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

2023-01-27

第一篇: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的申请条件

艺术作品集辅导: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申请条件

众所周知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简称SVA)的毕业生就业率是非常高的,所以这里是世界各地艺术留学生最青睐的院校之一。SVA可谓是国家艺术教育的领导者,每年为社会培养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

SVA主要有两个校区,分别位于曼哈顿东部的GramercyPark附近和纽约城西部的Chelsea区附近。由于纽约的地皮很贵,所以SVA基本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很多教室都是位于曼哈顿建筑里的studio,所以学生们大多是抱着书穿梭于曼哈顿大街小巷。SVA学校中的1000多名教师本身就是专业的艺术家,而纽约城中大约40%的设计师都是来自该校。

据最新消息2016年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摄影专业的学生作品喜登纽约春季展览,这次展出的摄影作品中就有2013年艺术硕士生Denise Treizman的作品,他的作品“DelanceyLudlowRivingtonNorfolk”初次在纽约春季展中展出,以画廊为出发点,使用绘画基本材料组合出纽约下东区的感觉。Treizman的雕塑作品探索艺术家和地区如何从再重生中寻找自我。

你想成为下一个Treizman吗?你想成为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一份子吗?申请SVA你需要具备这些条件:

申请时间

SVA本科申请为全年滚动申请,但具体专业有各自的deadline,每年春夏秋季均可入学。

SVA硕士项目除MFA Art Practice和MFA Visual Narrative专业是夏季入学外,其他专业均为秋季入学。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本科生

语言成绩

雅思:6.5分;托福:本科79分+;

作品集

申请SVA作品集的准备是必须的,需要slides的作品集,这是你兴趣、能力的最好展现方式,一定要认真对待。在12-20张最新作品集中至少要有6张是描绘3D物品或景物的作品,每张幻灯片上应清楚的写上你的姓名,此外还需要准备一份幻灯片叙述,包括尺寸、媒材、创作日期等内容。

申请材料

申请纽约视觉艺术学院需要申请表;高中/大学成绩单(中英文版)成绩单上必须有毕业院校学籍等级管理办公室的公章或者签名;相关考试成绩;推荐信两封,由毕业院校的教师或

艺术作品集辅导:

教授提供,或曾任职的工作单位提供;个人陈述和简历;有艺术设计类相关基础;提交相应专业的作品集;其他:财产证明(40万)。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研究生

语言成绩

雅思:6.5分;托福:研究生100分;

作品集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只接受slides的作品集,需要准备15-30张最新的作品,其中需要至少6张描绘3D物品或景物的作品,其他要求同本科生。

申请材料

申请表;大学成绩单(中英文版),其他资料同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本科生要求。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申请相关问题解答:

国际生可以申请经济救助和奖学金吗?

国际生没有资格申请美国联邦和州救济金。国际生可以通过IEFA(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id)搜索寻找适合自己的奖学金,如果学生收到一些奖学金,请及时联系SVA经济救助部了解更多SVA与校外搭配的奖学项目。SVA通过Silas H. Rhodes(西拉斯H.罗德奖学金计划)对秋季入学新生提供部分学费奖学金,适用于包括国际生在内的所有学生,但申请会优先考虑GPA不低于3.0的全职学生。申请奖学金同学必须在2.1前提交完所有的材料,转学生必须在3.1前提交完所有申请材料。

学生可以提交DOF/VOF复印件吗?

不可以,需要原件。DOF(declaration of finance form)财务声明表,需要学校用黑色油墨笔签字。VOF(verification of finances)财产证明,也需要原件,除非银行在复印件上签字或者盖章。建议申请者携带两份原件过关面试。

提交DOF/VOF的截止日期是什么时候?

可以随着申请材料一并提交,也可以在收到录取通知之后提交。申请签证时需要这两个文件。申请日期,夏季3.31,秋季5.1,春季10.1。

学生什么时候收到I-20表?

当学生付完入学费用和足够的DOF/VOF,学校完成一系列文件时,就会签发I-20表,学生邮件中就会收到FedEx的邮递单号。

艺术作品集辅导:

学生需要申请那种签证?

大多国际生申请F-1学生签证,或者J-1 交换学者访问签证。

学生怎样办理签证?

当学生收到offer,提交完入学费用、资金证明、合格证书、I-20表后,学生就需要携带其他相关材料,有效护照、SVA录取原件、签证申请表、资金证明、SEVIS收据(SEVIS是theStudent and Exchange Visitor Information System美国的交流访问人员的管理基金)去当地美国大使馆。

学生什么时候飞往美国?

持有F-1或 J-1签证的学生只允许在开课前30天内来美。当然,那些已经拿到F-1或 J-1签证的归国学生不用管这个规定。

持有F-1或 J-1签证的学生能在美国待多久?

F-1签证学生可以在I-20注明的项目完成后,在美国至多待60天;J-1签证的学生在DS-2019(美国交换学者身份表格)注明日期后可以有30天的准备时间离开,并有15天的宽限期。

如果学生收到SVA录取时候,正在其他美国院校上学怎么办?

请学生下载并填写I-20转学申请表。

什么类型的学生需要申请签证?

SVA对于以下学生类型有权授予签证,本研学生、ESL/Studio/Non-Studio /项目、一年制学生特殊项目、大学预科项目、国际生交换项目。继续教育学院学生不能申请F1签证。

如果学生已经有了可以在SVA学习的签证,但是想换成F1签证,该怎么办?

学生收到SVA录取后,请联系学校国际生办公室。办公室会给你说明具体的换签手续。

如果在美国旅游观光者,但是想申请SVA,可以吗?

持有B1/B2旅游签证的同学,如果申请全职学习,就违规了。旅游人士不能参加SVA的全职学习项目,除非把签证转换成F-1,学校不允许非持有F-1的学生开课学习。转换时间一般需要3-6个月,并且还不一定申请成功,所以强烈建议被录取后,回国申请学生签证。

学生可以兼职工作吗?

