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2023-01-27

第一篇:农业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林业项目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以下简称“农发林业项目”)资金与项目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保证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和林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农发林业项目特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农发林业项目是指由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联合批复,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项目。农发林业项目遵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是加快区域生态建设,增强林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财政专项资金对林业资源进行的综合性开发活动。

第三条 农发林业项目包括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和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两类。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包括长江防护林建设、太行山绿化和重点沙化(地)治理等内容。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包括名优经济林花卉的种苗、示范基地建设及产品产后处理等方面的建设内容。

第四条 农发林业项目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规划和国家、区域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规划为指导,按照扶持骨干产业,突出重点的原则,集中投资,规模治理。

第五条 农发林业项目严格按照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规定,并且参照林业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实行中央、省、市(地)、县分级管理的制度。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与同级财政部门(或者农发办)密切配合,各负其责,互相支持,共同做好农发林业项目管理工作。

第二章 前期工作

第六条 农发林业项目应当在农业综合开发林业建设中长期规划及有关国家和区域林业建设规划所确定的重点治理区内,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七条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应当以营造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等具有防护功能兼有经济价值的林种为主,并且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治理面积集中连片,具有一定的开发治理条件,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效果;单个项目连片治理面积不低于2000亩,单个项目中央财政投资规模不低于80万元。

第八条 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应当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开发的产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有利于促进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建设单位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承建能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机制,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单个项目中央财政投资规模不低于80万元。

第九条 项目扶持的主要对象为项目区所在的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国有林场(圃)、集体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济林及花卉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层林业专业技术推广组织和林业科研教学单位等。

第十条 农发林业项目前期工作包括可行性研究和实施方案(作业设计)两个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是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建议书编制阶段。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需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林业生态示范项目需编制项目建议书。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建议书由项目所在地县级(含)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须按照《〈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的相关要求,由具有乙级(含乙级)以上工程咨询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的编制须按照《〈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参考大纲》的相关要求,由项目实施单位或者委托具有相应林业资质的单位编制。

实施方案(作业设计)依据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建议书,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或者项目实施单位组织编制。

第三章 报批程序

第十一条 国家林业局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设在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以下简称“国家林业局农发办”)与相关业务司局、直属单位商定后,会同国家农发办于每年5月底前发布下一农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组织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对项目进行初选,并且会同省级财政(农发)部门组织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议书进行评审论证,于8月底前按照当年计划120%的比例形成备选项目。

第十二条 国家林业局农发办在国家农发办下达下一项目中央财政投资控制总指标后,征求相关业务司局、直属单位意见,在统筹平衡的基础上,提出分省中央财政投资控制指标,并且将分省指标下达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分省中央财政投资控制指标,从备选项目中择优选项,在分省中央财政投资控制指标下达后20个工作日内,与省级财政(农发)部门联合报送国家林业局农发办,同时附送省级财政(农发)部门出具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承诺文件。未按照要求联合申报或者越级申报的项目,不予立项。第十四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对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负责。

第十五条 国家林业局农发办会同相关司局、直属单位,组织专家对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上报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议书进行审查,经专家评审论证后形成农发林业项目计划初步方案,会签相关业务司局、直属单位,并且经国家林业局领导审定后上报国家农发办。

第十六条 农发林业项目实施方案实行自下而上编报。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农发办联合下达的农发林业项目计划初步方案和中央财政分省分项目投资控制指标,会同省级财政(农发)部门组织逐级编报、汇总项目实施方案。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中央财政分省分项目投资控制指标和农发林业项目计划初步方案下达后1个月内,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审核、汇总,并且会同省级财政(农发)部门报国家林业局农发办并且抄送国家农发办审定。

第十七条 国家林业局农发办组织对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上报的实施方案进行审定,汇总编制项目计划,经商相关业务司局、直属单位会签后,与国家农发办联合下达项目计划,并且抄送省级财政(农发)部门。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据此批复实施方案,作为施工、安排投资计划和检查验收等依据。

第十八条 项目计划经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农发办下达后,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级财政(农发)部门及时将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逐级下达到项目实施单位。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十九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为:组织开展项目前期准备、设计审批和实施工作,负责项目的技术审查、实施计划申报、项目竣工验收,以及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和效益等情况的汇总统计工作;加强对项目实施和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各级林业计划财务管理部门总体负责项目申报、批复、下达和统计的组织管理。

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应当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建设范围、造林树种、经济林花卉品种选择、技术经济指标及其他技术环节等审核把关,并且提出审核意见;负责指导项目实施。第二十条 农发林业项目建设,其单项工程投资规模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推行招标投标制。承建单位必须具有法人资格、相应的资质和施工能力。严禁转包和分包。组织群众施工的项目,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施工组织、劳力安排和技术指导。

第二十一条 农发林业项目鼓励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监理单位应当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由项目责任主体通过公开招标或者邀请招标的方式选定。

