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文阅读

2022-06-25

第一篇:初中语文古文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文与古文赏析训练一(含答案)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用自己的话再现“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的画面。

2、这首乐府诗的主旨句是“”

3、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4、结合全诗赏析,句末的“徒”字有什么妙处?

把电脑吃进肚子

①药,人们都非常熟悉,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它们都是进入胃肠道以后,经过胃肠消化和吸收,产生生理和生化反应,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许多药物在治病的同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药物副作用,影响健康的器官。能不能开发一种既能治病又无任何毒副作用的药?这就是近年来科学家研制出来的电子药丸。

②电子药丸是一种可以口服的、能对胃肠道及相邻组织器官产生节律性电脉冲刺激的胶囊式微处理器。它虽然叫药,但不含有任何药的成分。它不像常规药物那样,服用后,在胃肠中溶解吸收产生生物或化学反应,而是在胃肠中不断地发出模拟人体胃肠运动的生物电规律,刺激消化系统的消化管和消化腺来进行治疗,最后随代谢物完整无损地排出。③电子药丸与普通药丸没什么两样:椭圆形,比常吃的维生素药丸略小。它进入肠胃以后,发出模拟人体运动规律的一个电脉冲,刺激胃肠道的平滑肌、腺体和神经。不远的将来,如果你的医生给你开了这种药丸的处方,你可能会听到新鲜的说法:“每天吃两片这种内服式电脑,它们会在早上自动给我发邮件。”虽然这些微型设备尚未成为主流,但有些“敢吃螃蟹”的人已经吃下了一些药丸,用它们来监视一系列健康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分享给医生。这些药丸内置有超微传感器和发射器,可以用水或牛奶冲服,之后,它们就会一路进到胃里,

并“穿肠过肚”,整个过程都将完好无损。

④电子药丸的电来自于人体生物电。药丸在出厂前调至“备用状态”。口服后在胃肠道与酸碱等液接触,电源自动开启。也就是说,这种产品不需要电池,而是将人体作为电力来源,就像用土豆来点亮灯泡一样。传感器的每一面都增加了镁和铜两种元素,从而利用胃酸获取足够的电力。当这个药丸到达胃的底

部时,便会将信息发送到手机应用里。此外,还可以了解病人的身体对药物的反应,甚至探测病人的运动和休息状态。

⑤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家公司开发了一种内服式核心体温传感器,内置了电池和无线发射器,可以在病人体内实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体温数据。目前,已经有消防员、橄榄球运动员、士兵和航天员使用了这种设备,以便雇主可以随时了解他们的状况,并确保他们不会在高温环境中出现体温过高的情况。

(《百科知识》2013年21期)

20.选文的说明对象是。(1分)

21.第③自然段划线句使用了的说明方法,作用是。(2分)

22.第③自然段加点词“穿肠过肚”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23.下面选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电子药丸不含任何药的成分,它在胃肠中不断地发出模拟人体胃肠运动的生物电规律,刺激消化系统的消化管和消化腺来进行治疗,最后随代谢物完整无损地排出体外。

B.电子药丸在世界各国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C.电子药丸将人体作为电力来源,传感器的每一面增加的镁和铜在胃肠道与酸碱等液发生化学反应,进而获取电力。

D.标题“把电脑吃进肚子”是一种诙谐的说法,起到了吸引注意,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

参考答案:

20.(1分)电子药丸(提示:此题考查辨识说明对象,结合选文相关的语句可以找出。)

21.(2分)作比较(1分),说明了电子药丸的形状特点(1分)。(提示:准确辨识说明方法,结合语句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22.(2分)指的是从口服到排出体外的过程(1分)。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电子药丸从口服到排出体外的过程”,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1分)。(提示:此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此处考查的是品味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23.(2分)B(提示:此题考查信息提取的能力。解题的方法是从题目选项入手,在选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语句,然后仔细比较推敲,辨识正误。)

《长歌行》 汉乐府

【译文】园中有碧绿的葵菜,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人也一样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简析】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

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练习】

1、用自己的话再现“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的画面。园中的葵菜啊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飞升。

2、这首乐府诗的主旨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慨?光阴一去不返,不要等老了后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4、结合全诗赏析,句末的“徒”字有什么妙处?

