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使其产业结构达到合理的优化,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3.2 依法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林业产业的经营与管理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为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体现了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健全森林采伐监督制度、森林认证制度、林木、林地流转及评估制度、林权变更登记公示制度等多项制度。这些措施不仅能够为林业产业指明发展方向,还能够与该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加快该地区的生态建设,从而使林业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3.3 发展生态林业

生态林业能够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之间的有机结合,在林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追求改善生态环境,而忽略了经济的增长,要将林业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在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的约束条件下,使林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①规模造林。大规模的发展经济果林、苗木基地及速生丰产林等商品林,不仅能够增加景观效果,提高生态效应,还能够增加经济效益。②林农结合式。使用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办法,并结合先进的技术和成果,发展以林业产业为主,林农结合的多种经营方式,从而逐步形成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林业发展模式。不仅能够使林业结构得到有效的调整,还能够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篇5:林业局林业产业工作总结

一、20林业产业工作完成情况

荥经林业产业发展坚持以“营林为基础,大力造林,普遍护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建设方针,依托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纸浆原料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截止2020年11月,全县共建设商品林面积达到98.4万亩,蓄积量331。1万立方米。工业原料林面积67.2万亩,其中:短周期原料林23.2万亩(杉木、柳杉10。9万亩),中药材基地(黄柏)面积5万亩,珍稀树木基地1500亩。新发展笋用方竹5000亩,抚育改造笋用方竹8000亩。现代林业产业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木质原料林12万亩,竹林6万亩,三木药材2万亩。此外还打造了龙苍沟镇与牛背山镇两个森林小镇,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鼓励当地居民开办农家乐等创业行为,走林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路子,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的同时大力推广林下种养殖业,林下经济收入已达5000余万元,有力地带动了全县林下经济的的发展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并且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支持,加速、加快森林蔬菜、天麻、茶叶培育、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建设和竹材加工企业的投资建设,2020年新引进极星科技入驻我县,该企业将生产以竹木为原料的医药食品工业用途活性炭,该企业的进驻将解决我县广大林农就地销售竹材难的问题,实现竹产业链的提升和快速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龙苍沟养蜂专业合作社、荥经县拯兴金丝楠木培育专业合作社、荥经县官家山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荥经县红豆杉培育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林下种养县级以上专业合作社15家。此外我县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县贫困村也采取了相应产业扶贫指导,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扶持(方竹产业扶持)等。

二、林业产业工作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1、木材滞销,价格下滑,影响企业生产和林农种植积极性。自以来,在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每立方米木材价格下降了近百元,木材加工企业陷入困境,木材滞销,林农种植积极性受到影响。

2、竹产业效益低下。由于雅安纸浆厂停产,竹子销售市场萎缩,价格低下,再加上我县林区交通不便,竹子采伐、集材成本较高,导致我县竹产业效益低下。

3、产业化经营程度不够。加工企业多为原料消耗型,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延伸不够,一些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区域知名品牌少。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业主大户等带动能力不强,林农组织化程度不高。

4、支撑保障能力不强。产业社会化服务、产业经营模式、利益联结等方式不够灵活、形式单一。林权流转、森林资产评估、森林保险、金融扶持等政策有待完善,林区道路、通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管理机构队伍不健全,信息、政策、营销等服务还不能适应形势需要。

5、配套资金不足,我县是边远山区县,经济落后,财政困难,希望今后减少县级配套资金。

6、地震灾后重建任务繁重、时间紧迫,严重冲击了我县的正常生产、生活,农林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影响了我县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工作,使部分地点的工作进度和质量(主要指造林成活率偏低)受到了一定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林业产业工作建设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县将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荥经县林业产业工作推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林业局,由林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产业发展办公室。建立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协调抓”的林业产业发展机制,及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2、建立考核机制

县委、政府将林业产业工作建设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在年初与部门及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产业发展任务层层落实到乡镇、村组及山头地块,落实到部门及相关企业。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县委、政府及目标督查办公室将严格按照下达的目标任务督促检查,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终考核,严格奖励制度。