监理单位依据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程和工程设计文件、监理合同等,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项目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按照审批文件执行,不得擅自变更。如因特殊情况或者客观原因造成项目布局、投资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当由原设计单位重新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逐级上报国家林业局农发办批准;不涉及总投资和治理面积变更,不降低工程质量,不影响项目功能的一般性调整应当由原设计单位作出变更设计、实施单位提出变更申请,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报国家林业局农发办备案。

第二十三条 项目实施中要因地制宜地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加强技术培训,建立技术支撑体系,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与效益。

第二十四条 项目竣工后,应当明确管护主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晰产权,办理产权登记,制定管护制度,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第二十五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于每年2月底前向国家林业局农发办报送上项目实施工作总结和农发林业项目统计报表,同时抄报相关业务司局、直属单位。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六条 农发林业项目采取“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实行“突出重点、权责对等、分级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导向”的原则,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按照项目管理资金。

第二十七条 中央财政资金与地方财政资金配套比例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执行。地方财政分级配套比例为:天津、青岛、宁波3市,市本级总体上承担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60%以上,县级承担40%以下;大连、上海、山东、福建4省(市),省本级总体上承担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70%以上,地、县级承担30%以下;其他省(含自治区、直辖市、森工集团公司、生产建设兵团,下同),省本级总体上承担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80%以上,地、县级承担20%以下。

地、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具体分担比例由各省自定。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困难县和享受西部政策县原则上不承担财政资金配套任务,由此减少的配套资金由省本级财政承担。

第二十八条 鼓励农发林业项目建设单位积极增加投入。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的农村集体和农民筹资(含以物折资)投劳,要严格按照“农民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数量控制”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筹集,并且纳入村内“一事一议”范畴,实行专项管理。

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的自筹资金应当不低于项目投资总额的60%。

第二十九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计划足额落实财政配套资金,并且将财政配套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落实的,将根据情况调减下的中央财政资金规模。第三十条 农发林业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全部为无偿投入。

第三十一条 资金使用范围: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包括营造林及低效林改造所需的种子、苗木、运输、整地、定植、补植、封育、幼林管护、农药肥料购置、苗圃建设;作业便道、灌溉(蓄水池、引水渠、保水剂等)、防火设施、沙障、围栏、警示宣传牌建设;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案、作业设计编制,立项评估、工程监理、工程招标、人员培训、科技推广、效益监测、竣工验收及工程建设所必需的小型仪器设备购置等费用。

(二)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包括营造经济林花卉示范基地建设及低效林改造所

需的种子、苗木、运输、整地、定植、补植、封育、幼林管护、苗圃建设;项目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包括温室大棚、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排及10kv(含)以下输变电设施、田间道路建设;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及新品种引进补助等费用。

第三十二条 项目前期及建设管理等费用,应当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其中:项目可行性研究以及项目建议书和实施方案的编制费、工程建设监理费和招标费、科技推广费、竣工验收费分别按照财政资金总额的3%、3%、6%和2%控制,在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中列支。

第三十三条 农发林业项目财政资金使用按照国家农发办有关规定实行县级报账制度。

第三十四条 项目财政资金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及时足额拨付,按照规定范围使用资金,严禁挤占挪用。第三十五条 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资金使用的追踪检查,定期对资金的拨付、到位、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

第六章 检查验收与档案管理

第三十六条 农发林业项目检查验收包括检查和竣工验收。检查验收结果作为安排下一农发林业项目中央财政投资的依据。

第三十七条 检查工作由省(或者委托市、地)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省(或者市、地)级财政(农发)部门组织,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自查的基础上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查要对各项治理开发措施的数量、质量、成效进行全面的检查,对单项工程做出总体评价,并且提出检查工作报告。

第三十八条 在项目实施3年期满后,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级财政(农发)部门组织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并且及时向国家林业局农发办及相关业务司局、直属单位提交验收总结报告并且对项目做出评价。

第三十九条 国家林业局农发办会同国家农发办在省级竣工验收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业务司局、直属单位和专家对项目按照一定比例随机抽样抽验,形成验收总结报告,并且按照考评标准做出是否合格的综合评价。

第四十条 项目档案应当有专人管理,按照文书、财务、工程三大类,根据有关档案管理规定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保管,保持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

第四十一条 档案实行分级管理,省级掌握到县级,县级掌握到项目单位,项目单位基础资料到户。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各省林业主管部门可根据本细则制定本省实施细则。

第四十三条 本细则由国家林业局农发办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二篇: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保证资金安全运行、有效使用和项目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4号)等法律、法规及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农业综合开发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为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筹集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活动。

第三条 我省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创新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

第四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

- 1 市(州)级农发办负责管理和指导所辖区(延边州所辖县、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拟定本市(州)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规划,安排筹集本市(州)应承担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组织本市(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和项目申报,确定本市(州)扶持的项目和资金数额,权限内的项目计划调整,对本市(州)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进行监管。组织开展对所属县(市、区)权限内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和土地治理项目初步设计(实施方案)的审定及项目验收。