F-1签证学生可以在校内工作,最多每周20个小时,禁止学生在校外兼职工作(还有非官方认证的校外实习项目),否则将会影响自己学生签证的效能。

艺术作品集辅导:

SVA有哪些专业优势?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荣获2014, 2012, 2011三年的Adobe 设计成就奖;被2014LinkedIn评价为最适合设计的院校;被2014 PayScale评为前十最具有薪资潜力的学院;被2013 Design Intelligence 评为“设计与可持续实践、原理”相结合最优秀的学院;被2013 《Graphic Design USA》排名第2,并称其为“半个世纪以来最具有影响力的设计学院”;被2012 US News评为最佳纯艺院校、最佳MFA平面设计院校、最佳MFA工业设计院校、最佳MFA多媒体/视觉交互专业、最佳MFA摄影院校;被2012《Animation Career Review》评为动画、游戏、设计前20院校。

文章来源:创艺典艺术留学

第二篇: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原则

赵春贵

2013-2-16 15:47:41 来源:《装饰》2009年03期

【英文标题】Design Principles of Exhibition Art in Museum

【作者简介】赵春贵,天津博物馆陈列部

【内容摘要】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应该坚持做到把握陈列主题、创造完美形式、满足实用功能、保障展出安全、力求经济合理。这五点可以有效地指导陈列艺术设计,作为设计依据的总则,同时也可以作为评估任何一个陈列艺术设计的准则。

【关 键 词】把握主题 实用 美观 经济 安全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社会提供的特殊精神产品,同时也是博物馆向社会展示藏品和研究水平的载体,它凝聚着博物馆工作者的科学艺术劳动。陈列大纲见诸书面,物化的形象的陈列、展览依靠设计师进行一系列艺术创作才能见诸观众。陈列并非随意地拼凑摆放,它需要根据所提供的条件,并且遵循一定的原则来施行。

1.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体建筑“和平之舟”和雕塑“苦难的母

亲”

2.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入口主体雕塑“冤魂的呐喊”

一、把握陈列主题

在我国,博物馆基本上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对于前者,重要的一条是尊重历史,准确地利用展品反映人和事件以及社会发展。这类博物馆陈列不能随意虚构情节渲染事件的本来面目,在陈列艺术处理上既突出揭示其展品的本质,同时兼及相互关联的其它方面。艺术类的陈列主要通过艺术实物,反映人类的艺术实践和审美意识的发展变化规律,揭示美的本质,给人以美的感受和教育。自然类博物馆陈列应揭示自然发展变化规律,突出人类对自然的保护和利用,用科学的观点表现自然环境和生物种群的生活状态。科技类的陈列在于展示人类科技发明创造成果,扩大科技应用范围,普及科技知识。概括来说这是各种类型博物馆陈列的基本内容和要求,陈列艺术设计就应该围绕着这些宗旨进行整体的形象的设计构思,做出与内容相一致的形式构成方案,它应该是惟一合适的,追求完美的,而不应当是程式化、概念化、一般化的方案,就是说,它应当是最大限度地适于表现内容的方案。

各种类型博物馆的陈列都有自身的主题思想,主题思想是陈列内容的灵魂,艺术设计能不能紧扣住主题思想是至关重要的。艺术设计对陈列内容来说是再创作,应当突出表现积极、健康的思想情趣。观众往往把参观博物馆陈列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因为每一个陈列都是研究人员将人类历史文化的演进加以探讨,将人类文化的成就展示于世人面前,它既向人们传播知识,又使人们从传统的文化中汲取新的创造力,其思想教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陈列的主题思想是来源于生活的,既反映着历史,又启迪着现实,忠实于历史,贴近于现实,这是各种陈列内容主题的共同特征,自然也是艺术设计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所以设计师要有坚实的生活实践和知识储备以及高度的艺术技巧,不这样不足以分别把握不同陈列内容主题思想这一精髓。

形式和内容相统一,这也是准确表达主题重要的一点。本质上讲,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陈列艺术也不例外。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一种辩证关系,其一,内容决定形式,因而形式是适于表现内容的形式。我国文论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情在这里是内容和主题思想,文是形式结构和表现手法。陈列内容和主题思想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上面已经谈到了,能不能为特定的内容寻找相应的表现形式则是设计师一个重要课题了。其二,形式对内容有积极能动作用和相对独立性,尽管内容是主导的,但形式也不是消极被动的,恰当的完美的艺术形式可以使主题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产生广泛持久的社会作用。否则“言之无文、传之不远”,同样的文物,在库房藏品柜中和在展厅陈列环境中给人的审美感受不一样。为什么 ? 前者是孤立游离的,后者已经融合进陈列艺术作品中,在一定的主题统领下,在一定的形式结构、艺术氛围中展示着自己的身价和地位。同一个陈列项目,用不同的艺术设计形式会收到不同的陈列效果,这是形式的相对独立性在起作用。所以说,离开陈列主题内容的艺术设计,形式虽美,但苍白无力;反之,没有优美艺术设计的陈列内容,不论内容怎样正确,也没有力量。陈列、展览设计主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归结一句话就是:要以相应的、贴切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各自不同的内容,达到浑然一体。陈列艺术,其表现形式有偏重装饰美、偏重外在形式的特点,在设计中处理好内在形式和外部形式,也就能较全面体现陈列这综合艺术的个性特征了。

二、创造完美形式

陈列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它离不开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而美,特别同形象思维密切相关。

陈列、展览总是供人们观看的,除去内容和主题思想能够打动观众外,美的形式具有明显的吸引力和强烈的感染力。美观是陈列艺术追求的目标之一,设计师能否把握美观这一原则,也就成了设计成败的核心问题。艺术的这种潜移默化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在这一方面,博物馆陈列艺术有其它艺术形式不可取代的优越性,它以实物为基础,通过综合的艺术手段烘托内容主题,同时又有效地展现出展品的美感和组合,表现它们的形式美,陈列形象的美感作用观众是都能体会到的。