3、加强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会议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宣传林业产业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积极营造富民惠民、改善民生、建设“和谐林区”的良好氛围,增强社会各界对林业产业的认识,进一步宣传林业产业基地发展典型,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林业产业基地建设。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和政策引导,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做好现林业产业工作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县、乡(镇)林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统一印发相关宣传资料,激发农民参与林业产业发展建设的积极性。要大力宣林业产业发展建设的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和技术常识,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要从资金、项目等方面给农民算细帐,使他们真正理解林业产业发展能得到实惠,从思想上接受进而主动自愿发展林业产业,使林业产业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让农民群众在发展林业产业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4、打造名优品牌

鼓励、支持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努力提升产品质量,争创国内、省内名优品牌。加大对品牌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荥经特色、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知名度的名优品牌和驰名商标。对评为国家或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驰名商标的林业企业予以表彰和奖励。

5、加大投入力度

(1)要争取国家的扶持结合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扩大内需工程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成果、省级新农村示范等重大工程项目,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

(2)要争取省市专项扶持资金积极争取省、市投入林业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扶持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示范体系建设和支撑体系建设等林业产业发展项目。

(3)要打捆”政策整合涉农部门农村交通道路建设工程、金土地建设工程、水利水保工程和农业、畜牧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等项目,主动向上争取,向林业产业发展集中,彰显项目实施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4)县财政配套列支在国家、省上投资的基础上,县财政将结合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专项安排每年200万元作为荥经县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现代林业产业重点县培育。

(5)招商引资对生产潜力大、效益好的盈利性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并且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支持,加速、加快森林蔬菜、天麻、茶叶培育、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建设和竹材加工企业的投资建设;积极引进珍稀树木种植培育企业,大力促进在我县低海拔地段种植桢楠、红豆杉、桂花、银杏等珍贵树木。

(6)群众投工投劳在产业发展建设中,发挥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发动群众投劳建设,加上企业以“公司+农户”形式的激励,宣传动员全县群众积极为产业发展投工投劳。

荥经县林业局

篇6:林业局林业产业及科技工作总结

关键词:林业产业;林业机械;发展

1林业机械目前使用现状

篇7:林业局林业产业及科技工作总结

林业科技档案的利用

林业科技档案利用工作,是指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直接提供林业科技档案及其信息加工材料,及时、准确地满足用户对林业科技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工作的目的、归宿和中心任务,是实现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的直接手段。

1林业科技档案提供利用的主要方式

(1)阅览服务。设立阅览室,接待查阅档案是开展林业科技档案利用工作最主要、最传统的方式。阅览室查阅档案是利用者根据需要到档案馆(室)现场查阅有关档案原件,随即归还。由于林业科技档案多为单份、孤本甚至稀本,有的内容还具有机密性,因此一般不能外借,主要应在阅览室内查阅使用。提供阅览服务,一方面便于档案的保护和保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档案的周转率和利用率,避免一人借出而影响多人使用。

(2)外借服务。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照顾利用者的工作方便,有的林业科技档案可以适当从档案馆(室)借出使用。但对于档案的外借,必须有严格的制度及批准手续,并严格控制借档单位、档案的形式与种类、借出的时间。在借档单位上,一般以本单位内部为主;在档案形式与种类上,有复制件的尽量不借原件,对于特别珍贵与残破损的档案不能外借原件;在借出时间上,不宜过长,到期不还的应当催还。以《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为例,明确规定科研档案一般不外借,因特殊情况需外借的,必须经分管领导批准,并于一周内归还。

(3)复制供应。根据档案原件提供各种复制件,是林业科技档案提供利用的1种重要方式。复制供应,既有单份文件和图纸的复制供应,也有全套文件与图纸的配套复制供应[2]。复制供应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①为林业科技档案及林业科技成果的广泛利用创造了条件;②保障了档案原件的安全与完整;③可以根据档案文件的机密程度和利用对象,有选择地制发复制件。