县(市)级农发办负责管理本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拟定本级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规划,安排筹集本级应承担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组织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项目申报、项目实施、资金拨付和权限内的项目计划调整及产业化发展项目验收等。

市(州)、县(市)级农发办应当配备与所承担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工作人员。

第七条 农业综合开发主要扶持粮食主产县,重点扶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第八条 农业综合开发应当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应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能够永续利用的地区实行重点开发,向规模大、模式新、品牌效应显著的地域优先布局。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实行限制开发,以生态环境恢复为主。对土壤污染和地下水超采严重地区、退耕还草地区、25度以上坡耕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以及围湖造田区实行禁止开发。

- 3 务、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产量、水资源等基础数据;工作考评因素包括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综合管理、监督管理、主动开展创新工作情况等;其他特定因素主要包括特定的农业发展战略要求等。

省农发办可以根据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重点,适当调整每年分配资金选择的具体因素和权重。

第十四条 农业综合开发采取补助、贴息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

鼓励土地治理项目所在地的农村集体和农民以筹资或投劳的形式进行投入。产业化发展项目财政资金申请额度不得高于自筹资金额度。

各级农发办应当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综合开发。

第十五条 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投入以土地治理项目为重点。根据国家农发办的规定和我省资源状况及经济发展要求,由省农发办确定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发展项目的投入比例,原则上75%以上用于土地治理项目,25%以下用于产业化发展项目。

第十六条 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应当用于以下建设内容:

(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二)农用输变电线路建设;

(三)土地平整、土壤改良;

(四)田间道路建设;

- 5 务计划中列示,项目完工移交后剩余的管理费可以结转下年使用。

项目管理费主要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地考察、评审、检查验收、宣传培训、工程招标、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监管、绩效评价、资金和项目公示等项目管理方面的支出。

府预算安排,不得另外提取。项目管理经费开支范围应当比照项目管理费支出范围。

第十九条 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农业综合开发财务、会计制度,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第二十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地拨付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政资金支付实行县级报账制,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土地治理项目,县(市)级农发办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办理报账,要根据已批准的项目实施计划和工程建设进度情况,及时、足额地予以报账,并根据项目竣工工程决算评审及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报告进行清算和公示。

产业化发展项目,县(市)级农发办应当在项目投资完成至少过半后,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办理报账,在项目验收后及时、足额予以支付财政资金。鼓励财政补助项目实行“先建后补”管理方式,依据国家和省“先建后补”有关规定执

- 7 设地点、现状与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建设规模与工艺技术方案,建设布局与建设内容,组织实施与运营管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环境影响分析,综合效益评价以及必要的附件等。

第二十七条 县(市)级农发办应当依据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指南,从本级项目库中择优选取下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按照评审权限,分别提报到省农发办和市(州)农发办进行评审。县(市)级农发办申报项目时应当提交项目申请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十八条 项目申报单位申报的项目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土地治理项目应当符合相关规划,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水源有保证,灌排骨干工程建设条件基本具备;地块相对集中连片,原则上平原地区不低于5000亩,丘陵山区不低于2000亩,治理后能有效改善生产条件或生态环境,如果受自然条件限制,达不到要求的,可在同一流域或同一灌区范围内选择面积相对较大的若干地块作为一个项目区;当地政府和农民群众积极性高。

(二)产业化发展项目应当符合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市场潜力大、示范带动作用强、预期效益好;项目建设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要求。

第二十九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立项应当经过评审。未

- 9 第三十一条 项目确定后,县(市)级农发办或项目实施单位应当组织编制初步设计(实施方案)、施工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总体设计,主要建筑物设计,机械、设备及仪器购置计划,配套设施设计,工程概算或施工预算,项目建设组织与管理,项目区现状图和工程设计图或施工图等。

土地治理项目初步设计(实施方案),由省农发办负责组织对县(市)的审定,市(州)农发办负责组织对所辖区(延边州所辖县、市)的审定。

产业化发展项目初步设计(实施方案)、施工设计,由项目实施单位自行审定后报县级农发办备案。

主要审核内容包括:工程预算的准确性、资金投向及建设期工作安排的合理性等。审定的项目初步设计(实施方案)、施工设计作为编制项目实施计划的依据。

第三十二条 市(州)、县(市)农发办应当根据项目初步设计(实施方案)、施工设计的审定或者备案情况,编制、汇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计划。

省农发办负责批复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计划,并报国家农发办备案,同时抄送财政部驻吉林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使用中央财政资金安排的项目)和省财政监督检查局及市(州)农发办。

各级农发办须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开展项目实施、检查验收、项目统计工作。

第三十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应当推行项目法人制。

- 11 土地治理项目竣工工程决算评审应当由县(市)级农发办组织或委托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进行评审,在此基础上对已完工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同时委托具有工程决算审计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项目竣工决算进行审计或报当地财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产业化发展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向县(市)级农发办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县(市)级农发办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竣工验收项目进行评审,包括工程结算审核和财务审计。