1. 采用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陈列艺术设计,重在要寻找到好的表现形式,人们长期以来把陈列艺术设计冠之为形式设计,可见形式推敲的重要性。许多实例表明: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是容易被观众接受的。这是因为陈列、展览属于社会性大众文化活动,它对各阶层人士开放,它又是多角度反映着社会生活,除去内容上尽量贴近现实,形式上也必然应当跟随时代脚步。美的形式是流动的,不是静止的。设计师应把握一个时代的审美特点,这样在处理具体艺术性问题上才会有创作源泉和观众基础。脱离这个基础,供谁去欣赏?创造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于摆好观众的位置,把观众纳入“展”与“观”的整体活动中来,把观众的参与作为形式构成的有机因素来作安排。

3.深圳近代史陈列中火车站微缩景观 4. 深圳改革开放史综合展示

5. 香港历史陈列景观中先民造屋 6. 香港历史陈列人性化设计中台阶与坡

道并行

7. 某出土文物展环境以黏土砖为衬托材料

在陈列艺术设计上,设计师要突出作品的个性特征,它既含有民族的、地域的因素,还要有时代风尚,同时也反映着设计师的艺术素养和追求。陈列艺术设计中,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可以创造出新的形式。如数字技术的引进,过去纯静态的陈列被动态打破,橱柜式的封闭陈列已被开放的形式局部取代,完全的实物陈列已变为实物和场景混合陈列,这些手段既是科学的又是形象化的。它更有助于观众的投入和参与,特别是自然类、科技类的陈列、展览更是如此。

在对陈列艺术设计的探索中,还应当有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广泛地吸收其它艺术形式来完善陈列艺术形式也是必要的。如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以及空间构成,甚至现代装置艺术原理的具体运用,都会增强陈列的形式感和形式美。其它诸如景观复原、蜡像等,作为陈列内容的补充,都可以丰富陈列艺术的形式。陈列艺术设计师要有超前思想,不能停留在旧的模式上。应该追求博物馆陈列这一综合艺术高品位和高水平。

8.某陶瓷展柜内陈列以纹饰展开图辅助文物展品

2. 追求严谨的艺术结构

陈列艺术设计的组织安排,称为艺术结构。组织安排是对内容主题而言,结构是指内容组织安排的手段和方法。一个完整的陈列、展览,就是根据内容的提示而把一个个的实物展品组合、编排起来,从而反映出有关文化、科技或历史的主题。外在形式是靠展品以及烘托展品的物化环境共同显示出来的。这种显示是一种艺术的组合,它要求个体与个体之间、展品组之间、场景之间有机联系,达到前后连贯,相互呼应,浑然一体。一般艺术作品结构讲究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尾,陈列艺术也是这样,它很重视序幕、主体陈列、结尾三块结构。无论在空间分配、分量安排、表现方法上,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中对陈列的艺术结构既要在陈列平面布局中做出安排,也要在空间序列中借用空间构成原理处理这种关系,不论是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还是临时展览,都应当在结构上做到紧凑而不松散,完整而不拖沓。另外,在陈列艺术设计中处理结构问题,还应当注意对实物展品与辅助展品之间、立体展品与平面展品之间、动态陈列手法与静态陈列手法之间以及多种表现手法之间出现的不协调现象,给予适当的平衡和衔接,要从层次关系、前后顺序关系上进行部位或分量的调整,做到使陈列艺术结构在整体上严谨统一。

3. 创作完美的陈列艺术形象

艺术作品都要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生活,陈列这一艺术形式也具有形象性这一本质特征。可以说,形象性是陈列、展览反映生活的基本特性,不管是反映历史还是现实,都是如此。在创造美的形象上,陈列艺术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可以做到具体、生动、典型。如果说文学作品创造形象是通过文字塑造出来的,那么陈列、展览区别于其它艺术则是通过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人物和事件来反映的,讲人是具体的人,讲物是具体的文物、标本,讲事是演变或衍生过的历史,讲环境则是原址、原状或以原址为基础的复原场景,没有哪一种艺术能够达到如此真实可信。因而形象的具体化和科学性是陈列、展览的独特个性,由此而创造出来的陈列形象具备了无可置疑的真实感。

陈列形象除了具体化还有生动性的特征,艺术设计对于展品组合、场景安排都不是简单的分类排列,而是运用陈列特有的语言进行有机的组合。这样,展品不再是独立的单个的器物,而是对于阐述主题思想有强烈内在说服力的陈列形象。文物组合会使缺乏生命活力的文物、标本透出富有深刻含义的信息,产生新的意味。另外,活泼多样的陈列手法,艺术设计中对各种展品加以精心装饰布置,揭示展品内在活力使其表面化,陈列在整体上也就更加生动,耐人寻味。

4. 营造特定的环境氛围

陈列、展览是讲究创造并善于创造环境氛围的艺术,愉悦美好的环境是陈列艺术美感力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细作分析,博物馆陈列的环境氛围应当指两个方面。一是直观的现场环境氛围,这是靠陈列现场空间、设备以及精美的展品、柔和的光线色彩、适宜的人控气候以及悦耳的背景音乐等综合形成的,给观众留有一种恬静、高雅的美的环境享受。陈列环境没有精心布置,观众得不到周到的服务,感受不到特有的艺术情调渲染,怎么能够吸引来自四面八方、各个阶层的观众呢?如果把博物馆陈列环境氛围搞成游乐园的样子,也是违背博物馆特性的。因此,设计师应当把握美的原则,这个尺度很重要。

另一种是对历史或自然环境氛围的感受,这需要依靠设计中对陈列内容的历史背景做形象的揭示和烘托,引导观众在参观中体味这种旷古的历史氛围,如两汉历史陈列中运用了龙飞凤舞、朱墨、土红相间的漆饰纹样图案造型来烘托环境,人们自然有一种对汉代艺术雄浑博大的体味。热带雨林场景带给观众的绝不会是沙漠的干旱。这种历史氛围或生态氛围对观众起着一种不可言传的美感传递作用。

三、满足实用功能

作为综合艺术的陈列、展览,不同于纯学术研究,也不同于纯造型艺术创作。它依据大纲内容做出形式设计,既要体现与思想内容完美和谐的内在形式,也要通过设计解决大量的外在形式,解决为数不少的符合布展要求、参观活动中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的造型与结构问题。概括地讲,设计应适于陈列形式构成需要,做到科学合理,满足陈列物质功能要求。