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人生苦短,必须及时努力。

第二篇:八下语文期中复习——古文比较阅读

班级: 姓名:

一.阅读下列两则《梦溪笔谈》里的材料,完成6-9题。(12分) 【甲】《活板》 【乙】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①中独茧缕,.以芥子②许③腊④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注释】①纩:kuàng,丝绵絮。②芥子:芥末粒。③许:大小。④腊:同“蜡”。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持就火炀之( ) ..更互用之( ) 用讫再火令药熔( ) ...7.依据上下文,把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甲)文划线句“又为活板”中的两个加点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结合文体特点及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2分)

9.(甲)(乙)两文都通过比较来增强说明的效果,请结合相关内容作具体说明。 (2分)

二.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活板》 【乙】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取桐油、清油(菜籽油)、猪油烟为者,居十之一。取松烟为者,居十之九。凡造贵重墨者,国朝(本朝)推重徽郡人。或以载油之艰,遣人僦(jiù)居(客居)荆、襄、辰、沅,就其贱值桐油点烟而归。其墨他日登于纸上,日影横射有红光者,则以紫草汁浸染灯芯而燃炷(烧)者也。 (选自《天工开物·丹青》)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字词。 ⑴ 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 ( ) ⑵ 持就火炀之 ( ) ..⑶再火令药熔 ( ) ⑷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 ) ..2.甲乙两文中都有不少含“以”的句子,例如“不以木为之者”,请在乙文中找出与例句中“以”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含“以”句。

1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⑵ 凡造贵重墨者,国朝推重徽郡人。 三.阅读《核舟记》节选和《赤壁赋》节选,完成17~21题。(共12分) 甲:《核舟记》 乙: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赤壁赋》) ..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或短语。(2分)

(1)峨冠: (2)不属: (3)比: (4)共适: (5)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3、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谈谈理由。(2分)

5、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苏轼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请比较两句表达含义有何不同。(2分)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甲】《核舟记》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9.【甲】文介绍了 ,【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 。(2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 类:

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

③一士人善画 善:

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 旦: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 1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五.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5分)

甲:《核舟记》

乙: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是时火息,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重亦如之。

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为之传甚详 。

6、找出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2分) A、 中轩敞者为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罔不因势象形

虎因喜 ..C、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D、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引凄异(《三峡》 ..

7、下列四个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2分)

A 食之不能尽其材 B石青糁之 C左手倚一衡木 D诎右臂支船 8.翻译乙文中加横线的两句话。(2分)

9、有人认为将核舟记第二段中的“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改成“闭之,则左右刻着苏轼的诗句,十六个字,石青糁之”更为简洁,你认为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4分)

10、甲文中第④段对两个舟子进行了什么描写?结合文章“舟尾横卧一楫”这一细节说说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氛围?(3分)

六.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9题。(14分) 【甲】《核舟记》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③吠(fèi):狗叫。 1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诎右臂支船( ) ②尝贻余核舟一( ) ③凿木人长寸许( ) ④予不能悉记 ( ) 1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17.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不以木为之者(《活板》) B.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哀转久绝(《三峡》) C.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 D.持就火炀之(《活板》) 瞬息可就(《活板》)

18.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 ”一词来概括。

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共2分)。

19.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4分)

七、【甲】《口技》

【乙】 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 4 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B.几欲先走 C.款扉扣之 D.今客鼓此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 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 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 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11.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3分)

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 第三个场面: 12.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2分)

13.【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14.(2分)文章结尾交代道具的 是为了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 。

八下语文期中复习——古文比较阅读

参考答案

一.译文 方家用磁石磨成针(的形状针头锋利),于是可以指向南方,然而常常略微偏东,不全在正南方,(放在)水上常震动摇摆.(在)手中或碗边都有可能这样,运转的速度很快,但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不过(在这几种方法中)以悬挂为最好的.这个方法是取新产的丝绵中独好的茧丝一缕,用芥菜的种子蘸蜡(抹在上面),系在针的中间(位置),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则针常常指向南方. 其中有的针则指向北方. 余家(的方法)指南,指北的都有. 二. 1. ⑴蒙,盖 ⑵靠近⑶用火烤 ⑷制造

5 2.其墨他日登于纸上,日影横射有红光者,则以紫草汁浸染灯芯而燃炷(烧)者也。(答后半句亦可) 3.⑴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

⑵ 凡造贵重墨者,国朝推重徽郡人。 大凡制造贵重的墨,(在)本朝首推徽州(今安徽歙县)人。

4.答题要点:可联系《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于园》、《核舟记》、《口技》等课文,从农业技术、建筑、雕刻、表演技能等角度来结合现实的人或事 三

