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艺术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研究(1927-1949)

摘要:民国时期的民众教育馆,是在民众教育运动中转型或改组生成的综合性地方社会教育机构,1949年以前承担着尚未建立博物馆的省、市、县文物考古、艺术品征集保护、美术展览、研究教育工作。其博物馆美育事业萌芽于社会式美术教育崛起和博物馆兴建的热潮中,在当时以民众教育馆为中心机关的社会教育体系中,其艺术品展示、收藏、说明以及传授艺术知识提高民众审美觉悟的责任由政府以立法形式赋予,服务国民性改造和社会艺术化事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往在美术史、博物馆的通史或个案研究中,关于民众教育馆美术教育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记录较少,且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因此,文章选取1927年—1949年的民众教育馆的实物收藏、展览、讲演、出版、培训等美育举措为考察对象,研究其实践过程、理念、特点和历史价值。首先,在社会教育和博物馆史的视域中,分析博物馆美育产生的思想根源,梳理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体系形成的社会背景和过程,阐明民众教育馆跻身社会美育领域的必然性。然后,在美术、博物馆领域的交叉带,全面考察非战时状态下江浙、云南、山东等地建制较完善的民众教育馆在行使美术馆应有的社会美育职能时,运用的手段、奉行的原则、施教的内容,把握民众教育馆开展艺术、博物馆类工作实践的落脚点、总体态势和成果业绩。紧接着,解读以往疏于研究的全面抗战时期后方民众教育馆抓住国难当头之际艺术教育与文化保护工作地位提升的机遇,依托教育政策和文化区位条件优势,协助、承办的民族艺术文化保护、公共美术宣教等工作,肯定其在统一艺术家思想、加快美术大众化进程、平衡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分配、捍卫及重塑国家文化等方面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针对美术馆普遍规律与民众教育馆的文化个性、民众教育馆通用规程与各馆艺术教育实际情况两对矛盾,归纳出本质相似的民众教育馆和专业美术馆在公共美术教育工作中表现出的共性,剖析民众教育馆相比专业美术馆更突出的平民性、实利性、多元性、指导性特点及其成因,发掘出民众教育馆地域特色鲜明、协同性强、全民覆盖率高等优势。最后,总结民众教育馆在社会动荡和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对中国社会美术教育现代转型以及对博物馆本体发展所起的作用,辩证看待民众教育馆在艺术教育和博物馆事业本土化建设中的前瞻性和存在问题的成因。希望通过整理、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相关史料、案例,客观揭示民众教育馆对中国近现代博物馆美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贡献,明晰其在博物馆史与美术史中的独特地位,更完整地呈现早期博物馆美育发展的全貌,并弥补社会美术教育历史版图的缺失。

关键词:民众教育馆;博物馆;美育;社会教育;美术教育

学科专业:美术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的缘起

(二)选题的意义

二、选题范围、概念界定

(一)时空范围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现状述评

(一)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及博物馆美育研究

(二)1949年后民众教育馆及博物馆美育研究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六、研究价值

第一章 民众教育馆美育职能确立的背景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美育职能产生的思想条件

一、历史根源:古物遗迹的审美教化功用

二、外因刺激:西方博物馆审美思想启发

三、引荐媒介:近代学者的博物馆译介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美育职能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救亡图存运动决定文化使命

二、社会教育环境决定功能选择

第三节 民众教育馆美育职能的确立经过

一、民众教育运动助推博物馆转型

二、民众教育馆美育职能正式确立

三、民众教育馆附属博物馆的涌现

第二章 民众教育馆社会美育的方法与实践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发挥美育功能的实体依靠

一、馆舍建筑的美感化育作用

二、艺术收藏的物化资源整合

三、展览陈列的直观启发性能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艺术教育规范与实施方法

一、技能教授与精神渗透:公共美术宣教与活动

二、内质整改与外延交流:艺术团体创立与合作

三、人才资源与文化担当:人员素质与人事聘用

第三章 后方民众教育馆艺术工作的历史贡献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艺术工作方向的扭转

一、艺术教育工作地位提升

二、充当特殊艺术抗战力量

第二节 后方民众教育馆艺术事业进展及成果

一、持续并恢复展览与宣教

二、促进大众美术全面推广

三、转型成为专业艺术机构

四、协助延续博物馆的工作

第三节 后方民众教育馆艺术教育工作的意义

一、加快美术的大众化步伐

二、平衡艺术教育资源配置

三、统一思想淡化门户之见

四、文化保护提振爱国情绪

五、充实艺术的社会性内涵

第四章 民众教育馆与专业美术馆的工作异同对比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与专业美术馆美育工作的共性

一、功能定位有一致性

二、教育模式的相似性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不同于专业美术馆的工作特点

一、基层性

二、指导性

三、实用性

四、多样性

第三节 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特点的主要成因分析

一、坚持下层民众为本的教育方向

二、政府制定规章强化制度管理

三、定位任务决定艺术事业走向

四、迥异地域政治文化基础影响

第四节 民众教育馆相较于专业美术馆的优势所在

一、突出艺术教育的地域性特色

二、提高艺术教育全民化覆盖率

三、强化艺术与其他部门协同性

第五章 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的历史意义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的本土美术教育现代性探索

一、社会美育向现代化转型

二、社会美育向正规化迈进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的博物馆本体论意义

一、公共收藏积累与国家文化形象树立

二、教育功能居首与博物馆美育常态化

三、敞开平民参与大门让美育走入基层

四、现代公共文化场馆功能与建制铺垫

第六章 民众教育馆美育事业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的进步性

一、构建地方艺术图景推动本土文化进程

二、认清社会历史责任应对阶段冲突挑战

三、协同利用内外资源争取最优社教效益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的局限性

一、民众教育馆艺术教育问题的表现

二、民众教育馆艺术工作的干扰因素

结论

附录 民国时期国内各地方民众教育馆相关艺术活动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光电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乐视网企业战略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