从现代艺术构成原理来讲,陈列形式构成是涉及平面、立体、空间和色彩各个部分的。而且这些构成形态又都交融在一起。如版面设计多运用平面构成,设备道具多来自立体构成,空间布局又完全是空间构成各种原理的汇合。熟练地运用构成原理解决形式结构问题是必要的,但是绝不能脱离具体陈列对象进行设计。艺术设计要围绕展品的布置和观众的参观来解决一系列功能性问题。仅展厅内主要有空间布局、展品布置、色彩光照、展柜道具设备、版面文字、参观路线等。布局是整体问题,它在限定空间范围内进行安排,其任务是把一切陈列物件分门别类地进行组合配置,分别安排一定的空间位置,该连贯的连贯,该分散的分散。布局又同参观路线相联系,陈列内容要求连续性展出或非连续性展出,这就决定了布局安排的功能性特征。可想而知,通联式展柜展壁可满足连续展出,散点布陈的中间立柜、展台则适合可独立欣赏的艺术品陈列,这足以说明展柜道具设备也具有特殊的功能要求。陈列形式构成和物质功能需要有着自然的联系,因此又应注意处理好下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布局有变化但要合理,参观路线讲曲折但要通畅便捷,陈列设备道具应牢固稳定并便于调整,展品布陈错落有致系统有序,色彩光照应和谐宜人,版面排列高度应合适。总的来说应当是整体性强而不零乱。

陈列艺术设计想要做到科学合理,还应当以人体工程学为出发点作衡量标准,将科学性渗透在各方面:比如版面文字大小、字形字体、配色应当以人的视距、视环境等多种因素来确定;色彩的冷暖、光照的强度都应以测定的科学数据为准。科学重在严谨,不得丝毫疏忽,计算中的数据有时要精确到毫米,在图纸上要一丝不苟,否则部件之间无法吻合,比如玻璃橱柜的推拉轨道设置就相当精确。总的来说,科学合理应当着重以下两点:一是结构应符合力学要求。设计中遇到不少结构上的问题,结构的方式,结构点的部位选择,都与力学相关。展品的布陈涉及到重力、应力和静摩擦力作用,瓷器放在玻璃台上总有滑落的感觉,放在呢绒面上则就不用担心了。一些特殊的展品、超重的展品的承受关系应当有科学计算才行。另外设备、楼板的结构与楼板的荷载力都是设计中应科学计算不容忽略的问题。二是选材适应加工条件。陈列设计应用材料纷繁复杂,加工方法也多种多样。审美着眼于材料个性特征和肌理效果,科学着眼于材料的性能和加工适应程度,材料性能主要指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以及各种参数,对此,设计师手边应有材料学依据,陈列艺术既用到硬质材料,同时也用到软质材料。以钢铁、木、石、玻璃等为主的硬质材料多用在设备和道具、空间环境构筑上,取其性能坚固耐用;软质材料如石膏、树脂、纺织品、人造革、涂料、纸绢等,取其有贴附性,多用在装饰和饰面工艺上。设计师应当熟知材料性能,选择适宜的材料和加工方法。

空间场地是陈列、展览赖以存在的最基本条件。陈列的规模和场地空间大小成正比例,选定场地应当以适用为宜。小不足以容纳展项,大则浪费面积并带来新的负担和不适用,过大的空间造成拉长展线,引起结构松散,无形中增加了观众参观路线,这是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和陈列结构的合理性的。片面强调陈列空间的高大气势是不足取的。

四、保障展出安全

安全是陈列艺术设计的又一个重要原则。这主要着眼于展品的安全和观众人身安全。对展品来说,应尽力排除人为因素破坏和自然因素的损害。设计师应从陈列环境、陈列设备、陈列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科学的处理。

1. 在陈列艺术设计中创造对文物展品的科学保护条件

从保管角度讲,展品的保护是指两方面:一是博物馆小气候环境下对文物的科学保养;二是博物馆环境内对文物安全的保护。博物馆气候是一定人控条件下的小气候,常用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表示,这是立足于对展品的防与治,避免温湿度剧变,减少空气污染,防止灰尘、光线、昆虫、微生物等自然因素的损害。当然,博物馆气候的创造是在大自然环境下的小气候,必然又要受到大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现实中不管什么地方,温湿度的逐日变化,都要受到日照、降水、风沙、观众流量等因素的牵动。建筑房间的朝向、开窗面积的大小都是直接的波动因素。对展厅环境的这些要求与藏品库必备的文物保护环境要求是一致的,设计师应当了解并将其纳入总体设计思考范围中来。一般情况下,库房和陈列室的温度为 15℃ -25℃,相对湿度为 45%-65%。指标在此数值之内缓慢波动,对文物的保护是适宜的。调节室内气候的措施,就国内外博物馆而言都是现代化设备和传统方法并用,要因地制宜。

2. 防盗、防火、防震等技术预防是设计中另一重要安全因素

我国法规明文规定:“博物馆是国家必须严加防护的要害部门之一。”陈列厅是法规中列出的博物馆重点要害部门之一,它既是文物的存放点,又是观众的集散场所,同时也是筹备陈列展览的制作现场。水、火、电都在此范围内运作,防盗与防火是不能忽视的,设计师在设计阶段就应同安全保卫部门制订防范措施。一些先进地区的博物馆其安全现代化程度较高,其展品、展柜、展厅、中心控制室、市内消防机构相联通。它从现代科技入手,与现代社会管理双管齐下,形成了博物馆安全保卫体系,这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文物展品在展览中失盗,展厅环境中火灾的发生,国内外均有报道,因而更应引起设计师的重视。