1、(1)戴着高高的帽子 (2)不相类似 (3)靠近 (4)共享 (5)只有(2分,写对2个得1分)

2、(1)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2分,意思对即可)

(2)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2分,意思对即可)

3、A(2分。作者的主要感情是慨叹人生无常,因而他的眼中景胸中景都是感情的客体,由变与不变来比喻自己的身世)

4、这十六个字是《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的描述它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2分。言之成理即可)

5、(1)孔子感慨的是时间像流水一样流过,要大家珍惜时光。

(2)苏轼是认为世间万物都在变化,慨叹人生之无常。(2分。言之成理即可) 四.9.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 逼真(评分说明:第一空大意正确即可。每空1分,共2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 类似,像② 弯曲③ 善于,擅长④ 早晨

(评分说明:结合语境正确解释,每空1分,共4分)

11.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

②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

(评分说明:正确译出"比""漫"各1分,每小题大意正确1分,共4分) 12.示例: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

6 如:县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6、A

7、B

8、这时火熄灭了,看地面上有一个像茶杯大小的洞穴,很深。

9、不好,原文引用了苏轼前后《赤壁赋》的句子,照应前文(1分),暗示核舟主题(1分),为核舟增添了文学色彩(或暗写了核舟周围的优美环境;)(1分)从原文可以很清楚看清这些到底是什么字,更能表现雕刻者技艺之高超(1分)。

10、神态、动作描写。(2分)一舟子“若啸呼状”,显得悠然自得;另一舟子“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显得从容自若。两舟子共同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自由自在的气氛。(1分)加上舟尾横卧的舟楫,更加暗示了有楫同无楫,有舟子同无舟子差不多的一种放任自流的悠闲境界。

六、答案:

15.①“诎”同“屈”弯曲;②赠送;③表示约数,左右,上下;④全,都。(每小题l分) 16.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遮掩在画卷下面的衣褶里。②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大意正确即可。①小题每个分句l分,②小题“虽黠者”l分,“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1分。共4分) 17.C.(2分)

18.奇巧;制作了一个能够自动行走的木头人。(第二空大意对即可。每空1分,共2分) 19.示例:王叔远的作品小巧精致(或惟妙惟肖)。如他能用很小的桃核雕刻人物、器皿,还能做到各具情态(三人不同的动作和表情),令人赞叹。黄履庄的作品以“活”取胜。如他做的木狗、木鸡等能动、能叫,其声音更是难辨真伪。 (大意对即可。两人作品的特点各l分,结合具体内容各1分,共4分) 翻译 陨石

北宋治平元年,在常州,太阳落山的时候,天空中发出像打雷一样的巨响,原来是一颗大星,几乎像月亮一样,在东南方出现.不一会而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方去了.又一震响后,星星就落在宜兴县一个姓许的人家的院子里,远处近处的人都看到了,火光明亮照天,许家的篱笆都烧毁了。

这时火熄灭了,看地面上有一个像茶杯大小的洞穴,很深。往下看,星星在洞穴里面,发着微弱的光。过了好久,才渐渐暗下来,还热得不能靠近。又过了很长时间,掘开那个洞穴,有三

7 尺多深,才得到一块圆形的石头,还很热,它大小像拳头一样,一头略微尖些,颜色像铁,重量也像铁似的。

常州的太守郑伸得到它,送到润州金山寺保存.到现在还用匣子里藏着,游人到了那里就打开匣子给人们看.王无咎为此写了篇文章,记载得很详细. 七 8.(2分)A.觉:睡醒。 B.走:逃跑。 C.叩:问。 D.鼓:弹奏。9.(2分)D 10.(1)里面(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

(2)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3)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

11.(3分)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第三个场面:失火、救火。(意对即可) 12.(2分)开放性试题。(能围绕文章内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一、乔山人很意外,没想到自己如此高明的琴艺,在老太婆的耳中,不过跟弹棉花的声音没什么区别,不禁感到知音难觅,世上能够欣赏自己的艺术的人真是不容易碰到.