第三十七条 土地治理项目由市(州)农发办组织本地区项目验收,验收结果报省农发办备案,省农发办对验收工作质量进行考核。

产业化发展项目由县(市)级农发办组织验收,验收结果报省农发办备案。验收时,县(市)级农发办应当依据第三方的评审报告进行实地核查,确认项目完成情况。

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规章制度情况,项目建设任务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主要工程建设的质量情况,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工程运行管理和文档管理情况等。

第三十八条 已建成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应当设立公示牌,将项目名称、开发任务、建设时间、建设内容、工程总投资和资金来源等内容予以公告,同时在项目工程主体或设备明显位置喷涂农发标识并编号。

第三十九条 县(市)级农发办应当依照《基本建设财

- 13 省农发办采取直接组织或委托第三方的方式,定期对全省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奖惩和问责依据。组织开展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强化资金项目管理全过程和关键环节的监督,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提高监督检查效率。

市(州)、县(市)农发办要对本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和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四十五条 省农发办依据《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市县级管理工作综合考核暂行办法》(吉农发[2016]126号)对市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进行考核。

第四十六条 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应该纳入财政监督检查计划,由财政监督部门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的监管。

第四十七条 监督检查、绩效评价、预算执行监管和农发工作综合考核结果作为分配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重要参考。

第四十八条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中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的,各级财政部门按照预算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责任。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应当及时终止项目。

第四十九条 对存在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农业综合开发县,省农发办应当暂停或取消其开发县资格。

- 15

第三篇: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初稿)

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

实施办法(初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保证资金安全运行及项目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4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农业综合开发是指政府为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活动。

第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

一、

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 第四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发展项目。

土地治理项目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综合治理,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等。

产业化发展项目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

第五条 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国家引导、民办公助的多元投入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资金和项目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二)集约开发,注重效益;

(三)产业主导,突出重点;

(四)公平公开,奖优罚劣。

第六条 按照统一组织、放管结合、分级管理的原则,合理划分省、市、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机构(以下简称农发机构)工作的管理权限和职责。农发机构包括各级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财政系统履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职责的部门。

省农发机构的主要职责:

负责管理和指导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拟定农业综合开发具体政策和发展规划,评估国家和省级开发县,确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分配资金,组织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对全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进行监管,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及成果宣传等。

各市、县(市、区)农发机构的主要职责:

具体负责本开发县范围内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拟定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规划,组织申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组织开展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及成果宣传等。市级农发机构还需承办省农发机构委托事项。

第七条 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扶持国家开发县。

土地治理项目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通过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水利、农业、林业、科技措施综合配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

2 产业化发展项目以扶持种植、养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为重点。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引领农民增收致富。

第八条 农业综合开发应当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优化开发布局。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能够永续利用的区域实行重点开发;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但有一定恢复潜力、能够达到生态平衡和环境再生的区域实行保护性开发,以生态综合治理和保护为主,适度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生态比较脆弱的区域实行限制开发,以生态环境恢复为主。

第九条 农业综合开发以农民为受益主体,扶持对象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涉农企业与单位等。

第十条 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开发县管理。土地治理项目安排在开发县。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以下简称国家开发县)指经省农发办认定纳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扶持范围的设区市、县(市、区)。省农发办按“总量控制、进退平衡”的原则,结合各市、县(市、区)农业资源变化,工作业绩优劣等因素实行动态管理。

省农业综合开发县(以下简称省开发县)指经省农发办审核确定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的设区市、县(市、区)及单位。

第十一条 开发县农发办应配备满足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工作需要的工程技术人员、财会人员及其他相应人员,机构运行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二章 资金管理

第十二条 中央和省、市、县(市、区)财政分别承担

3 农业综合开发支出责任。

第十三条 省财政根据全省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和中央财政支持情况,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目标和任务,在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农业综合开发。

市、县(市、区)财政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资金应列入同级政府预算。

省财政厅根据各市、县(市、区)财力情况、资源状况 等因素,确定各市、县(市、区)财政资金的投入比例。鼓励各市、县(市、区)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

第十四条 农业综合开发可以采取补助、贴息等多种形式,鼓励引入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金,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

第十五条 省农发办根据国家农发办的有关规定明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自筹资金的投入比例。

鼓励土地治理项目所在地的农村集体和农民以筹资投劳的形式进行投入。

第十六条 农业综合开发省以上财政资金投入以土地治理项目为重点。

第十七条 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应当用于以下建设内容:

(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二)土地平整、土壤改良;

(三)田间道路建设;

(四)防护林营造;

(五)牧区草场改良;

(六)优良品种、先进技术推广;

(七)种植、养殖基地建设;

(八)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设备购臵和厂房建设;

(九)农产品储运保鲜、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建设;

(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十一)国家农发办和省农发办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八条 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的支出范围包括:

(一)项目建设所需的材料、设备购臵及施工支出;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实施方案)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勘察设计、工程预决算审计等支出;

(三)工程监理费;

(四)科技推广费;