3. 其它安全因素

陈列艺术设计中安全设计的第三类问题也与设计师有直接关系。一是对展厅内外环境非安全因素的排除;二是对陈列设备安全系数的推敲;三是对陈列布展方式的选择。对环境应考虑门窗的护栏,水源、电源合理调整以及其它污染源排除。总体布局上也要考虑防盗和消防通道的畅通。为此,陈列室布展设计中对于空间环境的处理,涉及到布局安排、观众疏散通道调整,这不只是形式问题,应在科学合理布局后,有系统标志显示。

陈列设备应尽量选用安全系数高的材料和结构方式。在陈列布展方法上,应慎重选用艺术而又安全的方式。比如摆在方台上的器物是安全稳定的,但吊挂起来也许更活泼一些,但是吊挂的绳索如果不足以承受长期的应力,将会危及展品和观众的安全。实物展品陈列的高度,地面台座能否护卫裸置的展品,台面的质地会不会造成展品的滑动等等,这些细节问题都应在设计中加以科学处理。

五、力求经济合理

我国博物馆陈列的经费比例近年在快速增长中,如何花好这笔钱,办出真正高品位的陈列,不能不考虑经济的投入和最后的效果。从实质上看问题,陈列、展览作为一类综合艺术设计,其实用性和艺术性特征本来就和经济有直接的联系。搞设计,不考虑经济就必然脱离实际。钱学森同志认为:“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有科学、技术、艺术、经济等多种考虑。”这个见解是很中肯的。实践证明,把经济作为一个设计原则提出来,不仅不会限制设计师的思路发挥,同时可以使设计思维更趋于全面合理。事实上,经济问题是和实用、美观相关的。陈列设计的对象是展品和与展品相关的物质设备,这些设备的合理性本身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它的使用程度,二是所采用工艺制作的经济指标。可以这样说:华贵的东西 ( 包括设计和制作全过程 ) 就其客观效果来看不一定就适用。如果设计只求表面奢华,不尚纯朴,只能导致乞灵于贵重材料和繁琐装饰,暴露设计者艺术素质低下、修养不足。古希腊人说:“艺术家不能做得美丽,因此只好做得豪华。”可见在陈列艺术设计中,应该做到“惜墨如金”,摒弃繁缛装潢,努力在整体美学品位上下功夫。经济在这里既指耗费的多寡,为此应当进行预测核算,避免奢华,杜绝浪费。但也不能苛求无米之炊,而是经费投入合理,要求设计师在经济条件制约下使陈列、展览设施达到实用、美观、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这就有待设计师在调整下述主要的几个关系过程中筛选出最佳方案。

1. 选用材料多作对比

能不能充分发挥材料的特点,巧妙运用材料本身纹理、色泽、质感等特征,放弃一切虚浮多余的装饰,这是选材的着眼点。在材料设计中围绕着实用、美观和安全应作综合对比。因为陈列艺术设计中项目较复杂,用材用料较广泛,有陈列设备制作的材料,有环境装饰的材料,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饰面工艺不同,选用材料又各异,可以露材质,也可以纺织品蒙饰。同样是涂料饰面,可以用高级漆面,光滑如镜,也可以用亚光漆,温润宜人。进行材料选择不可能抛开功能要求、审美要求和安全要求,同样也不能不考虑经济这一决定因素。

2. 慎重选择制作技术方案

陈列艺术设计可调动一切技术手段实施制作。所以有人说,陈列、展览是“聚技术总汇、集艺术大成”的综合艺术。在当今技术发达、艺术花样翻新的条件下,可供选择的方案很多。有传统手工艺型的,有机械加工型的,有现代电子技术型的。比如陈列中见诸版面的文字处理手法,其技术和最后的形式即可列出许多种来。但是究竟哪一种更实用美观,更经济合理,这就必须要经过慎重选择。在选定某种技术方法时,同时要注意认真研究加工过程中的各个技术环节,只有完善各个环节,并使复杂的工序达到简化,才能实现技术方案整体上的完美和经济。可以这样说,技术工序每复杂一步,就得增加一分经费投入,如安装陈列柜的大玻璃,如果按模数设计,选用标准尺寸产品就省工省料,否则横切一刀、竖切一刀,既容易损伤玻璃,又费工费料,所以充分发挥结构技术的特点,认真研究施工制作中各个技术环节,避免一切使生产复杂化的做法。选择切实可行的加工技术方案,必然减少经费投人。

3. 紧凑安排工期

设计完成后,制作施工总有一定周期。周期长短直接与经济发生联系,因而紧凑安排工期也是陈列艺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点。一般说,陈列、展览中的制作分为技术性和艺术性两类。前者涉及技术质量,后者涉及艺术质量。质量和工期似乎又是矛盾的两方面,对于一定的项目给予充分的制作时间是必要的,对于整体的陈列、展览工程项目来说绝不能采用松弛的施工安排,一定要把各个环节紧密地联结起来,做到同步正常运作,避免一些工序不能很好衔接,延误时间,拖拉工期。特别应随时矫正实施中的方案局部变动问题,避免返工误工。这里应该借用系统工程理论来管理,取得较理想的经济效益。在陈列、展览中,有经验的设计师都清楚,经济问题和美学问题往往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两个问题要求统一时,经济问题总是具有决定意义。设计师对经济问题采取漠然视之的态度,不愿竭尽一切努力降低造价成本,不在实用和经济的条件下来处理美观问题,必然脱离实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博物馆事业在中国已历经百年,近年来进入了一个最快的发展时期:数量增多,投资加大,陈列展览品位在努力提升。但实践的步伐匆匆,理论探讨却相对滞后,陈列展览的一些基本理论需要廓清。

如果说博物馆陈列的宗旨是信息理念的传达,那么,陈列展览的个性特征是科学与艺术的综合,经验告诉我们,陈列展览这一大型综合艺术须通过系统工程管理去运作,才能实现策划——设计——施工制作的全过程。在一个项目具备相应条件并立项的情况下,对于该项艺术工程的设计师和掌控者来说,遵循上述五条原则尤为重要,对于评估一个陈展项目,着眼点也将由此决定。

第三篇:观廊坊文化艺术博物馆有感

在林水成趣的艺术中心,座落着廊坊市立博物馆。朴实的主体中承载着廊坊地区的历史印记。静心步入其中,历史如片断思绪与现实交叠,错落有致的藏品充斥着感官和对先人的崇敬。