二、乔山人这才认识到自己的艺术水准之差,怪不得以前没有碰到过激赏赞叹自己演奏的人,而只有这个老太婆听了之后产生强烈共鸣. 13.(2分)例子: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14.(2分)简单 高超

翻译

在开国初年,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高人传授。他常常在荒山野岭,多次地弹奏,使飞鸟凄凉,使鹘鸟寒冷,一起应和着悲哀地鸣叫。后来(他)游历到楚国,在旅店独自弹奏洞庭曲。隔壁的一位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曲子)已经弹奏完了,(乔山人)叹息道:“我弹琴大半辈子,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了知音!”(乔山人)敲门问她,老妇人说道:“我的丈夫活着的时候,是把弹棉花当作职业的。现在听见你在这里弹的琴声,极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罢了!"乔山人一句话都没说地走开了。

第三篇:初中语文古文试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要点

1.巩固默写第

21、

22、

24、25课和《课外古诗词》前5首(理解记忆,尤其是名句更要防错写漏写);

2.《新学案》第

21、

22、

23、24课全面重点复习;第

1、

3、

6、

7、9课阅读理解题要重点复习;(考试范围:现代文阅读一篇课内,一篇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篇课内)

3.第一二单元的生词,特别是课文有注解注音的生词要牢记;

4.“18句翻译”是文言翻译的重点,要重温两次以上;

5.文学常识主要是以下作家:孙犁、余秋雨、鲁迅、朱自清、杨绛;陶渊明、刘禹锡、周敦颐、魏学、《礼记》、杜甫(时代,地位,代表作品);

6.文体知识——新闻(消息);记、铭、说;病句

7.重温近期作文和日记,注意评语中的得失,扬长避短;积累好的材料以备考试再用。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jū()躬瓦lì()制cái()荒miù()

狼jí()遗hái()惊 hài()zhě 皱()

寒jìn()jié问()惧dàn()哀dào()

kāi油()

二、给加线字注音:

锐不可当()歼灭()阻遏()蹒跚()脊椎()

两栖()濒临()荒秽()臀部()垂涎三尺()

三、听写生词(注意下列生词的字形):

阻遏 负隅顽抗高屋建瓴名副其实震悚 赋闲 颓唐 归咎尴尬 取缔 噩耗伎俩 颠沛吊唁 掳走交卸踌躇情郁于中触目伤怀愧怍骷髅唏嘘文绉绉 跋涉 穷愁潦倒 眼花缭乱追溯 藩篱 销声匿迹五彩斑斓

•垂髫豁然案牍选贤与能

•惟吾德馨淤泥诸葛庐

•亵玩焉 濯清涟 荡胸生曾云浑欲不胜簪

•三男邺城戍 周敦颐 矫首昂视 历历数也

•绝顶 决眦矜寡孤独

四、文学常识:(应尽最大可能的简略)

1.消息有三个特点(三“性”): ______、 ______、 ____。

2.消息通常包含五部分: _____、 ____ __ 、______、____ __、 ____。

3《芦花荡》是孙犁的“________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___________》。

4 小说《蜡烛》的作者_____(国家)是作家__________。

5 雨果,____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三年》等。

6《阿长与<山海经>》,选自______(作家)的_____集《__________》。

7《背影》作者朱自清,字______,_______、诗人、_____。

8 《老王》作者_____,原名_______ ,其先生________著有小说《______》。

9《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的()。全文以()为线索,它为读者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作者是()朝的()。

10铭是刻在器物上用来()或者()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有用()的。《陋室铭》作者是()朝()。它以()一句点明主旨。

11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都为说明一个道理。《爱莲说》作者是()朝()点明主旨的一句是()。《短文两篇》的写法是()。

12杜甫是我国()朝伟大诗人,他被后人称为()他的作品被称为“()”。他的“三吏”指的是《》《》《》;“三别”指的是《》《》《》。《石壕吏》是一首(古体)诗和(叙事)诗。

五、文言词语:

1.欲穷其林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悉如外人4.便要还家

5.诣太守6.惟吾德馨

7.可爱者甚蕃8.讲信修睦

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0.盗窃乱贼而不作

11缘溪行12渔人甚异之

13 寻向所志13咸来问讯

14皆叹惋15余人复延至其家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今:)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今:)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今:)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今:)

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今:)

六、默写:

1.少壮不努力,。2.,猎马带禽归。

3.,北风江上寒。4.气蒸云梦泽,。

5.晴川历历汉阳树,。

1《桃花源记》中三个成语:()()和()。

2、《桃花》关于宁静美好环境的句子(,,。,)