(五)项目管理费;

(六)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费;

(七)贷款贴息;

(八)国家和省农发办规定的其他费用。

第十九条 本办法第十八条中规定的项目管理费由开发县农发机构按土地治理项目财政投入资金的一定比例提取使用,财政投入资金1500万元以下的按不高于3%提取;超过1500万元的,其超过部分按不高于1%提取。

项目管理费主要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地考察、评审、检查验收、宣传培训、工程招标、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监管、绩效评价、资金和项目公示等项目管理方面的支出。

第二十条 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农业综合开发财务、会计制度,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地拨付资金,加强管理和监督。

5 第二十二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政资金支付实行县级报账制,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土地治理项目实施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办理报账。县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已批准的项目实施计划和工程建设进度情况,及时、足额地予以报账,并根据项目竣工决算进行清算。

产业化发展项目,县级财政部门应当在项目完成至少过半后办理报账,并在项目完工验收后根据验收确认意见及时、足额支付财政资金。

第二十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结余资金,由同级财政部门收回统筹使用,重点保障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第三章 项目管理

第二十四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前期准备是指项目申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建立项目库、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准备工作应当做到常态化、规范化。

第二十五条 开发县应当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省农发办结合我省实际,编制全省农业综合开发规划。

第二十六条 省农发办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政策和重点,结合我省农业综合开发规划,适时公布下一项目申报指南。

第二十七条 开发县农发办应根据国家和省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政策、扶持重点,结合当地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将具有农业综合开发潜力、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项目库,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

纳入项目库的项目应当有项目建议书。

6 第二十八条 申报单位向当地农发办申报项目时,应提交项目立项申请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等材料, 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十九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申报单位基本情况,建设地点、现状与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建设规模与工艺技术方案,建设布局与建设内容,组织实施与运营管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环境影响分析,综合效益评价以及必要的附件等。

第三十条 项目申报单位申报的项目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土地治理项目应当符合相关规划,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水源有保证,灌排骨干工程建设条件基本具备;地块相对集中连片,治理后能有效改善生产条件或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和农民群众积极性高。

(二)产业化发展项目应当符合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市场潜力大、示范带动作用强、预期效益好;项目建设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要求。

第三十一条 开发县农发办应对申报主体申报的项目开展现场踏勘和实地考察,听取申报主体和项目区农民的意见,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报省农发办。

第三十二条 省农发办负责组织全省上报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项目评审以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农业综合开发政策为依据,采取集中评议、现场考察等方式,对申报项目建设必要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评估和审查,为项目立项提供决策依据。

省农发办可根据项目类型和特点等实际情况适度下放项目评审权限。

第三十三条 在评审可行的基础上,由负责组织评审的农发机构根据资金额度,择优确定拟扶持项目和资金数额。项目原则上一年一定。

省农发办将拟扶持的项目及资金数额通过互联网等媒介向社会公示,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除外。公示期一般不少于7日。

第三十四条 拟扶持项目确定后,项目实施单位应当组织编制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总体设计,主要建筑物设计,机械、设备及仪器购臵计划,配套设施设计,工程概算,项目建设组织与管理,项目区现状图和工程设计图等。

土地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由设区市农发办负责组织审定。

产业化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由项目实施单位自行审定后报开发县农发办备案。对于不涉及工程建设内容的产业化发展项目,实施方案可根据具体情况由评审通过的项目建议书替代。

第三十五条 开发县农发办应当根据拟扶持项目实施方案的审定或者备案情况,以及项目实施计划编报要求,编制、汇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计划,上报省农发办。

省农发办负责批复各开发县上报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计划,其中国家开发县项目实施计划报国家农发办备案,同时抄送财政部驻浙江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项目实施计划是开展项目实施、检查验收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六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应当推行项目法人制。土地治理项目按照国家有关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工程监理、

8 资金和项目公示等规定执行;产业化发展项目由项目实施单位自行实施,并实行资金和项目公示制。

第三十七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按照初步设计(实施方案)组织实施项目,按期建成并达到项目的建设标准。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期一般为1-2年。

第三十八条 项目实施计划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调整或终止。确需进行调整或终止的,应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项目建设地点和建设期限调整由开发县农发办负责批复,报省农发办备案。

(二)以项目为单位,建设内容调整涉及的财政资金低于财政总投资30%的,由开发县农发办批复;超过30%(含)的,由省农发办批复。

(三)项目终止由省农发办负责批复,其已发生的费用,由项目实施单位自行负担。

第三十九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验收分为县级验收和省级验收。

第四十条 土地治理项目竣工后,项目实施单位应当逐项检查实施方案完成情况,做好项目县级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实施单位或开发县农发办应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机构等完成单项工程验收,确认工程数量、评价工程质量,对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结算资料进行初步审核,并委托相应资质的机构审价,为工程价款结算提供依据。

第四十一条 申请县级验收的项目,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完成项目计划实施方案中的各项建设任务;完成竣工结算,并经审计部门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项目文