在众多的展品中笔者独爱一只宣德款识的青花小碗。此碗胎体轻薄,口沿微外撇,腹圆而饱满。足径比例略小。为典型的明代宫廷碗造型。碗内壁绘牡丹、山茶、石榴、芙蓉花,碗心双圈内画扁菊一朵,发色幽蓝,聚料处呈铁黑色;碗外壁绘六朵青花缠枝栀子花,花茎缠绕且疏朗有致。近底足处环绕一周莲瓣纹边饰。发色虽比碗里要淡雅一些,但也难以掩饰住明代早期苏麻利青料那种特殊的诱人色泽。釉面莹洁光亮,隐约浮现有“橘皮纹”。整体造型端庄秀美。底款双圈内“大明宣德年制”款识。

明代宣德时期,江西御窑厂经过前几朝的恢复和创新已经进入了一个大发展阶段。明人张应文在《清秘藏》记载:“我朝宣庙瓷器,质料细厚,几与官汝窑敌。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清代《南窑笔记》中也明确写道:“青窑虽出永乐,而宣德为盛。用料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重。极其精雅古朴。”清人朱琰在《陶说》一书中论及宣德青花亦云“此明极盛时也,选料、制样、题款无一不精,故论青花,宣窑为最。”在陶瓷史中,宣德官窑同样有着“开一代未有之奇”的美誉。

宣德瓷之所以享有如此高的评价,与宣德皇帝是有直接关系的。宣德帝本名朱瞻基,是明代第五位皇帝,在位虽然短短十年,但历史上却称为“太平天子”。宣德皇帝自幼聪明睿智,文智武功。犹以艺术才华颇有造诣而著称于后世。“下笔峰涌,传治平之道;翰墨图书,巡边阅武”“天藻飞翔,雅尚词翰,尤精于绘事”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清宫乾隆时期藏有宣德皇帝的书画作品31幅,件件为脍炙人口之作。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宣德皇帝对艺术的爱好促进了明朝宫廷艺术的发展,并为宣德青花瓷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蓝本。所以宣德官窑瓷器在当时就是精湛的艺术珍品。以至于在明代末年,富商官贾就以收藏有一两件宣德青花瓷器为炫耀之本。后朝更是愈演愈烈,就连博雅好古的乾隆皇帝也十分珍爱宣德瓷器,在西洋画师郎士宁为其做的《乾隆赏古图》中就赫然摆放着一件宣德官窑青花罐。夸张的构图比例预示着多么的万般宠爱于一身。且后朝历代都大量仿制而成为风气。到民国时期无论国内大小政要,还是国外搜罗中国文化的“商人”都将宣德瓷器锁定在了采购“清单”上。乱世藏黄金的时代,官窑名瓷依然是日后安身立命的保值之选。而对于当时古玩行里的生意人来说,一件宣德官窑瓷器就可能是一家老小十几年的生活补给。直至今日,多少收藏者以拥有一件宣德瓷器为梦,而这个梦的代价又岂非十年口粮能圆?

随着文物市场的开放,多数人才有幸通过拍卖会等方式零距离触摸到这类时代骄子。馆藏的这只碗没作太多的文字说明,不清楚曾经有过怎样传奇的经历和曲折的故事,但从他大大小小六七块拼粘的悲惨现状来看,似乎并没有因为其价值而得到历史的善待。毕竟物以稀为贵,而今市场上宣德瓷器的屡屡高价就是因为自身价值和完整器的稀少所造成的。2006年底香港佳士得一只21公分的全品宣德青花花果碗以345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据笔者所知,廊坊博物馆所藏的这只碗所绘画的题材更是在存世品中不多见的。凭借多年对市场的经验判断,倘若这只小碗在国际市场出现且品相完整的话,至少会卖到150万,并可能会突破200万。

五百八十载风云转瞬即逝。偶感难于言表,借引乾隆咏宣德青花器中的几句做此篇“心境”的拖尾。“官汝之次称宣成,世代愈降制愈精。精绘独隐谁人识,底书宣德亦大明。”

第四篇: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新闻发布会举行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新闻发布会现场

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张佐教授主持发布会

2016年8月30日上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新闻发布会在艺术博物馆一层大厅举行。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清华美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冯远、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原副主任、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明旨、清华美院院长晓波、副院长张敢、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尚刚、原副院长卢新华、清华大学校史馆、档案馆馆长范宝龙、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黄一等策展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贵祥教授、出图文献研究中心刘国忠教授等策展顾问出席会议。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副馆长杨冬江分别就博物馆总体情况、开馆首展情况进行了发布。发布会由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张佐主持。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教授致辞

邓卫在致辞中表示,相信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首展的这些展览既能使大家感受到文明发展的辉煌景象、艺术繁荣的蓬勃生机,也能感受到清华大学深厚的人文、艺术底蕴。相信艺术博物馆将为清华大学的艺术学科建设、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冯远教授介绍艺术绍博物馆情况

冯远阐述了清华艺术博物馆的发展策略,即“四个追求”——经典品格追求、学术价值追求、创新意识追求、人性化服务追求;“三个面向”——面向清华大学的师生、面向社会公众、面向国际;“两手策略”——既收藏、研究,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文明的经典艺术,也关注、接纳和传播当下、当代的创新成果。清华艺术博物馆将以“彰显人文、荟萃艺术,精品展藏、学术研究,内外交流、资讯传播,涵养新风、化育菁华”为宗旨,彰显特色、发挥作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教授介绍艺术博物馆总体情况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杨冬江为教授与会嘉宾介绍首展情况

在随后的媒体提问环节,记者们就关心的问题提问,并参观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原副主任、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明旨教授回答记者提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教授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嘉宾