(4)咨询服务。咨询服务是指档案人员以林业科技档案信息为依据,为利用者解答有关档案状况或有关科学技术内容的1种服务方式。咨询服务必须立足于库藏林业科技档案,并借助相应知识或手段。当利用者需要了解林业科技档案信息的储存状况时,可以直接通过向档案人员咨询获取所需信息;而当利用者需要对某些林业科学技术问题进行咨询时,咨询服务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为其进行介绍或解答,在某种程度上可避免进一步查找档案原件。

2林业科技档案利用工作的特定要求

(1)针对性要求。林业科技档案直接形成于林业科技、生产活动之中,其管理与开发利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林业科技、生产活动。因此,林业科技档案的利用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直接针对林业科技、生产活动的客观需要展开,直接针对相关林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及领导的利用需求进行。

(2)可控制性要求。林业科技档案的信息内容属于内部信息,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都带有一定的技术机密性,某些林业科技档案内容还会涉及到国家科技机密或相关主体的技术专利。因此,在选择林业科技档案利用方式时,应当遵循可控制性要求,对档案信息内容、用户及时间等因素进行控制。

(3)时效性要求。由于当代林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林业科技成果层出不穷,林业科技工作者需要及时高效地获取有关档案信息,以满足发展林业科技的需要。因此,林业科技档案的利用必须坚持时效性的要求,即在最短的时间内,输出最大数量和最高质量的林业科技档案信息,使林业科技档案的利用做到及时和准确。

林业科技档案利用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而林业科技档案是直接记述和反映林业科技、生产活动的文件材料,是重要的林业科学技术信息资源,也是维护单位和个人经济利益、保障知识产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依据。

1林业科技档案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1)林业科技档案的内容属于知识产权范畴。林业科技档案是在林业科技、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以林业科技成果为主要信息内容。而林业科技成果是林业科研工作者脑力劳动的成果,属知识产权范畴,可以在林业生产领域转化为有形的物质产品,产生经济效益。

(2)林业科技档案是知识产权的载体之一。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智力成果,是人类脑力劳动的产物,属于无形财富,本身不具有物质形态,不占有一定的空间,客观上无法为人们所占有,所以权利人为了实现其物质和精神权利,需要将这种无形的东西体现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上,通过有形的载体为人们感知和了解[3]。智力成果的物质载体十分广泛,既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文字、图表。因此,在林业科技成果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既是智力成果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构成林业科技档案的重要内容。

(3)林业科技档案是知识产权交易的媒介。林业科技档案记录了林业科技成果从准备、研究试验到成熟定型的全过程,是林业科技成果的主要载体。无论是专利技术还是非专利技术,都完整地记录在林业科技档案中。而林业科技成果作为知识产权的范畴,可以进行知识产权交易。因此,在林业技术或科技成果转让中,林业科技档案便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通过对档案的转让,就能实现技术或成果的转让。

2林业科技档案利用中存在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1)收集不全导致档案缺少核心内容。由于林业科技工作周期普遍较长,项目参与人员较多,各类科技文件材料容易分散在个人手中,导致林业科技档案的形成时间长、分布范围广泛,给收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实际工作中,科技人员往往只重视林业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的推广,而忽视了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向档案部门移交归档。甚至存在只移交一般性材料而将关键性材料留下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林业科技档案的完整与质量,也使林业科技档案丧失了实际价值,不利于今后查考利用,也不利于技术储备和成果的继承发展。

(2)保密过严导致知识产权自然流失。保密只是把档案的使用相对地限制在一定范围之中,并且这种限制应该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保密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过分强调林业科技档案涉密性,把档案保护与利用对立起来的现象。因为害怕开发利用会泄漏技术秘密,把本可以公开利用的林业科技档案加以保密,致使档案得不到充分利用,从而导致林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过程的知识产权自然流失,科技档案保障知识产权的凭证作用得不到实现。