9 档资料整理齐全。

第四十二条 开发县农发办应及时组织验收组,对已完成项目投资计划与建设任务,符合县级验收条件的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发展项目进行县级验收。

土地治理项目县级验收完成后,应及时编制项目竣工决算,整理档案资料、完成资产移交,并将县级验收报告报送省农发办。

土地治理项目竣工决算审核、批复管理职责由开发县财政部门负责,实行先审核、后批复的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应当在6个月内批复。

第四十三条 土地治理项目省级验收为竣工验收,由省农发办组织或者委托设区的市级农发办组织开展。产业化发展项目县级验收即为竣工验收,省农发办对开发县农发办的验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四条 项目竣工验收的主要依据包括:国家和省制定的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规章制度、项目建设标准和相关行业规范,土地治理项目实施方案、产业化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实施计划批复及调整批复(备案)文件、资金拨付文件、招投标文件、工程施工合同等。

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执行国家和省农业综合开发规章制度情况、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主要工程建设的质量情况、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工程运行管理和文档管理情况等。 第四十五条 土地治理项目实施单位应当依照《基本建设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1号)有关规定及时将资产交付给管护主体。

土地治理项目管护主体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运行管护制

10 度,明确管护责任、管护内容和管护要求,保证项目工程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正常运行。

第四十六条 开发县农发办应当按规定时限向省农发办报送上项目实施计划完成情况。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七条 按照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有关规定,省农发办公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立项政策、申请条件等情况,开发县农发办公开具体提交申请材料目录、申请时间、评审标准、程序和结果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十八条 省农发办制定、实施相应监督检查配套制度,每年进行监督检查,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开发县农发办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资金和项目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四十九条 省农发办采取直接组织或委托第三方的方式,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的预算绩效管理。开发县农发办应当定期对本地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开展绩效评价。

第五十条 监督检查、绩效评价和预算执行监管结果作为安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分配资金的重要参考。

第五十一条 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使用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按照预算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严重违法违规问题的,将终止该项目,按规定收回财政资金。

第五十二条 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问题的开发县,省农

11 发办将暂停或取消其开发县资格。

第五十三条 省农发办和开发县农发办应当积极配合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的审计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第五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开发县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报省农发办备案。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省财政厅发布的《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浙财农发„2011‟6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 木本油料(油茶)示范基地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木本油料(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项目和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湖北省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鄂财农规„2010‟4号)、《湖北省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鄂财农规„2010‟3号)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木本油料产业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长油组发„2009‟2号)等文件精神,参照国家有关林业技术规程及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政策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一) 统筹规划,规模发展; (二) 突出重点,效益兼顾; (三) 各尽其力,各记其功; (四) 各司其职,协调配合。

第三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来源:

— 1 —

(一)中央财政安排我县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

(二)省财政安排和整合用于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的资金;

(三)县财政安排或整合用于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的支农资金。

各地要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为引导,深化支农资金整合,引导社会各方面增加资金投入,不断提高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整体投入水平。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全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油茶示范基地建设,下设办公室,成立工作专班,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全面落实和完善项目建设相关管理制度办法,组织项目施工管理,协调整合相关部门资金,加强项目计划、进度、质量、资金使用管理等日常工作。财政部门牵头协调,负责项目建设组织方案编制、资金整合、资金管理和项目实施等工作;林业部门具体负责方案编制和项目规划、项目管理、施工组织、种苗供应、技术服务、质量监管、检查验收等工作。

项目乡镇也应成立相应项目办,加强对油茶专业合作社、施工单— 2 — 位和组织的指导。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配合,合力抓好项目建设。

第五条 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实行乡(镇)政府负责制,推行目标责任管理。乡(镇)长为项目建设第一责任人,对本地项目建设质量负全责,切实做好村、组、农户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

第六条 县、乡分级设立技术管理组,由县、乡木本油料产业办技术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技术管理,包括项目规划设计,编制施工方案;负责检查和监督施工环节的进度和质量,签发质量验收凭证;组织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编写施工质量自查报告;做好技术档案汇总和成果上报。

第三章 项目管理

第七条 按照突出扶持重点、提高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要求,申报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项目应结合实际筛选基础条件好的乡镇、村组进行规划设计,杜绝“撒胡椒面、分散投入”的行为,严禁搞形象工程。

第八条 加强项目计划管理,严格按照省批复的实施方案组织施工,不得擅自调整和变更施工地点和建设内容。确需调整,必须报县项目办按程序报批后方可实施。

第九条 各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协作,充分发挥发改、水利、

— 3 — 农业、林业、扶贫、交通、移民、科技等部门作用,以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为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使用、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规模效益”的原则,积极整合资金,统筹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同时,积极推进机制创新,引导社会各方面增加对油茶基地投入。