发布会现场嘉宾

百年梦想成为现实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建筑外观图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建成,寄托着几代清华人为传承民族艺术、沟通中西文化交流的美好心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最早雏形是1926年由清华国学院和历史系共同创办的考古陈列室,用于存放教学和研究使用的考古文物;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加盟清华大学后,艺术博物馆项目开始启动;2003年确定由瑞士设计师马里奥•博塔担纲建筑设计;2013年,世纪金源董事局主席黄如论先生向清华大学捐赠2亿元人民币用于艺术博物馆建设;2016年4月落成竣工,并将于9月1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一座崭新的艺术殿堂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场馆建筑占地约1.5公顷,总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展厅总面积约9000平方米。是目前中国高校博物馆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博物馆。场馆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先进、合理、适用的原则,满足藏品和展品的陈列与展示、安全收藏与保护、科学研究、国际文化交流以及其他业务的需要;空间设计和配套设施符合各项工艺要求,具有适用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同时,这也是一座智能化建筑,各类各级系统完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展厅共分四层:一至三层为临时展厅,主要展出国内外优秀的艺术展览。四层为常设展厅,主要展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精品馆藏。本馆现有藏品一万三千余组件,品类包括书画、染织、陶瓷、家具、青铜器及综合艺术品等六大类,绝大多数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收藏,以及校友和社会贤达的捐赠。 博物馆还设有观众服务台、导览设备、咖啡厅、艺术品店等辅助设施,努力提供人性化服务,创造舒适优雅的观展环境。门票价格也非常亲民,普通门票20元/人,特展门票60元/人。另有各种优惠政策。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内部场馆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内部场馆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内部场馆

开馆首展精彩纷呈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精心策划了开馆首展,共七个板块11个展览,分别是:“对话达•芬奇/第四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学院传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作品展”、“清华藏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竹简上的经典——清华简文献展”、“营造ˋ中华--清华营建学科专题展”、“思贤师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大家作品展”。 首展的看点亮点颇多,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大西洋古抄本》60幅手稿真迹将首次登录中国,这是这些手稿在意大利境外的最大规模展出。同时,清华藏珍将分别展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藏的书画、丝绣、瓷器、家具精品,并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展出商周青铜器精品。其他展览也将从不同方面展示清华大学在历史、艺术、营建学科的突出成就。

展览策划注重历史与人文、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学、东方与西方的对话与交流。展品中既有公元前13世纪(商代中期)的“饕餮纹鼎、饕餮纹斝、饕餮纹钺(“清华藏珍”展),也有2016年的现代艺术新作《鉎命》、《南极大陆:再循环 3》、《大脑动画》(第四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这些作品穿越上下三千年的历史长河,在同一个展馆中遥相辉映。战国时期的“清华简”与十四世纪文艺复兴绘画大师达•芬奇的手稿真迹同台生辉,让中西方文明跨越历史与时空的界限与今人对话。“营造ˋ中华”与“清华藏珍”将中华建筑艺术的瑰丽与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灿烂展现的淋漓尽致。温情的清华学人手札、经典的美院前辈画作,以及清华美院教师艺术作品,让观众从书信、绘画、雕塑、艺术设计等多角度、全方位去体味清华大学深厚的文脉传承与扎实的艺术传统。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力图通过展品所呈现的印记使观众能追溯到历史长河中的那些寓于平凡点滴的光辉片段,感受到文明发展的辉煌景象和科学进步的蓬勃生机。它不仅是清华园中一处美丽的景观,更是为广大师生、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中国乃至世界伟大灿烂历史文明和经典艺术作品的重要场所。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第五篇:艺术类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氛围营造文献综述

艺术类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氛围营造文献综述

摘 要:观众共鸣是衡量一个艺术类博物馆展览水平是否达标的标志之一,因此研究其展示空间的氛围营造,从根本上提高观赏的质量和效率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内关于艺术类博物馆氛围营造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作了简要的说明,以期为我国当前的艺术类博物馆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艺术类博物馆;氛围营造;观众共鸣

中图分类号:TU242.5 随着生活的改变,艺术成为了生活必需。而艺术类博物馆的存在就是一个推广艺术的平台。它的艺术价值不应只存在于他所展出的东西而其本身也应该成为一种艺术的载体。而观众共鸣是衡量一个艺术类博物馆展览水平是否达标的标志之一,因此研究其展示空间的氛围营造,对于从根本上提高观赏的质量和效率有着深远的意义。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谈到,文化观念对于艺术馆很重要,只有确立一种文化选择和文化观念,才能支撑各种具体工作,这样才能保证美术馆的长期稳健发展。我国艺术类博物馆的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已有了一些积累,比如陆保新2000年从博物馆展示方式与展示空间关系进行了研究,孔键和范业闻两人在2006年对展示空间设计的多元价值方面进行研究,宋岭和张少伟在2005年对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及光环境进行了实验性探究。他们分别从建筑设计、功能设计、社会经济权衡的角度多方位的对人们对艺术感的认知做出了研究。还有很多人对新建成的艺术馆作了评价,比如在2006年张轲等三人评价的华润凤凰艺术馆还有陈耀光评价的杭州韩美林艺术馆,他们从室

内的材质、空间感等方面综合研究人们的心理感受,试图找出一些能引起公众共鸣的交集点。

一、展示方式的划分:

陆保新在2000年的《博物馆展示方式与展示空间关系研究》一文中认为博物馆的展示过程就是陈列工作者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把实物(或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所包含的意义传递给观众的过程。他把展示方式归纳为三类:场景展示法、互动展示法和生态展示法。

1、场景展示:包括独立展示和群体展示,适合于独立展示的展品仅为那些为观赏而生产的艺术品,其中有些展品是单纯的欣赏装饰功能,如绘画、雕塑等;在独立展示方式中,展品个体的位置、高低、角度、照度等因素处于重要地位,而展品与展品之间、展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则处于次要地位。而群体展示则较为普通。

2、互动展示与娱乐空间:陆保新在2000年的《博物馆展示方式与展示空间关系研究》一文中认为博物馆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非正式的教育,应该以协助观众兴趣、观念、态度上的改变为主,以传授知识为辅。因此,要用有趣、浅显、能参与、