(3)保密不严导致知识产权遭到破坏。由于1个林业科研项目涉及的部门、人员较多,且林业科技档案的利用日益增多,如果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极容易因保密不严导致核心技术的泄露,从而使知识产权遭到破坏。

3在林业科技档案利用过程中保护知识产权的方法

(1)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林业科技档案的利用,离不开档案管理制度的支持,而科技档案开发利用的过程也是知识产权的保护过程。因此,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林业科技档案利用工作、保护知识产权的根本保障。相关林业科技单位应以国家有关档案、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完善林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从而保证科技档案的利用工作有章可循,实现林业科技档案利用工作合理合法、健康有序地发展。

(2)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林业科技档案的利用必然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必须分清林业科技档案中哪些是受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哪些是属于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以外的。要切实提高林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及林业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利益,避免不必要的知识产权纠纷和损失。在利用林业科技档案过程中,档案形成者及提供者应注重对自身权利的保护,按有关规定及保密程度提供阅览、外借、复制及咨询等服务;档案利用者则应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直接或间接侵犯他人权利。

(3)加大对林业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力度。由于档案价值的实现具有时效性,即在一定时期内对利用者是有价值的,超过这个时间限制后则降低或丧失了价值。因此,要加大对林业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力度,及时地开发林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并积极地提供利用,实现解决林业生产、科技活动中的问题,防止可以得到利用的林业科技档案因提供过晚而丧失部分或全部价值,从而防止知识产权的自然流失。

篇8:林业局林业产业及科技工作总结

1 河南省发展林业产业现状分析

河南森林资源比较丰富, 2008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 我省有林地面积5 048万亩, 活立木蓄积量1.81亿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20.16%。2010年7月30日,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中心和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对我省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 全省林业生态效益总价值为4376亿元, 其中林木生态效益价值为3474亿元, 湿地生态效益价值为902亿元。在以往林业产业基础上, 我省以生态建设为重点, 确保林业产业工作的落实, 保证了林业产业工作的质量。近年来, 林业产业发展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

1.1 林业绿化工程推进, 森林面积持续增加

“十五”期间, 全省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 271.3万亩, 为“九五”期间的156%。其中, 全省工程项目共完成营造林1 692万亩, 为“九五”期间的5.6倍;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7 600万亩, 绿化通道6万多公里, 分别为“九五”期间的152%和120%。“十一五”以来, 一大批重点项目, 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生态廊道建设、村镇绿化工程等的推进, 使造林面积不断增加。自2007年实施《河南省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起, 截止到2010年, 我省三年造林1 790万亩, 年均造林量接近600万亩, 近乎是2005-2007年年均造林面积的2倍。

1.2 区域生态得到明显改善, 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十一五”期间, 我省16万公里的路、渠、沟、河等通道得到绿化, 特别是平原地区农田林网、农林间作面积8 500.5万亩, 控制率达90%, 综合防护林体系进一步加强。省政府组织发布的《2009年河南省林业生态效益公报》表明, 2009年河南省林业生态效益总价值为4 376.83亿元。现有林业资源每年吸收固定二氧化碳7984万吨, 相当于全省工业用燃煤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5.5%, 有效减缓了温室效应, 实现了间接减排, 扩大了环境容量, 提高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2]。

1.3 林业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林业产业产值逐步增长

2007年, 我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同年, 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开启了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 范围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重点是集体的商品林及其林地和县级人民政府规划属于集体的宜林地。截止到2010年6月, 我省通过家庭承包等经营形式, 累计明晰产权5 770万亩, 占集体林地总面积的85%。同时, 全省经济林面积也在逐步增加。“十五”末, 全省经济林总面积达1 500万亩, 花卉种植面积为47万亩, 新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面积为235.5万亩, 较“九五”末增加400万亩和21万亩;经济林产品销售率为88%, 较“九五”末的83%经济林效益明显提高。截止到2014年, 我省省级及以上森林公园总数已达到114个。其中, 国家级森林公园30个、省级森林公园84个, 总面积达442.3万亩。统计显示, 2014上半年, 全省森林旅游接待游客数量达1 980万人次, 森林旅游业直接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0%。这种以生态保护为主体, 集生态旅游、人文景观、养生健身为一体的森林旅游区对维护生态、充分发挥林业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 河南省林业产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2.1 森林资源总量少, 人均林地面积占有量低