第十条 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标准化作业,实行全过程监理,种苗、整地、栽培、抚育和施肥等每一个环节都实行统一的技术规程。技术管理组依据实际情况编制技术管理方案,报县项目办批准后实施。项目监理要重点加强施工各环节的质量监管,及时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第十一条 现代农业资金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应按施工程序逐项检查验收,包括整地验收、苗木品质和来源验收、造林验收,以及抚育管理、建档情况等。每道工序完工后,经检查验收合格的,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否则返工,直到合格为止。按施工程序,乡镇首先自查,然后由县项目办组织项目专班人员和监理进行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的,由验收小组填发验收合格证。

第十二条 建立工程建设档案,做好项目实施前后影像资料对比,提高成果档次。

第十三条 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行绩效考评制度,考评项目包括:

(一)项目管理,包括有项目工作专班,落实项目合同制、— 4 — 公示制、招标制、监理制、日常检查督办制度、工程完工验收制度,项目实施前后相同角度影像对比资料,工程建设档案管理。

(二)资金管理,包括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专账核算,落实县级财政报账制度,报账程序明确、严谨,落实政府采购制度,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资金用途和补助标准按照实施方案规定落实,建设内容调整及相应资金调整符合规定程序。

(三)资金整合,包括规模和数量。

(四)实施效果,包括进度、质量,现场查看工程效果。

(五)协调沟通,包括领导重视、工作信息上报、宣传。

(六)一票否决事项,包括建设内容与实施方案有重大出入,建设内容没有完成或工程质量低劣,群众不满意,存在截留、挪用、套取等严重违法违规现象,受到审计、财政监督、纪检、检察等部门处罚或被新闻媒体曝光造成恶劣影响。

第十四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要实行公示制度,阳光操作,规范管理。每个项目片区醒目位置设立公示牌,积极利用政务公开栏等形式进行信息公开,接受公众监督。积极推行项目招投标制度和工程项目监理制度,落实政府采购制度的有关规定,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的公开、公平、透明。

第四章 资金管理

— 5 — 第十五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重点支持油茶示范基地建设种苗补助和基地造林整地补助。

第十六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经上级审核通过后,必须严格按照实施方案使用资金,不得挪作他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禁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用于平衡预算、偿还债务、建设造办公场所、建设车间厂房、改善办公条件、购置车辆、购买通讯器材、发放人员工资补贴等与主导产业发展无关的支出,不得用于建设农民群众不满意、没有推广价值的“示范园区”等形象工程,不得用于项目管理工作经费。

第十七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以省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为报账依据。

项目开工时,施工单位提出申请,送项目所在乡镇财政所审签,由乡镇财政所汇总报县项目办、县项目主管部门、县财政局审签后,可预付项目启动资金,其预付额度不得超过财政资金的20%。

在项目建设期间,根据合同约定的工程进度,施工单位提出报账申请,并附《项目建设明细表》,送项目所在乡镇财政所审签,乡镇财政所汇总报送县项目办、县项目主管部门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进行审核,县财政局根据项目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核实报账凭据,按照项目进度和规定程序拨付资金。

— 6 — 发生下列情况,财政部门不予报账:违反招投标及政府采购管理有关规定的、不按要求提供有效报账文件和凭据的、擅自改变项目实施方案的、改变资金规定用途以及其它超出规定使用范围的开支。

报账时应提供以下真实有效的凭据:报账申请表及附件、发票及相关附件、工程施工(材料)质量评定表、工程合同、招投标资料、竣工验收单、审计报告等。

第十八条 资金拨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直达项目第三方(施工单位、供货单位或农户)。不得将项目资金划拨到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办。切实加强现金管理,严禁以现金支付工程款、设备材料款,杜绝白条抵库等现象,确保资金运行安全、使用高效。

第十九条 财政部门预留10%的项目质量保证金,工程完工交付使用一年后,经核实未发现质量问题,财政部门按规定程序拨付质量保证金。

第二十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由县财政局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报账提供的各项报账原始凭据交县财政局留存,报账人、乡镇财政所留存报账凭据复印件,并做好项目台账。

第二十一条 项目竣工时,项目法人应按照有关要求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决算由县级财政、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并及时申请竣工财务审计,审计后的竣工财务决算报告是竣工验收的文件之

— 7 — 一,未实施竣工财务决算审计的工程不得进行项目的竣工验收。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门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进行不定期检查和重点抽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挤占、挪用、骗取、滞留财政补助资金。对不按规定建设内容使用资金的,财政部门要停拨资金,并责令整改,对拒不整改的收回财政补助资金。对违法、违纪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细则由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试行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 8 —

第五篇:义乌市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关于印发《义乌市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项目资金管理实

施细则》的通知

nb.yiwu.gov.cn 2011年02月01日 来源:

〖 字体: 小 中 大 〗 〖 背景色:

〗 〖收藏〗 〖打印〗 〖关闭〗

关于印发《义乌市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项目资金

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义乌工业园区管委会: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都市农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发[2010]1号)文件精神,特制订了《义乌市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七日