艺术类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氛围营造文献综述

可操作的手法布置陈列,满足大多数普通观众的需求。同时观众在操作展品、制作模型、进行表演的过程中,产生协作或竞争的关系,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这一观点孔键和范业闻于2006年发表的《对展示空间设计的多元价值》一文中表示赞同,他们认为其特点有三:一是空间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了。二是展示空间的概念扩大化了。三是娱乐空间通过展示提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它不仅要为可预知的行为提供空间,还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来为不可预知的行为发生提供条件。

3、生态展示与生态空间:这是把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物质形态因素,非物质形态都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的环境或社区中,其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都得到保护,并完整地展示在观众面前。其特点有三:a. 空间的复合性。b. 地区性。c. 动态性。

二、氛围营造的原则:

孔键和范业闻于2006年发表的《对展示空间设计的多元价值》认为从展示空间设计的多元价值方面考虑,其营造原则应为以下三点:

1、信息空间的有效性原则。

2、文化空间的艺术性原则。A、个性化的符号B、独特的色调及光环境C、赋予材质艺术表现力。

3、展示空间的人性化原则。A、通过合理的总平面布局,科学的设计参观节奏B、人性化的展示空间。

宋岭和张少伟在2005年发表的《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及光环境》的光学试验证实了只有人们

的自然生理反应舒适的时候,人们才会有想持久的呆下去的可能性。所以诸如光的设计之类的合理的功能性设计成为氛围营造的第四个原则。

三、氛围营造的手法:

在对已建成的艺术馆进行评价的时候,张轲等三人在《营造墨戏——华润凤凰艺术馆》对以下几种手法的应用情况作了评价。

1、合理的动线:张轲认为艺术馆室内空间在设计上更注重参观人流动线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以往展览美术馆单调固定的模式,无论在平面走向还是垂直空间上均体现了生动多变的空间特征。例如华润凤凰艺术馆就以建筑空间元素与艺术作品语言进行有效的互动和延续,使参观者不仅与作品交流,也与艺术馆本身的空间艺术进行交流对话。

2、合理的选材:陈耀光在2006年发表的《杭州韩美林艺术馆室内设计》中研究韩美林的艺术馆时强调了材质的重要性。他认为韩美林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和建筑本身形成了融合,而这与水泥的粗糙得质感是分不开的。所以建筑物应力求表现展品的特性,增强展示效果。

3、内涵:陆保新在2000年的《博物馆展示方式与展示空间关系研究》一文中认为艺术馆作为容器,因应现代艺术状态而对艺术作出的一种空间是理解与界定,艺术的空间化与艺术馆的容器化相辅相成,可以促成艺术馆回归其建筑本质与机构内涵,成为以建筑自身特制引领的艺术交流与互动场所。而并非简单的艺术陈列与展示场合,

艺术类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氛围营造文献综述

并且在自身空间界定与影响中提升与丰富艺术内涵。

4、情景交融信息码的表达:孔键和范业闻于2006年发表的《对展示空间设计的多元价值》认为室内设计要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美学法则满足一定的使用功能,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人们喜欢、愿意停留和驻足的环境,给人视觉上、心理上或行为上的享受,人的需求极其复杂,任何物质环境给予人的意向和感受都会在他们的情感、心理或潜意识中做出反映。这一观点和宋岭、张少伟在2005年发表的《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及光环境》的光学试验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5、限定秩序:宋岭和张少伟在2005年发表的《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及光环境》认为在空间布局上,常借助于光线、尺度和视觉的变化,追求形与面的关系,使其运动和静止相互结合,为布局的纯净性带来多样的变化。博物馆中的观众流线,是可变的观赏系统。心理学试验表明,公众在典型的矩形穿过式展室中的行为模式与其在步行街中的行为十分相仿,观众一旦走进展室,就会停在头几件作品前,然后逐渐减少停顿次数直到成观赏活动。展室两侧吸引观赏的程度是不均等的。因此,现代博物馆普遍注重的是陈列的质而非量。一般采用穿过式矩形展室作单线陈列,如用复线两边都展就应优先考虑设计尽端式展室,并采用簇集组织的设计手法,使大小不同的陈列室和其他空间通过一个核心空筒,形成有秩序、有主次的循环流线,这

种随机性、选择性可缓解观众的疲劳症。

四、氛围营造的意义:

孔键和范业闻于2006年发表的《对展示空间设计的多元价值》中提出博物馆是人们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21世纪的博物馆设计,最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公众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参与和利用其中的设施。博物馆展示设计将更加注重多元的设计原则,体现多元价值。作为传播人类文化的重要媒介,应当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观赏性与科学性、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

五、现存问题:

宋岭和张少伟在2005年发表的《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及光环境》的文章中提出在研究中发现现在的博物馆有很多的问题。

一是美术馆的设计重外形轻功能。

二是美术馆的资金投入重建筑轻收藏。

三是美术馆工程建设管理程序不顺。

四是美术馆的学术研究和藏品基础薄弱。 五是盲目追求美术馆建造的时间和速度。

六、结束语:

1、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了我国现有的展示空间类型和手法,给出了一定的技术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设计上的误区。

2、在众多的文献中不难看出讲述感受的多,而深入研究的少,尤其在行为心理学上,多是一些模糊的形容词,而没有对比分析论证。

在这个时代的逼迫下,研究这个论题已经十分迫切与需要。艺术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艺术类博物馆是社会文化体制的一部分。今天的艺术发展是与艺术概念的扩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与文化的整体观念联系在一起。

参 考 文 献

[1] 张轲等三人. ·营造墨戏——华润凤凰艺术

艺术类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氛围营造文献综述

馆.时代建筑[J],2006,2:122~127. [2] 陆保新. 博物馆展示方式与展示空间关系研究.建筑学报[J],2000,4:60~62. [3] 陈耀光. 杭州韩美林艺术馆室内设计.空间id+C[J],2006,1:41-45. [4]孔键,范业闻.展示空间设计的多元价值研究.室内设计[J],2006,1:7~10. [5]宋岭,张少伟.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及光环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J],2005,26(3):74~77

上一篇:农业污染对生物多样性下一篇:年幼儿园大班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