2013年, 河南省政府印发《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 (2013—2017年) 》 (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 我省森林面积在全国列第21位, 人均森林面积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森林覆盖率在全国排名第20位, 人均森林蓄积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我省面临的形势严峻: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森林结构不合理, 单位面积蓄积量低, 湿地保护率不高[3]。林地资源量严重制约了我省林业产业的发展。

2.2 生态环境依旧脆弱

环境退化和资源耗竭引起的生态环境脆弱依旧严峻。近年来, 我省经济不断发展, GDP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五, 但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人口基数大, 资源、生态环境承受压力大, 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2》、《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进行综合测算, 就单位GDP产出而言, 能耗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废弃物处理率等主要生态环境指标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截止到2010年, 全省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需要造林的宜林荒山荒地面积、需要退耕还林的坡耕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为156万公顷、100多万公顷和近100万公顷。

2.3 对林业产业的认识不深, 观念落后

林业产业是以培育、加工、利用森林资源为主的基础产业。林业产业具有生态性、经济战略性、社会功能性、基础多样性。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 对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释放林地资源和物种资源, 创造生态物质财富,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需求,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 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 林业产业出现的新的挑战。国有林场由于历史和政策原因, 很多林场都存在经济来源少、条件差、待遇低等情况, 这样就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 使得林区社会发育程度低, 人员思想滞后, 管理落后。这既阻碍了林业产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 又影响了林业产业效益的发挥和提高。

2.4 林业产业滞后

林业产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很低。统计显示:2013年, 河南全省国民生产总值为32 155.86亿元, 其中林业总产值为1 258亿元, 比重为3.9%。以上数据显示我省林产品资源的转化率和附加值不高, 林业产业发展有待提升。

3 建议与对策

新形势下, 现代林业是生态保护产业、经济支柱产业、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产业, 同时肩负着生态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多重使命。我省应充分抓住“十二五”和省政府关于计划总投资646.37亿元建设林业生态省四大提升工程的良好机遇, 把我省林业产业做优做强, 开创林业产业发展新局面。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3.1 深化认识, 进一步提升林业产业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我省在林业建设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经验表明林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 应该坚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抓好基层基础工作。认真贯彻实行各级党委政府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任期目标责任制, 将林业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才能保障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3.2 明确林业产业发展原则和重点

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是我省一贯坚持的, 应在此原则上, 着力加快经济林和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 建设林业产业集群, 推进林业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提高林业产业总产值。目前, 新郑、灵宝等地的果品加工产业集群, 西峡等地的森林药材加工集群, 信阳的茶叶加工集群, 濮阳等地的林板与家具加工集群等, 区域特色明显, 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这些都是注重市场需求与本地区优势相结合, 促进产业集聚的结果。

3.3 抓好林业生态建设, 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

根据各级党委政府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任期目标责任制, 抓好高标准粮田防护林, 廊道、环城、山区陡坡绿化美化, 森林抚育改造, 义务植树, 新一轮退耕还林和城镇生态建设, 林木种苗等工作。严格管理国有林场林地, 加强林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资源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 强化林场林地灾害防控能力, 维护全省森林资源安全。

参考文献

[1]李三原.加快发展现代林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绿色时报, 2012, 12, 4 (1) .

[2]安惠元.《2009年河南省林业生态效益公报》发布[Z].河南年鉴, 2011.

上一篇:《观潮》我的教学设计下一篇:含煤岩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及特征研究-以河北石炭-二叠纪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