义乌市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下同)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品牌,规范休闲观光农业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都市农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发[2010]1号)和市府办《义乌市都市农业发展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义政办发[2010]72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安排要围绕做优休闲观光农业景区(点),合理整合资源,重点打造上溪“十里桃花坞”、赤岸“欢乐田园”、廿三里“七彩华溪”、大陈“万亩竹海”、后宅“四季果园”等休闲观光农业精品区块,建成点、线、面综合布局,集观光、休闲、科普、体验、生产、购物于一体的休闲观光产业带。

第三条 休闲观光农业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扶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壮大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档次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有利于完善国际商贸名城功能的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品牌。 第四条 市农办负责休闲观光农业项目资金安排、监督检查和指导服务;相关职能部门按各自职责做好监督检查和指导服务;镇街负责项目申报、组织实施和项目管理工作。

第二章 申报对象和资金补助范围

第五条 休闲观光农业项目资金分为奖励和以奖代补二类。奖励资金的申报对象为义乌市级以上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以奖代补资金的申报对象为开展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建设的镇街、村和农业企业(含林业、渔业,下同)。

第六条 休闲观光农业奖励资金用于奖励义乌市级以上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 第七条 休闲观光农业以奖代补资金补助范围: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包括道路、停车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水环境治理、公厕、污水处理、导向标志牌等公共设施),游乐项目,观光作物种植,项目规划编制,项目宣传推介,文化景点建设。

第三章 资金补助方式和标准

第八条 休闲观光农业奖励资金一次性直接拨付;休闲观光农业以奖代补资金按项目立项的办法予以补助。

第九条 休闲观光农业项目资金奖励、以奖代补的补助标准:

(一)奖励标准:对首次被评定为义乌市、金华市、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5万元、8万元;对首次被评定为义乌市、金华市、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点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2万元、3万元。

(二)以奖代补标准:

1、镇街、村实施的建设项目:游乐项目建设按实际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其它按实际投资额的70%给予补助。

2、农业企业实施的建设项目:游乐项目建设按实际投资额的20%给予补助,其它按实际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

3、连片种植观光作物补助的内容和标准按每年下发的扶持目录执行。

第四章 项目申报和确定

第十条 奖励资金申报程序:由义乌市级以上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提出书面申请,经镇街审核,报市农办审定。

第十一条 以奖代补资金的申报、立项程序:

(一)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单位按照规定编制《义乌市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项目申报文本》(见附件二,以下简称项目申报文本)及相关资料报送所在镇街,镇街成立项目评审组对上报项目进行初选审核,签署意见后报市农办。

(二)项目确定:市农办牵头成立项目评审组,对各镇街上报的项目申报文本和相关资料组织评审、审查和汇总,根据择优的原则,安排并下达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立项计划。

第十二条 补助资金项目申报材料和要求:

(一)镇街、村项目申报所需材料

1、项目申报文本

2、项目规划文本

3、设计图纸

(二)农业企业项目申报所需材料

1、项目申报文本

2、项目规划文本

3、设计图纸

4、土地租赁材料(承包合同、土地农户田亩清册等)

5、企业工商登记证复印件

以上材料一式二份以镇街为单位报送市农办,各镇街必须对项目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项目申报截止日期为每年3月底。

第五章 项目实施管理

第十三条 项目建设由所在镇街负责落实和监管。项目实施单位要严格按照市下达的项目立项计划组织实施,实行项目管理制度,落实项目实施监管负责人。各镇街对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全面负责。村级建设工程管理参照《义乌市新农村建设工程管理办法》(市委办[2008]151号)执行。

第十四条 项目实施单位要保证项目资金落实到位,建立项目投入资金明细专帐核算和项目建设资料档案,及时向主管部门报送项目建设情况,确保各项建设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第十五条 市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立项计划下达后,除客观原因报经批准外3个月内未启动项目实施的,取消该项目立项资格;项目在当年未按计划完成的,暂停该实施单位下项目立项安排。

第十六条 项目验收程序:

(一)项目实施单位按照项目申报实施方案如期完成项目建设后应及时向所在镇街提出验收申请,镇街应在收到申请的20个工作日内组织验收,经初验合格后报市农办,并提交竣工验收表(见附件三)、预决算、合同、支付凭证、招投标等相关资料(一式二份)。

(二)市农办会同相关部门组成项目验收组,对镇街上报的项目组织验收,验收组在听取项目建设单位工作报告,查阅项目档案、财务账目及其它相关资料,实地查验项目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对项目作出总体评价。

第十七条 市农办根据验收结果,提出补助意见,经市政府同意,报市财政局拨付。 第十八条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管理、使用休闲观光农业项目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挤占、挪用、骗取、滞留项目资金。对资金使用中的违规、违纪和违法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细则由市农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10年6月21日发布的《义乌市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义农办〔2010〕29号)同时废止。

附件1:《2011年观光作物基地建设资金扶持目录》 附件2:《义乌市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项目申报文本 附件3:《义乌市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项目竣工验收表》

附件

1、

2、3.doc

上一篇:能源管理体系审核流程下一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