3、《陋》写室中景的句();

写室中人的句();

写室中事的句子();

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爱》最能体现莲高洁的句子();

提示主旨的句子是()。

4、《望岳》写近观泰山的句子();

最富启发性的诗句();

对偶句子是(,)和(,)。

5、《春望》写战争惊人破坏的句子(,);

移情于物,最富伤感的句子(,)。

6、《石壕吏》表现战争给人民深重苦难的句子是()。

表现百姓绝望的句子是()。

能概括全诗事件的一句诗是()。

表现兵役苛酷的句子是()。

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1.造化钟神秀,。2.荡胸生曾云,。

3.感时花溅泪,。4.白头搔更短,。

5.存者且偷生,。6.夜久语声绝,。

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8.斯是陋室,。

9.无丝竹之乱耳,。

10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1亭亭净植,。

1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七、翻译: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1、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1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14、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1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

16、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已。

1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18、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八、通假字:

1.便要还家2.八分有奇3.诎右臂支船4.倚一衡木

5.远甫刻6.选贤与能

7.矜、寡、孤、独8.荡胸生曾云

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第四篇:中学语文古文名句大全(初中篇)

中学语文古文诗歌名句大全

(初中篇)

七年级上册

1.《<论语>六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本文中的成语有:温故知新,不亦乐乎,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2.《木兰诗》中运用夸张手法写行军之神速的句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描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以互文、对偶修辞写战斗惨烈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含义是: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成语:扑朔迷离,出自课文原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磨刀霍霍。

3.《杂诗》中借梅花写思乡的句子是: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4.《夜雨寄北》诗中写诗人想象情景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淮上与友人别》中写景寄予别离情意的句子是:扬子江头杨柳青,杨花愁杀渡江人。描写握别的情景的句子是: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以比喻寄予自己豁达胸襟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的原意是:沉舟侧畔,千帆竟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现在的新意是: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8.《卖油翁》中揭示道理的句子是:无他,但手熟尔。本文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9.《三峡》一文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比喻水流速度之快的句子是: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陌上桑》一文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运用侧面烘托手法,表现人物之美丽。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写诗人对友人的关切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2.《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写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3.《登飞来峰》诗中抒发诗人不畏艰险、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4.《望岳》诗中描写泰山的秀丽景色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名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5.《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七年级下册

16.《黔之驴》中成语:庞然大物(表面上庞大的东西)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本领也用完了。)

17.《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写居室环境清新雅致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室中人交往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8.《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德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借莲写君子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高度概括莲的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成语:出淤泥而不染。

19.《饮酒》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总结全诗的主旨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0.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表现诗人放眼山川的宽阔胸怀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颈联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最能体现乡愁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1.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景的句子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议论的句子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写古战场悲壮的名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战斗惊心动魄的句子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23.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曲中卒章显志的主旨句是: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二字道出全篇主旨。

24.《岳飞》一文中从侧面表现了岳飞治军有方的句子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25.《迢迢牵牛星》中写彼此只能含情地看着的句子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6.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写山水表达诗人开阔胸襟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故乡对游子的无限情意的句子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7.杜甫的《春望》中将花、鸟拟人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夸张修辞写战乱中思家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8.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妙手回春”之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送别友人后惆怅心情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此句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29.辛弃疾的词《西江月》中写明月清风的句子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词中表现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的句子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雨景的句子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八年级上册

30.《小石潭记》中以潭中鱼来表现潭水清澈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1.《记承天寺夜游》文中写庭中月夜景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2.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名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3.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中写景的名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写谈论农事的句子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34.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现在多形容暂时遇到曲折,陷入困境,随即又迎来新的局面。表现农家古朴风俗的句子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5.范仲淹的《渔家傲》写景的名句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忧国思家的句子是: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一杯家万里。

36.苏轼的《浣溪沙》中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指出一个国家之所以灭亡的原因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38.《曹刿论战》一文中鲁国的战前准备是:取信于民。用原文句子说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文中出现的成语有:辙乱旗靡,再衰三竭,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时一口气把事情做完。) 39.白居易得《观刈麦》中反映农民赋税繁重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反映农民复杂矛盾心情的句子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40.杜牧的《赤壁》中想象奇特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1.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表达诗人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2.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托物言志的主旨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言外之意是:虽然辞官仍然继续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43.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写潼关气魄雄伟、地势险要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表达作者感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八年级下册

44.《孙权劝学》中的成语有:吴下阿蒙(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45.《祖逖北伐》中的成语有:闻鸡起舞,自相鱼肉,望风响应。

46.《采薇》借杨柳抒发离愁别绪的句子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直接抒发戍卒痛定思痛、无限悲伤地句子是: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47.《十五从军征》中写兵役制度残酷的句子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48.《诉衷情》中表达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句子是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49.《咏喇叭》中写喇叭吹的功用的句子是: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50.《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写桃花源美好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出自本文的成语有:世外桃源、无人问津、豁然开朗、怡然自乐。

51.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阔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抒发远大政治抱负的主旨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记叙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抒发迁客骚人览物而悲的句子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抒发览物而喜得句子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出自本文的成语有:百废俱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先忧后乐。

52.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峰回路转、水落石出、醉翁之意不在酒、觥筹交错。

53.《湖心亭看雪》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4.《归园田居》中写诗人早起晚息不辞辛劳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5.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洞庭湖博大气势的句子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56.《终南别业》中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的句子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57.李清照的《渔家傲》中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展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58.纳兰性德德《长相思》中王国维盛赞为“千古壮观”的句子是:夜深千帐灯。表明主旨的句子是: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九年级上册

59.《秋水》中的成语有:望洋兴叹(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后来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贻笑大方(被内行的人笑话。)大方之家。

60.《愚公移山》一文中写移山的原因句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侧面描写移山艰难的句子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坚信山可移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61.《扁鹊见蔡桓公》写桓候对医生态度的句子是: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成语:讳疾忌医(比喻那些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害怕批评而不愿改正的行为。)

62.《捕蛇者说》中蒋氏回答的总纲句是: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6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写塞外奇特壮丽风光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异曲同工之妙。

64.杜牧的《泊秦淮》中的名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句不是批评歌女,而是抨击那些纵情声色、不理朝政的上层统治者,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65.李商隐的《无题》中用比喻和谐音双关写成的名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现至死不渝的相思情怀,现在多用于歌颂春蚕、蜡炬的献身精神。

66.晏殊的《浣溪沙》词中表现惜春愁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之情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7.苏轼的《水调歌头》词中作者从怨愤中解脱,悟出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现作者对千古离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8.《<论语>十则》中的成语有: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成人之美、任重道远。 69.《鱼我所欲也》一文的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

70.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描写全家人欣喜若狂的句子是: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诗人展开想象,以急速飞驰的画面表达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的句子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1.赵师秀的《约客》中刻画主人约客不至的复杂心境的句子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72.李清照的《如梦令》中以拟人借代手法写绿叶繁茂与红花凋零的句子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3.辛弃疾的《书江西造口壁》中写人民遭受苦难的句子是: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以景抒写军民抗战之心的句子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九年级下册

74.《与朱元思书》中总写山水的名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表现作者鄙弃名利寄情山水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5.《关雎》是《诗经》之首篇,统领全篇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相思之苦、思念之切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76.崔颢的《黄鹤楼》中写景表达乡愁的句子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颈联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77.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写莺歌燕舞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写西湖早春的花草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8.李煜的《相见欢》中用比喻写纷乱、繁杂的离愁的句子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79.苏轼的《密州出猎》中卒章显志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0.《周公诫子》中论点是: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写周公“握发吐哺”的句子是: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81.《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表明作者志趣非凡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作者一生艰难创业的名句是: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成语:三顾茅庐,出自课文原句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含义为: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人家。成语: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不知所云。

82.李白的《行路难》中正面写行路难的句子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表达诗人执着的远大理想信念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3.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借景抒情表达对家乡的眷恋之情的句子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84.于谦的《咏煤炭》中表明诗人出山济世的句子是: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85.李煜的《虞美人》中以水喻愁,写愁思如春水无穷无尽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6.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作者的理想追求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明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

87.毛泽东的《忆秦娥 娄山关》中写攻克险关的豪迈气概和胜利豪情的句子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88.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中在写景和抒情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歌颂当今革命英雄的名句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五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笔者从事多年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深深感到语文阅读教学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起决定作用。但目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却面临许多尴尬和挑战。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教学角色的转变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成了语文教学的改革要求。这一点,对于城镇学校和学生而言,改革的难度不算太大,而对于农村特别是经济文化本身就落后的偏远农村学校和学生来说,所面临的就不仅仅是观念的改变。具体表现在:

1 地域偏僻,信息滞后,教学资源匮乏,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图书不能满足学生大量阅读的需求。在农村,多数学生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无法直接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学生的学习主要靠老师和书本,但在本人从事语文教学的经历中所看到的是,大多数学生除了作文选之外,其他书少得可怜,有的甚至一本都没有。学校图书室的书籍大多是10年前“普九”时补充的一些书籍,而且内容多为儿童普及读物,加之数量极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对于大部份的文学名著,更是少之又少,就连教师的阅读都不能满足。

2 农村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师个体差异较大。农村大多数教师教学技能明显落后于城里的教师,一本课本,一本教参,就是教师的全部家当。具我所知,现在从表面看农村初中各学科中最不缺的是语文教师,因为在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函授或二次进修拿到中文大专、本科学历的教师不在少数,但真正在初中语文教学岗位上的或能胜任初中语文教学的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所以,农村教师的个体差异性也制约着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3 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也决定了大多教师不能安心于农村教育。相对于城里的教师而言,农村教师无论从生活条件还是经济条件都是很差的,许多农村教师都想在城里安家,一旦能在城里买房,后面所想的就是如何进城,这从根本上增加了教师的不安定因素,同时也是导致许多农村优秀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影响了农村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当然,这些只是制约农村语文阅读教学诸多因素中的点滴和表面因素,纠其主要原因还是经济和环境的落后,要改变这些现状不是我们一个人或一个学校能解决的

立足实际,寻找途径,创造条件,是努力改变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主要手段。

在城市教师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欢欣鼓舞,大张旗鼓时,我们农村教师面对教学改革的滔滔之势也不能望洋兴叹,尽管有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了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但我们不能坐视,更不能待毙,从一个农村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来说,我们应该深刻思考这个问题。

1 如果说现在的农村学生学习语文有缺陷的话,最大的缺陷就是积累太少。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应该遵循“语”字当头,积累词汇的原则,教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把时间大胆地花在落实字词教学,真正掌握和运用课文词汇上,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既然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学生的语言知识大多来源于课本,那我们就要用好它,从语文课本中挖掘资源。就语言来说,事实上这跟注重人文性的探究性阅读教学之间尤如吃饱了饭欣赏风景一样,饭吃不饱,是看不到美景的,语文课上离开了赖以生存的语言土壤,完成思想教育便如缘木求鱼,只有抓住语言这个根本,以一当十,其他派生任务便迎刃而解。所以,用好课本,挖掘课本也是解决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主要途径。

2 农村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改变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学生与文本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这些,对农村语文教师而言,应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和理念。教师既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一般说来,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决不能因此而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更要努力改变教学方式:

(1)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自由的审美氛围

真正的语文阅读和欣赏是仁者见仁、极富个性的心理过程,一千个读者往往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常看到一些教师总喜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准备回答!”结果一篇美文化成了一个个问题的答案,在阅读中,学生很难品尝到美,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注重情感体验,是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获取最真实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2)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果仅仅依靠现有学生的个体阅读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们就要进行合作式教学,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和品味。

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运用各种合作的方式,营造交流的氛围,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这些新的教学方式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可以遵循,农村教师可以通过自学、进修和观摩来接受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实施。

3、农村学校要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用地域文化陶冶学生的知识修养。在农村特别是历史文化故地或绣山美水的大自然中,让学生亲临其境,用亲身体会和心灵感悟去领会,去接受。比如,可以通过感受屯堡文化的古韵,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认识历史,感受历史文化的美。

4、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也是改变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必要条件。农村教师的待遇问题是安定农村教师队伍的关键,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工资制度的改革的实施,这一问题也在逐步解决。国家曾化大量资金和人力来进行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这已经对改变农村教师队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农村办学条件的改善却并不像政府和人们所期望的那么快,许多硬件有了改善,但图书严重缺乏仍然是学校教学的不足之处,尽管有各级的不断捐赠,但数量极少,解决不了问题。我想通过国家的大力投资,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学校网络图书室,让学生通过现有网络资源阅读电子书籍,这不但节省了资金,也能解决农村学校缺少图书的燃眉之急,同时也实现了农村学生语文阅读的现代化。

总之,改善和解决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我们广大农村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任务,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

上一篇:辞职信模板英文版下一篇:初中数学如何培优

本站热搜